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历史部编版 必修下册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达标检测卷 卷一 解析版_第1页
2021年高中历史部编版 必修下册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达标检测卷 卷一 解析版_第2页
2021年高中历史部编版 必修下册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达标检测卷 卷一 解析版_第3页
2021年高中历史部编版 必修下册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达标检测卷 卷一 解析版_第4页
2021年高中历史部编版 必修下册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达标检测卷 卷一 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历史(A)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生产力突飞猛进,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相继进入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在下列科技发明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有()

①蒸汽轮船②早期汽车③电灯④火车机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蒸汽轮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的变革,故①正确;根据所学,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②错误;根据所学,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③错误;火车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的变革,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2.1904年,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约有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产值占总产值的38%。这反映了此时美国()A.生产关系经历变革B.经济指导思想发生变化C.开启了近代化历程D.近代工厂制度应运而生【答案】A【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重化工业生产规模都很大,很多工厂有成千上万的工人,资本需求日益庞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趋加强,形成了垄断组织,与材料中“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产值占总产值的38%”相符,故选A项;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垄断资本主义下的社会化大生产。为迅速摆脱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力主由政府对经济进行积极的干预和调节,经济指导思想发生变化,与材料中“1904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1904年”已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不是开启,排除C项;近代工厂制度产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D项。3.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在其著作中写道:“韦奇伍德在制陶厂中首创计时系统……早晨5:45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如此循环,直到天黑看不见干活才打铃下班。为监督工人守时,韦奇伍德还专门雇佣一名监工……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予以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一定次数,将停发工资。”材料从本质上反映出()A.工厂主制定并实施严厉的规章制度B.工业革命促使工厂制度的建立C.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D.工厂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答案】D【解析】材料中韦奇伍德制定并实施严厉的规章制度,这种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对于提升陶器产量具有一定的作用,从而提升生产效率,故选D项;工厂主制定并实施严厉的规章制度本质上是为了加强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排除A项;材料主旨为工厂主制定并实施严厉的规章制度,而未涉及到工厂制度的产生,排除B项;“计时系统、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予以提醒”,说明工厂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而未涉及到工厂生产组织与管理形式的变化,排除C项。4.(工业革命前)时间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以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材料反映出工业革命()A.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C.加速了城市化发展进程D.增强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火车”、“手表”以及“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等信息可知,工业革命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大大加快,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选A项;工业革命破坏了人类的生活环境,但是在题干内容中没有涉及这一问题,排除B项;工业革命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做工,城市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但是在题干内容中没有涉及这一问题,排除C项;题干内容主要设计工业革命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未涉及工厂中工人的劳动强度问题,排除D项。5.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工业的大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批规模庞大的“巨型企业”,如美孚石油公司、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等。这一现象表明()A.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形成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产生C.生产集中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D.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自由主义政策【答案】B【解析】由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型企业可知出现了垄断,故选B。6.下表是1949~1966年《文艺报》刊登的相关内容的文章数量统计表(单位:篇)据此可知,此时期我国()年份苏联亚非拉欧美1949(共7期)33121950(共24期)46515(关于抗美援朝)1954(共24期)26781955(共24期)219101960(共24期)111561966(共5期)110A.文艺受政治环境影响明显B.对外国文化研究肤浅C.文化事业得到蓬勃发展D.“双百”方针遭到破坏【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1949~1966年《文艺报》刊登的相关内容的文章数量统计来看,新中国成立之初中苏关系友好,所以1949-1955年,苏联的数量一直比较高,而欧美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所以相对较少,同一时期亚非拉国家由少到多,1966年“文革”爆发,中苏关系恶化,所以苏联、亚非拉、欧美的数量都急剧减少,这说明文艺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故选A项;《文汇报》刊登外国文章的数量无法反映对外国文化研究的深浅,排除B项;《文汇报》刊登外国文章的数量与文化事业的发展无关,排除C项;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排除D项。7.奇波拉在《欧洲经济史》中写道:“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作者在此要表明的是()A.海外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B.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C.血腥的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D.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技术【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反映出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保障,故选B项;海外市场扩大并非“社会和政治结构”,排除A项;早期殖民掠夺并非“社会和政治结构”,排除C项;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并非“社会和政治结构”,排除D项。8.有学者在论及18世纪末期的英国农业时,强调“不能再以法国农民、德国农民或俄国农民那种意义上的农民来形容英国农民了”,因为“市场已经支配着农场,制造业早已渗透到非封建性的农村”。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英国农村()A.生产关系发生变革B.社会矛盾日益激化C.新贵族势力开始崛起D.农民主导了社会变革【答案】A【解析】根据“市场已经支配着农场,制造业早已渗透到非封建性的农村”,结合18世纪末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可知,英国农民的身份已经发生改变,农业生产受到了市场的支配,乡村制造业进一步发展,这说明当时英国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革,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不能说明社会矛盾日益激,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后,随着英国资本主义主义的发展,新贵族势力就已经开始崛起,排除C项;当时主导社会变革的是资产阶级,而不是农民,排除D项。9.如图是《中国、美国和德国制造业占世界份额对比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1750年中国制造业的领先得益于重农抑商政策B.1860年美国制造业发展的原因是电的广泛使用C.1900年德国制造业发展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D.1900年中国制造业落后是因为没有采用机器生产【答案】C【解析】19世纪晚期,德国统一,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德国制造业占世界份额显著增加,故选C项;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制造业的发展,排除A项;1860年电还没有发明,排除B项;1900年中国已经使用机器生产,排除D项。10.《世界文明史》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科学家虽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原有工业革命时期的旧有技术,无视电力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化工等新兴工业发展缓慢。而同时期的美国则非常重视新的技术及其成果,他们特别注重发展应用技术,加强在这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引进。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A.英美对待科技革命态度的差异B.科学与技术结合程度越来越低C.英国无视科学技术的发明创新D.核心内容是电机的发明和运用【答案】A【解析】根据英国“固守原有工业革命时期的旧有技术,无视电力技术的应用”“而同时期的美国则非常重视新的技术及其成果”可知,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美对待科技革命态度的差异,故选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是越来越紧密,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英国也重视科技发明,但更多得是固守原有工业革命时期的旧技术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美两国对新技术应用的不同态度,没有强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排除D项。11.19世纪中后期,博尔顿是英国重要纺织业城镇,莱克浦是著名海滨度假胜地。1865年,只有两趟列车往返于两地,到了1870年是4趟,1875年是12趟,1880年是13趟,1885年是14趟,而到1890年则达到23趟。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大量农业人口流向城市B.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显著C.集中资源抢夺世界市场D.城镇化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答案】D【解析】据材料“19世纪中后期,博尔顿是英国重要纺织业城镇,莱克浦是著名海滨度假胜地。1865年,只有两趟列车往返于两地,到了1870年是4趟,1875年是12趟,1880年是13趟,1885年是14趟,而到1890年则达到23趟”,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从而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故选D项;材料只提到列车往返次数的增加,并没有提到农业人口的流动,排除A项;19世纪中后期已经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B项;材料提到的地点都在英国,并不是世界市场,排除C项。12.19世纪早期的英国工业家弗莱尔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啦。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相同了——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们商业的伟大纪元就要结束了。”材料说明当时英国()A.资产阶级谋求建立世界殖民霸权B.资产阶级民主政体需要不断完善C.工业资产阶级已成为议会的主导D.国外市场扩大加速工业革命到来【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在他们的要求下,英国议会于1832年进行了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获得了更多的席位,确保了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这反映出其资产阶级民主政体需要不断完善,故选B项;题干内容仅是反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在议会中增加更多的席位,以确保其经济利益,而不是谋求建立世界殖民霸权的地位,排除A项;题干内容仅是述及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在议会中增加席位以确保其经济利益,但不能扩大为工业资产阶级成为议会的主导,排除C项;题干之意的着重点在于论述工业资产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而要求更多的政治诉求,而不是分析推动工业革命到来的原因,排除D项。13.19世纪中叶,两位年轻德国思想家撰写了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文中写道:“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该纲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①号召②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③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④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史观A.①②B.①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材料是对《共产党宣言》的描述,该纲领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故①正确;“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是《神圣家族》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②错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它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故③正确;《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史观,不符合题意,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14.《共产党宣言》自1848年问世以来,已有二百多种文字,出版了一千多个版本,发行量达几千万册,是全世界传播时间最长、流传领域最广、发行数量最大、拥有读者最多的政治性文献。《共产党宣言》这种恒久的生命力源自于()A.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政治智慧B.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C.欧美资本主义世界的不断衰落D.其基本原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源自于其理论的科学性,即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故选D项;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政治智慧不是根源所在,排除A项;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与史实不符,社会主义运动也有曲折,排除B项;欧美资本主义世界的不断衰落与事实不符,排除C项。15.1852年,马克思在总结法国1848年革命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摧毁和打碎旧国家机器,但是对“打碎”的含义还没加以具体的阐述,1871年6月,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详细阐述了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打碎”包括破坏旧的国家压迫性机关,也包括改造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合理职能,马克思这一理论的完善主要得益于下列哪一实践活动()A.第一国际B.空想社会主义C.巴黎公社D.三大工人运动【答案】C【解析】据材料“1852年,马克思……对‘打碎’的含义还没加以具体的阐述”,“1871年6月,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详细阐述了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可知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与材料时间相吻合,故选C项;第一国际建立于1864年,旨在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联合全世界的无产阶级为反对压迫而斗争,不能体现马克思理论的完善,排除A项;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排除B项;三大工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排除D项。16.1516年,莫尔发表《乌托邦》一书。书中全面批判了社会的种种弊端,认为私有财产是产生这些弊端的根源。他在书中描绘了理想的社会制度“乌托邦”,“乌托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一切人都必须参加生产劳动。这一设想()A.具备了付诸实践的阶级力量B.抨击了工业革命造成的不公C.调动了广大民众劳动积极性D.开创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先河【答案】D【解析】题干反映的是莫尔揭示了私有制的弊端,并由此出发设想出了理想的“乌托邦”,这在1516年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属于空想,故选D项;1516年莫尔提出的仅仅是一个设想,当时不具备实现的阶级力量,排除A项;1516年还没有发生工业革命,排除B项;题干仅仅是莫尔的一个设想,没有提到其实践,排除C项。17.1848年6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菌报》……尽管《新莱茵报》仅存在了354天,但却出版了301期,恩格斯说它不愧是“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该报纸()A.推动了革命发展B.指导了巴黎公社运动C.顺应了社会转型D.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恩格斯对《新莱茵报》的评价——“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再结合题干中所述及的时间——1848年6月,可知该报纸对欧洲三四十年代的革命热潮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出现于1871年,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B项;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并没有出现社会转型,排除C项;题干内容主要强调《新莱茵报》对欧洲三四十年代的革命热潮的推动作用,与剩余价值无关,排除D项。18.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说:“《宣言》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1848年以来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这主要因为《共产党宣言》是()A.国际性的学术著作B.指导巴黎公社建立C.国际工人运动纲领D.十月革命行动指南【答案】C【解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一理论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成为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纲领,故选C项;题干内容主要反映《共产党宣言》对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意义,而不是其学术著作的意义,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并没有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排除B项;题干内容着重阐释《共产党宣言》与国际工人运动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涉及到十月革命,排除D项。19.恩格斯称《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杂七杂八的思潮加以甄别和澄清,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恩格斯在此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A.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走向实践B.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C.促进了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斗争D.意味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终结【答案】B【解析】题干内容主要述及《共产党宣言》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是完全有必要的,这说明《共产党宣言》对工人运动起到了科学理论指导的作用,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使得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了实践,而不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排除A项;题干内容主要论述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的主导地位,与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斗争无关,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来源之一,而题干内容主要论述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排除D项。20.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阶级状况》中说:“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它只是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业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在此,恩格斯旨在揭示()A.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激化的尖锐性B.机器生产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性C.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设想的局限性D.欧洲工人运动走向失败的必然性【答案】A【解析】题干中“新生的工业……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业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且贫富差距增大,故选A项;题干提及的是工业革命对社会关系的影响,且是消极方面,排除B项;题干提及的是工业革命,没有评价空想社会主义,排除C项;《英国工人阶级阶级状况》全面述了无产阶级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指明了无产阶级解放的根本道路,排除D项。21.“19世纪30年代的这场工人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它推动了法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无产阶级的独立运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标志着法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次工人起义发生在法国()A.马赛B.里昂C.巴黎D.土伦【答案】B【解析】19世纪30年代法国里昂丝织工人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已经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分离出来,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故选B项;马赛是法国最大海港,19世纪30年代没有爆发工人起义,排除A项;巴黎是法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19世纪30年代没有爆发工人起义,排除C项;土伦是法国瓦尔省省会,没有在19世纪30年代爆发工人起义,排除D项。22.1847年,恩格斯在回答共产主义能否单独在一个国家发生时,明确表明:“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各国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紧地联系起来……因此,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这一观点()A.成为俄国十月革命的指导思想B.受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较明显C.预见到社会主义运动发展方向D.将随着时代发展得到修正完善【答案】D【解析】“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各国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紧地联系起来……因此,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现实已经证明,社会主义可以在一个国家率先实现,所以这个理论需要不断的完善,故选D项;“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发生是不相符的,它是在最不发达的单个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的,排除A项;“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各国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紧地联系起来”这是第一次工业带来的结果,排除B项;“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这个预言与历史发展是有出入的,所以不能理解为固定的方向,排除C项。23.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进行了重要的同时也是“唯一”的修改、补充,即“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结论的得出主要是鉴于()A.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B.工业革命的进展C.“新和谐公社”的失败D.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答案】D【解析】由于缺乏斗争经验,巴黎公社没有能够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没有对反革命分子的反抗进行坚决的镇压,特别是没有没收法兰西银行,从而丧失了同资产阶级进行较量的重要武器,所以马克思得出上述结论,故选D项;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从反面提出了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的迫切要求,排除A项;材料强调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B项;新和谐公社是英国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建立的理想模型,没有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排除C项。24.一些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一方面,大量财富被创造出来;另一方面,大量贫困人口也产生了。财富的创造者并不是财富的所有者,劳动者并不享有劳动成果。一些人劳而无获,另些人却不劳而获,这容易造成()A.社会购买力受限B.技术变革的受阻C.企业竞争的失衡D.通货膨胀的加剧【答案】A【解析】马克思强调社会财富集中在少部人手中,贫富分化日益严重,这容易造成社会购买力受限,故选A项;技术变革与财富分配不均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财富分配不均不会导致企业竞争的失衡,排除C项;大多数人手中没钱,不太容易造成通货膨胀的加剧,排除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三大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5.(14分)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材料一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使基督教关于人类的起源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16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而不要迷信权威。17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而不是盲信权威,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哲学认识论上的批判方法。中国的文化常被用来对比和批判欧洲的旧制度和文化。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这些内容都被用于揭露法国文化和制度的非理性,以及在法国宣传启蒙运动和社会变革的理由。——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1)阅读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背景。(6分)材料二有学者认为,美国宪法把政府分为相互独立的三个部分,并伴之以制衡制度,以防止其中任何一部分明显地高于其它部分。显而易见,这种启示源出于孟德斯鸠的思想。“美国宪法的起草者,从孟德斯鸠书中采取了政府分权的理论,其作品里更穿插着孟德斯鸠书中的句子。”——摘编自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2)结合所学,说明1787年美国宪法的哪些内容体现了孟德斯鸠的理论。(4分)材料三2018年5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3)结合所学列举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国际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取得的理论与实践成果。(4分)【答案】(1)新航路开辟使人们对基督教产生怀疑;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思想;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6分)(2)三权分立原则,联邦制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4分)(3)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分)【解析】(1)材料一“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可见,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材料一“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而不要迷信权威”可见,有识之士的推动;材料一“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而不是盲信权威”可见,自然科学的影响;材料一“中国的文化常被用来对比和批判欧洲的旧制度和文化”可见,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2)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学说,可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三权分立体制进行分析即可。(3)可结合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史实进行分析即可,如俄国的十月革命;中国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毛泽东思想等。2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15、16世纪的欧洲,手书新闻和单页印刷新闻已经较为流行。僧侣、贵族和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界事物很关切。一些人专门搜集消息,编写“通报”,抄送给有需要的客户。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巴黎、伦敦,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和葡萄牙的里斯本,内容包括当时的欧洲战事、王室消息、贸易商隋(情)。随着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们越来越需要准确地了解远方发生的事情。——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材料二美国独立战争时,反英报纸《波士顿公报》印数一度达到2000份,相对于当地的人口总数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数字。以赛亚·托马斯在马萨诸塞州出版的报纸上呼吁工人投身到国家独立的事业中。有评论说:“假如没有报纸,美国革命根本不会发生。”英国人出版的报纸则鼓吹服从英国,宣传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和解。到战争结束,美国报纸数量增加到43家,自主的造纸厂、铅字厂等也相继建立起来,摆脱了对英国产品的依赖。——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材料三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新莱茵报》适应当时德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成为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政党的坚强组织中心,组织和领导了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尽管《新莱茵报》仅存在了354天,但却出版了301期,恩格斯说它不愧是“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办报期间,马克思、恩格斯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总数多达几千封。这在无产阶级报刊史上是个奇迹。——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新闻流行的社会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闻流行的历史背景。(6分)(2)依据材料二,概述报纸与美国独立战争的关系。(4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莱茵报》成为“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的原因。(4分)(4)依据材料一、二、三,评价报纸所起到的历史作用。(4分)【答案】(1)条件:特定人群的需要;出现专门的从业人员;欧洲大城市成为新闻汇集和传播中心。背景: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2)报纸成为交战双方的宣传工具;独立战争推动美国报业的自主发展。(3)1848年革命爆发,《新莱菌报》成为革命的机关报,适应德国人民革命的需要;组织领导群众斗争,建立通讯员网,发表大量读者来信。(4)适应了时代发展、社会需要;发挥了传递信息、传播思想的作用;成为人民的喉舌,推动了历史进步。【解析】(1)第一小问社会条件,根据材料一中“僧侣、贵族和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界事物很关切”,可知其条件是特定人群的需要;根据材料一中“一些人专门搜集消息,编写‘通报’,抄送给有需要的客户”,可知其条件是出现专门的从业人员;根据材料一中“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巴黎、伦敦,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和葡萄牙的里斯本”,可知其条件是欧洲大城市成为新闻汇集和传播中心。第二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中提及的时间点——15、16世纪,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知其背景有以下几点,其一,资本主义萌芽;其二,文艺复兴;其三,宗教改革;其四,新航路开辟。(2)根据材料二中“英国人出版的报纸则鼓吹服从英国,宣传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和解”,可知其关系是报纸成为交战双方的宣传工具;根据材料二中“到战争结束,美国报纸数量增加到43家,自主的造纸厂、铅字厂等也相继建立起来,摆脱了对英国产品的依赖。”可知其关系是独立战争推动美国报业的自主发展。(3)根据材料三中“《新莱茵报》……成为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政党的坚强组织中心”,可知其原因是1848年革命爆发,《新莱菌报》成为革命的机关报,适应德国人民革命的需要;根据材料三中“《新莱茵报》……组织和领导了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总数多达几千封”,可知其原因是组织领导群众斗争,建立通讯员网,发表大量读者来信。(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报纸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适应了时代发展、社会需要;第二,发挥了传递信息、传播思想的作用;第三,成为人民的喉舌,推动了历史进步。27.经济的发展,思想的解放推动了社会的进步(20分)材料一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首先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从18世纪30年代提高织布速度的“飞梭”开始,在半个多世纪内通过一系列的发明创造,阿克莱特的成功,引发了使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的热潮,以机器生产为特征的近代工厂纷纷涌现。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蒸汽机的发明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19世纪初,汽车、火车先后问世,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工业革命开始后,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势力以惊人的速度飞快地增长。大批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以后,城市人口激增,由于城市居住条件太差,导致卫生环境十分恶劣,疾病到处流行,英国工业化初期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媒炭,煤烟尘和水蒸汽的结合,这使伦敦成了世界著名的“雾都”。(1)结合所学从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分析清楚,归纳准确完整。10分)材料二中国改革开放若干大事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1984年中国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2008年中国加入20国集团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趋势及其原因进行说明和解释。(6分)材料三孔子魏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强求富《狂人日记》胡适伏尔泰《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卢梭《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