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散文阅读4篇(截至2024年)_第1页
重庆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散文阅读4篇(截至2024年)_第2页
重庆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散文阅读4篇(截至2024年)_第3页
重庆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散文阅读4篇(截至2024年)_第4页
重庆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散文阅读4篇(截至2024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重庆市散文阅读4篇自然的安慰(2024年重庆B卷) 2大美田园(2021年) 5石缝间的生命(2005年) 7音乐之伴(2004年) 8

自然的安慰(2024年重庆B卷)钱红莉①距家两三公里处,有一片菜地。每隔几日,我总喜欢去逛逛,回来时仿佛沾了一身的灵气。一日再去,菜地竟被碾平,变成千篇一律的草圃,失落得很。②那片郊区的菜地,作为农业文明的微缩景观,似乎保全了几欲失传的二十四节气,一年年地,一日日地加深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春初新韭,秋末晚菘”,这八个字里,不仅有美味,还有农时,以及四季流转。③十余年来,这菜地日渐变成我生活的根基,我的思绪唯有依靠它们,才能开出一点点花来。土地,森林,花朵,飞鸟,山岚,河流……正是滋养人们灵气的源泉。④从事书写这门手艺,几同于挖井,徒手开掘,缓慢笨拙,仿佛农业文明的一点点深耕。累了,自然想起那片菜地。对于一个逐渐失根的人,它是一种寄托。⑤今年夏天持续高温,直接覆盖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从37度的酷夏一夜过渡至深秋。辛丑年秋天,总归不像个秋天!没有往年身着长袖衬衫的舒缓漫长,令一个在农业文明里生长的躯体颇感不适。⑥近日,一切又都回来了,平凡的日子被寒露、霜降稳稳接住。这样熟悉的持续感,让印刻于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又一次重回秋寒,总归错不了。这长久地赋予人精神上的季节性安稳,让人的内心踏实,始终有一种恒定的东西存在。⑦霜降前后的农历九月,应是农人们起山芋、点油菜的时节。你看,最早厘清人与天地关系的,并非哲学家,而是农民。应时而种,应节而收,正是在践行某种哲学思想。⑧早前,我家附近这片菜地,同样精准地遵循着农时。往年这时日,山芋禾子被锄头扒拉到地角,扭了一只几米长的麻花,在秋风里滚着滚着,渐黄、渐枯……⑨夜读白谦慎《傅山的世界》。看到傅山有一张册页:一株枯老的瘦桃,被拦腰折断,伤口处支棱着仿佛有痛,旁枝竟然有花。我曾在一座古寺也见过一株半枯半新的老桃,一根树桩,分开两枝,一枝彻底枯了,另一枝上,新叶渐生粉花,热闹与枯寂同在,滋味殊异,唯独不见苦相。伫立良久,那种视觉上的强烈刺激,让人说不出什么好来,却一直难忘。直至夜观傅山册页。⑩秋风中的山芋禾子,亦如是,丑拙枯老,却又与人亲,与人近。⑪深秋后的土地,被泼上水,撒了菜籽,盖上枯草。过几日,凭空钻出无数乳白的芽,青菜的,芫荽的,菠菜的……露台上的花盆也清理出来种蒜,不出三五日,蒜瓣尖也会抽出嫩芽来。老梅树旁的拉秧草被拔去了,叶丛中花苞点点。年年如此。世间,还有什么比植物更守信的?再无。这无端地让人心安,仿佛有了恒久的依靠。⑫小区遍植鹅掌楸,树冠下层的叶片渐黄,但并非失水的枯黄,而是富于生命力的黄,黄得蓬勃。绿化带转角处,总有雁来红,群群簇簇,相拥相依,风一日日地寒了,它们红得如此热烈,用整个生命在红。还有葱兰,绿叶丛中冒出点点的白,白得从不辜负人。年轻时,认为鸡冠花粗拙老丑,如今透过中年的眼,反觉此花最具品质,倔强,顽强,凌寒不惧,纵然被嫌弃,照样有底气开花,多日不绝,犹如高山坠石的气魄,挺好,不容易。⑬人心的孤独,一年年被这些植物安慰着。久而久之,更加剧了精神上的依赖。⑭闲来散步,整个小区都笼在似有若无的桂花香里,有“不来常思君”的迂回曲折。正巧,朋友送来一枝桂花,剪了插瓶。深夜,香气渐拢,是暖香了,似凌寒中划亮一支火柴。(选自《湖南文学》2022年第1期,有删改)【梳理主要内容】12.作者在全文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参照示例,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理解关键语句】13.结合语境,理解第⑦段画横线句子的含义。你看,最早厘清人与天地关系的,并非哲学家,而是农民。【赏析表达效果】14.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⑭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深夜,香气渐拢,是暖香了,似凌寒中划亮一支火柴。【探究引入段落】15.选文写菜地作物生长时,在第⑨段引入傅山册页中的瘦桃、古寺老桃的内容,这样安排有何作用?【关联现实生活】16.参照示例,根据生活经验再补写两例,表达植物给予你的启迪或安慰。鹅掌楸,用蓬勃的黄诉说生命的精彩;葱兰,用纯洁的白昭示从不辜负人的节操;鸡冠花,用多日不绝的花期表达自我的倔强与顽强;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2.①让人的思绪有了依靠,灵气得到滋养;②让人感到恒久的依靠,让人心安13.农民应时而种,应节而收,精准地遵循着农时,最懂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1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桂花浓郁的香味给人的感受”比作“在凌寒中划亮的一支火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花香味给“我”带来了温暖和光明,体现了植物给“我”带来了安慰和精神寄托。15.插叙,交代了瘦桃、古寺老桃丑拙枯老的状态,但却依旧透露着生命的气息,顽强生长,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的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也体现了这些植物成了作者的精神寄托的原因,揭示了文章的主旨。16.①.例如:莲花②.用亭亭玉立的姿态展示自我的高洁和傲岸【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梳理概括文章内容。①空:结合第③段“十余年来,这菜地日渐变成我生活的根基,我的思绪唯有依靠它们,才能开出一点点花来。土地,森林,花朵,飞鸟,山岚,河流……正是滋养人们灵气的源泉”可知,郊区的菜地让“我”的思绪有了依靠,这些自然之物滋养着人们的灵气,由此可概括为:让人的思绪有了依靠,灵气得到滋养;②空:结合第⑪段“深秋后的土地,被泼上水,撒了菜籽,盖上枯草。过几日,凭空钻出无数乳白的芽,青菜的,芫荽的,菠菜的……露台上的花盆也清理出来种蒜,不出三五日,蒜瓣尖也会抽出嫩芽来。老梅树旁的拉秧草被拔去了,叶丛中花苞点点”“年年如此。世间,还有什么比植物更守信的?再无。这无端地让人心安,仿佛有了恒久的依靠”可知,深秋的植物让人心安,仿佛有了恒久的依靠,概括即为:让人感到恒久的依靠,心安。【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结合第⑦段“霜降前后的农历九月,应是农人们起山芋、点油菜的时节。你看,最早厘清人与天地关系的,并非哲学家,而是农民。应时而种,应节而收,正是在践行某种哲学思想”可知,哲学家会告诉我们哲学理论,但具体的实践操作是由农民来完成,因为农民应时而种,应节而收,农民通过亲身实践得出了宝贵的经验,他们能精准地遵循着农时,所以到了什么样的时节,该干什么农活,是他们的经验厘清了人与天地的关系,践行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14题详解】本题考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深夜,香气渐拢,是暖香了,似凌寒中划亮一支火柴”中的“似凌寒中划亮一支火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第⑭段“闲来散步,整个小区都笼在似有若无的桂花香里”“朋友送来一枝桂花,剪了插瓶”可知,这里将“桂花浓郁的香味给人的感受”比作“在凌寒中划亮的一支火柴”,“在凌寒中划亮的一支火柴”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光明,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花香味在孤独的寒夜给“我”带来的美好感受,让“我”感受到温暖和光明,让“我”的内心得到安慰,结合第⑬段“人心的孤独,一年年被这些植物安慰着。久而久之,更加剧了精神上的依赖”可知,这里体现了“我”在精神上对这些植物的依赖。【15题详解】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分析。作答时可从内容上和结构上来分析。第⑨段内容上描写了傅山册页中的瘦桃被拦腰折断,伤口处支棱着仿佛有痛,旁枝竟然有花,古寺老桃,半枯半新,一根树桩,分开两枝,一枝彻底枯了,另一枝上,新叶渐生粉花,热闹与枯寂同在,滋味殊异,唯独不见苦相。这一段是插叙,交代了虽然瘦桃、古寺老桃经过岁月的洗礼,变得丑拙枯老,但它却依旧不放弃,顽强生长,从而引出了下文第⑩段“秋风中的山芋禾子,亦如是,丑拙枯老,却又与人亲,与人近”的感悟;同时这与第⑫段“透过中年的眼,反觉此花最具品质,倔强,顽强,凌寒不惧,纵然被嫌弃,照样有底气开花,多日不绝,犹如高山坠石的气魄,挺好,不容易”相照应,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的顽强生命力的赞美,这也进一步表明作者孤独的内心正被这些植物安慰着,这些植物成了作者的精神寄托,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升华了文章的主旨。【16题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结合“鹅掌楸,用蓬勃的黄诉说生命的精彩;葱兰,用纯洁的白昭示从不辜负人的节操;鸡冠花,用多日不绝的花期表达自我的倔强与顽强”可知,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结构是:植物名+用+(植物的特点)+两个字的动词+表示启迪和安慰的内容。例如:菊花,用迎接风霜的身姿宣扬不屈服的傲骨。(2024年重庆B卷)大美田园(2021年)王本道①千百年来,“田园”这两个字,在国人的思想情感与文化积淀中有着特殊的意蕴。虽然自幼在城里长大,但自打脱离童稚后,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乘车驶离市区,眼前出现坦荡开阔的原野,宁静旷达的村落,袅袅升空的炊烟,我的心总会沉入一场迷离缥缈的梦境。对田园的眷恋,已经深入我的骨髓。②今年入夏以来,我约了三两好友,利用休息日出离市区,每天踏着晨光,映着晚霞,在辽河盘锦水乡徜徉。这里一马平川,坦荡如砥,大小河流交错如织。在稻田间的阡陌穿行,清风徐来,水波澹荡,周遭世界绿得无拘无束,飞扬洒脱,一缕缕甜丝丝的清香在微风吹拂下掠过鼻息。那是正在生长的庄稼的芬芳,草木的芬芳,并夹带着泥土的芬芳,田园岁月的纯净与醇厚,是这些气息的混合。田水清清,粉蝶纷飞,阳光浑朴天真,稻秧恣意茁长。虽然还没有到水稻扬花的季节,但可以想象出一束束稻穗上那朵朵乳白色小花的淡雅,它在农民的心里有种淳朴的香甜。虽然是绿肥红瘦的盛夏,但是原野上却不乏有高低错落的野花,鲜红、橘红、粉红、淡紫、洁白,星星点点,缠缠绵绵,与天边稀疏的云朵连成了一片。身旁的沟渠里,田水在哗哗地流淌,时而有青蛙呱呱的叫声传来,这情景很容易让人想到以往在电影里或图画上看到的江南水乡:一位农人头戴斗笠,手牵一头水牛徐徐而行,稻田中浅水漫漫,倒映着老人和水牛移动的身影,姗姗可爱。据唐人《云仙杂记》中记载,“渊明尝闻田水声,倚仗久听,叹曰:‘秫稻已秀,翠色染人,时剖胸襟,一洗荆棘,此水过吾师丈人矣。’”耳听水流潺潺,满目双色莹莹,令他身心顿爽。③中国人自古至今都有着很深的田园情结。无论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都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一种理想生存方式的诗意表现。具有共同文化传统的人们都有其共有的生存态度,即使离开故土,但其心灵深处依然有一种执拗的田园情结。人们如眷恋母亲一样的眷恋田园,不仅仅因为那是自己的家园。那里有自己的亲人,更因为那里有熟悉的青山秀水,有弥漫着成熟庄稼气味的田垄。田园承载着记忆,承载着乡愁,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之根,是血脉和心灵的安住之所。④临近中午,我们走出水光潋滟,一碧万顷的田畴,进入一片芦荡之中。此时,天空焕发出这个季节惬意的火热和光辉。放眼四望,稠密的芦苇,连绵在天地之间。走在芦荡的小径之上,苇叶葱茏,宛如轻纱织成的帐幔,清风吹拂,芦杆摇曳,发出的沙沙声,伴随着潺潺的水声,合成一支美妙动听的乐曲。我们置身其中,只能看到头顶的蓝天一线。行进之中,芦荡深处不断“扑棱棱”地飞出一只只大鸟,朋友告诉我说,眼前飞起又旋即隐没的是白鹭,而那直翔云天的是芦鹰……“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诗人写下的描绘田园风光的诗句真的是浮动着颜色呢!⑤我暗忖,无论是陶渊明、孟浩然、王维等众多的田园诗人,抑或是当今世界的后来人,憧憬田园之美是多少人共同的精神追求。这是一种对拜物的、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生活态度的否定,对那种真正人性的、朴素的、自然的人生理想的呼唤。从这个意义上说,田园不仅可以“养目”,更可以“洗心”“养心”。⑥正午时分,夏日的碧眼在嫣然的云朵间笑意盈盈,阳光在无垠的天地间迷离闪烁。此时,我心中长满了馥郁的鲜花,萋萋的芳草,浓密的庄稼……(选自《天津日报》2020年8月11日,有改动)13.下面是对本文思路的梳理,请你根据第②段和第④段。在方框中补上合适的内容。(4分)14.请结合全文,理解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此时,我心中长满了馥郁的鲜花,萋萋的芳草、浓密的庄稼15.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词句。(6分)(1)虽然是绿肥红瘦的盛夏,但是原野上却不乏有高低错落的野花。(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3分)(2)走在芦荡的小径之上,苇叶葱茏,宛如轻纱织成的帐幔,清风吹拂,芦杆摇曳,发出的沙沙声,伴随着潺潺的水声,合成一支美妙动听的乐曲。(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的妙处)(3分)17.文中说,中国人心中始终有一种田园情结,田园可以“洗心”“养心”。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全文和你的生活体验谈一谈。(5分)【参考答案】13、穿行田间,欣赏美景(或:稻田景色,美丽怡人);

进入芦荡,感受美好(或:芦荡风光,生机勃勃)。14.美好的田园风光(2分)

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里(2分)。15.(1)(3分)“绿肥”与“红瘦”对比(答成“引用”“借代”“形象化”均可)(1分),写出了盛夏绿叶茂盛、花朵较少的季节特征,衬托了后文看到各色野花的欣喜(2分)。(2)(3分)运用比喻,把芦荡比作“帐幔”,把声音比作“乐曲”(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苇的茂盛稠密,声音的美妙动听(1分),表达了作者对芦荡风光的喜爱(1分)。16C17.示例:走进田园,感受田园之美,能使人摈弃拜物的、浮躁的、急动近利的生活态度。追求真正人性的、朴素的、自然的人生理想和生存方式,净化人的心灵;回归田园就是要回到精神的家园,回到血脉和心灵的安住之所,精神得到滋养(3分),我也有这样的感受,周末我来到乡村,那里风清水静、禾秀蛙鸣,心中的烦闷一扫而光,感觉心旷神怡,内心宁静(2分)。(2021重庆A)石缝间的生命(2005年)林希①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②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中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唯一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③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④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它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细瘦的薄叶;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不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己去寻找那不被觉察到的石缝。⑤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做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它们已经不能再去为人们作佐餐的野菜,却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它们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生物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的本质就是拼搏。⑥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最为令人感叹的,就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昂首挺胸,傲然挺立。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面前显得苍白逊色。它们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巅峰,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诉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⑦如果一切的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缝间寻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会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飞鸟无处栖身,一切借花草树木赖以生存的生命就要绝迹,那里便会沦为永无开化之日的永远的黑暗。如果一切的生命都只贪恋于黑黝黝的沃土,它们又如何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又如何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更加坚强呢?世界就是如此奇妙。试想,那石缝间的野草,一旦将它们的草籽撒落到肥沃的大地上,它们一定会比未经过风雨考验的娇嫩的种籽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长得更显繁茂;试想,石缝间的蒲公英,一旦它们的种籽,撑着团团的絮伞,随风飘向湿润的乡野,它们一定会比其它的花卉生长得更茁壮,更能经暑耐寒;至于那顽强的松柏,它本来就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它给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样。⑧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艾艾。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⑨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又是美学的,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它展现给你的不仅是装点荒山枯岭的层层葱绿,它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⑩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21.请简要分析第①段和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22.阅读⑤、⑥段,按照表格中的提示,在空白处填上相应的文字。(4分)类别石缝间的生命 叶 根 环境 作者的感悟蒲公英 枯萎 生物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的本质就是拼搏。松柏 盘结 悬崖断壁上,高山峻岭的峰巅 23.作者在第⑨段中说,石缝间的生命“是生物学与哲学的统一”,它“又是美学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深刻含义。(用原文句子回答,可作删改)(6分)⑴生物学:⑵哲学:⑶美学:24.第⑥段中划线的“参天的松柏,昂首挺胸,傲然挺立”一句中,加点的词语写出了松柏的精神,表现了作者的感情。(4分)25.我们生命的种子也许会播撒在肥沃的土壤中,也许会飘落在贫瘠的石缝间,该怎样面对自己的艰难遭遇,该怎样看待自己成长历程中的磨难,联系本文,谈谈你的认识。(50字以内)(4分)【参考答案】21.第一段开篇点题,(1分)奠定感情基调(开启下文),(1分)末段照应开头,(1分)收束全文,升华主题。(1分)(意合即可)22.蒲公英根:柔韧而强固(1分)环境:山风的凶狂,山石的贫瘠(1分)松柏叶:团簇、永不凋零(1分)感悟:生命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1分)23.⑴生物学:适者生存。(一切生物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2分)⑵哲学:生命的本质就是拼搏。(或生命是崇高的,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或生命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2分)⑶美学:它展现的不仅是装点荒山枯岭的层层葱绿,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2分)24.倔强成长(顽强生存);崇敬、赞叹(每空2分,均意合即可)25.答题要点:应表明态度(2分)及怎样锻炼、完善自己。(2分)如:在逆境中应不畏艰难,树立信心,从而发现自我、认识自我,锤炼自己,直至取得人生的成功。(4分)(2005年重庆中考试题)音乐之伴(2004年)张抗抗音乐是有年龄的。在我们幼年的时候,音乐也许曾经是保姆。旋律的构成简单而稚拙,但每个音符都舒缓、柔和、温厚和淳朴。那节奏是摇篮式的,在摇晃着的歌谣里,我们的骨节一寸寸放大着,成长着,却分不清保姆和音乐,是怎样各司其职又互为其主。少年时代,音乐轻捷的脚步,是我们第一个悄悄钦慕的恋人。我们在深夜与它相约,聆听它的倾诉和呼唤。乐曲中每一处细微末节,哪怕一个小小的颤音,也会让我们心跳脸红。那欢喜是纯真无邪的。无论哪一种音乐都会使我们欢欣。但可惜那时我们太年轻,心里喜欢着,却无法分解和辨析它真正的奥妙。当我们成为沉稳和成熟些的青年时,浮游荡漾在空气中的音乐,也渐渐沉淀下来。那时我们开始思考音乐,努力试图去读解和领悟,并试图与音乐对话。音符变得立体,有一种辐射和扩张的趋势,暗藏着你听得见或是听不见的声音。音乐不再仅仅是一种情绪,而有了实在和具体的内容,成为可视可感的语言和思想,甚至是哲学。你发现音乐世界其实是一条深不可测的隧道,内壁悬缀着抽象的音符,不可复制也不可临摹,往往当你开口或是动手将其制作成曲谱时,它们却已消失。你只能将其烙刻在脑子里,一遍遍碾磨成体内血液流淌的声音。被琐事杂事俗事缠身的中年,岁月匆促,音乐在生活中已是显得奢侈的享受,往往纯粹是一种娱乐和休闲。那时候音乐有点像一个分手多年的旧情人,只是在百无聊赖的日子里,会偶尔下决心安排一次有礼貌而有节制的约会。多少有点儿可有可无的意思,但若是真正割断情丝,又是不甘的。在忧伤的乐曲中,重温往昔的缠绵和恩爱,毕竟还有一种依稀的幸福感。音乐对于老年,若不是感官麻木得不再需要,那定是摈除得很彻底很坚决的。没有音乐的老年,也许枯涩也许灰暗但也许恰是因他的内心饱满滋润,而无须依赖音乐的浇灌。人到了老年,对音乐的选择变得十分挑剔。若是喜欢的音乐,必是自己灵魂的回声,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除了自己认定的那种之外,天下的音乐都是不堪入耳的噪声。所以老年的音乐,由于排除了功利的杂音,在自然淡泊的心境中,便有了一种宁静透明的质感。人走向生命尽头时,音乐不再是保姆也不是恋人,不是先哲更不是神祗,而只是一个忠实的人生伴侣。所以音乐具有着极其博大而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