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试题_第1页
七年级历史试题_第2页
七年级历史试题_第3页
七年级历史试题_第4页
七年级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茂名市直属学校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3.考试时间:80分钟卷面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发现,地处黄河中游地区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距今4300-4000年)出土了分别来自浙江良渚、山东大汶口和辽河流域的玉器。据此推测合理的是这些区域A.经济发达贸易频繁B.存在文化交流C.手工业的技术精良D.农耕技术先进2.历史学家许倬云指出,中国在新石器时代,每一个地方都发展了自己的早期文化,每一个地方的独特文化系统,终要融合成中国庞大文化体系的一部分。许倬云认为A.远古聚落星罗棋布B.部落联盟冲突不断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D.南北文化差异明显3.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2023年是我国十二生肖纪年的兔年,如果用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古代文字书写“兔”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郡县制5.“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两段话反映的是A.夏朝的“家天下”B.西周的分封制C.秦朝的郡县制D.西汉的“大一统”诸侯国名称部分措施魏国李悝变法“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能力选官楚国吴起变法“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逐步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秦国商鞅变法“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贵族如果没有军功,不能享受公族特权放繁荣与民主自由忧外患与救亡图存21.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这主要说明A.农耕文明取代游牧文明B.各民族间交流交往交融加强C.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D.“胡”“汉”隔阂完全消除22.学习历史需要了解和掌握历史纪年方法。赤壁之战发生的“公元208年”可以表述为A.公元2世纪初B.公元2世纪末C.公元3世纪初D.公元3世纪末23.秦代焚书坑儒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激起了强烈反抗。汉代尊崇儒术重在“尊”,把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由此可知A.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B.教育引导是理政的唯一途径C.入仕途径决定社会稳定与否D.儒法结合是强化皇权的根本24.北魏贾思勰总结了北方农业生产的经验,强调要掌握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依据天时地利的具体特点,合理使用人力,谋求事半功倍。下列能反映这一思想的作品是A.《齐民要术》B.《农政全书》C.《本草纲目》D.《天工开物》25.割圆术是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计算方法。用此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科学家是A.刘徽B.宋应星C.李时珍D.祖冲之26.东晋南朝时期,除了大小城市中列肆贩卖、摆摊设点的正规“市”之外,还有农民临时集市的“草市”,军队设的“军市”,与周边民族进行贸易的“互市”等,星罗棋布,遍布各地。这反映当时A.商业贸易活动的频繁B.长期分裂局面的结束C.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27.江西吴城遗址是长江以南地区最早发现的商代遗址,打破了“商文化不过长江”的论断。该遗址属于A.文献史料B.图像史料C.实物史料D.口述史料28.小历围绕某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梳理了以下内容。他研究的主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A.局部统一的实现B.朝代更替的频繁C.江南地区的开发D.北方民族大交融29.某班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探寻“孝文帝迁都的缘由”。第2组同学按任务搜集了以下信息:“3世纪初中国又进入一个寒冷期,《齐民要术》记载,这一时期华北地区桃树开花较之前晚10—20天;《晋书》记载的异常霜降的出现较以往更频繁,平城地区也屡受灾荒。”据此判断,这一小组研究任务应是侧重探究迁都的A.政治因素B.文化因素C.军事因素D.环境因素30.由下表可知年A.治水人需要具有坚强的意志B.治水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C.治水需要强大的经济作后盾D.治水都会加重人民徭役负担二、非选择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0分,第33题18分,共40分)31.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不同阶段的变革对社会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或是影响经济生产,或是改变社会制度,或是促进民族交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二“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元陆贺奚刘——摘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96页(1)根据材料一,促进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的关键因素是什么?(2分)(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在发展农业上有哪些措施?(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与商鞅变法的联系。(2分)(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改革?(2分)此次改革有何历史意义?(2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2分)32.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在思想文化、科技以及艺术等诸多方面都有着璀璨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战国时期,一大批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中华文化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孟子说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就是家国情怀的表现。——何成刚《文化交流与传播》材料二造纸术的发明和应用是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两汉之际,开始用麻等植物纤维造纸。东汉时期进一步改进造纸术,人们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之类的低成本原料造纸成功,价格便宜且宜于书写。自此纸的使用逐渐推广。到东晋末,纸的使用已完全普及,并逐步传至周边各国,在世界范围内为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三(1)“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材料一反映出中华优秀传文化的内涵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东汉时期改进后的造纸术有哪些优点?(2分)造纸技术改良对文化发展有何积极作用?(2分)(3)材料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作品,请任选其中的一幅,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艺术特点。(2分)33.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格局形成和巩固的重要阶段,在政治、思想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摘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46-47页材料二春秋战国以来之所以会诸侯混战,连年不断,根源正在于分封制。而今终于实现了统一,若回头再搞分封,那就势必架空中央政权,重蹈诸侯割据争战的覆辙。而只有实行郡县制,才能断去诸多功臣的非分之想,也才能确保中央集权,确保国家的安定和统一。——曹德本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材料三汉武帝破例拔擢狱吏出身的公孙弘为丞相,是让儒士广泛参政的标志。公孙弘四十岁才学《春秋》,竟能拜相封侯,使士人和一般官吏看到要被任用和升迁,必须学习儒经。汉武帝此举,意在树立榜样,使天下“群士仰慕”。——张诚《汉武帝时期选官制度简论》材料四“大一统”理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天下一统,即国家领土的完整。第二,政治一统,即天下统一于一个国家、一个君王。第三,思想一统,有共同的核心价值。第四,民族一统,华夏族与周边民族融为一体。——摘编自何星亮《“大一统”理念与中国少数民族》(1)材料一中图一所示的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图二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在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