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脱硫脱硝氨逃逸现场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1页
《工业企业脱硫脱硝氨逃逸现场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2页
《工业企业脱硫脱硝氨逃逸现场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3页
《工业企业脱硫脱硝氨逃逸现场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4页
《工业企业脱硫脱硝氨逃逸现场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1范I II 3 3 3 4 4 6 6 7 8 10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生态环境监测和安全中心、郑州轻工业大学、3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固定污染源废气经脱硫脱硝后氨逃逸现场监测技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固定污染源废气经脱硫脱硝后氨逃逸的排污单位环保验收监测、污染防治设施治理效果监测、氨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比对监测、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HJ75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HJ168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HJ533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HJ1330固定污染源废气氨和氯化氢的测定便携式傅立叶变换DL/T1916便携式烟气逃逸氨测量系DB41/T2199-2021固定污染源废气氨排放连续监脱硝脱硫是指从固定污染源排放废气中去除二氧化硫(S4现场监测前,排污单位的排污口、采样平台不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及4.2.1员人身安全及正常开展监测的及其他不具备现场监测条件的情形,可终止监测任现场监测期间,应有专人负责对被测污染源工况进行监督,使生产设备适用的排放(控制)标准及分析方法标准要求,监测期间工况应由排污单位签字确认。工况核查方法按照HJ/T373规定的方法进行,如风量、热工仪表、产品产量核查等。相关标准中对监测时工况及核证标准分析方法采样枪正常方便操作。当采区,如果同时测量排气流量,排气筒/烟道监测断面应设置在距弯4.3.1现场监测分析方法的选用宜充分考虑相关排放标准的规定、被测污染源排放特点、污4.3.2采样与现场测试方法宜优先选用污染物排放或控制标准中规定的方法标准,也可使用4.3.3氨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比对监测时,满足DB41/T2199—2021相关要求,宜采用5除相关标准规定外,如排气筒连续排放时间大于等于1h的,在1h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3~4个样品,并计算平均值;如排气筒连续排放时间小于1h的,应在排放时段内实行连续采样,或在排放时段内等间隔采集2~4个样品,并计算平均值。单个样品采样时间的确定应连接采样管与吸收瓶的导管应尽可能短,必要时要用保温材料保温。采5.1.4.1采样结束后关闭采样器,断开吸收瓶,立即用封口膜密封吸收瓶,置于2℃~5℃的冷藏5.1.4.2样品运输前应有专人对现场采样记录的样品逐一进行检查与核对;样品运输过程便携式仪器的测试方法主要有便携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便携式可激光吸收光谱气体分析系统一般由采样单元、分析仪和数据处理单元等部分元包括采样管(含颗粒物过滤器,具备加热和保温功能)、导气管、抽气泵65.2.2.4.3启动采样泵,以分析仪规定的流量取样测定,待分析仪读数稳定后,按分钟5.2.2.4.4同一点位的样品测定结束后,用零点气清洗分析系统,使分析仪示值回到零点5.2.2.4.5全部样品测定后,再次测定零点气和标准气体,计算示值误差、系统偏差,并5.2.2.4.6关机前,用零点气清洗分析系统,使仪器示值回到零点附近并保持稳定,然后6.1从事监测的组织机构、监测人员、现场监测仪器、实验室分析仪器与设备6.2若采样断面烟气中存在水汽冷凝现象,应在每个样品采集后对颗粒物过滤装6.3采样前,在采样系统连接好以后,应对采样系统进行气密性检查,如发现漏6.5用便携式监测仪器直接监测烟气中污染物,为了防止采样气体中水分在连接测定,输气管路应加热保温,使用热湿法方式测试的,应同步测定废气中水7.1资料整编的内容包括:涉氨逃逸企业调781剂分光光度法HJ应对采样管线加热(不低于180℃),防止烟气在工业废气采样,用50ml吸收管,以0.5L/min~1采样后置于2℃~5℃的冷藏箱,3日内完成样品分析2品39调查企业固定污染源废气脱硫脱硝设施基本情况,包括治理技术、设备型号、生产厂家、使调查企业氨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