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解析版)-2025年高考物理必考实验重难点突破(高考实验)_第1页
实验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解析版)-2025年高考物理必考实验重难点突破(高考实验)_第2页
实验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解析版)-2025年高考物理必考实验重难点突破(高考实验)_第3页
实验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解析版)-2025年高考物理必考实验重难点突破(高考实验)_第4页
实验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解析版)-2025年高考物理必考实验重难点突破(高考实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01新高考命题热点

02核心考点综述

1)实验原理

2)实验数据处理

3)实验误差分析

4)实验拓展与创新热点

03典型真题精练

04创新实验新考法

1)利用频闪探究汽车启动的运动规律

2)利用手机连拍探究运动规律

3)用手机phyphox软件的“磁力计”功能测小车的加速度

4)用光电门测重力加速度

5)滴水计时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05分层强化训练

新高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实验命题热点聚焦多方面。在实验原理上,着重对打点计时器原理的精准

理解,如频率与打点周期关系,以及利用纸带推导速度、加速度公式的深度考查,常结合生活实例分析。数据处

理方面,逐差法与图像法是重点。逐差法需灵活运用并剖析误差,图像法要求深入理解斜率、截距等物理意义,

如通过v-t图像求加速度与初速度。误差分析上,系统误差涵盖打点、摩擦及装置调试等,偶然误差涉及读数、

操作不规范等,都需明确影响并提出对策。创新拓展也成热点,包括光电门等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以及给定器材

设计探究实验,考查学生创新思维与综合实验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素养。

(K核心考点综述:

一、实验原理

1.打点计时器原理: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工作电压是4-6V。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0.02s

打一个点。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220V,同样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打点周期为0.02s。这两种计时器在

实验中可以记录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通过对纸带的分析来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例如,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

动时,我们可以根据纸带上点的间隔来判断物体是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如果点与点之间的间隔逐渐增大,

那么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则做减速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应用:

1,

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两个重要的公式,V=%+G和X=TV+QG。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纸带的数

据来验证这些公式。例如,我们可以测量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和对应的时间间隔(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已知),

利用人=472(T为打点周期)来计算加速度。然后根据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X"+'=来求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进而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2T

二、实验数据处理

1.逐差法求加速度:

在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通常采用逐差法来计算加速度。例如,纸带上有六个点,相邻两点时间间隔为T,

我们把纸带分成时间间隔为3T的两段。设第一段位移为XI、X2、X3,第二段位移为X4、X5、X6。根据Ac=aT2,

则a=(%+%+止,+々+%)。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纸带的数据,减小偶然误差。

9T2

2.图像法处理数据:

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数据绘制v-t图像。通过测量不同时刻的瞬时速度,以时间t为横轴,速度v为纵轴建立

直角坐标系。将测量得到的数据点描绘在坐标系中,然后用一条直线拟合这些点。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a,截

距表示初速度V。。这种方法直观地展示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并且可以通过对直线的拟合程度来判断实验数据

的准确性。

三、实验误差分析

1.系统误差:

打点计时器本身存在误差,如打点的时间间隔可能会有微小的偏差。另外,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力

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例如,摩擦力会使物体实际加速度比理论计算值偏小。为了减小这种系统误差,我们

可以尽量使纸带平整,减小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阻力,并且对打点计时器进行定期校准。

2.偶然误差:

在测量纸带的长度时,由于读数的不准确会产生偶然误差。比如,在读取毫米刻度尺上的数据时,眼睛的位

置不同可能导致读数存在偏差。为了减小偶然误差,我们可以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同时,在读取数据

时,要确保视线垂直于刻度尺。

四、实验拓展与创新热点

1.与传感器结合的实验:

现在可以利用光电门传感器等设备来代替打点计时器进行实验。光电门可以精确地测量物体通过某一位置的

瞬时速度,并且可以将数据直接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处理。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实验的精度和效率。例如,在研究滑

块在斜面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在斜面的不同位置安装光电门,通过测量滑块经过光电门的时间和挡光片的宽

度来计算滑块的瞬时速度,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多物体联动实验:

可以设计实验研究多个物体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相互关系。比如,用细绳连接两个物体,一个物体放在斜

面上,另一个物体通过滑轮悬挂,研究它们在不同条件下(如改变斜面的倾角、物体的质量等)的加速度和位移

关系,这可以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理解。

曲型直题精炼)

【例1】(2023•全国•高考真题)某同学利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平均速度与时

间的关系。让小车左端和纸带相连。右端用细绳跨过定滑轮和钩码相连。钩码下落,带动小车运动,打点

计时器打出纸带。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和相关数据如图(b)所示。

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

in.木/板『&

W钩码

图(a)

(1)已知打出图(b)中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均为0.1s.以打出A点时小车位置为初始位置,将打

出B、C、D、E、F各点时小车的位移Ax填到表中,小车发生对应位移和平均速度分别为Ax和,,表中〃的=

cm,yAD=cm/s。

III111

加.60日8.004一9.40*10.90——12.40—

•••••(

BCDEF\

单位:cm

图(b)

位移区间ABACADAEAF

Ax(cm)6.6014.60—AO34.9047.30

万(cm/s)66.073.0VAD87.394.6

(2)根据表中数据得到小车平均速度;随时间4的变化关系,如图(c)所示。在答题卡上的图中补全实

验点O

(3)从实验结果可知,小车运动的:_加图线可视为一条直线,此直线用方程6表示,其中笈=

cm/s2,b=cm/So(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4)根据(3)中的直线方程可以判定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得到打出A点时小车速度大小L=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o(结果用字母鼠b表示)

【答案】24.0071.558.7b2k

【解析】(1)山根据纸带的数据可得

AXA£)=%+xBC+xCD=6.60cm+8.00cm+9.40cm=24.00cm

⑵平均速度为

vAn==80.0cm/s

(2)[3]根据第(1)小题结果补充表格和补全实验点图像得

八以cnrs")

105iiiiiiiiiir

95

85

75

65

A//s

55

00.10.20.30.40.50.6

(3)⑷⑶从实验结果可知,小车运动的j—A/图线可视为一条直线,图像为

八W(cms9

105miHIinT

95

85

75三三三予?三三三三三三三

65二五上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

二二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A//s

^^00.10203040?5O.6x

此直线用方程工=%加+6表示,由图像可知其中

794.6—66.0,2一厂,2,r,

k=---------cm/s=71.5cm/s,b=58.7cm/s

0.4

(4)⑹⑺小球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由位移公式x=+整理得

X1

-1

u=也+—at

A2

故根据图像斜率和截距可得

vA=b,a=2k

【例2】(2022•北京・高考真题)某同学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打点计

时器接在频率为50.0Hz的交流电源上。使重锤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在随重锤下落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

迹。挑出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依次标出计数点1,2,…,8,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1个计时点。分别测出

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并求出打点2,3,7时对应的重锤的速度。在坐标纸上建立vT

坐标系,根据重锤下落的速度作出VT图线并求重力加速度。

图1

(1)图2为纸带的一部分,打点3时,重锤下落的速度%=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Z3・.83+士5.・36~S单位:cm()

图2

(2)除点3外,其余各点速度对应的坐标点已在图3坐标系中标出,请在图中标出速度打对应的坐标点,

并作出V-f图线o

(3)根据图3,实验测得的重力加速度8=_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4)某同学居家学习期间,注意到一水龙头距地面较高,而且发现通过调节水龙头阀门可实现水滴逐滴下

落,并能控制相邻水滴开始下落的时间间隔,还能听到水滴落地时发出的清脆声音。于是他计划利用手机

的秒表计时功能和刻度尺测量重力加速度。为准确测量,请写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对应的测量方法。_

Mv/(m*s-1)

【答案】L159.79见解析

【解析】(1)口]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0Hz的交流电源上,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1个计时点,则相邻

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为

t=2x0.02s=0.04s

纸带做自由落体运动,打点3时的瞬时速度等于点2到点4之间的平均速度,由纸带数据可知

血.(3.83+5.36)x1。-2mzs5mzs

V3=

2t2x0.04

(2)[2]做出图像如图所示

(3)[3]根据v=gf,可知

v

g=~

根据VT图像可知其斜率为重力加速度,则有

2.7—0.35.2crc/2

g=------------m/s2=9.79m/s2

0.24

(4)[4]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水滴下落的高度h和下落的时间t。

测量h的方法:用刻度尺测量水龙头出水口到地面的高度,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测量t的方法:调节水龙头阀门,使一滴水开始下落的同时,恰好听到前一滴水落地时发出的清脆声音。用

手机测量n滴水下落的总时间t„,则

n

£>-------------------------*―\

【变式1】利用频闪探究汽车启动的运动规律

(2024・湖南长沙.二模)某兴趣小组用皮尺和带闪光的遥控汽车研究其启动的运动规律,如图甲所示。实验

步骤如下:

(1)已知相邻两次闪光时间间隔相同,从某次闪光开始计时并计数1次,在第50次闪光结束计时,总时

间为9.80s;

(2)将皮尺铺在平直的水平路面上,遥控汽车平行放置在皮尺旁,闪光时能照亮皮尺上的刻度。一位同学

遥控小车让其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小车刚启动瞬间恰好发出第一次闪光,另一位同学用手机录像记录

下小车运动情况;

(5)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乙图中描点作出小车的M图像,由图像可知小车启动过程加速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o

【答案】0.68变小

【解析】(4)川根据

9.80

s=0.2s

50-1

计算可得

0.33-0.06

m/sx0.68m/s

2x0.2

(5)[2]描点绘图有

[3]描点如图所示,v-t图像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故由图像可知小车启动过程加速度变小。

【变式21利用手机连拍探究运动规律

(2024・湖南•模拟预测)某兴趣小组想利用手机的连拍功能探究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规律,实验设计如图甲

所示,小球与物块用跨过光滑轻滑轮的轻绳连接,且小球的质量大于物块的质量,轻绳与物块相连的一端

与斜面平行,与小球相连的一端竖直,小球旁边固定一刻度尺。一位同学将物块由静止释放,另一位同学

用手机的连拍功能对小球的下落过程进行连续拍照。已知手机每秒拍摄20张照片,某同学从第一张开始每

隔一张取出一张照片,得到五张图片中小球的位置,分别标记为4B、C、D、E,如图乙所示。

(1)图乙中小球下端的位置分别是XA=10.68cm,XB-cm,xc=22.75cm,尤r>=32.43cm,XE=44.54cm;该小

组分析这些数据后发现物块在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得到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结论。

(2)物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m/s2o(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小球经过。位置时,物块的瞬时速度大小为m/So(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关于本实验的部分操作及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0

A.刻度尺应固定在竖直平面内

B.斜面粗糙会带来偶然误差

C.轻绳与斜面不平行会带来系统误差

【答案】(1)15.50(2)2.4(3)1.1(4)AC

【解析】(1)根据题图乙,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根据刻度尺的读数规则,得

xB=15.50cm

(2)由题意可知,手机连拍照片的时间间隔

1

=一s

20

则题中相邻图片的时间间隔

7=27;=0.1s

由逐差法,可得物块的加速度大小

a=)=2.4m/s2

4T2

(3)小球经过D位置时,物块的瞬时速度大小与小球的瞬时速度大小相等,则

(4)A.小球竖直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刻度尺应固定在竖直平面内。故A正确;

B.无论斜面是否粗糙,物块均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会带来误差。故B错误;

C.轻绳与斜面不平行,会导致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与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不相等,带来系统误差。故C正确。

故选AC。

【变式3】用手机phyphox软件的“磁力计”功能测小车的加速度

(2024.重庆九龙坡.三模)如图图甲是研究小组用智能手机phyphox软件的“磁力计”功能测量小车在斜面上

运动的加速度。将手机的感应端紧贴斜面放置,圆柱形磁粒固定在小车的前后端,两磁粒中心之间的距离

为小当小车前后端磁粒依次经过手机时,“磁力计”记录下前后磁粒经过手机的时间间隔如图乙。

(1)由图乙可知,前后端磁粒依次经过手机的时间间隔A/=So

(2)某次实验时,第一次手机置于位置1,小车由静止释放,读取时间间隔为△立,第二次将手机沿小车运动

方向移动距离L(L>d),置于位置2,再次静止释放小车,读取时间间隔为A/2,则加速度的表达式。

=o(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3)对本次实验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

A.第二次小车可以从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

B.若增加小车的长度不会影响初、末速度的测量值

C.若实验操作都准确无误,加速度的测量值仍偏大

【答案】⑴0.70(3)C

【解析】(1)由图乙可知,前后端磁粒依次经过手机的时间间隔

At=0.70s

(2)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

2aL=(二)2一(;)2

加2加1

解得

_d2(11)

(3)A.小车通过位置1和位置2时的速度必须是同一位置释放的小车,才能满足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故

A错误;

B.计算小车的速度,利用的是平均速度应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若增加小车长度,则经过位置1的中间时

刻,和通过位置2时的中间时刻,相对小车不是同一位置,因此存在较大误差。故B错误;

C.由于经过位置1时,小车的速度较小,平均速度距离小车的中间位置较远,靠近前端,而经过位置2时,

小车的速度较大,平均速度距离小车的中间位置较近,因此两个中间位置的距离比L大,因此L的测量值

偏小,从而计算的加速度的值偏大。故c正确。

故选C。

【变式4】用光电门测重力加速度

(2024・广东佛山.二模)某实验小组计划利用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来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小明找到一把

特殊的工件,工件的镂空部分为若干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两个相邻正方形间有大小相同的“梁”,两相邻镂

空正方形的上边界之间的间距为七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过程如下:

一i"i□

光电门

梁□

缓冲回收桶

(1)用游标卡尺测量两个相邻镂空正方形之间“梁”的宽度d,示数如图乙所示,宽度”=mm。

(2)固定光电门的位置,在光电门的正上方某高度处竖直悬挂工件,静止释放工件,工件保持竖直状态完

全通过光电门。

(3)测量时,应(选填"A”或"B",其中A为“先释放工件,后接通数字计时器”,B为“先接通数字计

时器,后释放工件”)。数字计时器记录下工件上每一条“梁”通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其中第一条“梁”遮光

时间为4。

(4)计算第一条“梁”通过光电门的速度"=(用题中已知或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如此类推可得

到其它“梁”通过光电门的速度。

(5)以每条“梁”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平方F为纵坐标,//为横坐标作出图丙,已知图像的截距为6,斜率为比

可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8=一(用题中已知或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答案】5.1B--

:2

【解析】(1)⑴图示读数为

,l1mmr「i

a=5mm+------xl=5.1mm

10

(3)⑵测量时,应先接通数字计时器,后释放工件。

(4)[3]第一条梁通过光电门的速度为

d

v=—

(5)⑷设工件下边缘与光电门中心的距离为乙,当第一条梁通过光电门时,有

/7=0

W=2gL

由图丙可知

v;=b

当第二条梁通过光电门时,有

2

v2=2g(乙+〃)=2gh+b

当第三条梁通过光电门时,有

匕2=2g(L+2〃)=2gx2〃+b

以此类推,当第n条梁通过光电门时,有

2

vn=2g[L+(w-l)/?]=2gx(n-l)h+b

所以F-/7图像的斜率为

k=2g

则重力加速度为

【变式5]滴水计时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2024•全国•模拟预测)某实验小组利用矿泉水瓶自制了滴水计时器,然后利用水写布(滴水后可在一定时

间内保留水的痕迹)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他将滴水器固定在水平桌面的上方,出水口到桌面的距离为〃,

每当水滴滴到水写布上时,下一滴水刚好开始下落,如图甲所示,然后把与水写布连接的电动小车放置在

水平桌面上,不计水写布的厚度。

(1)用手拉动小车,水写布上的水滴分布如图乙所示,则小车做(填“加速”或“减速”)运动;

(2)开动小车,水写布上的水滴分布如图丙所示.已知水写布上一个格的宽度为L,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则A水滴落到水写布上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gL

【答案】(1)减速(2)

2h

【解析】(1)沿运动方向看,相等时间内位移逐渐减小,故做减速运动;

(2)山⑵水滴下落过程有

h=\st2

根据

3L

V=——

2t

可得

「匹叵

2\2h

根据

Ax=at2

可得

1.(2024.贵州•高考真题)智能手机内置很多传感器,磁传感器是其中一种。现用智能手机内的磁传感器

结合某应用软件,利用长直木条的自由落体运动测量重力加速度。主要步骤如下:

图(b)

(1)在长直木条内嵌入7片小磁铁,最下端小磁铁与其他小磁铁间的距离如图(a)所示。

(2)开启磁传感器,让木条最下端的小磁铁靠近该磁传感器,然后让木条从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自由下落。

(5)由绘制的图线可知,下落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

(6)将表中数据利用计算机拟合出下落高度场与时间的平方广的函数关系式为/1=4.916»岔1)。据此函数可

得重力加速度大小为—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2

1.0

0.8

【答案】0.6非线性9.83

0.4

0.2

°0.10.20.30.40.5t/s

【解析】(4)口]由表中数据在图(b)中描点画图,如图所示。

h/m

(5)[2]由绘制的/z-r图线可知,下落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是非线性关系。

(6)[3]如果长直木条做自由落体运动,则满足

,12

h.gr

/i=4.916r2(SI)

可得

gg=4.916m/s2

解得

g=9.832m/s2®9.83m/s2

2.(2023・浙江•高考真题)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图1

①需要的实验操作有(多选);

A.调节滑轮使细线与轨道平行

B.倾斜轨道以补偿阻力

C.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静止释放

D.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②经正确操作后打出一条纸带,截取其中一段如图2所示。选取连续打出的点0、1、2、3、4为计数点,

则计数点1的读数为cm。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打计数点2时小车的

速度大小为: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0•12•3•4•

|||||||||||||||||||||||||||||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p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

23456789101112

图2

【答案】ACD2.751.48

【解析】①[1]A.实验需要调节滑轮使细线与轨道平行,选项A正确;

B.该实验只要使得小车加速运动即可,不需要倾斜轨道补偿阻力,选项B错误;

C.为了充分利用纸带,则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静止释放,选项C正确;

D.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选项D正确。

故选ACDo

②⑵[3]计数点1的读数为2.75cm。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打点周期T=0.02s,则

打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x(8.65-2.75)x10.2

%=-13=-----------------------m/s=1.48m/s

2T0.04

3.(2022.江苏.高考真题)小明利用手机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场景如图1所示,他将一根木条平

放在楼梯台阶边缘,小球放置在木条上,打开手机的“声学秒表”软件,用钢尺水平击打木条使其转开后,小

球下落撞击地面,手机接收到钢尺的击打声开始计时,接收到小球落地的撞击声停止计时,记录下击打声

与撞击声的时间间隔t,多次测量不同台阶距离地面的高度〃及对应的时间间隔人

(1)现有以下材质的小球,实验中应当选用o

A.钢球B.乒乓球C.橡胶球

(2)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某级台阶高度/?的示数如图2所示,贝旷7=cm。

图2

(3)作出2/z-产图线,如图3所示,则可得到重力加速度g=m/s2=

3.5,

3.0

2.5

2.0

1.5

1.0

0.5人--

0.050.100.150.200.250.300.35

图3

(4)在图1中,将手机放在木条与地面间的中点附近进行测量,若将手机放在地面A点,设声速为v,考

虑击打声的传播时间,则小球下落时间可表示为f'=(用/?、/和v表示)。

(5)有同学认为,小明在实验中未考虑木条厚度,用图像法计算的重力加速度g必然有偏差。请判断该观

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_____o

h

【答案】A61.209.55t+-不正确,理由见解析

v

【解析】(1)口]为了减小空气阻力等误差影响,应该选用材质密度较大的小钢球,故选A。

(2)⑵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图可知h=61.20cm;

(3)[3]根据〃=可知

2h

T=8

故在-/图像中斜率表示重力加速度,则根据图线有

3.27-0.50

g=m/s2«9.55m/s2

0.35-0.06

(4)[4]下落过程中声音传播的时间为

h

fi=—

v

则小球下落的时间为

(5)⑸设木条厚度为H,则台阶距离地面的高度hl时的时间为tl,高度h2时的时间为t2;则根据前面的

分析有

2(A2+W)-2(/?1+H)_2(/Z2-/Z1)

g=片-彳

可知与H无关。

(1)根据表中数据可判断该飞行器在这段时间内近似做匀加速运动,判断的理由是:

(2)当x=507m时,该飞行器速度的大小丫=m/s;

(3)这段时间内该飞行器加速度的大小。=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相邻1s内的位移之差接近Ax=80m54779

【解析】(1)口]第1s内的位移507m,第2s内的位移587m,第3s内的位移665m,第4s内的位移746m,

第5s内的位移824m,第6s内的位移904m,则相邻Is内的位移之差接近Ax=80m,可知判断飞行器在这段

时间内做匀加速运动;

(2)[2]当x=507m时飞行器的速度等于0-2s内的平均速度,则

1094

u=------m/s=547m/s

12

(3)[3]根据

x-x_4233-2x1759

a—3603m/s2®79m/s2

9T29xl2

5.(2021・湖北・高考真题)某同学假期在家里进行了重力加速度测量实验。如图(a)所示,将一根米尺

竖直固定,在米尺零刻度处由静止释放实心小钢球,小球下落途经某位置时,使用相机对其进行拍照,相

机曝光时间为击S。由于小球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根据照片中米尺刻度读出小球

所在位置到释放点的距离H、小球在曝光时间内移动的距离A/o计算出小球通过该位置时的速度大小v,

进而得出重力加速度大小g。实验数据如下表:

o萧帆尺1020

忤I(b)

次数12345

AZ/cm0.850.860.820.830.85

v/(ms1)4.254.104.154.25

H/m0.91810.94230.85300.88600.9231

(1)测量该小球直径时,游标卡尺示数如图(b)所示,小球直径为mm。。

(2)在第2次实验中,小球下落以=0.9423m时的速度大小片m/s(保留3位有效数字);第3次

实验测得的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g=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3)可以减小本实验重力加速度大小测量误差的措施有=

A.适当减小相机的曝光时间

B.让小球在真空管中自由下落;

C.用质量相等的实心铝球代替实心钢球

【答案】15.754.309.85AB

【分析】本题考查重力加速度的测量,意在考查考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以及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解析】(1)口]由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可知,小球的直径为

15mm+15x0.05mm=15.75mm

(2)⑵⑶由题意可知,小球下落H=0.9423m时的速度

500

由运动学公式

v2=2gh

v24.102

p=-----m/s2=9.85m/s2

2H2x0.8530

(3)[4]A.小球下落一定高度时的瞬时速度近似为曝光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曝光时间越短,曝光时间内的

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实验误差越小,故A正确;

B.让小球在真空管中自由下落,可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可减小实验误差,故B正确;

C.质量相等的实心铝球代替实心钢球时,铝球体积更大,阻力对铝球的影响较大,实验误差较大,故C错

误。

6.(2021.天津•高考真题)某实验小组利用手机的录像功能拍下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

为便于记录小球各个时刻在斜面上的位置,将录像中时间间隔为T的连续7幅画面合成到同一张图中,示

意如图。依次测得小球各相邻位置间的距离为毛、尤2、尤3、Z、4、尤6。

①写出小球在位置1的速度表达式o

②要求充分利用测量数据,写出小球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表达式o

③在测量小球相邻位置间距时由于实验者读数产生的误差是误差。(填“偶然”或“系统”)

[公安]占+尤2(.,+,+%)-(为+X2+X3)偶然

2T9T2

【解析】①口]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速度等于平均速度,所以1位置的速度为

②⑵题中要求充分利用数据,利用逐差法求解加速度,则

无4一%=3%72

2

尤5—无1=3a2T

2

x6—x3=3a3T

解得加速度为

_ax+a2+a3_(x6+x5+x4)-(x3+々+M)

a~3-9p

③⑶读数产生的误差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属于偶然误差。

【点睛】一般来说,偶然误差是主观因素引起的误差,比如读数错误,操作错误等;系统误差是客观因素

造成的,比如测量工具本身的精确度不够,测量方法带来的不可避免的误差等。

7.(2025・福建•模拟预测)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铁架台的下端

固定光电门,上端固定一电磁铁,实验时接通开关,直径为d的小铁球被电磁铁吸住,断开开关,小铁球

立即做自由落体运动,小球经过光电门时电脑记录挡光时间f,小铁球的释放点的球心到光电门中心的距离

为鼠多次改变小铁球的释放点到光电门的距离儿并记录相应的挡光时间入

1=0=0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令R光电门

I

]一.]

(1)小铁球经过光电门瞬间的速度大小为v=,若用运动学公式求重力加速度,则重力加速度g=(均

用“/?、d、产中的物理量表示)。

(2)该小组同学欲利用图像法求重力加速度,建立好坐标系后以6为纵轴,欲将图线拟合成一条直线,应以一

(填¥“'1”"胫,,或“5”)为横轴,若图线的斜率大小为鼠则重力加速度g=(用“鼠",表示)。

【答案】⑴:与⑵十]

【解析】(1)[1]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为

d

v=—

t

⑵根据速度一位移公式有

v2=2gh

解得

d2

gR

0)川由且=嘉变形可得

以h为纵轴,应以"横轴,可得一条直线;

⑵根据图像斜率可知

k=—

2g

解得

d2

8.(2025•江西抚州•模拟预测)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⑴某同学选用如图1所示的打点计时器,则应按(选填“甲”“乙”或“丙”)图中的方法连接电源。

⑵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其中一条纸带的计数点如图2所示,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名、$2、…、“,时

间间隔均为兀打下纸带上。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下列计算小车加速度大小的式子中,最

优的是_________

G

T

TS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