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海孟盐三县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_第1页
河北省沧州市海孟盐三县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_第2页
河北省沧州市海孟盐三县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_第3页
河北省沧州市海孟盐三县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_第4页
河北省沧州市海孟盐三县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简称“通语”,是一个国家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的语言和文字,在当代中国就是普通话和简体汉字。通语是相对于少数族群使用的语言文字而言的,在现实社会中,通语使用范围和程度往往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总体上来看,通语普及程度高的地方,往往市场经济发达。通语普及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这种线性相关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社会根源。早在1966年,有语言学家就观察到:“一个语言极度繁杂的国家,总是不发达的或半发达的;而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总是具有高度的语言统一性。”有学者在基于统计数据作实证分析后发现,劳动者语言能力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程度在11.62%至15.60%之间,其内在逻辑主要在于语言能力的提升增加了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语言文字不只是语言文字,更是一种文化资本,是一种身体化的资本形式,它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和人力资本。劳动者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也就意味着劳动力资源质量的提升,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促进经济繁荣发展与社会进步。通语普及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有相关关系,也与人们的日常经验深度契合。在城市中从事着环卫、保洁、保安等收入相对较低的职业的人们,许多都操着较为浓重的乡音。在收入越高的职业中掌握通语的劳动者比例通常也更高,总体上呈现通语掌握程度与职业薪酬回报之间的正比例关系。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在脱贫攻坚战中,语言扶贫被当作是“一项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扶贫措施”。早在2016年,国务院就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提出了“加强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特困群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等语言扶贫举措。当前,我们已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同时也迎来了乡村全面振兴的艰巨任务,更需要充分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素质,修筑乡村振兴的““通语”大道”,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当然,在做好通语推广普及的同时,还应处理好通语与少数民族语言、方言的关系,促进少数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形成通语推广普及与少数民族和地方方言保护的有机统一,促进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这本身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摘编自《修筑乡村振兴的““通语”大道”》)材料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普通话得以更广泛地应用,而方言的使用人群和使用范围则不断缩减。对许多“90后”“00后”而言,方言早已成为一个渐行渐远的概念。方言,本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方言已逐渐形成完整的语音结构系统、词汇结构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并已成为区域内民众进行社会交际的一种联结纽带。方言富有特色的表达,往往与一个地方的风俗、文化等相互融合,是乡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一句句方言,连缀着很多人有关故乡的记忆。方言在长期的使用中,早已衍化为一种身份识别的“符号”,成为拉近人们情感、凝聚文化认同的重要媒介。在急邃变化的全球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如果方言与故乡的过往一并凋零,乡愁也就成了无根的浮萍。无论是出于情感传承,还是从文化传承等角度考虑,方言都应当受到保护。保护、传承好方言应当成为一种共识,但保护方言不能只停留于理念层面。要实现“记得住乡愁”的目标,必须落脚于切实可行的举措之中。作为一种口口相传的语言文化资源,方言文化一旦消失就很难恢复。因而,保护工作必须重视起来。更好地保护方言,民间层面的传承与保护必不可少,相关职能部门的主动作为同样不可或缺。湖北省早已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湖北片区项目,依托一批高校,湖北建立了10支调查团队,计划在3年内完成对省内50个汉语方言点的调查和记录。政府部门的积极介入,为系统、全面、深入地开展相关的调研和保护工作,创造了优渥的外部条件。保护好方言,还离不开新科技、新手段。以湖北为例,调查团队分赴不同的汉语方言点实地调查,并进行音、像摄录和语料整理。每个调查点,寻找4名“方言发音人”。这些“发音人”,需在当地生活时间较长、到外地较少,能说纯正地道的方言,调查团队将对他们进行语音采集。而在上海、江苏、山东等地,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等相关依托新媒体渠道的保护举措,也正在推进之中。(摘编自梁建强《留下乡音留下方言,或许不能再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当代中国,通语是一个相对于少数族群使用的语言文字而言的概念,简单地说,通语就是普通话和简体汉字。B.研究表明,劳动者的语言能力对劳动者收入有一定的影响,因为语言能力的提升会增加劳动者的就业机会。C.通语掌握程度与职业薪酬回报之间总体呈正比例关系,这从都操着乡音的保洁、保安的相对低的收入可见一斑。D.方言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及早地保护、传承好方言需要社会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我国脱贫攻坚战中,语言扶贫的举措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对乡村劳动力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B.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普通话的更广泛地应用,这些都是影响方言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因素。C.湖北省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湖北片区项目,将对50个汉语方言点进行调查、记录,政府部门的介入对方言保护意义重大。D.新科技、新手段可以有效保护方言,如对方言进行音、像摄录和语料整理,建立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都是值得推广的做法。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一些农村地区的小方言已呈现濒危状态,徐州、怀化、厦门、广州等地农村的方言,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萎缩趋势。B.到2030年我国城市和城镇化比例将达到70%,未来中国的汉语方言保护可能就是什么样的方言值得保护的问题。C.2017年,科大讯飞发起了“方言保护计划”,已实现包括粤语、四川话等11种方言的语音合成,并开始建设中国方言库。D.截至目前,苏州市语委办已连续举办了十届中小学生苏州话比赛,已举办了五期苏州话辅导培训班。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了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普及通语与保护方言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女军医的梦杨晓敏20世纪80年代的采访手记。当部队医院宣布驻扎在这个地方的时候,她刚20岁。她是当年扛着背包一路翻山越岭来到西藏的。现在的人们把这些人称为十八军老战士。“十八军”的概念实际上已超越了它所代表的部队番号的含义,上升为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符号与荣誉。那年我去采访的时候,仍在西藏部队服役的十八军老战士已屈指可数。然而就在那所高海拔的野战医院,我竞意外地遇见这位即将离藏的十八军老战士。女军医两鬓染白。她告诉我,她已经办好了离休手续,明天就“下山”了。我暗自庆幸。女军医对我要采访的那些问题,总是有意岔开话头,只是轻描淡写地解释说,军人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几十年待在这里是因为工作需要;医生本来就是为病人治病的,算不上什么奉献,所干的都是分内的事,仅此而已,完全没有必要在报上给予宣传。正当我琢磨怎样让她打开话匣子时,她想了想说:“你陪我在营区转转吧。”医院的建筑整齐划一,铁皮房子大都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产物。病房的左侧有一大片林卡(藏语,园林)。白杨树拔地而起,笔直高大,白亮的躯干在冬日灼射下,依旧挺精神的。它们酷似一大群身着白大褂的俊俏轩昂的女护士。我们在林中漫步。脚下是发出嘧察脆响的叶子。野鸽子静卧在光秃秃的枝条上,气氛极是和谐。女军医沉吟片刻,说:“给你讲这林卡的来历吧。”“医院刚搬来那年,这里蒿草遍地,乱石成堆。对于这个只有野狗出没的不毛之地,我心里实在产生不出愉快的感觉。记得第一次上夜班时,我端不安地举着马灯走出帐篷,就撞见一只狐狸从我脚下窜过,吓得我连马灯都扔了。”“后来工作基本转入正常,医院考虑修建房子。我们几个年轻人憧憬起未来,觉得生活太单调枯燥了,应该有点别的什么。那时我们也在恋爱,你别笑话,当时连个说悄悄话的地方都难找。我心想,这里能出现一大片林卡该多好,阳光下的叶子洒满金黄,林中铺着厚实的草坪,我们可以在里面唱歌、跳舞,甚至和恋人在密匝匝的树荫里约会······”“我们开始栽树了。刨开乱石,填进泥土,小心翼翼地栽下了幼苗。你瞧,这些高大粗壮的树便是当年我们最早的劳动成果。高原确实不易栽树,第一年栽下的树苗死去三分之二,只有一少部分绽出新芽长出绿叶。我们正处在富于幻想的青春年华,那年秋天兴高采烈,极小的林卡成为我们娱乐的好去处风儿一吹,叶片像小风车一般旋转不停,我们翩翩起舞,忘记了一切烦恼疲劳。”“次年春天,我们提心吊胆,生怕高原严寒的冬季会扼杀掉已经成活的幼苗。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担心解除了,白杨树熬风斗雪,又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其实在西藏高原上栽下的树,一旦成活,生命力是异常旺盛的。于是我们产生出这样一个心愿,一定要栽培出一大片的林卡,让它们与我们高原军人的青春同步。直至今天,营区内栽树活动仍是医院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年复一年地刨坑栽树,挑水浇灌,林卡不断扩大。我们也陶醉在劳动创造的甘甜之中,一度忘却了当初关于在林中谈恋爱的憧憬。闲暇无聊时,大家只偶尔在林中散散步。”“八十年代后的情况则不同了。那些年年从内地军医学校分来的年轻人,叹息之余,终于发现了这大片林卡的价值。每当夏秋两季,夕阳倚射,林卡里弥漫着欢歌笑语,似乎她们本来就是林卡的主人翁。但林卡是我们栽的,这片林卡对于我们来说,仍然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在一个明月清风的夜晚,我怀着好奇心悄然走进林卡。”“斑驳的月辉从叶子的缝隙中透进来,踩着酥软葳蕤的草地,令人心旷神怡,沉浸在一段久违的惬意的暖流之中,我恍然第一次领悟到林卡的魅力所在。……我茫然后立即清醒,这时刻的林卡是属于年轻人的,而我老了。”“其实我的心并不老,但我不能赌这种气,否则姑娘们会笑话我呢。当年栽树,不就是为了让年轻的自己有个栖身的休闲娱乐场所吗?现在自己早到了当祖母的年龄,今非昔比了!以后我决不再轻易到林卡里去,只远远地望着它,默默地放飞心中的想象,唤起久远的回忆。树都长大了,也说明我们在西藏几十年是值得的嘛。”“前些天宣布我离休时,组织上问我有什么要求,我想了半天,说那就把欢送会放在林卡里开吧。姑娘们都说我的要求提得太好了。开欢送会的头天晚上,我失眠得厉害,心想要离开西藏了,明天能在自己亲手栽培的林卡里度过,一定要玩个痛快,和年轻人捉迷藏,击鼓传花,还要跳舞,重温自己青春的梦么了...。“我至今都认为,那天是我最倒霉的一天。连日来都是晴朗无风的天气,那天清晨却呼呼地刮起风来,搅得天地昏黄一团。姑娘们懊恼地紧锁起眉头。我临窗眺望,禁不住珠泪涟涟。欢送会改在会议室进行。我沮丧极了,以至在欢送会上,同志们还以为我只是对生活了三十多年的西藏高原恋恋不舍呢。”“欢送会开完后,我裹进大风里,信步走进这片林卡。我恍惚觉得世界静止了,天地明净,只顾贪婪地抚摸着蓬蓬勃勃的白杨树,就像抚摸着我的孩子们一样。心想,今生今世,恐怕再也忘不掉它们了。”我把女军医的话,全部记在采访本上。(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得知女军医明天就要“下山”,“我”为她终于可以离开工作了一辈子的高海拔的野战医院而暗自庆幸。B.女军医对“我”采访的那些问题的轻描淡写的回答,突出了女军医谦逊的品质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C.女军医最初在医院内栽树是为有个栖身的休闲场所,这一初衷表现了驻地的荒凉与生活的单调。D.“我把女军医的话,全部记在采访本上”并且保存至今,这体现了女军医的事迹对“我”的影响之大。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叙议结合,介绍了当时仍坚守西藏的十八军老战士屈指可数的情况,为后文写女军医作铺垫。B.文中的白杨树与《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都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象征了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C.文中画线部分的环境描写,与女军医刚到此地的环境描写形成对比,表现了女军医对年华逝去的失落。D.文章以新闻素材的形式呈现,用野战医院中场景的变化展示女军医的一生,增强了故事的客观性、真实性。8.这篇小说的叙事角度颇为独特,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假如你是作者,在读者见面会上,请你向读者简要说明为什么以“女军医的梦”为题。(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军既相距,卫鞅遗公子印书日:“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之民。”公子印以为然,乃相与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袭虏公子印,因攻魏师,大破之。魏惠王恐,使使献河西之地于秦以和。因去安邑,徒都大梁。乃叹日:“吾恨不用公叔之言!”秦封卫鞅商於十五邑,号日商君。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之。商君亡之魏,魏人不受,复内之秦。商君乃与其徒之商於,发兵北击郑。秦人攻商君,杀之,车裂以徇,尽灭其家。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沦囚,渭水尽赤。为相十年,人多怨之。赵良见商君,商君问曰:“子观我治秦,敦与五段大夫贤?”赵良日:“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仆请终日正言而无诛,可乎?”商君日:“诺。”赵良日:“五羚大夫,荆之鄙人也,穆公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君,一救荆祸。其为相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五段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今君之见也,因壁人景监以为主。其从政也,凌公族,残伤百姓。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欢而鯨公孙贾。《诗》日:“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此数者,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后车载甲,多力而驿胁者为乘,持矛而操阔戟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书》日:“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此数者,非恃德也。君之危若朝露,而尚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政,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商君弗从。居五月而难作。(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二》,有删节)【注】①五大夫:百里奚,姓姜,名奚,字子明,春秋时期虞国人,著名政治家。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穆公举之A牛口之B下C而加之D百姓之E上F秦国莫敢望G焉H相秦六七年I而东伐郑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指古代诸侯或帝后的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B.“发兵北击郑”的“北”与“惩山北之塞”的“北”字意思不同。C.《诗》,即《诗经》,儒家经典之一,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D.捐宾客,意思是弃宾客而去,是对居高位者死去的婉辞。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魏两军对垒,卫鞅派人给公子印送信,希望停战会盟,但在盟誓结束后,卫鞅却设计俘虏公子印,并出兵大败魏军。B.魏国兵败,魏惠王派人向秦国奉献黄河以西的土地以求和解,并迁都到大梁。魏惠王十分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公叔的话。C.赵良认为百里奚讨伐郑国,为晋扶立国君,挽救楚国的危难,担任国相时,不铺张浪费,轻车简从,受百姓爱戴,让人敬佩。D.赵良早就预测一旦秦惠文王不能主持朝政,卫鞅定会大祸临头,但卫鞅并没有听从赵良的劝告,后果被五马分尸以示众。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商君亡之魏,魏人不受,复内之秦。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仆请终日正言而无诛,可乎?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赵良为什么认为商鞅会有危险?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浣溪沙其二李清照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的词眼是“深”,闺深、春深、情深;“倚楼无语”感情蕴藉,富有韵味。B.“远岫”句写远景,“薄暮”表明写的是日暮之景,“薄”字加速了夜幕降临。C.“细风”句运用拟人,写薄暮时分,微风细雨与微阴的天色相互戏弄的情景。D.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景物描写从内到外,逐次展示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16.明代董其昌在《便读草堂诗余》卷一中评价这首词:“写出闺妇心情,在此数语。”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闺妇心情。(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老子>四章》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论语>十二章》中,指出“质”与“文”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走上轨道的重要性。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羽毛球的毛片有鹅毛和鸭毛两种,奥运会、世锦赛、超级系列赛这样的顶级赛事所使用的全部是鹅毛球。鹅的成熟周期较长,因此它们的羽毛具有更高的含钙量,这使得鹅毛的羽梗不仅更为粗壮,而且在硬度上也A,这种特性赋予了鹅毛球更强的耐冲击性和耐用性,在多拍击打后也不容易蓬松,对球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同时,结实的羽梗还能更有效地传递击球时的力量,从而提升球的响应速度,为专业选手带来更敏锐的手感。鹅毛球的重量通常略高于鸭毛球,这使得其重心转换更为迅速,尤其在短距离内接球时,能够展现出更高的灵活性,这一特性使得鹅毛球非常适合用于专业比赛。此外,鹅毛球在寒冷且干燥的气候条件下,仍能保持其性能,不容易出现打着打着就断了的情况,这也是它相比鸭毛球的一个显著优势。挑选鹅毛制球时,也有许多讲究:在鸟类的翅膀结构中,(甲),不同的功能又导致羽毛有不同的中形状,制成的鹅毛球档次也B从鹅翅膀自外向内数,第1~3根为半边毛,面积较大,但形状不太对称,用于制作低档球:第4~10根为刀翎毛,用于制作中高档球:第11~16根为窝翎毛,较小,且羽梗弧度较大,也只能用于制作低档球。而且一只球只能用同一侧翅膀的毛。这是因为禽类的翅膀左右对开。毛片的生长方向也呈镜像的原因,一个羽毛球上的16个毛片如果掺杂了不同生长方向的羽毛,球就无法在空中旋转。也就是说,做一只球要从无数只鹅里挑选羽毛。原毛在成为一个成品球之前,(乙)。毛片在分级之前,需要先清洗、漂白和消毒,以防止滋生细菌和霉菌。在将毛片通过植毛机插入球头后,还需要注底胶,走线,用风洞测完转速和稳定性,称重等,累计30多道工序。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答:A_________B__________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请用一个因果关系的句子概括第一、二两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60个字。(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答: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文中加点的“打着打着”这一叠词能否改为“打着”?为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贤人的境界是“自利利他,胸怀天下”。但现在有不少人认为,利他与利己是对立的,利他就是牺牲自我,利他思维违背人的本性。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C2.A3.B4.①首先诠释通语的概念并提出通语使用与地区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中心观点;②接着从理论和社会根源以及人们的日常经验等三个方面论证了本文中心观点;③然后论述通语在脱贫攻坚战及未来乡村全面振兴中的作用;④最后指明普及通语的同时应处理好通语与少数民族语言、地方方言的关系。(每点1分,共4分)5.不矛盾。①通语普及对区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保护方言是保护地方文化资源,对乡土风俗、文化的传承有重要意义。两者并不矛盾。②通语推广普及与方言保护的有机统一,可以促进各地区文化的繁荣。③通语普及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素质;保护好方言有利于拉近人们情感、凝聚文化认同,更好地续关于乡愁的记忆,这对乡村振兴有百利而无一害。所以说两者并不矛盾。(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6.A7.C8.①首尾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展开叙事。以采访手记引出“我”对采访女军医的回忆,使所记述的故事显得真实可信。②文章主体部分是将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结合起来叙事。前者用以陈述女军医的经历及“我”与她的接触,客观冷静;后者以女军医的口吻自述关于林卡的故事,亲切自如。(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9.读者朋友们,我以“女军医的梦”为题是出于如下考虑:①从阅读心理看,以“女军医的梦”为题,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及中心事件,给人以新奇之感,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从情节设置看,“梦”是“愿望”的代名词,行文主体部分是以女军医的“愿望”贯穿始终的;③从主旨揭示看,女军医的“梦”呈现出不同的内容,但均指向对生活的热爱和成边守国的无悔情怀,可以凸显小说主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10.CFH(原文标点为:穆公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11.A12.D13.(1)商鞅逃亡到魏国,魏国人不接纳他,又把他交给了秦国。(“亡”“之”“内”各1分,语句通顺1分)(2)上千人的阿奉承,比不上一个正直之士的直言不讳。我请求从早到晚正直评说,而你不要诛杀我,可以吗?(“诺诺”“谔”“正言”各1分,语句通顺1分)14.①凌辱践踏贵族,残害百姓,失掉人心;②动用武力压服,不以德服人;③不知收敛,贪婪独断。(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对即可)文言文参考译文:两国军队相对峙,卫鞍派人给公子印送信说:“当初我与公子您相处很好,现在我们都身为两国的将领,我不忍心互相攻伐,想同公子见面签订盟约,把益畅饮后收兵,以使秦、魏两国的老百姓安定。”公子印也这样认为,于是前来赴会。盟誓完了之后,正在饮酒时,卫鞅埋伏了士兵,袭击并俘虏了公子卬,又乘机攻打魏军,并大败魏军。魏惠王十分恐惧,派使者奉献黄河以西的土地给秦国,以求和解。魏惠王因此离开了安邑,把都城迁徙到大梁。于是魏惠王叹息着说:“我悔恨当初没有听公叔的话。”秦国封赏卫鞍,将商於地区十五个邑的土地封赏给卫鞅,称他为商君。秦孝公去世,他的儿子惠文王继位,公子虔的门人上告商鞅想要谋反,于是(惠文王)派官吏去捕捉他。商鞅逃亡到魏国,魏国人不接纳他,又把他交给了秦国。商只好和他的门徒前往商於,出兵向北攻打郑。秦国军队攻打商鞅,把他杀了,五马分户以示众,他的家族全被诛杀了。起初,商鞍在秦国做国相时,执法极为严酷,他曾亲自到渭河处决犯人,渭河的水全都被染成了红色。他任国相十年,很多人怨恨他。赵良来见商鞅,商鞅问他说:“你看我治理秦国,与当年的五殺大夫百里奚相比,哪个更贤明?”赵良说:“上千人的阿奉承,比不上一个正直之士的直言不讳。我请求从早到晚正直评说,而你不要诛杀我,可以吗?”商鞅说:“可以。”赵良说:“五羚大夫,原是楚国的一个乡野之人,秦穆公从牧羊牛的奴仆中把他举用,而地位居于百姓之上,秦国的人没有敢埋怨的。他任秦相六七年中向东讨伐郑国,三次参与拥护晋国的国君,一次挽救了楚国的祸难。他任国相,疲劳时也不乘车,暑热的天气也不给车加顶盖。他在国中巡行时,没有随从的车乘,不持干盾戈矛等武器。五羚大夫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