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业理论知识考试题及答案_第1页
中医专业理论知识考试题及答案_第2页
中医专业理论知识考试题及答案_第3页
中医专业理论知识考试题及答案_第4页
中医专业理论知识考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专业理论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1.最易生风动血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燥邪

D、湿邪

E、火邪

参考答案:E

2.最易伤肺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

参考答案:E

3.最易伤肺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燥邪

1st

E、火邪

参考答案:D

4.最易导致脱腹胀满、暧腐吞酸、厌食等症的是()

A、摄食不足

B、饮食不洁

C、暴饮暴食

D、寒热偏嗜

E、五味偏嗜

参考答案:C

5.足阳明胃经分布在()

A、下肢内侧前缘

B、下肢外侧前缘

C、下肢内侧后缘

D、下肢外侧中线

E、下肢外侧后缘

参考答案:B

6.足阳明经属于()

A、胆

B、胃

C、小肠

D、大肠

E、三焦

2nd

参考答案:B

7.足少阳胆经分布在()

A、下肢内侧前缘

B、下肢外侧前缘

C、下肢内侧后缘

D、下肢外侧中线

E、下肢外侧后缘

参考答案:D

8.足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

A、从足走头

B、从头走足

C、从胸走手

D、从手走头

E、从足走腹

参考答案:E

9.足三阳经的走向规律是()

A、从足走头

B、从头走足

C、从胸走手

D、从手走头

E、从足走腹

参考答案:B

3rd

io.足厥阴肝经分布于内踝尖八寸以上的()

A、下肢内侧前缘

B、下肢外侧前缘

C、下肢内侧后缘

D、下肢外侧中线

E、下肢内侧中线

参考答案:E

11.宗气是()

A、藏于肾中之气

B、积聚于胸中之气

C、吸入于肺中之气

D、行于脉外之气

E、行于脉中之气

参考答案:B

12.主司眼睑开合的经脉是()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阴维脉和阳维脉

E、阴跷脉和阳跷脉

参考答案:E

13.主司下肢运动的经脉是()

4th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阴维脉和阳维脉

E、阴跷脉和阳跷脉

参考答案:E

14.主管生殖机能是()

A、肝的功能

B、心的功能

C、脾的功能

D、肺的功能

E、肾的功能

参考答案:E

15.主管生长发育是。

A、肝的功能

B、心的功能

C、脾的功能

D、肺的功能

E、肾的功能

参考答案:E

16.主胞胎的经脉是()

A、冲脉

5th

B、带脉

C、督脉

D、阴维脉

E、任脉

参考答案:E

17.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

A、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B、人与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

C、人体与社会环境是一个整体

D、五脏与六腑是一■个整体

E、人体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互统一

参考答案:B

18.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E、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

参考答案:D

19.中气下陷所致的久痢、脱肛及子宫下垂,临床上均可采用升提

中气法治疗,以下说法最为恰当的是()

A、因人制宜

6th

B、同病异治

C、异病同治

D、审因论治

E、辨病论治

参考答案:C

20.致病后易困脾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燥邪

E、火邪

参考答案:C

21.致病后可出现各种秽浊症状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火(热)邪

D、湿邪

E、燥邪

参考答案:D

22.治病时考虑性别、年龄等因素,属于()

A、因人制宜

B、因时制宜

7th

C、因地制宜

D、治未病

E、扶助正气

参考答案:A

23.正治指的是()

A、正确的治疗法则

B、顺从疾病的某些假象而治的原则

C、逆其疾病证候性质而治的原则

D、扶助正气而治的原则

E、祛除邪气而治的原则

参考答案:C

24.正虚为主的虚实夹杂证应用以上哪一项治法()

A、扶正

B、祛邪

C、扶正兼祛邪

D、先扶正后祛邪

E、先祛邪后扶正

参考答案:C

25.正虚不甚,邪势方张,正气尚能耐攻者应用以上哪一项治法()

A、扶正

B、祛邪

C、扶正兼祛邪

8th

D、先扶正后祛邪

E、先祛邪后扶正

参考答案:E

26.正气不足,邪气已退,其形成的病证是()

A、实证

B、虚证

C、虚实夹杂证

D、真虚假实证

E、真实假虚证

参考答案:B

27.正气不足,邪气亢盛,其形成的病证是。

A、实证

B、虚证

C、虚实夹杂证

D、真虚假实证

E、真实假虚证

参考答案:C

28.真热假寒的病机是()

A、阴盛格阳

B、阳盛格阴

C、阳虚阴盛

D、阴虚阳盛

9th

E、阴损及阳

参考答案:B

29.燥邪的致病特点是()

A、易于动血

B、易伤阳气

C、易耗气伤津

D、易于伤肺

E、易袭阳位

参考答案:D

30.脏腑功能低下或衰退形成的病证是()

A、气逆证

B、气滞证

C、气陷证

D、气虚证

E、气脱证

参考答案:D

31.在正气虚弱基础上,又产生了痰浊或瘀血等病理产物,所形成

的病机是()

A、真实假虚

B、由虚转实

C、虚中夹实

D、真虚假实

10th

E、因实致虚

参考答案:C

32.在反复思索的基础上,由近而远地估计未来的思维过程称为

()

A、意

B、志

C、思

D、虑

E、智

参考答案:D

33.与长夏之气相通应的脏是Q

A、肝

B、心

C、牌

D、肺

E、肾

参考答案:C

34.与血液运行关系最密切的脏是0

A、肝

B、心

C、脾

D、肺

11th

E、肾

参考答案:B

35.与血液运行关系密切的脏腑有()

A、心、脾、肝、肾

B、心、脾、肝、肺

C、心、肝、肺、肾

D、脾、肺、肾、肝

E、心、脾、肺、肾

参考答案:B

36.与血液生成关系密切的脏腑是()

A、心脾肝肾

B、心脾肝肺

C、心肝肺肾

D、脾肺肾肝

E、心脾肺肾

参考答案:E

37.与痰饮形成关系密切的是()

A、心肺脾功能障碍

B、肺脾肝功能障碍

C、脾肝肾功能障碍

D、肝肾心功能障碍

E、肺脾肾功能障碍

12th

参考答案:E

38.与手厥阴经相表里的经脉是()

A、足厥阴

B、足少阳

C、足阳明

D、手太阳

E^手少阳

参考答案:E

39.与湿浊内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肾气不足

B、膀胱失司

C、脾失健运

D、肺失宣降

E、三焦气化失司

参考答案:C

40.与气血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参考答案:C

13th

41.与津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有()

A、肝、脾、肾

B、脾、肺、肾

C、心、肝、脾

D、脾、肺、心

E、肝、肺、肾

参考答案:B

42.与肺相表里的是()

A、胆

B、胃

C、大肠

D、三焦

E、膀胱

参考答案:C

43.与冬气相通应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参考答案:E

44.与胆相表里的脏是()

14th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参考答案:A

45.瘀血引起的崩漏,治疗宜选用的治法是()

A、塞因塞用

B、通因通用

C、补气摄血

D、清热凉血

E、热者寒之

参考答案:B

46.瘀血所致疼痛的特点是()

A、胀痛

B、窜痛

C、灼痛

D、刺痛

E、重痛

参考答案:D

47.瘀血所致出血的特点是()

A、出血量多

15th

B、血色鲜红

C、夹有血块

D、伴有胀痛

E、痛处可移

参考答案:C

48.有关病证的虚实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主要取决于邪气亢盛与否

B、主要取决于正气旺盛与否

C、主要取决于脏腑功能盛衰

D、主要取决于邪正的消长盛衰

E、主要取决于气血是否旺盛

参考答案:D

49.有“太仓”之称的是()

A、胆

B、胃

C、小肠

D、大肠

E、膀胱

参考答案:B

50.用热性药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属于()

A、热因热用

B、寒因寒用

16th

C、塞因塞用

D、通因通用

E、热者寒之

参考答案:A

51.用寒远寒,用热远热属于。

A、扶正祛邪

B、因地制宜

C、因人制宜

D、因时制宜

E、未病先防

参考答案:D

52.用寒远寒,用热远热,属于()

A、因人制宜

B、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D、治未病

E、扶助正气

参考答案:B

53.用补益药治疗某些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而取效,属于。

A^热因热用

B、寒因寒用

C、塞因塞用

17th

D、通因通用

E、热者寒之

参考答案:C

54.引发“着痹”的病邪是()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火邪

参考答案:D

55.引发“痛痹”的病邪是。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火邪

参考答案:B

56.引发“行痹”的病邪是()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18th

E、火邪

参考答案:A

57.阴阳双方交感和合的动力源泉是()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相互转化

D、阴阳互藏

E、阴阳自和与平衡

参考答案:D

58.阴阳交感的基础是()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制约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E、阴中求阳

参考答案:C

59.阴阳互损引起的病理变化是()

A、阳偏盛

B、阴偏盛

C^阳偏衰

D、阴偏袁

E、阴阳两虚

19th

参考答案:E

60.阴阳不相维系,可出现()

A、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B、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C、阴盛格阳,阳盛格阴

D、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E、阴虚阳亢,阳虚阴盛

参考答案:C

61.阴虚风动的常见病因是()

A、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

B、久病耗血或年老精亏

C、产后恶露日久不净

D、热病后期,阴津亏损

E、水不涵木,浮阳不潜

参考答案:D

62.阴损及阳是指()

A、阴虚不能制约阳气

B、阴盛于内,格阳于外

C、阴气亏虚,阳无以化生,阳亦亏虚

D、阴盛伤阳,阳气受损

E、阴气盛极,阳气浮越于外

参考答案:C

20th

63.阴盛格阳引起的病证是()

A、虚寒证

B、虚热证

C、真寒假热证

D、真热假寒证

E、阴阳两虚证

参考答案:C

64.阴盛格阳的证候是()

A、假寒证

B、假热证

C、实寒证

D、实热证

E、寒热错杂证

参考答案:B

65.阴气不足,可见于五脏六腑,其最主要的是()

A、心阴虚

B、脾阴虚

C、肾阴虚

D、胃阴虚

E、肝阴虚

参考答案:C

66.阴偏衰引起的病证是()

21st

A、实寒证

B、虚寒证

C、虚热证

D、实热证

E、寒热错杂证

参考答案:C

67.阴偏衰的主要病机是()

A、阳气亢盛,阴气相对不足

B、阳热盛极,格阴于外

C、阳气亢盛,耗伤精血津液

D、人体阴气不足,机能虚性亢奋

E、阴液亏损,阳气化生亦不足

参考答案:D

68.阴偏盛引起的病证是()

A、实寒证

B、虚寒证

C、虚热证

D、实热证

E、寒热错杂证

参考答案:A

69.阴偏盛的病理状态是()

A、阴液不足,阳气失制而偏盛

22nd

B、阴邪亢盛,功能抑制,热量耗伤过多

C、阳气亢盛,耗伤机体的阴液

D、阴寒邪盛,逼迫阳气浮越于外

E、阳气虚损,产热不足

参考答案:B

70.阴寒之邪壅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的病机变化是()

A、阴盛格阳

B、阴损及阳

C、阳盛格阴

D、阳损及阴

E、阴盛耗阴28阳盛格阴的证候是(A)

A、真热假寒证

B、虚热证

C、真寒假热证

D、虚寒证

E、寒热错杂证

参考答案:A

71.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23rd

E、燥邪

参考答案:D

72.易于感冒表明气的哪项功能减退()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参考答案:C

73.易于导致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甚或喘息胸痛等症的邪气是

0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

参考答案:E

74.易使肝的疏泄功能失调的异常情志活动是()

A、过喜

B、过思

C、过怒

D、过恐

E、过悲

参考答案:C

75.易发生寒病的季节是()

24th

A、春

B、夏

C、长夏

D、秋

E、冬

参考答案:E

76.易发生风温的季节是()

A、春

B、夏

C、长夏

D、秋

E、冬

参考答案:A

77.以下与手太阴肺经交接部位叙述正确的是()

A、在足大趾交于足厥阴肝经

B、在足大趾端交于足太阴脾经

C、在食指端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D、在无名指端交于手少阳三焦经

E、在小指端交于手太阳小肠经

参考答案:C

78.以下属于“症状”的是()

A、面红

25th

B、质紫暗舌

C、心脉痹阻

D、恶寒发热

E、脉数

参考答案:B

79.以下属于“体征”的是()

A、头痛

B、胸闷

C、恶心欲吐

D、恶寒发热

E、脉象沉迟

参考答案:E

80.以下属于“疾病”的是()

A、痢疾

B、角弓反张

C、心血不足

D、恶寒发热

E、脉象沉迟

参考答案:A

81.以下关于病、证、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疾病反映的是一种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

B、证反映的是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性质

26th

C、证具有时相性特征,也具有空间性特征

D、症状和体征是构成病和证的基本要素

E、症可以反映疾病或证候的本质特征

参考答案:E

82.以下除哪项外,均与结石的形成关系密切()

A、饮食不当

B、情志内伤

C、服药不当

D、体质差异

E、气候因素

参考答案:E

83.以下不属于病气的致病特点的是()

A、发病急骤,病情重

B、高热持续不退

C、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D、易于流行

E、传染性强

参考答案:B

84.以上说法体现了阴阳互藏关系的是()

A、阳盛则阴病,阴胜则阳病

B、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C、阴在内,阳之守也

27th

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参考答案:B

85.以上说法体现了阴阳对立制约关系的是()

A、阳盛则阴病,阴胜则阳病

B、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C、阴在内,阳之守也

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参考答案:A

86.以上属于证候范畴的是()

A、痢疾

B、恶心呕吐

C、心血不足

D、恶寒发热

E、脉象沉迟

参考答案:C

87.以上属于体征范畴的是()

A、痢疾

B、恶心呕吐

C、心血不足

D、恶寒发热

28th

E、脉象沉迟

参考答案:E

88.依据标本划分,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B、病因为标,症状为本

C、先病为本,后病为标

D、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

E、脏腑病为本,肌表经络病为标

参考答案:B

89.一身之气不足及其功能低下的病理状态是()

A、气虚

B、气滞

C、气逆

D、气闭

E、气脱

参考答案:A

90.阳盛格阴引起的病证是()

A、虚寒证

B、虚热证

C、真寒假热证

D、真热假寒证

E、阴阳两虚证

29th

参考答案:D

91.阳气不足引起的是()

A、内寒

B、内风

C、内湿

D、内燥

E、内火

参考答案:A

92.阳偏衰引起的病证是()

A、实寒证

B、虚寒证

C、虚热证

D、实热证

E、寒热错杂证

参考答案:B

93.阳偏盛引起的病证是()

A、实寒证

B、虚寒证

C、虚热证

D、实热证

E、寒热错杂证

参考答案:D

30th

94.阳偏盛的病理状态是()

A、脏腑功能障碍

B、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

C、功能亢奋,热量过剩

D、阴不制阳,阳相对偏亢

E、阴液不足,火热内生

参考答案:C

95.循行于下肢外侧中线的经脉是。

A、足少阳胆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厥阴肝经

D、足太阳膀胱经

E、足阳明胃经

参考答案:A

96.循行于下肢内侧后缘的经脉是()

A、足少阳胆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厥阴肝经

D、足太阴脾经

E、足阳明胃经

参考答案:B

97.循行于上肢外侧中线的经脉是()

31st

A、手少阴心经

B、手厥阴心包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手少阳三焦经

E、手太阴肺经

参考答案:D

98.循行于上肢内侧中线的经脉是()

A、手少阴心经

B、手厥阴心包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手少阳三焦经

E、手太阴肺经

参考答案:B

99.循行于上肢内侧后缘的经脉是()

A、手少阴心经

B、手厥阴心包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手少阳三焦经

E、手太阴肺经

参考答案:A

100.循行于内踝尖上八寸以下胫骨内侧前缘的经脉是()

A、足少阳胆经

32nd

B、足少阴肾经

C、足厥阴肝经

D、足太阴脾经

E、足阳明胃经

参考答案:C

101.循行于内踝尖八寸以上下肢内侧前缘的经脉是()

A、足少阳胆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厥阴肝经

D、足太阴脾经E足阳明胃经

参考答案:D

102.血瘀是指()

A、血液不足,濡养功能减退

B、血液循行迟缓或不畅或停滞

C、血分有热,血行加速或迫血妄行

D、气血失和,不荣经脉

E、血随气逆,咯血或呕血

参考答案:B

103.血虚是指()

A、血液不足,濡养功能减退

B、血液循行迟缓或不畅或停滞

C、血分有热,血行加速或迫血妄行

33rd

D、气血失和,不荣经脉

E、血热、气虚等原因致血逸出脉外,咯血或呕血

参考答案:A

104.血热是指()

A、血液不足,濡养功能减退

B、血液循行迟缓或不畅或停滞

C、血分有热,血行加速或迫血妄行

D、气血失和,不荣经脉

E、血随气逆,咯血或呕血

参考答案:C

105.虚证的概念是()

A、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状态

B、正气不足,邪气亢盛的病理变化

C、邪气亢盛,正气日衰的病理变化

D、正虚邪恋的病理状态

E、邪正相持的病理状态

参考答案:A

106.虚则补之属于()

A、逆治法

B、从治法

C、治标法

D、反治法

34th

E、治本法

参考答案:A

107.虚人感受外邪,应采用的是()

A、治标

B、治本

C、标本兼治

D、先治本后治标

E、先治标后治本

参考答案:C

108.虚人感冒应选用()

A、急则治其标

B、缓则治其本

C、标本同治

D、先扶正后祛邪

E、先祛邪后扶正

参考答案:C

109.心在志为()

A、怒

B、喜

C、思

D、忧

E、恐

35th

参考答案:B

110.心在液为()

A、泪

B、汗

C、涎

D、涕

E、唾

参考答案:B

111.心在体为()

A、筋

B、脉

C、肉

D、皮

E、骨

参考答案:B

112.心其华在()

A、爪

B、面

C、唇

D、毛

E、发

参考答案:B

36th

113.心开窍于()

A、目

B、舌

C、口

D、鼻

B、耳

参考答案:B

114.心的功能是()

As行血

B、统血

C、藏血

D、纳气

E、主气

参考答案:A

115.泻南补北法的理论基础是。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制化

D、五行相乘

E、五行相侮

参考答案:B

116.邪正盛衰决定着()

37th

A、病证的寒热

B、病位的表里

C、气血的盛衰

D、病证的虚实

E^疾病的类型

参考答案:D

117.邪热内伏,反见四肢厥冷的病机是()

A、阳盛则阴病

B、阴盛则寒

C、阳虚则寒

D、阴损及阳

E、阳盛格阴

参考答案:E

118.邪气亢盛,正气不虚,其形成的病证是()

A、实证

B、虚证

C、虚实夹杂证

D、真虚假实证

E、真实假虚证

参考答案:A

119.邪气亢盛,结聚于内,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所形成的病

机是()

38th

A、真实假虚

B、由实转虚

C、实中夹虚

D、真虚假实

E、因虚致实

参考答案:A

120.先安未受邪之地属于()

A、治病求本

B、未病先防

C、既病防变

D、因地制宜

E、因时制宜

参考答案:C

121.先安未受邪之地属于()

A、治病求本

B、急则治标

C、未病先防

D、既病防变

E、因时制宜

参考答案:D

122.下述选项不属于火热内生的是。

A、阳气过盛化火

39th

B、邪郁化火

C、五志过极化火

D、暑邪侵犯

E、阴虚火旺

参考答案:D

123.下述经脉在其循行过程中,经过气街的是()

A、足少阴与足太阳

B、手少阳与足少阳

C、手阳明与足阳明

D、足厥阴与足太阳

E、足阳明与足少阳

参考答案:E

124.下列选项属虚证临床表现的是()

A、二便不通

B、精神亢奋

C、烦躁不宁

D、二便失禁

E、疼痛剧烈

参考答案:D

125.下列选项属实证临床表现的是。

A、二便不通

B、神疲体倦

40th

C、五心烦热

。、面容憔悴

E、自汗盗汗

参考答案:A

126.下列选项可用阴阳转化解释的是()

A、寒极生热

B、阴损及阳

C、寒者热之

D、阴病治阳

E、阴中求阳

参考答案:A

127.下列选项可用阴阳互根互用解释的是()

A、寒极生热

B、阴病治阳

C、寒者热之

D、重阴必阳

E、阴中求阳

参考答案:E

128.下列选项可用阴阳对立制约解释的是()

A、寒极生热

B、阴损及阳

C、阳盛伤阴

41st

D、心烦不宁

E、精神萎靡

参考答案:C

129.下列选项可用阴阳对立制约解释的是()

A、寒极生热

B、阴损及阳

C、寒者热之

D、重阴必阳

E、阴中求阳

参考答案:C

130.下列选项,不属于"因人制宜”原则的是()

A、因性别不同而用药各异

B、因居处环境不同而用药各异

C、因体质不同而用药各异

D、因年龄长幼不同而用药各异

E、因生活习惯不同而用药各异

参考答案:B

131.下列属于疾病基本病机的是()

A、经络病机

B、脏腑病机

C、六淫病机

D、阴阳失调病机

42nd

E、内生五邪病机

参考答案:D

132.下列属于风邪性质和致病特征的是。

A、为阳邪,其性炎热

B、为阳邪,其性开泄

C、为阳邪,伤津耗气

D、为阳邪,易生风动血

E、为阳邪,其性炎上

参考答案:B

133.下列情志相胜关系中,错误的是()

A、惊胜怒

B、恐胜喜

C、怒胜思

D、喜胜忧

E、思胜恐

参考答案:A

134.下列对形神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有()

A、形即形体,是指构成人体的脏腑、经络、五体和官窍及运行

或储藏其中的精气血津液等

B、神即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等功能活动

C、形与神相互依附,形是神的藏舍之处,神是形的生命体现

D、人的精神活动与五脏精气密切相关,二者可相互影响致病

43rd

E、神不能离开形体存在,有形才能有神;神一旦产生,叉对形

体起主宰作用

参考答案:B

135.下列不属于中医学“神”的含义的有()

A、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体现

B、生命的本原

C、人的精神意识

D、人的情绪、思想、性格等

E、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

参考答案:B

136.下列不按五行相生顺序排列的是()

A、呼、笑、歌、哭、呻

B、筋、脉、肉、皮、骨

C、青、赤、黄、白、黑

D、角、徵、商、宫、羽

E、酸、苦、甘、辛、咸

参考答案:D

137.下列病证适用于急则治其标的是()

A、二便不通

B、脾虚泄泻

C、阳虚外寒

D、阴虚内热

44th

E、气血两亏

参考答案:A

138.下列病邪致病最易出现发热恶风、汗出等症状的是°

A、风邪

B、寒邪

C、火邪

D、湿邪

E、燥邪

参考答案:A

139.五志相胜,思所胜的是()

A、喜

B、怒

C、悲

D、恐

E、惊

参考答案:D

140.五志相胜,怒所胜的是0

A、喜

B、思

C、悲

D、恐

E、惊

45th

参考答案:B

141.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

A、传化物

B、实而不能满

C、藏精气

D、泻而不藏

E、受盛传化水谷

参考答案:C

142.五脏的生理功能特点是()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C、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E、虚实交替,泻而不藏

参考答案:B

143.五脏藏神,则肝藏()

A、魂

B、神

参考答案:A

144.五脏变动,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肝之变动为提

B、心之变动为笑

46th

C、脾之变动为啰

D、肺之变动为咳

E、肾之变动为栗

参考答案:B

145.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参考答案:E

146.五行中具有“曲直”特性的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参考答案:A

147.五行中具有“稼才啬”特性的是()

A、木

B、火

C、土

47th

D、金

E、水

参考答案:C

148.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A、炎上

B、润下

E>金

参考答案:D

149.五行中,水是土的()

A、母

B、子

C、所胜

D、所不胜

E、所生

参考答案:C

150.五行中,水是木的()

A、母

B、子

C、所胜

D、所不胜

E、所乘

参考答案:A

48th

151.五行中,水是金的()

A、母

B、子

C、所胜

D、所不胜

E、所乘

参考答案:B

152.五行中,水是火的()

A、母

B、子

C、所胜

D、所不胜

E、所生

参考答案:D

153.五行学说指导诊断,面见青色,脉见弦象,则病位在()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参考答案:A

154.五行学说指导诊断,面见赤色,脉见洪象,则病位在()

49th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参考答案:B

155.五行胜复调节,若胜气为金,则其复气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参考答案:B

156.我国东南地区多用辛凉解表,西北地区则常用辛温解表,所

体现的治则是()

A、既病防变

B、治病求本

C、因人制宜

D、因时制宜

E、因地制宜

参考答案:E

157.谓摄精神属于()

50th

A、治病求本

B、未病先防

C>既病防变

D、因地制宜

E、因时制宜

参考答案:B

158.胃下垂、脱肛、子宫下垂等疾病,临床上均可采用升提中气

法治疗,体现了()

A、因人制宜

B、同病异治

C、异病同治

D、审因论治

E、辨病论治

参考答案:C

159.胃的生理功能是()

A、受盛化物

B、传化糟粕

C、主持诸气

D、受纳腐熟

E、通调水道

参考答案:D

160.维持血液不逸出于脉外是气的何种作用的体现()

51st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参考答案:D

161.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藏

D、阴阳平衡

E、阴阳互根互用

参考答案:A

162.推动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是()

A、心的功能

B、脾的功能

C、肝的功能

D、肺的功能

E、肾的功能

参考答案:A

163.同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疾病发生的时间、地域、年

龄、体质等因素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体现了。

52nd

A、因人制宜

B、同病异治

C、异病同治

D、审因论治

E、辨病论治

参考答案:B

164.通过心的忆念活动形成对事物表象的认识,称为()

A、意

B、志

C、思

D、虑

E、智

参考答案:A

165.调摄精神属于()

A、治病求本

B、未病先防

C、既病防变

D、因地制宜

E、因时制宜

参考答案:B

166.体质偏阴者治宜()

A、甘寒凉润

53rd

B、补气培元

C、健脾芳化

D、清热利湿

E、温补血■火

参考答案:E

167.体质偏阳者治宜()

D、湿化

E、传化

参考答案:A

168.体型中最有代表性的差异是()

A、皮肤之厚薄

B、肤色

C、膝理之坚松

B、连续性

C、复杂性

D、普遍性

E>稳定性

参考答案:D

169.痰浊为病,随气上逆尤易()

A、阻滞肺气,失于宣降

B、留滞脏腑,升降失常

C、蒙蔽清窍,扰乱心神

54th

D、流注经络,气机阻滞

E、停滞胃腑,失于和降

参考答案:C

170.痰饮停胃,则可见()

A、肢体麻木

B、恶心呕吐

C、胸闷心痛

D、胸闷气喘

E、胸胁胀满

参考答案:B

171.太阳经病证可见()

A、全头痛

B、巅顶痛

C、面额痛

D、头项痛

E^偏头痛

参考答案:D

172.素体阳虚阴盛者,受邪后多从()

A、寒化

B、热化

C、燥化

D、湿化

55th

E、传化

参考答案:A

173.素体津亏血耗者,易致邪从()

A、寒化

B、实化

C、虚化

D、湿化

E、燥化

参考答案:E

174.思虑过度对气机的影响是()

A、气乱

B、气陷

C、气上

D、气结

E、气收

参考答案:D

175.水气凌心属于()

A、母病及子

B、相乘传变

C、子病犯母

D、相侮传变

E、制化传变

56th

参考答案:B

176.水液病证,当腹水严重、腹部胀满、二便不利时,应

治疗原则是。

A、治标

B、治本

C、标本兼治

D、先治标后治本

E>反冶

参考答案:A

177.属于正治的是°

A、以寒治寒

B、热因热用

C、用寒远寒

D、以补开塞

E、以寒治热

参考答案:E

178.属于正治的是°

A、热因热用

B、以通治通

C、热者寒之

D、用热足热

E、以补开塞

57th

参考答案:C

179.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上午

B、下午

E、阴阳两虚

参考答案:E

180.属于既病防变的是()

A、形体锻炼

B、养性调神

C、药物预防

D、起居有节

E、早期诊治

参考答案:E

181.属于既病防变的是()

A、调摄精神

B、锻炼身体

C、起居有节

D、药物预防

E、早期诊治

参考答案:E

182.属于反治的是()

A、热因热用

58th

B、实则泻之

C、热者寒之

D、寒者热之

E、虚则补之

参考答案:A

183.属于反治的是()

A、寒者热之

B、以寒治寒

C、以寒治热

D、以热治寒

E、热者寒之

参考答案:B

184.属于从治的是()

A、治热以寒

B、寒者热之

C、阳病治阴

D、用热远热

E、以通治通

参考答案:E

185.属于从治的是()

A、热因热用

B、实则泻之

59th

C、热者寒之

D、寒者热之

E、虚则补之

参考答案:A

186.属于“子病犯母”的脏病传变是()

A、心病及脾

B、心病及肾

C、心病及肺

D、心病及肝

E、肝病及肺

参考答案:D

187.属于“五行相侮”的脏病传变是()

A、心病及脾

B、心病及肾

C、心病及肺

D、心病及肝

E、脾病及心

参考答案:B

188.属于“五行相乘”的脏病传变是()

A、心病及脾

B、心病及肾

C、心病及肺

60th

D、心病及肝

E、肝病及心

参考答案:C

189.属于“土”的五声是()

A、呼

B、笑

C、歌

D、哭

E、呻

参考答案:C

190.属于“土”的五官是()

A、目

B、舌

C、口

D、鼻

E、耳

参考答案:C

191.属于“水”的五音是()

A、角音

B、羽音

C、徵音

D、宫音

61st

E、商音

参考答案:B

192.属于“水”的五味是()

A、酸

B、苦

C、甘

D、辛

E、咸

参考答案:E

193.属于“水”的五声是()

A、呼

B、笑

C、歌

D、哭

E、呻

参考答案:E

194.属于“水”的五色是()

A、青

B、赤

C、黄

D、白

E、黑

62nd

参考答案:E

195.属于“水”的五气是()

A、风

B、暑

C、湿

D、燥

E、寒

参考答案:E

196.属于“水”的五官是。

A、目

B、舌

C、口

D、鼻

E、耳

参考答案:E

197.属于“水”的季节是。

A、春

B、夏

C、长夏

D、秋

E、冬

参考答案:E

63rd

198.属于“木”的五味是()

A、酸

B、苦

C、甘

D、辛

E、咸

参考答案:A

199.属于“木”的五体是()

A、筋

B、脉

C、肉

D、皮

E、骨

参考答案:A

200.属于"母病及子"的脏病传变是()

A、心病及脾

B、心病及肾

C、心病及肺

D、心病及肝

E、肾病及心

参考答案:A

201.属于“金”的五志是()

64th

A、怒

B、喜

C、思

D、悲

E、恐

参考答案:D

202.属于“金”的五音是()

A、角音

B、羽音

C、徵音

D、宫音

E、商音

参考答案:E

203.属于“金”的五体是()

A、筋

B、脉

C、肉

D、皮

E、骨

参考答案:D

204.属于“金”的五色是()

A、青

65th

B、赤

C、黄

D、白

E、黑

参考答案:D

205.属于“金”的季节是()

A、春

B、夏

C^长夏

D、秋

E、冬

参考答案:D

206.属于“金”的变动是。

A、握

B、忧

C、啰

D、咳

E、栗

参考答案:D

207.属于“火”的五志是()

A、怒

B、喜

66th

C、思

D、悲

E、恐

参考答案:B

208.属于“火”的五气是。

A、风

B、暑

C、湿

D、燥

E、寒

参考答案:B

209.属于“火”的变动是()

A、握

B、忧

C、啰

D、咳

E、栗

参考答案:B

210.暑邪为病而见汗多、气短、乏力、是由于()

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B、暑应于心,易扰心神

C、暑多夹湿,易困脾土

67th

D、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E、暑为阳邪,d匕火伤阴

参考答案:D

211.暑邪伤人,常见胸闷、四肢困倦等症的主要原因是()

A、暑多夹湿,气滞湿阻

B、暑性升散,汗多伤津,肢体失养

C、暑性升散,伤津耗气

D、暑性炎热.阳热内盛

E、暑性升散,易扰心神

参考答案:A

212.暑邪、火邪、燥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

A、耗气

B、炎热

C、伤津

D、动血

E、生风

参考答案:C

213.手足三阴经交接于()

A、手部

B、足部

C、头部

D、四肢末端

68th

E、胸部内脏

参考答案:E

214.手阳明经,络于()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参考答案:D

215.手太阴经分布在()

A、上肢内侧前缘

B、上肢外侧前缘

C、上肢内侧后缘

D、上肢外侧中线

E、上肢外侧后缘

参考答案:A

216.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交接部位是()

A、目外眦

B、鼻根部

C、小指端

D、目内眦

E、胸中

69th

参考答案:D

217.手太阳经分布在()

A、九上肢内侧前缘

B、上肢外侧前缘

C、上肢内侧后缘

D、上肢外侧中线

E、上肢外侧后缘

参考答案:E

218.手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

A、从足走头

B、从头走足

C、从胸走手

D、从手走头

E、从足走腹

参考答案:C

219.手三阳经在躯干部的分布是()

A、胸部

B、腹部

C、背部

D、肩胛部

E、体侧

参考答案:D

70th

220.手厥阴经分布在()

A、上肢内侧前缘

B、上肢外侧前缘

C、上肢内侧后缘

D、上肢内侧中线

E、上肢外侧后缘

参考答案:D

221.嗜食肥甘厚味,易形成()

A、火旺体质

B、痰湿体质

C、心气虚体质

D、脾气虚体质

E、肝郁体质

参考答案:B

222.适用于阴偏衰的治疗方法是()

A、阳病治阴

B、阴病治阳

C、阴中求阳

D、阳病治阳

E、阴病治阴

参考答案:A

223.实证常见于外感病的阶段是()

71st

A、末期

B、初期

C、各个阶段

D、初期和中期

E、中期和后期

参考答案:D

224.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所形成的病证是()

A、实证

B、虚证

C、虚实夹杂证

D、真虚假实证

E、真实假虚证

参考答案:E

225.十二正经中,“络脑”的经脉是()

A、心经

B、肾经

C、肝经

D、膀胱经

E、胆经

参考答案:D

226.十二经脉中循行于腹部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是()

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72nd

B、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

C、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

D、足阳明、足少阴、足太阴、足厥阴

E、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

参考答案:A

227.十二经脉气血充盛有余时,则渗注于()

A、经别

B、别络

C、浮络

D、孙络

E、奇经

参考答案:E

228.十二经脉的别络都是从()

A、胸背部分出

B、头面部分出

C、肘膝关节以下分出

D、肘膝关节以上分出

E、四肢末端分出

参考答案:C

229.十二经筋的分布,多结聚于()

A、胸腹部位

B、肌肤体表

73rd

C、关节和骨骼附近

D、四肢末端

E、头面及项部

参考答案:C

230.湿邪致病最易困阻的是()

A、心阳

B、肺气

C、脾阳

D、肝阳

E、肾气

参考答案:C

231.湿邪致病可见()

A、汗出恶风

B、四肢困倦,胸闷呕恶

C、皮肤于涩

D、狂躁妄动

E、头身疼痛,肢体活动不利

参考答案:B

232.湿邪致病缠绵难愈的主要原因是()

A、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病难速愈

B、湿邪伤阳困脾,病难速愈

C、湿性黏滞,胶着难解,病难速愈

74th

D、湿性重浊,留滞体内,病难速愈

E、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病难速愈

参考答案:C

233.生气之主指的是()

A、肝

B、心

C、脾胃

D、肺

E、肾

参考答案:D

234.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总体的外在表现是()

A、精

B、气

C、血

D、津液

E、神

参考答案:E

235.肾在志为()

A、怒

B、喜

C、思

D、忧

75th

E、恐

参考答案:E

236.肾在液为()

A、泪

B、汗

C、涎

D、涕

E、唾

参考答案:E

237.肾在体为()

A、筋

B、脉

C、肉

D、皮

E、骨

参考答案:E

238.肾在窍为()

A、目

B、舌

C、口

D、鼻

E、耳

76th

参考答案:E

239.肾阴不足,心火偏亢,以致心肾不交,其治疗宜用()

A、益火补土法

B、金水相生法

C、抑木扶土法

D、培土制水法

E、泻南补北法

参考答案:E

240.肾阳虚不能温脾,以致脾阳不振,其治疗宜用()

A、益火补土法

B、金水相生法

C、抑木扶土法

D、培土制水法

E、泻南补北法

参考答案:A

241.肾的功能是()

A、行血

B、统血

C>藏血

D、纳气

E、主气

参考答案:D

77th

242.肾的“外华”是()

A、发

B、爪

C、毛

D、面

E、唇

参考答案:A

243.肾藏()

A、神

B、魂

C、魄

D、意

E、志

参考答案:E

244.三焦的生理功能是。

A、通行元气

B、传化水谷

C、化生精气

D、调畅气机

E、宣发肃降

参考答案:A

245.塞因塞用适用于()

78th

A、食滞腹泻

B、肠热便结

C、瘀血闭经

D、脾虚腹胀

E、热结旁流

参考答案:D

246.容易发生阴阳互损的脏是()

A、心

B、肝

C、肾

D、脾

E、肺

参考答案:C

247.任脉又称()

A、阳脉之海

B、阴脉之海

C、气海

D、血海

E、髓海

参考答案:B

248.任脉循行的终点是()

A、目内侧

79th

B、目眶下

C、口唇

D、上唇系带

E、下唇

参考答案:B

249.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心”是()

A、脑

B、心

C、五脏

D、经络

E、脏腑

参考答案:C

250.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主导是()

A、脑

B、肝

C^心

D、五脏

E、经络

参考答案:C

25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心是()

A、脑

B、肝

80th

C、心

D、五脏

E、经络

参考答案:D

252.热者寒之属于()

A^正治法

B、反治法

C、治标法

D、从治法

E、治本法

参考答案:A

253.热因热用适用于。

A、实热证

虚热证

C、真热假寒证

D、真寒假热证

E、寒热错杂证

参考答案:D

254.热病见热象应采用的治疗原则是()

A^正治

B、从治

C、标本兼治

81st

D、治本

E、治标

参考答案:A

255.祛邪法适用于()

A、实证

B、虚证

C、虚实夹杂

D、虚中夹实

E、实中夹虚

参考答案:A

256.区分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的最主要依据是()

A、分布部位的不同

B、解剖形态的不同

C、功能特点的不同

D、阴阳属性的不同

E、五行属性的不同

参考答案:C

257.情志异常,可引起二便失禁的是()

A、过度悲忧

B、恐惧过度

C、思虑不解

D、过度愤怒

82nd

E、突然受惊

参考答案:B

258.情志异常,导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的是0

A、过度愤怒

B、过度喜乐

C、过度悲忧

D、突然受惊

E、思虑过度

参考答案:D

259.情志为病,喜则()

A、气上

B、气下

C、气缓

D、气结

E、气消

参考答案:C

260.情志为病,悲则()

A、气上

B、气下

C、气缓

D、气结

E、气消

83rd

参考答案:E

261.侵犯人体可引起关节疼痛重浊症状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

参考答案:D

262.侵犯人体,易发肿疡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火邪

参考答案:E

263.跷脉的功能是()

A、加强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

B、加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