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3358-2018红花石蒜组培快繁技术规程_第1页
DB32T3358-2018红花石蒜组培快繁技术规程_第2页
DB32T3358-2018红花石蒜组培快繁技术规程_第3页
DB32T3358-2018红花石蒜组培快繁技术规程_第4页
DB32T3358-2018红花石蒜组培快繁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

B05

备案号:58094-2018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3358—2018

红花石蒜组培快繁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tissuecultureofLycorisradiata

2018-2-10发布2018-3-10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2/T3358—2018

红花石蒜组培快繁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红花石蒜(Lycorisradiata)外植体采集与处理、培养基配置、外植体接种、组织培

养、炼苗移栽、移栽苗管理和记录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红花石蒜组培苗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01育苗技术规程

LY/T1000容器育苗技术

3外植体采集与处理

3.1外植体采集

3.1.1在3月~10月选择晴天的天气,采集表面无损的鳞茎作为外植体。

3.1.2将红花石蒜周围约30cm的土壤挖开,用手刨出鳞茎球,拨掉球茎所带的泥土。采集完球茎后,覆

土填平。

3.2外植体处理

3.3.1剪去红花石蒜鳞茎球根部,剥去外层鳞茎片,带鳞茎盘切成长为2cm~3cm的鳞茎片,放入烧杯

中用1%洗衣粉溶液浸泡5min,然后流水冲洗1h~2h,最后用蒸馏水冲洗,转至超净工作台。

3.3.2在超净工作台上,用配制好的75%乙醇浸泡30s,然后用无菌水冲洗2次~3次。

3.3.3配制终浓度为1%的次氯酸钠消毒液,用其浸泡材料30min后,用无菌水冲洗5次~6次,并用无

菌滤纸吸干水分后备用。

4培养基配制

4.1MS培养基母液配制

4.1.1制作培养基前需先配制培养基母液,MS培养基母液配制比例参见附录A。

4.1.2母液配制应用蒸馏水。

4.1.3配制大量元素母液时,每个组分单独溶解,避免沉淀发生。

1

DB32/T3358—2018

4.1.4配制后的母液应置于4℃冰箱中冷藏保存,微量元素母液用棕色瓶盛装保存,母液配制后应及时

使用,贮存时间不宜超过3个月。

4.1.5母液容器上应贴好标签,注明名称、配制日期,发现母液中有沉淀或絮状物出现应停止使用。

4.2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母液配制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母液的配制浓度为0.5mg/mL,其配制方法参见附录B。母液配制好后滤膜过滤

除菌,滤液贴好标签并置于4℃冰箱中冷藏,保存期不超过3个月。

4.3培养基选择

诱导培养基为:MS+6-BA3.0mg/L+NAA0.2mg/L;增殖培养基:MS+6-BA5.0mg/L+2,4-D

1.0mg/L+NAA0.5mg/L;生根培养基:MS+IBA1.0mg/L。

4.4培养基制作

4.4.1准备好配制容器(1L烧杯、玻璃棒和量筒)、蒸馏水、琼脂粉、蔗糖和各类母液等。

4.4.2先用烧杯盛有少量蒸馏水,参考用量参见附表A。

4.4.3按蔗糖浓度30g/L计算用量,称量后用蒸馏水溶解,然后用容量瓶定容。

4.4.4根据培养基的选择加入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玻璃棒搅拌均匀。用pH计测试酸碱度,调节pH值至

5.6~5.8。

4.4.5将称量好的琼脂粉(6g/L~7g/L)加入烧杯中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

4.4.6分装时,不应将培养基倾倒在培养瓶瓶口。分装后立即用瓶盖盖上,并旋紧。

4.5培养基灭菌

4.5.1将分装好的盛有培养基的培养瓶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内。打开冷凝阀,排尽灭菌锅内的冷空气。

当气压达到0.1Mpa、温度升至121℃时开始计时,保持温度并进行压力灭菌20min。

4.5.2关闭灭菌锅电源,以慢排方式排放热气。待灭菌锅内的气压表指针降至0时再打开高压灭菌锅盖,

取出培养基。将培养基平放置于接种室或培养室内进行冷却。

4.6培养基保存

灭菌后的培养基应注明培养编号及配制日期,同时按培养基种类、配制先后顺序分别储存于接种室

或培养室。储存时间不宜超过2周。

5外植体接种

5.1接种环境

接种前,接种室和超净工作台内要进行紫外线消毒20min~30min,操作人员关闭紫外灯并通风15min

后再进行操作。操作时应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并在进入超净台前用75%乙醇喷洒消毒。接种结束后,

应及时清理接种室和超净工作台及杂物。

5.2接种

2

DB32/T3358—2018

5.2.1将接种工具(手术刀和镊子)用牛皮纸包好,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内,按照4.5的方法,进行高

压灭菌。将灭菌好的接种工具放入65℃烘箱中干燥24h,喷洒75%的乙醇表面消毒后立即转移至超净

工作台。每转接完一个培养瓶中的培养材料,均应将接种工具放在酒精灯外燃火焰上灼烧10s,同时更

换接种器皿中的滤纸,以避免交叉污染。

5.2.2在无菌的培养瓶中,将消毒处理后的鳞茎小块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每瓶接种1块~2块。接种完

成后,用记号笔在培养瓶上标注接种日期、编号或名称。

5.2.3每次接种完毕后,应用75%的乙醇将超净工作台的台面及两边挡板等擦拭干净,同时将接种器皿

及接种工具重新按照5.2.1的方法进行灭菌消毒处理。

6组织培养

6.1培养条件

培养室内温度为24±2℃,培养瓶上部的光照强度为100μmol-1m-2s-1~150μmol-1m-2s-1,光照时间为每

天12h~16h。

6.2诱导培养

将已消毒的鳞茎小块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15d~20d后芽开始萌发,25d左右茎尖变绿并伸长生长,

40d左右芽可长高至2cm~3cm。

6.3增殖培养

将诱导培养形成的单个幼芽或丛生芽,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增殖培养周期约为30d。

6.4生根培养

将增殖培养后的丛生芽切割成单个完整的幼芽,并使其基部插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2周

~3周。

7炼苗移栽

7.1炼苗

选取株高大于3cm,根长1cm~4cm,且形成小鳞茎的组培苗放置温室自然散射光下,打开瓶盖,加

注少量无菌水(水深0.5cm左右)炼苗2d~3d,控制温度在18℃~28℃,湿度控制在70%~80%。

7.2移栽

7.2.1移栽基质泥炭土与珍珠岩比例为2:1,并加入0.5g/L的多菌灵搅拌均匀,然后装入营养钵中压紧

待用。

7.2.2用镊子将无菌苗从培养瓶中小心取出,注意保护根系,将根部粘附的琼脂用30℃~35℃清水清洗

干净,移到营养钵中,用基质将根埋好。移栽后及时浇透水,外面用遮阳网罩着,避免阳光直射。

3

DB32/T3358—2018

8移栽苗管理和记录

8.1水分管理

在遮荫且通风条件下培养2d~3d,向叶面喷水1次,2周后,撤掉遮荫,但要注意通风。此后,每隔2

周~3周浇水1次。

8.2大田移栽时间

移栽苗移栽完成2个月以上于当年秋季或翌年春季移栽至大田。

8.3记录

应建立完整、真实的组培栽培管理记录档案,档案保存2年以上。

4

DB32/T3358—2018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MS培养基母液配制表

表A.1MS培养基母液配制表

原配方量称取量母液体积配制1L培养基应

母液化合物扩大倍数

(mg.L-1)(mg)(mL)吸取量(mL)

大量元素NH4NO316502033000100050

KNO3190038000

CaCl2·2H2O4408800

MgSO4·7H2O3707400

KH2PO41703400

微量元素KI0.8320016610005

H3BO36.21240

MnSO4·4H2O22.34460

ZnSO4·7H2O8.61720

NaMoO4·2H2O0.2550

CuSO4·5H2O0.0255

CoCI2·6H2O0.0255

铁盐FeSO4·7H2O28.7200556010005

Na2.EDTA·2H2O37.37460

维生素和肌醇1002002000010005

氨基酸烟酸0.5100

盐酸吡哆醇0.5100

盐酸硫胺素0.120

甘氨酸2.0400

5

DB32/T3358—2018

BB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常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配制表

表B.1常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配制表

化学试剂名称分子式或英文名配制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