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学案岳麓版选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学案岳麓版选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学案岳麓版选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学案岳麓版选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学案岳麓版选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12课反法西斯斗争的成功(老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实行特别之措施,以整理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这是1945年8月14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的《停战诏书》,诏书宣布自15日宣布无条件倒戈。至此,标记着其次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的成功而告终。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是怎样逐步走向成功的?世界人民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得出哪些阅历和教训?本节课我们学习“反法西斯斗争的成功”。●教法案例1.“欧洲其次战场的开拓”一目,教学中要抓准以下四个要点:(1)开罗会议及《开罗宣言》;(2)德黑兰会议及其内容;(3)诺曼底登陆和欧洲其次战场的开拓;(4)法国的解放。本目是本课的重点,老师可结合教材重点分析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的背景、内容和作用影响,尤其老师需补充史料,联系钓鱼岛问题,分析《开罗宣言》以国际法的形式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2.“欧亚各国的抗战和反抗”一目,教学中要抓准以下三个要点:(1)法国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斗争;(2)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的抗击斗争;(3)亚洲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老师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梳理学问线索,引导学生得出:欧亚各国的抗战和反抗形成打击法西斯的另一条战线,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成功。3.“中国战场的贡献”一目,教学中要抓准以下五个要点:(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击日本侵略是孤军奋战;(2)七七事变后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亚洲主战场;(3)中国抗战牵制了日本对苏联的进攻,使苏军避开两线作战;(4)中国抗战推迟了日军南下,和太平洋斗争的爆发;(5)太平洋斗争爆发后,中国抗战支援了盟军在欧洲和亚洲的作战,减轻了盟军的压力。讲解并描述时,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老师补充史料归纳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亚洲主战场,中国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4.“德国和日本相继倒戈”一目,教学中要抓准以下六个要点:(1)意大利倒戈,轴心国集团起先瓦解;(2)盟军从东西两面攻入德国;(3)雅尔塔会议召开;(4)苏军攻克柏林,德国倒戈;(5)波茨坦会议召开;(6)日本无条件倒戈,二战结束。讲解并描述本目时,老师可结合地图讲解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成功的过程。5.“反法西斯斗争成功的宏大意义”一目,教学中要抓准以下四个要点:(1)二战成功的主要缘由: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取得成功的牢靠保证;(2)二战的性质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3)二战的灾难性破坏;(4)二战的客观主动影响。本目是本课的难点,讲解并描述时老师可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比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引导学生得出相识: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各国人民应当珍惜和平,反对斗争。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相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成功之门的。2.简述反法西斯斗争成功的历史意义,吸取其次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1.驾驭其次次世界大战成功的史实。(重点)2.简述其次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国家召开的重要国际会议的内容及意义。(重点)3.其次次世界大战成功的历史意义及其阅历教训。(难点)学问点一反法西斯斗争走向成功1.欧洲其次战场的开拓(1)背景①1943年,反法西斯力气在各个战场上取得了成功。②反法西斯盟国召开国际会议加强合作。a.开罗会议:美、英、中三国签署《开罗宣言》,宣布对日本作战的目的,提出日本必需无条件倒戈,明确规定日本窃取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必需归还。b.德黑兰会议:美、英、苏确定在西欧开拓其次战场。(2)开拓: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取得诺曼底登陆的成功,成功开拓了欧洲其次战场。(3)意义①希特勒陷入两面作战的逆境,盟军绽开强大攻势。8月,盟军占据巴黎,解放整个法国。②鼓舞了欧洲被占据国家,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成功进程。2.欧亚各国的抗战和反抗(1)各国的抗战和反抗①法国戴高乐发表《告法国人民书》,建立“自由法国”委员会,领导抗击德国法西斯。②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坚持武装斗争,主要依靠自己的力气解放全国。③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各国人民开展抗日武装斗争,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2)意义:法西斯占据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各种形式的反法西斯斗争,形成了打击法西斯的另一条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3.中国战场的地位和贡献(1)地位:中华民族最早举起反法西斯的旗帜,是反法西斯斗争的主要战场之一。(2)贡献①有力地支援了其他遭遇日本法西斯侵略威逼的国家。②使苏联避开了两线作战,推迟了太平洋斗争的爆发。③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欧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作战,减轻了盟军的压力。④民族牺牲巨大,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成功做出了宏大的历史贡献。学问点二反法西斯斗争的成功结束1.意大利倒戈(1)背景:北非战事结束,盟军进攻意大利。(2)经过①1943年8月,盟军占据西西里岛,意大利无力进行斗争。②意大利政变,墨索里尼被捕,法西斯政权被推翻。③1943年9月,意大利倒戈。(3)意义:标记着法西斯轴心国集团起先瓦解。2.德国倒戈(1)背景①其次战场的开拓,使德国腹背受敌。②美、英、法和苏联四国军队攻入德国境内。③1945年2月召开雅尔塔会议,商谈对德处理政策和支配战后世界事宜。(2)经过①1945年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②苏军发动柏林战役,1945年5月苏军攻占柏林,希特勒自杀身亡。③1945年5月8日,德国签订无条件倒戈书。(3)意义:标记着欧洲反法西斯斗争成功结束。3.日本倒戈(1)背景①中途岛战役后,美国对日本本土步步逼紧。②德、意倒戈,欧洲战事结束,日本已成孤军奋战。③1945年7月,美、英、苏召开波茨坦会议。美、英、中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马上无条件倒戈。(2)经过①1945年8月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日本伤亡惨重。②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全歼关东军。③中国发动全面反攻。④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倒戈,9月2日正式签署无条件倒戈书。(3)意义:标记着其次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学问点三反法西斯斗争成功的宏大意义1.性质是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2.影响(1)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斗争,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灾难。(2)是人类的成功,是民主战胜专制的成功,是正义战胜邪恶的成功。(3)战后人类的理性进一步得到张扬,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化人心,联合国诞生。(4)极大地变更了世界格局①德、意、日三国溃败,美、苏取代英、法成为一流强国。②欧亚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③殖民体系彻底瓦解。④世界重心由西欧渐渐向太平洋地区转移。(5)客观上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其次次世界大战后期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会议名称背景主要内容意义开罗会议反法西斯力气在各个战场取得了成功,为加速斗争的进程而召开签署《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各国协同对日作战,加速日本的倒戈德黑兰会议确定开拓其次战场;战后处置德国;成立国际组织等加速德国法西斯溃灭的进程雅尔塔会议苏军收复国土,已越出国境;美英法军已攻入德国境内,德国败局已定加快斗争进程(如苏联出兵东北)、战后对德国的处理、确保战后世界和平与平安等初步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雅尔塔体制波茨坦会议反法西斯斗争全面成功的前夕;敦促日本无条件倒戈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名义发表敦促日本无条件倒戈的《波茨坦公告》加速日本的倒戈,巩固对德成功1.二战期间,有国际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先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据的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华民国。”该宣言发表自()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解析】1943年中英美参与的开罗会议上,通过的《开罗宣言》中明确宣告“在斗争结束后,日本必需将东北三省、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给中国”,故A项正确;德黑兰会议是英、美、苏三国参与的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开拓其次战场与战后世界支配问题,这与中国问题无关,故B项错误;雅尔塔会议是美、英、苏三国参与的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联合国问题,与中国问题无关,故C项错误;波茨坦会议中同盟国一方在此聚首,探讨确定如何管理倒戈的纳粹德国,以及在战胜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帝国及履行开罗宣言等战后对日本处理方式的确定,这与中国问题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成功的缘由及历史教训1.缘由(1)斗争的正义性:中、美、英、苏等同盟国进行的反法西斯斗争,旨在反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平安,具有明显的正义性,从而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确定了斗争的进程和结局。(2)团结就是力气:同盟国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结成了空前广泛的统一战线,增加了政治实力、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加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内部团结和战略协同,对法西斯国家形成了肯定的力气优势,奠定了反法西斯斗争成功的坚实基础。(3)战略指导正确:中、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相继召开了开罗会议等国际会议,加强了同盟国的战略指导,确保了中国战场牵制日军、苏联实行“先西后东”、美英坚持“先欧后亚”等战略的有效实施,较好地处理了两线作战问题。(4)斗争动员有力:反法西斯同盟国以《联合国家宣言》为指导,实行了广泛有效的政治动员、军事动员和经济动员,增加了各国人民战胜法西斯国家的信念,调动了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将斗争潜力转化为斗争实力,对斗争成功发挥了巨大作用。2.教训面对全人类共同的敌人与威逼,世界各国政府必需通力合作,共同应对,不行以邻为壑。2.经验了法西斯的浩劫和战火的洗礼,战后人类的理性进一步得到张扬,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化人心。其次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不包括()A.纵容侵略势力最终既害人又害己B.帝国主义非正义斗争可演化成正义斗争C.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亲密合作D.组成统一战线是防止局部斗争演化为世界大战的主要途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实力。英、法的绥靖政策纵容了侵略势力但结果却是害人害己,苏德斗争爆发后,英、美、苏之间的合作加快,《联合国家宣言》的影响则说明大国之间的合作,统一战线的建立是防止斗争扩大的主要途径,帝国主义的本质不会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斗争性质也不会变。【答案】B阅读下列材料: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实行特别之措施,以整理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扰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英勇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之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运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接着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乎。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日本《停战诏书》(1945年8月14日)请回答:(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日本《停战诏书》发布的历史背景。(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评《停战诏书》对侵略斗争的辩解。【思路分析】考查角度日本法西斯的倒戈材料解读材料信息:日本接受美、苏、中、英四国条件,宣布无条件倒戈。但日本向美英宣战是为了日本的生存和东亚的安定,美国投放原子弹是破坏人类文明,灭亡日本种族的残酷行为,为了保障日本民族生存,日本政府接受四国条件,结束斗争。解答思路第(1)问历史背景指的是《停战诏书》发表时二战的战况。据材料得出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然后结合1945年8月欧洲战场、中国战场史实综合回答。第(2)问歪曲史实的辩解可从材料中“希求帝国自存与东亚之安定”“敌方最近运用……破坏人类文明”等概括解答。【尝试解答】(1)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辩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德国战败;《波茨坦公告》发布;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中国抗日力气大反攻;日本已无力反抗。(2)回避了侵略中国和东南亚的事实;美化斗争目的,掩盖侵略本质,推卸斗争责任;没有写明“无条件倒戈”;将倒戈辩解为挽救人类文明;不利于反思斗争罪责。(答出其中四点即可)。1.下图是1943年中国政府代表参与的一次国际会议的照片。这次会议的内容涉及中国()A.参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问题B.收回台湾等被占据土主权的问题C.参与筹建联合国的问题D.苏联对日作战问题【解析】1943年《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中国东北、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归还中国。【答案】B2.朱可夫元帅回忆:“蒙哥马利……跟我谈起了阿拉曼战役和斯大林格勒会战的状况,在他的概念里,这两个战役具有同样的意义。”“同样的意义”是指()A.都是本地区战场上最大规模的战役B.都是美苏盟军对德国法西斯的成功C.都是地区战场上的重要转折性战役D.都是蒙哥马利指挥取胜的【解析】莫斯科战役是苏德战场规模最大的战役,解除A项;两次战役都不是美苏盟军所取得的成功,解除B项;蒙哥马利指挥的是阿拉曼战役,解除D项。两次战役都是地区战场上的重要转折性战役,故选C项。【答案】C3.下列“二战”时各国领导人话中反映的史实,按其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法国的事业没有失败……法兰西的反抗火焰不能熄灭,也决不会熄灭②我要求国会宣布……合众国与日本帝国之间存在着斗争状态③其次战场的开拓对苏联有多重要呢?……比任何事情都重要④在阿拉曼战役前,我们战无不败;在阿拉曼战役后,我们战无不胜A.①④②③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解析】①“法国的事业没有失败”应当出现在1940年6月法国沦亡后,②“合众国与日本之间存在着斗争状态”应当在1941年12月珍宝港事务后,③“其次战场的开拓”应当在1944年6月,④“阿拉曼战役”应当在1942年10月,因此B项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