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1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1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1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1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1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赖、剥、媪、锄等生字,会写剥、翁、茅等六个字。认读并理解“茅檐、锄豆、醉里、翁媪、亡赖、卧剥、相媚好"七个词。

2.有感情地朗读《清平乐村居》,想象这首词描绘的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3.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想象词中作者描绘的风景美和人情美的图景,体会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4.通过跟古诗比较,初步了解宋词的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抓关键语句,想象乡村生活中人情美和风景美的图景,体会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联系作者的生平背景,理解作者抗击金兵的初衷就是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聆听村居

1、播放乡村生活的视频

已关注

关注

重播分享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退出全屏

切换到竖屏全屏退出全屏

邵阳兰芳小语名师工作室已关注

分享视频

进度条,百分之0

播放

00:00

/

00:36

00:36

全屏

倍速播放中

0.5倍0.75倍1.0倍1.5倍2.0倍

超清流畅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video标签

继续观看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观看更多

转载

,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邵阳兰芳小语名师工作室已关注

分享点赞在看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评论

视频详情

崀山八角寨脚下遍地油菜花,吸引众人前来游玩。这样的乡村田园景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来这里游玩拍照呢?镜头能真实地拍下乡村美丽的风光,能巧妙地捕捉人们欢快的笑脸,能永恒地保存乡村的恬静详和。宋代没有相机,可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却用笔记录下他看到的乡村美景和乡民们幸福的乡村生活,写成了一首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齐读课题。指导读准“乐yuè”。

2、明确体裁,解释词题:

课件出示高鼎的诗《村居》与本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说出诗词的区别。诗:每一句字数一样,词:长短不一,有长有短,因此也叫“长短句"。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题,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的。

二、了解音义,初读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反复读词。

(1)自读《清平乐·村居》,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2)试着借助注释大致了解词的意思。

2.交流反馈。

(1)读准字音。指名分别读上、下阕,正音:蓬”,平时读轻声,在这里因为合仄押韵的需要,念“péng”。

全班齐读整首词。

(2)理解难点词义,指导写字。

①不常见的词:翁媪。借助注释理解“翁媪"的意思。

②指导难写的字:翁。

③容易误解的词:亡赖。看注释理解:平常怎么理解“亡赖”?看看注释,古代的“亡赖"是什么意思?

三、品读,想象词句所写画面

1.结合注释,指名说说词句的大意。

茅屋的屋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翠绿的青草。谁家的白发老夫、老妇,正用吴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乐。大儿子在河东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手艺真巧。最令人欢喜的是顽皮淘气的小儿子,趴在溪头草丛,剥着刚刚采下的莲蓬。

2.逐句品味,想象词句所描写的画面与情景。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聚焦“相媚好”,展开想象:这对白发翁媪,可能在闲聊些什么?

交流,预设:

可能在聊他们的三个儿子:你看咱们大儿子多勤劳啊!一早就在地里锄豆了。咱们的二儿子也很不错啊,有一双巧手。咱们那个小儿子可调皮啦……

可能在聊今年的收成……

可能在聊他们生活中的趣事……

……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大儿、中儿、小儿,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可以喜欢大儿、中儿的勤劳能干,也可以喜欢小儿的淘气可爱、无忧无虑。

3.小结:一间茅屋低矮而窄小,一对翁媪相互打趣逗乐,三个儿子各做各的事情,或在田间挥锄劳作,或在门前编织鸡笼,或在溪边卧剥莲蓬。这是一幅怎样的村居图?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简朴、宁静、和平、安定……

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学习: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请同学们在这首词中找出最能表达词人心情的字。

2、生交流“喜"。作者到底喜什么呢?同桌相互交流诗词大意,并谈谈你的看法。【预设】喜-看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师点拨:(1)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3)瞧,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优美的山村,你能按顺序说说这乡村的美景吗?(可以由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到远)(4)指导朗读:这么美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呀!你能读好吗?指名读。(草真青啊!)

【预设】喜-听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师点拨:(1)理解“翁媪"别是图上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画面,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翁媪:根据字形,翁上下结构,媪左右结构,能够知道是老爷爷,老奶奶。(2)理解“相媚好"出示“媚”字的演变过程,指的是相互亲热聊天。

(3)理解“醉里吴音"

师相机讲解“吴音:江苏浙江一带方言,在这首词中,特指江西上饶地方口音。茅檐下,翁媪在亲密的交谈着什么呢?结合诗词内容,想象一下。小组交流说说这老两口在交流什么呢?角色扮演,一个同学扮演老爷爷,一个扮演老奶奶。小结:请同学再读一读!瞧!多么美的一幅画呀,小桥流水,夕阳西下,鸟儿鸣叫,夫妻俩在说着家常话,作者在旁边看到了这些,用词中一个字表达他的内心情感——醉,陶醉在这温馨的画面中。

3、欣赏“翁媪醉酒图”

来到茅屋前,仔细看,词人又看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出示: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指名读,读了这句,你想象到怎样的画面?诗句中有一个词——“吴音”,通过注释我们知道,指的是——(指名说)当地的方言,吴音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链接课外诗句)

想一想,这两个老人会聊些什么呢?

小结:说话的声音这么好听,说出来的话又很温暖,这种感觉用书中的一个词形容——媚好,媚,原本就是喜爱与美好的意思。

谁来读一读这幅“翁媪醉酒图”?(指名读,最后齐读。)

4、顺着溪水往前走,他又看到了谁,在干什么?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读)

欣赏“两儿劳作图"

这两个儿子在做什么?你觉得这两个儿子怎么样?

大儿勤劳,二儿手巧。

此时,词人的目光聚焦到小儿身上。

课堂总结:

同是醉里,所处的地点不同,但是所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