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沁园春•雪》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诗词,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
2.品读意象,领略词的意境美。
3.感受作者的伟大胸襟,树立远大理想抱负。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诗词,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
学习难点:
品读意象,领略词的意境美。
【新知预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沁()园春莽莽()分()外妖姨()数()风流人物
折()腰成吉思汗()稍逊()风骚()还看今朝()
2.了解作者。
毛泽东,字(),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
()、()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课堂探究】
1.请给本词标注停顿与重音,并尝试有感情诵读.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
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烧。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
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作者望见了怎样的雪景?用一个词概括,并说出理由。
3.在词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
了他怎样的感情?请找出关键词品读。
4.毛泽东笔下的雪世界又让我们看到他一个怎样的人呢?
【拓展延伸】
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你学了这首词后,
有什么感悟?
【学习评价】
自评☆☆☆师评☆☆☆
参考答案:
【新知预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沁园春qin
莽莽mdngmSng分fan外妖娱rao
数sh也风
流人物
1
折zh5腰成吉思汗han
稍逊xun风骚sao还看今朝zh
QO
2.字润之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课堂探究】
1.停顿与重音示例: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
/长城内外,惟
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
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
/妖烧。
江山/如此
侈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
/秦皇汉武,略
输/
文采;唐宗/宋祖,稍
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
/弯弓射
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2.壮丽。从“千里”“万里”看出视野的辽阔,“惟余”体现白雪
覆盖的范围之广,“顿失”表现冰封速度之快,用了夸张的修辞。“山
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
山”因蜿蜒、高低起伏而说“舞”,“高原”因雄伟浩大说驰。化静为
2
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3.从“望”字感受到诗人的豪迈;从“舞,驰”感受到中华民
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从“稍逊”“略输”二词体会到作者对秦皇汉武
和唐宗宋祖在文治方面的不足略有批评;从“只识”一词看出出对成
吉思汗的一种嘲讽;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体会到作者后来
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建功立业的自信和豪情壮志。
4.从“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两句我感到毛泽东是一个勇敢
的人,一个有气魄的人,一个伟大的人。从“欲与天公试比高”,可
见毛泽东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烧”
这几句,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一个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人。从评说古代
帝王看出毛泽东昂扬向上,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气吞山河、雄视千古的
伟大气魄。
【拓展延伸】
今朝的风流人物,是在文武两方面,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
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
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
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应该拥有民族自豪感和坚定的信念;继承
和发扬先辈们那种革命精神和豪情壮志;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重任。
3
2《我爱这土地》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把握感情基调。
2.品读意象,领会象征意义。
3.品味语言,体会爱国精神。
学习重点:品味语言,体会爱国精神。
学习难点:品读意象,领会象征意义。
【新知预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嘶哑()喉咙()腐烂()黎明()汹涌()
2.了解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
诗人。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
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一一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
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为一个革命者。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
调子沉重忧郁;抗战时期的作品多为觉醒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主
要诗集有《》、《》等,成名作为《》。
【课堂探究】
1.请给本诗标注节奏,并尝试有感情地诵读。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请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3.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作者对土地的“爱”?
4.诗人对土地如此深沉的爱,他借助哪些意象来表达这种情感的?
5.诗中的这些意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请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拓展延伸】
诗人艾青心目中那“无比温柔的黎明”已经实现了,假如你也是
一只鸟,面对日益繁荣昌盛的祖国,展望我们美好的未来,你是不是
也想尽情歌唱属于自己的光明前景,请你用“假如我是一只鸟”开头,
仿照本诗的格式也写几句诗。
【学习评价】
4
自评☆☆☆师评☆☆☆
参考答案:
【新知预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嘶哑(si)喉咙(ling)腐烂(ffl)黎明(11)汹涌(Xiong)
2、蒋海澄,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
堰河——我的保姆》。
【课堂探究】
1.标注示例: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诗最后一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
的深沉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
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
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3.“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
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
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充分表
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念。
4.诗中以“一只鸟”的形象来表达感情。意象有:鸟儿、土地、
暴风雨、河流、风、黎明。
5.鸟儿的歌唱中,用到了“暴风雨”“土地"''河流”“风”“黎明”
这些意象。根据当时抗日战争这一历史现实,我们可以看出,“暴风
雨”象征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土地”象征着繁衍了中华民族的
祖国大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则象征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
反抗精神;“温柔的黎明”则预示着民族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
于这片土地。
【拓展延伸】
示例: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
这被阳光所照耀的土地,
这永远荡漾着我们的喜悦的河流,
这静悄悄地吹拂着的清爽的风,
和那来自校园的无比清晰的琅琅书声……
——然后我笑了,连笑声也渗透进土地里面。
5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笑意?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纯真“
6
3《乡愁》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诗歌韵律上的音乐美。
2.品读诗歌语言,感受意象选择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3.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学习重点: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学习难点:品读诗歌语言,感受意象选择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新知预习】
1.了解作者。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台湾诗人、散文家。
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故而被人们称为“二代
表作有:《》《》《九
【课堂探究】
1.反复朗读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尝试划
分诗的节奏,标注重音,并说说阅读本诗需要遵循哪些要求。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2.思考诗人把“乡愁”寄托在哪里?
3.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事物分别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愁?
4.这四种意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5.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诗节,发挥联想和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出余光
中所营造的那一幅幅图画。
6.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
那么,如果有一天你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
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受。
7
乡愁是:
乡愁是:
乡愁是;
乡愁是。
【学习评价】
自评☆☆☆师评☆☆☆
参考答案:
【新知预习]
1.“乡愁诗人”。代表作有:《乡愁》《乡愁四韵》《春天,遂想起》。
【课堂探究】
1.本诗感情是忧郁深沉的,所以语速要稍慢且舒缓。重音和节奏
的处理如下:共四节,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了遗
憾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表现出而
今的惆怅。节与节之间要有足够的停顿,特别在前三节与第四节之间,
约停2秒。边读边想象。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啊”轻声)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语调稍微提高)
母亲/在里头(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音)
而/现在(语气转平和)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
2.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乡愁物化)
3.邮票:小时候求学在外思念母亲
母子离愁
船票:长大后新婚离别思念娇妻夫妻离愁
家
愁
坟墓:后来生死隔绝哀思难抑丧母哀愁
海峡:现在海峡阻隔忧思绵绵思归浓愁国愁
4.“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
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
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
8
处浓烈的思乡情感。语言委婉含蓄,深沉哀怨。同时,“小小的、窄
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
5.示例:一个春寒料峭的晚上,昏黄的油灯下,一位少年正在书
写家信,信写好后,贴上邮票,手托两腮,想起了母亲送儿去远方的
那一幕:少年满脸伤感,手拎着行李箱,走在码头上。在分手的那一
刻,母亲的一声:“别忘了,到那边来信,一一孩子少年哭了,
母亲也哭了。船消失在天水之间。母亲仍然伫望着,伫望着,,,,
一个夏天的早晨,“我”,一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手拿一张窄窄
的船票,步履匆匆地挤到轮船上,在船上甜蜜地回忆与妻子的相识、
相依,相互离别的情形,潸然泪下。
6.乡愁是老屋门前的小河,轻诉着儿时不尽的欢乐;乡愁是庭树
落叶的寂寞,一泓秋水映着凋零的残荷。
9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领略诗歌和悦流畅的音
乐美。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作者奇特的艺术手法,感
受语言魅力。
3.捕捉诗歌的意象,体悟作者倾注于诗中的感情。
学习重点:捕捉诗歌的意象,体悟作者倾注于诗中的感情。
学习难点: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作者奇特的艺术手法,
感受语言魅力。
【新知预习)
1.了解作者。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
(),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
之一。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
《》《》等。其中,《》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2.加点字注音。
娉婷()鲜妍()冠冕()呢喃()
【课堂探究】
1.反复朗读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尝试
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句爱的赞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2.诗中的“你”指代哪些内容?有什么特点?
3.诗人笔下的爱有什么特点呢?试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4.本诗到底写给谁?请结合写作背景及作者生平事迹说说你的
理解。
5.“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闻一多先生曾提出了“三美原则”,
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本
10
诗既是新格律诗的典范,它是否表现了“三美”原则?是如何表现的?
【学习评价】
自评☆☆☆师评☆☆☆
参考答案:
【新知预习]
1.建筑师、诗人、作家,《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
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
2.加点字注音。
娉
婷(plng)鲜妍
(yan)冠冕
(mian)呢
喃(ni)
【课堂探究】
1.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句爱的赞颂
我说/你是人间的
/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O
你是四月/早天里
/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
,你是
鲜妍
11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O
雪化后/那片7鹅黄,你像
;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O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
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
,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
的/四月
天!
2.指代“人间的四月天”“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鲜妍百花”“新
鲜初放芽的绿”“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呢喃”“爱,暖,希望”,突出
了“你”娇柔、温和、静雅的特点。
3.第一节,“风”是抽象的,是爱的“笑响”点亮了它,从听觉
到视觉。“笑响”是对爱的生动描述,“交舞着变”,是一种刻骨铭心
的爱。
第二节,“云烟”,柔和中带着朦胧,呈现出一种爱的静态美;“吹
着”的“风”,闪动的“星子”,“洒在花前”的“细雨点”,呈现出一
种爱的动态美。这一节,抒写爱的无处不在。
第三节,把“爱”比作“四月的花”和“月圆”,表现了爱的美
与庄严。
第四节,用“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白莲”表现了爱
的生命力和纯净。
第五节,“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子呢喃”表现爱之深,情之切。
4.略
12
5.音韵美:(1)注重押韵,每一节都是第一行和第三行押韵。⑵
诗人故意用一些“陌生化”的断句,读起来需放慢语速,使这种节奏
美得以表现。⑶十二个“你”字,既突出了主题,又起到了“衬韵”
的作用。
绘画美:诗人所选的意象鲜艳而美丽,如夕阳无限好的“黄昏”,
闪亮的“星子”,色彩缤纷的“百花”,“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
的绿”,梦中的“白莲”等,诗人将春天一系列美好的景物,饱含感
情地描画出来,色彩鲜妍,如画一般美。
建筑美:(1)诗歌中用句奇瑞,如“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
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的语序本该为“你像雪化后那片
鹅黄,新鲜;你是初放芽的绿,柔嫩喜悦”,诗人在此故意打破原有
语序,使其满足音韵美需要,同时也令人眼前一亮。(2)诗共有五节,
每节三行,且字数与句式灵活多变,灵动而不呆板。
13
5《我看》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领略诗歌节奏美、意境美。
2.独立阅读品味诗歌,体会诗作的艺术魅力。
3.捕捉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意蕴。
学习重点:捕捉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意蕴。
学习难点:独立阅读品味诗歌,体会诗作的艺术魅力。
【新知预习】
1.了解作者。
穆旦(1918—1977),原名(),著名爱国主义()、
()。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曾用笔名梁真,与著
名作家金庸(查良镭)为同族的叔伯兄弟,皆属“良”字辈。1934
年查良铮将“查”姓上下拆分,“木”与“穆”谐音,得“穆旦”(最
初写作“慕旦”)之名。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
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穆旦于20世纪40年代出版了《》、
《》(1939〜1945)、《》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
和中国传统诗歌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
“”的代表诗人。
2.加点字注音。
丰润
()沉醉
0凝
望()忧戚
()
枉
然()飘逸
0勃
发()摇曳
()
【课堂探究】
1.反复朗读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尝试
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看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14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2.我看到了什么?
3.请找出诗中的意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中所展现的意
境。
4.年轻的诗人面对瑰丽的大自然,在春风晚霞中想到了什么
呢?
5.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心中为什么有“忧戚”和“哀愁”呢?
6.仔细体会一下我愿怎样活?
【写作特色探究】
1.请结合前几首诗歌的学习经验总结本诗的写作特色。
【学习评价】
自评☆☆☆师评☆☆☆
参考答案:
【新知预习】
1.了解作者。
查良铮,诗人、翻译家《探险者》、《穆旦诗集》、《旗》
“九叶诗派”
2.加点字注音。
丰润
(run)沉醉
(chenzui)凝
望(ning)忧戚
15
(qi)
枉
然(wdng)飘逸
(piaoyi)勃
发(b6)摇曳
(ye)
【课堂探究】1.
我看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2.在春天的一个黄昏,看到春天特有的美丽图画.诗人看到了大
地春风拂过青草,飞鸟滑翔在蓝天,流云在夕阳的照耀下泛着红晕,
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3.意象有:春风、青草、绿潮、飞鸟、晴空、流云、大地
展现的意境:向晚的春风悄悄地吹过丰润的草地,荡起一片片绿
潮,飞鸟在深远的晴空中静静的平展翅翼飞翔,天空中的白云,在夕
阳的映照下泛着红晕无意的流动。
4.诗人联想到远处的湖水泛起青绿,联想到此前自己对这片热土
发出过的由衷的赞美以及因它正在遭受着的苦难而发出的忧戚,联想
到远古的哲人对这片土地倾诉的咏赞的叹息。
16
他想到的是时间和生命。人的一生转瞬即逝,我们的欢乐忧伤,
与大自然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相比,多么微不足道。
第四节是向远古的哲人致敬,但是他们的咏叹再怎么伟大,在大
自然面前仍然是一缕静流。这里让我想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最后一节。尽管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渺小无比,我们还是要活
出精彩。要飞奔吧,要漫游吧,要如鸟、如云、如树,活得自由自在。
最后三句达到高潮,点出主旨:“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与大
自然拥抱在一起,欢笑与哀愁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也如同花朵一样开
了又谢。
5.这首诗写于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已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陷
入民族危急,诗人心中充满着对祖国的忧虑。
6.诗人看到美丽的自然之景,联想到自己及人类经历的欢乐和
忧戚,在自然面前显得如此的平静,希望自己能像自然一样平静的对
待生活,表达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聊以自慰的心理。
【写作特色探究】
1.用丰富的意象来隐喻和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首诗以鲜明深
邃的诗歌意象传达情感,阐述思想。诗歌中的大量意象可谓是形神兼
备,形情兼备,形理兼备。如;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展翅的飞
鸟、深远的睛空等。对春天的着色自然明亮,意象的选择贴近春天的
丰满气质。
2.富有节奏美和音韵美。全诗韵脚分明,及时换韵,富有音乐美。
连续四个“我看”,不断重复,获得了一种旋律的美感,诗中的词句
呈现出跌宕之美,富有张力,具有丰富错落的层次感。
3.首尾照应,结构严谨。①第五节的“天风”“鸟的歌唱,云的
流盼,树的摇曳”照应了第一节和第二节;②“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
里”又照应了第三节的“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③“像季节燃起
花朵”又照应了第一节的“春二
4.虚实结合,凸显了“风”柔和的特点。
17
6《敬业与乐业》学案(一)
【学习目标】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
2.积累经典语句、格言。
3.学习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4.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
【学习重难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2.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
3.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
【新知预习】
一、演讲的基本知识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
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
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
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
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
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
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
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二、走近作者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
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
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
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
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字词预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厌恶
0禅
师()佝偻
0()骈
进()
哭丧
着脸()强聒
不舍()教诲
18
0
二、解释词语的意思。
敬业乐群:
安居乐业: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言不及义:
亵渎:
强聒不舍:
【课堂探究】
探究1:速读全文,找出演讲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观点。
探究2:思考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并划分文章的结构。
探究3:思考本文在论证论点时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说明。
【优化训练】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孔子说:“饱食终日,,难矣哉!"一现尊荣。
(2)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
(3)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不
知老之将至云尔。”
2.请你根据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
作者认为乐业的理由是什么?
【课外延伸】
还是要提倡说真话
①不知何时何因,“提倡说真话”成了一个引人关注的课题,而
谁能讲真话谁也就有了值得大家称道的美德。可见讲真话之难。如果
不难,也就用不着“提倡”了,也算不上什么“美德”了。
②古今中外从未听说过谁以讲假话为荣,也从未听说过有人公开
去赞美一个天天讲假话的骗子。因为大家都知道讲假话违背天理正
义,只有讲真话才是做人的本分.一个人一生讲真话,即使没有高官
厚禄、荣华富贵、辉煌业绩,但他可以毫无愧疚地说自己达到了做“人”
的起码标准。相反,如果一个“伟人”说假话连篇累牍,习以为常,
则距离做“人”的标准也就非常之遥远了。我看,说真话假话也是道
德范畴美与丑的分野。
③楚楚风范,甚至有些假话比真话还悦耳动听,所以孰真孰假还
需要人们动一番脑子。有些假话,可能永远不被说破,而有些假话则
很容易被戳穿。如过去说亩产能达到几千斤几万斤粮食,有实践经验
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但为什么那假话能风靡全中国呢?可见,鉴
别假话还不算太难,最难的是敢于揭露那些说假话者。所以就有了“提
倡说真话”这个课题。讲真话必然要涉及讲假话者和爱听假话者,就
要冒一点风险。如果你讲的真话是诸如夏天太热冬天太冷之类,当然
19
不会有人找岔子。如果是说个别单位假报成绩:他那里学雷锋仅在嘴
上说说就吹嘘成已经“扎扎实实”、“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了;他
那里仅订出几条廉政措施公之于众就夸耀成绩如何辉煌,而实际上贪
污受贿、请客送礼、行业不正之风依然如故。当人们都在兴高采烈为
那些虚假的东西拍手叫好的时候,你在那里揭老底岂不讨人嫌?!轻
则说你不识时务,重则说你戴着有色眼镜专看阴暗面。所以讲真话需
要勇气,需要胆略,一不怕讥笑,二不怕孤立,三不怕栽赃陷害,相
信真理的声音终究不会窒息的。
④敢于讲真话就是针对讲假话的,而且不是针对一般无关宏旨和
大局的讲假话,主要的是针对那些当权者为自己升官发财牟取私利所
讲假话说的。这些人手中有权,一句话就能使你受到伤害。你要讲真
话揭露人家,自己首先要做到无私无畏,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一个
人死都不怕,别人也就奈何你不得了。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为端正
党风和社会风气做出了贡献,就当前来说,这也是十分难得的。
⑤提倡人们讲真话能为讲真话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是一
个地方兴旺发达的表现。如果人们在谎言和空话面前无动于衷,人云
亦云,那么那个地方的工作十之八九是不能真正开展并取得成效的。
有识之士应该碰碰这个地方。我们党确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小
平同志关于讲实话办实事的教导,就是我们手中的武器,有了这个武
器,正气必然战胜邪恶,阳光必然战胜阴霾。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的
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第③段“讲真话必然要涉及讲假话者和爱听假话者,就要冒一点风
险”一句中“风险”在这里是指什么?为什么讲真话就要冒一点风险?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4.“讲真话需要勇气,需要胆略”,这其中的“勇气”“胆略”是
指(请用原文回答)
5.结尾一段说:“有了这个武器,正气必然战胜邪恶,阳光必然战
胜阴霾”中“这个武器”是指:
6.作者说:“提倡人们讲真话能为讲真话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这是一个地方兴旺发达的表现。”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你认
为自己该为“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做点什么?
【学习评价】自评:☆☆☆☆☆
师评:☆☆☆☆☆
参考答案
20
【字词预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wuchangouI6upian
sangguohui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取其中
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不二法门: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优化训练】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无所用心(2)万恶懒为首(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2.首先,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其次,凡职业都是有
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课外延伸】
1.我们要提倡说真话
2.对比突出强调了“只有讲真话才是做人的本分”这一内容,更
有力地论证了“提倡说真话”这一中心论点。
3.讨人嫌,被人误会,被人孤立甚至被人诬陷;因为你说出真相,
严重地影响了那些说假话者的切身利益,他们便会想方设法打击、报
复,甚至诬陷你。
4.一不怕讥笑,二不怕孤立,三不怕栽赃陷害,相信真理的声音终
究不会窒息的。
5.我们党确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小平同志关于讲实话办实事
的教导。
6.同意。因为人们提倡讲真话,就会为“说真话”者提供了一个良
好的道德舆论上的后盾,就会给说真话者以鼓励、信心、勇气和力量。
再者,一个人说真话会影响到另一个人说真话,这样整个社会相互感
染、学习,最终会形成人人勇于讲真话的良好风气.(也可回答不同
意,因为当人们的自身素质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准时,要让人们说真
话恐怕是比较困难。因此,要想提倡讲真话,归根结底是要努力提高
人们的思想水平和自身素质,这样才能真正地“为讲真话创造一良好
的社会环境”。只要回答的有道理即可。)
示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时时、
事事讲真话,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说服、影响周围的人说真话,
敢于揭露和打击说假话者,“为讲真话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贡
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6《敬业与乐业》学案(二)
【学习目标】
1.学习演讲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其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1
2.体会本文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3.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建立快乐学习观。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2.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
【自主学习】
一、新知预习
1•找出文中表现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有哪些,在文中用波浪线画
出。
2.探究文章的写作技巧。
二、课堂探究
探究1:文章围绕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
辑关系?
探究2:演讲最后,作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
任心”和“趣味”,并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那么,
你认为“人类合理的生话”应该是怎样的?
【拓展延伸】
讨论:作者提出了许多关于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哪一点?有
不同意见要说明理由。
【学习评价】自评:☆☆☆☆☆
师评:☆☆☆☆☆
参考答案:
一、新知预习
A、结构:
1.下笔立论(开门见山):首段即点出文题出处及题旨。
2.总分式结构,层次分明:引论一论有业的必要一论敬业一论乐业一
总结,
3.首尾呼应:文末呼应首段(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一一结论:结构严谨。
B、论证方法:
1.归纳法:推理方法的一种,即根据多个情况,如名人言行、设例等,
概括找出共通点,推论出一个结论。
2.演绎法:推理方法的一种,即根据一般已知的原理(大前提)推论出
个别情况(小前提),从而得出新结论的论证方法。
3.正反举例论述(对比)。
4.引用、例证法:引证法(包括名言、谚语),例证法(包括事例、设
例)。
C、语言特色:
1.多用设问句。
好处:制造悬念吸引听众(读者)的注意力,使听众(读者)从质疑到释
22
疑,加深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2.多用反问句。
好处:增强语势,把原来确定的意思表达得更加鲜明和不容置辩。
二、课堂探究
探究1:梁启超引用《礼记》和《老子》中的格言,“断章取义”
归结出“敬业乐业”的主旨后,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
业”三个问题。“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并说“百行业为先,
万恶懒为首”,强调了“有业”是做人之本。“敬业”的含义就是专
心致志、心无旁鹫,而“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
有利”。但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
“乐业”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价值。
探究2:”合理的生活”,首先是要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做任
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
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鹫,忠实地把它做好;要
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要达
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拓展延伸】
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
人。
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
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学生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应鼓励。)
23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第1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
2.整体把握文意,感悟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把握文意,感悟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新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箱箧
()惊骇
()晨曦
()劫掠
()
瞥
见()赃
物()制裁
()法琅
()()
2.解释下列词语。
荡然无存:
眼花缭乱:
惊骇:
制裁:
3.了解背景。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
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清咸丰六年(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
进犯广州,挑起这场战争。次年英法组成联军,12月攻陷广州。1858
年5月英法舰队在俄美支持下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派桂
良、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赴天津谈判,6月分别与俄、美、英、法四国
代表签订《天津条约》,11月又在上海签订中英、中法、中美通商
章程。沙俄趁机于5月间用武力迫签《中俄度辉条约》,割去中国黑
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大片领土。1859年英、法、美借口换约又
派军舰北上,6月突攻大沽炮台。清军奋勇抗击,重创英法舰队。1860
年英法再组联军,扩大战争。8月英法联军二万五千人由北塘登陆,
24
攻陷大沽,进占天津,9月在通州(今属北京市)八里桥击败清军后,
直攻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遗留恭亲王奕媾和。10月英法联军控
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活塞式气动截止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床上四件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数字X线机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社会性是混龄游戏活动的重要主题
- 山西经济版信息技术小学第三册《金箍棒变变变》教学设计
- 2025年智能制造装备项目合作计划书
- 中国中药材火姜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5G智能驾驶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第14课《认识放大镜》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青岛版
- 2025年度城市道路挡土墙翻新与加固施工合同
- 3ds Max动画制作实战训练(第3版)教学教案
- 艾滋病丙肝梅毒
- 春季安全行车培训资料
- 2024年流感季节诺如病毒防护教案分享
- 大型活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方案
- GB/T 44826-2024生物制造丙交酯
- 《Python程序设计》课件-1:Python编程规范与注释
- 2023年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试题及答案
- 快消品行业高端水品牌全案策划案例
- 纺织服装面料创意设计
- 四川义务教育三年级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