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1_第1页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1_第2页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1_第3页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1_第4页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战争与文化交锋目录CONTENTS1

学习目标2

新课导入3

新课讲解4

课堂小结5

当堂小练6

拓展与延伸7

布置作业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发了世界各地的民族民主意识,客观上促进了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的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沉重打击,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很快土崩瓦解(难点)二战后诞生的新型民族国家在文化方面的新发展(难点)学习目标课程导引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一战中为英国作战的印度骑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宗主国把大量殖民地人民投入战场。在为宗主国的生存而战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进一步觉醒。民族运动\革命: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民主运动\革命: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民族民主运动: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1.背景:①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的被压迫民族,已有不断高涨的民族独立愿望和行动。②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和西亚北非各地。2.表现:3.影响:①欧洲:在民族自决原则基础上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改变了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治版图。②亚洲:在十月革命的感召下,亚洲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③非洲、拉美:非洲的埃及、拉丁美洲的尼加拉瓜、墨西哥等地也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的进步运动。①激发亚非拉民族民主意识觉醒;②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③欧洲所代表的殖民主义势力不断遭到冲击,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第五帝国”即欧洲的殖民帝国开始崩溃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①一战前被压迫民族,已经有不断高涨的民族独立愿望和行动。②一战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它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世界各地。③战争后期,四大帝国解体,在这些帝国的废墟上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④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当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①原奥匈帝国领土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国家,如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②巴尔干地区新出现了南斯拉夫王国。③波兰重新建国。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欧洲的领土大部分丧失。⑤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出现。民族自决:指外国奴役和统治下的民族和人民可以决定或经过民族独立战争取得本地区的独立,组成新的国家,并对其领土拥有主权。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地区国家表现亚洲中国巴黎和会上收回山东主权的失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列主义。中共成立并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印度支那胡志明在法国参加共产党,以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国家独立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0—1922年)持续开展,尼赫鲁更加明确地提出了要求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目标,并为之奋斗土耳其凯末尔领导土耳其进行独立战争印度支那联邦即法属印度支那(法语:L‘Indochinefrançaise;越南语:ĐôngDươngthuộcPháp;字喃:东洋属法)是法兰西殖民地在东南亚的一部分,实行联邦制,其组成包括今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国,兼领从中国清朝手上获得的广州湾(今中国广东省湛江市)租界,首府位于河内。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地区国家表现非洲埃及1918-1922爆发华夫脱和平独立运动摩洛哥在酋长克里姆领导下,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建立了里夫共和国埃塞俄比亚与反法西斯同盟击败意大利侵略军,1941年恢复国家独立1881年英国开始占领埃及,一战期间,埃及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英国为拉拢埃及参战,曾先后四次许诺战后给予埃及独立。因此,停战后,埃及人民希望英国殖民当局履行诺言。1918年11月13日,即停战后第三天,埃及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扎格鲁尔等三人去见英国驻埃及高级专员温盖特,以埃及的名义要求英国撤回保护权,结束战时状态,实现埃及的政治独立。因为代表团一词在阿拉伯语中称为华夫脱,所以扎格鲁尔为首的组织就叫华夫脱党(Wafd)。是推动埃及国家独立和废除君主制度的政党。地区国家表现拉丁美洲阿根廷罢工、暴力抗争智利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尼加拉瓜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以玻利瓦尔为精神,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墨西哥墨西哥进步势力为维护1917年颁布的宪法,对内推行土地改革,确立总统一任制度;对外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卡德纳斯改革,是一次激进的民族改革。这场改革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它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大地产制,促进了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使劳动人民的现状得到了改善。改革基本上摧毁了大庄园制,并使民族资本取代外国资本,掌握了全国最主要的经济命脉,基本上完成了1910—1917年革命以来由半封建社会过渡到民族独立的社会的任务,为墨西哥比较稳定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促进了墨西哥经济特别是纺织、食品、家具等轻工业的发展P72史料阅读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转引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王红生等译《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一战为何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1.一战重创了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削弱了他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2.殖民地、半殖民地趁列强忙于一战,自身经济得到发展;3.战争的惨烈及同时并肩作战,使殖民地、半殖民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半殖民地传播开来;4.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和西亚北非各地;5.一战中发生的俄国十月革命,促进了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世界殖民体系:帝国主义所统治和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总称,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历史使命的完成及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历史的结束。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开始形成)海外贸易、殖民掠夺第一次工业革命(19C中叶初步形成)殖民扩张、商品输出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19C末20C初最终形成)资本输出为主、瓜分狂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崩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20C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浪潮(《埃维昂协议》)1.概念:2.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3.二战推动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①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与宣言等,从政治理论上确立民族自决原则和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②二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③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更为广泛的传播;④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民族独立的鼓舞1960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访问非洲,他不无感慨地说:“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并且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这段话反映了怎样的政治文化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动力是什么?现象:二战后民族意识高涨,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已经成为非洲大陆普遍的政治文化现象。动力:①非洲人民民族自觉意识提高;

②民族独立、自由等原则的确立和国际社会对非洲独立运动的支持;

③非殖民化是历史发展大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①朝鲜获得独立,中国收回台湾。②印度独立,印巴分治;英帝国迅速解体③1962年,法国总统戴高乐签署《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时间地区表现40年代末至50年代亚洲印度、巴基斯坦和众多东南亚国家获得独立50-60年代末非洲埃及成立共和国,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阿尔及利亚独立,1960年17个非洲国家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60-90年代拉丁美洲古巴革命,推翻亲美政权,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①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改了世界政治面貌,标志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②为第三世界的形成创造条件,推动国际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③第三世界开始作为一支不容忽视的新兴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从而扭转和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对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和进程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1.背景:①二战后出现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②现代化的推进;③受西方殖民主义历史因素影响;④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2.表现:国家本土文化西方文化特征印度新加坡韩国埃及印地语;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多样性;种姓因素等伊斯兰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政治体制、英语官方用语少数人信仰基督教,英语、法语被广泛运用发扬儒家文化精华: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敬老尊贤等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作风等多样化特征(西方基本价值取向+传统文化)现代的东方文化(中西文化结合)多元化特征(阿拉伯文化+欧洲文化+西亚文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国家背景概况特点局限印度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形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①接受了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基本价值取向。②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宗教与政治分离,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③同时注重发扬传统文化,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种姓因素仍然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文化呈现多样性①民众生活水平有待提高②受西方大国影响依然明显③乡村的文明程度仍待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国家特点表现新加坡、韩国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又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作为东亚的新兴工业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儒家文化的精华。同时又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国家背景特点表现埃及二战后,埃及成立了共和国,进一步消除殖民主义影响,复兴民族文化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宗教: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也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语言: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但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英语中的“埃及”一词,是从古希腊语演变而来的遗产:古埃及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成为埃及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对现代埃及的建筑和艺术等也有很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埃及盲人作家塔哈·侯赛因被誉为“阿拉伯文学之柱”他的自传体小说《日子》描绘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埃及的社会生活,体现了当时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要求进步与改革的强烈愿望,也标志着埃及现代新文学的诞生。侯赛因也成为埃及要求民族复兴的新兴力量的代表。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认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的影响。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离不了家庭、大家庭、朋友以至整个社会,而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怎样理解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1.国家独立是文化复习的前提,2.新兴民族国家主动发展自己的文化并使之复兴,是国家主权的表现;3.由于受历史传统的影响,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往往呈现出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结合的特征;4.复兴的民族文化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