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尾矿库应急预案_第1页
某公司尾矿库应急预案_第2页
某公司尾矿库应急预案_第3页
某公司尾矿库应急预案_第4页
某公司尾矿库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JZWKYA20U

版号:2012-0

**县**矿业有限公司

***尾矿库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县**矿业有限公司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修订日期:2012年1月10日批注【雨林木风H:此日期应是专家审,后对本预案修

订完成后的日期

2012年月日颁布2012年月日实施

批准发布令

**县**矿业有限公司依据国家有关生产安全的法律、法规,按照《生产

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9(X)2-2(X)6)和《四川行安全监

管局四川煤监局关于印发四川省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川

安监(2011)368号)等法规的要求,结合***尾矿库实际,制订了《**县*

*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JZWKYA-2012)第0版》,

并于2012年1月12H编制完成并通过外部专家评审,并由**县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局备案登记,登记有效期3年,现予以批准发布,自即口起按如下要求实施:批注[雨林木风2]:正式备案后才有此段文‘7

<1)预案演练;每年进行预案培训及预案演练各一次;

(2)预案修订:并根据演练情况、机构变化情况等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

案,每年至少一次:

<3)实施范闱:**县**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库区生产范闱内;

(4)保障单位:**县**矿业有限公司:

(5)实施部门:**县**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兼职救援队;

<6)上级部门预案:《**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尾矿库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批注【两林木风讣具体弄清楚县安监局有否尾R”库应

急预案,具体名称是什么

预案》。

批准发布单位:**县**矿业有限公司

批准发布人(签字):

批准发布R期:2012年1月12日

目录

[总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1.1目的..........................................................................6

1.2依据.........................................................................6

1.3适用范围.....................................................................6

1.4应急预案体系.................................................................7

1.5应急工作原则.................................................................7

2危险性分析、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8

2.1单位概况......................................................................8

2.2交通条件.....................................................................8

2.3库区自然地理条件及气象条件..................................................9

2.4尾矿库周边环境概况..........................................................10

2.5工程地质概况................................................................12

2.5.1区域施质条件.............................................................12

2.5.2水文地质................................................................14

2.5.3工程地质................................................................14

254不良地质作用,..............................................................16

2.6尾矿库现状..................................................................16

2.6.1尾矿库概况...............................................................16

2.6.2安全管理状况.............................................................17

2.7危险源与风险分析............................................................19

2.7.1自然灾害.................................................................19

2.72尾矿坝危险、有害因素...................................................21

2.73拷......................................................洪系统危险、有害因素.26

274排漆系统危险、有害因素.........................................................................................................27

275深区水域危险、有宙因素....................................................28

工76尾矿排放与筑坝危险、有害因素、.............................................28

2.7.7用边环羽后跄有者因素..................................................29

2.7.8观测与通讯设施危险、有害因素............................................30

2.7.9尾矿物料的危险因素......................................................30

2710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31

2.7.H作..........................................业环境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宙因素3.3

2.7.12安全管理危险因素.......................................................34

2.8危险源及风险分析结果........................................................34

2.9重大危险源辨识..............................................................34

2.10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35

2.10.1事故类型及主要原因分析..................................................35

2.10.2生产过程险情分析.......................................................36

2.11影响范围分析...............................................................37

3<^^^^^(“*******““""".“*««****»*.a********""....”3********".*******"".""".*******2.”.*****""."""**********..”"****".38

3.1应急组织体系................................................................38

3.2指挥机构及职员..............................................................39

3.2.1指挥机构.................................................................39

3.2.2应急办..................................................................40

3.2.3事故现场应急救援队......................................................41

41危险源监控....................................................................44

4.LI危险源....................................................................44

4.12监控和慢防措施.............................................................44

G2预警..........................................................................50

4.2.1孩警分级.................................................................50

4.2.2强警信息的发布和解除....................................................52

4.2.3段警行动................................................................52

5应急响应与应急处置...............................................................S3

5.1响应分级....................................................................53

5.2响应程序....................................................................53

5.2.1喻应程序.................................................................53

5.2.2报警.....................................................................53

5.2.3指挥与控制...............................................................53

5.2.4应急处置基本原则.....................................................................................................55

5.2.5一般处置方案.............................................................56

5.3现场应急处理................................................................57

5.3.1裂缝处理.................................................................57

5.3.2渗漏处理................................................................57

5.3.3滑坡处理................................................................58

5.3.4管涌处理.................................................................58

5.3.5尾矿库的抢险.............................................................59

5.3.6溪坝处理................................................................61

5.3.7排水设施堵塞或损尿处理..................................................61

5.3.8救援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62

54下游居民疏散方案..............................................................63

5.4.1投警擅防仃动.............................................................63

542转移预警条件.............................................................63

543转移下游居民............................................................64

5.4.4疏散转移居民的安置....................................................65

5.5应急终止................................65

6.1信息报告程序................................................................67

6.2信息报告内容................................................................68

6.3信息传递....................................................................68

7.1现场恢复.....................................................................70

7.2善后及赔偿..................................................................71

7.3应急能力评估和应急预案修订.................................................71

8.1通信与信息保障..............................................................72

8.2应急队伍保障................................................................72

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72

8.4经费保障....................................................................73

8.5其他保障....................................................................74

9.1培训.........................................................................74

9.2演练........................................................................75

10■•■■■••••••••1■■■■■■•••■••••••■■•■•••••••■•••■■■■■■■■■••••••••■a76

10.1奖励........................................................................76

10.2处罚.......................................................................76

11.1术语和定义..................................................................76

11.2应急预案备案...............................................................77

11.3维护和更新.................................................................77

11.4制定与解释.................................................................77

11.5应急预案实施...............................................................77

附件1..........................................................................................................................................................78

《火*县火*矿业有限公司*火*尾矿库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78

编制过程报告.....................................................................78

附件2***尾矿库应急电话..................................................80

附件3应急物资和装备保障表.................................................81

附件4事故报告内容...............................................................82

附件5**县应急救援机构基本情况..............................................83

附件6**县**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2012年度应急人员.....................85

1总则

1.1目的

**县**矿业有限公司编制《**县**矿业有限公司***

尾矿库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JZWKYA-2012)第0版》,发布、并

实施,其目的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

针,保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快速、有序、高效地运行,进一步增

强应对和防范安全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事故人

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L2依据

(1)《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9002-2006)

(2)《四川省安全监管局四川煤监局关于印发四川省安全生产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川安监(2011)368号

(3)《**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尾矿库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

案》(2011年01月17日)

(4)《**县**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安全验收评价

报告》(安全科技评估咨询有限公司2011年10月)

1.3适用范围

本应急救援预案适用于**县**矿业有限公司(***)尾矿

库区范围内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不适用于车辆交通事故应急处

置。

1.4应急预案体系

本应急预案体系为:上部直接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昆批注【雨林木风41:具体弄清楚县安监同有否用r库应

急预案,具体名称是什么

矿库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相衔接,本部(包涵现场应急处理方案)

直接指挥本公司尾矿库兼职应急救援队员及生产班组人员进行内部

救援与自救,同时沟通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救援机构。(见图1-1生产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示意图)。由生产安全科负费组织编制和修订,

由董事长审核批准后发布实施。

一旦发生事故,根据应急响应级别,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职能部

门人员要按照预案要求,各司其职,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

***尾矿库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示意图

1.5应急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

(3)坚持平战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2危险性分析、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1单位概况

****矿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4月23日,注册资本1000

万元,法人代表为,注册地址**县**乡**村,为有限责任

公司。

公司选矿厂规模为5000吨/日,年生产铁精矿30万口屯。

2.2交通条件

**县**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位于**县**乡村

一组的一个冲沟内,该冲沟沟口有2Km简易土公路与**乡至火*

公路相通,距**约2km,距**镇镇政府公路里程约25km,距大

*县县城公路里程约87km。

*尾矿库

J枝花本军

出斫

造计「小专

石制0牛纺捌

向柴么

2.3库区自然地理条件及气象条件

(1)地形地貌

尾矿库所在区域位于川西北高原南缘。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区内地形地貌受岩性及构造的控制,山脉多呈SN走向,高差较大、

沟谷发育、谷坡陡峻,属于构造剥蚀的低中高山区地貌。

尾矿库场地总体属山间侵蚀堆积地貌,斜坡、沟谷地形。尾矿库

坝址区及库区位于一条自北西向南东延伸的冲沟内,冲沟呈“U”型,

延伸长度约1.0km,宽150〜280m,沟底宽3〜20m,切割深度25〜

70m,两侧沟壁斜坡坡度较陡,30〜50。,局部达65。,沟底纵向坡度

8〜15。,冲沟前缘沟口汇入一条无名小河。库区最低点高程1868.0m,

最高点高程1990.0m,相对高差约122m。初期坝位于冲沟下游沟口

处。库区内植被发育,多生长杂草,沟内有常年流水。

(2)气象水文条件

库区属于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旱、雨季节分明,交替时间

为每年的11月和5月。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季节变化不明显,夏热

多雨潮湿,冬暖少雨干燥。年平均气温18-21。,冬季无降雪,夏季雨

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790.l~1038.4mm之间,5至10月为雨季,

雨季降水量约占全年的90%。雨季期间常发生山洪及河水暴涨现象。

(3)地震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库区地震基本烈

度值为W度,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

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场地属中软场地土,n类建筑场地,处于沟岸和斜坡边缘,属抗

震不利地段。

2.4尾矿库周边环境概况

(火*火)尾矿库位于*火县大火乡*火村一组的一个冲沟内,

尾矿库下游农田较多,沟下游无居民。初期坝上及库区内有几户人居

住,公司已与其达成搬迁协议进行搬迁。批注【雨林木风5]:有否此协议,有则作为附件时后

库周边环境卫星图

***尾矿库现状卫星图

坝下游情况

库上游情况

坝体情况

2.5工程地质概况

2.5.1区域地质条件

(1)地层

尾矿库库区内地层较为简单,构成场地的岩土层主要为第四系耕

土层(Q/),第四系滑坡(塌)堆积(Q,dU),第四系坡残积((?4』山),

第四系坡洪积(Q4"m),下元古界河口组(Pl)绢云母片岩。据其地

质年代、成因及物理力学性质、水理性质共有5个工程地质单元层。

自上而下叙述如下:

①第四系植物(Q/)层

耕植土:分布于沟谷及坡面上,主要由浅黄、浅褐色粘性土、风

化砂岩碎块及植物根系组成;结构松散,厚度0.70〜1.50m。

②第四系滑坡(塌)堆积(QJD层

含碎石粉质粘土:浅黄、浅褐色,可〜软塑状态,含碎石、角砾

约20%,充填杂色粘性土约40%,结构松散。厚度0.60〜15.40m,

距初期坝约150米处的左右两岸坡上及沟边地表以下14.80〜15.40为

滑带土,土体可见光滑面及擦痕,含水量较高,手摸有滑感,有明显

的滑移错动痕迹。

③第四系坡残积(Q4dHeI)层

含碎石、角砾粉质粘土:浅黄〜浅褐色,局部浅灰色,可〜硬塑

状态,稍湿,含碎石、角砾约40%,成份为石英砂岩及片岩碎块。

主要分布于左、右两坝肩斜坡上,局部地段(右坝肩)较厚。

④第四系坡洪积(Q4"3)层

含漂卵砾石土:漂卵砾石主要成份为石英砂岩、绢云母片岩、玄

武岩碎块,亚圆形,一般粒径3.00〜8.00cm,大者100.00cm,充填

灰白、灰黄色粘性土及砂土约20%,局部地段含漂石约40%,间夹

0.20〜0.40m不等厚的粉砂薄层,松散〜中密;层厚0.70〜10.20m;

主要分布于沟谷区及靠近右坝肩沟谷出口处。

⑤下元占界河口组(PD绢云母片岩

主要下伏于沟谷出口处。产状为:270。〜275。/40。〜46。。按其

风化程度,划分为:

强风化绢云母片岩:深灰-灰黑色,致密结构,层状构造,节理

裂隙很发育,具硅质条纹及条带充填,岩体破碎;极破碎;厚度0.80-

11.10m;主要分布在拟建尾矿库祭龙庆沟出口处。

中等风化绢云母片岩:深灰-灰黑色,致密结构,层状构造,节

理裂隙较发育,具硅质条纹及条带充填,岩体较破碎;相对完整,厚

度较大。

(2)构造

场地区域上位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中南段西侧,区域构造以南北

向构造为主,岩体褶皱、断裂及节理裂隙较发育、并伴生多期的岩浆

活动。场地内及附近未发现有活动迹象明显的断裂构造分布,地质构

造相对较简单,场地总体处于受区域地质构造影响相对较弱的区域。

2.5.2水文地质

场地内地下水埋藏浅,地下水类型主要有孔隙型潜水和基岩裂隙

水。孔隙型潜水赋存于第四系冲洪积层和残坡积层中,依靠沟尾上部

土层滞水和大气降雨补给,于土体孔隙中径流、下渗,水量中等:基

岩裂隙水赋存于绢云母片岩风化裂隙中,靠大气降雨和上部第四系冲

洪积层和残坡积层中地下水下渗补给,水量较小。整个场地富水性差,

且富水性跟断层或岩脉穿插的影响有紧密联系,总体表现为相对隔

水。场地内地下水量和水位随着大气降雨而动态变化。地下水顺地势

由高处向低处径流、排泄,在沟底以泉的形式出渗,出量为0.253升

/秒,富水性中等。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2.5.3工程地质

(1)初期坝

初期坝坝址区为第四系坡洪积覆盖,层厚中等,均匀性差,强度

较低,坝基开挖时大部分将被挖除,不宜作坝基持力层;坝基下伏基

岩为下元古界河口组(Pt)绢云母片岩,上部强风化层厚0.8〜11.10m,

下部中等风化层厚度大于30m。强风化岩体完整性差,岩体破碎,岩

体质量等级为IV级,强度较高,埋藏深度中等,可作为坝基持力层;

中等风化岩体质量等级为m级,完整性较好,强度高,岩体承载力高,

抗滑、抗变形能力较强,为坝基持力层的最优选择,但局部强风化厚

度较大,以中等风化为持力层开挖深度大,造价高,同时易引起边坡

问题。因此,应根据坝型对地基条件的要求及开挖深度,选择强〜中

等风化绢云母片岩岩体作为坝基持力层,同时需将表层风化严重、松

散破碎岩体清除。筑坝时,为增加坝体底部与岩石的摩阻力,建议在

岩石表层内开凿逆(坡)向台坎。

坝肩位置覆盖土层较厚,清除表层耕植土后,根据坝型对基础条

件的要求,宜选择强风化绢云母片岩作为坝肩持力层,局部地段可选

择坡残积含碎石、角砾粉质粘土层作为持力层。

(2)排洪系统

排洪系统顺沟底展布,表层第四系坡洪积含漂卵砾石层厚度较

大,结构较松散,均匀性差,强度低,不能直接用作排洪系统基础持

力层,同时排洪系统沿线多处堆积滑坡散体,建议将其表面较松散层

清除,换填块、碎石碾压夯实后作为排洪系统基础持力层。

(3)截洪沟

截洪沟分布于坝肩两侧,表面地层为第四系坡残积含碎石、角砾

粉质粘土和强风化绢云母片岩,残坡积含碎石、角砾粉质粘土有一定

强度,强风化绢云母片岩承载力较高,由于截洪沟对地基的要求较低,

故坡残积粉质粘土和强风化绢云母片岩均可作截洪沟截基础持力层,

但应将表层较松散层清除。

2.5.4不良地质作用

库区内存在两处比较大的滑坡地质作用、在库内沟谷边还可见小

型滑塌等不良地质作用。在沟壁斜坡坡度较陡,大气降雨冲刷坡表形

成表层第四系覆盖层的滑塌,基岩裸露处由于长期风化作用裂隙发

育,坡表见块石滚落,对斜坡的整体稳定有一定的影响。

2.6尾矿库现状

2.6.1尾矿库概况

**县**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设计总坝高89.328m,

总库容559.87万nP,有效库容447.90万nP,服务年限5.98年。

尾矿库等别为三等库,洪水标准采用100、200>500年。库区汇

水面积0.69km1中期200年重现期洪峰流量最大,经调洪后为

13.710m3Zso

(***)尾矿库是依据***设计研究院2008.5完成的《*

文县**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工程初步(代可研)设计》及附图进行

基本建设。2008年7月开工建设,2009年6月建成。

初期坝坝型为透水土坝,由坝底堆石体、土坝体、纵横排水盲沟

组成。

初期坝顶宽6.7m,坝顶标高1900.0m,坝底标高1876.625m,初

期坝高约23.375m,外坡1:2.5,内坡1:2.0。并在内坡设置土工布

反滤层。设置三级马道,第一道宽6.3m,第二、三道宽2.0m。

坝底堆石体高9m(最高),其上游坡坡比为1:2.0、下游坡坡比

为1:1.75,该部份坝体贯通整个沟谷。

初期坝下部设置透水体,内坡设置透水盲沟组成的透水网,并与

坝底堆石体相连。坝体内设置两条纵向排渗盲沟,为直角梯形断面。

坝体内坡设置4条横向排渗盲沟,为矩形断面。

排洪系统为排水斜槽一管,为矩形断面形式,上部、下部倒角。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排水管前段净高1.8m,净宽1.2m,后段净高

1.4m,净宽1.0m;排水斜槽净高1.0m,净宽1.0m,底板均设置台阶

式跌水。其布置由沿左岸坡。

2.6.2安全管理状况

(1)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设立及人员配备

*火县**矿业有限公司关于设立安全生产科的决定,设立安全

生产科,负责日常安全生产管理。科长,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和。

(2)安全生产责任制

**县**矿业有限公司制定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内容涉

及:

企业法人、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车

间主任、车间副主任、专业工程师、技术员、车间专兼职安全员、

班组长、工人等人员安全职责。

生产处、财务部、企业管理部门、化验部门、科技部门、保

卫(消防)部门、仓储部门、办公室、供销部门、班组等部门安全

职责。

(3)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县**矿业有限公司针对尾矿库的特点,制定了尾矿库安全

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

尾矿库安全管理制度:尾矿坝安全检查制度、职业危害预防制度、

教育培训制度、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

整改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资料管理制度、安全奖励和考核

制度

安全操作规程:尾矿巡查员、电工等安全操作规程。

(4)安全教育培训及特种作业证

**县**矿业有限公司目前未生产,对从业人员尤其是新职工

在上岗前进行了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安全资格证书正在办理过

程中。

电工取得了特种作业证书,尾矿工的特种作业证书正在办理过程

中。

(5)事故预防

**县**矿业有限公司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防洪防汛应急救

援预案,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

事故应急救援队:队长、副队长,队员、

2.7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2.7.1自然灾害

(1)洪水

库区属于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旱、雨季节分明,交替时间

为每年的11月和5月。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季节变化不明显,夏热

多雨潮湿,冬暖少雨干燥。年平均气温18。-21。,冬季无降雪,夏季

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790.1〜1038.4mm之间,5至10月为雨季,

雨季降水量约占全年的90%。雨季期间常发生山洪及河水暴涨现象。

尾矿库场地总体属山间侵蚀堆积地貌,斜坡、沟谷地形。尾矿库

坝址区及库区位于一条自北西向南东延伸的冲沟内,冲沟呈“U”型,

延伸长度约1.0km,宽150〜280m,沟底宽3〜20m,切割深度25〜

70m,两侧沟壁斜坡坡度较陡,30〜50。,局部达65。,沟底纵向坡度

8〜15。,冲沟前缘沟口汇入一条无名小河。库区最低点高程1868.0m,

最高点高程1990.0m,相对高差约122mo

初期坝位于冲沟下游沟口处,库区汇水面积0.69km2。

该尾矿库区雨量集中,常出现暴雨天气,形成洪水进而引发洪水

成灾。

该尾矿库工程排洪设施为排水斜槽一管式,但如果排洪设施设计

布置不当、施工质量差、运行期维护不当,导致排洪设施损毁,未能

在雨季强降雨时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可能发生洪水漫顶事故,进而引

起坝体溃坝,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形成危害。

另外,该尾矿库工程为山谷型工程,除坝体外,其余几面均为山

坡,而山坡的表层为第四系松散覆盖层,结构松散,在洪水的作用下,

局部可能发生滑坡或泥石流,不仅会影响尾矿库的调洪能力,还可能

会对坝体的稳定造成危害。

洪水漫顶危害的形成原因一般有:

1)大气降水量短时间内骤增。设计洪水资料偏低,排洪断面偏

小,远不能满足排洪需求。

2)发生排水系统危害后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3)库周山体发生人面积滑坡、塌方。

4)排洪设施泄洪能力不足。

5)库内水位达到警戒水位,无专人负责管理和检查库内水位情

况。

6)缺乏必要的防洪抢险措施。

7)大面积山体滑坡或由于库区为有采矿等活动,引起周围山体

稳定性降低引起山体滑坡,占去库容或超出库容存贮能力,引起泥石

流、漫顶事故,还可能会对坝体的稳定造成危害。

(2)地震

场区属基本烈度7度地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由于场地处于沟岸和斜坡边缘,属抗震不利地段,据覆盖层

的厚度地基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

从整体而言,区域地块总体稳定场地基本适宜建设。

地震是影响库区边坡和尾矿坝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其破坏力极

强。如果忽视抗震措施,设计和施工中未能确保坝体具有足够的稳定

性,或运行期尾矿堆坝的筑坝质量、库内干滩等达不到设计要求,则

一旦发生较强的地震则可能引起振动液化、坝体发生滑动破坏,进而

引发溃坝事故,对尾矿坝下游设施、设备和人员形成较大的危害。

2.7.2尾矿坝危险、有害因素

尾矿库库区内地层较为简单,构成场地的岩土层主要为第四系耕

土层(QQ,第四系滑坡(塌)堆积94阿),第四系坡残积(Q&df,

第四系坡洪积((^加吟,下元古界河口组(Pt)绢云母片岩。

第四系坡洪积覆盖,不宜作坝基持力层;

坝基下伏基岩为下元古界河口组(Pt)绢云母片岩,上部强风化

层厚0.8〜11.10m,下部中等风化层厚度大于30m。强风化岩体完整

性差,岩体破碎,岩体质量等级为IV级,强度较高,埋藏深度中等,

可作为坝基持力层;中等风化岩体质量等级为III级,完整性较好,强

度高,岩体承载力高,抗滑、抗变形能力较强,为坝基持力层的最优

选择,但局部强风化厚度较大,以中等风化为持力层开挖深度大,造

价高,同时易引起边坡问题。因此,应根据坝型对地基条件的要求及

开挖深度,选择强〜中等风化绢云母片岩岩体作为坝基持力层,同时

需将表层风化严重、松散破碎岩体清除。筑坝时,为增加坝体底部与

岩石的摩阻力,建议在岩石表层内开凿逆(坡)向台坎。

坝肩位置覆盖土层较厚,清除表层耕植土后,根据坝型对基础条

件的要求,宜选择强风化绢云母片岩作为坝肩持力层,局部地段可选

择坡残积含碎石、角砾粉质粘土层作为持力层。

(**火)尾矿库初期坝为透水均质土坝,初期坝高23.375m,

采用上游式尾矿筑坝法逐年堆筑,总坝高89.328m。

由于坝基处理不当、坝体施工质量不良,后期管理不当,可能造

成坝体产生裂缝、渗漏、管涌、滑坡(溃坝)等事故。

(1)渗漏

坝基无贯通性岩溶发育,除破碎的强风化岩体存在一定的渗漏

外,下部中〜微风化绢云母片岩均较完整,抗渗漏性能较好,结合初

期坝的特征,如果坝基、坝肩清理开挖不彻底,在不清除上覆第四系

土层和强风化绢云母片岩而修建初期坝的条件下,有一定的渗漏危

险。

总之,在拟建库坝现有地质条件下,应对基底基岩土层接触面根

据需要进行适当合理、有效处理,不会因尾矿水渗漏造成周围水源和

岩土污染。

设计的尾矿坝坝基、坝肩基础有可能产生坝基渗漏和绕坝渗漏。

尾矿坝渗流危害表现为渗流破坏,渗流破坏是造成尾矿坝安全事

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渗流破坏后,使坝面出现沼泽化、隆起、流土、

管涌、坝体塌陷、塌滑。

尾矿库坝体及坝基的渗流有正常渗流和异常渗漏之分。正常渗流

有利于坝体及坝前干滩的固结,从而有利于提高坝的整体稳定性。而

异常渗漏则是有害的,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的影响:

1)渗流压力降低了坝体整体的稳定安全系数,不利于坝体稳定;

2)导致渗透变形,出现流土、管涌现象,严重的还可能引发溃

坝事故;

3)振动液化,使饱和尾砂土在抗剪强度下降的情况下发生类似

于液体的流动。

异常渗漏主要由设计考虑不周、施工不当及后期管理不善等原因

引起。造成渗流破坏的原因有:

1)未设计防渗、排渗设施,或设计的防渗、排渗设施不当。

2)未按设计要求设置防渗、排渗设施。

3)随意变更坝体防渗、排渗及反滤层的设置。

4)尾矿坝的排渗设施中的排渗棱体、排渗蹲垫、排渗盲沟和排

渗井在施工过程中选料不符合质量要求,未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施

工。

5)尾矿排放筑坝过程中使矿泥在滩面上大面积沉积形成不透水

夹层。

6)每期筑坝冲填作业之前,岸坡上的草皮、树根、废管件等危

及坝体安全的杂物不清除,遇有泉眼、水井、洞穴不进行岸坡处理或

处理不当。

7)发现异常现象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管涌

管涌是指在具有一定的水力梯度的渗流作用下,土体中的细颗粒

在孔隙通道中发生移动,并被带出土体以外的现象。涌水口径小的有

几毫米,大的达几十厘米,孔隙周围多形成隆起的沙环。管涌发生时,

水面出现翻花,随着水位升高,持续时间延长,险情不断恶化,大量

涌水翻砂,使坝体地基土壤骨架被破坏,孔道扩大,基土被淘空,以

致引起坝体塌陷,造成溃坝事故。

引起管涌的原因有:

1)坝基土壤级配缺少某些中间粒径的非黏性土壤,在上游水位

升高,出逸点渗透坡降大于土壤允许值时,地基土体中较细土粒被渗

流推动带走形成管涌。

2)基础土层中含有强透水层,上面覆盖的土层压重不足。

3)工程防渗或排水(渗)设施效能低或损坏失效。

4)管线等建筑物穿越坝体,在其外表或管道漏水发生渗流,引起

邻接材料的管涌。

(3)坝体失稳

坝体失稳表现为整体滑移、滑坡、溃坝。坝体失稳往往导致坝体

溃决事故,因此,即使是较小的滑坡也不能掉以轻心,有些滑坡是突

然发生的,有些则是由裂缝开始的。

造成滑坡的原因主要有:

1)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对库区、坝基、排洪管线等处的不

良地质条件未能查明或虽查明但在设计时未采取必要的工程治理措

施或工程治理措施不当;

2)设计使用的基础资料不确切、设计方案及技术论证方法不当、

不遵循设计规范,对库水位及浸润线深度的控制要求不明确、不切实

等。

3)选择坝址时未避开坝脚附近的渊潭或水塘,筑坝后由于坝脚

处沉陷过大引起滑坡;

4)坝端岩石破碎、节理发育,设计时未采取适当防渗措施,产

生绕坝渗流,使局部坝体饱和引起滑坡;

5)设计中坝坡稳定分析选择的计算指标偏高、对地震因素注意

不够及排水设施设计不当:

6)堆积坝与初期坝之间或各堆积坝之间没有结合好,在渗水饱

和后引起滑坡;放矿工艺不适当,冲击坝中形成软弱夹层。

7)抗震设防等级过低或强烈地震引起裂纹、滑坡;

8)持续的特人暴雨,使坝体饱和或对坝体不断的冲刷引起滑坡。

9)坝坡度过陡,堆放工艺不合理,会导致坝体垮塌。

10)尾矿堆积坝达到一定高程后不进行堆积坝工程地质勘察和稳

定性分析。

II)每期筑坝填充作业之前,岸坡上的草皮、树根、废管件等危

及坝体安全的杂物不清除或清除不彻底,遇有泉眼、水井、洞穴不进

行岸坡处理或处理不当。

12)变更坝型、坝外坡坡比和最终坝轴线的位置。造成堆积坝渗

透稳定性差,坝体滑动性能增强,浸润线出逸点从坝坡出溢的可能性

增大。

13)尾矿库坝顶形的安全超高、沉积干滩长度不满足规范规定。

14)每期子坝堆筑完毕未进行质量检查。

15)坝外坡坡面的维护缺乏设计,或未按设计要求进行护坡施工

和维护。

(4)裂缝

裂缝是尾矿库较常见的病患,细小的横向裂缝有可能发展成为坝

体集中渗漏的通道,而纵向裂缝则可能是坝体滑坡的预兆。

裂缝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坝基承载能力不均衡、坝体施工质量

差、坝身结构及断面尺寸设计不当等。有的裂缝是由于单一因素所造

成,有的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应对裂缝予以充分的

重视。

2.7.3排洪系统危险、有害因素

(***)尾矿库排洪系统为排水斜槽一管式,断面为矩形,上

部、下部倒角。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排水管前段净高1.8m,净宽1.2m,后段净高1.4m,净宽1.0m;

排水斜槽净高1.0m,净宽1.0m,底板均设置台阶式跌水。。

基底为粘土层,基础超深部分有C15毛石碎垫至设计标高,C15

碎铺筑0.1m基础垫层。

排洪系统失效将导致排水系统排水能力降低,或尾矿砂渗漏。排

水能力的降低会导致洪水漫过坝顶冲刷堆积坝,进而引发尾矿库溃坝

事故。

排水系统失效的表现形式为:

1)排洪设施沿线局部发生断裂,尾矿大量进入排洪管内,堵塞

管道。

2)各类排水设施年久失修,造成冲刷破坏、断裂等。

造成排洪系统失效危害的原因:

1)随意变更排水系统的型式、布置及尺寸。

2)排水系统设计、施工不具备相应资质,设计、施工质量达不

到规范要求及防洪要求。

3)排水系统变位超过技术规范要求,进水口由漂浮物堵塞,最

大裂缝开展宽度超出允许值,渗漏现象严重,联结部位变形、移位。

4)坝面排水沟及坝端截水沟沿线不均匀沉陷造成破损、断裂,

沟内淤堵。

5)库水位过高,水边线与坝轴线不能保持平行且相差较大。

2.7.4排渗系统危险、有害因素

该尾矿库排渗设施由初期坝体、堆坝体排渗设施组成。初期坝下

部设置透水体,内坡设置透水盲沟组成的透水网,并与透水体相连。

坝体内设置两条纵向排渗盲沟,为直角梯形结构。坝体内坡设置4条

横向排渗盲沟,为矩形结构。初期坝内坡设置由土工布、砾石、碎石

构成的反滤层。

排渗系统的主要危害是排渗设施发生变形、破坏、堵塞,从而使

渗流水不能从排渗设施中出,引起坝体浸润线变高或出逸坡面,降低

坝体稳定性,甚至导致溃坝事故。

造成排渗危害的原因:

(1)防渗、排渗设施设计考虑不周。

(2)未按设计要求设置防渗、排渗设施。

(3)随意变更坝体防渗、排渗及反滤层的设置。

(4)尾矿坝的排渗设施在施工过程中选料不符合质量要求,未按

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5)设置的防渗、排渗设施后期管理不善。

(6)尾矿排放筑坝过程中使矿泥在滩面上大面积沉积形成不透水

夹层;放矿筑坝施工时采取的措施不当,形成软弱夹层。

2.7・5库区水域危险、有害因素

该尾矿库库长约400m,最大坝高89.328m,水域面积较大,深

度也较深,有关人员在水域作业时1排水管理等),如果不具备相应

的技能或操作不当,或其它人员误入,可能发生溺水事故。

2・7・6尾矿排放与筑坝危险、有害因素

尾矿排放与筑坝是尾矿库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操作的正常与否

直接危及尾矿库的安全。

尾矿排放与筑坝操作不正常将造成尾矿粗颗粒不能沉积于坝前,

细颗粒矿泥不能在库内充填;沉积滩范围内出现大面积矿泥形成不透

水层,沉积滩面出现侧坡、扇形坡等起伏不平现象。其后果是对坝体

稳定不利;形成大面积不透水层后影响尾矿水正常渗透,导致坝体浸

润线不规则变化,发生局部浸润线出逸;矿浆横向流动冲刷坝内坡造

成漫坝事故;矿浆冲刷坝处坡造成坝体坍塌、溃坝。

造成尾矿库排放与筑坝不当危害的因素有:

(1)尾矿在库侧排放。

(2)尾矿在库后排放。

(3)不按照设计文件要求均匀排放,沉积滩此起彼伏,造成局

部坝段干滩过短。。

(4)不及时移动放矿软管形成局部集中放矿。

(5)排放管破损不及时更换。

(6)尾矿工不检查放矿情况或脱岗。

(7)矿浆沿子坝内坡横向流动,

(8)冰冻期冰上放矿,矿层中形成冰层,在解冻形成软弱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