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其次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选择题读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字母A、B、C、D所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A.A—氮气 B.B—氧气C.C—二氧化碳 D.D—碳酸盐2.从A到I整个过程都属于()A.化学元素的迁移过程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动物的呼吸作用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解析:第1题,A和B分别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汲取的二氧化碳和放出的氧气,C和D分别表示动物呼吸作用中吸入的氧气和呼出的二氧化碳。第2题,从A到I整个过程都属于化学元素在各个圈层的迁移过程。答案:1.B2.A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图中①②③④⑤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称分别是()A.岩石生物大气水文土壤B.土壤生物大气水文岩石C.土壤岩石水文大气生物D.生物岩石大气水文土壤4.假如当地大量植被遭到破坏,其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改变有()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改变增大②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削减③河流水位降低④土壤肥力下降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依据图示推断即可。第4题,假如当地植被遭到大量破坏,该地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将减弱,河流径流量的季节改变增大,丰水期水位上升,枯水期水位下降,因此③错误。答案:3.A4.D读旗状树冠图片,完成5~6题。5.造成图中树冠呈旗状的主要缘由是()A.光照不均 B.地形坎坷C.风力作用 D.人为砍伐6.旗状树冠的形成与其生长的独特环境有关,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 B.整体性C.开放性 D.特别性解析:第5题,旗形树冠是在当地盛行风的长期吹拂之下形成的,迎风一侧树木枝干受损,背风一侧枝干得以保存,故C项正确。第6题,旗形树冠的形成与当地盛行风向有关,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项正确。答案:5.C6.B夏季绿洲的最高气温显著低于其毗邻的沙漠、戈壁,水分的蒸发量也明显较小,特别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绿洲与周边沙漠、戈壁的这种气候差异,被称为“冷岛效应”。据此完成7~8题。7.“冷岛效应”的形成缘由是绿洲与沙漠、戈壁之间()A.大气环流的差异 B.热力性质的差异C.太阳辐射的差异 D.距海远近的差异8.“冷岛效应”有助于绿洲植物的生长,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 B.差异性C.区域性 D.综合性解析:第7题,绿洲与沙漠、戈壁之间水分的不同,造成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冷岛效应”。第8题,由题干可知,夏季绿洲水分的蒸发量明显较小,这有助于绿洲植物的生长。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7.B8.A某同学用土堆、烧杯、水、盘子和草皮设计了一个“气候、地形、生物对土壤的影响”的试验,他用等量的水以同等速度淋至土堆(如下图)。据此完成9~10题。9.试验现象是()A.水流在a土堆上流淌速度较慢B.水流经b土堆多被截留、下渗C.a盘中被冲刷下来的土壤较少D.b盘中土堆边缘的积水量较大10.该试验主要证明白()A.降水对地形的影响B.植被对土壤的影响C.地形对降水的影响D.生物对气候的影响解析:第9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图中可以看到,a无植被,b土堆上有植被,试验现象是水流在a土堆上流淌速度较快,A错误;水流经b土堆多被截留、下渗,B正确;a盘中被冲刷下来的土壤较多,C错误;b盘中土堆边缘的积水量较小,D错误。第10题,该试验主要证明白植被对土壤的影响,植被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故选B。答案:9.B10.B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夫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峻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1~12题。11.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峻,这体现了()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一个区域的改变影响到另一个区域12.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干脆导致该地区()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改变增大D.地下径流增多解析:第11题,图示反映了自然环境中一个要素的改变会引起其他要素的改变,体现了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第12题,植被破坏会导致蒸腾作用减弱,降水量减小;由于植被涵养水源的实力减弱,下渗削减,故地下径流削减,地表径流改变增大。答案:11.A12.C二、非选择题13.下面是某中学地理探讨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搜集的青藏高原地质演化的相关材料以及合作绘制的青藏高原地理环境整体性框图。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大约在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起先隆升。经过漫长的地质年头缓慢抬升,现在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高达4500多米,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材料二(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序号填在框图相应的位置上。①太阳辐射强②气温低③空气淡薄(2)据图简述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统一的演化过程。解析:第(1)题,联系序号所代表的内容并依据框图所供应的其他条件(主要考虑其因果关系)来分析。第(2)题,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改变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改变,自然地理环境统一的改变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答案:(1)自上而下分别是:②③①(2)地壳隆升,海拔不断上升(地势高),气候寒冷,土壤贫瘠,多冻土;气候寒冷干燥,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挡寒冷的牦牛为主。(言之有理即可)14.依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有关学问,回答下列问题。(1)假如上图表示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性,填出相关内容。(2)生态系统的改变会影响地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3)从以上例子看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题,若上图表示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性,则西北地区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大。地表水少,地貌以戈壁砾漠景观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少,植物稀有,以荒漠为主。第(2)题,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因为植被多遭破坏,水流速度快,加速了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