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海鸥学校中考生物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海鸥学校中考生物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海鸥学校中考生物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海鸥学校中考生物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海鸥学校中考生物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海鸥学校中考生物押题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植物吸收水分的动力主要是通过叶子的蒸腾作用产生的B.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C.筛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通道D.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2、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触电、溺水、煤气中毒等意外伤害,一旦发生呼吸、心脏骤停,则需要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援处理,以下处理措施中正确的是()A.心肺复苏,先做30次心脏按压,再做2次人工呼吸B.遇到煤气中毒者,先将病人移至通风处,再实施人工呼吸C.若野外被毒蛇咬伤,要迅速扎住伤口的远心端D.遇到突发心肌梗死病人,将病人搬运,帮助其服药并拨打“120”3、如图为模拟呼吸运动的示意图其演示的是()A.吸气过程,此时膈顶部上升,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B.吸气过程,此时膈顶部下降,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C.呼气过程,此时膈顶部上升,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D.呼气过程,此时膈顶部下降,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4、下列关于哺乳动物主要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卵生、哺乳,体内有膈 B.胎生、哺乳、体内有膈C.卵生、哺乳、体内无膈 D.胎生、哺乳、体内无膈5、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体液的杀菌作用 B.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C.皮肤的屏障作用 D.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吞噬病原体6、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免疫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免疫能力越强对人体越好B.春天,好多人对花粉、柳絮过敏,对他们来说,柳絮和花粉属于抗原C.计划性免疫是保护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属于特异性免疫D.麻疹痊愈后,人体内会在一定时期内存在麻疹病毒抗体7、下列疾病与其病因对应不正确的是()A.贫血--缺钙 B.夜盲症--缺乏维生素AC.坏血病--缺少维生素C D.佝偻病--缺乏维生素D8、在我们的学习中,采用对比联想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你回想一下,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中与鸟卵的卵黄功能相似的结构分别是()A.子叶、胚乳 B.胚、子叶C.胚乳、子叶 D.子叶、胚9、正常女性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是(

)A.22对+XX B.22条+X C.22对+XY D.XX10、下列关于血浆、原尿、尿液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尿液中含有蛋白质、葡萄糖B.血浆中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C.原尿中不含葡萄糖D.尿液中不含无机盐11、下列食品保存方法与利用的生物学原理,对应关系错误的是()方法生物学原理A巴斯德消毒法高温灭菌B冷藏法、冷冻法低温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C罐藏法高温消毒和防止与细菌、真菌接触D脱水法、腌制法破坏需氧菌类的生存环境A.A B.B C.C D.D12、下列关于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小肠长 B.小肠内壁有皱襞和小肠绒毛C.小肠中含有丰富的消化液 D.小肠的蠕动速度快13、我们对微小的物体和细胞进行观察,要借助显微镜,在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升镜筒时,右眼注视目镜B.找到物像后,拿起显微镜给同学观察C.对光时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D.要使视野变明亮,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14、图为细胞的某项生理活动过程,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该过程表示的是细胞分裂B.该过程表示的是细胞分化C.图中前后代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相同D.图中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最明显15、磕伤的苹果不易储藏,其主要原因是()A.保护组织受损,保护功能下降B.营养组织受损,储藏的营养物质易流失C.输导组织受损,营养无法运输D.分生组织受损,无法产生新细胞16、对于生长在农田里的青蛙来说,影响它的环境因素是()A.农田里的植物、昆虫、蛇等 B.阳光、空气、水、土壤等C.上述A和B的总和 D.上述A和B的总和再加上其他的青蛙17、利用蝌蚪进行甲状腺激素的探究实验,具体操作如下表。乙组后来加入甲状腺激素,结果又能继续发育。依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组别甲乙丙处理方法不做任何处理破坏蝌蚪的甲状腺水中加入甲状腺激素实验结果正常发育停止发育提前发育A.甲状腺是内分泌腺 B.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C.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 D.甲与乙、乙与丙形成对照18、下列关于生物的生殖与发育说法正确的是A.桃树的种子由胚珠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B.菜粉蝶与蝗虫的发育同属于不完全变态C.苹果和梨等果树都是通过扦插繁育优良品种D.鸡受精卵中的胚盘将来发育成雏鸡19、如图是动物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可以看到结构⑤B.①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C.⑤可以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D.⑥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20、莘县徒骇河具有防洪排涝、调水灌溉、蓄水补源、改善城区地下水质等多种功能,更有美化环境、造福群众的靓丽风景.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徒骇河的水,发现有一些能运动的绿色颗粒,下列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是()A.有细胞结构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体小且为绿色D.能生长繁殖21、2018年5月15日,在“月宫一号”内进行的“月宫365”实验取得圆满成功。在“月宫一号”内,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可以循环再生。(1)如图表示“月宫一号”内各生物间的物质流动,图中有______条食物链,其中人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2)图中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作为__________起作用,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______________。(3)从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黄粉虫取食植物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4)黄粉虫的生殖发育过程与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相比,多了一个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___。(5)若人每天要获得100焦的能量,则至少需要消耗植物__________焦。22、阅读下面的资料,分析问答有关问题。板蓝根是我国传统中药,含多种能提高人体兔疫力的物质。脾脏指数可以反映免疫力,脾脏指数高表示免疫力强,反之则表示免疫力弱。科研人员为了解板蓝根的药用价值,研究了板蓝根对小鼠脾脏指数的影响,具体实验如下:选取20只年龄、体重相近的小白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5只。第1至第3组分别注射不同浓度的板蓝根溶液2亳升,第4组注射2毫升生理盐水,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两周后,测试小白鼠的脾脏指数,最终得到如下表所示,“不同浓度板蓝根溶液对小白鼠脾脏指数的影响”结果。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组别板蓝根浓度脾脏指数1号鼠2号鼠3号鼠4号鼠5号鼠第1组0.2685.9015.9235.9246.0075.990第2组0.0674.8824.9774.9554.9124.889第3组0.0174.6694.7014.7004.6834.720第4组生理盐水组4.5874.5904.5914.5894.588(1)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科研人员选取年龄、体重相近的小白鼠且保证相同的饲养条件,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根据表中数据,如图,2所示,能正确表示板蓝根对小白鼠脾脏指数影响的折线图是____。根据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资料中提到的免疫力“泛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图中的脾脏等免疫器官及____组成了人体的三道防线,所属的免疫类型的特点为____。实际上,免疫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如图所示),人们注射疫苗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____,进而获得兔疫力,相当于图____所示的免疫功能。当如图的乙所示功能过强时,进入体内的某些食物或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这些食物或药物在免疫学上相当于____。

参考答案1、C【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茎是主要的输导器官,其中含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详解】A.植物体内的水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叫蒸腾作用,所以植物的蒸腾作用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不断的向上运输,A正确。BD.根尖的成熟区内有导管,导管主要负责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茎和叶内都有导管,它们是相通的,所以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BD正确。C.植物体内负责运输营养物质的管道除了运输水分的导管,还有筛管,筛管的作用是向下运输有机物,C错误。故选:C。【点睛】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注意理解和掌握,并结合题意,灵活答题。2、B【解析】

(1)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吹气次数应和呼吸频率相似,吹气次数为每分钟15-20次。用于救助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停止呼吸的病人。(2)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救措施。【详解】A.如果人突然停止呼吸,但心跳存在时,我们一般应对其进行人工呼吸进行施救,先做30次心脏按压,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A错误。B.煤气中毒又叫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大得多,血红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这样,就使氧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因此,发现有人煤气中毒,迅速关紧煤气阀,打开门窗通风,降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快速移到通风处,再救治,B正确。C.被毒蛇咬伤后,蛇毒会随着静脉血管先运回心脏,因此要迅速用绳扎住伤口近心端,C错误。D.遇到心肌梗死患者要迅速拨打“120”,同时帮助其服药或采取胸外心脏挤压以及人工呼吸进行救助,不能搬运,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急救的方法。3、C【解析】

(1)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容积增大→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2)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容积缩小→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详解】从模拟呼吸运动的示意图可见,底部的箭头向上,模拟膈顶部上升,那么其演示的应是呼气过程。肺内气体要排出肺,那么意味着肺内气压要大于外界气压。由此可见,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吸气时:肌肉是收缩的;呼气时:肌肉是舒张的。呼气时膈肌舒张,膈肌顶部回升,可以从此处结合示意图为解题切入点。4、B【解析】哺乳动物区别于其它动物最显著的特征是体内有膈,胎生、哺乳等。可见B是哺乳动物的特征。5、D【解析】考点:人体特异性兔疫和非特异性兔疫.分析:免疫是指人体对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的抵抗力,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前者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后者是指出生后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解答:解:选项中,皮肤的屏障作用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非特异性免疫;体液的杀菌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也是非特异性免疫;而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吞噬病原体,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属于特异性免疫.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识别,关键知道人体的三道防线.6、A【解析】

(1)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与抗原的区别是抗体是后天自身产生的特殊蛋白质,而抗原是外来的物质。

(2)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计划免疫即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如对刚出生的婴儿注射卡介苗、幼儿服用糖丸、对幼儿注射麻疹疫苗预防麻疹都属于计划免疫。

(3)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据此解答。【详解】免疫对人体有保护功能,但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对人体健康不利。例如防御功能过强,会导致过敏反应;防御功能过弱,会出现反复感染等,A错误;

抗原,是指抗原物质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所以小李吃鱼虾过敏,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是抗原,B正确;

计划免疫可以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儿童的预防保健工作,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全国大力推广计划免疫工作,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计划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

麻疹病毒侵入人体后,就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抗体,以后再有麻疹病毒侵入人体,该抗体就会与此病毒结合,使其失去致病力,人体就不会患病了,D正确。【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抗原、抗体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免疫的功能等有关知识点。7、A【解析】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A错误;

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形成的,B正确;

缺乏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C正确;

缺乏维生素D和含钙的无机盐,儿童会造成佝偻病,成人会得骨质疏松症等,D正确。8、A【解析】试题分析:鸟的卵黄功能是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蚕豆和玉米种子当满足萌发的条件时,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或胚乳中具有储存营养物质的作用此时将营养物质运输给胚根、胚芽和胚珠,所以蚕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中子叶或胚乳跟鸟的卵黄功能相似。考点: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9、A【解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因此正常女性体细胞的染色体是22对+XX;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的是22条+X。10、B【解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形成原尿时,由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大分子的蛋白质、血细胞没有被滤过,其他小分子物质过滤到肾小囊腔里形成原尿。原尿在经过肾小管时,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A、C、D错误;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B正确。11、D【解析】试题分析:食品保存在的原理是将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其生长繁殖。巴斯德消毒法依据高温灭菌原理,杀灭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冷藏法、冷冻法主要的原理是低温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罐藏法的原理是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细菌、真菌接触,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脱水法、腌制法主要是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繁殖。故选D。【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食品保存方法的原理,难度中等,属于了解要求。12、D【解析】小肠成为消化和吸收主要场所的原因:小肠很长;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这样大大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内表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13、C【解析】

A、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物镜。

B、显微镜对好光后,移动显微镜会使显微镜内视野变暗。

C、对光时用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D、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和反光镜可以调节光线进入的多少。【详解】镜筒下降,使物镜慢慢接近载玻片,此时两眼要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坏玻片,而不是注视目镜,A错误;找到物像后,拿起显微镜给同学观察时,会使原来明亮的视野变暗,B错误;对光时有四转: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C正确;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和反光镜可以调节光线进入的多少。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在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所以,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视野较暗,要想看到明亮的视野,此时应选用的是大光圈和凹面镜,D错误。【点睛】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时考查的重点内容,平时多使用,多观察,多思考即能做好此类题。14、B【解析】

此题一是考查识图作答的能力;二是考查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的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是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的结果是产生不同的组织。【详解】A.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B.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就叫做组织。

C.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由于染色体内有遗传物质DNA,因此,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D、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最明显,正确。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图示信息从中提取有利于解题的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链接,并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从而得出答案。15、A【解析】

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据此答题。名称分布细胞特点功能保护组织一般都分布在植物体的表面细胞排列紧密,没有细胞间隙,而且在与空气接触的细胞壁上有着角质对内部各种组织起保护作用营养组织植物的果肉、叶肉、茎中央的髓等大多属于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大,

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机械组织分布于茎、叶柄、叶片、花柄等细胞壁厚壁

起支持作用

输导组织贯穿于根、茎、叶等处细胞呈长管形,细胞间以不同方式相互联系运输水、无机盐、营养物质分生组织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等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详解】保护组织一般位于植物体各器官的表面,由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苹果的果皮位于最外面,起到保护作用,应该属于保护组织,磕伤的苹果,破坏了果皮的保护作用,微生物容易侵入,因此不易储藏,A正确。故选A。【点睛】考查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及功能。16、D【解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详解】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故影响生长在农田里的青蛙的环境因素是农田里的植物和昆虫和农田里其他的青蛙、蛇等除青蛙以外的动物以及阳光、空气、水、土壤等非生物因素,可见D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环境的内涵。17、C【解析】

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要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应以甲状腺激素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详解】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睾丸、卵巢)和胸腺(在性成熟期后逐渐变小)等,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内分泌系统。该实验无法证明甲状腺是内分泌腺,A错误;甲和丙为一组对照实验,甲状腺激素为变量,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B错误;甲和乙为一组对照实验,甲状腺激素为变量,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C正确;甲和乙为一组对照实验,甲状腺为变量,甲和丙为一组对照实验,甲状腺激素为变量,D错误。【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18、D【解析】试题分析:A、桃树的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A错误;B、菜粉蝶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为完全变态发育,而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为不完全变态发育,B错误;C、苹果、梨和桃等许多果树适合用嫁接,C错误;D、胚盘是胚胎发育的场所,所以受精卵的胚盘将来发育成雏鸡,D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物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容易题,属于理解层次。19、C【解析】

观图可知:①是细胞壁、②细胞质、③细胞核、④液泡、⑤叶绿体、⑥线粒体、⑦是细胞膜。解答即可。【详解】A.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无⑤叶绿体,叶绿体只存在植物的绿色部分,A错误。B.①是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的作用,B错误。C.⑤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C正确。D.⑥是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使细胞内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D错误。故选C。【点睛】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20、C【解析】

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体小且呈绿色不属于生物的特征如绿色纸片。有细胞结构、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说明这些小颗粒属于生物。C符合题意。【点睛】生物的特征是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21、2植物→人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先天性行为蛹期完全变态发育500【解析】

动物的行为大致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解答即可。【详解】(1)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因此,如图表示“月宫一号”内各生物间的物质流动,图中有2条食物链,食物链是植物→人;植物→黄粉虫→人,其中人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植物→人,食物链越短获得的能量最多。(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因此,图中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作为分解者起作用,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非生物部分。(3)动物的行为大致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从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黄粉虫取食植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4)黄粉虫的发育是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蝗虫的发育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因此,黄粉虫的生殖发育过程与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相比,多了一个蛹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5)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若人每天要获得100焦的能量,则至少需要消耗植物500焦。【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能量流动的特点,昆虫的发育过程,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