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04语文·考试版(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我国制舟造船的历史悠久,传说在黄帝时代就已发明和制作舟船。《太平御览》中晋梂的《据船赋》这样概括舟船的品性:“虽载沉而心浮”“似君子之淑清”“外质朴而无饰”“以空虚以受盈”“不辞劳而恶动”“不偷安以自宁”,所以它能深入历代文人的心灵世界。舟不仅启迪了人类的思想,也丰富了人类的诗情。历代文人名士,对舟船情有独钟。他们要是对现实生活不满,想遁世隐逸,耽乐于山水之间,作逍遥优游,多半是买丹而往。唐代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作《渔歌子》五首,其中那位身披蓑衣,头戴箬帽,斜风细雨中的垂钓者和柳宗元《江雪》诗中的寒江独钓者,堪称千古一绝,逐渐凝化成中国文学中舟居渔父形象的一种定格。明朝张岱更有一部《夜航船》传世,令文人墨客深深感到“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可以说,历代文人士大夫对山水林泉的怀恋,对仕途的担心,对社会的不满,往往化作对舟居渔父生活的憧憬。舟承载着人生的欢乐与快意、痛苦与无奈、失落与遇合朝我们缓缓驶来,它是历代文人止泊心灵的场所。舟船的独特品性使它成了负载人类情感与理想的心灵之舟,从世俗走向艺术,从实用走向审美。文人舟居情结代表了一种隐逸,一种退居。当中国文人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政治争夺,伤痕累累之后,他们往往会选择江湖泛舟、山林隐逸,以此来抚平心灵的创痛。舟是中国士人人生政治失意后身心的疗养所,是功成后全身远祸的避难所和保全天性的理想境地。被尘世种种外物所扰的文人墨客们乘着它进入了与世无争的“高蹈世界”。这个“高蹈的世界,是由浮世的纷扰、个人的失意而生的苦闷的救济场。这无须乎说,是因为在那里——个人的自由——绝对地被容许的缘故。”因此,具有舟居情结的中国文人都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都把大自然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以寻找心灵的寄托。人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当大自然最奥秘的生命充盈人的心灵时,足以令我们心旷神怡。大自然的一切:新鲜的空气、纯净的蓝天、迷蒙的烟雨、柔和的月光、连绵的青山、潺潺的流水……这一切就在我们的周围。大自然的美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愈是自然的东西,就愈是接近我们生命的本质。中国文人们认识到自然中有真和美,认识到繁华短暂,自然永存,人生有限,江山长在,在这人世与自然、有限与永恒的鲜明对比中,选择和皈依了后者。范蠡助勾践雪会稽之耻后,“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乃“自与其私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李白理想的人生模式也是像范蠡一样功成身退,泛舟江湖。只有在五湖的扁舟之中,士子们那颗飘泊不定的心才能得到暂时的安顿与止泊。当中国的文人士大夫在现实社会中无法体现其自身价值时,游山玩水便成为一种生活情趣,一种人生态度,他们在山水间找到了新的价值观,即忘忧劳、去荣辱、清静闲适、怡情悦性。舟依持水力风力而行,较之靠人力畜力推动牵引的车,相对轻灵便巧,特别是在顺风顺水的情形下,舟行速度极快。顺水行舟这种御风而行的感受,可以说是古人对超越时空阻隔的自由的一种真实体验。人与自然正是通过舟船来缩短距离,从而使人融入自然。再看:“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李商隐《安定城楼》)李白的进步思想与黑暗现实之间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无法解决,只好逃避现实,想选择“散发弄扁舟”的出路。李商隐却道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意,但等回天撼地之日,旋乾转坤之时,头飘白发,身入扁舟。不管是李白的散发弄舟,还是李商隐的白发入舟,都是寄情扁舟,游于山水,不以世事萦怀。诗人正是以这种独特的方式维持着他们身体的安逸和心灵的平静。在意象的组合中,文人、所乘舟船多与“月”“雨”这些意象相组合构成意象群。把表面看来似乎没有关系,其实深层却互相钩连着的意象组合起来,表达一种更深层次的意蕴,这也是诗人惯常用的手法。乘舟观月色历来是文人一大嗜好。在诗词作品中,舟与月的组合韵味悠长。同时,明月孤舟的环境之清幽与尘世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常常成为超俗出世者聊以寄情的意象组合。高高秋月,曾照古人,明月依旧,斯人不见。此情此景,小舟与月色完全融为一体,天人不分,怎会将名利系之于心。在古典诗词中舟与雨也常常相连。疏林古寺,数声钟韵悠扬;小浦雨舟,几点残灯明灭。雨声是发自天地间的梵音妙曲,文人卧船听雨,聆听天籁,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的交流,进入欣赏自然音乐的审美层次。林语堂说过:“中国人被认为是讲求实际的民族。然而,他们浪漫的一面也许比现实的一面更深刻,这一点表现在深刻的个性中,在对自由的热爱中,在乐天的生活态度中。……在内心里,每个中国人都想当流浪汉,过流浪生活。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上的依托,在儒教控制下的生活必将是无法忍受的。道教使中国人处于游戏状态,儒教使中国人处于工作状态。这就是每个中国人在成功时是儒家,而失败时变成道家的原因。道家的自然主义,正是用来慰藉中国人受伤的心灵的止痛药膏。”回归自然,诗人可以彻底地放松自己的身心,因为他们不必和自然算计,不必和自然作假。在大自然中,他们的心灵会变得简单、清净。他们可以在林间漫步,让念头安住在举手投足的每个当下;他们可以在树下静坐,看花开花落,望云卷云舒,在自然中找到快乐和宁静。也许正是这广袤秀丽的大自然造就了中国文人自由的心灵,他们在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达到了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舟不滞于物、从流飘荡的特性正代表了文人的一种自由人格。驾一叶小舟寄身于云间,那一刻,生命与自然已融合为一体。诗人们将自我投入到生生不息的宇宙和自然中去分享其中的永恒和宁静,用审美的眼光乃至欣赏的情调来观察自然和社会,从而实现了自己外在和内在真正意义上的超越。这种本质上的对生命意义的张扬和对生命本源的关注,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呼唤本性自由的回归意识。(选自《生命本体的诗意接近——论中国文人的舟居情结》有删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历代文人名士,对舟船情有独钟,主要是因为他们对现实生活不满,买舟寻求遁世隐逸。B.新鲜的空气、纯净的蓝天、迷蒙的烟雨、柔和的月光、连绵的青山、潺潺的流水,这些都是接近我们生命的本质的存在。C.李白逃避现实,选择“散发弄扁舟”的出路,李商隐却早有归隐江湖之意,头飘白发,身入扁舟,两人维持身体安逸与心灵平静的方式不同。D.文人把“舟船”和与舟船没有关系的“月”“雨”等意象与相组合,构成意象群,这是诗人惯常用的方法。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舟船的独特品性使它成为了负载人类情感与理想的心灵之舟,舟船摒弃了世俗与实用,走向了艺术与审美。B.中国文人士大夫在游山玩水间找到了新的价值观,这是对于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慰藉。C.林语堂认为中国人浪漫的一面也许比现实的一面更深刻,这从中国人的深刻的个性中、对自由的热爱中、乐天的态度中有迹可循。D.舟是逍遥的象征,不滞于物、从流飘荡的特性高度契合了中国文人追求自由的心灵,代表了文人的一种自由人格。3.根据材料观点,下列选项不符合中国文人“舟居情结”的一项是()(3分)A.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B.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C.鼓清琴,倾渌蚁,扁舟自得逍遥志。任东西,无定止,不议人间醒醉。D.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逋。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4.文章多处引用了古诗文和举古人的例子,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4分)5.请结合《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分析中国古代文人“舟居情结”的具体内涵。(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高山下的花环(节选)李存葆梁大娘看上去年近七十岁了。穿一身自织自染的土布衣裳,褂子上几处打着补丁。老人高高的个,背驼了,鬓发完全苍白,面孔干瘦瘦的,前额眼角、鼻翼,全镶满了密麻麻的皱纹。像是曾患过眼疾,老人的眼角红红的,眼窝深深塌陷,流露出善良、衰弱、接近迟钝的柔光,里面象藏着许多苦涩的东西。如果是在别的地方偶然遇上,我怎会相信这就是连长的母亲啊!我连忙双手扶着老人:“大娘,您快坐下吧。”我把大娘扶到床沿坐下,转脸对韩玉秀:“小韩,您也坐下。”玉秀刚坐下,床上的孩子醒了,哇哇直哭。玉秀忙转过身去给孩子喂奶,轻声哄着啥事还不知的孩子:“盼盼,好闺女,莫哭,莫哭……”“大娘,听说你们上路十几天了。怎么才到……”没待我说完,段雨国贴着我的耳根告诉我,大娘她们下了火车,是步行赶来连队的!“啥?!”我心里打了个寒悸。从火车站到连队驻地一百六十多华里,难道这祖孙三代是翻山越岭,一步一步挪来的?这时,我发现大娘和玉秀的鞋上、裤角上全沾满了南国殷红色的泥巴。昨天刚落过一场雨,路该是多难走哇!段雨国对梁大娘说:“大娘,下了火车站不远就是汽车站,汽车能直接开到我们连的山脚下。怎么?你们没打听着有长途汽车站?”玉秀小声说:“打听着了。”大娘接过话:“庄稼人走点路,不碍事。”“你们在路上走了几天呀?”段雨国又问。“四天带一过晌,”玉秀边给孩子喂奶边说,“要不是老打听路,走得兴许还快些。”我忙给段雨国递个眼色,不让他再问了。在邀请烈士亲属来队时,团里已寄去了足够用的路费。这祖孙三代下了火车步行而来,是将路费用在别的事上了,还是为了省出几块钱?!梁三喜留下的那六百二十元的欠账单,足以使我晓得梁大娘一家的日子过得该是有多难……炊事班长带着几个战士,端着刚出锅的面条和四碟儿菜走进来。他们把面条盛进碗里,让大娘和玉秀坐到桌前吃饭。这时,大娘从床上摸过一个包干粮的包袱。包袱是用做蚊帐用的那种纱布缝的,沾满了旅途上的尘埃。大娘解开快空了的包袱,我一看,里面包着的是些黑乎乎的碎片儿,还有几个咸萝卜头。大娘用手抓着那些碎片儿,朝面条碗里放……炊事班长上前抓住大娘的手:“大娘!别吃这烂瓜干做的煎饼了!瞧,都挤成碎碴碴了……“带在路上吃没吃完。孩子,吃了不疼撒了疼,用汤泡泡还能吃。”大娘说着,又把那煎饼碴儿往碗里捧……我眼里湿了。此时,只有此时,我才真正明白,梁三喜生前为啥因我扔掉那半个馒头而大动肝火啊!……战士们已陆陆续续来到连部,要为大娘一家送行。昨晚,我已给大家讲过,在大娘一家离开连队时,让大家把眼泪忍住……这时,段雨国竟第一个忍不住抹起泪来。他抹泪,好多战士也忍不住掉泪了。梁大娘站起来:“莫哭,都莫哭……庄稼人种地,也得流几碗汗擦破点皮,打江山保江山,哪有不流血的呀!三喜他为国家死的,他死得值得……”大娘这一说,段雨国更是哭出声来,战士们也都跟着哽咽起来。有人捅了段雨国一下,他止住了哭。大家也意识到不该在这种时候,当着大娘和玉秀的面流泪。屋内静了下来。“秀哪,时辰不早了。别麻烦同志们了,咱该走了。”停了停,大娘对玉秀说,“秀,你把那把剪子拿过来。”玉秀从蓝底上印着白点点的布包袱里,拿出做衣服用的一把剪子,递给了梁大娘。大娘撩起衣襟。这时,我们发现,大娘衣襟的左下角里面缝进了东西,鼓鼓囊囊的。大娘拿起剪子,几下便铰开了衣襟的缝……我们不知大娘要干啥,都静静地望着。只见大娘用瘦骨嶙峋的手,从衣襟缝里掏出一叠崭新的人民币。放在了桌上!我们一看,那全是拾元一张的厚厚一叠人民币,中间系着一绺火红的绸布条儿。接着,又见大娘从衣襟缝隙里,摸出一叠发旧的人民币,也全是十元一张的……大娘这是要干啥?我惊愕了!大娘身上有这么多钱,可她们祖孙三代下了火车竟舍不得买汽车票,一步步挪了一百六十多华里……大娘看看我,指着桌上的两叠钱说:“那是五百五拾块,这是七十块”这时,玉秀递给我一张纸条:“指导员,这纸条留给您,托您给俺办办吧”我接过纸条一看,是梁三喜留给她们的欠账单!这纸条和那血染的纸条是一样的纸,原是一张纸撕开的各一半……顿时,我的头皮嗖嗖发麻!梁大娘心平气静地说:“三喜欠下六百二十块的账,留下话让俺和玉秀来还上。秀哪,你把三喜留下的那封信,也交给蒙生他们吧。”玉秀把一封信递给了我。呵,我们在此时,终于见到了梁三喜烈士的遗书!……捧读遗书,我泪涌如注,我怎么也忍不住,我嚎啕起来……我用瑟瑟发颤的手拿起那五百五十元的抚恤金,对梁大娘哭喊着:“……大娘,我的好大娘!您……这抚恤金,不能……不能啊……”屋内一片呜咽声。在场的人们都已完全明白,是一桩啥样的事发生了!战士段雨国大声哭着跑出去将他的袖珍收音机拿来,又一下撸下他手腕上的电子表,“砰”一下按在桌子上:“连长欠的钱,我们……还!”“我们还!”“我们还!!”“我们还!!!”……泪眼下,我早已分不清这是谁,那是谁,只见一块块手表,一把又一把人民币,全堆在了我面前的桌子上……当一片撕心裂胆的哭声渐惭沉下,我嗓音发哽地哀求梁大娘:“大娘,我是……吃着您的奶长大的……三喜哥欠的钱,您就……让我还吧……”梁大娘用手背抹了抹眼睛,苍老的声音嘶哑了:“……孩子们,你们的好意,俺和玉秀……领了,全都领了!可三喜留下的话,俺这当娘的不能违……不然,三喜他在九泉之下,也闭不上眼……”不管大家怎样哭劝,大娘说死者的话是绝对不能违的!她和玉秀把那六百二十元钱放下,上了车……走了!从沂蒙山来的祖孙三代人,就这样走了!啊,这就是我们的人民,我们的上帝!(摘编自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梁大娘和玉秀没有乘坐可直接开到连队驻地的汽车,主要原因是梁大娘觉得庄稼人走点路不碍事。B.我看到梁大娘连碎成喳喳的煎饼都不舍得浪费时,才明白了连长因我扔掉半个馒头而动怒的原因。C.由选文情节推测,梁大娘身上的两沓钱,550元是梁三喜的抚恤金,另外那70元可能是凑起来的钱。D.从梁大娘坚决不让战士们替自己还账的情节来看,梁三喜遗书中应有让家人还清欠账的相关内容。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不仅使我们读来亲切自然,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B.小说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把我扔掉半个馒头和梁大娘吃烂瓜干煎饼进行对比,突出了大娘的崇高形象。C.小说文笔朴实但感情深厚,节选部分的情节,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可起到净化读者心灵的作用。D.小说结尾部分揭示了老区人民与军队水乳交融的联系,升华出“人民就是上帝”这个庄严神圣的主题。8.著名评论家冯牧先生曾说:“梁大娘和玉秀这两个人物,准确地、形象地体现了中国农村劳动人民身上所具有的那种最瑰丽和宝贵的思想品质。”请简要分析婆媳二人有哪些“瑰丽和宝贵”的思想品质。(4分)9.有人评价《高山下的花环》:“用传神的笔触描写出人性的光辉”请结合选文分析其“传神的笔触”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严武,中书侍郎挺之子也。弱冠以门荫策名,迁侍御史。至德初,肃宗兴师靖难,大收才杰,武杖节赴行在。宰相房琯以武名臣之子,素重之,及是,首荐才略可称,累迁给事中。既收长安,以武为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以史思明阻兵不之官,优游京师,颇自矜大。出为绵州刺史,迁剑南东川节度使。入为太子宾客、兼御史中丞。与宰臣元载深相结托,冀其引在同列。事未行求为方面复拜成都尹充剑南节度等使。广德二年,破吐蕃七万余众,拔当狗城。十月,取盐川城,加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前后在蜀累年,肆志逞欲,恣行猛政。梓州刺史章彝初为武判官,及是小不副意,赴成都杖杀之,由是威震一方。蜀土颇饶珍产,武穷极奢靡,赏赐无度,或由一言赏至百万。蜀方闾里以征敛殆至匮竭,然蕃虏亦不敢犯境。而性本狂荡,视事多率胸臆,虽慈母言不之顾。初为剑南节度使,旧相房琯出为巡内刺史,琯于武有荐导之恩,武骄倨,见琯略无朝礼,甚为时议所贬。永泰元年四月,以疾终,时年四十。(节选自《旧唐书·严武传》,有删改)材料二:武幼豪爽。父奇之,曰:“真严挺之子!”然数禁敕。武读书不甚究其义,以荫调太原府参军事,累迁殿中侍御史。从玄宗入蜀,擢谏议大夫。至德初,赴肃宗行在,房琯以其名臣之子,荐为给事中。与元载厚相结,求宰相不遂,复节度剑南。武在蜀颇放肆,或一言之悦,赏至百万。蜀虽号富饶,而峻掊亟敛,闾里为空,然虏亦不敢近境。梓州刺史章彝始为武判官,因小忿杀之。琯以故宰相为巡内刺史,武慢倨不为礼。最厚杜甫,然欲杀甫数矣。永泰初卒,母哭,且曰:“而今而后,吾知免为官婢矣。”(节选自《新唐书·严武传》,有删改)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事未A行B求C为方面D复拜E成都尹F充剑南G节度H等使。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门荫,在唐朝亦称恩荫,由于祖辈、父辈的地位而使得所有子女在入学任官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B.迁,指官职的变动。迁除,指官吏的升调委派;迁乔,指官吏由低职位升到高职位;迁封,指加封爵位。C.材料一“或由一言赏至百万”与材料二“或一言之悦”两句中“或”的含义相同。D.“且曰”与“且放白鹿青崖间”(《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且”的含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至德初年,肃宗兴兵平难,广收人才,严武赶赴肃宗的驻跸之所,后任给事中。B.房琯认为严武是名臣之子,并且有才能和谋略,一向器重他,还推荐严武做官。C.严武读书不大推究深意,因门荫调任太原府参军事,多次迁任后,为殿中侍御史。D.严武对待身为宰相兼任巡内刺史的房琯态度傲慢,不以礼相待,受到当时舆论的贬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以史思明阻兵不之官,优游京师,颇自矜大。(2)父奇之,曰:“真严挺之子!”然数禁敕。14.材料二的第二段相比材料一的第二段,增加了哪些内容?有何用意?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浪淘沙苏轼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墙头红杏暗如倾。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森。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东君用意不辞辛。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注]此词作于北宋熙宁五年,此时苏轼因变法之争遭受排挤,外放杭州。1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交代时间、地点和事由、“试”字把探春者的春心欲动的情态生动传达。B.“暗如倾”形容春天探出墙头的杏花花枝寥落,花色暗沉不浓艳。C.“槛内”春意未萌、城外却早已春回,探春就要走出庭院,拥抱自然。D.小径绮丽,人群中踏春女子的香气弥漫在轻尘中,春意十足,令人陶醉。16.词人出东城探得哪些“春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云层和水波的变换,反映了天气的变化。(2)杜甫《登高》中“不尽长江滚滚来”所写的江水境界旷远,而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则借江水抒发了人生的感慨。(3)小刚在他创作的历史小说《将士情》中写到,辛弃疾立于凛冽寒风中,望着将士们身上的铁衣,不禁吟诵起前人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小题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由社会学家费孝通所创作的被公认为最优美学术散文之一的《乡土中国》不是对一个具体社会进行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了一些支配着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重要概念。穿越了几十年,《乡土中国》这本不足五万字的小书依然魅力十足,许多关心中国农村的读者对这本书简直a爱不释手。如今,中央一号文件多次聚焦“三农”问题,各地新农村建设b不温不火;但同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种矛盾事件c络绎不绝。重读这本乡村社会的经典之作,对思考眼下的这场改革d大有裨益。《乡土中国》成文期间,费孝通正在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大教学。①费孝通喜欢通过实地调查得出结果,②用通俗易懂的事实说明观点,③其著作里面很少有使用专业术语,④而是“用老百姓明白的话告诉他们还不明白的道理”,⑤所以费孝通的《江村经济》《苏南模式》等理论流传甚广。全文14章节,附一篇后记,截取了农村的各个剖面逐一分析,其中的真知灼见到现在也有很强的意义。在首篇《乡土本色》中,费孝通第一句话即是:“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从全书来看,___①___:第一层意思是中国社会有很多阶层,但他们都是从乡村社会分离而来,在行为方式、社会习惯等方面还带有很多乡土社会的痕迹,所以要想研究中国,___②___。第二层是说“乡土性”只局限于基层。如当时的地主、知识分子、工人等社会阶层是从乡土社会分化出去的,但由于长时间的发展,已经与乡土社会有了很大不同,这对中国社会的属性定位可谓一语中的。在文章中,费孝通提炼出乡土社会安土重迁的本色。笔者家乡在搞新农村建设,整地并村时,村民大多不愿意脱离现有的社会关系,因此新农村建设遭遇很大阻力,费孝通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分析或许可为政府提供不同的思路。18.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足五万字的小书依然魅力十足”与“我再次回到上海,这里的风景依然”两句中的“依然”词性不同。B.“笔者家乡在搞新农村建设”和“很多小企业在遭受无情的打击”两句中的“在”的意思和用法相同。C.“村民大多不愿意……”中“大多”是“大部分、大多数”的意思,该词的使用使语言表达更加严谨。D.“新农村建设遭遇很大阻力”与“他在人生的旅途中遭遇了一次重大的挫折”中“遭遇”的含义不同。19.文中第二段a、b、c、d四处加点成语中,有两处使用错误,请指出并修改。(4分)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五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21.文中标序号部分存在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和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正式发售以来,世界各地的游戏博主深入体验了其中的“九九八十一难”。许多人在玩游戏的同时也在思考:苦难与人的成败有着怎样的关系?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全解全析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因为他们对现实生活不满,买舟寻求遁世隐逸”错,历代文人名士对舟船情有独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只是对现实生活不满而寻求遁世隐逸,还包括舟船本身独特品性承载着诸多情感、能寄托心灵等。C.“方式不同”错,都是通过寄情山水、依托扁舟来实现。D.“没有关系”错,文中说“月”“雨”这些意象与舟船深层是互相钩连着的,并非没有关系,它们组合起来能表达更深层次的意蕴。故选B。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A.“舟船摒弃了世俗与实用,走向了艺术与审美”错,原文说舟船“从世俗走向艺术,从实用走向审美”,并不是摒弃了世俗与实用,而是在承载情感、寄托理想等过程中实现了向艺术和审美的升华。故选A。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诗句描绘了乘舟垂钓、在万顷波中享受自由的情景,体现了文人通过舟居获得自由、隐逸的状态,符合“舟居情结”。B.诗句提到乘舟去追寻范蠡,在五湖烟水中忘却世俗机心,体现了借舟居来隐逸、退居的心态,符合“舟居情结”。C.诗句展现了乘扁舟自得逍遥、不在意人间是非的状态,体现了舟居所带来的自由、超脱的情怀,符合“舟居情结”。D.诗句主要刻画了采莲女遇到情郎时的娇羞场景,重点在人物的情感互动,与文人借助舟居实现隐逸、追求自由等“舟居情结”所蕴含的意义无关。故选D。4.文章多处引用了古诗文和举古人的例子,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4分)【答案】①增强说服力,多处使用古诗文与举例,增强了观点论证的力度;②增强文学性,语言充满诗意,契合文章的主题“生命的诗意”;③增强感染力,说明中国文人身上有着突出的舟居情结。(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效果的能力。①文章论述中国文人的舟居情结相关观点时,引用古诗文如李白、李商隐等人的诗句以及列举范蠡、张志和等古人的事例,这些都是具体的实例支撑,用古人的经历、诗词表达来印证观点,让所阐述的关于文人舟居情结的种种表现、缘由等观点更具可信度,增强了整个论证的力度,使读者更容易信服文中所提出的看法。②本身文章主题围绕着文人与舟船所体现出的一种充满诗意的生命状态,大量引用古诗文,其优美、富有韵味的语言融入到论述中,让文章整体语言更具诗意美感,与主题所强调的“生命本体的诗意接近”相契合,营造出浓厚的文学氛围。③通过众多古诗文的引用以及古人例子的呈现,生动地展现了从古至今中国文人身上普遍存在的舟居情结,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这种情结在文人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深刻印记,容易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文人与舟居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背后蕴含的深厚情感。5.请结合《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分析中国古代文人“舟居情结”的具体内涵。(6分)【答案】①舟居情结代表了一种隐逸,一种退居。中国士人在人生政治失意或功成后,选择像苏轼一样“泛舟”把它作为疗养所和避难所。②舟居情结代表了文人的一种自由人格。舟具有不滞于物、从流飘荡的特性,于“纵一苇之所如”中,获得超越时空阻隔的自由的真实体验,生命与自然相融。③舟居情结代表一种宇宙意识和自然精神。文人将自我投入到“浩浩乎,飘飘乎”的宇宙和自然中,去分享永恒和宁静,实现自己的超越。(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①在《赤壁赋》中,苏轼与友人泛舟赤壁之下,当时苏轼被贬黄州,处于政治失意之时,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描绘了他们驾着小船在广阔江面上随意飘荡的情景,就如同诸多中国士人在人生遇到挫折、政治失意或者功成名就后想要全身远祸时一样,把泛舟江上当作是一种身心的疗养、避难的方式,远离尘世纷扰,体现了通过舟居来实现隐逸、退居的心理诉求。②舟“纵一苇之所如”的这种不滞于物、顺着水流随意飘荡的特性,让文人在江上能获得像“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般超越时空阻隔的自由体验,仿佛能摆脱世俗的束缚,将自己融入到自然之中,使生命与自然相融合,展现出文人追求自由的人格特点,契合他们内心对自由的向往,是舟居情结在追求自由层面的体现。③文中的“浩浩乎”“飘飘乎”营造出一种宏大开阔、空灵虚幻的宇宙和自然环境,文人置身于小舟之上,投身到这样的宇宙和自然中,去感受那无尽的永恒与宁静,借此实现自己外在和内在真正意义上的超越,体现了文人将自我与宏大的宇宙自然相连接,追求一种超越个体、体悟宇宙自然奥秘的精神境界,这也是舟居情结所蕴含的深层次的宇宙意识和自然精神的体现。(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高山下的花环(节选)李存葆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A.“主要原因是梁大娘觉得庄稼人走点路不碍事”错误。根据“这祖孙三代下了火车步行而来,是将路费用在别的事上了”分析可知,“庄稼人走点路不碍事”只是大娘的托词,主要原因是想省钱。故选A。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B.“把我扔掉半个馒头和梁大娘吃烂瓜干煎饼进行对比”错误。文章并没“把我扔掉半个馒头和梁大娘吃烂瓜干煎饼进行对比”,而是由大娘的节俭,我们明白了梁三喜的节俭。故选B。8.著名评论家冯牧先生曾说:“梁大娘和玉秀这两个人物,准确地、形象地体现了中国农村劳动人民身上所具有的那种最瑰丽和宝贵的思想品质。”请简要分析婆媳二人有哪些“瑰丽和宝贵”的思想品质。(4分)【答案】①吃苦耐劳,自力更生。为省钱还账不惜步行160华里到连队。②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把亲人献给祖国无怨无悔,平凡中透露出伟大。③坚守信义,一诺千金。艰难生活中却用抚恤金偿还账单,信守承诺。(每点2分,答对2点满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从火车站到连队驻地一百六十多华里,难道这祖孙三代是翻山越岭,一步一步挪来的”,走了“四天带一过晌”可概括为:婆媳二人吃苦耐劳,自力更生。根据“梁大娘站起来:‘莫哭,都莫哭……庄稼人种地,也得流几碗汗擦破点皮,打江山保江山,哪有不流血的呀!三喜他为国家死的,他死得值得……’”可概括为:婆媳二人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把亲人献给祖国无怨无悔,平凡中透露出伟大。根据“梁大娘心平气静地说:‘三喜欠下六百二十块的账,留下话让俺和玉秀来还上。秀哪,你把三喜留下的那封信,也交给蒙生他们吧’”可概括为:婆媳二人坚守信义,一诺千金。艰难生活中却用抚恤金偿还账单,信守承诺。9.有人评价《高山下的花环》:“用传神的笔触描写出人性的光辉”请结合选文分析其“传神的笔触”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答案】①语言描写传神。如“可三喜留下的话,俺这当娘的不能违”,写出了大娘的一诺千金。
②动作描写传神。如“大娘用手抓着那些碎片儿,朝面条碗里放”,写出了大娘生活的艰苦和节俭。③细节描写传神。如“裤角上全沾满了南国殷红色的泥巴”,写出了大娘和玉秀的吃苦耐劳。④场景描写传神。如用战士们争相要求替大娘还款的场景,写出了他们善良、真诚的人性。⑤神态描写传神。如“心平气静地说”,写出了大娘丧子后的坚强与理性。(每点2分,答对3点满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可三喜留下的话,俺这当娘的不能违”“三喜欠下六百二十块的账,留下话让俺和玉秀来还上。秀哪,你把三喜留下的那封信,也交给蒙生他们吧”等传神的语言描写,写出了大娘的一诺千金的特点。“大娘用手抓着那些碎片儿,朝面条碗里放”“大娘说着,又把那煎饼碴儿往碗里捧……”等传神的额动作描写,写出了大娘生活的艰苦和节俭。“这时,我发现大娘和玉秀的鞋上、裤角上全沾满了南国殷红色的泥巴”“大娘从床上摸过一个包干粮的包袱”等传神的细节描写,写出了大娘和玉秀的吃苦耐劳。“屋内一片呜咽声。在场的人们都已完全明白,是一桩啥样的事发生了”“‘我们还!’‘我们还!!’“我们还!!!”……泪眼下,我早已分不清这是谁,那是谁,只见一块块手表,一把又一把人民币,全堆在了我面前的桌子上”等传神的场景描写,写出了他们善良、真诚的人性。“梁大娘心平气静地说”“我泪涌如注,我怎么也忍不住,我嚎啕起来”等传神的神态描写,写出了大娘丧子后的坚强与理性。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严武,中书侍郎挺之子也。弱冠以门荫策名,迁侍御史。至德初,肃宗兴师靖难,大收才杰,武杖节赴行在。宰相房琯以武名臣之子,素重之,及是,首荐才略可称,累迁给事中。既收长安,以武为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以史思明阻兵不之官,优游京师,颇自矜大。出为绵州刺史,迁剑南东川节度使。入为太子宾客、兼御史中丞。与宰臣元载深相结托,冀其引在同列。事未行求为方面复拜成都尹充剑南节度等使。广德二年,破吐蕃七万余众,拔当狗城。十月,取盐川城,加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前后在蜀累年,肆志逞欲,恣行猛政。梓州刺史章彝初为武判官,及是小不副意,赴成都杖杀之,由是威震一方。蜀土颇饶珍产,武穷极奢靡,赏赐无度,或由一言赏至百万。蜀方闾里以征敛殆至匮竭,然蕃虏亦不敢犯境。而性本狂荡,视事多率胸臆,虽慈母言不之顾。初为剑南节度使,旧相房琯出为巡内刺史,琯于武有荐导之恩,武骄倨,见琯略无朝礼,甚为时议所贬。永泰元年四月,以疾终,时年四十。(节选自《旧唐书·严武传》,有删改)材料二:武幼豪爽。父奇之,曰:“真严挺之子!”然数禁敕。武读书不甚究其义,以荫调太原府参军事,累迁殿中侍御史。从玄宗入蜀,擢谏议大夫。至德初,赴肃宗行在,房琯以其名臣之子,荐为给事中。与元载厚相结,求宰相不遂,复节度剑南。武在蜀颇放肆,或一言之悦,赏至百万。蜀虽号富饶,而峻掊亟敛,闾里为空,然虏亦不敢近境。梓州刺史章彝始为武判官,因小忿杀之。琯以故宰相为巡内刺史,武慢倨不为礼。最厚杜甫,然欲杀甫数矣。永泰初卒,母哭,且曰:“而今而后,吾知免为官婢矣。”(节选自《新唐书·严武传》,有删改)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事未A行B求C为方面D复拜E成都尹F充剑南G节度H等使。【答案】BDF【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件事没有办成,求做地方大员,朝廷再次拜授他为成都尹,充任剑南节度等使。“事未行”是主谓句,后面B处断开;“求为方面”省略主语“严武”,“求为”是谓语,“方面”是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后面D处断开;“成都尹”是官职名,作“拜”的宾语,宾语后面F处断开。故选BDF。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门荫,在唐朝亦称恩荫,由于祖辈、父辈的地位而使得所有子女在入学任官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B.迁,指官职的变动。迁除,指官吏的升调委派;迁乔,指官吏由低职位升到高职位;迁封,指加封爵位。C.材料一“或由一言赏至百万”与材料二“或一言之悦”两句中“或”的含义相同。D.“且曰”与“且放白鹿青崖间”(《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且”的含义不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所有子女”错误。唐代荫补数量有限。B.正确。C.正确。都指“有时”。句意:有时因为一句话而赏赐高达百万。/有时因为一句话使他高兴。D.正确。并且;暂且。句意:并且说。/我暂且把白鹿放养在青山上。故选A。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至德初年,肃宗兴兵平难,广收人才,严武赶赴肃宗的驻跸之所,后任给事中。B.房琯认为严武是名臣之子,并且有才能和谋略,一向器重他,还推荐严武做官。C.严武读书不大推究深意,因门荫调任太原府参军事,多次迁任后,为殿中侍御史。D.严武对待身为宰相兼任巡内刺史的房琯态度傲慢,不以礼相待,受到当时舆论的贬斥。【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身为宰相兼任巡内刺史的房琯”理解有误,根据原文“琯以故宰相为巡内刺史”可知,房琯是凭借前宰相的职位担任巡内刺史,不是兼任。故选D。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以史思明阻兵不之官,优游京师,颇自矜大。(2)父奇之,曰:“真严挺之子!”然数禁敕。【答案】(1)由于史思明拥兵自重而没有赴任,于是悠闲地居住在京师,颇为自负骄傲。(2)他的父亲感到他与众不同,说:“真是严挺之之子!”但却经常管教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之”,赴任;“优游”,悠闲地居住;“矜大”,自负骄傲。(每点1分,大意1分)(2)“奇”,以……为奇,感到……与众不同;“然”,但是,却;“禁敕”,管教。(每点1分,大意1分)14.材料二的第二段相比材料一的第二段,增加了哪些内容?有何用意?请简要说明。(3分)【答案】①材料二相比材料一,多介绍了严武和杜甫的交往及严武死后其母的忧虑。②更体现严武狂妄恣肆、喜怒无常的性格,及其性格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答对2点满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材料二原文“最厚杜甫,然欲杀甫数矣”“母哭,且曰:‘而今而后,吾知免为官婢矣’”可知,材料二相比材料一,多介绍了严武和杜甫的交往及严武死后其母的忧虑。②严武和杜甫交情最深,但却多次想杀掉杜甫;严武在蜀地十分放纵,得罪很多人,死去后难免挨报复,作母亲的才发出“从今以后,我知道将要被抄没沦落为官婢了”的哀叹,这更体现严武狂妄恣肆、喜怒无常的性格,及其性格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参考译文:材料一:严武,是中书侍郎严挺之的儿子。二十岁因祖上的功勋做官,迁任侍御史。至德初年,肃宗兴兵平难,广收人才,严武执持旄节赶赴肃宗的驻跸之所。宰相房琯因为严武是名臣之子,一向器重他,这时,首先推荐他,说他有才能和谋略,逐步升迁到给事中。官军收复长安后,朝廷任命严武做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由于史思明拥兵自重而没有赴任,于是悠闲地居住在京师,颇为自负骄傲。后来离开京城做了绵州刺史,迁任剑南东川节度使。后入朝做了太子宾客、兼御史中丞。严武和宰相元载结交很深,希望元载引荐他为同级别官员。这件事没有办成,求做地方大员,朝廷再次拜授他为成都尹,充任剑南节度等使。广德二年,严武率领军队打败吐蕃七万多人的军队,攻占了当狗城。十月,攻取盐川城,朝廷加授他为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严武前后在蜀地居住多年,随心所欲,恣意推行暴政。梓州刺史章彝起初在严武麾下任判官,到这时做事稍不合意,严武便招他回成都用杖刑打死了他,从此严武威震一方。蜀地奇珍异产很丰富,严武极其奢侈,赏赐起来没有节制,有时因为一句话而赏赐高达百万。蜀地民间因为征赋过重而几乎被搜刮殆尽,但是吐蕃也不敢侵犯边境。而严武本性狂妄放荡,处理政务往往凭感情用事,即使是慈母的话也不听。起初,严武担任剑南节度使,前宰相房琯出任巡内刺史,房琯对严武有引荐之恩,但严武骄慢倨傲,见到房琯毫无朝见的礼仪,尤其受到当时舆论的贬斥。永泰元年四月,严武因病而死,时年四十岁。材料二:严武年幼时性格豪爽。他的父亲感到他与众不同,说:“真是严挺之之子!”但却经常管教他。严武读书不大推究深意,因门荫调任太原府参军事,多次迁任后,为殿中侍御史。他跟从玄宗入蜀,升任谏议大夫。至德初年,赶赴肃宗驻跸之地,房琯因他是名臣之子,推荐他任给事中。严武和元载交情深厚,想要通过他求得宰相的官职而没有成功,再次去剑南做了节度使。严武在蜀地十分放纵,有时因为一句话使他高兴,赏赐高达百万。属地虽然有富饶之称,但因横征暴敛,乡里为此一空,不过吐蕃也不敢逼近边境。梓州刺史章彝起初担任严武的判官,严武却因小怒而杀了他。房琯凭借前任宰相的身份担任巡内刺史,严武却对他态度傲慢,不以礼相待。严武和杜甫交情最深,但却多次想杀掉杜甫。永泰初年,严武死去,他的母亲哭泣,并且说:“从今以后,我知道将要被抄没沦落为官婢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浪淘沙苏轼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墙头红杏暗如倾。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森。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东君用意不辞辛。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注]此词作于北宋熙宁五年,此时苏轼因变法之争遭受排挤,外放杭州。1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交代时间、地点和事由、“试”字把探春者的春心欲动的情态生动传达。B.“暗如倾”形容春天探出墙头的杏花花枝寥落,花色暗沉不浓艳。C.“槛内”春意未萌、城外却早已春回,探春就要走出庭院,拥抱自然。D.小径绮丽,人群中踏春女子的香气弥漫在轻尘中,春意十足,令人陶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杏花花枝寥落,花色暗沉不浓艳”错,“暗”,指色浓。“倾”,犹倾倒,这里指漫出来。“墙头红杏暗如倾”是写从墙头伸出来的红杏色彩浓艳,花枝繁茂,茂密得好像要倾斜下来。故选B。16.词人出东城探得哪些“春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明丽绚烂的景象。春回大地,墙头红杏花枝繁茂,花色浓艳,雪停初霁,小径绮丽,一派明丽之景。②欢欣愉悦的心情。万物复苏时节,踏春女子的香气弥漫在轻尘中,春意盎然,探春的作者欢欣愉悦。③坚贞高洁的品格。词人由眼前春景联想到凌霜傲雪的报春梅,表现了对高贵品格的追求和向往。(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墙头红杏暗如倾”描绘了春回大地,墙头红杏花枝繁茂、色彩浓烈的场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天到来。“雪霁前村”描绘雪停初霁,村庄空气清新,小径绮丽,一派明丽之景。“吹绽梅英”句,展现了梅花绽放的早春美景。红杏、雪霁、梅花这些自然意象,展现了初春的多姿多彩与大地复苏的生机。苏轼通过这些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明丽绚烂之景。“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写词人选择踏春出城,是为了探寻春天的气息。这一行为本身就反映了他对春天的期待与好奇。苏轼对春天到来充满了喜悦与期盼。“东君用意不辞辛”句,词人赞美东君的辛勤和春天的来临,让词人的心情愉悦而满足。“绮陌敛香尘”,描绘出小径清新美丽。春天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词人沉浸在春天的美好中,心情自然是欢欣愉悦的。“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句,词人由眼前春景联想到凌霜傲雪的报春梅。“梅花”通常在寒冬末、早春初绽放,它象征着不畏寒冷、坚韧不拔的品格。苏轼通过描绘梅花在早春盛开,表现了对高贵品格的追求和向往。(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云层和水波的变换,反映了天气的变化。(2)杜甫《登高》中“不尽长江滚滚来”所写的江水境界旷远,而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则借江水抒发了人生的感慨。(3)小刚在他创作的历史小说《将士情》中写到,辛弃疾立于凛冽寒风中,望着将士们身上的铁衣,不禁吟诵起前人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云青青兮欲雨②.水澹澹兮生烟③.哀吾生之须臾④.羡长江之无穷⑤.朔气传金柝⑥.寒光照铁衣(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兮”“澹”“须臾”“柝”“戍”“箸”等。三、语言文字运用(本小题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由社会学家费孝通所创作的被公认为最优美学术散文之一的《乡土中国》不是对一个具体社会进行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了一些支配着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重要概念。穿越了几十年,《乡土中国》这本不足五万字的小书依然魅力十足,许多关心中国农村的读者对这本书简直a爱不释手。如今,中央一号文件多次聚焦“三农”问题,各地新农村建设b不温不火;但同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种矛盾事件c络绎不绝。重读这本乡村社会的经典之作,对思考眼下的这场改革d大有裨益。《乡土中国》成文期间,费孝通正在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大教学。①费孝通喜欢通过实地调查得出结果,②用通俗易懂的事实说明观点,③其著作里面很少有使用专业术语,④而是“用老百姓明白的话告诉他们还不明白的道理”,⑤所以费孝通的《江村经济》《苏南模式》等理论流传甚广。全文14章节,附一篇后记,截取了农村的各个剖面逐一分析,其中的真知灼见到现在也有很强的意义。在首篇《乡土本色》中,费孝通第一句话即是:“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从全书来看,___①___:第一层意思是中国社会有很多阶层,但他们都是从乡村社会分离而来,在行为方式、社会习惯等方面还带有很多乡土社会的痕迹,所以要想研究中国,___②___。第二层是说“乡土性”只局限于基层。如当时的地主、知识分子、工人等社会阶层是从乡土社会分化出去的,但由于长时间的发展,已经与乡土社会有了很大不同,这对中国社会的属性定位可谓一语中的。在文章中,费孝通提炼出乡土社会安土重迁的本色。笔者家乡在搞新农村建设,整地并村时,村民大多不愿意脱离现有的社会关系,因此新农村建设遭遇很大阻力,费孝通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分析或许可为政府提供不同的思路。18.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足五万字的小书依然魅力十足”与“我再次回到上海,这里的风景依然”两句中的“依然”词性不同。B.“笔者家乡在搞新农村建设”和“很多小企业在遭受无情的打击”两句中的“在”的意思和用法相同。C.“村民大多不愿意……”中“大多”是“大部分、大多数”的意思,该词的使用使语言表达更加严谨。D.“新农村建设遭遇很大阻力”与“他在人生的旅途中遭遇了一次重大的挫折”中“遭遇”的含义不同。【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中相关词语的分析能力。D.“含义不同”错误。两句中的“遭遇”意思相同,都是“遇到”的意思。故选D。19.文中第二段a、b、c、d四处加点成语中,有两处使用错误,请指出并修改。(4分)【答案】b处,改为:如火如荼(热火朝天、方兴未艾);c处,改为:层出不穷(接连不断)。(每处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a.爱不释手:形容很喜欢,舍不得放手。使用正确。b.不温不火:形容不过火,分寸掌握适当。结合“中央一号文件多次聚焦‘三农’问题”的语境可知,各地新农村建设应该发展得很好。“不温不火”使用不当,应改为“如火如荼(热火朝天、方兴未艾)”。如火如荼:形容气势旺盛,气氛热烈。热火朝天:形容情绪高涨,气氛热烈。方兴未艾:指事物刚刚兴起,正在发展,还没有终止。c.络绎不绝:形容行人或车辆来来往往,接连不断,非常热闹。此处是说“各种矛盾事件”不断出现,用错对象,应改为“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层出不穷: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没有穷尽。接连不断:一个接着一个,连续不断。d.大有裨益:非常有益处。使用正确。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五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答案】①《乡土中国》由社会学家费孝通创作完成;②它被公认为是最优美的学术散文之一;③《乡土中国》不是对一个具体社会进行描写;④《乡土中国》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了一些重要概念;⑤这些重要概念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每点1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首先提取出书名及其作者:《乡土中国》由社会学家费孝通创作完成。接着描述书的评价:它被公认为是最优美的学术散文之一。然后说明书籍的内容特点的第一部分:《乡土中国》不是对一个具体社会进行描写。再说明书籍的内容特点的第二部分:《乡土中国》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了一些重要概念。最后描述这些概念的影响:这些重要概念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1.文中标序号部分存在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和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答案】③将“其著作里面很少有使用专业术语”改为“其著作里面很少有专业术语”或者“其著作里面很少使用专业术语”;⑤将“《江村经济》《苏南模式》”的两个书名号改为两个双引号。(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③“其著作里面很少有使用专业术语”句式杂糅,应改为“其著作里面很少有专业术语”或者“其著作里面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虫草养生产品研发与销售合同
- 2025年度餐饮设备租赁及售后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物联网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咨询与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大型医疗设备运输及售后服务合同
- 2025年度钣金展柜进出口贸易与物流配送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振动噪声检测设备出口贸易合同
- 2025年版仓单质押担保与仓储信息化系统建设合同
- 2025年居民住房权益出售策划合同
- 2025年信用证保险外汇贷款合同
- 2025年企业债券发行认购合同协议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核心要点解读
- 全新车位转让协议模板下载(2024版)
- T-CERS 0007-2020 110 kV及以下变电站 并联型直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
- 金属焊接和切割作业教案
- 《遥感地质学》全册配套完整教学课件
- 学科带头人工作计划
- 高中数学必修一试卷及答案
- 矿石买卖协议书
- 2024年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3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 【老龄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养老金融发展探究文献综述3400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