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田水利建设方案TOC\o"1-2"\h\u13167第一章概述 3125561.1项目背景 378001.1.1区域背景 3151311.1.2现状分析 3121341.1.3政策支持 3187161.1.4总体目标 4226991.1.5具体目标 44766第二章工程规划 4283701.1.6工程目标 4123441.1.7工程布局 4198241.1.8遵循法律法规 5264291.1.9科学合理 5175171.1.10安全可靠 5287421.1.11经济高效 563801.1.12环保节能 5304921.1.13工程规模 5322781.1.14工程布局 618105第三章水源工程 6198571.1.15水源类型分析 6272531.1.16水源选择原则 6175231.1.17水源选择方法 655451.1.18水源保护区划分 7289011.1.19水源保护措施 7279731.1.20水源工程设施类型 776421.1.21水源工程设施设计 7274331.1.22水源工程设施施工 8137011.1.23水源工程设施运行与维护 84422第四章输水工程 862581.1.24线路选择原则 848211.1.25线路规划内容 857381.1.26管道材质选择 831021.1.27管道直径设计 9244691.1.28管道结构设计 9260261.1.29管道附属设施设计 9141881.1.30施工准备 996861.1.31施工过程 9165051.1.32施工质量控制 919483第五章灌溉工程 10120361.1.33布局原则 10275331.1.34布局方案 10251041.1.35设计原则 1098241.1.36设计内容 1075101.1.37水源工程 11313421.1.38输水工程 11133561.1.39田间灌溉工程 1138581.1.40灌溉管理设施 11134231.1.41配套工程 1130431第六章排水工程 11230151.1.42规划目标与原则 11112531.1规划目标 1155791.2规划原则 1210191.2.1排水系统布局 1249302.1排水分区 122772.2排水渠道 12105222.3排水泵站 12202912.3.1排水渠道设计 12271481.1渠道断面设计 12312521.2渠道衬砌设计 12205471.2.1排水泵站设计 1211682.1泵站规模确定 1297342.2泵站设备选型 1276182.3泵站结构设计 1273382.3.1排水渠道建设 12159491.1施工准备 13195241.2渠道开挖与衬砌 1381741.3渠道防护与绿化 13270551.3.1排水泵站建设 13178902.1施工准备 13117342.2泵站主体结构施工 13177882.3泵站设备安装与调试 131192.4泵站运行维护 1314451第七章防洪工程 13188562.4.1规划目标 13201522.4.2规划内容 13104782.4.3设计原则 14255472.4.4设计内容 1414472.4.5建设程序 14235302.4.6建设内容 1519468第八章工程管理 15285632.4.7工程建设管理 158052.4.8工程运行管理 16432.4.9工程维护管理 162904第九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1799282.4.10水质保护措施 1747352.4.11土壤保护措施 17303262.4.12生态保护措施 17290992.4.13生态建设目标 18300602.4.14生态建设布局 1825572.4.15加强组织领导 18115222.4.16制定实施方案 1885032.4.17加强政策支持 18282832.4.18强化监督考核 1810172.4.19加强宣传培训 186863第十章资金筹措与经济效益分析 1889032.4.20资金筹措方案 19281922.4.21经济效益分析 19185002.4.22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分析 20第一章概述1.1项目背景1.1.1区域背景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项目位于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但是受限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滞后,该片区的农业发展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1.1.2现状分析(1)水资源状况:项目区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分布不均,季节性干旱问题较为严重。现有水利设施难以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导致农田灌溉面积有限,粮食产量波动较大。(2)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区现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年代较早,设备老化、破损严重,部分设施已失去使用功能。这使得农田灌溉效率低下,农业用水浪费严重。(3)农业生产条件:项目区土壤肥沃,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但是由于水利设施的不足,导致该片区的农业产量和产值受到影响。1.1.3政策支持国家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本项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响应国家政策,提高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提出。第二节项目目标1.1.4总体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1.1.5具体目标(1)提高灌溉效率: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农田水利设施,提高灌溉效率,降低农业用水浪费。(2)增加灌溉面积:扩大农田灌溉面积,使项目区内的农田得到有效灌溉,提高粮食产量。(3)改善生态环境:通过水利设施建设,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提高抗灾能力。(4)提高农业产值: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升级。(5)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项目为契机,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6)促进乡村振兴:通过本项目实施,推动项目区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第二章工程规划第一节工程总体布局1.1.6工程目标本农田水利建设方案旨在优化农田灌溉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工程总体布局以实现以下目标为核心:(1)提高灌溉保证率,保证农田用水需求;(2)改善灌溉水质,减轻农业面源污染;(3)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4)保障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1.7工程布局(1)灌区布局:根据地形地貌、水源条件、灌溉需求等因素,合理划分灌区,实现灌区内部水资源优化配置。(2)水源工程布局:充分利用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等多种水源,合理布局水源工程,提高水源利用率。(3)灌溉渠道布局:以灌区为单位,优化灌溉渠道布局,缩短输水距离,降低输水损失,提高灌溉效率。(4)排水工程布局:根据农田排水需求,合理布局排水渠道,保证农田排水畅通,减轻农田渍害。(5)配套设施布局: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同步规划田间道路、电力、通信等配套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第二节工程设计原则1.1.8遵循法律法规工程设计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保证工程建设的合法性、合规性。1.1.9科学合理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水资源条件、农业生产需求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工程方案,提高工程效益。1.1.10安全可靠工程设计应保证工程安全,充分考虑工程结构、施工质量、运行维护等方面,保证工程长期稳定运行。1.1.11经济高效工程设计应注重投资效益,合理控制工程规模,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投资回报。1.1.12环保节能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环保要求,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采用节能技术,降低能源消耗。第三节工程规模与布局1.1.13工程规模(1)灌溉面积:根据灌区实际情况,确定灌溉面积,满足农田用水需求。(2)水源工程规模:根据水源条件,合理确定水源工程规模,保证水源充足。(3)渠道规模:根据灌溉需求,合理确定渠道规模,保证输水能力。(4)排水工程规模:根据农田排水需求,合理确定排水工程规模,保证排水畅通。1.1.14工程布局(1)水源工程布局:根据水源条件,合理布局水源工程,实现水源优化配置。(2)灌溉渠道布局:以灌区为单位,优化灌溉渠道布局,提高灌溉效率。(3)排水工程布局:根据农田排水需求,合理布局排水渠道,减轻农田渍害。(4)配套设施布局: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同步规划田间道路、电力、通信等配套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第三章水源工程第一节水源选择1.1.15水源类型分析(1)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自然水体,具有水源量大、水质较好的特点。(2)地下水:分为深层地下水与浅层地下水,具有水质纯净、分布广泛的优势。1.1.16水源选择原则(1)水源可靠性:选择水源时,应充分考虑水源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可利用性。(2)水源水质:保证水源水质符合农田灌溉、生活用水等相关标准。(3)水源距离:在满足水源可靠性和水质要求的前提下,选择距离农田较近的水源,以降低输水成本。(4)水源开发成本: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水源开发成本,选择经济合理的水源。1.1.17水源选择方法(1)收集相关资料:包括水源类型、水质、水量、地理位置等。(2)水源评价:根据水源选择原则,对收集到的水源资料进行综合评价。(3)水源筛选:根据评价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水源。(4)水源确定:通过实地考察,确定最终水源。第二节水源保护1.1.18水源保护区划分(1)依据水源类型和地理位置,将水源保护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2)一级保护区:指水源主体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区域,禁止任何污染活动。(3)二级保护区:指一级保护区外围一定范围内的区域,限制污染活动。(4)准保护区:指二级保护区外围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对污染活动进行适度管理。1.1.19水源保护措施(1)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农民和相关部门对水源保护的认识,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2)实施污染源治理:对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进行治理,保证水质达标。(3)生态建设:加强水源保护区的生态建设,提高水源涵养能力。(4)监测预警:建立健全水源保护区监测体系,及时发觉和处理水质问题。(5)水源保护设施建设:完善水源保护设施,提高水源保护能力。第三节水源工程设施1.1.20水源工程设施类型(1)拦河坝:用于拦截河流,调节水源,提高水位。(2)水库:用于储存水源,满足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需求。(3)水闸:用于控制水源流量,调节水位。(4)输水渠道:用于将水源输送到农田。(5)提水设施:用于提取地下水源。1.1.21水源工程设施设计(1)设计原则:保证水源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高效。(2)设计内容:包括水源工程设施的规模、结构、材料、施工方法等。(3)设计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水源资料等。1.1.22水源工程设施施工(1)施工准备:做好施工场地平整、材料准备、施工队伍组织等。(2)施工过程: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保证施工质量。(3)施工验收:对施工成果进行全面检查,保证符合设计要求。1.1.23水源工程设施运行与维护(1)运行管理:建立健全水源工程设施运行管理制度,保证设施正常运行。(2)维护保养:定期对水源工程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保证设施功能稳定。(3)应急处理:针对突发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处理问题。第四章输水工程第一节输水线路规划1.1.24线路选择原则输水线路的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输水安全:避免穿越重要设施、生态环境敏感区等易发生的区域。(2)经济合理:在满足输水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输水线路,降低工程投资。(3)留有余地:考虑未来输水规模的扩大,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4)便于施工和维护:选择地形地貌条件较好、施工难度较低的区域。1.1.25线路规划内容(1)线路布局:根据农田水利建设需求,结合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确定输水线路的总体布局。(2)线路走向:具体确定输水线路的起点、终点及走向,保证输水线路的合理性和经济性。(3)线路长度:计算输水线路的总长度,为工程投资预算提供依据。(4)线路交叉处理:合理规划线路与其他设施的交叉方式,保证输水线路的畅通和安全。第二节输水管道设计1.1.26管道材质选择根据输水工程的规模、水质要求、使用寿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管道材质。常见的输水管道材质有:钢管、球墨铸铁管、PE管、玻璃钢管等。1.1.27管道直径设计根据输水流量、输水距离、管道材质等因素,计算确定管道直径。管道直径应满足输水要求,并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1.1.28管道结构设计(1)管道结构形式: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管道结构形式,如明管、暗管、顶管等。(2)管道连接方式:合理选择管道连接方式,如焊接、法兰连接、承插连接等。(3)管道防腐措施:针对不同材质的管道,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保证管道的使用寿命。1.1.29管道附属设施设计(1)检查井:在管道沿线设置检查井,便于管道的检查和维护。(2)阀门:在管道关键部位设置阀门,用于调节输水流量和压力。(3)水锤消除器:为防止管道内水锤现象,设置水锤消除器。第三节输水设施建设1.1.30施工准备(1)施工方案编制:根据输水线路规划、管道设计等资料,编制施工方案。(2)施工队伍组织:根据施工任务,合理配置施工人员、设备和技术力量。(3)施工材料准备:提前采购管道、阀门、检查井等施工材料。(4)施工场地平整: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满足施工条件。1.1.31施工过程(1)管道铺设:按照设计要求,将管道铺设在预定位置。(2)管道连接:采用焊接、法兰连接等方式,将管道连接成整体。(3)管道防腐:对管道进行防腐处理,保证管道的使用寿命。(4)附属设施安装:在管道沿线安装检查井、阀门等附属设施。(5)管道试压:对管道进行试压,检验管道的密封性和耐压功能。1.1.32施工质量控制(1)施工方案执行: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保证施工质量。(2)施工过程监督: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发觉问题及时处理。(3)施工材料检验:对施工材料进行检验,保证材料质量合格。(4)施工验收:对施工成果进行验收,保证输水工程满足设计要求。第五章灌溉工程第一节灌溉系统布局1.1.33布局原则灌溉系统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保证灌溉系统的高效运行。(2)结合农田水利规划,合理划分灌溉区域,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3)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污染。(4)便于灌溉管理,提高灌溉效率。1.1.34布局方案(1)灌溉区域划分:根据地形、地貌、土壤等条件,将农田划分为若干个灌溉区域,实现分区灌溉。(2)灌溉水源选择:优先利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保证灌溉水源的稳定。(3)灌溉渠道布局:根据灌溉区域划分,合理规划灌溉渠道,形成灌溉网络。(4)排水系统布局:与灌溉系统相结合,设置排水渠道,防止农田积水。第二节灌溉渠道设计1.1.35设计原则(1)保证灌溉渠道的输水能力,满足农田灌溉需求。(2)减少渠道水头损失,提高灌溉效率。(3)节约土地资源,减少渠道占用面积。(4)注重渠道防护,防止渠道冲刷和渗漏。1.1.36设计内容(1)渠道线路设计:根据地形、地貌、土壤等条件,合理规划渠道线路。(2)渠道断面设计:根据渠道输水能力和工程条件,选择合适的渠道断面形式。(3)渠道衬砌设计:为防止渠道冲刷和渗漏,对渠道进行衬砌处理。(4)渠道建筑物设计:包括渠道交叉、渠道转弯、渠道跌水等建筑物设计。第三节灌溉设施建设1.1.37水源工程(1)水源工程主要包括水库、泵站、水闸等。(2)水源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应充分考虑水源保护、水质保障和水量调节等因素。1.1.38输水工程(1)输水工程主要包括渠道、管道等。(2)输水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应注重降低水头损失,提高输水效率。1.1.39田间灌溉工程(1)田间灌溉工程主要包括喷灌、滴灌、微灌等。(2)田间灌溉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应根据作物需求、土壤条件和灌溉水源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1.1.40灌溉管理设施(1)灌溉管理设施主要包括灌溉控制系统、水位监测系统、水量计量系统等。(2)灌溉管理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应实现灌溉自动化,提高灌溉管理水平。1.1.41配套工程(1)配套工程包括渠道防护工程、排水工程、田间道路等。(2)配套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应保证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第六章排水工程第一节排水系统规划1.1.42规划目标与原则1.1规划目标本节旨在根据农田水利建设总体要求,合理规划排水系统,保证农田排水畅通,降低地下水位,提高农田抗涝能力。1.2规划原则(1)遵循生态环保原则,保证排水系统规划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2)遵循经济合理原则,充分考虑投资成本与经济效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3)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保证排水系统规划与长远发展需求相适应。1.2.1排水系统布局2.1排水分区根据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将排水系统划分为若干分区,实现分区治理。2.2排水渠道合理规划排水渠道走向,保证渠道布局合理,便于农田排水。2.3排水泵站根据排水需求,合理设置排水泵站,提高排水效率。第二节排水设施设计2.3.1排水渠道设计1.1渠道断面设计根据排水需求、地形地貌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渠道断面形式和尺寸。1.2渠道衬砌设计为提高渠道输水效率,减少渠道糙率,采用衬砌材料进行渠道衬砌设计。1.2.1排水泵站设计2.1泵站规模确定根据排水需求、排水面积等因素,确定排水泵站规模。2.2泵站设备选型根据泵站规模、扬程、流量等因素,合理选择水泵、电机等设备。2.3泵站结构设计根据泵站规模、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泵站结构设计。第三节排水设施建设2.3.1排水渠道建设1.1施工准备完成排水渠道的测量、放样、清表等工作,保证施工顺利进行。1.2渠道开挖与衬砌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渠道开挖,采用衬砌材料进行渠道衬砌。1.3渠道防护与绿化对渠道进行防护处理,防止渠道冲刷,同时在渠道两侧进行绿化,改善生态环境。1.3.1排水泵站建设2.1施工准备完成排水泵站的测量、放样、清表等工作,保证施工顺利进行。2.2泵站主体结构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泵站主体结构施工,保证结构安全稳定。2.3泵站设备安装与调试完成泵站设备安装,并进行调试,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4泵站运行维护建立健全泵站运行维护制度,保证泵站长期稳定运行。第七章防洪工程第一节防洪措施规划2.4.1规划目标本节旨在针对农田水利建设中的防洪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洪措施规划,以保证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村居民生活稳定。规划目标如下:(1)减少洪水灾害对农田的侵袭,保障农业生产稳定;(2)降低洪水灾害对农村居民生活的影响,提高居民生活质量;(3)实现防洪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2.4.2规划内容(1)洪水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洪水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洪水动态,为防洪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信息支持。(2)防洪工程设计:依据洪水特性和地形地貌,合理设计防洪工程,保证工程的安全、经济、适用。(3)防洪设施布局:根据洪水风险等级,合理布局防洪设施,保证重点区域和关键部位的防洪能力。(4)防洪措施实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具体如下:(1)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堤防、蓄洪区、排洪渠道、排水设施等;(2)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洪水保险、洪水调度、洪水预警、洪水宣传教育等。第二节防洪设施设计2.4.3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保证防洪设施在洪水作用下能够稳定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投资;(3)适用性原则:根据洪水特性和地形地貌,选择合适的防洪设施;(4)环保性原则: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实现防洪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2.4.4设计内容(1)堤防设计:根据洪水特性和地形地貌,确定堤防的位置、高度、结构型式等;(2)蓄洪区设计:合理确定蓄洪区的规模、布局和调度方式;(3)排洪渠道设计:确定排洪渠道的走向、断面尺寸、坡度等;(4)排水设施设计:确定排水设施的布局、规模、结构型式等;(5)洪水调度设计:制定洪水调度方案,保证洪水在关键时刻能够合理分配、有效排泄。第三节防洪设施建设2.4.5建设程序(1)项目立项:根据防洪规划,确定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和投资规模;(2)设计审查: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查,保证设计合理、安全、经济;(3)施工准备:完成项目招投标、施工图纸设计、施工队伍选定等前期工作;(4)施工实施: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5)竣工验收:对工程进行验收,保证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具备运行条件。2.4.6建设内容(1)堤防建设:按照设计要求,完成堤防的填筑、加固、防护等工程;(2)蓄洪区建设:完成蓄洪区的围堤、排水设施等工程;(3)排洪渠道建设:完成排洪渠道的开挖、衬砌、防护等工程;(4)排水设施建设:完成排水设施的安装、调试等工程;(5)洪水调度系统建设:完成洪水调度设施的建设,保证洪水调度方案的有效实施。第八章工程管理2.4.7工程建设管理(一)项目组织管理(1)建立项目组织机构为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应建立项目组织机构,明确各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和权限。项目组织机构主要包括项目管理部、工程技术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2)项目策划与论证在项目前期,应进行项目策划与论证,明确工程目标、建设规模、投资估算、经济效益等内容,保证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二)施工管理(1)施工计划与组织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要求,编制施工计划,明确施工进度、施工方法、施工资源等。同时加强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保证施工顺利进行。(2)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施工质量标准,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保证工程安全。(3)施工安全管理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定安全施工方案,落实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三)工程验收与移交(1)工程验收工程完成后,应按照国家和地方验收标准进行工程验收,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要求。验收合格后,及时办理工程移交手续。(2)工程移交工程移交过程中,应保证工程资料齐全、设备完好,同时明确工程维护保养责任,保证工程正常运行。2.4.8工程运行管理(一)运行组织管理(1)建立运行组织机构为保障工程正常运行,应建立运行组织机构,明确各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运行组织机构主要包括运行管理部、技术支持部、财务部等。(2)运行制度与规程制定运行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工程运行过程中的各项要求,保证工程安全、高效运行。(二)运行监测与维护(1)运行监测对工程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收集运行数据,分析运行状态,发觉并处理运行中的问题,保证工程稳定运行。(2)运行维护根据工程特点,制定运行维护计划,定期对工程设施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保证工程设施正常运行。2.4.9工程维护管理(一)工程设施维护(1)维护计划与组织制定工程设施维护计划,明确维护项目、维护周期和维护要求。加强维护组织管理,保证工程设施维护工作顺利进行。(2)维护实施与监督按照维护计划进行工程设施维护,保证维护质量。同时对维护过程进行监督,发觉问题及时整改。(二)工程安全管理(1)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工程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工程安全责任,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2)安全风险防控对工程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生产风险进行排查,制定防控措施,保证工程安全运行。第九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第一节环境保护措施2.4.10水质保护措施为保证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水质的安全,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布局排水系统,避免污染物直接排入水体;(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3)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水质净化能力;(4)定期对农田水体进行监测,保证水质达标。2.4.11土壤保护措施为防止土壤污染和退化,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控制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土壤扰动,减少土壤侵蚀;(2)合理施用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3)实施轮作制度,避免单一作物过度种植;(4)定期开展土壤质量监测,及时发觉问题并采取措施。2.4.12生态保护措施为维护生态平衡,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保护和恢复农田周边的植被,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2)严格控制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3)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防止设施老化、破损对环境造成污染;(4)定期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及时发觉问题并采取措施。第二节生态建设规划2.4.13生态建设目标根据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我们设定以下生态建设目标:(1)保持农田土壤质量稳定,提高土壤肥力;(2)保障农田水体水质安全,减少污染物排放;(3)恢复和增加农田周边植被,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4)实现农田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2.4.14生态建设布局(1)在农田水利建设区域,合理规划农田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2)在农田周边,加强植被建设,形成生态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二手房屋买卖合同的范例
- 统计学基础概念回顾试题及答案
- 重要的农业经理人考试解题思路分享试题及答案
- 眼科院感知识培训课件
- 二零二五版学校食堂摊位租赁合同书
- 眉形设计知识培训课件
- 管理层职业规划
- 农业职业经理人考试的伦理道德思考与试题及答案
- 临时聘用工合同样本
- 养殖农庄出租合同样本
- 中考监考和考务人员培训手册
- 数学史简介课件可编辑全文
- 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课件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 浙江省A9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英语试题
- 医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 水电站110kV变电站接地电阻计算书
- 2025届江苏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 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中考数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
- 鼠疫的防治专题知识讲座课件
- GB/T 44013-2024应急避难场所分级及分类
- 影像进修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