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综合提高卷-2024-2025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_第1页
第四单元综合提高卷-2024-2025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_第2页
第四单元综合提高卷-2024-2025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_第3页
第四单元综合提高卷-2024-2025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_第4页
第四单元综合提高卷-2024-2025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上科学第四单元综合提高卷一、选择题(每空3分,共45分)1.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下列关于地球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B.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的结果C.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D.地球上石油等能源物质生生不息,取之不竭2.小中查阅资料,利用温州冬至日和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制作了“二十四节气观测仪”(如甲图),圭上刻度为乙图,下列关于该观测仪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地点在温州及与温州同一纬度地区B.摆放时圭表南北放置,圭在表的南侧C.使用地点在温州及与温州同一纬度地区使用时间要在需在观测日的正午,不同时区的测量地点要以当地的正午为准D.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小,所以相同地表面积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比夏至日正午少3.2022年2月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冰壶运动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如图,冰壶被运动员掷出后,在冰面上减速滑行到停下的过程中,冰壶的平均速度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冰壶的滑行时间也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若冰壶以1.6m/s的速度被掷出时,在冰面上滑行了8m;若冰壶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18m,则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为(

)A.1.6m/s B.2.4m/s C.3.6m/s D.4.8m/s4.2024年10月30日,“神州十九号”飞船成功发射,入轨后与空间站成功对接,从“天宫”空间站可以观测到地球在转动,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可以发现地球是一个球体 B.地球表面布满纵横交错的经纬网C.以“天宫”为参照物,地球是静止不动的 D.以地球为参照物,“天宫”做匀速直线运动5.下列四个选项是物体运动的和图像,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A.B.C. D.6.如图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年变化曲线图,图中甲为春分日。若小满节气在5月20日,这一天位于图中()A.甲乙段B.乙丙段C.丙丁段 D.丁戊段7.如图所示为日偏食的示意图,日食的轮廓是弯曲的圆弧,下列事实与圆弧的形成无关的是()A.太阳光的直线传播 B.地球是球形的C.月球是球形的 D.月球是不透明的8.甲、乙两个物体在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两物体运动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情况是()A.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静止B.甲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乙物体静止C.甲物体静止,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物体静止,乙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9.课堂上,科学老师用激光笔模拟演示了日食的成因(如图),图中a,b,c,d四处,能观察到日全食的是(

)A.a B.b C.c D.d10.我国台湾省多地震的原因是()A.地形复杂多样B.属于火山岛C.位于两大板块张裂处 D.位于两大板块碰撞处11.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有四根等长的旗杆。北半球夏至日正午时分,各旗杆的杆影呈现不同的朝向和影长。则处于纬度最高的地区的旗杆是()A.B.C. D.12.下列有关“板块构造说”的说法,错误的是()A.“大陆漂移说”是建立在“板块构造说”基础上的B.全球由亚欧板块等六大板块组成C.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D.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13.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有人观察到会场主旗杆上的旗帜和两位火炬手刚结束传递时手中火炬火焰的状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C.甲火炬手可能静止,乙火炬手向右运动D.乙火炬手可能静止,甲火炬手向右运动14.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地轴呈倾斜状态,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假如地轴不再倾斜,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处于同一平面,则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我国仍一年四季分明B.地球上仍然能观察到太阳东升西落C.地球上凡是阳光能照到的地方均为阳光直射点D.学校操场上的旗杆每天正午的杆影长度仍不断变化15.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两木块运动情况在vt图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A. B. C. D.二、填空题1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大板块构成,喜马拉雅山是碰撞形成的17.健走是介于散步和竞走之间的一种运动方式,不仅不受年龄、性别、体力等方面的限制,还便于用智能手环记录,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最好的运动。(1)如图甲是健走者手环记录的信息,配速是指每千米平均用时8′20″(8分20秒),则该健走者通过的距离是米;(2)人在健走时,以手为参照物,手环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18.小柯和小桥从同一地点出发,同时开始向东运动,小柯运动的距离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中实线部分ABCD所示,小桥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中虚线部分AD所示。则小柯和小桥在出发后第秒时第一次相遇,在第45秒内,小柯相对于小桥向(填“东”或“西”)运动。19.一条小船相对于水以3米/秒的速度沿河逆流而上,水流速为1米/秒。当小船在一座桥下经过时,船上的一只木箱被碰落水中,假设木箱落水后立即顺水漂向下游方向,过了1分钟才被船上的人发现。发现后立即调转船头,仍以相对于水3米/秒的速度去追木箱。则从调头开始到追上木箱需要的时间为分钟。20.如图,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③→④→①→②绕着太阳公转。(1)地球公转产生了现象(选填“昼夜交替”或“四季更替”)。(2)6月25日,你正在考试的今天,地球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选填“①”、“②”、“③”或“④”)。21.如图,小科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中央代表太阳,用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以电灯为圆心,在桌面上按箭头方向沿虚线平移地球仪,实验模拟某自然现象。(1)该实验能模拟地球的运动。(填“自转”或“公转”)(2)要模拟我国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的太阳照射,应把地球仪平移的位置处于图中的(选填字母)附近。22.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地球上的生物与太阳息息相关。(1)为了能模拟日食的过程,让大、小两个球与人眼睛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如图甲),若甲图表示地球北极上空俯视时观察到的情景,则实验中应将小球(选填“由A向B”或“由B向A”)移动,并观察大球被小球遮掩的过程。(2)如图乙是用专用仪器拍摄的太阳照片。照片中①区域呈现的太阳活动主要是(选填“日珥”“耀斑”或“太阳黑子”)。23.为了验证“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小明制作了地球运动的模型如图所示,用小球模拟地球,灯泡模拟太阳,如果小球上被照亮部分表示当地为昼,反之为夜。小球放在一个电动底座上,闭合开关,小球会绕“地轴”缓慢转动;闭合开关,小球和底座会一起绕轨道缓慢运动。(1)模型中的地球摆放存在的明显不合理之处是;(2)摆放错误更正后,为了验证“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则对开关的操作是;(3)若图中AB两点模拟月球,则可以模拟发生日食的点是。24.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科学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三种假说: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学说。(1)20世纪初,魏格纳根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凹凸吻合现象,提出“大陆漂移说”,以下证据支持这一假说的有。A.许多国家的动物园中都有大熊猫B.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C.舌羊齿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被发现(2)“海底扩张说”认为地幔物质不断从大洋中脊涌出,推开洋壳两边的岩石,为大陆漂移理论的动力来源提供了证据支持。请根据“海底扩张说”判断图甲中A、B两处岩石年龄较老的是处。(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请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甘肃地震多发的原因。我国已具备在“地震波”到达之前通过提示发出地震预警信息的能力。小科收到预警信息(如图乙)你认为小科可采取怎样的措施进行避险?25.为了加强中学生体质,进一步加强防溺水教育,体育中考中设有游泳项目。下表所示是温州中考100米游泳项目的分数区间分值男女分值男女102分40秒3分54分20秒4分40秒93分3分20秒44分40秒5分83分20秒3分40秒35分5分20秒73分40秒4分25分20秒5分40秒64分4分20秒15分40秒6分(1)当我们认为小科在游泳过程中是运动的,是因为我们选择了作为参照物。(2)男生小科在一次游泳训练中,游40m所用的时间为80s,请列式计算他游泳的平均速度,按照这个速度游完100米,小科应得分多少,请列式计算。26.如图为我国古代的滴水计时工具——漏刻的模型图。漏水壶通过底部的出水口向受水壶中滴水,受水壶中的箭刻随着壶内液面的升高而升高,壶口处箭刻上刻度指示的便是当时的时刻。(1)漏刻常用日出、日落作为时间计量的起点来计量一天的时间,因此,在一年中不同节气需更换不同的箭刻。“漏刻改箭”本质是因地球的(填“公转”或“自转”)所致;(2)为准确计量时间,古人采用多级漏水壶逐级滴水的方式。为保证漏刻计时准确,应保持号漏水壶中的液面高度恒定。27.如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使用说明书(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是声信号采集器。(2)复位后用棒槌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受。(3)液晶屏显示甲、乙接受到信号的时间差,单位为()。(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使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一同学想验证声速与气体温度的关系,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并使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在甲、乙之间加温,发现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则声速随气体温度的增大而;(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4)如图,已知,,液晶显示屏上显示:,则此时声速为。28.如图为全球板块与地震分布示意图。(1)世界上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2)如图中甲地地震频发,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其原因是。(3)发生地震时,下列避震措施错误的是______(填字母)。A.身处底楼,若时间允许,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B.身处高楼,来不及逃离,可躲在墙角或坚固的桌下C.身处城市街道,应选择在广告牌或电线杆下躲避.身处野外,应及时避开山边、陡崖等危险环境29.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即v=s/t。初中物理中还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密度、压强、功率、热值等,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高中物理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国际单位是)。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1)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经过5s后它的速度变为,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为;(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甲)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以速度v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乙)所示,其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由到,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用、t、a写出s的表达式,s=。30.1279年,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在河南登封设计并建造了一座测影楼(如图甲),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一年中每天正午“横梁”的影子会在“量天尺”上移动(如图乙),可以通过观测一年中每天正午投在地上的影子位置变化来判断二十四节气。(1)“横梁”在阳光下会形成影子是因为。(2)若在纬度更低的衢州建造一座相同的测影楼,使影子移动的最远位置也刚好落在量天尺的最北端,与河南登封的“量天尺”相比。该“量天尺”的长度(填“更长”“相等”或“更短”)。31.如图甲是太阳直射点运动示意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三条纬线。(1)太阳直射点在ac之间来回移动的原因是地球在(选填“自转”或“公转”)。(2)当太阳直射点在①位置时,我国正处于节气。这一天的正午时分,你所在学校旗杆的影子与图乙中(填字母)图最相似。三、探究题32.在研究“气泡运动规律”时,小科在细玻璃管中注入水,管中留一个小气泡,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气泡长度约为2cm实验序号倾角气泡经过AB段的时间/秒115°22.5230°14.9345°12.2460°13.8590°19.9气泡的运动快慢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他做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跟气泡的大小有关;猜想二:跟玻璃管与水平面的倾角有关。为了便于研究,他在玻璃管上做上记号A、B,测出气泡经过AB段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表。(1)实验中,除刻度尺、量角器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为,AB段的路程为cm;(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发现气泡运动的快慢随倾角的变化关系:;(3)若用上述器材探究气泡的运动快慢与气泡大小的关系,则需要控制相同。33.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有在没有空气的空间中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相对物体重力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为了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有如下猜想:猜想一: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猜想三: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质量有关为了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几位同学用三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实验序号材料物体质量下落高度下落时间1铁球1201.962铁球1302.473铅球1201.964铅球2201.96(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比较实验序号。(2)根据表中的数据,宇航员在月球上将小铁片与羽毛在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同时静止释放,它们将(填字母)。A.同时落地

B.铁片先落地,羽毛后落地

C.羽毛先落地,铁片后落地(3)若小敏同学让质量相等的铁球与纸团同时从实验室三楼由静止开始下落,发现下落时间并不相等,原因是。34.从高空下落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大,所受空气阻力也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物体下落一段距离后将以某一速度做匀速运动,通常把这个速度称为收尾速度。某研究小组在相同环境中用同种材质的小球在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得出相关数据如表。小球编号123456小球质量(kg)25105520小球半径(mm)0.050.050.050.100.250.20小球的收尾速度(m/s)164080101.6?(1)该实验可以探究小球下落过程中影响其收尾速度的因素有;(2)比较1、2、3号小球的相关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3)根据表中数据,推测6号小球的收尾速度v=m/s。35.关于地壳变动的原因,科学家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提出了各种假说,相关材料如下:(1)过渡阶段质疑大陆漂移说的理由,是想否定魏格纳寻找到的现象。(填序号)(2)结合板块构造学说发展过程,分析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科学理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B.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促进科学理论发展C.赫斯提出的“海底扩张说”属于科学假说D.现代的板块构造学说是基于大量的证据提出,一定正确四、解答题36.中通实验学校七年级某兴趣小组用地球仪和电灯模拟了地球的自转运动。

(1)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停地旋转运动。(2)拨动地球仪,使其自西向东转动,如果从北极上空看是时针方向旋转。(3)如图所示的实验,可以演示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选填“昼夜交替”或“四季更替”)(4)图二为温州市某校教学楼某日正午日影范围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当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最小时,地球位于图中的处。(5)活动3:冬至日这一天,温州的小通邀请家住北京的表弟一起测量相同高度的两幢楼的正午影子长度,绘制C、D两图(如图三)。由此推理,为了更好的采光,与温州相比,北京的楼间距应该(填“大”或“小”)一些。37.小科一家五一假期想去杭州玩,小科查了下由长兴通往杭州的高铁,总长约为105千米,设计的最高速度为350千米/时。小科准备坐G1665次列车,他查到该次列车从长兴到杭州一共需要35分钟。求:站名到达时间开车时间长兴南09:04德清西09:5109:59杭州市10:51——………………(1)G1665次列车的平均速度。(2)小科妈妈觉得高铁站太远,想在长兴南站坐火车去杭州,如表所示为目前长兴站到杭州站的K465次列车运行时刻表(部分),则小科一家坐高铁去杭州与坐K465次列车去杭州相比,能节省多少时间?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超声波测速测距:如图甲所示,固定不动的超声波测速仪向静止的汽车发射超声波信号(简称信号)同时开始计时,信号传播过程中遇到汽车会被反射,测速仪接收到返回的信号停止计时,计算出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图乙可表示信号传播过程的图象,s表示信号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t表示信号传播的时间。测速:测速仪向运动的汽车先后发射两次信号,根据汽车在两次遇到信号的时间段内所通过的距离,计算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超声波速度取340m/s)(1)小科乘坐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发现测速仪向他驶来,选定的参照物为;(2)如图乙,若,则静止的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米;(3)某次对汽车进行测速时,向匀速驶来的汽车发射两次信号,两次发射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1秒,第一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4秒,第二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2秒,如图丙。请通过计算说明汽车在限速100千米/小时的告诉路段行驶是否超速(写出计算过程)()参考答案:1.D【解析】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的结果,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火山和地震频发,ABC不符合题意;石油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D符合题意;故选D。2.B【解析】在不同季节,太阳的出没方位和正午高度不同,并有周期变化的规律。摆放时圭表南北放置,于露天将圭平置于表北面,根据圭上表影,测量、比较和标定日影的周日、周年变化,可以定方向、测时间、求出周年常数、划分季节和制定历法;使用地点在温州及与温州同一纬度地区使用时间要在需在观测日的正午,不同时区的测量地点要以当地的正午为准;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小,所以相同地表面积所接受的太阳福射能量比夏至日正午少,ACD正确,B错误。故根据题意,选B。3.B【解析】在冰面上减速滑行到停下的过程中,冰壶的平均速度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冰壶的滑行时间也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冰壶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若冰壶以1.6m/s的速度被掷出时,在冰面上滑行了8m,的值若冰壶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18m,则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为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4.A【解析】AB.经纬网是人们为了精确测量地球坐标而创造的,实际上在地球上并不存在,所以在空间站上看不到经纬网,能够看到地球是一个球体,故A正确,B错误;CD.从“天宫”空间站可以观测到地球在转动,以“天宫”为参照物,地球是运动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天宫”做曲线运动,故CD错误。故选A。5.B【解析】A.由图可知,随时间增加,物体运动的路程未变,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随时间增加物体运动的路程增加且成正比增加,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发生改变,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6.A【解析】甲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为北半球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乙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6月21日前后),丙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为北半球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丁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此时为5月20日,地球位置处于图中的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即甲乙之间,A正确,BCD错误;故选A。7.B【解析】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日食是由于月球遮挡了太阳射向地球的部分光,所以日食的轮廓是弯曲的圆弧的原因是地球是球形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8.A【解析】由图知道,乙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没有发生改变,故乙是静止的。甲的路程与时间为正比例关系,甲的倾斜度是路程除以时间,再由知道,甲的速度没有发生改变,所以甲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9.C【解析】由于发生月食是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由图知道,c能观察到日全食,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D【解析】台湾省发生地震的原因是由于台湾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处,地壳活跃。故选D。11.D【解析】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节气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时分杆影朝北。北半球纬度越高地区杆影越长,D图符合题意。故选D。12.A【解析】“板块构造说是建立在“大陆漂移说”基础上的,A符合题意;全球由亚欧板块等六大板块组成、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3.D【解析】AC.由图知道,主旗杆上的旗帜向右飘,说明风相对于地面一定向右吹;甲的火焰向左偏,说明甲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并且甲运动的速度大于风的速度,故AC错误;BD.乙的火焰向右偏,乙火炬手可以静止,可以向左运动,还可以向右运动但是速度必须小于风的速度,故B错误,D正确。故选D。14.B【解析】地轴不倾斜的情况下,地球上各个地方的太阳照射情况终年不变,太阳直射点始终在赤道上,太阳高度不再变化,不会出现四季更替,但仍然能观察到太阳东升西落,B正确,ACD错误;故选B。15.A【解析】设刻度尺的每小格尺寸为s和曝光时间为t,下面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速度v=上面木块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差是恒量,由此可知上面木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变速运动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由此可知t3时刻上面木块的速度v3=t4时刻上面木块的速度v4=则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6.六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扳块【解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是由六大板块构成,其中喜马拉雅山是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的。17.3500静止【解析】(1)[1]根据题意知道,配速8′20″是指每千米平均用时8分20秒,即行走的路程所用时间则健走者的速度由图甲知道,健走的总时间由知道,该健走者通过的距离s=vt=2m/s×1750s=3500m(2)[2]由乙图知道,手环固定在右臂上,若以右手为参照物,则手环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手环是静止的。18.4西【解析】[1]根据图片可知,两个图像在t=4s时相交,则小柯和小桥在出发后第4s时第一次相遇。[2]当t=4s时,两人都距离起点4m;当t=5s时,小柯仍然距离起点4m,而小柯距离起点5m。以小桥为参照物,小柯在向西的方向上通过1m,则小柯相对小桥向西运动。19.1【解析】[1]以河水为参照物,河水静止,木箱落入水中顺流漂向下游方向,因此木箱与水保持静止状态,而船逆流和顺流时相对于河水的速度都为3m/s,因此木箱与船的相对速度为3m/s。发现木箱落水时船与箱子的距离s=vt=3m/s×60s=180m追上木箱需要的时间为20.四季更替④【解析】(1)四季更替是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运动形成的。(2)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所以当天地球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④。21.公转A【解析】(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可见,该实验能模拟地球的公转运动。(2)仔细观察地球仪被灯光照亮部分,当地球仪平移图中的A位置附近时,南极全部出现极昼现象,说明是我国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22.由A向B日珥【解析】(1)[1]图甲是模拟日食的过程,人眼相当于地球上的观察者,小球模拟月球的运动,大球模拟太阳,小球由A向B移动,阻挡住了太阳的光线,形成月食。(2)[2]太阳大气层由内到的顺序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日珥是在太阳大气层的色球层上产生的一种非常强烈的太阳活动;图乙拍摄的太阳照片,照片中①区域出现在色球层,呈现的太阳活动主要是日珥。23.地轴的倾斜方向错误闭合S1A【解析】(1)[1]由于地球自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的平面的夹角小于90°,所以模型中的地球摆放存在的明显不合理之处是地轴的倾斜方向错误。(2)[2]为了验证“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只需要小球自转,所以只需要闭合开关S1。(3)[3]日食发生时,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太阳射向地球的光被月球遮挡,所以可以模拟发生日食的点是A点。24.BCA甘肃省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撤离到附近避难所或是空旷地带;来不及撤离的话,加固家中易倾倒物品,准备好应急食品与药品;地震时,躲到桌子底下。【分析】本题以科学假说为材料,主要涉及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解析】(1)小问:大陆漂移学说认为世界上原本是一整块大陆,随后慢慢漂移开来。许多国家动物园中的大熊猫可能是人为运输导致,不能证明这些国家所处的大陆原本相连,A错误。地层、岩石形成年代久远,北美洲、非洲、欧洲三者的地层、岩石遥相呼应,证明三者原本是相连的,B正确;舌羊齿植物化石出现在隔着印度洋相望的三块陆地上可以证明三块陆地原本是相连的,C正确。故填写BC。(2)小问: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新岩石由地幔物质从大洋中脊喷出冷凝形成,伴随着新岩石的形成,原本的旧岩石会向大洋中脊两侧推开,因此距离大洋中脊越近,岩石年龄越年轻,反之越老。题干A与B相比,距离大洋中脊更远,因此年龄更老。(3)小问:“板块构造学说"之所以能被大多数学者认可,是因为它能很好地解释地球上的许多现象,我国甘肃省省多地震的原因是四川省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地震来临时,可采取的避险措施有:躲在建筑物坚硬、牢固的物体之下;撤离到空旷安全的地带;撤离到紧急避难所;准备好充足的应急药品、食品和水等。【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学生需牢记三个学说的基本观点、发表的先后顺序、三者之间的关系,学会分析板块构造学说与地震、火山等地质活动之间的联系。25.地面等合理即可8分【解析】(1)[1]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是静止的。当我们认为小柯在游泳过程中是运动的,是因为我们选择了河岸作为参照物。(2)[2]小科游泳的速度为他游完100m需要的时间为查表知道,他可以得分8。26.公转2【解析】(1)[1]漏刻常用日出、日落作为时间计量的起算点来计量一天的时间,因此,在一年中不同节气需更换不同的箭尺,而季节更替与地球公转有关。“漏刻改箭”从根本上是由于地球的公转。(2)[2]漏刻是一种典型的等时计时装置,计时的准确度取决于水流的均匀程度。读图可知,2号漏水壶向3号漏水壶滴水的速度是关键,2号漏水壶设置分水壶可以在液面过高时进行调节,保证壶内液位基本保持恒定,其自身的滴水速度也就能保持均匀,所以最下端3号受水壶中的箭尺能均匀的升高,壶口处箭尺上的刻度便能准确的显示当时时刻。故为保证漏刻计时准确,应保持2号漏水壶中的液面高度恒定。27.0不变变大320【解析】(1)[1]液晶屏显示甲、乙接受到信号的时间差,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铃声传到甲、乙的时间相同,时间差为零,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0。(2)[2]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使甲、乙在一条直线上,液晶显示屏的数值为甲、乙接受到信号的时间差,与甲乙之间的距离有关,则铜铃离甲越远,甲乙之间的距离不变,液晶显示屏的数值不变。(3)[3]铜铃到甲、乙的距离一定时,在甲、乙之间加温,发现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由可知,则声速随气体温度的增大而增大。(4)[4]设声音的速度为v,液晶显示屏上显示的时间解得此时声速为28.(1)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2)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活动剧烈,容易发生碰撞和张裂运动。(3)C【分析】本题以全球板块与地震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板块的分布和影响、防灾救灾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和读图分析能力。【解析】(1)由图和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世界上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2)由图中甲的位置可知,图中甲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活动剧烈,容易发生碰撞和张裂运动,地震频发。(3)身处底楼,若时间允许,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身处高楼,来不及逃离,可躲在墙角或坚固的桌下,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广告牌或电线杆下、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身处野外,应及时避开山边、陡崖等危险环境,更不能躲进防空洞。根据题意,故选C。29.(1)1.6(2)【解析】(1)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则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经过5s后它的速度变为,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为(2)将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以t为长,v0为宽的长方形,则长方形的面积为上方可以看成是以t为长,(v1v0)为宽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上部分阴影的面积为则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由到,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为30.(1)光沿直线传播(2)更短【分析】本题以“量天尺”相关图文为材料,涉及光的直线传播、正午太阳高度等知识点,考查对这些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解析】(1)根据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着直线传播,“横梁”在阳光下会形成影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2)衢州比登封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日影更短,因此该量天尺的长度也要更短。31.(1)公转(2)夏至B【分析】本题以太阳直射点运动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的原因、四季的划分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解析】(1)由所学知识知,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运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ac)之间往返移动,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和不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2)结合图,当太阳直射点在①位置时,即当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时,位于北半球的我国正处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在夏至日这天是昼最长夜最短,这天的正午时分,位于北半球的我们所在的学校(浙江某学校)太阳高度接近一年中的最大值,影子的长度接近最短,和B最接近。32.(1)秒表80.0(2)气泡大小相同时,当倾角变大,运动速度先变大后变小(3)玻璃管与水平面的倾角【解析】(1)[1]需要改变试管的倾角大小,除刻度尺、量角器外,还需要的测量时间的秒表。[2]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气泡通过AB段的路程为(2)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气泡大小相同时,当倾角变大,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时间先变小后变大,说明速度先变大后变小,当夹角为45度时,气泡运动的速度最大。(3)若用上述器材探究气泡的运动快慢与气泡大小的关系,则需要控制相同的是玻璃管与水平面的倾角。33.1、3A纸所受的阻力相对于纸的重力不能忽略不计【解析】(1)[1]要探究猜想一,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有关,应该控制材料的质量和下落高度相同,材料不同,由表格可知实验1,3符合题意。(2)[2]分析表格中的1、3、两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下落的快慢与材料无关;分析表格中的3、4、两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质量无关;由此可知,宇航员在月球上将小铁片与羽毛在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同时静止释放,它们将同时落地,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3)[3]质量相等的铁球和纸团同时从三楼由静止开始下落,它们的落地时间不同,原因是:纸团的体积较大,受到的空气阻力大,纸所受的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