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四上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部编版第七单元“家国情怀“的第二篇主题课文,隶属“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具体、清楚、生动地讲述有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雄、劳动模范、科学家的实际,以及反映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本课引导学生运用主要人物加事件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并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此外,拓展阅读材料,进一步感悟周恩来以及其他的名人读书立志的故事给自己带来的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确立人生目标,树立远大的志向,为整个单元的写作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多的跨越式课题的实施,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和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的能力,具备了理解、分析、归纳、朗读、感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能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思维发展: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并体会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的原因;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通过任务情感的变化来表达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文化传承: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通过拓展阅读材料,进一步感悟周恩来以及其他的名人读书立志故事给自己带来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通过拓展阅读材料,进一步感悟周恩来以及其他的名人读书立志故事给自己带来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情导入

(开展革命伟人故事会)

①看插图,识伟人。(师引言:毛主席伟人的光辉照亮了革命前进的道路;朱司令的革命精神让我们铭记在心;周恩来总理关心人民,为人民、为祖国鞠躬尽瘁的事迹传颂至今。)

②书课题,名含义。重点指导“崛"的含义。(字典中“崛”有两个含义:①(山峰等)突起;②兴起)

设计意图:借助课题引导学生认识课本中的伟人,激发学生讲述有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雄、劳动模范、科学家的故事,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二、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1.检查预习,交流词语。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光耀门楣为之一振当效此生

②分角色朗读周恩来修身课上立志这件事。

2.对比第四单元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联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试着运用方法概括第一件事,周恩来修身课上立志。

3.指导分角色读这一部分。

4.出示学习活动一,用刚才概括第一件事的方法,提取关键词,尝试概括第二、三件事。

主要人物事件(摘录关键词)

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周恩来第一件事魏校长提问清晰坚定回答为之一振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①学生自由读文,完成学习单。

②小组内交流,选代表进行全班展示。思考:他们两人的概括有何不同,你同意谁的观点?

③自己练习将三件事连起来说,班级指名尝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5.小结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我们可以用主要人物+事件的方法概括。如果是概括多件事,中间可以用连接词,如本课三件事之间的关系,我们用上“之所以……是因为……"将三件事连接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之所以从小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是因为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现象体会到了中华不振。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和远大志向。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时间,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此环节,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词概括第一件事,进而鼓励学生用这个方法去概括第二、三件事,并把多件事情串联起来,概括全文。语标中第二学段学业质量中要求,能按照一定顺序讲述见闻,并对主要内容做简要转述。学方法,用方法才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

三、聚焦文本,探究原因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周恩来立下如此远大的志向呢?

1.默读第三件事,完成学习活动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周恩来立下如此远大的志向呢?

①独立学习:默读第三件事(15-17自然段),画出让你触动最深的语句,结合资料,简要批注。

②合作学习:交流感受或疑问,填写卡片。(温馨提醒:方框里提出关键词,圆圈里填写感受或疑问)

③预设学生作批注汇报:

紧握拳头气愤、无奈、不

不惩处、训斥为什么

劝慰无奈!

中华不振屈辱

训斥不公平

不惩处、训斥生气

2.学生交流,老师出示当时的社会背景资料,配乐诉说。

当时的晚清政府腐败无能,屡遭帝国主义列强欺凌,割地赔银成了家常便饭;他们任列强的铁蹄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妄为,杀人放火,无恶不做,此时的中国已变得破败不堪,民不聊生,国人被欺,国土沦丧,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可作为中国人只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虽愤愤不平,却也无可奈何。

1.换位思考,假如你就是周恩来,面对此情此景,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1:我们不能这样下去,一定要振兴中华。

预设2:怎样才能把祖国和人民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呢?

2.出示《周恩来问答录》中,他对这件事的回忆。

“十二岁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的,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

____________——《周恩来答问录》

3.引导读文,深华情感。

当修身课上,魏校长问为什么而读书时,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___。"当魏校长又一次追问时,周恩来铿锵有力地回答:“___。”

4.学习周恩来的诗歌《大江歌罢掉头东》,简单介绍他为人民和祖国鞠躬尽瘁的一生。

①出示《大江歌罢掉头东》,引导学生读,知道大意。

大江歌罢掉头东

____________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②补充周恩来总理的资料,体会他鞠躬尽瘁的伟人精神,体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九个字是周恩来一生信守的诺言啊!

③积累阅读毛泽东的七绝《赠父亲》。

④学生交流:你为什么而读书?引导学生学习周恩来志存高远的精神品质。

设计意图:如果本文仅限于对“中华之不振”的了解,仅限于对那段历史的拷问,仅限于对周恩来少年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钦佩,那本文的教学是不完整的。立志是行动的起点,因此本拓展环节适当地拓展了人物,补充了周恩来后来是怎样实践自己誓言的相关图片资料,不仅丰满了人物形象,也让学生明白光立志还不够,更要用实际行动去实现自己的誓言。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总结全文

是的,同学们,虽然我们现在身处和平年代,但也要像周恩来一样,从小埋下爱国报国的种子,将来也要报效祖国。下节课,我们将要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他的爱国热情,讲好他的故事。

2.推荐阅读:《少年周恩来》、《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南开学校唯一的免费生》、《立志造桥的茅以升》和《鲁迅三改志向》。

设计意图:感人的故事往往最能打动学生的心灵。读名人立志故事这些直观、形象的教育形式,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茅以升、鲁迅、钱学森、童第周等都是关心国家命运、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典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