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社区系列文章_第1页
安全社区系列文章_第2页
安全社区系列文章_第3页
安全社区系列文章_第4页
安全社区系列文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社区系列文章开篇语

一、由来

1989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一届防止意外和伤害世界会议,会议期间通过《安全

社区宣言》指出:“任何人都平等享有健康及安全的权利”

世界卫生组织设丁瑞典皇家医科大学的“社区安全推广协进中心”负责全球的“安全社区”

的考核和认定工作,其LOGO为本文封面之左侧LOGO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负责“全国安全社区”的考核和认定工作,其LOGO为本文封面之

右侧LOGO

部分省市区设立地方中心负责本省市区安全社区的考核和认定工作

社区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按照一定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共同经济利益和心理因素的

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区域。

社区的基本要素或特征:

0有一定数量的人口;

0有一定的地域界限;

0有共同的文化、制度和经济生活,居民按一定的方式和结构分布并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归

属感。

安全社区

已建立一套组织机构和程序,社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企业、志愿者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伤

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促进社区生活、工作环境和质量的提高。加强社区全方位的安全预

防,减少事故和人员伤害。持续改进地实现安全目标的社区。

组织机构和程序——系统化、规范化

共同参与——资源整合,全员参与

持续改进一一动态保持

安全社区的基本思想

对象一一所有类别的安全和伤害预防,包括所有年龄、环境和条件。

目的一一区内各种不同的组织机构,紧密联系起来,运用各自的资源及服务,为区内居民提

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社区内所有人士不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在日常生活

中,都能保证安全和健康,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伤害、日常生活中的伤害甚至暴力及自杀等

各种意外。

1、组织机构和程序一一系统叱、规范化、制度化

2、共同参与一一资源整合、全员动员、广泛民主

3、持续改进一一动态保持、问题导向、循环提升

本系列文章将密切结合安全社区基本条件这13个要素,分类将如何针对性解决民生问题、

科学采集和收集数据、如何实施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向大家展示安全社区建设的相关成文材

料。

基本要素

XX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报告

一、XX街道概况

1.1地域情况

XX街道位于XX市XX区西南部,面积30.27平方公里,东起淡水河与XX镇相邻,西至

西河泾与XX镇和XX区接壤,南临黄浦江与XX区隔江相望,北抵新闵铁路支线与XX镇

相接。辖有44个居委会,常住人口19.37万,人口密度0.64万人/平方公里。

社区内企事业单位集中,有2072家;公建设施齐全,有大型超市1家(欧尚),集贸市场11

家。市、区、社区道路45条,包括沪闵路、XX等主干道,总长62.15公里。桥梁21座。

32条公交线路途径XX,有区域内线路15条,跨区域线路9条,过境线路8条,有轨道交

通5号线经过,沿途站点包括剑川路站、东川路站、金平路站、华宁路站、文井路站、XX

开发区站。有区级河道3条,镇级河道8条。绿地总面积达445.75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

9.68平方米,人均占绿38平方米。

1.2社区特点

1.2.1社区文化底蕴深厚。作为全国著名的机电和航天二业基地,XX地区有着深厚文化底

蕴:有“四大金刚”之称的XX电机厂有限公司、XX汽轮机厂有限公司、XX重型机器厂

有限公司、XX锅炉厂有限公司;有“中华香樟一条街”美誉的XX;有大型宗教活动场所

“XX福音堂”、“龙音寺”;有著名景点“古藤园”、“浦江生态园”“项宅”等。此

外,建立于1983年的XX经济开发区,是XX市最早成立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开发区内由

世界500强投资的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比重已超过80%。

1.2.2公共服务资源丰富。社区有三级医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下设4个标准化卫生服务站,养老机构2个,重点开展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功能康复、

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等卫生服务。社区有交通大学、XX电机学院、XX中学等38所大、

中、小学、幼儿园及成职校,教师1824人,在校学生26235人,是全区教育资源最集中的社

区之一。

1.2.3社区文化网络健全。社区现有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体育活动

中心、XX剧院、XX“科技馆”等场所。其中,XX“科技馆”为本市首座社区“科技

馆”,拥有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的科学健康生活馆。馆内设有“人类进化与健康”、“现

代人的健康观”、“追求一生的健康”、“测试你的健康”、“健康热门话题”五个展厅,

市民可通过电子书、电影播放仪、光控模型等多种仪器深入了解健康生活的常识,认识健康

误区和容易被忽视的影响健康的隐蔽因素。这些场所与地区企业、学校、社会的文化设施一

起陶筑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社区文化网络。

1.3社区安全特征

1.3.1人口密度较高。截至20XX年12月31日,街道总人口193741人,户籍人口131175

人,来沪人口45505人,人口密度6447人/平方公里,是XX市人口密度3631人/平方公里

(2010年全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1.88倍。人口数量大、密度高、流动性强,增加

了生产、消防、治安等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L3.2重点人群较多。街道有60岁以上老年人30793人,属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社区;有残疾

2107人;有38所大、中、小学、幼儿园及成职校。由于生理条件的限制,儿童、老年人、

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受身体和认知能力、独立程度、活动和风险行为的影响而比普通人更容易

受到危害,其在居家、出行、心理健康等方面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呵护。

1.3.3社区内交通网线多。近年来社区积极配合推进市政重大工程建设,闵浦二桥顺利通

车;完成剑川路拓宽工程;实施了XX(沪闵路一兰坪路段)、沪闵路、置业广场优美景点改

造工程;XX地区市政建设投入资金2亿多元(不计轻轨工程),打通了瑞丽路、天星路等断

头路。加大公共交通建设力度,大规模更新公交车辆,先后开设多条社区巴士,布社区巴士

走向进行调整优化;共有区域线路9条,跨区域线路17条。公交线网密度达1.6公里/平方

公里。人口高度密集、车辆众多等原因导致社区路段拥堵程度加剧,速度逐年剧减,拥堵时

间加长,旦居民交通意识普遍比较淡薄,闯红灯、不经人行道横穿马路、占道停车等现象时

有发生致使交通伤害事故居高不下。

L3.4生产经营众多。XX街道辖区内2013年底共有生产经营单位179家,从业人员3万余

人。其中,有大型集贸市场10个(瑞丽市场、新安市场、昆阳市场、兰坪市场、锦峰市场、

凤庆巾场、景川市场、宁谷市场、沧源市场、安宁市场)。公众聚集场所(旅馆、网吧、KTV、

大型浴场、超市、农贸市场)47家占26.2%,建筑业(市政公司、在建工地)13家,占

7.2%,涉及化学品、医药制造企业2家占1%,制造业(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器机械及

器材、纺织、服装、家具、零辅件加工)93家,占52%。危险化学品单位有23家,其中重大

危险单位2家(XX科举化工有限公司、XX瑞力化工气体有限公司)。目前街道在建工地8

个,旅游休闲场所2个(XX公园、古藤园)。地下空间483个,建筑面积301673平方米,其

中人防工程87个,建筑面积106437平方米;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96家,设备数量1583台

(套)。社区消防重点单位共计55家,生产型企业187家,其中危险化学品单位34家,存在

职业病危害单位43家。企业经营者对安全生产认识不高,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隐患较

多。

1.3.5“三合一”场所大量涌现。XX街道地处闹市,商场、饭店林立,上下班交通便利、生

活方便,在此居住并生活的外地来沪人员与日俱增,集人员住宿、生产经营和存储为一体的

“三合一”场所大量涌现,并呈逐步增多之势,随之而来的是人身安全问题、社会管理问

题、群众利益受损等问题,严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

1.4街道荣誉

近年来,街道坚持科学发展、注重民生、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先后获得“XX市文明社

区”、“XX市社区建设模范街道”、“XX市创新型科普示范社区”、“XX市和谐社区

示范街道”和“XX市民族团结进步优秀社区”、“XX市食品安全示范街镇”等一系列荣

誉祢号,为街道安全社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荣誉照片)

1.5安全社区建设历程

L建设依据。严格按照国家安监总局行业标准《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AQ/T9001-20XX).

《关于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安监总政法[20XX]ll号)、市安监局《关于

本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沪监管二[20XX]75号)和区《XX区安全社建

设实施意见的通知》(义府发[20XX]2号)的要求,结合社区实际,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印

发〈关于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闵江建安(2013)1号),把安全

社区建设作为街道加强城市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致力于提升社区整体安全水平

和居民生活质量。

2.启动时间及重要节点。在区委、区政府大力倡导下,在市、区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在区安监局具体指导和协助卜,街道严格按照国家和XX市安全社区创建标准,于20XX年

6月5日召开了“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启动会”,会上,街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动员部署建设

XX市安全社区工作,这标志了XX街道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同时向XX区创建办

提交了《XX市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备案书》。20XX年5月,XX区创建办提交了《XX市

安全社区评定申请书》。

要素一:安全社区创建机构与职责

二、安全社区创建机构与职责

2.1成立安全社区建设领导机构

20XX年3月,街道党委、政府在充分吸纳XX市其它社区领导小组组成成员及创建经验的

基础之上,成立了安全社区建设领导小组,街道党委书记担纲顾问,安全办主任担任领导小

组组长,专家顾问组负责技术指导,建立了政府负责、多部门合作推进、专家组技术指导和

单位、市民广泛参与的有效工作模式,保证和推动了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XX

街道安全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见附件1。

2.2成立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机构

领导小组下设安全社区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街道安全生产办,街道抽调1名科员和1名

青年社工专职负责安全社区建设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同时承担媒体宣传、档案管理等工作职

责。根据安全类别,分别成立了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交通安全、工作场所安全、老年人安

全、消防安全5个项目组,项目组由街道安全办、社事办、综治办、派出所、水务站、老龄

办、文化管理站、妇联、团委、宣传科、卫生服务中心等组成。各项目组负责制订安全工作

目标与计戈I」、开展安全干预项目及安全促进工作。《XX街道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小组成员名

单》见附件2。

安全社区建设组织网络图

2.3建立健全安全社区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制度

2.3.1建立健全安全社区建设领导小组职责

对XX街道安全社区建设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制定总体工作目标;协调各职能部门、企事业

单位、社会群体等资源参与安全社区建设,并为安全社区建设提供必要的人、财、物等保

障;研究安全社区建设过程中的各类突出问题,组织阶段性绩效评审工作,制定新的工作目

标,更好地用于持续推进工作。

2.3.2建立健全安全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负责协助领导小组制定安全社区建设目标与计划、安全促进项目的筹划和绩效评估;制定安

全社区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参加国内外网络成员单位活动并作交流;做好项目档案资料的收

集、整理归档工作:开展安全社区的宣传与教育工作,向社会公众宣传、报道XX街道全社

区建设工作,努力提高街道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知名度和公众知晓度;协助各项目组制定安

全培训计划,组织社区居民接受知识、文化、行为习惯的培训。

2.3.3建立健全安全社区建设项目组职责

负责制定本项目年度工作计划并做好安全促进项目的推进;组织开展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

及时通报项目推进工作进度及其信息;结合项目开展情况,适时开展评估,并调整策略持续

推进;做好项目组档案资料的收集、理归。

2.3.4制定各项工作制度

2.3.4.1协商议事制度:由领导小组组织实施,每半年至少举行一次,可根据需要,酌情增

加。协商议事会由领导小组的主要负责人主持。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项目组成员、与议

事内容相关的部门负责人、社区居民代表等参加,必要时应请区主要领导参加。议事会的主

要内容是社区居民对社区安全的关注点,集中表述他们对社区工作的诉求。每次议事会的主

题应根据当前社区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建议以及批评确定,社区

设立专门的意见箱接受居民的投诉。

2.3.4.2事故与伤害记录、统计分析及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事故与伤害报告程序,在社区卫

生中心、区消防支队、区安监局、区教育局未保办、分局交警支队事故预防科、XX派出所

等处设立事故与伤害监测点记录伤害发生,基本以一年一次的频率汇总上报事故与伤害监测

数据,全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汇总并出具分析意见、年度报告,

作为分析、排查社区内危险源和各类安全隐患的参考资料,为安全促进项目及其持续改进措

施提供依据。

2.3.4.3安全管理制度:社区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城市管等部门以及治安、消防交通等单位

按项目组类别分别落实日常安全检查制度,做到检查有记录、有反馈、有结果。同时按照不

间节点、不同任务要求积极开展职工自查、对口互查、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

节假日检查、夜间抽查等。其中,每年全面、综合性的安全检查均在5次以上。

2.3.4.4宣传教育与培训制度:充分利用社区各种社会资源、文化资源,考虑不同层次人群

的职责、能力、文化程度以及安全需求差异,制定相关计划,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宣

传教育与培训,包括各种安全健康知识讲座、安全技能培训等。街道安全社区建设领导小组

办公室于年初制定年度的宣传培训计划,街道层面每年组织不少于一次的安全社区建设大型

宣芍活动;各项目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育培训计划,每年组织不少于三次的安全知识、安

全理念的宣传活动或者安全培训和大型演练,积极利用区、街道的媒体资源,宣传街道安全

社区建设成果和经验。

2.3.4.5信息交流与反馈制度:街道十分注重加强与外部机构、组织之间以及兄弟街道的工

作交流;积极参加各类由全国安全社区促进中心、市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及区安监局组织的各

类安全社区交流活动,通过网络交流、考察访问、参与安全社区建设培训班等形式,加深对

安全社区建设理念和建设方法的理解;每年举行一次街道层面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经验分享

会,分享各项目组好的做法和经验,努力提高安全社区整体建设质量。

2.3.4.6绩效评审制度:以项目组为单位,对各自开展的安全促进行绩效评估,通过阶段性

的各类前后数据对比,反映安全促进效果;及时发现不足,调整干预措施,持续改进工作。

街道在此基础上,开展一年一次的评审工作。

2.3.4.7档案管理制度:安全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项目组对本档案进行收集整理,

分类汇总,真实记录安全社区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阶段工作开展情况,如实反映安全社

区建设的全过程。

2.4制定了长期和年度的安全社区工作目标计划

2.4.1安全社区工作目标

为进一步明确安全社区建设的目的、意义和步骤,街道制定了《安全社区建设工作计划》,

主要工作目标是积极倡导“人人享有健康和安全权利”的理念,营造全民关注、全民参与的

氛围,使居民安全防范意识达到新水平;通过每年排查社区危险源和各类安全隐患,持续推

进相关干预措施,进一步减少社区内事故和伤害发生率;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开展跨界合

作,多方参与,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安全社区建设组织网络,提升社区整体安全体系和监测

水平,努力把四川北社区建设成为一个安全、有序美好的幸福家园。

2.4.2安全社区创建的工作计划

2.4.2.1创建准备阶段(2013.11—20XX.05):成立安全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安

全促进项目组,制定安全社区建设实施计划和工作方案;制定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制度;开展

社区基本情况排摸及社区伤害调查,召开街道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推进及培训会。

2.4.2.2创建XX市安全社区(20XX.06—20XX.07):组建安全促进项目组,策划和实施

各类安全促进项目,扩大安全社区建设覆盖面和参与率,持续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工作,

20XX年下半年迎接XX市安全社区专家组的评定和验收。

2.4.2.3持续改进阶段(20XX.10一一):根据实际情况持续推进原有安全促进项目或新增安

全促进项目,持续改进各类干预措施,继续扩大安全社区建设覆盖面和参与率,努力形成社

区安全文化。

2.5有必要的资金投入,保障安全社区建设顺利进行

街道以建设安全社区为契机,大力推动设施的软硬件建没和改造,设立了安全社区建专项资

金,已累计投入超过300万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调查宣传以及安全教育培训等方面。

此外,安全社区推进整合了各界资源,根据各种人群安全需求和安全社区建设的需要,配合

街道投入安全促进措施资金约为200万元。

要素二:信息交流和全员参与

三、信息交流和全员参与

3.1积极组织和广泛参与辖区内外的安全社区各类沟通活动

街道领导对学习交流工作非常重视,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与跨地区、跨部门的安全社区创建

工作学习交流活动,先后多次组织工作人员到市、区内的XX、XX、XX等街道、社区学

习交流;积极积极参加XX市安全社区促进中心的培训工作会议;同时积极邀请各级安全社

区专家到街道指导建设工作。

1.

参与辖区内外安全社建设交流情况

2.

序号日期主题地点

12013年4月17日XXXX镇考察学习XXXX镇

22013年4月21日“全国安全社区”专题培训班XX市安全社区促进中心

32012年5月16RXX区安全社区建设推进会议XX区区政府

序号日期主题地点

42013年6月5日XXXX街道学习考察XXXX街道

520XX年1月9日X义镇创建安全社区工作启动会XX区XX镇

620XX年3月3日XX镇学习交流X义区XX镇

20XX年4月24

7安全社区研讨会XX街道办事处

820XX年6月4日XX街道创建安全社区工作启动会XX区X义街道

20XX年6月13

9XX区安全社区建设推进会议义X区XX街道

S

1020XX年7月2日XX市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会XX区党校

1120XX年7月8日XX街道创建安全社区工作启动会XX区XX街道

122OXX年“全国安全社区”专题培训班XX市安全社区促进中心

3.2建立了相关安全信息收集、交流、沟通、传递和反馈渠道,保持社区内纵向各层级和横

向各部门以及安全社区网络的沟通积极、顺畅

利用多种宣传媒介,如社区宣传栏、电子屏幕、《XX社区报》、“XX安全”微信公众

号、XX街道网站等等,提高知晓率。同时充分发挥村、居委会、辖区单位、社会团体等居

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整合多支志愿者队伍如交通志愿者、消防志愿者等等,扩大参与面,提

高居民自发开展事故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活动的意识,全面营造街道安全社区建设氛围。

社区现已建立体制外安全信息渠道(单位、居民等),如:可使用XX市安全生产统一举报电

话:12350;可使用XX区整合110.119.120及民生热线的举报信息平台一城市综合管理“大

联动”系统:962000,受理包不体制外社区居民和体制内有关部门、单位、行政执法检查人员

的举报和投诉,同时提供镇长信箱受理关于危险环境和危险情况的通告及投诉,并根据相关

规定对查实的举报和投诉予以奖励。

社区现已建立体制内安全信息渠道(上级政府及职能部门、义><区政府及职能部门、各街镇政

府及职能部门等),如:XX区政务网应用系统、城市综合管理“大联动”系统、XX区城市

安全和生产安全监管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收集、交流、沟通、传递、反馈安全信息,

督办安全隐患处置,提高效率。

社区信息交流微信公众号和网站

3.3有持续参与社区安全促进工作的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且活动有效果

“全员参与”是安全社区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为此街道成立了2999名由居委干部和居民

区楼组长、党小组组长、文艺团队负责人等平时热心社区事务的居民组成的安全社区志愿者

队伍,覆盖交通、安全生产、老年人、儿童、伤害监测等多项安全促进工作内容。这些志愿

者往往身兼多重志愿者身份,有的既热心为老服务,又积极参加小区消防演练活,或担任居

民区巡查员,每日巡查沿线三小单位和居民区的安全隐患。这群居民志愿者在安全社区建设

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要素三: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

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

街道选择并运用适用的方法,如隐患排查、安全检查表、社区调查、伤害监测、专家经验

等,对社区各类事故与伤害风险进行辨识与分析。

4.1开展社区居民伤害调查

在区安监局指导下,会同区疾控中心,从20XX年8月-9月对过去一年社区实际居住居民伤

害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一)调查方法

本次XX街道开展的居民伤害问卷调查,根据XX行政区划,按照村(居)委共分43个片区进

行调查,每个片区由一位居委干部负责。按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每个片区随机抽取

45户家庭,由居委会工作人员召集该45户家庭的相关成员,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华东理工大

学的学生志愿者向居民讲解如何填写调查问卷,以居委会为核心,以一对一的形式召集居民

对其进行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遭遇的伤害情况问卷调查。同时参考

XX街道人口资料统计信息等,其中包括原区卫生局(现卫计委)、区公安分局、安全监管局

等部门提供的有关健康、安全数据,应用流行病学、统计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方法分

析XX街道主要存在的安全问题。

本次调查根据XX街道行政区划,按照村(居)委共分43个片区进行调查。按照分层随机整群

抽样的方法,每个片区随机抽取45户家庭,对其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

遭遇的伤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根据XX市伤害调查用表,结合XX街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

查表设计,并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

为保证社区诊断的准确性和不靠性,本次调查对所有参与调查的人员都进行了规范化培训,

确保调查人员准确无误的理解调查内容,同时,在XX街道安全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支持

下,在全社区范围内向社区居民广泛宣传此次调查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以期取得社区居民

的配合,提高调查质量,获得高质量的社区诊断结果,切实发现社区中存在的伤害问题。

(二)调查结果

1.社区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共涉及社区居民家庭1935户,实际回收调查问卷1711份,应答率为88.42船共计

3200人,户平均人口为1.87人,调查占总人口比例为2.44%。

⑴各性别、年龄段构成情况

本次调查中男性1613人,女性1587人,男女性别比为1.02:1,详见表2、图5。

表1

各性别、年龄段构成情况

年龄段男性人数女性人数合计人数构成比成

0-10岁2621471.47

11-20岁51651163.63

21-40岁34233667821.19

41-60岁579605118437.00

61-70岁41238880025.00

71-80岁1701242949.19

81岁以上3140712.22

(空白)28100.31

总计161315873200100.00

Q男性人数

■女性人数

图1

调查人口金字塔

⑵文化程度分性别构成情况

本次调查人群中,人群的文化程度以初中以下为主,占49.21%,其次是大专及以下,占

34.90%,不同性别文化程度构成不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检验:,P<0.0001)o详

见表3、图6。

表2

文叱程度分性别构成情况

男女合计

文化程度

人数构成比(%)人数构成比(助人数构成比⑸

初中及以下76323.8481225.38157549.22

大专及以下58518.2853216.63111734.91

本科2447.G3202G.3144613.94

本科以上160.50351.09511.59

空白80.2530.09110.34

合计161650.50158449.503200100.00

6o

5o

4o

■初中及以下

3o

口大专及以下

2o□本科

■本科以上

1O

0

男女合计

性别

图2

文叱程度分性别构成

⑶职业分性别构成情况

调查人口以退休人员为最,占调查人口总数的46.09%;在业及其他人员(包括商业,工业,

服务业等)人员次之,占44.06%;无业人员最少,仅占3.81%。不同性别职业构成不同,且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检验:,P<0.0001)o详见表4、图7。

表3

职业分性别构成情况

男女合计

职业

人数构成比(%)人数构成比(给人数构成比闾

学生772.411033.221805.63

男女合计

职业

人数构成比现)人数构成比(%)人数构成比(%)

退休76623.9470922.16147546.09

无业621.94601.881223.81

在业及其它70422.0070622.06141044.06

(空白)80.2550.16130.41

合计161750.53158349.473200100.00

图3

职业分性别构成情况

2.社区伤害情况描述

根据问卷调查发现,2013年XX街道被调查人群发生伤害数共计417例,伤害发生率为

13.04%,其中男性伤害数228例,占比54.68%;女性伤害数189例,占比45.32%。

调查结果显示,XX街道分性别伤害发生率不同,男性伤害发生率为7.13%,女性伤害发生

率为5.91%,分性别伤害发生率不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检验:,P<0.0001)o男

性伤害发生率略高于女性。详见表5、表6、图8、图9。

表4

分性别伤害发生率(%)

性别伤害数未发生伤害人数(空白)合计伤害发生率现)

男性228138816167.13

女性18913841115845.91

合计417277211320013.04

图4

分性别伤害发生率

图5

各年龄段伤害发生率

3.社区伤害谱构成特征描述

XX街道的伤害发生率情况与一般人群相当,高危人群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全人群的主

要伤害类型以扭伤、跌倒/坠落、碰撞/挤压和交通伤为主。

⑴分性别伤害类型构成

调查结果显示,XX街道不同性别的人群发生各种伤害的危险性是不同的,具中全人群的伤

害类型主要以扭伤、跌倒/坠落和交通伤为主,而男性的伤害类型主要是扭伤,其次是交通

伤,构成比分别为31.72%和45%;女性的伤害类型主要也是扭伤,其次是跌倒/坠落伤,

构成比分别为28.80%和15.7:%。分性别伤害类型构成比不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

检脸:,P=0.0017)。详见表7、图10。

表6

分性别伤害类型构成比

男性女性合计

伤者类型

人数构成比毓)人数构成比闾人数构成比比

刀/锐器伤187.932010.47389.09

跌倒/坠落

4218.503015.717217.22

动物伤146.1784.19225.26

钝器伤73.0821.0592.15

机械伤00.0031.5730.72

交通伤2611.452312.044911.72

扭伤7231.725528.8012730.38

碰撞/挤压

2410.572714.145112.20

烧烫伤2410.572312.044711.24

合计227100.00191100418100.00

图6

分性别伤害类型构成比

⑵各性别、年龄段、伤害类型的构成

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XX街道人群各性别、年龄段、伤害类型的发生率各不相同,详见表

8.图11-190

表7

各性别、年龄段、伤害类型发生率

性别/伤害类型年龄组

男性0-14岁(%)15-40岁(%)41-65岁(%)65岁以上(%)

刀、锐器伤0.000.001.751.01

跌倒/坠落11.545.881.462.60

动物伤3.851.960.580.84

钝器伤0.000.000.880.34

机械伤0.000.()00.000.00

交通伤0.003.920.291.93

扭伤0.005.883.224.87

碰撞/挤压3.851.961.171.34

烧烫伤0.001.962.341.26

合计19.2321.5711.7014.18

女性

刀、锐器伤0.000.001.491.30

跌倒/坠落0.001.541.492.07

动物伤0.000.000.890.43

钝器伤0.000.000.000.17

机械伤0.000.000.000.26

交通伤0.000.000.601.82

扭伤0.003.082.383.89

碰撞/挤压0.003.082.081.56

烧烫伤0.000.000.301.90

合计0.007.699.2313.40

男女率比

刀、锐器伤0.000.001.180.78

跌倒/坠落0.003.820.981.25

动物伤0.000.000.651.94

钝器伤0.000.000.001.94

机械伤0.000.000.000.00

交通伤0.000.000.491.06

扭伤0.001.911.351.25

碰撞/挤压0.000.640.560.86

烧烫伤0.000.007.860.66

性别/伤害类型年龄组

合计0.006.3713.089.75

口男d性

■女d性

图7

各性别、年龄段刀/锐器伤发生率

图8

各性别、年龄段跌倒/坠落伤发生率

*(

<

年的组

图9

各性别、年龄段动物伤发生率

□男性

■女性

65岁以上

图10

各性别、年龄段钝器伤发生率

O3

O25

02

o*15□男,性

0

1■女,性

.•

OO5

0

0-14岁15-40岁41-65岁65岁以上

年龄组

图11

各性别、年龄段机械伤发生率

图12

各性别、年龄段交通伤发生率

图13

各性别、年龄段扭伤发生率

4

3□男性

2■女性

1

0

0-14岁15-40岁41-65岁65岁以上

年龄组

图14

各性别、年龄段碰撞/挤压发生率

图15

各性别、年龄段烧烫伤发生率

表8中数据充分表明了各性别、年龄段的人群发生各种伤害的危险性是不同的。其中男性0-

14岁、15—40岁人群跌倒、坠落伤发生水平较高;女性65岁以上人群扭伤发生水平较高;

男性0—14岁人群扭伤显著高于同年龄段女性;男性15-40岁、65岁以上人群交通伤发生水

平高于女性;男性15-40岁扭伤发生水平高于同年龄段女性;男性0T4岁以上人群动物伤发

生水平显著高于同年龄段女性男性;男性41—65岁人群烧烫伤伤发生水平显著高于同年龄段

女性。提示XX街道社区应根据不同年龄段采取不同的安全防护教育,并针对不同年龄段出

现的不同伤害特点,结合社区现有的资源,开展不同的安全防范活动,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防

护措施。

4.社区伤害地点及活动特征描述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伤害类型的发生地点不同,根据其主要发生地点进行排序,依次为:家

中232人(55.24%),公路和街道53人(12.62%),公共场所47人(11.1公),公共居住场所41

人⑼76%),体育运动场所18人(4.29%),学校11人(2.62%),其余受伤地点较少见。这一特

点与XX街道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人群结构有关,符合一般规律。同时因为XX区作为老城

区,XX街道的居住人口结构偏老龄化,近年来随着XX区建设的高速发展,XX街道内地

铁、轨道交通及立交桥等形成了较为先进的交通网络,却也同时给社区带来了安全隐患,构

成了XX伤害发生地点的多样性。

⑴分性别伤害地点构成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人群在各个地点的同一伤害类型构成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卡方

检验:,P=0.19)。XX街道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公路和街道、公共场所及公共居住场

所,其中其中男性主要伤害发生地点为家中(52.76%),其次为公路和街道(12.06给;而女性

主要伤害发生地点也为家中(56.95%),其次为公共场所114.35%)。详见表9.图20。

表8

分性别伤害地点构成比

男性女性合计

受伤地点

人数构成比魏)人数构成比(%)人数构成比居)

工业和建筑场所31.5110.4540.95

公共场所157.543214.354711.14

公共居住场所2311.56188.07419.72

公路和街道2412.062913.005312.56

家中10552.7612756.9523254.98

贸易和服务场所31.5141.7971.66

其他42.0131.3571.66

体育和运动场所136.5352.24184.27

学校84.0231.35112.61

不清楚10.5010.4520.47

60.00

口工业和建筑场所

50.00

■公共场所

40.00口公共居住场所

30.00口公路和街道

■家中

20.00口贸易和服务场所

10.00■其他

口体肓和运动场所

0.00■学校

■不清楚

假4

图16

分性别伤害地点构成比

⑵各年龄段伤害地点构成

各年龄段人群发生伤害的地点构成不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检验:,P<0.0001),

其中0-14岁儿童青少年发生伤害的地点主要为家中(42.86%)和公路和街道(28.57%);15-

40岁人群发生伤害的地点主要为家中(25.00%),其次为学校(18.75%);65岁以上人群发生

伤害的主要地点主要为家中(56.23%),其次为公路和街道(12.77%)。各年龄段发生伤害的地

点均以家中(54.89%)为最高,因此应加强对居民家中伤害防护措施的宣传教育。详见表10、

图21。

表9

各年龄段伤害地点构成比图17

各年龄段受伤地点构成比

⑶不同伤害类型伤害地点构成

调查结果显示,XX街道社区不同伤害类型发生的地点不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检

验:,P<0.0001)其中刀/锐器伤和钝器伤发生的地点主要为家中;跌倒/坠落伤发生的地点主

要为家里、公共场所、公共居住场所以及公路和街道;动物伤发生的地点主要为家中以及公

共居住场所;钝器伤发生的地点主要为家中。详见表3.7T.图3.15-1。机械伤发生的地点主

要为家中和公共居住场所;交通伤发生的地点主要为公共居住场所;扭伤发生的地点主要为

公共居住场所;碰撞/挤压和烧烫伤发生的地点主要为家中以及公共居住场所。详见表11、

图22、图23。

表10

不同伤害类型伤害地点构成比图18

不同伤害类型伤害地点构成比1

图19

不同伤害类型受伤地点构成比2

⑷受伤时从事活动

伤害类型发生时人群所从事的活动各不相同,其中人群在家务时发生伤害的比例最高,因此

加强人群家中家务活动的伤害防护是XX街道创建安全社区的重要内容。人群受伤时从事的

主要活动依次为家务162例(38.94%),休闲活动103例(24.76%),体育活动50例

(12.02%),驾乘交通工具34例(8.17%),有偿工作19例(4.57%),其余活动发生伤害情况相

对较少见。详见表12、图24。

表11

受伤时从事活动构成比

活动名称人数构成比觥)

家务16238.94

驾乘交通工具348.17

上下楼梯133.13

体育活动5012.02

休闲活动10324.76

学习20.48

有偿工作194.57

其他184.33

不清楚153.61

合计416100.00

图20

受伤时从事活动构成比

5.社区伤害类型特征分布

⑴伤害类型发生部位

XX街道社区人群中,不同伤害类型发生部位构成比不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检

验:,P<0.0001),其中刀/锐器伤发生部位主要是腕和手(78.95%);跌倒/坠落伤发生部位主

要是踝和足(23.61%)、膝和小腿(23.61%);动物伤发生部位主要是腕和手(50%);钝器伤发生

部位主要也是腕和手(55.56%。以上伤害类型的发生部位构成比详见表3.9T.图3.17-1。机

械伤发生部位主要是腕和手(66.67%);交通伤发生部位主要是踝和足(23.40%)、肩和上臂

(14.89%);扭伤发生部位主要是踝和足(42.62%)、腕利手(18.85%);碰撞/挤压伤发生部位主

要是腕和手(27.66%);烧烫伤发生部位主要也是腕和手:66.22%)。以.上伤害类型的发生部位

构成比详见表13、图25、图26。

表12

不同伤害类型发生部位构成比

100□隔AFW/腼唳

■裸^足

so口曲吐曾

$60□颁P

■瞬I吠腿

।40□全身多处

20□崛呼

■WJ#

口…

0JiiL-A,£■端

刀、锐器伤蹦1/经落动物伤钝器伤

□腑嘀臂

□其他

图21

不同伤害类型发生部位构成1

图22

不同伤害类型发生部位构成2

⑵不同伤害类型的创伤性质泡成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伤害类型所致创伤的性质构成不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检

验:,P<0.0001)o刀/锐器伤所致创伤性质一般是浅表7员伤(79.49%),跌倒/坠落伤所致创伤

性质一般为骨折(43.84%)和浅表损伤(36.99%),钝器伤所致创伤性质一般为浅表损伤

(88.89%),机械伤所致创伤性质一般是骨折(33.33%),交通伤所致创伤性质一般是骨折

(36.73%)和浅表损伤(28.57%),扭伤所致创伤性质一般为其他伤害性质(14.96%),碰撞/挤压

伤所致创伤性质一般为浅表损伤(62.75%)o不同伤害类型所致创伤性质的构成比不同反映了

不同伤害类型致伤的临床表现特点,与不同伤害类型自身的特征密切相关。不同伤害类型所

致创伤性质的构成比详见表14、图27、图28。

表13

不同伤害类型的创伤性质构成比

图23

不同伤害类型的创伤性质构成1

图24

不同伤害类型的创伤性质构成2

⑶不同伤害类型的严重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XX街道伤害程度较轻,绝大多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