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重庆卷)历史(开卷本卷共两个大题,满分50分,与道德与法治学科共用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1.商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不断变化。商代纹饰为各种神话幻想中的动物,具有神秘气氛;西周中期的器物纹饰多为几何纹样,单纯明快;春秋战国时期,纹饰出现了宴饮、狩猎、战争等内容。这表明青铜器()A.种类不断增加 B.工艺不断进步 C.代表贵族身份 D.功能不断变化2.比较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三幅地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春秋争霸形势图战国形势图秦朝形势图A.禅让制度趋于完善 B.统一国家不断巩固 C.向大一统国家发展 D.兼并战争连年不断3.《汉书·司马迁传》记载:皆称迁有良史之材……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这反映出司马迁具有()守卫国家的爱国情怀 B.秉笔直书的史家素养C.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D.个性浪漫的创作风格4.隋唐时期,重庆地区成为中央调运粮食的基地,同时重庆地区的盐井业发展迅速,给政府带来巨大收益;渝州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货物集散中转之地。这共同反映出巴蜀地区()经济的发展 B.文化的繁荣 C.吏治的清明 D.交通的发达5.清廷创新西藏管理模式,通过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和制定金瓶掣签制,实现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通过平定叛乱和设立特别军事行政机构来加强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辖。这反映了清朝()A.国家疆域面积的空前辽阔 B.继承和发展前朝制度C.因地制宜的边疆管理方式 D.统治制度的影响深远6.理清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础。下列列强获得的侵略权益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给予英国2100万银元的赔款③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④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7.报刊关注社会现象,能揭示社会问题。以下是不同报刊对同一事件的叙述,据此能够得出的信息是()新闻来源地报道的主要内容北京《晨报》青岛问题,当以死争,被拘同学,亟宜营救,此罢课之第二理由也天津《大公报》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曹汝霖宅之焚烧日本《大阪朝日新闻》排日学生的暴动火烧曹汝霖宅是事件的导火线 B.事件波及全国所有的大中型城市C.学生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D.学生展开盲目的排日行动8.全国抗战期间,渝鑫钢铁厂努力生产军火以保前线需要,民生公司往返重庆至三斗坪运送军队、武器、前线伤员和军粮物资,豫丰纱厂1937年产纱上万件。材料说明()A.民族工业迎来“短暂的春天” B.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C.民间投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折9.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收集到如下论据。据此推断他们要论述的观点是()杨靖宇领导东北抗日游击队抗击日寇杨靖宇领导东北抗日游击队抗击日寇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抗日根据地军民创造地道战等游击战法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中共七大召开A.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B.民族觉醒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C.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争10.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国会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明确指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其意在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被世界广泛认可和接受 B.是国家的最高利益C.打开了中目建交大门 D.具有广泛的适用性11.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2024年是澳门回归25周年,回归后的澳门经济快速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进人世界前列。澳门回归主要得益于()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香港回归的影响C.“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D.“九二共识”的达成12.“约从公元前4000年起,北非尼罗河流域、西亚两河流域、南亚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欧洲爱琴海地区,诞生了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这说明()A.人类早期文明相互交融 B.世界文明发展具有多元性C.文明的起源具有一致性 D.亚非地区是早期文明的发源地13.“已知最早纺织棉花的人类群体是生活在印度河谷的农民……棉花最初传入欧洲,是伊斯兰教扩张的结果。大多数西欧语言中的‘棉花'一词都借用了阿拉伯语qutun,法语中为coton,英语则是cotton。”材料旨在说明()A.西欧语言发源于阿拉伯 B.伊斯兰教扩张给他国人民带来灾难C.棉花是印度独有的植物 D.阿拉伯人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14.下图是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目录的部分内容。图中省略号部分最有可能是()第十二章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早期工人运动第二节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空想社会主义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3.……第三节第一国际A.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B.法国独立工人运动的勃兴C.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D.促进国际无产阶级联合的斗争15.2023年10月,巴勒斯坦加沙地带武装组织“哈马斯”与以色列再次爆发冲突。美国多次在联合国行使一票否决权,阻挠获得多数国家通过的双边停火提案。与此同时,美国源源不断地向以色列提供武器。美国的行为()A.降低了美国的国际威望 B.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不满C.有失偏颇,具有霸权色彩 D.体现美国强大的军火生产力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17分,第17题12分,第18题6分,共35分。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16.(17分)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在欧洲中古世纪,阿拉伯语是保存希腊文化和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媒介语,公元7世纪前后,阿拉伯人从波斯语中吸收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词汇,从叙利亚人那里吸收了宗教术语,从希腊人那里吸收了科学、哲学术语,这推动了阿拉伯语迅速走向世界。12世纪后,伊斯兰教信徒以使用阿拉伯语为荣,他们广泛传播宗教信仰时将阿拉伯语传播给更多民族。——摘编自王玉芝《人类文明第一次大融合的结晶:阿拉伯—伊斯兰文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阿拉伯语广泛传播的条件(4分)并指出阿拉伯语的地位。(1分)材料二开埠以来,重庆工商业得到迅猛发展,重庆方言中增添了一些新词汇,如火柴叫“洋火儿”,肥皂叫“洋碱”,自行车叫“洋马儿”,一些伙计、贩夫的号子更显重庆方言的市井风味,如:“堂客(妻子,湖南话)娃儿吃糠粑哟,嘿着!”抗战时随国民政府西迁重庆的还有大量东部沿海一带,如浙江、江苏、上海等地的居民,他们带来了如“格式”(好看、时髦,上海话)、“转来”(回来,苏州话)、“行市”(风光、有能力,苏州话)等一批西南官话中原本没有的词汇,奠定了现代重庆方言亦俗亦雅的特征,受这些因素影响,重庆话逐渐形成了不同于西南官话区其他方言的特色。——摘编自罗秋雨《移民与现代重庆方言的形成》(2)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二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违背了材料二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是材料二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3分)A.一些新词汇更显重庆方言的市井风味。()B.抗战时期,重庆逐渐成为抗战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C.即使经历了移民等历史,重庆话与西南官话区其他方言仍如出一辙。()(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重庆方言发展的原因。(4分)材料三近年来,“中国英语”新词频频出现在国际新闻报道之中,比如“Tsinghua'sInvolutedKing”(清华的内卷之王)、“TheDoubleReductionPolicy”(“双减政策”)“OneBeltOneRoad”(“一带一路”)“povertyalleviationwork”(扶贫工作)等词屡见不鲜,我们相信,中国英语将会成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了解中国、关注中国的窗口。——摘编自陈熙《新闻报道中“中国英语”新词的文化传播作用研究》(4)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英语”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英语”广泛传的原因。(2分)(5)请你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1分)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中国的铁器生产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渐扩展,最终使诸侯国的生产力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战国时期,牛耕的推广和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使一家一户为一个生产单位的个体经营方式成为可能……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提供了条件。春秋战国之时,各国纷纷推行改革,均以“奖励耕战,富国强兵”为国家发展的要务,垦辟农田……男耕女织的综合型小农经济开始形成,并成为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摘编自刘涛、齐秀生《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促进》(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2分)并概括说明其形成的原因。(4分)材料二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机械馆,供应世博会的能源,是实业家流连忘返的地方;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2)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二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违背了材料二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2分)A.19世纪初,美国举办的世博会主题丰富,极大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B.汽车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成果之一。()(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爱迪生的发明成果。(1分)并从全球化这个角度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1分)材料三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4)根据材料三概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举措。(2分)18.(6分)阅读材料,完成任务。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签订《南京条约》的“皋华丽”号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辽宁舰舰船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也能反映时代的浪潮,更能承载一个民族的梦想。请根据以下材料,提取至少两个“舰船”的信息,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重庆卷)历史·全解全析(开卷本卷共两个大题,满分50分,与道德与法治学科共用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1.商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不断变化。商代纹饰为各种神话幻想中的动物,具有神秘气氛;西周中期的器物纹饰多为几何纹样,单纯明快;春秋战国时期,纹饰出现了宴饮、狩猎、战争等内容。这表明青铜器()A.种类不断增加 B.工艺不断进步 C.代表贵族身份 D.功能不断变化【答案】D【解析】题干并未提及青铜器的种类,也未论述青铜器的制造工艺,青铜器的贵族身份象征在产量少的时候具备,但是随着生产扩大,数量增多,这一身份象征也逐渐淡化,A、B、C三项均与题干关联不大。题干说明青铜器纹饰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内容,体现青铜器的发展过程。物质是什么,不由物质本身决定,是人赋予物质功能。青铜器作为古代名贵的金属器物,便承载着文化、社会、政治等多种功能,D项符合,故选D项。2.比较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三幅地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春秋争霸形势图战国形势图秦朝形势图A.禅让制度趋于完善 B.统一国家不断巩固 C.向大一统国家发展 D.兼并战争连年不断【答案】C【解析】禅让制是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传袭制度,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排除;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和材料中的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时间不符合,排除;春秋战国时期,兼并战争连年不断,秦朝完成了统一大业,排除,总体趋势是向大一统国家发展,排除D,选择C。3.《汉书·司马迁传》记载:皆称迁有良史之材……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这反映出司马迁具有()守卫国家的爱国情怀 B.秉笔直书的史家素养C.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D.个性浪漫的创作风格【答案】B【解析】材料讲述了司马迁真实生动地撰写《史记》,体现出了司马迁秉笔直书的史家素养,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司马迁守卫国家的爱国情怀,也没有体现司马迁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更没有体现他个性浪漫的创作风格,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4.隋唐时期,重庆地区成为中央调运粮食的基地,同时重庆地区的盐井业发展迅速,给政府带来巨大收益;渝州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货物集散中转之地。这共同反映出巴蜀地区()经济的发展 B.文化的繁荣 C.吏治的清明 D.交通的发达【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重庆地区成为“中央调运粮食的基地”“盐井业发展迅速”“重要的交通枢纽,货物集散中转之地”,这些方面都属于经济的发展,故选择A。5.清廷创新西藏管理模式,通过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和制定金瓶掣签制,实现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通过平定叛乱和设立特别军事行政机构来加强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辖。这反映了清朝()A.国家疆域面积的空前辽阔 B.继承和发展前朝制度C.因地制宜的边疆管理方式 D.统治制度的影响深远【答案】C【解析】题干未涉及清朝疆域面积的辽阔,排除A;由材料“清廷创新西藏管理模式”可知,排除B选项;题干也未涉及统治制度的影响深远,排除D选项;由“清廷创新西藏管理模式,实现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加强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辖”可知,管理边疆的方式和制度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的,选择C选项。6.理清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础。下列列强获得的侵略权益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给予英国2100万银元的赔款③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④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答案】B【解析】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1858年《天津条约》里的规定;②给予英国2100万银元的赔款是1842年《南京条约》的内容;③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内容;④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是1895年《马关条约》的内容;由此顺序是②①④③,选B。7.报刊关注社会现象,能揭示社会问题。以下是不同报刊对同一事件的叙述,据此能够得出的信息是()新闻来源地报道的主要内容北京《晨报》青岛问题,当以死争,被拘同学,亟宜营救,此罢课之第二理由也天津《大公报》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曹汝霖宅之焚烧日本《大阪朝日新闻》排日学生的暴动火烧曹汝霖宅是事件的导火线 B.事件波及全国所有的大中型城市C.学生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D.学生展开盲目的排日行动【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知,报道的内容虽然有不同,但是都反映了学生是该事件的主力。其余选项均不能在报道中体现。故选C项。8.全国抗战期间,渝鑫钢铁厂努力生产军火以保前线需要,民生公司往返重庆至三斗坪运送军队、武器、前线伤员和军粮物资,豫丰纱厂1937年产纱上万件。材料说明()A.民族工业迎来“短暂的春天” B.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C.民间投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折【答案】B【解析】第一次世界发展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题干是“全国抗战期间”,时间不符合,排除A;题干中的“努力生产军火以保前线需要”“运送军队、武器、前线伤员和军粮物资”,充分论证了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故选择B。9.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收集到如下论据。据此推断他们要论述的观点是()杨靖宇领导东北抗日游击队抗击日寇杨靖宇领导东北抗日游击队抗击日寇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抗日根据地军民创造地道战等游击战法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中共七大召开A.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B.民族觉醒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C.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争【答案】C【解析】由题干可知,上述事件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未涉及到国共合作,排除A;也未涉及到民族觉醒,排除B;从题干可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军民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故选择C。10.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国会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明确指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其意在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被世界广泛认可和接受 B.是国家的最高利益C.打开了中目建交大门 D.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答案】D【解析】从周恩来的话语中,我们看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在地区关系乃至全球关系构建中发挥作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D项正确;题干是中方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评价,未体现被世界广泛认可和接受,A项错误;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B项错误;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标志着中日建交,C项错误。故选D项。11.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2024年是澳门回归25周年,回归后的澳门经济快速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进人世界前列。澳门回归主要得益于()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香港回归的影响C.“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D.“九二共识”的达成【答案】C【解析】“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一国两制”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科学构想。故选C项。12.“约从公元前4000年起,北非尼罗河流域、西亚两河流域、南亚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欧洲爱琴海地区,诞生了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这说明()A.人类早期文明相互交融 B.世界文明发展具有多元性C.文明的起源具有一致性 D.亚非地区是早期文明的发源地【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公元前4000年左右,世界各地都产生了文明,说明世界文明发展具有多元性,B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亚非欧文明的相互交融,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属于大河文明,爱琴海文明属于海洋文明,因此文明的起源不具有一致性,排除C项;欧洲也是早期文明的发源地,排除D项。故选B项。13.“已知最早纺织棉花的人类群体是生活在印度河谷的农民……棉花最初传入欧洲,是伊斯兰教扩张的结果。大多数西欧语言中的‘棉花'一词都借用了阿拉伯语qutun,法语中为coton,英语则是cotton。”材料旨在说明()A.西欧语言发源于阿拉伯 B.伊斯兰教扩张给他国人民带来灾难C.棉花是印度独有的植物 D.阿拉伯人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棉花最初传入欧洲,是伊斯兰教扩张的结果”“大多数西欧语言中的‘棉花一词都借用了阿拉伯语”可知,材料旨在说明向拉伯人沟通了东西方文明,D项正确;材料中提及“借用了向拉伯语”,可知西欧语言并非发源于阿拉伯,排除A项;B项没有提及,排除;棉花并不是印度独有的植物,排除C项,故选D项。14.下图是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目录的部分内容。图中省略号部分最有可能是()第十二章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早期工人运动第二节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空想社会主义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3.……第三节第一国际A.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B.法国独立工人运动的勃兴C.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D.促进国际无产阶级联合的斗争【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是以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前提的,西欧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最初经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阶级条件。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是: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他们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根源,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低级到高级有规律发展的过程,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代替,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据以上所述,图中省略号部分最有可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C项正确;题干材料讲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无关,排除A项;法国独立工人运动的勃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排除B项;第一国际成立,促进了国际无产阶级联合的斗争,排除D项。故选C项。15.2023年10月,巴勒斯坦加沙地带武装组织“哈马斯”与以色列再次爆发冲突。美国多次在联合国行使一票否决权,阻挠获得多数国家通过的双边停火提案。与此同时,美国源源不断地向以色列提供武器。美国的行为()A.降低了美国的国际威望 B.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不满C.有失偏颇,具有霸权色彩 D.体现美国强大的军火生产力【答案】C【解析】巴以冲突是全球焦点,促进停战,恢复和平是世界多数国家、多数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美国阻挠和平,这是典型的霸权行径,C项错误。题干并未提及美国此举引发的国际社会反应,A、B两项错误;根据美国提供军备无法得出它的军火生产能力强这样的结论,D项错误。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17分,第17题12分,第18题6分,共35分。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16.(17分)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在欧洲中古世纪,阿拉伯语是保存希腊文化和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媒介语,公元7世纪前后,阿拉伯人从波斯语中吸收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词汇,从叙利亚人那里吸收了宗教术语,从希腊人那里吸收了科学、哲学术语,这推动了阿拉伯语迅速走向世界。12世纪后,伊斯兰教信徒以使用阿拉伯语为荣,他们广泛传播宗教信仰时将阿拉伯语传播给更多民族。——摘编自王玉芝《人类文明第一次大融合的结晶:阿拉伯—伊斯兰文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阿拉伯语广泛传播的条件(4分)并指出阿拉伯语的地位。(1分)材料二开埠以来,重庆工商业得到迅猛发展,重庆方言中增添了一些新词汇,如火柴叫“洋火儿”,肥皂叫“洋碱”,自行车叫“洋马儿”,一些伙计、贩夫的号子更显重庆方言的市井风味,如:“堂客(妻子,湖南话)娃儿吃糠粑哟,嘿着!”抗战时随国民政府西迁重庆的还有大量东部沿海一带,如浙江、江苏、上海等地的居民,他们带来了如“格式”(好看、时髦,上海话)、“转来”(回来,苏州话)、“行市”(风光、有能力,苏州话)等一批西南官话中原本没有的词汇,奠定了现代重庆方言亦俗亦雅的特征,受这些因素影响,重庆话逐渐形成了不同于西南官话区其他方言的特色。——摘编自罗秋雨《移民与现代重庆方言的形成》(2)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二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违背了材料二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是材料二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3分)A.一些新词汇更显重庆方言的市井风味。()B.抗战时期,重庆逐渐成为抗战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C.即使经历了移民等历史,重庆话与西南官话区其他方言仍如出一辙。()(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重庆方言发展的原因。(4分)材料三近年来,“中国英语”新词频频出现在国际新闻报道之中,比如“Tsinghua'sInvolutedKing”(清华的内卷之王)、“TheDoubleReductionPolicy”(“双减政策”)“OneBeltOneRoad”(“一带一路”)“povertyalleviationwork”(扶贫工作)等词屡见不鲜,我们相信,中国英语将会成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了解中国、关注中国的窗口。——摘编自陈熙《新闻报道中“中国英语”新词的文化传播作用研究》(4)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英语”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英语”广泛传的原因。(2分)(5)请你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1分)【答案】(1)条件:阿拉伯人吸收了其他文明成果(围绕吸收与借鉴);伊斯兰教信徒使用阿拉伯语传播宗教信仰(或在广泛传播宗教信仰时将阿拉伯语传播给更多民族)(围绕宗教传播);阿拉伯帝国统治疆域广阔(或横跨亚、欧、非三大洲)(围绕阿拉伯帝国)。(任答两点即可,4分)地位:阿拉伯语是保存希腊文化和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媒介语。(1分)(2)A.(√)B.(○)C.(×)(3分)(3)原因:开埠以来重庆工商业得到迅猛发展(或重庆成为通商口岸);受西方文明影响;大量东部沿海居民西迁重庆,进一步丰富了重庆方言的词汇量(或带来了西南官话中原本没有的词汇)。(任答两点即可,4分。答“西方的侵略(史观不正)”、完全照搬材料语序不通等不给分)(4)特点:与时代紧密相关;与中国发展紧密结合;与实事热点紧密结合。(任答两点即可,2分)原因:(国内)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或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国际)中国与世界联系不断加强(或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交流)。(2分)(5)主题:语言的融合;文化的交流;文化的传播。(任答一点即可,1分)【解析】(1)条件:由题干中“阿拉伯人从波斯语中吸收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词汇,从叙利亚人那里吸收了宗教术语,从希腊人那里吸收了科学、哲学术语,这推动了阿拉伯语迅速走向世界”可知,阿拉伯人吸收了其他文明成果为阿拉伯语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条件;由题干中“12世纪后,伊斯兰教信徒以使用阿拉伯语为荣,他们广泛传播宗教信仰时将阿拉伯语传播给更多民族”可知,伊斯兰教信徒使用阿拉伯语传播宗教信仰;由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统治疆域广,横跨欧亚非三洲,为阿拉伯语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条件。地位:地位:由题干中,“阿拉伯语是保存希腊文化和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媒介语”可知。(2)A.由材料可知,重庆方言中增添了一些新词汇,如火柴叫“洋火儿”,肥皂叫“洋碱”,自行车叫“洋马儿”,一些伙计、贩夫的号子更显重庆方言的市井风味,因此A是√;B.材料中未涉及重庆逐渐成为抗战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这句话,由此填○;C.由材料可知抗战时随国民政府西迁重庆的还有大量东部沿海一带,如浙江、江苏、上海等地的居民,他们带来的一批西南官话中原本没有的词汇,奠定了现代重庆方言亦俗亦雅的特征,受这些因素影响,重庆话逐渐形成了不同于西南官话区其他方言的特色,由此填×。(3)原因:材料中“开埠以来,重庆工商业得到迅猛发展,重庆方言中增添了一些新词汇”归纳出,近代重庆方言发展的原因有开埠以来重庆工商业得到迅猛发展(或重庆成为通商口岸)和受西方文明影响;材料中“抗战时随国民政府西迁重庆的还有大量东部沿海一带,如浙江、江苏、上海等地的居民,他们带来一批西南官话中原本没有的词汇”,可以归纳出大量东部沿海居民西迁重庆,进一步丰富了重庆方言的词汇量(或带来了西南官话中原本没有的词汇)。(4)特点:由材料中的“Tsinghua'sInvolutedKing”(清华的内卷之王)、“TheDoubleReductionPolicy”(“双减政策”)“OneBeltOneRoad”(“一带一路”)“povertyalleviationwork”(扶贫工作)等词可以归纳出,“中国英语”的特点与时代紧密相关;与中国发展紧密结合;与实事热点紧密结合。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英语”广泛传播的原因有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或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中国与世界联系不断加强(或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交流)。(5)由材料一、二、三可知,每则材料的中心都是“语言”,由此可以拟定主题为语言的融合;语言从属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以拟定主题为文化的交流或文化的传播。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中国的铁器生产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渐扩展,最终使诸侯国的生产力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战国时期,牛耕的推广和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使一家一户为一个生产单位的个体经营方式成为可能……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提供了条件。春秋战国之时,各国纷纷推行改革,均以“奖励耕战,富国强兵”为国家发展的要务,垦辟农田……男耕女织的综合型小农经济开始形成,并成为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摘编自刘涛、齐秀生《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促进》(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2分)并概括说明其形成的原因。(4分)材料二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机械馆,供应世博会的能源,是实业家流连忘返的地方;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2)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二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违背了材料二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2分)A.19世纪初,美国举办的世博会主题丰富,极大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B.汽车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成果之一。()(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爱迪生的发明成果。(1分)并从全球化这个角度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1分)材料三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4)根据材料三概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举措。(2分)【答案】(1)特征: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2分)原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渐普及(生产工具的进步);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统治者采取重农政策。(一点2分,不超过4分)(2)A.×B.√(2分)(3)成果:白炽灯泡、电影摄影机、放映机等。(1分)影响:全球化方面,促进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分)(4)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科技创新。(2分,一点1分,不超过2分)【解析】(1)特征:材料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昆明市寻甸县第二人民医院选调工作人员考试真题
- 2024年河池东兰县参加全区人才交流大会招聘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 科技企业如何利用网络协议优化操作系统性能
- 2025年度企业项目管理与执行服务合同
- 数据中心(一期)建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
- 公司退货协议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废弃物处理土地承包合同
- 2025年度道路工程施工环境保护合同
- 2025年度变更抚养权协议:家庭和谐共育与子女监护责任合同
- 2025年度居家养老保姆雇佣合同规范文本关爱老人生活品质
- 租船问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2024年A特种设备相关管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 数字化智能化园区建设水平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
- 外研版(三起点)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
- 幼儿园 《十个人快乐大搬家》绘本
- 农村建房清包工合同协议书
- (新版)电工三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题库(学生用)
- 人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第2版)》全套教学课件
- 《妇幼保健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
- 《高性能树脂》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