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1.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复辟与反复辟斗争,相识民主共和已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2.分析军阀割据混战的缘由,相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3.了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习俗的改变,相识其对近代民主革命的影响。4.分析新文化运动的缘由,概述其主要内容,探讨其影响。5.概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精梳理·通时空观念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斗争1.袁世凯的反动统治(1)从专制到复辟帝制①1912年3月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②1913年11月解散eq\o(□,\s\up4(01))国民党。③1914年5月颁布《eq\o(□,\s\up4(02))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eq\o(□,\s\up4(03))总统制。④1914年底,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eq\o(□,\s\up4(04))连选连任。⑤eq\o(□,\s\up4(05))1915年10月参政院以“敬重民意”为由,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表示一律“赞成”君主立宪,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eq\o(□,\s\up4(06))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2)对外出卖国家权益①1914年,日本看到袁世凯大权在握,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便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②1915年5月,袁世凯被迫签订不同等的“eq\o(□,\s\up4(07))中日民四条约”。2.护国斗争(1)背景①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eq\o(□,\s\up4(08))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②袁世凯对外卖国,对内复辟帝制,激起全国人民的剧烈反对。(2)经过①1915年底,唐继尧、eq\o(□,\s\up4(09))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斗争,讨伐袁世凯。②接着,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③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eq\o(□,\s\up4(10))取消帝制,复原中华民国年号。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1.军阀割据混战(1)缘由①eq\o(□,\s\up4(01))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中难以产生一个能统驭整个北洋派的人,北洋军阀内部出现多个派系。②北洋军阀割据局面③列强为扩大势力范围,支持各军阀扩大地盘。[金版微点拨]【学问拓展】北洋军阀及其统治甲午战后,袁世凯奉命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北洋大臣指挥。新政时,袁任北洋大臣,组建北洋军,北洋军渐渐发展为军阀集团。1916年袁死后分兵为直、皖、奉三大派系。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时间是1912~1929年。【思索探究1】北洋军阀时期的军阀割据的缘由是什么?金版点拨:自然经济是经济基础;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是外部条件;清末中心集权的衰落是重要缘由;袁世凯的死是干脆缘由。【思索探究2】教材P115思索点金版点拨:由此可见孙中山相识到了军阀割据、武力争雄对中国的危害,南方军阀与北方军阀没有本质区分,不行能依靠军阀达到护法目的。这是孙中山相识的一大进步。(2)主要斗争各军阀凭借手中军队,争权夺利,先后爆发eq\o(□,\s\up4(11))直皖、eq\o(□,\s\up4(12))直奉斗争,北京政权事实上由不同的军阀所限制。4.中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目的:为争取eq\o(□,\s\up4(20))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2)参战: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eq\o(□,\s\up4(21))德、奥两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方面。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作出贡献。(3)成果:中国收回eq\o(□,\s\up4(22))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5.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1)各种冲突错综困难:包括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冲突、中华民族与侵略者的冲突、军阀之间的冲突、人民大众与封建军阀的冲突等。(2)军阀混战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是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1.背景(1)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篡权,eq\o(□,\s\up4(01))共和制度没有真正建立起来。(2)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没有进行彻底批判,人们照旧被eq\o(□,\s\up4(02))专制和eq\o(□,\s\up4(03))愚昧束缚。2.概况(1)起先:eq\o(□,\s\up4(04))1915年,eq\o(□,\s\up4(05))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其次卷起改名为《eq\o(□,\s\up4(06))新青年》),标记着新文化运动起先。(2)主要代表人陈独秀、李大钊、eq\o(□,\s\up4(07))鲁迅、eq\o(□,\s\up4(08))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3)主要阵地1917年,eq\o(□,\s\up4(09))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延揽很多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前来任教,eq\o(□,\s\up4(10))北京高校和《eq\o(□,\s\up4(11))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历史视角】影响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改变的因素(1)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殖民者入侵,把西方的生活方式移植到了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这种影响是西方国家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主动影响,是客观的,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2)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社会生活与习俗的改变奠定了经济基础。(3)近代革命思潮的兴起与思想解放运动。近代中国先进人士的提倡,如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号召“断发易服”,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4)历届政府的重视、提倡促使社会生活发生重大改变。如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思索探究3】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金版点拨:(1)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激进派。(2)新基础: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3)新内容:前期以宣扬民主和科学为突破口,后期以宣扬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4)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思索探究4】蔡元培延揽很多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北大任教反映了怎样的办学思想?金版点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3.主要主见(1)《eq\o(□,\s\up4(12))新青年》阐述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见①拥护“eq\o(□,\s\up4(13))德先生”(Democracy民主),反对eq\o(□,\s\up4(14))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②拥护“eq\o(□,\s\up4(15))赛先生”(Science科学),反对旧艺术、旧eq\o(□,\s\up4(16))宗教、国粹、旧文学。(2)eq\o(□,\s\up4(17))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主见:以eq\o(□,\s\up4(18))白话文作为新文学语言。4.影响(1)比辛亥革命所涉及的内容更广泛、更深化。(2)新文化运动高举eq\o(□,\s\up4(19))民主与eq\o(□,\s\up4(20))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eq\o(□,\s\up4(21))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3)在《新青年》推动下,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妇女解放、婚姻eq\o(□,\s\up4(22))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提出,推动社会风气和社会面貌为之一新。(4)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白话文渐渐普及开来。【思索探究5】教材P118问题探究金版点拨:君主专制与君主立宪、君主制与共和制的争辩。【思维导图】新文化运动前期三大内容之间的关系研重难·籍史料实证主题一eq\o(\s\up7(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s\do5(ZHUTI))一从19世纪70年头到甲午斗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①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民族工业②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造纸和印刷业、船舶业、机器制造业及采矿业等几个行业部门。二(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始终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三辛亥革命前,中国产业工人约有60多万,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加上外资企业的产业工人,已增加到200多万。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工人先后爆发了约130多次罢工斗争,有的甚至是全行业的同盟罢工。[教你读史]史料一中以省略号为界分为两层,从数字大小与行业类别上归纳其特点,并关注①②。史料二中抓住关键信息“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进行分析。史料三第一层,反映的是产业工人队伍的壮大,其次层,反映的是工人参与政治斗争。[问题探究](1)依据史料一,概括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金版参考:数量少,规模小;主要以轻纺、加工工业为主,工业体系不完备。(2)依据史料二,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金版参考:出现短暂的快速发展。(3)概括史料三内容,并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缘由。金版参考:内容:产业工人队伍在辛亥革命后快速壮大,并形成一股政治力气参与近代革命。缘由:1912~1919年因一战和辛亥革命等缘由,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史论总结]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1)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2)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3)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4)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5)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6)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作用(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2)从政治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供应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打算了阶级条件。(3)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供应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4)从境况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气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始终没有成为近代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确定程度上依靠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从而确定了中国不行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主题二eq\o(\s\up7(新文化运动的特点),\s\do5(ZHUTI))一孔教与共和乃确定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陈独秀《复辟与尊孔》二我还记得从前的医生的争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慢慢地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怜悯;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鲁迅《呼喊》自序三布尔什维主义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建,但是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布尔什维主义的成功,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成功!——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成功》[教你读史]抓住史料一的开头一句话理解陈独秀的主见。从史料二“中医不过是一种……骗子”“日本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两句话中体会鲁迅对待中西文化的看法。抓住史料三的出处和关键词“布尔什维主义”理解其含义。[问题探究]依据上述史料,总结新文化运动有哪些特点。金版参考:主见实行民主共和,坚决反对孔教;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确定否定和确定确定的倾向;新文化运动后期宣扬马克思主义。[史论总结]新文化运动的特点(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实现民主政治。(2)新文化运动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营造新文化氛围。(3)新文化运动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确定确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确定否定的局限性。(4)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扬资产阶级文化;后期宣扬马克思主义。本课小结史苑窥斑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变迁民国初年出现的新生活思潮在部分大城市中渐渐起先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在大多数中小城市和边远城市及一般的小城镇中,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系统,与共和改制及其提倡的生活观念意向进入了互不承认的惊慌状态。城市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起先出现紊乱、失序。传统的生活观念由于突然失去了强有力的政治权力支撑和行政贯彻的渠道,从而失去了原来作为市民传统生活指导的神圣光环和道德约束力。儒家学说供应的人生观和道德伦理法则失去了往日的威慑力,它关于生活的社会意义和人格道德的种种观念都已在理论上视为过时。大量的市民不再像从前那样顾忌自己的生活是否与传统伦理秩序的要求相吻合,男人剪长辫,女人放小脚,青年离家出走,男女自由恋爱,忠孝礼仪被视为违反人性。整个城市社会进入了观念体系重构的转型时期。由于变革的急促推动,城市生活中新的观念体系并没有取得确定优势的地位,新观念的权威性往往受到惯性作用下的传统观念的抵制。这种以政治权威丢失起先的变革,也造成了观念权威体系的解构,城市生活观念出现了真空状态。表现在市民生活方式上则是一种新旧杂陈的格局,以江苏宜兴的一个婚礼场面为例,“自民国以来,政体虽变,而新郎之戴顶履靴者,仍属有之,然亦有喜学时髦者大礼服戴大礼帽以示特殊开通者。最可笑者,新郎高冠峨峨,履声橐橐,在前视之,固俨然一新人物也。讵知背后豚尾犹存,红丝辫线,堕落及地。”而四个陪宾“有西装者,有便服者,有仍服满清时礼服者,形形色色,无奇不有。”——何一民:《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城市市民生活观念的改变》,载《西南交通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课堂跟踪训练1.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说明()A.中国的封建帝国正式结束B.民主共和的观念渐渐深化人心C.资产阶级共和制度适合中国D.北洋军阀的统治结束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渐渐深化人心,所以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群众性的反对,B项符合题意。2.护国运动的干脆结果是()A.推翻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B.维护了民主共和C.歼灭了封建帝制D.推翻了封建统治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护国运动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亦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内外压迫中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所以护国运动的干脆结果是推翻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故A项正确。3.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步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