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共8页,答题卡共6页。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
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准考证号”栏目内。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
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一把抓起的沙子,约有一万粒,比我们在晴朗夜晚裸眼所见的星星更多。但能被看见的繁
星,只是距离地球最近恒星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而宇宙宽广无垠:宇宙中的恒星总量,比地
球上所有沙滩的沙子加起来还要多。
古代天文学家总想从星辰的排列组合中解读出深意,但星座不过是一组组随机散落的恒星。
有些星辰闪亮,可能因为离地球较近,另一些黯淡的星辰其实异常耀眼,然而太过遥远。我们
和群星间隔着惊人的距离,所以不管你走到地球的哪个角落,星座看起来都一个样。从俄罗斯
一直走到美国,夜空不会变化。从天文学的尺度来说,俄罗斯和美国是同一个地方。在地球上
进行小小的位移,是看不出星座的立体结构的。想换个角度看星座,我们至少得旅行到几光年
外——这是恒星间的平均距离,而一光年差不多有十万亿千米。如此一来,星图就会发生巨大
变化,有的恒星会离开某个星座,有的则会进入某个星座。星空将呈现迥异的面貌。
到目前为止,人类的技术还不足以支持这样的星际旅行,在可见的将来恐怕也不行。不过
计算机能够为邻近星系做出三维模型,让我们来一场短途旅行——比如我们可以看到绕着北斗
七星走上一遭,星座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随着视角改变,我们会看到星座完全扭曲成了另一
个形状。所以外星居民所见的星座,与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大相径庭。
星座不只随空间,也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在一个地方待得够久,就会看到有
时候恒星凑成星团,成群结队地移动;或是一颗孤零零的恒星抛下它的同伴独自远行;从长远
来看,旧星座终将消失,新星座不断诞生。一些偶然的情况下,双星系统中的一颗发生爆炸,
伴星不再受到它引力的束缚,会保持着原有的速度一头冲入深空,犹如弹射出的弹丸。群星也
会诞生、演化、死亡。只要有耐心,我们就能看到新的星星出现,老的星星消失,天空的图案
逐渐扭曲变化。
甚至人类短短的百万年历史中,星座就已经发生了变化。电脑不但能使人在空间中旅行,
也能带人穿越时间。反推恒星的运动,会发现一百万年前那北斗七星更像一支长矛,和今天完
全不一样。如果乘坐时间机器去往某个未知的年代,理论上是可以通过观察群星来推断时间的。
同理,计算机模拟也能推演未来。如图为狮子座今天的模样(左图),和它一百万年后在地球
第1页共8页
上看起来的样子(右图)。
空间和时间彼此交织。不回溯时间,就看不见空间。光的速度很快,然而宇宙如此辽阔,
群星相隔甚远。太阳和银心相距3万光年。银河系和最近的旋涡星系Ml——它也在仙女座——
隔了200万光年。我们今天看到的光子离开M31时,地球上连第一个人都没有出现。而从地球
到最遥远的类星体,有80或100亿光年的距离。就是说,我们看到的类星体,是它们远在地球
甚至银河系形成之前的样子。
光速的局限不只体现在太空中,但只有天体间才离得够远,才足够体现光的速度。如果你
的朋友在房间另一头,和你相隔3米,你看到的也不是“现在”的她,而是一亿分之一秒“以
前”的她,即0.01微秒。“现在”和0.01微秒“以前”的差距实在太小,难以察觉。但换个情
况,当我们观察80亿光年外的类星体时,这个知识就变得非常重要。
两台“旅行者号”航天器正以光速的万分之一前进。如果以这个速度驶向比邻星,也要4
万年后才能抵达。我们未来能否用更少的时间穿越浩瀚苍穹抵达比邻星?我们能接近光速吗?
光速到底为何神奇?我们能否超越它?
如你所见,空间和时间彼此交织。行星和恒星也和人类一般,从生到死。人的一生短短数
十载,太阳的寿命则是我们的一亿倍。与群星相比,我们就像朝生暮死的蜉蟒。在真正的蜉蟒
眼里,人类恐怕也是迟钝缓慢,甚至不怎么动弹的物体。从恒星的角度来看,人类,这种数量
多达几十亿,生命转瞬即逝的生物,都挤在一个异常寒冷、坚固,而且遥远的硅酸盐铁球体上。
放眼宇宙,每一颗行星的未来都由它们当下的变化决定。而我们的小小星球,恰好处在历
史的重要分岔口。这个岔口的重要性不亚于2500年前爱奥尼亚科学家和神秘主义者之间的那场
对决。无论我们在这个时代做出什么抉择,都将深深影响一代又一代子孙,以及他们通往群星
的命运。
(摘编自卡尔•萨根《宇宙•时空之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在地球上看星辰,星辰离地球越近,看起来就一定会越闪亮;星辰离地球越远,看起
来就越黯淡。
B.离开地球表面看星座与在地球上看星座,人们看到的星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星空也会呈
现迥异的面貌。
C.虽然当下人类的技术还不足以实现星际旅行,但是计算机可以带领人们跨越星际的空间,
甚至穿越时间。
D.文章写两台“旅行者号”航天器按照当下速度需要4万年后才能抵达比邻星,是为了突出
它的速度很慢。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写今天看到的光子在离开M31时,地球上尚未出现人类,旨在说明星系形成之久。
B.文章的语言既生动又严谨,“一头冲入深空”等语句生动形象,“约有”等用词严谨。
第2页共8页
C.文章通过海滩的沙子及房间中的朋友等日常生活中的物、人,使科学的呈现浅显易懂。
D.文中多次用“我们”,传递出包括读者与作者在内的每一个人都是宇宙中一员的意味。
3.图示为从地球上观察到的北斗七星的连线图,图①一④为北斗七星空间或时间改变后图形的
变化,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背后看到的北斗七星、从侧面看到的北斗七星、50万年前的北斗七星、100万年前的北
斗七星
B.从侧面看到的北斗七星、从背后看到的北斗七星、100万年前的北斗七星、50万年前的北
斗七星
C.100万年前的北斗七星、从背后看到的北斗七星、50万年前的北斗七星、从侧面看到的北
斗七星
D.50万年前的北斗七星、从侧面看到的北斗七星、100万年前的北斗七星、从背后看到的北
斗七星
4.材料倒数第二段写蜉蟾眼中的人类及恒星角度下的人类,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5.请简要概括下列材料的观点,并结合选文简要分析该观点在选文中的体现。(6分)
如果我们把科学看成人文文化以外的第二种文化,那么我们需要有把这两种文化连接在一
起的桥梁。没有这种“桥梁”,我们永远无法拥有能了解20世纪科学启示的智慧,而卡尔•萨
根的《宇宙》就是这种“桥梁”的生动诠释。
——摘编自丘宏义《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共同责任》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个非洲故事(节选)
[美]海明威
戴维非得再去把这头大象看个清楚不可,他跑到森林边上终于赶上了它。那大象是朝山那
儿去的,迎着始终不断的轻微晚风一路缓缓而行。
他们一人一狗跟随大象,来到了一片林中空地上。大象到了那儿就站住了,把大耳朵直甩。
它庞大的身躯是罩在树影里,可是头部该照得到月光吧。戴维轻轻用手把狗的嘴巴给合上,然
后屏住了气,侧身擦着迎面的晚风,悄悄转到右边,只有一边的面颊上才感到有风拂过。他就
这样侧着身子,几乎是不留一丝空隙地紧贴着庞大的象身绕到前面,终于看到了大象的脑袋,
还有那慢慢甩动的巨大耳朵。右边的那根象牙竟有他戴维的大腿那么粗,呈弧形下弯,都快触
到地了。
他带着基博退了回来,这时候风就都吹在脖颈子上了。他由原路退出森林,来到了狩猎区
空旷的野地里。他跑到两支猎矛的跟前便站住了,刚才跟踪大象的时候戴维把两支猎矛就扔在
这儿的象迹旁。他提起长矛上的皮圈皮套,两支一齐往肩上一背,手里还拿着从不离身的那支
最称他心的长矛,这就带上了狗循着象迹反奔庄地而去。
戴维感到浑身累乏,是在他们再次找到象迹的时候开始的。
他本来一向比那两个大人身体好、精力足,见他们跟着象迹走得这样慢吞吞的,感到很不
第3页共8页
耐烦,父亲规定每个钟点必须在整点歇息一次,在他看来也是多余。他觉得自己本来满可以走
在前头,速度可以比朱玛和父亲快得多,可是等到自己觉得累了的时候,反观他们却依然面不
改色。
这时象迹却通往下边去了,透过森林里的隙缝他看见前边都是起伏不平的地了。戴维望着
地下那又大又圆、踩得平平实实的大象脚印,看到凤尾蕨都给踹倒了,有一棵踏断的杂草都快
要干枯了。朱玛捡起断草,望了望太阳。他把断草递给了戴维的父亲,父亲两指一捏,把草转
了一圈。戴维注意到那草茎上的白花都惹了,眼看快死了,可还没有给晒枯,花瓣也并没有脱
落。
“太好了,”他父亲说。“我们快走吧。”
直到傍晚时分他们还在那崎岖的土地上跟踪前进。他已经昏昏欲睡好久了。看着那两个大
人,他知道困倦才是自己真正的大敌,他就紧紧跟上他们的步子,尽管人已经倦得都昏昏沉沉
了,他还是勉强挪动两脚往前走,想借此把睡意驱散。两个大人轮替换班在前头寻找象迹,一
个钟头一换;在后边的那一位每隔一定时间总要回过头来看看戴维有没有跟上。天一黑,他们
就在这无水的森林里就地宿营。
父亲都还没有来得及跟他道晚安,戴维就已经睡着了。后来他又醒了一次,醒来发现脸上
照到了白色的月光,他想起了那大象站在森林里的情景:大耳朵甩个不停,象牙重得它都垂下
了脑袋。他一想起大象,就觉得心口有一种空虚之感,在这沉沉的黑夜里他只当自己是因为醒
来腹中饥饿,所以才起了这种感觉的。其实却不是那么回事,这他是在以后才明白过来的。
一早,他又到了山的背面坡上。那头大象已经不再赶路了,现在是在到处乱走了,偶尔还
找点东西吃,戴维心里也早已有数:离它不远了。
他用心回想了一下自己这一路来到底是怎么个感受。说他对这头大象有感情,那还没有到
这个地步。这一点他得记住。他只是由于自身的困乏而产生了一种伤感,因此而理解了老年。
他由自己年纪太小,而推想到了年纪太大该是怎么个滋味。
他一想起朱玛杀死了那大象的伙伴,心里就对朱玛恨恨的,觉得那大象倒似乎成了自己的
同胞手足。他这才意识到那天晚上在月光下见到了大象,一路跟踪,到林间空地上又挨近身去
看清了两根长牙,这对他的影响有多么大。不过他并不知道,对他这样影响深远的事今后是不
会再有的了。他现在只知道他们要杀死那大象,而自己却拿不出一点解救的办法。他那天回到
庄地上去报告他们,是把大象给害了。
他们如今已经快要来到枝叶层层的密林深处了,那大象就在不远的前头了。戴维连它的那
股味儿都闻到了,他们都听见它在拉倒树枝,劈劈啪啪响成一片。父亲一把抓住戴维的肩头,
把他拉了回来,让他等在密林外,然后打口袋里掏出个袋子,从里边抓起一把灰,往上一扬。
灰散落下来,微微飘向他们这边。父亲向朱玛点了点头,一弯腰跟着他进了密林深处。
戴维一动不动站在那儿,听大象吃东西。他闻到的那股象味,就跟那天晚上在月光下挨上
前去看那两根非凡长牙时一样浓。他又在那儿站了一阵,声音听不见了,象味也闻不到了。接
着就只听轰隆声、砰砰声一直响个不停,不过声音却在渐渐远去。他一头钻进了茂密的枝叶丛
中,只见朱玛一脸惊慌,前额上挂下血来,淌得满面都是,父亲也是面色煞白,气呼呼的。
“它向朱玛一头冲过来,把朱玛撞翻了。”父亲说,“朱玛头上着了它一下。”
那天晚上戴维坐在火堆旁,望着脸上缝了许多针、肋骨断了好几根的朱玛,心里一直在寻
思:那大象想要撞死朱玛,是不是因为认出了他呢?但愿大象是认出了他。大象如今成了戴维
心目中的英雄了,正如长久以来父亲一直是他心目中的英雄一样。他心想:那大象已是那么老、
那么累了,真不敢相信它还能来这一手。不过,从它瞅我的那个眼神来看,似乎它对我倒并没
第4页共8页
有要伤害的意思。它只是流露出很难过的样子,我也何尝不难过呢。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戴维带着猎犬基博一路追踪大象至林间的空地,从他的种种表现可知此时他对狩猎的认知
还非常单纯。
B.戴维本来比两个大人身体好、精力足,结果在行路的过程中反而首先感到疲累,这是因为
他经验不足。
C.戴维醒来后想起大象站在森林中的情景,产生了一种空虚之感,这种空虚感来源于他狩猎
知识的匮乏。
D.戴维对朱玛产生恨恨的感觉,觉得大象更像是自己的手足,这表明他对他们的狩猎行为有
一定的反思。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具体描写象牙的粗细、形态等,既表现出大象身躯的庞大,也暗示一行人此次狩猎的
目的。
B.文中描写轻微的晚风、皎洁的月光等自然界的宁静和谐,与人类贪婪残忍的狩猎行为形成
反差。
C.文章对大象的着墨虽不多,但多用正面和细节描写,使其形象生动,这符合海明威的“冰
山理论”。
D.本文以猎杀大象为线索,以戴维的视角展开全文,并穿插他的心理活动,结构清晰,简洁
明快。
8.文章末尾写“它只是流露出很难过的样子,我也何尝不难过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我”
难过的原因。(4分)
9.《老人与海》写老人与鲨鱼搏斗,本文写戴维父亲与朱玛狩猎大象,同样是表现人与动物的
关系,二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张俭宇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刺史举俭为茂才,俭以刺
史非其人,谢病不起。
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俭举
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
弃。并怀怨恚,遂上书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
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曰:“张俭
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钦因起抚笃曰:"遂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
如何自专仁义?”笃目:“笃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钦叹息而去。笃因缘送俭出寒,以
故得免。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
中平元年,党事解,乃还乡里。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举家拜少府,
皆不髭。献帝初,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赖其存者以百数。建
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俭见曹氏用事之心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岁余.卒于
第5页共8页
许下,年八十四。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党锢列传》)
材料二:
夏馥㈤闻张俭亡命,叹日:“孽自己作,空污良善,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乃
自翦须变形,入林虑山中,隐姓名,率冶家佣,亲突烟炭,形貌毁瘁,积二三年,人无知者。
馥弟静载绿帛追求饷之,馥不受日:“弟奈何载祸相饷乎?”党禁未解而卒。
[注]夏馥,东汉汉桓帝时因党锢事件,被宦官诬陷。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0.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
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困迫A遁走B望门投止C莫不重D其名行E破家F相容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举用、起复,与《〈老子〉四章》“起于累土”中的“起”意思不同。
B.就,赴任、就职,与《〈论语〉十二章》“就有道而正焉”中的“就”意思不同。
C.空,白白地,与《苏武传》“空以身膏草野”的“空”意思不同。
D.为,做,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为天下笑”中的“为”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俭是赵主张耳的后代,父张成曾做过江夏太守,俭因有才被举荐为茂才,但他认为举荐
他的刺史人品不佳,称病不去就职。
B.张俭担任督邮时,中常侍侯览残害百姓,张俭检举侯览和其母的罪行,请朝廷诛杀侯览。
皇帝没有答应,侯览也由此怀恨在心。
C.张俭逃难到李笃家,毛钦率兵到李笃家搜捕,李笃立场坚定保护了张俭。之后,他找机会
将张俭送出塞外,俭因此幸免于难。
D.献帝初年,百姓闹饥荒,张俭家的资产虽然勉强能维持温饱,但他仍旧拿出所有资产与大
家共用,有几百人都靠他活了下来。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4分)
(2)俭见曹氏用事之心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4分)
14.夏馥对张俭因党锢之祸而“亡命”持何种态度,自身对此的选择又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二简
要分析。(3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筹笔驿①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②。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久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①本诗作于大中十年冬,诗人罢梓州幕还京,途经此地有感而作。《方舆胜览》:“筹
笔驿在绵州绵谷县北九十九里,蜀诸葛武侯出师,尝驻军筹划于此。”②储胥:指军用的篱栅。
③降王:指后主刘禅。
第6页共8页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猿鸟敬畏当年的军令,风云护卫曾经的篱栅,以此衬托诸葛军威。
B.颔联的“徒令”与“终见”形成对比,暗含作者对后主不战而降的讽刺。
C.颈联运用典故,表明自己即使有管仲、乐毅之才,也终究难以施展抱负。
D.本诗作为一首怀古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发人深思,可谓别具一格。
16.尾联“梁父吟成恨有余”中的“恨”有多重含义,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过秦论》中多用对比,如写到陈涉的才能,没有仲尼、墨翟之贤,财富也没有
“”;再如陈涉的武器是“",不如钩戟长镂那么锋利。
(2)好的文章“言近旨远”,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3)《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谈到“士”的标准是“任重而道远”,其中任重是指
“”,"道远”是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成语和一般词语有相同的地方,①。它们都是造句的单位,在句子当中充当一定的成
分,这是二者相同的地方。但是,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而一般的短语(词组)是词和词临时性
的组合。成语不同,它的意义不是各个词的词义的简单相加,而是由各个词所融合成的一个含意
丰富深刻的整体。所以,成语的修辞作用和一般词语既有一致之处,又不完全一致。概括来说,
主要有:
一是意蕴深厚。如前所说,.成语是一个含意丰富深刻的整体,.许多来自神话寓言、.诗文.小说、
文学作品以及表达了人民群众实践智慧的俗语,所以文化含量高,意蕴深厚。
②。一般词组常常包含许多多音词,尤其是双音词;而成语则多由单音词构成,
而且很少运用表示结构关系的虚词,因而显得十分精练。由于成语言简意赅,所以新闻标题也经
常引用。
三是风趣诙谐。例如: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
瞪几眼,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
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炸开了锅。文中用这一成语形容孩子们在老师严厉督促下“放开喉咙”的
读书声,带有夸张意味,语言幽默。
四是新鲜别致。成语当中有许多其意义不是字面的语意.③。但是人们在运用时,有
时不取其比喻义而取其字面意义,因而显得新鲜别致,引人入胜。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
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为方便读者理解原文中所指成语的修辞作用,请借鉴文中画横线的分析示例,从下列材料中
任选一则对加点成语的修辞作用进行分析。(4分)
⑴几十年来,很多留学生都犯过这种毛病。他们从欧美日本回来,只知事查涉到地谈外国。
他们起了留声机的作用,忘记了自己认识新鲜事物和创造新鲜事物的责任。这种毛病,也传染
给了共产党。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第7页共8页
(2)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东西,表现在党八股式的文章和演说里面,却生怕人家驳,非常胆
怯,于是就靠装样子吓人;以为这一吓,人家就会闭口,自己就可以“得胜日图”了。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20.请在文中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10个字。(6分)
(-)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江南多梅雨。“梅雨”的命名,不得不赞叹古人的联想之美。陈岩肖在《庚溪诗话》中有
“江南五月梅熟时,霖雨连旬,谓之黄梅雨”的记述。贺铸在《青玉案》中也写下名句:“一
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寒暖空气相遇,雨水连日不绝,适逢梅子成熟,由此便有
了“梅雨”之名。
谚语说:“黄梅天,十八变。”梅雨期间,天气往往阴晴不定,片刻之前烈日当空,转眼
下起雨来,待你连跑带颠躲至檐下,雨又停了。而此刻也是江南最温婉的时节。.找片寂静的古
镇、觅座宁静的园子、寻条安静的巷子,撑一把伞、过一座桥、行一段路、阅一本书,这无不
是骨子里的江南。
梅雨时节,有恼人之处,躺下,席子、被单潮兮兮的;坐着,椅子、沙发湿漉漉的。“雨
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因梅而"霉”,令人心生抵触。但是,"梅雨”也有可爱之处,
不仅因它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它的“可爱”更在于执着、恒久,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润物无
声的品质。在雨水浸润下,土地丰泽富饶,百姓衣食无忧,江、河、湖也有了别样的景致。
21.下列四处引号与文中画横线句“梅雨”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县委书记焦裕禄简直变成一个满身泥水的农村“脱坯人”了。
B.《修辞立其诚》关注的是“真”,《怜悯是人的天性》关注的是“善”。
C.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了。
D.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2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前面只用量词“片”“座”“条”,后面用数量词“一把”“一座”“一
段”等,谈谈为什么要这样表达。(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画家费尽心力创作了一幅画,在即将完成时,不小心将一滴墨滴在画上,他沮丧极了,想
要放弃这幅画。冷静下来后,他反复变换角度看那个墨渍,随后,在墨渍上涂了几笔,墨渍变
成了一只飞鸟,与整幅画完美融合。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感悟和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第8页共8页
绵阳南山中学2024年秋季高2023级12月月考语文答案
l.C(A.“星辰离地球越近,看起来就一定越闪亮,星辰离地球越远,看起来就越黯淡”错
误,过于绝对。虽然文中说“有些星辰闪亮,可能因为离地球较近,另一些黯淡的星辰其实异常
耀眼,然而太过遥远”,但是并不一定是距离越近看起来越闪亮,距离越远看起来越黯淡,其亮
度还可能与星辰自身亮度有关系,星辰本身亮度不同。B.“离开地球表面看星座与在地球上看
星座”错误。文中说“想换个角度看星座,我们至少得旅行到几光年外”可知,想要使看到的星
图发生巨大的变化,必须要离开地球足够的距离。D.“是为了突出它的速度很慢”错误,主要
是说明地球距离比邻星太过遥远。故选C。)
2.A(A.“旨在说明星系形成之久”错误。应是旨在说明“光的速度很快,然而宇宙如此辽
阔,群星相隔甚远”,更加强调宇宙的辽阔,群星之间距离遥远,即使是很快的光速,也需要很
久才能抵达。故选A。)
3.B(B.根据常识,可判断出图②为从背后看到的北斗七星,图①为从侧面看到的北斗七星;
根据原文“一百万年前那北斗七星更像一支长矛,和今天完全不一样”可知图③为100万年前的
北斗七星;图③与图④相比,图④更接近于当下北斗七星的形态,故图④为50万年前的北斗七
星。故选B。)
4.①通过对比和类比,以蜉蟾眼中的人类就如人类眼中的宇宙,突出了宇宙广阔辽远,展
现了宇宙的浩瀚与神秘,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②设想蜉螳眼中与宇宙视角下的人类与地球,使复杂的天文学概念变得易于理解,增强了读
者的兴趣和共鸣。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5.①材料提出了卡尔•萨根的《宇宙》是连接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桥梁,即他的作品具有
科学性与人文性。
②科学性:文章分析了星座会随空间、时间而发生变化及光速快、宇宙极其辽阔的科学现实,
并且以相关图形、具体数字作为佐证,科学性强。
③人文性:“我们”对宇宙的探索贯穿其中,宇宙的辽阔与人类的渺小时时显现,当下的选
择及对宇宙未来深切的关注,体现出极强的人文性。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6.C(“这种空虚感来源于他狩猎知识的匮乏”错,戴维的空虚感是他怜悯生灵、爱护自然
的生命意识的觉醒。)
7.C(“多用正面描写”错,文章多用的是侧面描写。)
8.①“我”为大象的遭遇而难过,大象年老且无辜,却面临被狩猎的危险处境,“我”为此
感到难过。
②“我”为父亲与朱玛的狩猎行为而难过,他们为了私利而残忍狩猎,“我”却无力阻止他
们的暴行,“我”为此感到难过。
评分建议:一点2分(角度1分,分析1分)。
9.①鲨鱼对老人来说是不可预测的困难阻碍,是成功路上的挑战困境;大象是被人类伤害的
自然生灵的代表。
②老人在与鲨鱼的搏斗中展现出人顽强不屈的“硬汉”精神,戴维父亲与朱玛在狩猎大象
中表现出人性的贪婪。
③《老人与海》歌颂人类面对悲剧命运时绝不屈服的顽强精神,本文旨在唤醒人们对自然的
尊重、怜悯和同情,呼唤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10.BCE(句意:(张俭)困顿窘迫、四处奔逃,看到人家就投宿,没有谁不敬重他的名声品
行,(都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收留他。)
11.C(A.举用,起复/开始建造;B.赴任、就职/靠近、至I;C.两个“空”字均为白白地;D.
做/被。)
12.B("皇帝没有答应”错误,是侯览扣压了奏章不能上达皇帝。)
13.(1)张俭在天下有名,并且逃亡并不是他有罪。即使张俭可以抓到,难道你就忍心拘捕他吗?
(“亡”1分,逃亡;“纵”1分,即使;“执”1分,拘捕。句意1分)
第1页共3页
(2)张俭看到曹家执政专权之心已经显现,就闭门谢客,辞去官职,不再参与政事。
(“用事”1分,执政专权;“萌”1分,显现;“悬车”1分,辞去官职;“豫”1分,通
“与",参与。)
14.①夏馥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他一人逃亡而使无辜者被牵连,还不如趁早死去。
②夏馥本人的选择是避世,改变容貌,逃入山林,隐姓埋名,自力更生。
评分建议:表明观点1分,分析观点1分,概括出夏馥的选择1分。
15.C("表明自己即使有管仲、乐毅之才”错,此处是称赞诸葛亮有管仲、乐毅之才。)
16.①表达对诸葛亮虽有大志才华但难挽败局的遗憾。深叹像诸葛亮这样的杰出人物,但一
无明君支持,二无良将相佐,终于不能挽回蜀国的败亡。②表达对自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遗
憾。以诸葛亮自比,诗人此时被免职还京,一身才华无处施展,无可奈何的伤感油然而生。
评分建议:一点3分(角度1分,分析2分)。
17.答案(1)陶朱、猗顿之富;锄穆棘矜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3)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18.①不合逻辑,“文学作品”与“神话寓言”“诗文小说”并列不当,可将“文学作品”
改为“历史故事”或删去②搭配不当,改为“表现了人民群众实践智慧的俗语”
19.示例一:“生吞活剥”形容学问或学习一味地袭用他人的经验或成果。语段用这一成员
形容当时党内某些主观主义者只知生搬硬套马列主义的理论而不懂结合实际,带有讽刺意味,诙
谐犀利。
示例二:“得胜回朝”形容胜利者踌躇满志、洋洋得意的样子。语段用这一成语形容某些人
吓人成功后的得意,带有讽刺意味,风趣诙谐。
评分建议:解释成语1分,能解释出比喻义即可;结合文本分析成语修辞作用1分。答案合
理即可给分。
20.①也有不同的地方;②二是文字精炼;③而是一种比喻义。
21.D(例句中引号表示特定称谓,A.表示特殊含义。B.表示强调。C.表示引用。D.表示特定
称谓。故选D。)
22.①前三个分句只用量词,说明这样的古镇、园子、巷子,在江南很普遍;②后面用四个
数量词,让伞、桥、路、书等形象更加具体鲜明,具有画面感,并且语气舒缓,跟江南温婉的意
境吻合;③量词和数量词的灵活使用,使语言表达灵动,富有变化。
评分建议:一点1分。
23.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画家成功弥补缺憾的行为包含深意。“一滴墨”可看作“失误”“不足”“小小的错
误”,画家的努力可看作“改正错误”。其中关键词是“冷静”“反复变换角度”。因此可以从
多个方面分析画家的成功。从意志的角度看,处于不利的时刻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从思维的角
度看,面对失误可打破常规,换个角度看问题;从方法的角度看,遇到困难要学会灵活变通,找
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从态度上看,犯错误并不可怕,要善于积极改正错误。
写作时,如写议论文,首先提出观点,一个小小的错误,只要积极努力的去改正,往往会有
美丽的结果。然后展开论述,一是面对错误,冷静思考应对;二是积极转换思维角度,找到恰当
的方法。可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来论证。
如写记叙文,可设计曲折有致的情节,写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一次困难,“山穷水尽”之时通
过冷静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迎来“柳暗花明”,从而彰显“遇到困难,乐观冷静面对”
的主题。
立意:
1.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积极转换思维,方可赢得成功。
3.困难挫折面前,乐观冷静面对。
4.办法总比困难多。
参考译文
第2页共3页
材料一:
张俭,字元节,他是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赵王张耳的后代。父亲张成,江夏太守。
刺史举荐张俭为茂才,张俭认为刺史人品不佳,便托病谢绝就职。
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他做东部督邮。这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海百姓,无所作所为
不遵守法度。张俭检举侯览和他的母亲的罪行,请求朝廷处死他们。侯览把张俭上的章表扣压起
来,导致奏表没有上达(皇帝),于是张俭与侯览结了仇怨。乡人朱并本性奸邪谄媚,被张俭看
不起,朱俭对朱并怀恨在心,于是上书告发张俭与同郡二十四人结为朋党,朝廷于是下令捉拿张
俭。张俭被迫逃命,困顿窘迫、四处奔逃,看到人家就投宿,没有谁不敬重他的名声品行,(都冒着)
家破人亡(的危险)收留他。后来张俭流亡到东莱,住在李笃家里。外黄令毛钦带兵到李笃家(搜
捕张俭),李笃对毛钦说:“张俭在天下有名,并且逃亡并不是他有罪。即使张俭可以抓到,难道
你就忍心拘捕他吗?”毛钦站起来抚着李笃说:“遵伯玉以独为君子可耻,你为什么一个人独专
仁义呢?”李笃说:“我李笃虽说好义,您今日也得到一半道义啊!”毛钦叹息地走了。李笃找
到机会得以送张俭出塞,张俭因此幸免于难。凡是张俭所经过住宿的人家,被处死的数以十计,
宗族亲戚都被诛灭,郡县因此残破不堪。
中平元年,党事解除,张俭回到家乡。大将军、三公都征召他做官,又推荐他为“敦朴”,
朝廷因张俭才华突出而对他指名征召,从家中起用他就任少府之职,他都没有就职。献帝初年,
百姓遭饥荒,张俭家的资产虽然勉强能维持温饱,但他仍旧拿出所有资产与乡里共用,有几百人
都靠他活了下来。建安初年,朝廷征召他担任卫尉,他不得已才接受了任职。张俭看到曹家执政
专权之心已经显现,就闭门谢客,辞去官职,不再参与政事。一年多以后,在许州去世,终年八十
四岁。
材料二:
夏馥听到张俭逃亡的消息,叹息说:“罪孽是自己作的,却白白地牵连善良的人。一人逃命,
使万家遭受灾祸,为什么还要活着呢!”于是他把胡须剪掉,改变外貌,逃入林虑山中,隐姓埋名,
充当冶铸人家的佣工,与烟囱烟炭打交道,外形容貌都憔悴了,过了二三年,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夏馥的弟弟夏静带着绿帛追着要馈赠给他。夏馥不肯接受并且对夏静说:“你为什么带着灾祸来
送给我?”党禁还没有解除而他便去世了。
第3页共3页
绵阳南山中学2024年秋季高2023级12月月考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语文答题卡
8.(4分)17.(6分)
班级姓名考号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注意事项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座
号和准考证号填写清楚。[0][0][0][0][0][0][0][0][0][0][0]
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1][1][1][1][1][1][1][1][1][1][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2][2][2][2][2][2][2][2][2][2][2]
3.主观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3][3][3][3][3][3][3][3][3]⑶[3]9.(6分)
4.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
[4][4][4][4][4][4][4][4][4][4][4]
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18.(4分)
[5]⑸[5][5][5][5]⑸[5][5][5][5]
5.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6]⑹[6][6][6][6]⑹[6][6]⑹[6]
[7][7][7][7][7][7][7][7][7][7][7]
[8][8][8][8][8][8][8][8][8][8][8]
[9]191[9][9][9][9][9][9][9]「9一[9]
考生禁填
正确填涂■错误填涂筹㈤缺考口违规口
4=1(由监考老师填涂)
客观题(共10题,共30分)
1[TJCE1EJIXI10H回EJ皿回回
(4分)
2R皿回皿11皿山山皿13(1).(4分)19.
3[T]EE[SEE12
6mmmm15mmmm
7皿山山皿21[T]EEKJEE
4.(4分)
13(2).(4分)
14.(3分)20.(6分)
②
5.(6分)
③
16.(6分)
22.(3分)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1页共6页第2页共6页第3页共6页
请保持答题卡干净整洁,不要污损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作文
23.(60分)
400字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科技研究合作项目协议
- 商场服装店铺转让协议书
- 电子垃圾回收利用项目的专项投资合同
- 数据可视化技术应用合同
- 智能建筑项目施工协议
- 高空作业安全合同(19篇)
- 融资租赁与保理业务协议
- 房屋装饰施工工程承包合同
- 股份制企业合同审查要点解析
- 美容美发行业服务效果不满意退款协议
- 2025年江苏省高职单招《职测》高频必练考试题库400题(含答案)
- 工厂安全事故预防知识
- 2024年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质量控制
- 筑牢安全防线守护平安校园
- “四节一环保”的管理措施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赏析语言、手法(原卷版+解析)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环保行业合同管理制度
- 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英语试题 含答案
-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