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题_第1页
河南省漯河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题_第2页
河南省漯河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题_第3页
河南省漯河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检测历史(试题卷)注意事项:1.试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共计50分钟。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范围:上册全部。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1.“英国议会在1840年4月的3天辩论,可以帮助后人考察战争的根源。关于是否对中国开战,看起来似乎是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材料中“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1860年的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材料中的“两个强盗”应该是()A.英国、美国B.英国、法国C.英国、德国D.法国、德国3.19纪50年代,浙江慈溪一带流传着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最怕红头巾。”民歌中“红头巾”的领袖是指()A.林则徐B.李鸿章C.华尔D.洪秀全4.下图是中日双方某次战役的示意图,仔细观察图片思考,在此战中壮烈殉国的爱国将领是()A.左宝贵B.徐邦道C.邓世昌D.邓世昌5.19世纪70年代中期,清政府内部发生的“海防与塞防之争”,是中国边防政策的一次严肃的、大规模的讨论,几乎所有的廷臣和封疆大吏都卷入其中……这场争论事出有因,它和当时中国面临西北和东南的两面受敌有直接关系。这表明()A.清朝边疆危机凸显 B.晚清政府注重塞防 C.晚清海权意识增强 D.清朝边疆危机凸显6.有人这样评价:“几个幼稚的秀才和一个少不更事的皇帝,用他们的前程和脑袋,验证了保守势力的强大。”下列能佐证这一说法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7.学者彭淑庆曾说:“义和团虽然组织相对松散,但绝非‘乌合之众’。尽管100多年前,‘主义’、‘民族国家’的概念还未在中国广为流传,但义和团的‘反帝’目标是明确的。”下列选项与该学者的观点相符合的是()A.义和团运动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运动B.义和团运动是一场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D.义和团运动打乱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8.最符合反映中国近代历史变迁坐标图主题的表述是()A.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B.近代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C.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进程D.列强的侵略与民族危机的加剧9.民生问题关乎人民福祉。在近代历史上孙中山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下列选项与他主张的“民生相对应的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10.收藏爱好者小明同学珍藏有一枚中华民国三年发行的银元。这枚银元应发行于公元()A.1912年B.1913年C.1914年D.1915年11.1919年5月24日,川东学生救国团宣告:“不甘坐视国家沦亡,曹章辈内附权贵,外结强邻……芸芸神州,衰衰华胄,将沦为日人之牛马耶!”约定以“维持国际交涉为政府后盾,以收回一切不平等条约”为宗旨开展活动。此“活动”()A.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B.是中国思想近代化的开端C.拉开了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序幕D.使中国成功收回山东主权12.下图为1921年,李大钊在河南郑州铁路职工学校讲课油画,以下与他讲课内容相符的是()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C.“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13.上图是1927年5月,国民政府北伐军会师河南郑州的历史留影,此次北伐()A.主要目的就是将国民革命进行到底B.结束后,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C.推翻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的统治D.由于国民党右派先后叛变革命宣告结束14.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集结出发,踏上了二万五千里的征程。8.6万余中央红军主力,在于都人民的支持下,静悄悄地完成了一场规模宏大、彪炳史册的战略大转移。此次大转移()A.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B.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D.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15.在我国近代史上有一份“特急件”,其记载内容为:“东、来兄……吾等为中华民族及抗日前途利益计,不顾一切,今已将蒋及重要将领扣留,迫其释放爱国人士,改组联合政府,兄等有何高见?速复!”与此相关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16.上图是我国抗战时期的某次战役的示意图,关于此次战役说法正确的是()A.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B.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C.标志着我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D.取得了抗战以来对日作战的大胜利17.据统计,在解放战争的头三年,晋冀鲁豫解放区参军农民达148万,山东解放区有96万农民参军,700万民工随军支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B.晋冀鲁豫解放区农民痛恨国民党C.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D.山东解放区的农民革命热情高涨18.回顾历史长河,有些时刻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民族的命运,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但也总有一些苦难,如同狂风骤雨,考验着民族的坚韧与毅力。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印记,关于抗日战争胜利说法正确的是()A.是中国第一次近代化探索运动B.推翻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19.近代(1840-1949)是开封城市人文景观发展最为复杂的一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开封作为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面貌在激烈的社会变革中不断变化,以下符合这一时期变化特点的是()A.近代开封地区城乡社会生活变化一致B.近代开封地区的社会变化不涉及经济领域C.近代开封的变化与外来侵略关系不大D.近代开封社会变化体现了新旧并呈的特征20.1917年商务印书馆在《申报》登出新书广告:“特编适合共和宗旨之教科书,分国民学校、高等小学校、中学校、师范学校四种,学生用书及教师用书均全,一律呈经民国教育部审定公布……今日教育家欲同心协力,盖此维护共和之责,则采用此种教科书最为相宜。”可见,当时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是()A.建立近代教育体系B.维护共和制度C.推动民族工业发展D.改革社会习俗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甲午战争告终,内外局势皆变,于是新兴势力应运而兴……康、袁两支势力,不久即为全国所瞩目,而孙之革命运动则直至庚子以后,始大兴焉。———石泉《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与图一、图二中开放的通商口岸相关的条约。(2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图一到图二列强侵略中国方式的变化。(2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各阶级探索的史实。(2分)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简表阶段名称内容时间第一阶段器物阶段器物设想1840年—1850年器物实践1860年—1895年第二阶段制度阶段君主立宪设想19世纪70年代—1898年君主立宪实践1898年民主共和设想1894年—1911年民主共和实践1912年—1927年第三阶段思想阶段欧美资本主义思想1915年—1926年社会主义思想1918年—1926年(1)根据材料列举器物实践的具体史实两例。(2分)(2)根据材料指出表格中第二阶段民主共和实践对应史实的历史意义。(2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认识。(2分)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张海鹏教授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况》一书中说:“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材料二中国一方面要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政治制度,另一方面也要针对当时十分猖獗的复古尊孔的反动思潮,进行勇猛的斗争。他们举起民主和科学的旗帜,要用民主和科学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摘编自金开诚《新文化运动》材料三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东北民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A段使中国社会发展轨迹降到谷底的事件。(1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文化运动救治中国在文化上黑暗的举措。(2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战胜材料三中“苦难十四年”,中共产党所作出的努力。(3分)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A.(事件名称)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B.(根据地名称)是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C.(战役名称)是全民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D.(战役名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