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细胞化学染色检验
细胞化学(或组织化学)是组织学的一个分支,是在细胞形态学的基础上研究细胞的生物化学成分,及其定位、定量及代谢功能状态的学科。
经典细胞化学从1830年问世以来已经逐步完善。经过19世纪中叶重氮染料的应用,到上世纪初已将酶的组化反应显示出来,上世纪50年代对哺乳动物和人白细胞的过氧化酶、碱性磷酸酶、酯酶、溶酶体等染色技术相继出现,并不断完善。
近代细胞化学则在此基础上,吸收并运用生物化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细胞形态与功能的关系。近年来又发展了放射自显影、免疫荧光和免疫酶标等免疫组织化学新技术。对研究核蛋白的合成、细胞动力学、细胞胞浆和膜免疫球蛋白合成、细胞分化抗原表达以及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免疫学分型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随着杂交瘤技术和DNA重组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发展了原位杂交细胞化学,通过染色体基因定位、核酸分子原位杂交、原位聚合酶链反应,洞察单个细胞内原癌基因的激活、扩增及表达变化等。细胞化学染色临床应用
辅助判断急性白血病的细胞类型。
辅助血液系统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观察疾病疗效和预后。
发病机制的探讨。细胞化学染色步骤
固定显示复染意义:保持细胞结构及化学成分的不变。目的:使细胞内的蛋白质、酶类、糖类等变成不溶性物质。方法:物理法:干燥火焰化学法:甲醛乙醇甲醇丙酮等。
蒸气固定:甲醛极易挥发、氧化,用40%甲醛进行蒸气固定。
液体固定:将涂片浸在甲醛、乙醇、甲醇、丙酮等固定液中,也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固定液混合而成。固定通过不同化学反应,最终形成稳定有色沉淀,显示出被检测的化学物质。
偶氮偶联法:特异性酯酶染色、非特异性酯酶染色,AcP等。
联苯胺法:过氧化物酶染色。
普鲁士蓝反应:铁染色。
雪夫反应:如过碘酸-雪夫反应。
金属沉淀法:金属及其化合物一般都有颜色,故形成的沉淀物为有色物质,如钙-钴法ALP。显示复染的目的在于使各种细胞能显示出来以,便于观察。选择复染液的颜色应与有色沉淀的颜色有明显的对比度,既能使细胞结构显示又能清楚地看出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核着色效果较好:苏木精、核固红、中性红、甲基绿、沙黄等,
浆着色较好:伊红、刚果红、光绿。
复染
阳性率:观察100个需计数的细胞,其阳性细胞的个数,即为其阳性率。
阳性指数:将计数100个细胞中的阳性细胞,按不同强度的细胞个数乘以相对应强度之和。例:(+)×1+(++)×2+
(+++)×3+(++++)×4阳性率及阳性指数计算法髓过氧化物酶染色(MPO)
苏丹黑染色(SBB)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LP)酸性磷酸酶染色(AcP)铁染色特异性酯酶(CE)非特异性酯酶(NSE)糖原染色(PAS)细胞化学染色项目髓过氧化物酶染色
(Myeloperoxidase,MPO)
血细胞所含过氧化物酶主要为髓过氧化物酶(MPO),MPO是一类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50000,是人类中性粒细胞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约占细胞干重的3%~5%。
MPO基因定位在染色体
17q11~q22为单拷贝基因
MPO的生物合成和加工过程研究发现,无MPO活性。MPO前体还需进一步进入溶酶体,经蛋白切割后才能成熟并具有活性。
过氧化酶的实验方法
1958年Washburn复方联苯胺法
1965年Kaplow
二盐酸联苯胺法
1985年血液学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CSH)
二氨基联苯胺法(DAB染色法)过氧化酶氨基-甲基卡巴唑染色法二盐酸联苯胺法联苯胺方法二氨基联苯胺法二盐酸联苯胺法
MPO染色原理
细胞颗粒中的过氧化酶,能将过氧化氢中的氧释放出来,氧化二氨基联苯胺(DAB),形成金黄色沉淀而定位于过氧化酶活性的部位。
粒细胞系
原粒细胞呈阴性或弱阳性,阳性反应物为粗颗粒聚集状。自早幼粒细胞及以后各阶段中性粒细胞均为阳性反应,并随细胞成熟程度其反应渐加强,但衰老的细胞因过氧化酶活性降低而反应减弱。
嗜酸粒细胞为强阳性反应。
嗜碱粒细胞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MPO正常参考结果
其它细胞
成熟单核细胞、组织细胞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
幼红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均为阴性反应。
MPO临床意义
POX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和溶酶体中,定位于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嗜天青颗粒中。急性白血病MPO反应强弱顺序
M3>M2b>M2a>M6(粒)>M4>M1>M5>HAL>ALL
ALLMPO阴性
50年代至今有人主张MPO>3%,Haspos主张MPO>5%为ANLL,随着免疫技术的发展,检测手段增多,提示我们MPO低阳性率时,注意急性混合型白血病和M0。ALL和ANLL的鉴别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PO阴性
急性混合型白血病MPO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PO特点
粒系MPO
原粒细胞
阴性或弱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物颗粒粗大,聚集。
早幼粒细胞以下阶段随着细胞分化成熟而增强.
中幼粒和晚幼粒细胞阳性物充满胞浆,少部分盖在细胞核上,(++~++++)。
M2b中异常中幼粒细胞MPO呈强阳性,部分异常中幼粒细胞阳性物在细胞核的凹陷处聚集成团,呈团块状反应。M2bMPO染色呈团块样反应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在临床、形态和细胞遗传学方面有明显特征的AML亚型。MPO呈强阳性反应(+++)~(++++)。阳性物深棕黄色充满胞浆,细胞外浆一般为阴性。
原始单核细胞溶解度很小,缺乏MPO活性,阴性或阳性。
幼稚单核细胞阴性或弱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物颗粒细小,散在分布于细胞浆与细胞核上。单核系MPOM4MPO染色
有些粒细胞白血病表现过氧化酶缺乏。Nielsen等报道AML患者出现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会出现MPO缺乏。有个别M3也表现出(-),可能由于在转录过程中出现异常。如还有一部分呈现强阳性,这提示MPO基因的表达并不完全丧失,可能是由于部分转录(transcribed)或产生了不稳定的无效RNA所致。过氧化酶缺乏过氧化酶缺乏原始及幼稚巨核细胞和浆细胞MPO阴性苏丹黑B染色法
(sudanblack)
脂类包括中性脂肪和类脂(磷脂、糖脂和胆固醇等),脂类不仅在体内贮存热量和供给热量,而且构成细胞各种质膜的重要成分。脂蛋白构成细胞的各种质膜,与细胞的生理功能有密切关系。
苏丹黑B可溶解于细胞质内的含脂结构,将胞质中的中性脂肪、磷脂及胆固醇等脂类染色呈棕黑色或深黑色颗粒,定位于胞质中。SBB染色原理粒系原粒细胞为阴性或弱阳性反应。自早幼粒细胞以后各阶段中性粒细胞均呈阳性反应,且随细胞成熟程度阳性反应逐渐增强。嗜酸粒细胞为嗜酸颗粒边缘深染而中央为蛋白质淡染或粗大圆球状棕黑色阳性反应。嗜碱粒细胞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颗粒大小不一,大的具有嗜苏丹黑壳及核心。
SBB染色正常参考结果
单核细胞、网状细胞阴性或弱阳性;
幼红细胞、淋巴细胞、巨核细胞以及血小板阴性。
SBB与MPO临床意义及反应顺序基本一致:
M3>M2b>M2a>M6(粒)>M4>M1>M5>HAL>ALL
SBB染色的临床意义
急淋:各阶段淋巴细胞SBB均呈阴性反应。但国内外均有报道ALLSBB染色可见阳性,1984年StassSA报道350例ALL有6例阳性,占1.6%,4例L1、2例L2,SBB阳性率>5%,最高64%,而POX和CE均为阴性。
ALL与ANLL的鉴别
ALLSBB(-)ALLSBB(+)
SBB除染初级颗粒外,还能染不同的脂类,包括中性脂肪、磷脂和胆固醇。白血病细胞内脂类代谢异常可导致SBB阳性。
这些病例可能代表淋巴系和髓系混合白血病,但可能性小,认为SBB阳性ALL是ALL的一个特殊的细胞化学亚类,并对治疗方案发生良好反应。
原始粒细胞SBB染色阴性,分化较好原始粒细胞在核周Golgi器开始出现弱阳性反应,阳性物颗粒粗大,聚集,浓缩。早幼粒及以下阶段粒细胞SBB为阳性,阳性强度(++~++++)。ANLLSBB染色
M2b中部分分化不好的异常中幼粒细胞SBB在细胞核的凹陷处,呈团块状反应;发育好的异常中幼粒细胞阳性物充满胞浆,呈强阳性反应。
APL异常早幼粒细胞SBB反应最强,强度为(+++)~(++++)。嗜酸细胞和嗜碱细胞SBB染色
原、幼单核细胞SBB
阴性或弱阳性
阳性物颗粒细小,散在分布于细胞浆与细胞核上。
M4SBB染色ANLL细胞内的Auer小体
表现强的嗜苏丹黑B染色。
浆细胞和原始及幼稚巨核细胞SBB阴性
酯酶(Esterase)
酯酶属于水解酶,水解羧酸酯。是一组在不同pH条件下,水解各种脂肪族或芳香族酯类的酶,根据酯酶存在的细胞类型、催化底物和pH不同等。可大致将其分成特异性酯酶和非特异性酯酶两大类。水解短链脂肪酸酯为非特异性酯酶,萘AS-D氯乙酸盐作底物称为特异性酯酶。
1973年Li把人的WBC分离成无细胞的液体,在pH6.3-7.4,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证明人血细胞含有九种酯酶同工酶,而不同的血细胞所含同工酶亦不相同。
粒细胞系1,2,7,8,9
淋巴细胞1,6
单核细胞系、血小板4,5,3,6
毛细胞5
α-醋酸萘酯丁酸萘酯氯醋酸AS-D4,5
较强
强
+/-1,2+/--/+强Li把酯酶分成三大类
非特异性酯酶
中性非特异性酯酶
α-醋酸萘酯酶
(Alpha-naphtholacltateesterase)
醋酸萘酯AS-D酯酶
(NaphtholAS-Dacltate
asterase)
醋酸萘酚AS酯酶
(NaphtholASacltase)
酸性非特异性酯酶
α-醋酸萘酯酶
α-丁酸萘酯酶
(Alpha-Naphthol
butynate
asterase)
碱性非特异性酯酶
α-丁酸萘酯酶
特异性酯酶
氯乙酸萘酚AS-D酯酶
(NaphtholAS-Dchloroacetate
esterase)
氨基乙酸
特异性酯酶
naphtholAS-Dchloroacetateesterase,
SPE,CE
CE通常被看成是粒细胞及肥大细胞的标志酶,分布局限,很多报道都强调了它对粒细胞有较强的特异性。
1953年Gomori首先证明了中性粒细胞含有SPE,与1960年探讨了SPE染色原理,并比较了多种合成萘酚AS-D氯乙酸酯,提出此酶主要存在于粒系统里,在粒系白血病,原始粒细胞为强阳性反应,但成熟粒细胞的酶反应下降。1960年开始应用与临床。CE染色实验临床应用
国外1960年
Moloney
固紫酱法
1971年
Yam付品红
1975年
Leden
stull
付品红pH6.3国内1982年
国际血细胞标准化委员会1985年
固紫酱GBC法
(FastgarnertGBCsalt)
新品红方法
(NewFunchisn)特异性酯酶染色方法介绍CE固紫酱GBC法
坚牢蓝BB法
CE副品红方法
细胞内的氯乙酸萘酚酯酶,在作用液中可以将氯乙酸AS-D萘酚进行水解,释放氯乙酸AS-D与重氮盐偶联产生不溶性有色沉淀,定位于胞质内。CE染色原理
粒系原粒细胞呈阴性反应,少数分化好的早幼粒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呈阳性反应。嗜酸粒细胞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嗜碱粒细胞呈阴性反应。CE染色正常参考结果
单核细胞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
淋巴细胞、浆细胞、幼红细胞、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均呈阴性反应。
组织嗜碱细胞呈强阳性反应.
我们总结203例急性白血病,其阳性率强弱的排列顺序为:
M3>M2b>M5>M2a>M4>M6(粒)>Ml>ALL
特异性酯酶染色的临床意义粒系原始及早幼粒细胞一般阴性,少部分可见弱阳性反应(+~++)。
自中幼粒阶段后反应较强,阳性物充满胞浆,反应强度为(+++~++++)。部分M2b在细胞核的凹陷处呈团块状反应。
异常早幼粒细胞M3呈强阳性反应。易见柴束样结晶。
嗜碱粒细胞阴性个别弱阳性。嗜酸粒细胞阴性或弱阳性。
单核细胞:阴性或弱阳性反应(+~++),阳性物为颗粒状散状分布。
ALLCE染色阴性
NK细胞CE呈阳性
浆细胞CE阴性个别可见阳性
巨核细胞、高雪细胞和尼门匹克细胞CE阴性
组织嗜碱细胞CE强阳性
(Non-SpecificEsterase)
非特异性酯酶是一组在酸性、中性和碱性pH条件下,水解各种短链脂肪酸酯或芳香族酯的酶。几乎存在于所有血细胞,包括巨核细胞、浆细胞,甚至上皮细胞的溶酶体内。该酶是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标志酶,分布较广泛。非特异性酯酶底物:α-醋酸萘酚酯酶
(α-Naphthylacetateesterase,α-NAE)
萘酚AS醋酸酯酶
(NaphthylASacetateesterase,NASAE)
萘酚AS-D醋酸酯酶
(NaphthylAS-Dacetateesterase,NAS-DAE)
α-丁酸萘酚酯酶
(α-Naphthyl
Batyrateesterase,α-NBE)
重氮盐坚牢蓝B
固蓝BB六偶氮付品红α-醋酸萘酚酯酶
α-丁酸萘酚酯酶
萘酚AS-D醋酸酯酶(固兰BB法)
不加NaF积分值-加NaF积分值NaF抑制率
=——————————————×100%
不加NaF积分值
抑制率大于50%为抑制,NaF
用量15mg/10m1作用液。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方法
丁酸盐反应萘AS-D醋酸盐固兰BB法
中性非特异性酯酶
(NSENAENASE)
α-萘酚醋酸酯酶
α-Naphtholacetateesterase,α-NAE
原理:在中性条件下,酯酶将醋酸萘酚水解,产生萘酚,在与重氮盐偶联,产生不溶性的有色沉淀。NSE酶型
NAE颗粒型
NAE局灶型
NAE弥散型
粒细胞系各阶段粒细胞均为阴性或弱阳性反应,随细胞成熟阳性减弱呈阴性,不被氟化钠抑制。单核细胞阳性反应较强,能被氟化钠抑制。中性非特异性酯酶正常参考结果
其它细胞
成熟淋巴细胞部分呈阳性反应,阳性物多表现为颗粒状,不被氟化钠抑制;
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呈强阳性反应;
早期幼红细胞可呈阳性反应,随幼红细胞的成熟阳性反应逐渐减弱,不被氟化钠抑制。NAE正常参考结果
是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标志酶
中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原始单核细胞NAE多呈阳性,少部分为阴性。大部分阳性细胞呈局灶型或颗粒型反应。
幼稚单核细胞NAE阴性、弱阳性和强阳性。阳性物颜色鲜艳呈细小颗粒弥散状,加NaF后阳性率及指数明显降低或阴性.单核细胞NAEM5aNAE染色M5bNAE染色M5bNAE染色M5NAE+NaF染色
原始及早幼粒细胞阴性或弱阳性反应.
酶型多为弥散型、局灶型,少数可呈颗粒状。
M3部分可呈强阳性反应,阳性物弥散型分不清颗粒。不被NaF抑制。
中幼粒细胞阴性或中等强度阳性,部分M2b可呈团块样反应,较强。可被
NaF抑制。粒系NAE染色M2aNAE染色M3NAE染色M2bNAE染色M4NAE染色
浆细胞部分呈强阳性。
阳性物为数个较大、较强的颗粒聚集。部分被NaF抑制。阴性或阳性,阳性物可呈颗粒型或局灶型,在pH5.0条件下,T-淋巴细胞NSE活性显示更为充分。有利于ALL和ANLL的鉴别。淋巴细胞NAE染色ALLNAE染色CLLNSE颗粒状
阳性较强,可表现弥散型和颗粒型。易被NaF抑制,α-丁酸萘酚(-)。
巨核细胞NAE染色幼稚巨核细胞NSE染色
巨核细胞NAE染色
有核红细胞NSE可呈阳性
网状细胞、高雪、海兰等一些非造血细胞为强阳性反应且不被NaF抑制。
(alpha—naphthylbutyrateesterase,α-NBE)
原理
血细胞中的α-丁酸萘酚酯酶在pH碱性环境下,能将基质液中的α-丁酸萘酚水解产生α-萘酚,再与重氮盐偶联形成不溶性沉淀,定位于胞质内。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
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对单核细胞特异性较NAE强,但灵敏度差。对鉴别单核细胞和巨核细胞有重要意义。
α-醋酸萘酚酯酶α-丁酸萘酚酯酶单核细胞强+强+巨核细胞强+-
periodicacid-schiff,PAS
又名糖原染色
糖原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贮存糖,如见于肝细胞内的。它是产生能量的重要物质,在化学上糖原是D-葡萄糖分子组成的聚合体,对急性AL的分型及MDS,AA,高雪等诊断都有着重要意义。过碘酸-雪夫反应
过碘酸-碱性品红中的过碘酸是氧化剂,可以打开多糖乙二醇基,把-CHOH.CHOH变成-CHO和-CHO,或把多糖中的CHOH-CO变成CHOCO此新生的醛基与无色碱性品红染液(schiff)结合成紫色染料,其反应颜色的深浅于细胞内乙二醇基的含量成正比。过碘酸-雪夫反应原理
阳性结果为胞质内出现粉红色物质。细胞核为蓝色。
颗粒状片状珠状块状
PAS染色阳性结果
阳性物分布细颗粒弥散状
PAS为裙边样反应
中粗颗粒、粗颗粒散在分布。
PAS珠状、块状呈冠状。
粒细胞系
原粒细胞多呈弱阳性反应,少部分可见阴性。自早幼粒细胞以后随细胞的成熟程度阳性反应逐渐增强,至成熟阶段阳性最强。
嗜酸粒细胞颗粒本身不着色,但颗粒间的胞浆呈弥漫粉红色;
嗜碱粒细胞为阳性,反应物呈粗颗粒、珠状和块状。PAS正常参考结果
淋巴细胞系
大多数淋巴细胞呈阴性反应,少数胞质内有少量红色颗粒。
B淋巴细胞PAS正常值为阳性率:20%阳性指数:30
红细胞系
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均呈阴性反应。
巨核细胞系和血小板
阴性或阳性阳性物呈珠状或块状成熟巨核细胞阳性指数正常值:107.4±13.8
单核细胞呈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物为细颗粒弥散状、中粗颗粒往往位于胞浆边缘;
浆细胞大多呈阴性,少数为红色颗粒;
组织细胞为阳性或阴性反应;
巨噬细胞可呈细颗粒的阳性反应。
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
原幼淋细胞阴性或阳性,阳性反应物呈细颗粒、中粗颗粒和粗颗粒散在分布;珠状和块状一个至数个成冠。
成熟淋巴细胞细颗粒、中粗颗粒、粗颗粒散在分布。PAS染色临床意义
ALLPAS(-/+)
ALLPAS中粗、粗颗粒散在分布。
ALLPAS粗颗粒
ALLPAS珠状成熟淋巴细胞PAS
细颗粒、中粗颗粒和粗颗粒。原粒及早幼粒细胞阴性或弱阳性阳性反应物为细颗粒弥散状.
M2bPAS细颗粒弥散状
强阳性
阳性反应物为密集的细颗粒弥散状,胞浆边缘及外浆处多分布粗大颗粒;
部分易见柴束状结晶;
少数病例在细颗粒弥散状基础上可见1~2个小珠。异常早幼粒细胞的PAS嗜碱粒细胞PAS为强阳性,
阳性物多表现粗颗粒、珠状、块状。M4EO异常嗜酸粒细胞PAS
可见深粉红色小珠
阳性较粒细胞强
细、中粗颗粒弥散状分布,边缘及外浆处可见粗颗粒。
部分在细颗粒基础上可见小珠;
少数呈裙边样反应。原、幼单核细胞PAS染色
微分化型AL
(M0)
PAS可为细颗粒、中粗颗粒散在分布;部分在此基础上可见小珠。
阴性或阳性反应
中粗颗粒、粗颗粒散在分布。
部分可见小珠或块状。
小巨核细胞PAS
呈细小颗粒弥散状,边缘处为粗颗粒及小珠。原始巨核细胞PASAHLPAS部分细胞呈细颗粒
弥散状,部分细胞呈粗颗粒、珠状。
戈-谢细胞呈强阳性反应
尼曼-匹克细胞PAS染色为阴性或弱阳性,空泡中心阴性。
浆细胞PAS阴性或弱阳性,
阳性物呈淡粉色,偶见小珠。
骨髓内转移的腺癌细胞PAS
强阳性反应,表现为红色颗粒或块状。
红细胞系统
阴性:正常人和再障。
阴性:正常红细胞、AA、CLL
弱阳性:巨幼贫、溶血性贫血
强阳性:红白血病及各类急性白血病的幼红细胞、MDS、IDA、和重型地中海贫血。
IDAPAS
MDSPAS染色M6PAS染色
酸性磷酸酶染色法(ACP)
酸性磷酸酶是一组能在酸性pH条件下,水解磷酸酯的酶,它定位于溶酶体中,并被认为是这些细胞器的标志酶,溶酶体外的ACP一般与膜结合,对L+酒石酸不敏感,溶酶体内的ACP跳动快,对热稳定,对L+酒石酸敏感。在大部分有核血细胞的胞浆里均存在酶活性.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推荐的酸性磷酸酶染色法固紫酱GBC(FastGametGBCmethod)固红ITR(FastRedITRmethod)副品红方法
(parosanilchemethod)ACP染色正常参考结果
粒细胞系各阶段粒细胞ACP染色呈弱阳性或中度阳性。
单核细胞强弱不等的阳性反应。
淋巴细胞阴性或弱阳性反应。
红细胞系部分幼红细胞ACP为阳性反应。
浆细胞和巨核细胞ACP为强阳性。
酸性磷酸酶染色临床意义
酸性磷酸酶存在于许多造血细胞的溶酶体中,如粒细胞、T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巨核细胞、有核红细胞和吞噬系统,酸性磷酸酶是一组同功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证明,人类白细胞的酸性磷酸酶中,共有7种同功酶。同功酶5具有独特的抗酒石酸的功能,是HCL所特有的。毛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HCLACP呈阳性反应,阳性为中等强度或强阳性反应,并具有抗L(+)-酒石酸的功能。
1972年M观察22例HCL发现75-95%病例呈强阳性反应。
据我们观察8例HCL,7例ACP阳性,有4例阳性率>60%,3例阳性强度可见++++。TRAP后6例为阳性。2例仍可见++++。HCL平均阳性率56%,比欧美报道98%低,与日本报道52%相同。有人认为TRAP中只要有一个++++可诊断HCL。
在我们总结622例不同类型AL中,发现6例病种23例具有抗酒石酸的功能,有NHL、B-CLL、T-ALL、
AHL、GALL、CML急淋变。国外也有人报道一些恶性淋巴性疾病也具有抗酒石酸的功能。CLL骨髓瑞氏染色CLLACP
CLLTRAP
NHL骨髓瑞氏染色
ACP对T-ALL和B-ALL有鉴别意义
在人体发育中,T淋巴细胞的酸性磷酸酶出现在发育早期阶段的即胸腺细胞,并持续到成熟。定位于Coigi器中,所以大多数急性和慢性T淋巴细胞增生疾病都表现ACP活性,阳性物多呈颗粒型,少数可为阴性,T-ALL反应最强,B淋巴细胞增生的ACP反应弱阳性或阴性。
T-ALLACP
B-ALLACPACPALL和ANLL的鉴别
ALL多为颗粒型
ANLL以单核细胞表现最强,粒系M3最强,部分早幼粒细胞也可见强阳性,阳性物呈弥散状分布。网状细胞呈强阳性反应
网状细胞TRAP阳性巨核细胞,血小板呈
较强的阳性反应。
红细胞
ACP
浆细胞ACP
较强的阳性反应。
阳性物为大粗颗粒和小珠散在分布于细胞浆内。高雪和尼门匹克细胞ACP鉴别
高雪氏细胞强阳性尼曼-匹克细胞阴性或弱阳性
转移瘤细胞ACP强阳性
第七章骨髓铁
细胞外铁细胞内铁铁粒红细胞铁染色分类
正常骨髓(BM)中存在一定量的贮存铁,它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存在,主要分布在网状细胞内,二者在铁被动员时,都能释放出铁,供血细胞利用以合成血红蛋白(Hb)。骨髓中可染色铁的多少,通常认为可以代表贮存铁主要场所肝脏和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铁的贮存情况。
细胞外铁细胞外铁骨髓小粒
在幼稚红细胞中有非血红素的含铁颗粒。BM中综合27-94%的中、晚幼红细胞含有铁颗粒,又称铁粒幼红细胞。
细胞内铁
少数正常成熟红细胞也含有小颗粒称铁粒红细胞。
铁粒红细胞普鲁士兰染色法(1958郁知非方法)
原理:根据BM中含Fe+++与蛋白质结合较疏松,经稀HCL处理后,呈游离Fe+++。在酸性溶液中与亚铁氰化钾作用后呈兰绿色,有折光,圆形颗粒或珠、块状。
4Fe++++3K4[Fe(CN)6]Fe4[Fe(CN)6]3
铁染色方法细胞外铁:
+~++细胞内铁:
浙江医大:27~94%(平均65%)
上海纺织局第一医大:14~48%
(平均27.2%)方法不同正常值临床意义铁染色缺铁性贫血(IDA)细胞内外铁消失,当体内的需要增加,吸收不良或丧失过多时,便首先用贮存铁来补充,进一步可致贮存铁耗竭,这时为(-)。铁粒幼细胞低于正常范围0-28%平均3.4%,治疗后增高。Fe+++染色是诊断IDA及指导铁剂治疗的一种辅助方法。铁低缺铁性贫血(ID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据我们观察10例PV,外铁在-~+,内铁平均27%。
血小板减少约10%的病人,有不程度铁减少,可能和病人近来不断失血有关。再生障碍性贫血(A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白血病、感染和多次输血病人.
铁高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内铁颗粒多
MDS铁染色
正常、减少和增高。而有诊断意义是RAS,可见到环形铁粒幼细胞(RS),并要求环铁大于15%,是诊断的重要指标。
少部分浆细胞胞浆内含有铁颗粒第五章碱性磷酸酶
血细胞含有的磷酸水解酶主要
碱性磷酸酶ALP
酸性磷酸酶ACP
ALP由许多同工酶组成,在碱性条件下(最适pH为9.3~9.6)催化各种醇和酚的单磷酸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职业经理人考试中的决策能力要求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关注试题及答案
- 回顾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的市场格局试题及答案
- 火力发电厂施工中的安全生产费用预算与使用考核试卷
- 笔的笔身植物种植设计考核试卷
- 玻璃模具设计与应用考核试卷
- 2025年【工具钳工(初级)】考试题及答案
- 2023年中国钢研春季校园招聘开启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牲畜屠宰业质量安全管理与提升策略考核试卷
- 期中模拟测试卷(试卷)-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民宿服务培训课件
- 公路养护安全意识培训
- 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
- 铁路专用线设计规范(试行)(TB 10638-2019)
- 主题一+鞋子擦洗自己做+第二课时(课件)-甘肃教育出版社劳动三年级+下册
- ISO 45003-202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健康安全-社会心理风险管理指南(中文版)
- 三年级语文 写通知(全国一等奖)
- 2020电网技术改造工程概算定额第五册调试工程
- 起重机机械金属结构
- 自然教育课程的追寻与实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