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统治》检测卷_第1页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统治》检测卷_第2页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统治》检测卷_第3页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统治》检测卷_第4页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统治》检测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统治》检测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 明朝的建立者是()A.李世民B.赵匡胤C.朱元璋D.忽必烈2. 明朝建立的时间是()A.1368年B.1271年C.960年D.618年3. 明朝定都于()A.长安B.洛阳C.开封D.应天府4. 为了巩固统治,朱元璋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B.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C.设立锦衣卫和东厂D.实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5. 明朝时期,掌管地方行政事务的机构是()A.布政使司B.按察使司C.都指挥使司D.六部6. 明朝时期,为了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的机构是()A.东厂B.西厂C.锦衣卫D.军机处7. 明朝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A.四书五经B.唐诗宋词C.诸子百家D.明清小说8. 明朝科举考试的答卷格式被称为()A.八股文B.散文C.诗歌D.策论9. 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对教育和思想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禁锢了人们的思想B.培养了大量实用型人才C.不利于学术的发展和创新D.使教育脱离实际,束缚了知识分子的见解10. 明朝时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引进的原产于南美洲的作物不包括()A.玉米B.甘薯C.水稻D.马铃薯11. 明朝时期,手工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其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是()A.纺织业B.制瓷业C.造船业D.冶铁业12. 明朝时期,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其生产的瓷器以()最为著名。A.青花瓷B.白瓷C.青瓷D.粉彩瓷13. 明朝时期,商业繁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商业城市,其中不是商业城市的是()A.北京B.南京C.苏州D.西安14. 明朝时期,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是()A.北京和南京B.苏州和杭州C.广州和泉州D.成都和重庆15.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修筑长城B.设立奴儿干都司C.册封达赖和班禅D.设立宣慰司等机构16. 明朝时期,长城的修筑主要是为了防御()A.匈奴B.突厥C.蒙古D.女真17. 明朝时期,设立奴儿干都司,主要是为了管理()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西南地区D.西藏地区18. 明朝时期,在西南地区采取的管理措施是()A.设立宣慰司等机构,实行土司制度B.设立行省,直接管理C.册封当地首领,让其自行管理D.设立都护府,加强控制19. 下列关于明朝统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B.明朝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C.明朝时期,对外交往频繁,与世界各国保持着密切联系D.明朝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20.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明朝建立②废除丞相制度③设立锦衣卫④八股取士制度确立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朱元璋材料二:“(明朝科举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1)材料一反映了朱元璋采取的什么措施?他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是什么?(8分)(2)材料二反映了明朝科举考试的什么特点?这一特点对明朝的教育和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12分)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明朝时期,棉花的种植遍及南北各地。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材料二:“景德镇所产的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材料三:“明朝时期,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朝时期棉花种植和棉布生产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景德镇瓷器的特点及在当时的地位。(8分)(3)结合材料三,分析明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及意义。(6分)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李世民是唐朝皇帝;赵匡胤是北宋建立者;忽必烈是元朝建立者。2.答案:A解析: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1271年是元朝建立时间;960年是北宋建立时间;618年是唐朝建立时间。3.答案:D解析: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长安在唐朝是都城;洛阳在多个朝代曾为都城,但不是明朝都城;开封在北宋是都城。4.答案:D解析:朱元璋在政治上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设立锦衣卫。实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不属于其加强政治统治的主要措施,科举考试主要是为了选拔官员,在唐朝等朝代就已存在。5.答案:A解析:明朝时期,布政使司掌管地方行政事务。按察使司掌管地方监察事务;都指挥使司掌管地方军事事务;六部是中央机构,分别掌管不同政务。6.答案:C解析: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东厂是明成祖设立的;西厂是明朝中期设立的;军机处是清朝设立的。7.答案:A解析:明朝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唐诗宋词、诸子百家、明清小说不是科举考试题目来源。8.答案:A解析:明朝科举考试的答卷格式被称为八股文。散文、诗歌、策论不是明朝科举考试的答卷格式。9.答案:B解析:明朝科举考试内容和形式的变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的发展和创新,使教育脱离实际,束缚了知识分子的见解。这种考试制度培养的是顺从皇帝的官员,并非大量实用型人才。10.答案:C解析:明朝时期,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作物。水稻在中国种植历史悠久,不是明朝从南美洲引进的。11.答案:B解析:明朝时期,手工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其制瓷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纺织业、造船业、冶铁业虽然也有发展,但不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12.答案:A解析:明朝时期,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其生产的青花瓷最为著名,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白瓷、青瓷、粉彩瓷不是景德镇在明朝最著名的瓷器种类。13.答案:D解析:明朝时期,北京、南京、苏州都是著名的商业城市。西安在明朝商业发展不如其他选项城市,不是当时著名的商业城市。14.答案:A解析:明朝时期,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苏州和杭州是重要商业城市,但不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广州和泉州在宋元时期是重要对外贸易港口,明朝时商业地位有所变化;成都和重庆在明朝也不是全国性商贸城市。15.答案:C解析:明朝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修筑长城防御北方蒙古;设立奴儿干都司管理东北地区;在西南地区设立宣慰司等机构。册封达赖和班禅是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16.答案:C解析:明朝时期,长城的修筑主要是为了防御北方蒙古的侵扰。匈奴在汉朝后势力逐渐衰落;突厥在隋唐时期势力强大,与明朝时间不符;女真在明朝后期崛起,明朝前期长城主要防御蒙古。17.答案:A解析:明朝时期,设立奴儿干都司,主要是为了管理东北地区。西北地区明朝设有多个卫所等管理机构;西南地区设立宣慰司等;西藏地区明朝设立乌思藏都司等机构。18.答案:A解析:明朝时期,在西南地区设立宣慰司等机构,实行土司制度。设立行省是元朝开始的地方管理方式,明朝在西南地区并非直接设立行省;册封当地首领说法不准确,主要是通过土司制度管理;设立都护府是汉朝管理西域的方式。19.答案:C解析: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政治制度如废除丞相、设立三司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朝时期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发展,文化昌盛,如小说、戏曲等;明朝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对外交往频繁,但中后期实行海禁政策,并非与世界各国保持密切联系。20.答案:B解析:1368年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设立锦衣卫,加强对官民的监视;1380年,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明朝时期确立八股取士制度。所以顺序为①③②④。二、材料分析题1.(1)答案:材料一反映了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措施。原因:朱元璋认为丞相制度存在弊端,历史上虽有贤相,但也有很多小人专权乱政,威胁皇权。废除丞相制度,让各部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牵制,由朝廷总揽大权,这样可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解析:从材料一“今我朝罢丞相”可知是废除丞相制度,结合材料中对丞相制度弊端的阐述及加强皇权的目的分析原因。(2)答案:材料二反映了明朝科举考试的特点:考试题目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答卷格式为八股文。影响:在教育方面,使教育内容局限于儒家经典,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培养出来的人才多是死记硬背、缺乏创新能力的。在思想方面,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见解,阻碍了学术的发展和创新,使思想界呈现出僵化的局面,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但不利于社会的进步。解析:根据材料二及明朝科举考试的相关知识,从教育内容、学生培养、思想禁锢等方面阐述其影响。2.(1)答案:明朝时期棉花种植和棉布生产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棉花种植遍及南北各地,棉布成为主要衣料,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手工业的进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棉花种植和棉布生产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交流。解析:根据材料一,从生活改善、手工业发展、经济交流等方面分析其对社会的影响。(2)答案:景德镇瓷器的特点:造型多样,花纹优美,质量上乘。地位: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其瓷器畅销海内外,代表了当时中国制瓷业的最高水平,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重要地位,推动了中国制瓷业的发展,也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