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劳动受伤补偿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100字(论文)_第1页
《罪犯劳动受伤补偿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100字(论文)_第2页
《罪犯劳动受伤补偿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100字(论文)_第3页
《罪犯劳动受伤补偿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100字(论文)_第4页
《罪犯劳动受伤补偿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1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罪犯劳动受伤补偿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目录TOC\o"1-2"\h\u9580关键词:罪犯;劳动受伤补偿;监狱 124655一、罪犯劳动受伤补偿的必要性 122194二、我国现行法律有关罪犯工伤补偿的规定及其落实现状 232599三、罪犯劳动受伤补偿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37982(一)认定“工伤”标准严格 331429(二)罪犯劳动受伤补偿水平偏低 423906(三)救济渠道不完善 48532(四)工伤补偿基金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528241四、完善罪犯劳动受伤补偿制度的思考 526703(一)健全罪犯劳动受伤补偿处置流程 55417(二)制定科学的补偿标准 617676(三)完善救济途径 615679(四)建立罪犯工伤补偿基金 631615参考文献 8摘要: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动我国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明确的规定,监狱作为我国的刑罚执行机关,一定要适应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监狱的治理能力、完善监狱的治理体系,推动监狱矫正罪犯向现代化发展,充分满足构建法治国家的要求和人权保护趋势。本文运用比较、举例等方法剖析了罪犯劳动受伤补偿制度,总结了我国罪犯劳动受伤补偿现有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并深入探讨了产生的原因,随后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期望能够对我国罪犯劳动受伤补偿制度的发展给予一定的借鉴。关键词:罪犯;劳动受伤补偿;监狱步入21世纪之后,随着刑法宽宏、人道主义等思想的迅速普及,监狱文明程度现已是评判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象征,而监狱良莠也成了考验一个国家制度先进与否的重要体现。近几年来,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深入推动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我国政府近年来对监狱工作也进行了多次改革,实行离监探亲制度,提高假释率等,均获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对罪犯劳动受伤补偿是其服刑过程中权益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监狱法》及司法部《罪犯工伤补偿办法》都对此作出了相关规定,但是其具有非常明显的落后性、模糊性等特点,从而导致这一制度存在较大的缺陷,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总结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其形成原因,给出了相对应的改善对策,力求使每个罪犯都能在刑罚执行过程中体会到公平和正义。一、罪犯劳动受伤补偿的必要性罪犯劳动受伤补偿是指,因某种原因而被强制劳动的罪犯,在参加监狱等刑罚执行机的工作期间所受到的劳动伤害,在排除未认定为“工伤”时,必须依法予以赔偿。以罪犯为特定对象的劳动受伤补偿制度,有其鲜明特征。一是罪犯劳动受伤补偿有特定的适用范围。罪犯劳动受伤补偿制度的适用,是特别限定为罪犯因参加劳动遭受伤害的补偿,所以,不符合罪犯这个特定身份要求、或者不属于罪犯劳动的特定范围,都不适用罪犯劳动受伤补偿,例如强制隔离戒毒机构的强制戒毒人员如果出现劳动受伤情况,则不属于其调整范围。二是刑罚执行机关主导罪犯劳动受伤补偿事件。罪犯都遭受劳动受伤后,后续的治疗、“工伤”认定及鉴定、确定补偿金额等,基本由刑罚执行机关按照相关制度规定执行,罪犯并没有申请“工伤”认定等权利。三是刑罚执行机关独立处置罪犯劳动受伤补偿事件。在整个罪犯劳动受伤事故的处理过程中,刑罚执行机关基本是独立处置的,没有制度规定其他部门或者机构能够参与处置。但有两处例外,一是罪犯对于不服鉴定可以申请上级机关即省级监狱管理部门委托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重新鉴定,二是检察机关因事故检察介入事件处理。第一,实行罪犯劳动受伤补偿是人道主义的要求。“人道主义是衡量人类道德进步与否的标尺,离开了人道主义就谈不上道德”,监狱人道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对中外监狱工作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我国刑事执行制度常受到西方的批判,实质是对我国人权保障制度的批判。推行罪犯劳动受伤补偿制度的意义与维护罪犯休息权,取得劳动报酬权利同样重要,是罪犯作为自然人所应具有的基本权益。因此,罪犯劳动保障应突出人道主义,保障罪犯合法权益,着力提高罪犯作为新人的价值。有关罪犯的人道保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将人视为人,二是要尽量让人成为人,前者是初级的人道,后者是高级的人道。在笔者看来,确保犯人拥有足够的衣食与对犯人劳动受伤进行补偿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前者是将犯人视为初级的人道,这是人道主义最基本的要求。而后者则是属于高级的人道,因为这是当罪犯在劳动受伤时,尽量给罪犯与社会普通人同等的对待,以避免发生“同命不同价”的现象。第二,实行罪犯劳动受伤补偿是提升监狱刑罚执行公信力的要求。纵观近几年有关监狱系统的社会新闻的报道,大多是以负面新闻为主,这些负面新闻主要有犯人逃跑、犯人意外死亡、体罚打骂犯人、监狱人员贪污受贿和滥用职权,以及对罪犯申诉控告权的限制等。而监狱具有封闭性的特征,会使不少人不了解监狱中的各项工作,这就使监狱这个刑罚执行机关始终被众多的人民群众贴上了“混乱”、“腐败”等标签,这就会对监狱形象以及监狱刑罚执行的权威性造成严重的危害。推行、健全罪犯劳动受伤补偿制度就是要为罪犯提供劳动保障,让每个因劳动改造而负伤的罪犯都能在事件处理过程中体会到公平和正义。通过刑罚执行有温度,来提高监狱的公信力与刑罚执行的权威性。二、我国现行法律有关罪犯工伤补偿的规定及其落实现状《监狱法》于1994年发布,2013年进行修正,成为监狱工作最重要的一部法律。现行《监狱法》共7章78条,其内容涵盖了我国监狱行刑活动的基本内容,明确规定了我国监狱的性质、目的、任务,监狱行刑运转的基本原则与机制,监狱行刑的基本制度,罪犯的法律地位与权利保护,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以及监狱经费保障等问题。就监狱法律关系而言,监狱法通过赋予监狱行刑活动参加者的权利与义务,使监狱行刑活动在监狱法的规制下进行。在监狱法律关系中,从作为执行主体的监狱和民警与服刑主体的罪犯来看,主要是围绕着如何实施惩罚与改造和如何接受惩罚与改造的问题展开活动的,因而在权利义务关系的体现上,就表现为监狱、民警与罪犯之间的惩罚与被惩罚、改造与被改造的权利义务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监狱行刑活动的全过程,是监狱法律关系主体既行使权利、又履行义务的过程。我国关于罪犯劳动受伤补偿虽然有相关的制度规定,但是由于制度的模糊性和滞后性,导致了各个监狱处理罪犯劳动受伤补偿问题时候各显神通。就补偿制度的现状而言,笔者将其归纳为就两方面。一是有“法”不敢依。二是随意性强。关于有“法”不敢依,所说的“法”具体指司法部的《罪犯工伤补偿办法(试行)》,由于其补偿标准太低、操作性不强,如果按制度执行则会和社会一般劳动者的赔偿出现天壤之别,反而会增添更多的不稳定因素。那么,要非得说这个制度现在存在的意义的话,笔者认为,最大的意义可能就是这个司法部颁布的部门规章能够成为监狱方和劳动受伤罪犯谈判的筹码。按照司法部的《罪犯工伤补偿办法(试行)》的补偿规定,监狱只能补偿这个数额,而且这是有明确法律依据的。结合现在社会经济增长速度较快,酌情给增加补偿金额。其实,在实践中,监狱方也是这样做的。关于随意性强。既然不敢按照司法部的规定进行补偿,但又总得确定一个数额,那就只能按照《监狱法》寥寥数字的规定各自发挥。对罪犯劳动伤害的补偿实际上是监狱和罪犯双方协商一致的结果。那么参照劳动保障办法,按照什么基数来赔偿,这些都是监狱方和罪犯协商的重点。有些罪犯难谈一些的,就多给一点,有些罪犯好谈一些的,就少给一点,造成执法者自由裁量权和随意性较大,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罪犯盲目攀比,甚至是刑满多年后仍然上访闹访、无理蛮缠要求增加补偿金额。《罪犯工伤补偿办法(试行)》的出台是为了更好的解决罪犯服刑期间工伤事故的处理问题,是对《监狱法》第七十三条的细化规定。规章的出台表明了相关部门对罪犯工伤事故的重视和对处理问题的积极态度。三、罪犯劳动受伤补偿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一)认定“工伤”标准严格尽管司法部颁布的《补偿办法》是从我国罪犯劳改属性出发,并结合实际工作量身订做而成的,这在那个时代环境下该办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因法治的不断进步,《补偿办法》法律依据不足,实际可操作性不强等弊端逐渐显露了出来,现已不适应当代法治进程。需要注意的是《监狱法》、《补偿办法》等,是处置罪犯工伤事故的重要依据,特别对罪犯工伤补偿标准作出了规定。但是自从《监狱法》、《补偿办法》等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以来,关于罪犯工伤问题的法律规定到现在为止一直没有进行过修改,很多现已落后,甚至不能适应现代法治的要求,存在着处置机关公正性欠缺、赔偿金额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工伤罪犯法律救济途径欠缺等非常严峻的问题。关于否定性条件适用的问题,笔者列举以下案例。罪犯张某,犯贩卖毒品罪,原判刑期5年,2017年10月送往广东省某监狱服刑。2018年6月该犯在其服刑监区劳动车间劳动,期间因为囚服上粘有大量线头,该犯遂自行走到抽风机处吸线头。由于操作不慎,衣服被卷入抽风机,该犯立即用手拉拽,导致抽风机将其一根手指切断,随即立刻送往医院治疗。经治疗,该犯伤情稳定,但是由于被切断的手指已经坏死,无法接驳。该犯认为其伤情构成“工伤”,要求进行工伤认定,但监狱认为该犯违反监规纪律,擅自行动,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不认定该犯为“工伤”。《罪犯工伤补偿办法(试行)》第8条规定,关于工伤认定的否定性条件有七种,笔者将其中诟病最多的第4款、第7款进行分析。第4款为“违反监规纪律的”。所谓监规纪律,既包括司法部的《服刑人员行为规范》、也包括各省监狱管理局制定的《计分考核罪犯实施细则》、《互监组管理规定》等等,还包括各个监狱甚至监区制定的维护监管秩序的管理规定。各种规范性文件多如牛毛,有些规定连罪犯都不清楚甚至连监狱警察都不了解。案例中之所以认定张某不属于“工伤”,因为张某在此次事故中有两处违反了监规纪律。一是张某擅自离开自己的劳动岗位,到其他罪犯的劳动岗位上吸线头,违反了《互监组管理规定》,擅自行动。二是抽风机属于特种设备,必须要特定罪犯持证上岗,张某没有操作资格却擅自使用特种设备,违反了《操作规程》。(二)罪犯劳动受伤补偿水平偏低《监狱法》对罪犯的劳动受伤补偿参照社会保险的相关规定来处置,目前我国补偿标准以《罪犯工伤补偿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为主,其制度建立和《工伤保险条例》相似,补偿标准也是依据罪犯因劳动受伤所造成的伤残程度来发放一次性的伤残补助。一次性伤残补助是依据犯人劳动报酬、基本生活费等不同的工伤等级进行发放。尽管两者在相似情况下补偿比例十分接近,但是最终的补偿金额依旧相差甚远。例如,2001年,罪犯邢某在新疆某监狱服刑期间,在矿井作业不慎被煤块砸中受伤,诊断为“脊椎骨折伴截瘫”,经鉴定为一级伤残,监狱认定该犯为“工伤”并做出补偿决定为:根据罪犯每月支出150元计算,其36个月基本生活费为150x36=5400元;假定劳动报酬金为170元每月,36月劳动报酬为36x170=6120元;另外增补8480元作为该犯家属来往差旅费和今后生活补助,共计20000元。《罪犯工伤补偿办法(试行)》的出台要早于《工伤保险条例》,但其有关的条文同样是参照那时候的劳动保障法规来确定的。罪犯补偿标准与社会劳动者补偿标准从比例上来看十分相似,但当《办法》出台时,立法者就已预测出罪犯劳动补偿要远远低于社会普通劳动者,在这种补偿办法下,难免会使罪犯在受到伤害情况下只能得到很少的补偿。那么既然已经可以预测到这个不益于罪犯的结果,却仍旧制定并实行,而且现已实行了将近二十年都没有改变,由此可见,立法者并不关注罪犯基本权益,而是以公权力为依据,将罪犯视为触犯刑事法律应当受到处罚的人,对待罪犯的权益不需要像对待普通社会劳动者那样给予保障。(三)救济渠道不完善在对罪犯劳动受伤程度里德认定过程中,与《工伤保险条例》具有相同之处,两者均属于“两鉴终鉴”的形式,假如对首次鉴定不认可,可以进行再次鉴定,并以第二次鉴定做为最终结果。就罪犯劳动受伤程度鉴定规定而言,目前制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由监狱自主组织和协调其他组织开展鉴定工作。对不服的鉴定可向上级机关即省监狱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委托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重新鉴定,这也算维护了罪犯部分救济权利,而与首次鉴定相比之下,则是由监狱方自主进行的鉴定向监狱方的第三方鉴定转变。例如,罪犯李某因抢劫罪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2008年11月入黑龙江某监狱服刑,2010年某日,李某用二轮车从菜库向伙房运菜期间,因下雨路滑,二轮车滑倒并一侧撞墙,造成李某食指骨折,后被截肢。李某诉至法院请求赔偿,法院经审查认为,《监狱法》第73条规定“罪犯在劳动中致伤、致残,或者死亡的,由监狱参照国家劳动保险的有关规定处理。”,服刑人员劳动中受伤的处理主体为监狱,故本案原、被告在涉诉法律关系中并非平等民事主体,且《监狱法》未规定当事人对监狱处理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未规定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故本案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裁定驳回起诉。因而,在“劳动能力鉴定”救济层面,现行制度存在的不足主要是未对伤残情况之后的劳动能力复查进行相应的鉴定。在监狱这一特殊环境中,特别是劳动受伤致残的罪犯事件处理结束后仍在服刑时,如不做好制度设计和调整,作为一个被剥夺人身自由的罪犯,在伤残情况下就无法通过自主鉴定来确定,那么这就对罪犯合法权益的保护完全被公权力掌控。(四)工伤补偿基金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从罪犯工伤补偿基金建立的最初目的来看,它是工伤罪犯经济补偿资金的主要来源。但此方面并未对监狱管理局应如何筹集罪犯工伤补偿基金进行详细阐述,仅泛泛的规定了筹集管理办法颁布前,罪犯工伤补偿费用应从各个监狱生产成本中支付。但在实际运行中,我国各地多数监狱都没有建立罪犯工伤补偿基金筹集管理办法,所以罪犯工伤补偿费用只能从生产成本中支出。这说明罪犯工伤事件的发生,会使监狱生产成本增加,再加之监狱是罪犯工伤的鉴定机关,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监狱为降低或节约成本,减少罪犯工伤赔偿成本的问题。因此,罪犯工伤补偿基金就仅是一纸空文,不能在监狱实际工作中起到该有的作用。四、完善罪犯劳动受伤补偿制度的思考(一)健全罪犯劳动受伤补偿处置流程罪犯参与劳改致伤、致残、致死的补偿,在性质上和社会普通员工工伤赔偿有着根本的不同。主要原因是罪犯并不是劳动法上的劳动人员,罪犯和监狱方也不是劳动法上所规定的劳务关系,是属于监狱方在行使劳动管理权时进行监督和接受监督的行政法律关系。从这一角度对《监狱法》第七十三条“参照我国劳动保险相关条款”进行解读,应将其理解为工伤鉴定程序事项比较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但在补偿范畴、补偿标准上应和社会普通员工工伤补偿存在一定的区别,此处说指的区别要在不侵害平等权的基础上,对平等权进行有力的实践。关于工伤罪犯补偿问题,通过前文论证后定性为行政赔偿,那么赔偿的标准势必与社会普通员工工伤赔偿标准有所不同,应根据我国监狱的现实情况加以考虑,而非简单的认为可以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因而,目前我国的《监狱法》规定太过原则以及《办法》与我国现阶段法治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笔者认为,在取消《办法》的基础上,司法部需要重新制定罪犯工伤补偿制度以提高其社会影响与权威性。(二)制定科学的补偿标准对罪犯劳动受伤补偿标准应以《工伤保险条例》为准绳,此处标准是指补偿比例而非基数,这由于补偿金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但从目前补偿标准来看,《办法》补偿标准中有部分规定要高于《工伤保险条例》。比如罪犯由于受到工伤造成一级残疾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是罪犯36个月的工资和基本生活费,但《工伤保险条例》则是27个月的工资。这实际上《办法》立法部门已经预测到罪犯实际赔偿金额要远远低于社会普通员工的平均水平,因此通过增加比例来加以调整。但是在补偿标准上,应当无需进行区分,这是由于影响补偿金额的关键因素是在于劳动报酬,怎样将罪犯劳动报酬提高到适度的水平这才是有效化解问题的重点。因此,根据前文的分析能够得知,罪犯劳动受伤被纳入工伤保险保障范围内,对罪犯的劳动伤害赔偿标准直接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即可,没有必要以二次调节的方式提高或减少补偿比例,这能从实质上保证罪犯与普通社会者在遇到劳动受伤时“同命同价”的理念,顺应罪犯基本权利的发展趋势,还可以迫使监狱方对罪犯劳动报酬问题予以关注并督促其合理增加。(三)完善救济途径有关罪犯劳动受伤所涉及的行政复议,主要表现为罪犯不服监狱“工伤”的鉴定结果。根据前文设想,应把罪犯劳动受伤纳入到工伤保险保障范畴内,以监狱为主体合理处置罪犯劳动受伤,在对罪犯工伤进行鉴定时,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进行处置,对不认可、不接受决定或不服鉴定结论的,《工伤保险条例》还给予劳动者行政复议权。因而,由于罪犯已被列入社会保险保障范畴之内,对这一问题在对待罪犯的劳动伤害时可以直接套用。这一直接适用远比监狱做出裁决,然后再对罪犯进行重新救济更有操作性,还能避开某些复杂的问题。因此,对罪犯受伤所涉及的行政复议问题依照工伤保险处理程序进行处置,不仅使罪犯行政复议权利得到确切的法律依据,也让罪犯获得与社会普通劳动者同等的救济权,并绕开了监狱要解决相应的制度与实行问题。而鉴定工伤行为的行政主体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转移,更有助于公正的处置罪犯发生的劳动伤害事件。对劳动能力鉴定提出异议的补救措施也要依据工伤保险有关程序进行处置,以避免实践中对《办法》某些不明确的条款进行了不合理变通。(四)建立罪犯工伤补偿基金在建立和完善罪犯工伤补偿基金层面上,最急需要解决的便是经费的来源。从监狱实际情况看,该基金可以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是国家财政专项拨款;二是在监狱生产效益中提取相应的资金。罪犯工伤补偿基金经费来源得到保证后,由哪个机关对基金进行管理也是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罪犯工伤赔偿基金的作用在于对参与劳改活动造成伤害的罪犯予以一定赔偿,这主要是因为罪犯和监狱之间存在利害关联,所以这一基金不适合监狱自主管理。可在监狱的上级机关监狱管理局或在第三方机关人社部门开设一个专门账户来管理这一项资金。原先《办法》规定,处置罪犯工伤补偿有关的工作事务,由监狱管理局负责。罪犯在完成工伤鉴定与劳动能力鉴定之后,监狱要向监狱管理局申报赔偿手续。这一设定的好处在于申报流程十分简单、快速,但是这当中存在的问题也非常严重。由于均在监狱体系内处理,缺少有效的监管,罪犯合法权利就有受到侵犯的风险。因而,在笔者看来,应将罪犯劳动受伤补偿基金交给第三方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