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巴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

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在哥伦布时代漫长的千年历史中,辣

椒的滋味只为中美洲和南美洲

的土著人所知。”——斯图尔特·

沃尔顿《魔鬼的晚餐:改变世界的辣椒和辣椒文化》“番

椒,97丛生,白花,子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子种

——高濂《遵生八笺》新

入01

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02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03

早期殖民扩张人口迁徙与物种交换交换之舟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

牙人移民总数达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与此同时,印第安人便

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约90%。在印第安人锐减的同时,欧

人又大肆猎捕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

民北

,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

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人就开始大量地迁

往美洲。

……英国人从1607年开始在詹姆斯登

陆并建立殖民地,随后,为了逃避宗教迫害“五月花号”在1620年又带来了大批清教徒在

马萨诸塞登陆。之后,西欧、北东南欧很多人

相继来到北美。

……明代中期后,随着新航路

的出现,东西贸易的发展,吸引大批华人奔赴

。——

王恩涌《人

·

·

文化》

(一)人口迁移西方的早期殖民扩张和三角贸易(17世纪上半叶止)

金属、利物富欧洲北

英》洲

归强

本日

墨西哥品

)台

(

)平秘中

:把黑人运到美洲

苏门答腊

鹿加贩卖为奴隶英

西

洋洲■

荷兰及其殖民地°主要殖民据点岛宾甲、:“太群荷占律岛菲湾马衡澳到品运织人品纺黑制的取手欧换和把洲支程非枪出岛洲海地美和1.原因

:①新航路的开辟;②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2.表

:①欧洲人→

美洲(入侵、大批来到)②非洲黑人→美洲(作为奴隶贩卖)③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的族群混合3.特

:①由欧洲国家主导;②自愿移民与被迫移民相结合;③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④从宗主国向殖民地、附属地迁移;

从已开发国家向未开发地区迁移;⑥迁移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⑦人口迁移的范围不断扩大;爪哇

帝收

岛印

洋大

洲法国及其殖民地英国及其殖民地葡萄牙及其殖民地西班牙及其殖民地主要奴隶

集运地非洲奥步安哥拉4.影

:(1)积极影响:①改变许多地区的人种、民族结构和人口地理分布;②出现族群混合现象;③促进世界动植物的交流,推进世界的物质和文化交流;④客观上促进了落后地区的开发;⑤促进了新的民族和文化的融合(2)消极影响:①给美洲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带来灾难;②促使各种疾病传播蔓延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土著印第安人、欧洲白人、非洲黑人,

以及其他混合血统的人,共同生活在这里。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叶,西方殖民国家为了向美洲殖民地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从非洲掳走大批黑人,非洲丧失劳动力达1亿人以上。白人黑人混血人种原住民1490年00050,000,0001570年138,000235,00025,0009,700,0001650年725,000815,000644,0009,105,0001852年1,319,0001,188,0006,252,0008,211,300

(一)人口迁移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开启了

旧大陆与新大陆的往来;同时开启了人类历史上

一场生态学大转换,历史学家称之为“哥伦布大

交换”。这一横跨东西半球的“交换”涉及生物、

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等一系列

内容,意义深远,甚至改变了欧洲人、美洲人、非洲人一直亚洲人的生活方式。据统计,今天世

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1/3的品种源自美洲。

(二)物种交流(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

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

,两

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哥伦布大交换》欧亚→美洲美洲→世界植物小麦、燕麦、大麦、裸

麦、橄榄、葡萄等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

花生、南瓜、可可、烟草等动物马、牛、猪、羊、鸡等小龙虾、羊驼、火鸡等微生物各种疾病和传染病病菌(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梅毒)特点:欧洲主导、内容丰富、结果双重、范围广、时间长期

(二)物种交流据统计,当今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

有1/3的品种源自

洲马其救荒作用,认为番薯“无患不熟,闽广人赖以救饥”陕西、四川交界的秦岭、大巴山区,在明代还属于尚未完全开发地区,到清代乾隆年间就已经在山区遍植

玉米

,“

其后川楚人多,漫山遍野皆包谷”。16世纪初,花生由东南沿海地区传入中国。进入19世纪后,

在欧亚非地区,花生在供人们食用的同时,亦迅速成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和出口商品。番薯等农作物成为中

下层民众重要的食物,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材料

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介绍番薯时,就曾提及经济作物的引进,推

动农产品商品化和农

业经济结构的变动推动中国贫瘠地区的开发,为人口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结论1:物种交换促进中国发展闻探究一:物种交换对中国的影响欧洲人到美洲后,就开始了罪恶的奴隶贸易。根据美国学者杜波依斯的估计,16至19世纪运入

美洲的黑人共计为1465万,加上掳掠和海上运输

过程中的高死亡率,奴隶贸易使非洲总共损失了

大约5000至6000万人口。——王觉非《欧洲五百年史》欧洲人入侵美洲时,将各种疾病带到了美洲,

而原住民从未遇到过这些疾病,因而不具有任何

免疫力,对美洲的征服变成一场病魔大屠杀。——费雷德·

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结论2:原住民死亡;原有社会解体;

欧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探究二:物种交换对世界的影响美洲:民族熔炉;细菌和战争

使印第安人锐减,种族危机。欧

:从奴隶贸易中获取利润,

为发展资本主义奠定基础。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经济

长期得不到发展材料二1、世界格局:改变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

。2、积

:①促进了全球物种多样化,增加粮食产量,

丰富食物结构;②密切了世界经济联系,推动世界市

场进一步形成;③促进人口增长;④利于经济开发;⑤促进文明交融。3、消极影响:造成了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原住民的死

亡和原有社会解体,是欧洲人能迅速在美洲建立殖民

统治的重要原因之一。“哥伦布大交换”指的是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

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人口迁移族群变化物种交流疾病传播“

哥伦布大交换

的影响

:哥伦布大交换商品的世界性流动贸易之舟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逐渐形成多海域贸易齐头并进的态势(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齐头并进。)结合地图,指出新航路开辟前后的世界贸易的变化?陆路贸易

杭州广州太

平洋卡里库翁印

洋西班牙及其殖民地法国及其殖民地

英国及其殖民地新航路开辟前的洲际贸易路线示意图

15世纪末至17世纪上半叶世界形势与贸易图1.原

: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

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洲棉

品海路贸易太平洋贸易(

)太平洋洲埃及非洲亚

洲果阿泰冰岛大西洋贸易—

线----环地中海贸易路线君士坦丁堡安条克亚马印度洋贸易南

极洲非洲南

洲大

都(北京大

洲麦

加疏勒

(喀什)/

法国笔皮巴

达亚敦煌澳美

洲西印古

度海地岛南秘

巴美登洲岛群进行世界贸易的主要国家世界贸易的主要港口和商站白银路线世界贸易路线“三角贸易”0瓷器沙太北

荷国兰法班才大

洋澳

亚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平洋非奴隶海岸澳门乌印果阿度生

张崎四

象牙海岸归程:黄金、白银

红次IF

物俄洲北美洲洲缅甸程支织酒

甜拉非

尼品业品阿拉伯日

本黄

岸塞拉利昂莫桑比克安

拉(清)国中大西国亚洲西

(1)太平洋贸易生丝、瓷器等货物印度果阿

中国澳门葡萄牙主导欧洲各国大量白银

大量白银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

济的发展。与此同时,

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生丝、丝绸、棉

布和瓷器等产品菲律宾马尼拉日

本丝银贸易美洲墨西哥西班牙主导中国大陆大量白银原

:殖民者的残酷压榨和传染

病的流行,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

亡,美洲劳动力严重缺乏。欧

: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发展美

:种植园经济兴起美洲蔗糖、棉花、烟草、金银西欧归

程带来巨额财富

创造原始资本积累…带动殖民地经济开发种植园经济兴起(2)大西洋贸易(三角贸易、黑奴贸易)上

。节

二h

hh

E三角贸易

西出

、劳

失社会结构打破长

后车洲非

隶火

药、

纺织品

等非洲a

洲中

程商品名1505年1518年胡椒10740032128962桂皮87891342肉豆蔻

986紫胶41166443红檀木

27978丝绸

2660总数11219592242112葡萄牙人生丝、瓷器欧洲各国白银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以葡萄牙为

主)很快出现在印度洋的贸易中,并且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葡萄牙船只1505年和1518年运回欧洲

的货物清单(3)印度洋贸易中国大陆澳

门果

阿海路贸易主导国贸易双方及主要交换物印度洋贸易西欧

诸国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大西洋贸易欧美贸易手工制品(欧洲)→贵金属、蔗糖和烟草(南美)三角贸易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欧洲)→黑人(非洲)→

奴隶(美洲)以澳门为主要中转

站的海上贸易网络葡萄牙线路1:生丝、瓷器等(中国澳门)至印度果阿中转→白银(欧洲)

中国线路2:生丝(中国)→澳门→

白银(日本)→

中国太平洋贸易西班牙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中国)→马尼拉→

白银(墨西哥)→马尼拉→

中国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含

:是

指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即工业革命以前的欧洲列强在亚、非、拉

美的侵略扩张活动。2、背

:新航路开辟拉开了海外扩张的序幕。3、表

:西班牙、葡萄牙为争夺殖民地,

矛盾日益尖锐。“教皇子午线”是

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

的开始。1494年划分平

美洲洋葡萄牙的势力范围(1)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15

16世纪)1493年的教皇子午线西班牙的势力范围1493年划分印度;洋北

洲巴

西西葡萄牙洋欧

洲业

洲米非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2)荷兰:海上马车夫(17世纪)(

3

)

:日不落帝国(18世纪)殖民扩张方式:建立殖民地和据点、垄断商路、欺诈性贸易、殖民掠夺、黑奴贸易西班牙:以美洲为主,除巴西之外

的中南美地区及亚洲的菲律宾葡萄牙:亚洲、非洲、美洲的巴西(1)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15

16世纪)

3、表

:夏威夷北美洲“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

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

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

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

统治的未来结果》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

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

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

了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

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马克思《资本论》①中断了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

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亚

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②殖民者带来先进的生产方

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客

上促进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4、影

:(1)对殖民地商品种类增多(美洲的物种)贸易规模扩大(三大贸易区)欧洲商路、贸易中心转移(地中海—大西洋沿岸)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西欧资

展,推动欧洲

社会转型。资本主义加速发展,

封建制度濒于解体欧洲社会转型收取固定地租的封建主衰落商业资产阶级经济

实力上升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大量金银

流入欧洲货币贬值

物价上涨(2)对殖民国家价格革命商业革命“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

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进程。它

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

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马世力《世界史纲》②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促进了世界物种的交换。

改变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①世界逐渐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地域性历史演变为世界性历史。

(3)对世界:1.哥伦布的到来使美洲印第安人有生以来第一次迎面遇上他最可怕的大敌:不是那个白人,也不是这位白人的黑人仆从,而是那些看不见的杀手,潜伏在这些人的血

液内、气息中,被他们带上岸来……由此可知,新航路的开辟(A.建立了世界大市场B.伴随着疾病的传播C.带来了血腥的暴力

D.加速了物种的交流解析:"哥伦布的到来使美洲印第安人有生以来第一次迎面遇上他最可怕的大敌”"而是那些看不见的杀手,潜伏在这些人的血液内、气息中,被他们带上岸来”表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紧密起来,人口的流动伴随着疾病的传播,B

项正确;题干未涉及世界市场的相关内容,A项排除;题干与血腥暴力无关,C

项排除;题干未涉及物种交流,D项排除。解析:从材料中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爱尔兰逐渐成为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国家”可

以看出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习惯,B符合题干的意思;ACD都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排除。故选

:B。。爱尔兰逐渐成为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国家。这说明马铃薯的种植(

)A.提高了欧洲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B.改变了区域食物结构,影响饮食习惯C.延缓了殖民扩张过程,推动文明发展D.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导致庄稼歉收2.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B解析:根据"16—18世纪被探险家和殖民者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由非洲黑奴大量种植,制成蔗糖销往世界各地,18世纪末已成为大众均能承受的调味品。"可得出,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全球联系的加强,促进了甘蔗及蔗糖在全球的传播,D

项正确;16世纪没有工业革命,排除A

项;

材料不能体现贫富差距的变化,排除B

项;C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C

项。故选D项。末已成为大众均能承受的调味品。这主要因为(

)A.工业革命持续开展

B.贫富差距逐步缩小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全球经济联系加强3.甘蔗原产自印度,原本用作王室贡品或贵族奢侈品。16—18世纪被探险家和殖民者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由非洲黑奴大量种植,制成蔗糖销往世界各地,18世纪D4.1526年,一位非洲国王控诉说,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将他们卖掉,“以至于我们国家的人口正在大量丧失”;1549年,巴西的种植园已经有了非洲人劳作的记录。据此可以佐证(

)

CA.世界市场的成型B.工业革命的冲击C.三角贸易的初现

D.殖民体系的确立解析:本题考查早期殖民扩张中的黑奴贸易。选择C:

结合题中时间和空间信息可知,在新航路

开辟时期葡萄牙殖民者将非洲的黑人贩卖到美洲,这是早期殖民掠夺时期三角贸易的初现。排除A: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排除B:

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中期,材料是16世纪的现象。排除D:19

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才最终形成。5.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西班牙人通过中国商船把中国的丝绸、瓷器、工艺品等货物运往马尼拉,然后用大帆船把货物运销到墨西哥的西海岸港口;归程时,装载美洲白银的大帆船回到马尼拉,西班牙人再以白银采购中国商品。这说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A.满足了欧洲对黄金的渴求B.推动了太平洋两岸的交流C.

建立了西班牙中转的贸易

D.促进了世界市场维形出现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借助马尼拉帆船与拉丁美洲实现了经济和文化交流,

这促进了两地的相互认识和了解,推动了太平洋两岸的物质文化交流,B项正确;通过马尼拉大

帆船贸易,美洲白银流入中国,和“满足了欧洲对黄金的渴求”无关,排除A

项;材料体现了以

马尼拉为中转站的中国和拉美的转口贸易关系,而不是以西班牙为中转站,排除C

项;新航路开

辟促进了世界市场维形出现,而非"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排除D

项。故选B项。解析:16至18世纪,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时期,成立带有殖民性质的特许公司就是殖民扩张手段之一。与英国同时,欧洲许多国家在海外创办特许公司,最终在18世纪末形成众多特许公司,这说明当时欧洲殖民扩张呈现出竞争格局,D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输出成为主要的海外扩张形式,排

除A;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时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B;

划分势力范围成为争霸焦点是在垄断组织出现之后,时间同样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6.16世纪起,英国国王将大量特许状授予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团体,成立特许公司。与此同时,欧洲许多国家掀起创办海外贸易特许公司的热潮。至18世纪末,特许公司数量已达数百个。这反映出该时期资木输出成为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A.页十西成为海)长士安形彡工C.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D.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