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6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6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6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6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6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专题16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考题解析考题解析【高考真题1】(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节选)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4)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宾川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实行的措施。(4分)【答案】(4)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水果加工业;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树立品牌;加大宣扬力度,开拓水果销售市场;促进以水果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解析】应充分利用当地水果种植业的优势,推动经济发展:政府出台实惠政策等吸引企业投资,促进水果加工工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利用当地热量足够、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等优势和引进培育优良品种,种植出更高品质的水果,形成品牌优势,提高当地水果的市场竞争力;利用产品质量优势加强宣扬,提高当地水果的知名度,进一步开拓产品销售市场;在水果种植业的基础上,开展与水果种植相关的旅游项目,如吸引游客到果园里摘果、观光、休闲、度假等,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增加居民收入;为了促进水果、水果加工产品的销售和吸引更多游客,当地应进一步完善交通、宾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输实力和地区接待实力。考点精讲考点精讲【学问框架】【学问要点拓展】★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气候条件2.地形、土壤条件(1)地形:高原、平原、山地等地形,利于农业进行多种经营。(2)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生产。3.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二、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1)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作物主要有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2)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区。(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三、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1)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2)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突出特点(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四、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的问题: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2.农业发展遵循原则(1)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爱护相结合。(2)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3.农业发展方向区域发展方向平原区面对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接着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图文拓展〗1.东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分布20世纪以来,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如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和盐碱化、草原退化等。2.东北地区黑土地水土流失(1)危害:使土壤肥力急剧下降,土壤板结,可耕性越来越差,造成农业生态环境退化。(2)自然缘由:夏秋季暴雨冲刷,春季风蚀;地形起伏大;土壤孔隙大;平原地区植被覆盖率低。(3)人为缘由:毁草毁林;土地不合理利用;缺乏生态爱护意识。3.东北地区湿地爱护措施建立湿地爱护区,爱护好现存的自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还湿;实行工程措施复原已经退化的湿地。☆重点考向考向一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1.自然条件

征影

响气候条件温带潮湿、半潮湿季风气候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水热条件基本可满意作物一年一熟;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条件平原、山地、高原相对完整为农业多种经营供应条件;山地丰富的森林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东北平原面积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使东北地区粮食单产较高,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2.社会经济条件3.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①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②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③要留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④关留意要农业区域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2)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①自然条件

详细影响气候光照的强弱、昼夜温差的大小干脆影响农产品品质热量条件确定了积温柔生长期,从而确定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降水的多少及安排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实力、农业产量和水利工程投入地形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及水土保持状况,从而确定土地利用类型和耕地面积大小水源地表河湖及地下水的丰歉和稳定性确定枯水期农业产量②社会经济条件

详细影响工业基础工业生产为农业发展供应生产资料,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凹凸交通是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品流通的保障,促进了商品农业的发展人口人口密度确定人均耕地占有量,影响商品率技术生产技术影响作物产量、品质和竞争力政策是农业生产方向的导向,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动性考向二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三大问题及对策

题对

策黑土开发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表土流失较为严峻,土壤肥力下降①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②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③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林业发展森林资源不断削减,覆盖率日益下降①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②加强自然爱护区建设,爱护生态环境湿地爱护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积逐年削减,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①建立湿地爱护区,爱护好现存的自然湿地;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③实行工程措施,复原已经退化的湿地2.东北地区商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方

向途

径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依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支配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其次、三产业,增加农夫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主动推动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逼的土地,改善水源浇灌条件,创建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夫的文化素养,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建优良的生态环境3.我国主要农业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典型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农耕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过分留意耕作业,忽视了多种经营,从而使农耕区生态退化;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出现土壤污染、农产品质量下降等现象走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之路;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提高经济效益;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建立绿色农产品基地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爱护草地、建人工草地,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畜牧产品进行深加工林区东北大、小兴安岭林区只采不育、资源衰竭、生态环境恶化采育结合,对林木产品进行深加工学生感悟学生感悟真题链接真题链接【高考真题2】(2024年江苏卷)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我国东南沿海某行政村总人口2750人,其中70%外出就业生活。留村人口绝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中60岁以上占36%。近年来,该村农业的总产值与收入有下滑趋势,家庭年均收入约5万元,主要源自外出务工。材料二图18为“某村等高线地形及立体农业示意图”,图19为“某村土地利用结构图”。(1)该村土地利用结构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_。(2分)(2)分析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形成的主要自然缘由。____________(3分)(3)指出该村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____________(4分)(4)依据当地资源利用状况,为振兴该村经济可主动拓展的产业有____________。(3分)【答案】(1)类型多样;以园地和林地为主,耕地较少(2)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浇灌水源足够(3)劳动力流失;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单一;农业衰退(4)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观光农业;农村电商【解析】考查土地利用结构、立体农业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问题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难度不大,基础学问考察,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学问进行材料分析,并学会进行迁移,运用紧扣着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1)该村的土地利用结构可以从土地利用的类型以及土地利用方式两方面去谈。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村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农林以及交通和村庄建设各占有肯定的比重,其中园地和林地原地占有29.8%,耕地占的比重和他们基本持平,仅有29.9%,因此耕地相对较少。(2)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的基本形式是在不同海拔发展不同的农业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多低山丘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简单产生水土流失,松林和竹林可以有力减缓水土流失,在相对低是较低的饭破处。茶园有利于排水,靠近河流地区,发展种植业,种植水稻,因此该空间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气候和水源。(3)有材料一可知,该村70%的人外出就业,大多数都为年轻人,人才流失比较严峻,留存的人口36%以上为老年人,人口老龄化严峻,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产业结构单一,总产值与收入具有下滑趋势,因此农业衰退,经济衰退。(4)依据当地的资源利用状况可以主动拓展产业:该地松林、竹林兼具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可以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的木材加工产业,立体农业相对较典型,可以发展观光农业,农产品的销售,可以依靠互联网,进行网上销售,发展农村电商。【高考真题3】(2024•江苏卷)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材料一我国粮食供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图15为“2012年中国粮食供需空间分布示意图”。材料二区域粮食供需状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图16为“2005~2013年江苏省人口改变与粮食增产关系图”。(1)与全国高余粮区相比,简述高缺粮省市的主要分布区域及其形成缘由。______保障高缺粮地区粮食供应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6分)(2)据图16,简述江苏省人口改变—粮食增产关系的主要区域差异。_______(4分)(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粮食的品质。江苏不少农业示范区推广种植有机大米,试分析种植有机大米的有利条件。_______(3分)【答案】(1)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京津地区人均耕地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粮食的跨区域调配;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单产(2)苏南人口增长快,粮食增产慢;苏北人口负增长,粮食增产快(3)市场需求大;技术水平高;生态环境好;政策支持(任答三点)【解析】(2)依据图16可知,苏州、无锡和常州市位于苏南地区,经济发达,外来人口多,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少,粮食增产慢;徐州、盐城等苏北地区人口负增长,粮食增产快。(3)江苏种植有机大米的有利条件可从市场需求、技术、生态环境和政策等方面分析。考点:人口问题、粮食问题和区域农业发展。【高考真题4】(2024•新课标Ⅰ卷)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足够,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起先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头,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起先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