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1页
【+初中语文+】《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2页
【+初中语文+】《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3页
【+初中语文+】《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4页
【+初中语文+】《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族英雄——文天祥

文天祥

(1236─1283),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著有《文山先生合集》。20岁中状元。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元军占领临安后,但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控制。元军诱降文天祥投降,文天祥宁死不屈,元军只好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逃走,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1276年到达福州,被宋端宗任命为右丞相。1278年冬,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朗读诗歌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回想我早年历尽辛苦由科举入仕,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指战争,干和戈是两种兵器。文天祥在宋理宗宝祐四年中进士第一名。指遇到朝廷选拔。稀少。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四周年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哪两件大事?作者在21岁时依靠科举步入仕途。在国家危急的时局中,起兵抗元。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写此诗后不久,南宋流亡朝廷覆亡。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国家支离破碎恰似狂风中的柳絮,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骤雨中的浮萍。

宋朝军队自临安弃守,恭帝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方军民自发组织起来抵抗。右丞相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在逃难中惊悸而死,左丞相陆秀夫复立8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此时文天祥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无依无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赣江,水流湍急,极为险恶。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兵败,经惶恐滩退往广东。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就死一生的险境,是他最忧虑惶恐的事情。惶恐:惊慌害怕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崖山外。如今文天祥兵败所俘,囚于元的战船中,押送过此,怎能不感到孤苦伶仃?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回想当年,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如今被俘,路过零丁洋不禁叹息我孤苦零丁。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这里指史册。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永照史册。合作探究(教材课后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试结合全诗及作者生平,谈谈你的理解。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丁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他写下了这首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古以来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与昂扬斗志。从尾联中,你能读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读出了文天祥__________的___________直抒胸臆以身殉国的浩然正气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忠贞不屈的爱国精神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这首诗追忆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的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南宋灭亡后,文天祥被送到大都(今北京),文天祥誓不投降,1282年三月,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文天祥死时年仅47岁。南安军文天祥本诗选自《文天祥诗集校笺》卷十一(。帝曷(bǐnɡ)祥兴二年(1279),南宋最后一个据点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被元军押送北行,于本年五月四日出大庾岭,经南安军(今江西大余)时写下此诗。背景链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诗意:梅岭上的南北路口,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赏析:一、二句略写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此处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诗人当时心情的沉重与凄苦。指经过梅岭。梅岭,即大庾岭,山上多梅树,是广东和江西的分界岭。远行的人穿的衣服。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诗意:越过梅岭(我)与谁同路?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赏析:三、四句抒写行程中的悲苦心情。上句说行程的孤单,以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下句说这次以俘囚的身份回到家乡,犹如不归,心情何等悲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诗意: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城郭却一时落入敌手。

赏析:五、六句承开头二句抒写悲愤。以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收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将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诗意:绝食而死是我的愿望,梦里在首阳山头采薇而食。赏析:末尾二句用伯夷、叔齐的典故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表现自己宁死不降的决心和至死不渝的崇高气节。周武王伐纣灭商,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不食周粟,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后来饿死。一种野菜。文天祥到了南安军曾绝食八天。本诗与王绩的《野望》都用了“采薇”的典故,两位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本诗作者文天祥借伯夷、叔齐采薇而食,宁愿饿死而不食周粟的典故,表明自己宁死不降的决心和至死不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