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精选范文五篇
化学老师可以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用本节课学
过的学问来说明,让学生在熟识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
受化学的重要性°以下是我整理的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范文
五篇,希望可以供应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相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演示试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通过试验及试验分析,驾驭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实力目标
学习通过试验相识物质性质的方法;
提高试验探究实力。
情感目标
培育学生从生活视角视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
社会视角分析其运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联系生命活动,相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加环境爱护
意识。
教学建议
学问讲解指导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建议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让学
生依据试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而不是老师先讲二
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做试验验证给学生看。
2.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谈话法为主,引导学生视察,与
学生探讨每一点二氧化碳的详细性质。
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强调不行燃性和与水反应
生成碳酸的同时,单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行燃性和一般状况
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利于学生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
要用途。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学生并不生疏。但不
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这样只
会使难点集中,增加学生学习难度。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渐渐上升,什么缘由使能
地球气温如此改变呢?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日我们就
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方法二:据纸报道,某农村一户农夫挖了一口井,约十
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
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
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
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生疏。无论
呼入的簇新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学
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学问,但都是零散的、
不成系统的。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学问系统
化、网络化。与前面的物质学习联系起来,织成学问网。通
过本节的学习,完善并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
命活动中作用的相识。
在氧气、氢气后学习二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
并不生疏。如学习物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
到物质的用途学习。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味、态、溶解性、
密度、熔沸点等内容。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识的物质。教
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识的学问激发学习爱
好、提高学习信念,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
此节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学问的教学。教学中
应充分利用化学试验对学生形成学问的重要作用。试验探究
对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提高学生学习实力均有重要作用。
本节学问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识
的内容,或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学科中已经接触过的学问。
教学中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建议:
充分利用化学试验在学生学习物质性质、形成化学学问
的重要作用。利用试验探究式教学模式。
依据学校状况(生源、试验条件)不同,采纳开放程度不
同的试验探究法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行小组探讨式学习模式。
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学习二氧化碳。
课程结束指导
引导学生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二氧化碳的用途从
用途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课外试验指导
二氧化碳性质试验有条件时可以用干冰来制备,这样能
避开用盐酸与石灰石制它的氯化氢气的干扰,使学生对二氧
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相识更清晰。建议补充二氧化碳
溶解性试验,用U型管做,并为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打下良
好基础且过渡自然。
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过程:
【引言】
在某农村,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家挖了一口井,
很深,大约有十四、五米,因为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曾在井内
烧火,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
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
男孩亦跟了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
悲剧呢?是谁在作案呢?
原来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日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
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0.03%,假如超过1%,就对人类
有害处,4%〜5%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的含量人就会
窒息死亡。
【板书】第三节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的气体。
【演示】
如图:两只纸口袋保持平衡,向其中始终口袋中倒入二
氧化碳气体,视察现象。
【讲解】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重的气体,在
标准状况下,密度是L977克/升。比空气重。刚才我们介
绍的致人死亡的井的底部有较大量的二氧化碳,引起密度大,
因此,难于扩散。
【提问】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举例说明。
【小结】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
化碳气体,压强越大,溶解得就越多,如:汽水、啤酒就是
高压溶入较多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假如将温度降低至
-78.5℃(101千帕),气体二氧化碳就变成固体二氧化碳,俗
称“干冰”,其含义是“外形似冰,熔化无水”干脆变成二
氧化碳气体。
【板书】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演示】
两支燃着的蜡烛都熄灭,且下面的火焰先灭。
【提问】由此试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
【板书】1.一般状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
烧,不供应呼吸。
(进一步说明上述事故的发生及蜡烛熄灭的缘由)
【讲解】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枯的深井等处肯定要防
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
【提问】怎样测试菜窖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
(学生探讨后归纳)
【讲解】在菜窖里做一个灯火试验,假如灯火熄灭或燃
烧不旺,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人不要进去。
【演示】
【现象】紫色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颜色变红,
加热后红色褪去,又复原紫色。
【讲解】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生成碳酸(H2co3),紫色
石蕊试液遇酸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
化碳。
【板书】2.和水反应:
H20+C02=H2c03
【演示】
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视察现象。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板书】3.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0H)2+C02===CaC03I+H20
【讲解】碳酸钙为白色不溶于水的固体,通入过量的二
氧化碳气体,碳酸钙溶解变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
CaC03+H20+C02====Ca(HC03)2
碳酸氢钙溶液加热后,又变成碳酸钙
广西桂林的芦笛岩内的石柱、石笋或溶洞都是长年累月
发生上述反应所致。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
可用之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讲解】物质的性质确定物质的用途,二氧化碳也有很
多重要的用途。
【板书】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且比空气重,可用
它来灭火。(简介灭火器原理)
2.干冰升华时汲取大量热,可用它做致冷剂或用于人工
降雨。
3.工业制纯碱和尿素等。
4.植物光合作用。
【小结】二氧化碳是碳的一种重要化合物,驾驭它的性
质后合理利用它°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范文二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①相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
系。
②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③通过试验探究,培育学生动手试验实力和视察分析实
力。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定量试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
学探究的方法
②通过学生之间的探讨沟通,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
出说明,培育学生分析及推理实力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①从合作学习中培育学生互助的精神,在合作中激发学
生的学习爱好
②培育学生勤于思索、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
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
整个中学化学。本课题支配在学生学习定性相识化学反应之
后,是对化学反应的后续学习,又是化学方程式等内容学习
的基础,在书中起到“承上启卜”作用,具有相当重要的地
位,不仅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中学化学的重点之一。
教学重点:
通过试验探究相识质量守恒定律,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
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教学难点:
从微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设计思路
(一)课前打算
1、在课前就进行试验分组,将试验实力强和试验实力
弱的同学混合搭配,分成四人为一试验小组。
2、布置每个试验小组先对学案中的四个试验方案进行
探讨,对试验内容和如何进行试验操作有个大致了解。
(二)教法选择
直观性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试验探究教学法、练
习法等。
(三)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学生观看试验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试验探究、
老师引导发觉学生验证明验、探究沟通动手画水分子
分解图、
突破难点学问活用、小结反馈。
以试验为主,让学生在试验探究中体验,在发觉中学习,
引导学生采纳“视察、试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探讨、
分析、练习、小结反思”等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驾驭“提
出问题一作出假设一试验探究一搜集证据一得出结论f说
明反思”的科学试验探究的探讨方法。
四、组织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第1步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课时引入]演示试验1、火柴燃烧2、酒精燃烧
[设问]火柴燃烧后留下灰烬而酒精燃烧后什么也没留
下,莫非物质从世界上消逝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
和有没有改变呢?
倾听学生的见解
(第2步试验探究、引导发觉)
[试验探究]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的试验
[引导]1。称量时天平应留意调平;2。白磷燃烧时,锥
形瓶底部应预先装一部分沙子;3。玻璃棒烧红后往锥形瓶中
塞时动作要快,塞子要塞紧,不能漏气。4、留意视察试验
现象和天平的改变。
[归纳]质量守恒定律:参与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讲解并描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将天平用于试验,用定
量的试验法探讨—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质
量守恒定律的发觉简史。
(第3步验证明验、探究沟通)
[提问]物质发生化学改变后其总质量究竟是增加?不
变?还是减小呢?假如你们根据学案上的四个试验设计方案
中任选其中两个再进行试验,所得到的结论又会是怎样呢?
与老师刚才所演示试验的结论是否相同?
老师巡察指导
[提问]每一小组获得的结论相同吗?哪种结论是正确的?
有个别小组的试验不胜利的缘由在哪里?
[设问]天平不平衡是否意味着质量不守恒?试验结果与
质量守恒定律是否相冲突?
[追问]请同学们探讨可实行什么措施使天平平衡?
(第4步建立模型、突破难点)
[设问]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相等呢?让同学们用图画方式展示出电解水的微观改变
过程,并思索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数目
的改变状况
(第5步学问活用、小结反馈)
[练习]让学生做学案中的练习,在学生做完后进行练
习讲解。
[小结]谈谈本课题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与启示?
[老师评价]1、通过本课题,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提
出问题一作出假设一试验探究一搜集证据一得出结论一说
明反思。
2、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
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
[布置作业]设计一个试验方案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视察试验
分组沟通、探讨,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的猜想有:
①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②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O
③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视察、听讲、思索]
[小结]天平最终还是保持平衡,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倾听。
[试验与探究]方案一: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
的测定;方案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方案三: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四:向澄清石
灰水吹气前后质量的测定。
学生分成四人为一试验小组任选两个进行试验探究。试
验前,小组内探讨学案上的试验步骤后进行试验。小组成员
分工合作,记录试验现象及试验数据。并依据所做试验完成
学案中的表格。
试验后小组内沟通探讨
[分析与沟通]针对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和所得结论,组内
分析缘由,组外沟通试验体会。
[学生沟通]学生思索、探讨后提出各种不同的说明与措
施。
[老师与学生共同小结]
1、方案三中的天平不平衡是因为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
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到空气中了,方案四中的天平向左偏转
是因为增加了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反应前并没称量二氧化碳
的质量。
2、假如设计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试验,杜绝反应系统与
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天平指针就不会偏转了。
3、无论是密闭还是敞口系统,质量守恒的规律都客观
存在,也就是说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反应。
学生观赏动画
[学生分析、沟通、发言]
[归纳]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数目、
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定相等。
[练习]做学案中的基础题及提高题
[学生沟通]
激发学生爱好,设疑引入
帮助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形成初步意识,为后面分组验
证明验打下基础G
使学生了解一些化学史,引导学生树立自己也能够像化
学家一样学好化学的信念。
让学生亲自动手,象科学家一样去探讨发觉,从而感觉
科学探究的神圣,同时培育学生的动手试验实力,促进同学
间的合作与沟通,让学生在试验中学习,激发爱好,享受胜
利的喜悦。
追求一个开放的、自主的探究氛围。
利用试验中出现的问题情境,刚好进行分析,在质疑、
争辩、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加深学生对试验原理和正确操作
重要性的相识,发展和提高学生分析、思辩等多种实力,并
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通过用图画方式展示出水分子分解的微观改变过程,让
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能更简单的理解质量守恒的缘由,从
微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
决遇到的问题,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的反思。一个学问内化、相识提高、情感升华的过
才王。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范文三
一、教材
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
本节课从学生熟识的典型生活阅历动身,运用宏观现象帮助
理解微观的原理,反过来,微观的原理也可用于说明这些宏
观现象。将探究活动聚焦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这一核
心问题。本节课对于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
实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
学生依据已有的生活阅历已经相识了物质发生的不少
奇异改变,并且有了“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改变”“物质
究竟由什么构成”等疑问。这些问题正是本课题的切入点,
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初学化学的中学生来说,分子、原
子这些肉眼看不到、手摸不着的微观粒子的确特别抽象,因
此在本节课的授课中应当留意形象直观,帮助学生建立微粒
的观点。
三、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能说出分子的三条性
质。
2.能够运用微粒的观点说明生活中某些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微粒的观点说明日常现象,学习日常现象与课
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数据、音像资料等分析分子的性质,提高对奇异的
化学世界的探究爱好,相识到化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子的性质。
【难点】运用分子的性质特点,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五、说教学方法
试验探究法、情境创设法、讲授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
提升、小结作业。我将会这样绽开我的教学:
环节一:新课导入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结合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学习氧
气的性质时,做过硫在氧气中燃烧的试验,虽然试验是在试
验台上完成的,但是许多人都闻到了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
不仅如此,生活中还存在许多类似的现象,由此引导学生思
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提起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兴致。
环节二:新课讲授
L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在这里我会向学生演示品红在水中扩散的试验,他们通
过视察品红分子在水中运动的现象和特点,会得出物质是由
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猜想。接着我会确定他们的猜想,
提出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并且会通过
出示苯分子、硅原子图片,说明肉眼不能干脆视察到分子和
原子,但是目前人类已经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干脆视察到分
子、原子,使学生感受到科学进步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接下来我将帮助学生进一步相识和理解微观粒子及其
运动特点。
2.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首先通过1滴水中分子数目的介绍让学生意识到分子的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间有间隔
接着提出水、酒精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那么50ml
水和50nli酒精混合,总体积是否等于100ml,请学生观看视
频并说明缘由。之后通过分析试验现象可知酒精分子和水分
子之间是存在空隙的。我会通过详细的实例让学生来分析固
体、液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小关系,通过物质热胀冷
缩的现象推断物质分子间的间隔与温度有关。
接卜.来是分子的第三特性质,我会通过演示试验来引导
学生。
(3)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首先依据生活中衣服晒干、酒精蒸发等现象提问学生
“分子还具有什么性质”引发学生猜想,接下来我会通过氨
分子扩散现象来检验学生的猜想。
由于氨分子扩散现象须要的时间较长,所以我会采纳视
频播放的形式来进行。通过试验现象的分析可以得到结论:
分子在不断运动。并且利用这一结论说明品红在水中扩散、
水蒸发、桂花飘香等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透过现象看本
质,相识生活中的化学,感受化学的奇异。
接下来补充事例:炒菜只须要几分钟菜就可以变咸,腌
萝卜须要许多天,引发学生思索: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
素有关,最终得到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
子运动越快的结论。
环节三:巩固提升
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用本节课学过的学问来
说明,让学生在熟识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
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
决与化学相关的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环节四:小结作业
化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切学生学
习的过程。课程最终,我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
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学问,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最终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节内容并思索,从分子的角度
来说,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两种改变有什么不同。为下节课
的学问做好铺垫。
七、说板书设计
最终说一下我的板书,依据我的板书设计学生很明显能
看出来本节课的学问内容有哪些,并且我将其提纲挈领地反
映在板书里,便于学生抓住要领。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范文四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相识元素的存在,能说出元素的概念,理解在化学改变
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探讨,总结表格信息,提高沟通表达和总结归
纳的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元素,进一步相识物质的组成,激发学习化学
的爱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的概念,初步相识在化学改变中元素种类
不变的规律。
【难点】理解在化学改变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图片导入】课前展示几张图片,内容为“含氟牙膏”、
“高钙牛奶,,、“碘盐”、“加铁酱油”等,请同学在观看
图片的同时说出图片中物品名称并思索这里的氟、钙、碘、
铁表示的是什么G
【学生回答】元素。
【老师引导】没错,经过上节课对原子构成的学习,信
任大家对于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经过科
学家们的不断探究,并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觉
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就是刚刚大家所说的元素,而元素其实
有100多种。那么元素究竟是什么呢?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解
开元素之谜。
环节二:新课讲授
内容一:相识元素的概念
【图片展示】在多媒体上展示鸡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
图片,并介绍它们的主要成分均为碳酸钙,而碳酸钙是由碳、
氧、钙三中元素组成,同时请学生思索之前学习的哪些物质
含有氧元素,它们与碳酸钙有哪些相同之处。
【学生回答】氧气、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元素。
【老师引导】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
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8,
化学上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全部氧原子统称为氧元
素,同样的,将质子数都为1的全部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
将质子数为6的全部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接着请学生小组
探讨总结出元素的概念。
【学生小组探讨后回答】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
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内容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播放动画】向学生展示一段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
微观试验动画图,让学生细致视察并思索动画中在化学反应
前后哪些量没有发生变更。
【学生回答】在化学反应前后均含有氧元素和氢元素。
【老师引导】出示硫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以及过氧
化氢在二氧化钵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以及化学反应式,请同学们再次进行小组探讨,思索“在化
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分子是否发生改变,原
子是否发生改变,元素是否发生改变”。
【学生小组探讨后回答】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发生改
变,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也不变。
环节三:巩固提高
【老师引导】展示和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让学生视察二
者结构上的不同。
【学生回答】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老师总结】在自然界中,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几千
万种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元素的化学性质
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殊是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
环节四:小结作业
【总结】请学生以谈收获的方式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查阅资料,查找在地壳和人体中元素含量的大
小比较。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范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
相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
法,逐步记住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相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探讨化学的工
具,能依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
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
1.元素符号的记忆及所表示的意义。
2.组织本课题的活动与探究,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
教学工具
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现在社会在不断前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
高,饮食讲养分、穿着讲自然,对于吃、用的东西,人们总
喜爱问一句:它的组成成分是什么?目前,为健康劝人们补
铁、补钙的广告随处可见,这里所说的“铁''、"钙”指
的是什么?
从古至今,人们始终在探究,世上万物最基本的组成成
分是什么?经过长期的努力,人们最终知道了自然千千万万
物质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那么,本节课就要来探讨
这个问题。
[提问]什么是元素呢?元素和原子有什么区分?谁能说
一说?
二、阅读探讨
[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5〜77页的有关内容,组织
学生探讨,然后老师边讲解边小结。
[讲解]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
一类原子的总称。简洁地说元素就足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质疑1]既然是氧原子为什么还称氧元素呢?
[答疑]事实正是如此。以氧原子为例,全部的氧原子核
内的质子数(核电荷数)都是8,并且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我们把这一类的氧原子就称之为氧元素。根据原子的核电荷
数目进行分类,可以将全部的原子分为109类。每一类原
子叫一种元素,共有109种元素。
[质疑2]元素和原子的区分呢?
[答疑]举个例子吧,把蔬菜称为元素,那么西红柿、茄
子、土豆等就称为原子,蔬菜只可以论“种”不行以论
“个”,同样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而原子既可以论“种”
又可以论"个''。
[问题1]“乐百氏”矿泉水标签上印有水质的成分如下
(mg/L):硒:0.013,锯:0.0596,锌:0.00162,钠:18.4,
钙:4.69,这里的硒、锯、锌、钠、钙是指元素还是指原
子?
生:指元素。
[问题2]下述化学反应中:
反应物与生成物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元素是否发生
了改变?、
生:分子在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但是元素不变。例如
H元素,即核内质子数为1的氢原子,不管在反应物水(H20)
中,还足在生成物氢气(H2)中,H原子种类不变即H元素的
种类不变。
[问题3]元素可以采纳统一的符种类即元素符号来表示,
请问书写元素符号时应留意什么?从卜表中你还可以总结出
什么规律?
[投影]-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度房屋租赁安全责任合同
- 14 健康过冬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 度快递站点承包合同转让书
- 新技术入股合同范本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 第13课 多彩的数字世界 教学设计
- 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学校书包采购合同范本
- 12热胀冷缩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冀人版(2017)科学三年级上册
- 4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 供餐餐具合同范本
- 2025年1月浙江省高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
- 部编版高二思想政治下册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安排)
- 心脏解剖演示文稿
- GB∕T 28575-2020 YE3系列(IP55)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机座号63~355)
- 2022医院设备科工作制度
- 【23精品】苏少小学美术三下教案全册
- 房屋租赁(出租)家私清单
- 仓储货架ppt课件
- 《保健按摩师》(五级)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
- 陈日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上篇
- PID烙铁恒温控制器设计与制作_图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