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地理专题突破练10环境与发展_第1页
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地理专题突破练10环境与发展_第2页
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地理专题突破练10环境与发展_第3页
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地理专题突破练10环境与发展_第4页
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地理专题突破练10环境与发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突破练十环境与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2024·湖南株洲二模)托克托县坐落在黄河北岸、阴山南麓的土默川平原上,黄河的强烈下切作用,导致托克托县境内大部分黄河沿岸土地几乎寸草不生,沙尘天气极为严重。托克托县政府为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以讲好“黄河故事”为主线,通过产业融合和调整,奋力开辟出一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下图为调整后的托克托县产业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托克托县黄河沿岸几乎寸草不生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的年变率大 B.农业活动影响C.水文环境特殊性 D.大气活跃度强2.托克托县生态环境治理成功的关键条件是()A.用水环境改善 B.旅游业的驱动C.产业的高度融合 D.农业结构调整答案1.C2.A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托克托县坐落在黄河北岸、阴山南麓的土默川平原上,黄河的强烈下切作用,导致托克托县境内大部分黄河沿岸土地几乎寸草不生”可知,此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加之黄河下切侵蚀导致河床下降,河水距离河岸高度变大,使得河水无法补给两岸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单向补给河水,使地下水水位下降,两岸土壤缺少河水补给,两岸植物因缺少水分而难以生长,导致沙滩裸露,冬春风沙灾害较为严重。故选C。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因黄河的强烈下切作用,托克托县两岸生态用水环境较差,两岸植物因缺少水分而难以生长,导致沙滩裸露,加之冬春大风天气多,风力侵蚀作用强,两岸沙化现象较为严重;托克托县生态环境治理成功的关键条件是用水环境的改善,利用黄河水做文章,水利工程引水上高地,为两岸提供充足的生态用水和农业、旅游用水。故选A。(2024·湖南邵阳二模)红柳沙包常出现在沙漠边缘,其组成物质(风成沙和枯枝落叶层)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环境信息。某课题组通过对米兰河右岸红柳沙包年层(红柳沙包年层结构为上下两层,下层为枯枝落叶层,上层为沉沙层)中风成沙的粒度特征和枯枝落叶层中红柳叶的稳定碳同位素δ13C和C/N值的分析,来研究该地区气候与环境的变化。植物体中δ13C值除与植物本身的光合作用有关,还受大气中CO2含量、光照、温度和降水等要素影响。当CO2浓度升高、温度上升和湿度增大时,δ13C值偏轻,相反的情况下则偏重。下图为米兰红柳沙包年层中红柳落叶的δ13C、C/N和沙层厚度变化值测定结果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红柳沙包年层中的沙层主要形成于()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4.根据红柳落叶的δ13C、C/N和沙层厚度变化值测定结果,可推知()A.1871—1926年左右红柳长势最好B.1871年以来红柳沙包年层变薄,可推测气候暖湿化C.观测期间δ13C值和C/N值大致呈现正相关关系D.1967—2002年左右地表干燥,风力侵蚀作用强答案3.A4.B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红柳沙包中的枯枝落叶层主要来自秋季和冬季的落叶,春季是风沙活动频繁的季节,尤其是在沙漠边缘地区,风力较大,容易形成风沙流,红柳作为一种固沙植物,使沙粒在其周围堆积,从而形成了红柳沙包年层中的沙层,故红柳沙包年层中的沙层主要形成于春季。A正确。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1871—1926年左右δ13C值较高(偏重),说明湿度较低,CO2浓度较低,不利于红柳生长,A错误;1871年以来红柳沙包年层变薄表明1871年以来沙源物质减少,故最有可能是气候暖湿化导致地表植被覆盖增加,沙源物质减少,B正确;据图可知,观测期间δ13C值和C/N值大致呈现负相关关系,C错误;1967—2002年左右沙层较薄,表明在此期间风力所搬运的沙子较少,故风力较弱,侵蚀作用较弱,D错误。(2024·湖南某教研联盟联考)安徽省淮北市地处苏、豫、皖三省交界,1960年因煤炭产业而立市,2009年被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2000年以后,随着煤炭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城市进行转型升级,发展方式随之发生改变。下图为该煤炭资源型城市1990—2020年城乡聚落演变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5.图中显示,淮北市()A.Ⅰ阶段主城区、矿区以及乡村均衡发展B.Ⅱ阶段主城区的要素集聚能力减弱C.Ⅲ阶段主城区、矿区、乡村趋向融合发展D.煤炭资源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作用先弱后强6.淮北市城乡聚落结构演化的主要动力是()A.交通发展 B.产业结构转型C.政策规划 D.人口迁移答案5.C6.B解析第5题,Ⅰ阶段,乡村要素向矿区和主城区流动,主城区、矿区、乡村三地发展不均衡,A错误;Ⅱ阶段,矿区要素向主城区加快流动,主城区快速扩张,主城区核心地位凸显,要素集聚能力增强,B错误;Ⅲ阶段乡村、矿区与主城区之间出现要素相互流动,由此说明Ⅲ阶段主城区、矿区、乡村趋向融合发展,C正确;煤炭在Ⅰ阶段对城市发展作用强,Ⅲ阶段减弱,D错误。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淮北城乡结构发展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交通发展、政策规划、人口迁移会影响城乡空间结构发展变化,但不是主要驱动力,B正确。(2024·山东济宁二模)某市“因煤而兴、缘煤而建”,现已被国家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该市前期经济发展主要围绕煤炭产业进行,2000年后开始转型升级,发展方式随之发生改变。在发展过程中,该市城乡聚落经历了如下图所示的演变。据此完成7~9题。7.该地城乡聚落演变过程中,主城区()A.在阶段一主导区域发展B.在阶段二功能开始疏解C.在阶段三面积急速扩张D.辐射带动作用总体增强8.与阶段一相比,该市在阶段二的特征是()A.产业结构多元B.人口流动性弱C.矿区收益稳定D.城乡差距变小9.城郊矿业城镇是该市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镇,采空塌陷区多,亦是大型工业园区聚集地。其转型发展可采取的策略有()①加强土地复垦,扩大粮食生产规模②治理采空塌陷区,发展生态旅游业③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④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煤炭循环产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7.D8.A9.B解析第7题,据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城乡聚落演变过程中,从阶段一到阶段三,主城区和周边地区的人口、产业等要素流动越来越明显,主城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总体增强,D正确。第8题,该市在阶段一以矿业为主,产业结构较为单一,阶段二主城区城镇空间面积明显扩大,急速扩张,产业结构呈现出多元化,A正确;阶段二主城区规模大,人口流动性更强,周边矿业城镇衰落,矿区萎缩,收益下降,城乡差距变大,B、C、D错误。故选A。第9题,城郊矿业城镇是该市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镇,采空塌陷区多,亦是大型工业园区聚集地,不适合扩大粮食生产规模,①错误;可以治理采空塌陷区,发展生态旅游业,②正确;可以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③正确;可以调整产业结构,但不能发展煤炭循环产业,④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共16分)10.(2024·湖南某联合体联考)(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塔里木河中上游进行了大规模土地开发,截取了大量的生态用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为挽救塔里木河下游水资源匮乏的生态系统,自2000年以来,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已实施了多次生态输水,有效抬升了两岸地下水位,生态输水在地下水位的抬升和脆弱生态系统的恢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改善生态输水效果,塔里木河下游采用了汊河输水模式。上图为塔里木河下游新增汊河输水方式示意图。(1)说明汊河在夏季输水量大的原因。(2)简述汊河输水对改善塔里木河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作用。(3)塔里木河上、下游水量的合理分配不仅关乎用水问题,还是全流域生态修复的重要举措。请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对此做出解释。答案(1)塔里木河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河流径流量大,可输水量多;夏季正值流域植被生长旺盛的季节,需水量大。(2)地下水位抬升,提高了沙漠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流域植被的成活率,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度,降低荒漠化程度。(3)上游地区过度用水,导致下游地区缺水,沙漠扩大;下游地区沙漠扩大,导致上游地区受沙漠侵袭,生态环境恶化。解析第(1)题,汊河在夏季输水量大的原因主要从夏季塔里木河可输水量、用水需求两方面分析。塔里木河补给类型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融水量大,径流量大,可输水量多;夏季植被生长茂盛,需水量大,故需大量输水。第(2)题,汊河输水对改善下游地区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