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课后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课后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课后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课后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课后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课后课时作业[学业达标]1.有人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其主要依据是五四运动()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收回了一战期间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C.斗争的干脆目标得以实现D.坚决不妥协的革命斗争精神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变更,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拒签和约,山东问题成为悬案,中国没有收回一战期间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B项错误;五四运动使“内除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干脆目标得以实现,但不是其彻底性的表现,解除C项;彻底性是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故D项正确。2.最能体现“五四精神”主旋律特点的是()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B.学问分子起先接受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C.学问分子起先同工人阶级运动相结合D.学生和工人充当了反帝反封建的先锋答案A解析五四运动主要是针对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五四运动的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出五四精神,A项正确。B项是五四运动之前;C项是五四运动后;D项不符合题意。3.1919年继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之后,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伦理问题,赞扬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天才”,称马克思是“近代经济学的大家”“近代社会运动的先觉”。由此可见()A.戴季陶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看法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学问分子的一种追求C.马克思主义在当时中国得到广泛传播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戴季陶思想发生变更答案C解析戴季陶只是“尝试用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伦理问题”,A项错误;以俄为师是当时马克思主义者的一种追求,并非全部的学问分子,B项错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对国民党人也产生了肯定的影响,C项正确;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于1924年国民党一大,D项错误。4.以下是近代外交家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的演讲词:“孔子如同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所以,我们拒绝签字!”此举是为了()A.抗议德国出兵占据胶州湾B.反对盟国损害中国的利益C.要求西方敬重中国的信仰D.建议列强支持中国的抗战答案B解析材料“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我们拒绝签字”说明当时中国对于西方盟国损害中国山东利益进行反对,故B项正确。A项是1898年,材料是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材料中不是要求敬重中国信仰,故C项错误;此时是五四运动时期,故D项错误。5.“中国最初的共产主义支部是于1920年5月在上海和北京组织起来的”,材料表明当时()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建立无产阶级政权C.筹备工人阶级政党 D.工农运动蓬勃开展答案C解析由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共产主义支部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应是为建立中国共产党而作打算,故选C项。A项在1921年,B项在中共一大会议上才明确提出作为目标,D项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均与材料时间不符,故解除。6.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时指出:这是我们党幻想起航的地方,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这一说法是指中共一大()A.标记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C.起先探究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答案B解析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解除A项;依据材料“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幻想起航的地方”可知,B项正确;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始终在探究民族解放的道路,解除C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共一大只是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解除D项。7.下图为《新青年》在不同时段发表的文章中涉及“革命”一词的文章所占的比例。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缘由是()A.五四运动的发生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国共合作的实现D.土地革命的进行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革命”一词比例的急剧上升是在1923~1926年,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发生在这一时期的事务只有国民革命运动,即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故C项正确。A、B两项不符合这一时间界限,解除;D项是指1927~1937年,解除。8.“当时透过各种新闻报道和传闻的流通,北洋政府统治区的城市,渐渐出现了一个‘党军’的新形象”。此处的“党军”应指()A.八路军 B.国民革命军C.红军 D.解放军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当时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即1912~1928年间。国民革命军于1925年在广州整编完成,符合材料信息。故选B项。八路军在1937年建立,解除A项;红军成立于1927年8月1日,解除C项;解放军是解放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解除D项。9.1926年至1927年我国南方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农夫报刊,其中尤以地方农夫协会主办的农运报刊最有影响力,如湖北、山东、湖南、四川等地都有关于农夫运动的定期刊物。这说明()A.农夫已成为国民革命的领导力气B.农夫运动是国民革命的主要形式C.国民革命重视对农夫的政治宣扬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快速传播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时间“1926年至1927年”可知,当时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农夫报刊众多说明国民革命重视对农夫的政治宣扬,故C项正确。国民革命的领导力气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故A项错误;农夫运动不是国民革命的主要形式,解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0.1927年7月24日,宋庆龄在声明中指出:“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悲观的,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宋庆龄所指的人包括()A.蒋介石、陈独秀B.汪精卫、陈独秀C.蒋介石、汪精卫D.蒋介石、董必武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1927年7月24日”“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并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背叛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使宋庆龄感到悲观,故选C项。[等级提升]11.毛泽东认为:“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打算了舆论,打算了人心,打算了思想,打算了干部。”毛泽东在此对五四运动的评价,主要是强调()A.它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它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C.中国工人阶级和学生的先锋作用D.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奠基作用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从对民主革命所起作用的角度对五四运动作出评价,故选D项。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故解除。12.据郑超麟回忆:“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的确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A.辛亥革命推动民族意识的觉醒B.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C.五四运动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忱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无产阶级的觉醒答案C解析“民国八年”即1919年,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当年发生的大事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全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因此郑超麟所说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是指爱国救亡精神,故选C项,解除A项。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解除B项;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建条件,解除D项。13.“1926年的时候,国民党突然变得强大起来,它不仅办起了军校,还战胜陈炯明,基本上统一了两广地区。”这主要是由于当时()A.国民党凝合了主要革命力气B.北伐斗争取得了重大成功C.国民党得到了英美国家支持D.军阀混战供应了发展契机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党变得强大是因为国民党与中共合作,得到苏联和其他方面的支持,凝合了主要革命力气,解除C项,A项正确。北伐斗争发生在战胜陈炯明,基本上统一两广地区之后,解除B项;D项不是主要缘由,解除。14.中国从南到北、从珠江到长江,到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进了国共两党的合作B.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答案D解析材料“从南到北、从珠江到长江,到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是指北伐斗争的成果。北伐斗争最终歼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故选D项。国共两党合作起先于北伐之前,解除A项;北伐没有完成反封反帝的任务,故B、C两项错误。15.1926年3月,广东某报纸报道:“各县之商民协会组织正式成立者,已有十余处,昨商民运动委员会开第五次常会,探讨筹备广东省商民协会,议决由中心党部商民部、省党部商民部、广州市党部商民部及广州商民协会,各派二人为省商民协会筹备员。”上述报道的现象()A.有利于国民党主见的宣扬B.是国共合作北伐的典型体现C.以工农运动的发展为基础D.说明国民党组织在全国扩展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党部”是国民党机构,因此派员参与省商民协会,有利于宣扬国民党的主见。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北伐,解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农夫运动,解除C项;D项说法肯定,材料信息不能反映,解除。16.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事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非常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全部的革命力气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时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主动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建了非常有利的环境。——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1)材料一中“旧邦新造”反映了革命派怎样的意向?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2)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孙中山为改组国民党而实行的举措。依据材料二,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主动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国民革命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的新特点。答案(1)意向: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措施:发动辛亥革命;建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实行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和责任内阁制。(2)举措:重新说明三民主义;汲取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作用:统一并壮大民主革命力气;促使民众反帝爱国运动高涨;有利于北伐斗争的开展。(3)特点: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以新三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