三农科普知识传播作业指导书_第1页
三农科普知识传播作业指导书_第2页
三农科普知识传播作业指导书_第3页
三农科普知识传播作业指导书_第4页
三农科普知识传播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科普知识传播作业指导书TOC\o"1-2"\h\u18990第一章三农政策解读 376841.1三农政策的历史演变 391221.1.1新中国成立初期 3267081.1.2改革开放时期 4201721.1.3新世纪以来 477231.2当前三农政策的重点内容 416391.2.1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283151.2.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4101041.2.3农村扶贫开发 4276201.2.4农村社会治理 4182511.2.5农村改革试验区 56660第二章农业生产技术 556932.1精准农业技术 568732.1.1精准播种技术 5240292.1.2精准施肥技术 5113162.1.3精准灌溉技术 574792.1.4精准病虫害防治技术 539752.2农业生物技术 572292.2.1转基因技术 5287002.2.2组织培养技术 6224402.2.3生物肥料技术 6174022.2.4生物农药技术 6288812.3节能减排技术 6176242.3.1节能技术 6269532.3.2减排技术 6189032.3.3环保技术 628730第三章农村经济管理 6204393.1农村财务管理 6306863.1.1概述 6116803.1.2财务管理内容 6152393.1.3财务管理方法 767173.2农村市场营销 7253573.2.1概述 779883.2.2市场营销内容 758003.2.3市场营销方法 775573.3农村金融政策 7118883.3.1概述 79173.3.2金融政策内容 8171893.3.3金融政策实施 8875第四章农村社会事业 8209694.1农村教育发展 8214864.2农村医疗卫生 8294564.3农村养老保障 97433第五章农村环境保护 9256545.1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9281175.1.1概述 9266805.1.2水土保持 9218245.1.3植被恢复 10214455.1.4生态农业 10145415.1.5农村景观保护 1050235.2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 1087935.2.1概述 1086495.2.2生活垃圾处理 10176795.2.3农作物废弃物处理 10187345.2.4畜禽粪便处理 10150845.3农村污染治理 10213895.3.1概述 11183145.3.2水污染治理 11234645.3.3土壤污染治理 1146095.3.4大气污染治理 113592第六章农业产业化经营 1159286.1农业产业链构建 11135336.2农业品牌培育 11241826.3农业产业技术创新 124019第七章农村基础设施 1239237.1农村道路建设 12159047.1.1道路规划 12127057.1.2道路设计 13318957.1.3道路施工 13316727.1.4道路养护 13115147.2农村水利设施 13248857.2.1水源保护 13124587.2.2水库建设 13290027.2.3灌溉系统建设 1320807.2.4防洪排涝设施建设 13185387.3农村信息化建设 1331637.3.1通信网络建设 13144747.3.2信息资源整合 14308837.3.3信息技术应用 1493047.3.4信息化人才培训 1428524第八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4115268.1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4152078.1.1加强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1440048.1.2加强员队伍建设 14220168.1.3加强组织制度建设 14138568.2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15181348.2.1民主选举 15249278.2.2民主决策 15194458.2.3民主管理 15156338.2.4民主监督 15309338.3农村社会组织发展 15294838.3.1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培育 16108678.3.2促进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治理 16174548.3.3加强农村社会组织规范管理 1624823第九章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 1647689.1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68739.1.1概述 16314739.1.2保护措施 1686869.2农村文化产业开发 17249369.2.1概述 17118029.2.2开发策略 17279839.3农村文化教育普及 17112039.3.1概述 17308189.3.2教育普及措施 1717920第十章农村扶贫与乡村振兴 18829310.1农村扶贫政策 182827110.1.1政策概述 181429310.1.2政策内容 18806610.1.3政策效果 181677510.2乡村振兴战略 18877410.2.1战略背景 183016410.2.2战略目标 193154710.2.3战略措施 19166110.3东西部扶贫协作 193258110.3.1协作背景 191598910.3.2协作内容 192271010.3.3协作成效 19,第一章三农政策解读1.1三农政策的历史演变1.1.1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三农政策主要围绕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展开。这一时期的政策目标是实现土地制度的变革,提高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代表性的政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等。1.1.2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农政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政策重点转向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以及农村改革试验区等方面。这一时期的政策目标是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代表性的政策有《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关于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1.1.3新世纪以来进入新世纪,我国三农政策更加注重农村全面发展和农民福祉。政策重点包括农村税费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扶贫开发以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这一时期的政策目标是减轻农民负担,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代表性的政策有《关于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的决定》和《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等。1.2当前三农政策的重点内容1.2.1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我国三农政策的核心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主要包括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拓宽农业产业融资渠道等。1.2.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三农政策的重要方面。政策重点包括农村道路、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1.2.3农村扶贫开发农村扶贫开发是我国三农政策的重要内容。政策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政策手段包括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旨在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1.2.4农村社会治理农村社会治理是当前三农政策关注的焦点。政策重点包括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推进农村法治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等。1.2.5农村改革试验区农村改革试验区是摸索我国三农政策的重要途径。政策目标是通过试验区的先行先试,为全国农村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当前,农村改革试验区的主要任务包括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等。第二章农业生产技术2.1精准农业技术精准农业技术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遥感技术等手段,实现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精准管理。其主要内容包括:2.1.1精准播种技术精准播种技术是指根据土壤条件、作物需肥特性等因素,通过智能化播种设备实现种子的精准定位、定量、定深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和作物产量。2.1.2精准施肥技术精准施肥技术是通过土壤测试、作物营养诊断等手段,确定作物需肥种类、数量和时期,实现肥料的高效利用,减少化肥用量,提高作物品质。2.1.3精准灌溉技术精准灌溉技术是根据土壤水分状况、作物需水规律和气象条件,通过自动化灌溉设备实现水分的精确控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2.1.4精准病虫害防治技术精准病虫害防治技术是通过病虫害监测、预警和诊断,制定科学防治方案,实现病虫害的及时防治,降低病虫害损失。2.2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科学原理和方法,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产量、增强抗逆性和适应性,以及防治病虫害的技术。其主要内容包括:2.2.1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导入作物体内,改变其遗传特性,实现抗病、抗虫、抗逆等优良性状。转基因作物在提高产量、降低农药使用、减轻劳动强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2.2.2组织培养技术组织培养技术是在无菌条件下,利用植物细胞、组织进行繁殖和培养,快速繁殖优良品种,提高种苗质量。2.2.3生物肥料技术生物肥料技术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生物资源,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减少化肥用量。2.2.4生物农药技术生物农药技术是利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昆虫病原体等,防治病虫害,降低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2.3节能减排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节能、减排、环保的技术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2.3.1节能技术节能技术包括改进农业机械设备的能效、优化农业生产过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以降低农业生产中的能源消耗。2.3.2减排技术减排技术是通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改进养殖方式等手段,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3.3环保技术环保技术包括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通过采用环保型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品质,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三章农村经济管理3.1农村财务管理3.1.1概述农村财务管理是指在农村经济活动中,对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组织、指导和监督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保证农村财务活动的合规性、有效性,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1.2财务管理内容(1)资金管理:合理筹集、使用和分配资金,保证农村经济组织的资金安全。(2)资产管理:对农村经济组织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进行有效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3)成本管理:合理计算和控制成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4)收益分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合理分配农村经济组织的收益。3.1.3财务管理方法(1)预算管理:制定和执行财务预算,对农村经济组织的财务活动进行有效控制。(2)财务分析:运用财务指标对农村经济组织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3)内部审计:定期对农村经济组织的财务活动进行审计,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3.2农村市场营销3.2.1概述农村市场营销是指在农村经济活动中,运用市场营销原理,对农产品进行市场调查、分析、预测,制定和实施营销策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3.2.2市场营销内容(1)市场调查:了解农产品市场需求、竞争对手、消费者偏好等信息。(2)市场分析:对农产品市场进行细分,确定目标市场。(3)产品策略: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和包装。(4)价格策略:合理制定农产品价格,提高经济效益。(5)促销策略:运用各种促销手段,提高农产品市场知名度。3.2.3市场营销方法(1)网络营销: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农产品在线销售。(2)品牌营销:打造农产品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3)合作营销:与相关企业、合作社等合作,共同拓展市场。3.3农村金融政策3.3.1概述农村金融政策是指国家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制定的关于农村金融活动的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保障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3.2金融政策内容(1)信贷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贷款利率,简化贷款程序。(2)保险政策:推动农业保险发展,提高农业风险保障水平。(3)资本市场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村产业,支持农村企业上市融资。(4)担保政策:完善农村担保体系,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3.3.3金融政策实施(1)政策宣传:加强农村金融政策宣传,提高农民政策知晓度。(2)政策落实:保证金融政策在农村地区的有效实施,解决农村金融服务难题。(3)政策评估:对金融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第四章农村社会事业4.1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教育发展是农村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发展,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教育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学前教育。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幼儿园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率,保证农村儿童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2)农村义务教育。保障农村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3)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农村成人教育。开展农村成人教育,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助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4.2农村医疗卫生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关乎农村居民的健康福祉,是农村社会事业的重要方面。我国高度重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通过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农村医疗卫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医疗服务。加强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能力,保证农村居民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2)农村公共卫生。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素养,预防控制重大疾病。(3)农村医疗保障。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减轻农村居民医疗负担。4.3农村养老保障农村养老保障是农村社会事业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我国积极摸索农村养老保障制度,逐步构建起覆盖全体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体系。农村养老保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保证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2)农村养老服务。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满足农村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3)农村老年福利。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福利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福利待遇。第五章农村环境保护5.1农村生态环境建设5.1.1概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包括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生态农业、农村景观保护等方面。5.1.2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指采取工程、生物和农业技术措施,保持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其主要措施包括:修建梯田、水平梯地、坡改梯、退耕还林还草、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等。5.1.3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指采取人工种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农村植被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其主要措施包括: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山育林、草原改良等。5.1.4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遵循生态学原理,运用生态技术,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其主要措施包括: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实施秸秆还田、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等。5.1.5农村景观保护农村景观保护是指保护农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维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其主要措施包括:保护农村古树名木、传统村落、民俗文化、自然景观等。5.2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5.2.1概述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是农村环境保护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农村生活垃圾、农作物废弃物、畜禽粪便等。合理处理农村固体废弃物,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5.2.2生活垃圾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应采取分类收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方式。其主要措施包括: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制度、推广垃圾分类处理技术、提高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等。5.2.3农作物废弃物处理农作物废弃物处理应遵循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原则。其主要措施包括:推广秸秆还田、秸秆饲料化、秸秆生物质能源利用等技术;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减少农药使用。5.2.4畜禽粪便处理畜禽粪便处理应采取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方式。其主要措施包括:推广畜禽粪便发酵技术、实施畜禽粪便达标排放、建立畜禽粪便处理设施等。5.3农村污染治理5.3.1概述农村污染治理是农村环境保护的核心任务,主要包括农村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加强农村污染治理,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5.3.2水污染治理农村水污染治理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加强农村水源地保护、实施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推广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加强农村饮用水源监测等。5.3.3土壤污染治理农村土壤污染治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其主要措施包括: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推广土壤修复技术、加强土壤污染监测等。5.3.4大气污染治理农村大气污染治理应采取工程、技术和政策相结合的方式。其主要措施包括:加强农村燃煤污染治理、推广清洁能源、实施秸秆禁烧政策、加强农村大气污染监测等。第六章农业产业化经营6.1农业产业链构建农业产业链构建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内容,其目的在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农业产业链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产业链主体:确定产业链中的主导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协作。(2)优化产业链结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强产业链中各环节的衔接,减少交易成本。(3)加强产业链服务:提供政策、技术、市场、金融等全方位服务,保障产业链稳定运行。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追溯体系,提高农产品安全水平。(4)拓展产业链功能: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销售、文化等多元化业务,实现产业链延伸,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6.2农业品牌培育农业品牌培育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农业品牌培育的几个关键环节:(1)选准品牌定位:根据市场需求,明确品牌特色,突出地域、品质、文化等优势,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2)加强品牌宣传:利用现代媒体、网络平台等手段,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3)提升品牌质量:以优质农产品为基础,强化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品牌农产品品质稳定。(4)完善品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品牌销售网络,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提升消费者满意度。6.3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以下为农业产业技术创新的几个重要方面:(1)加强技术研发: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培育创新型人才,提高农业技术水平。(2)推广新技术:加速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3)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标准化方向发展。(4)培育新兴产业:围绕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旅游等新兴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5)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水平。第七章农村基础设施7.1农村道路建设农村道路建设是提高农村地区交通便捷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以下是农村道路建设的几个方面:7.1.1道路规划道路规划应遵循科学、合理、高效的原则,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保证道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7.1.2道路设计道路设计应遵循安全、舒适、经济、美观的原则,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道路等级、线形、路基材料等。7.1.3道路施工道路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要注重环保,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7.1.4道路养护道路养护是保障道路使用寿命和交通安全的重要措施。应定期对农村道路进行养护,保证道路状况良好。7.2农村水利设施农村水利设施是保障农村生活、生产用水的重要基础设施,以下是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几个方面:7.2.1水源保护水源保护是保证农村用水安全的关键。要加强水源地的保护,防止污染,提高水源质量。7.2.2水库建设水库建设应遵循合理布局、保证安全、提高效益的原则。要根据当地气候、地形、水资源条件,科学规划水库建设。7.2.3灌溉系统建设灌溉系统建设应考虑水源、土地、作物等因素,提高灌溉效率,降低农业用水成本。7.2.4防洪排涝设施建设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是保障农村安全度汛的重要措施。要加强河道整治、堤防建设、排水设施完善等。7.3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几个方面:7.3.1通信网络建设通信网络建设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要加大投入,提高农村通信网络覆盖率,满足农民通信需求。7.3.2信息资源整合信息资源整合是提高农村信息服务水平的关键。要加强信息资源整合,搭建农村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7.3.3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应用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要推广农业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7.3.4信息化人才培训信息化人才培训是保障农村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要加强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训,提高农民信息化素养。第八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8.1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是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核心力量。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班子建设,选优配强组织书记,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加强员队伍建设,做好发展员工作,提高员素质,发挥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要加强组织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提高组织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8.1.1加强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加强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健全组织领导班子结构,保证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明确、职责清晰。(2)提高组织领导班子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领导水平。(3)加强风廉政建设,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8.1.2加强员队伍建设加强员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做好发展员工作,严把入口关,保证员质量。(2)加强员教育培训,提高员的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3)开展员先锋岗、员责任区等活动,发挥员的先锋模范作用。8.1.3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组织各项工作制度,保证组织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2)建立健全员考核评价机制,激发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加强组织与群众的联系,及时了解群众需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8.2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方面。8.2.1民主选举民主选举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选举的公正性。(2)加强选举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3)严肃查处选举中的违纪违法行为,保障选举的公正性。8.2.2民主决策民主决策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2)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3)加强决策执行的监督,保证决策的落实。8.2.3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1)加强村务公开,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2)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村级组织的治理能力。(3)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创新,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8.2.4民主监督民主监督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保障,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对村级组织的监督,保证村级组织的廉洁高效。(2)加强对员干部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3)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8.3农村社会组织发展农村社会组织发展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农村社会组织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8.3.1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培育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培育,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村社会组织发展。(2)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农村社会组织发展壮大。(3)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培训,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8.3.2促进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治理促进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治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明确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2)加强农村社会组织与的合作,形成治理合力。(3)推进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管理。8.3.3加强农村社会组织规范管理加强农村社会组织规范管理,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农村社会组织管理的政策法规,明确管理职责和程序。(2)加强对农村社会组织的监管,保证其依法合规运作。(3)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组织退出机制,促进农村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第九章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9.1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9.1.1概述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信息。保护和传承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遵循真实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9.1.2保护措施(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和完善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明保证护责任、保护措施和保护经费。(2)加强普查与登记。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普查,建立档案,进行分类登记,保证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3)抢救性保护。对濒临失传的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采取措施恢复和传承。(4)传承人培养。加强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提高传承人的技艺水平和文化素养。(5)宣传与普及。加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9.2农村文化产业开发9.2.1概述农村文化产业是指以农村文化资源为基础,通过创意、技术和管理手段,生产具有市场价值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农村文化产业开发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传承和弘扬农村文化。9.2.2开发策略(1)挖掘文化资源。对农村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梳理出具有特色的文化元素。(2)创新发展模式。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摸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创新发展模式。(3)打造特色品牌。以农村文化资源为基础,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4)拓宽市场渠道。加强农村文化产业的宣传推广,拓展市场渠道,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5)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农村文化产业开发提供有力保障。9.3农村文化教育普及9.3.1概述农村文化教育普及是提高农民文化素养、促进农村文化繁荣的基础性工程。加强农村文化教育普及,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推动农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