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桥涵过渡段施工标准_第1页
铁路桥涵过渡段施工标准_第2页
铁路桥涵过渡段施工标准_第3页
铁路桥涵过渡段施工标准_第4页
铁路桥涵过渡段施工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铁路桥涵过渡段施工标准1.1作业制度一、施工作业执行文件:施工项目部下发的有效设计图纸、技术交底文件、《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铁路路基施工规范》;二、施工作业执行的强制性规范:《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新建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补充规定》(暂行)、《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暂行规定》;三、作业队制订的《**作业队施工职责分工及岗位责任制制度》。1.2人员配备人员配备参照路基基床以下路堤填筑施工作业标准。1.3施工作业标准一、过渡段填料要求(一)过渡段填料应符合设计文件和验标的要求。(二)过渡段级配碎石采用的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石必须严格控制0.5mm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数。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碎石质量的基础。要确保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三)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梯形过渡,具体过渡形式按设计施工图执行。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内使用完毕。(四)施工前应对所选择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并经试验鉴定,使其能够确保路堤各相应部位填料的质量检测、压实标准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二、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一)施工准备1.制定实施方案。涵路过渡试验段施工之前,项目部组织相关技术、试验人员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试验的目的、人员、机械设备及检测设备的需求计划、试验步骤、检测方法、相关数据整理分析方法。2.确定料源。过渡段施工,级配碎石质量必须满足验标和设计要求。按照TB10414、J285验标对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的规定要求,对沿线碎石、石粉的料源进行调查,并对选定的料源进行取样试验和筛分检测、配合比试验。最终选用的材料按配合比拌合后的级配碎石的粒径、级配及质量符合验标和设计要求,碎石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超过1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超过2%。3.合理配置机械设备和检测设备。为满足涵路过渡试验段施工需要,选配性能状况好、满足施工工艺与质量要求的成套施工机械设备。为满足检测要求,工地中心试验室配备各种计量设备、力学试验设备、检测设备。4.建立级配碎石集中拌和站,按批准的配合比拌和生产级配碎石,采用填料集中供应方式。5.确定检测方法。采用K30、孔隙率双控检测。为取得足够的数据,过渡试验段每层检测K30、孔隙率,使检测点位满足验标要求。6.组织人员培训和技术交底。举办“验标培训班”,使全体施工人员能适应施工要求,及时掌握路基施工相关标准,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人员才允许上岗。同时,为使全体管理、技术人员、作业人员准确掌握相应的标准和要求,要组织多层次、各工种“涵路过渡试验段施工技术交底会”,使全员掌握试验工作程序和控制标准,并将各阶段质量责任分解到具体人员。(二)基坑底处理。涵身防水施工结束后,对涵壁附近的基坑底进行清理。清除涵洞施工时遗留的各种垃圾,排除基坑积水,清除基坑底的松土或被水泡软的土,整平基坑。按设计放出C15混凝土填充线,按结构物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C15混凝土施工。(三)测量放样。回填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精测队根据《涵路过渡段填筑范围大样图》(见图2)计算出过渡段坡脚线,放出过段填筑区域线。并在涵外壁的两端和中间,根据人工夯实厚度及机械压实厚度划出刻度线,作为级配碎石填筑厚度控制线。(四)过渡段基底处理。清除表面腐植土、种植土、结构物施工时产生的垃圾等,所有清表杂土外运至弃土场。并对基底进行整平,使基底自路基中线向两侧不小于2%的横向排水坡。对原地面坡度大于l:5的开挖台阶,并使台阶宽度大于2m,高度不大于20cm,以便压路机能进行碾压。压实后对原地面进行K30检测其承载力,应满足地基系数符合设计要求。(五)过渡段填筑。对涵洞的同条件养护试块抗压试验检测,当涵洞结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过渡段填筑施工。级配碎石用挖掘机挖装,自卸车运输,按放样宽度及松铺厚度控制卸料量。为保证过渡段边缘的压实,边线比设计线每边宽出50cm。按自卸车每车的方量和松铺厚度计算卸料车数,以控制松铺厚度。涵洞两侧的过渡段同时对称填筑,并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六)过渡段平整。先用装载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精平,人工辅助整平。路基顶面做成两侧2%~4%的横向排水坡。在涵背用红油漆标出每层松铺厚度控制线,以严格控制松铺厚度。(七)过渡段初压。采用振动压路机两台,在涵洞两侧对称碾压施工。碾压时采取从两侧向中心的顺序,纵向进退式碾压,先静压一遍,再弱振碾压二遍,再强振碾压一遍。碾压行驶速度开始时用慢速(宜为2~3km/h),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m、行与行轮迹重叠0.4m~0.5m,横向同层接头处重叠0.4m~0.5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不小于3m,以保证无漏压,确保碾压的均匀性。靠近涵洞的部位在纵向碾压后,压路机改为平行涵洞背壁面进行横向碾压。大型压路机压不到的部位,在大型压路机碾压完成后,人工挖出一半摊铺厚度的级配碎石,采用小型内燃冲击夯机进行碾压夯实。再将挖出碎石回填,同样采用小型内燃冲击夯机进行碾压夯实,即分二层人工小型机械碾压密实。(八)压实检测。初压结束后,分别采用K30平板载荷仪检测地基系数、灌砂法检测孔隙率n。(九)续压检测。对试验段路基进行续压续检,每碾压一遍检测一次。检测方法同前。并认真记录松铺厚度、碾压次数、K30和孔隙率检测值等相关数据,直到压实指标稳定后停止碾压。试验过程中安排技术、检测人员,记录压路机的碾压速度、碾压顺序、碾压遍数、边角部位小型打夯机的夯实遍数及压实度检测等情况,以便整理出指导大面积过渡段路基填筑施工的成果报告。三、主要机具设备见表1-1。表1-1主要机具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1挖掘机CAT320B台12挖掘机210-5台13推土机台14推土机台15压路机台16压路机BOMAGBW225D-3台17自卸车东风EQ、台68装载机ZL50C台29洒水车CA10B台110平地机PY-160G台111级配碎石拌和设备WCD400套112内燃冲击夯BS60-2台21.4质量控制及检验标准工班在作业时,按照下列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质检员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检验。一、过渡段基底处理过渡段基底处理应按设计要求与横向结构物、相邻路堤的基底处理同时进行,路堤高度H<3.0m的路堤,原地面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个过渡段抽样检验压实系数(孔隙率)3点,其中:距路基边线1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1点;或抽样检验地基系数2点,其中:距路基边线2m处1点,路基中间1点。监理单位平行检验压实系数(或孔隙率)1点,见证检验全部地基系数。二、填料质量要求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调查选定级配碎石料源,并对选定的料源进行取样试验和筛分检测,填料粒径、级配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碎石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应不大于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1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得超过2%,过渡段用碎石的级配范围应符合下表1-2的规定。表1-2级配碎石的粒径级配范围方孔筛边长(mm)0.0750.10.51.77.1162545过筛质量百分率(%)0-70-117-3213-4641-7567-9182-100100每2000m3抽样检验1次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针状、片状颗粒含量、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10%平行检验或20%见证检验,每料场至少一次。三、压实标准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填层压实标准应按表1-3采用双项指标控制。表1-3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填层压实标准项目地基系数K30(MPa/cm)孔隙率n(%)压实标准≥1<35四、路堤边坡质量控制(一)路堤边坡宜采用加宽超填方法,超填宽度不小于50cm。(二)路基刷坡采用机械刷坡。机械刷坡时根据路肩线用坡度尺控制坡度。(三)路堤边坡应平顺、密实、稳固;边坡的坡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偏陡不得大于设计值的3%。五、试验检测控制内容和检测方法(一)过渡段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K30地基系数≥60MPa/m。(二)填筑前,碎石加工场选择,现场取样,做室内分析试验,确定配合比及其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