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8课古代中国的独创和发觉一、四大独创思索探究四大独创在中国和西方的命运不同的缘由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强大,实行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这些都阻碍了先进科学技术发挥作用。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重商主义、对外扩张等促进了科技的应用和进步。二、古代数学、天文、农学、医学等成就1.《九章算术》和珠算(1)《九章算术》:《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采纳eq\o(□,\s\up3(01))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合了很多算术命题。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记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2)珠算:算筹和算盘推动了古代计算的发展。2.《石氏星表》和浑仪(1)天象观测记录:中国留下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eq\o(□,\s\up3(02))太阳黑子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是《eq\o(□,\s\up3(03))石氏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2)天文观测仪:古代中国创制了很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3.《授时历》和四大农书(1)历法: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eq\o(□,\s\up3(04))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三百年。(2)四大农书: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其中,《eq\o(□,\s\up3(05))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4.《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1)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eq\o(□,\s\up3(06))黄帝内经》。(2)东汉张仲景写成集大成的中医专著《eq\o(□,\s\up3(07))伤寒杂病论》,创建性地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3)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巨著《eq\o(□,\s\up3(08))本草纲目》系统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医药学,被誉为“eq\o(□,\s\up3(09))东方药物巨典”。思索探究中国古代科技有哪些特点?(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究不够。(2)在探讨方法上,主要是典籍整理和阅历总结,缺少试验。(3)在科技应用上,主要服务于农业发展的须要。(4)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分布在与农业发展亲密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及医学等领域。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主题一eq\o(\s\up7(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的影响),\s\do5(ZHUTI))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报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独创。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建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探究:依据史料,谈谈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作出了哪些贡献?答案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使欧洲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指南针的运用,使西欧人开拓了新航路,西方用殖民折服的方式推动整个世界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化。【要点剖析】中国古代四大独创对我国和世界文明进程所产生的影响四大独创对我国的影响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术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古典文化的保存,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文化普及和推广印刷术有利于文化传播和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指南针早期有利于航海事业的发展,但后来却成了进行迷信活动的工具为欧洲航海家发觉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供应了重要条件续表四大独创对我国的影响对世界文明的影响火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独创火药、运用火药武器的国家火药传到欧洲,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到了肯定作用;火药广泛流行,扩大了对生铁、铜、钢的需求,促进了冶金业进一步发展主题二eq\o(\s\up7(明清科技停滞的缘由),\s\do5(ZHUTI))一二探究:(1)依据史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独创占世界比重的两个显著改变的特点。(2)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形成这两个特点的历史缘由。答案(1)秦汉至明朝前期,中国科技独创始终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明朝中期以后至鸦片斗争前,中国科技独创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2)①秦汉至明朝前期,中国始终是世界上强大的封建帝国,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完善;封建经济旺盛;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各民族沟通亲密,民族融合加强。②明朝中后期以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主义钳制了思想文化事业的发展;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中国起先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理性主义确立,促进了科技的迅猛发展。【要点剖析】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缘由(1)政治:中国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了中国现代科技的产生。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2)经济:明清时期,自然经济照旧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对科技的发展提出迫切要求和推动力。(3)思想:重政轻技的观念、重人文科学轻自然科学,阻碍了科技的进步。(4)科技:科技结构自身的缺陷制约着中国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科技过分强调好用性,很少理论探讨,没有严密的逻辑体系,科技的传播和发展是封闭的,以“祖传秘方”形式相传。本课小结学问点一四大独创1.(2024·湖北沙市中学期中)1900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新疆楼兰发掘出252年、265年、310年等魏晋纸本文书,大多为麻纸。1933年,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泊汉烽燧遗址首次发觉片麻纸,同时出土者有公元前49年的木简。由此推知()A.西汉时纸已传到西域B.造纸技术最早独创于新疆C.汉代造纸业非常发达D.魏晋时新疆普遍运用麻纸答案A解析材料中“公元前49年”是西汉时期;从材料“在新疆罗布泊汉烽燧遗址首次发觉片麻纸”中可以看出,西汉时期内地的纸已传到西域地区,故A项正确。依据材料无法得出“造纸技术最早独创于新疆”,故B项错误;仅凭一两处考古发觉无法得出汉代造纸业发达和新疆普遍运用麻纸的结论,故C、D两项错误。2.(2024·甘肃会宁一中期中)北宋科学家沈括用笔记文学体裁写成《梦溪笔谈》,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地理以及机械、造纸等各个方面,内容非常广泛、丰富。书中记载的当时的独创应当是()A.司南 B.造纸术C.雕版印刷术 D.活字印刷术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四个选项中唯有活字印刷术独创于北宋时期,故D项正确。A项在战国时期已有,B项在西汉时期出现,C项在隋唐时期已有,均解除。学问点二古代数学、天文、农学、医学等成就3.(2024·中心民族高校附中月考)月球上有些环形山以中国历史人物的名字命名,其中包括石申、张衡、祖冲之和郭守敬。以下对他们取得的成就表述正确的是()A.战国石申独创了天文观测仪器“简仪”B.东汉张衡撰写了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C.南朝祖冲之所著《九章算术》在当时领先世界D.元代郭守敬编订了我国古代历法《授时历》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石申的贡献是《石氏星表》,郭守敬造出简仪,故A项错误;东汉张衡独创浑象仪和候风地动仪,《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的中医专著,故B项错误;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作者不行考,故C项错误;元代郭守敬编订了我国古代历法《授时历》,故D项正确。4.(2024·甘肃兰州一中月考)“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在中国种业界与袁隆平齐名,被誉为“南袁北李”。李教授潜心探讨玉米四十年,取得巨大成就。李教授假如想了解玉米传入我国时的栽培方法,应当查阅()A.《氾胜之书》 B.《齐民要术》C.《农书》 D.《农政全书》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玉米是明朝后期(新航路开拓后)传入我国的,而《氾胜之书》问世于西汉,《齐民要术》问世于北魏时期,《农书》问世于元朝,从时间的角度A、B、C三项均不合题意,解除;《农政全书》是由明朝徐光启所著,其中就有玉米传入的相关记载,D项符合题意。5.(2024·河北承德联考)近年来,部分学者提出取消中医的主见,遭到了医学界人士的剧烈指责。中医以完整的体系独立于世几千年,它博大精深,名医辈出,著述甚多。其中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