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之说明对象特征、信息筛选与整合(知识梳理+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练(全国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F/3F/wKhkGWeoEFqAXLcLAAGTS_sDThQ346.jpg)
![说明文之说明对象特征、信息筛选与整合(知识梳理+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练(全国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F/3F/wKhkGWeoEFqAXLcLAAGTS_sDThQ3462.jpg)
![说明文之说明对象特征、信息筛选与整合(知识梳理+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练(全国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F/3F/wKhkGWeoEFqAXLcLAAGTS_sDThQ3463.jpg)
![说明文之说明对象特征、信息筛选与整合(知识梳理+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练(全国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F/3F/wKhkGWeoEFqAXLcLAAGTS_sDThQ3464.jpg)
![说明文之说明对象特征、信息筛选与整合(知识梳理+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练(全国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F/3F/wKhkGWeoEFqAXLcLAAGTS_sDThQ34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与题(62说明文之说明对象特征、信息筛选与整合(解析版)
敢型斛裱
B■Ml■■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在阅读说明性文章时,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获取主要信息。对于说明对象特征、内容概括与梳理这一考点,《课标》期望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说明文,
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高信息筛选和整合的能力。
《考纲》中对说明对象特征、内容概括与梳理的规定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识别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判断出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并概括出其显著的特征。
例如:在阅读《苏州园林》时,学生应能明确其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并概括出“务必使游览者无论
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体特征。
2.内容概括
能够对说明文的主要内容进行简洁、准确的概括。
比如在《中国石拱桥》中,学生要能概括出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等主要内容。
3.信息筛选与整合
从文中筛选出与说明对象特征、内容相关的关键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整合。
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学生需要从文中筛选出关于物候现象的定义、影响因素等信息,并整合起
来理解。
总之,从《课标》与《考纲》的角度来看,说明对象特征、内容概括与梳理这一考点要求学生具备较
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深入理解说明文的内容,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
点,并清晰地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考点点被
一、提问方式
以□下是说明文之说明对象特征、内容概括与梳理这个考点常见的提问方式: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请简要概括其特征。
2、请概括这篇说明文的主要内容。
3、文章围绕说明对象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说明?
4、文中介绍的说明对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分点概括。
5、这篇说明文主要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6、请结合文章,谈一谈我们应如何应对……
7、下列说法中与选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8、请结合文章与生活实际,对……提至少3点建议。
二、说明文的分类
(1)按照说明对象分:
①事物说明文:如《苏州园林》,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的特征。
②事理说明文: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科学地说明了花儿这样红的内部条件和因素以及原因。
(2)按照说明语言特征分:
①平实说明文:语言平实、具体。
②生动说明文:较多地采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语言生动形象优美,如《花儿为
什么这样红》。
说明对象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诠释的道理。
说明对象的特征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
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的事物。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等说清楚,使读者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道理“为什么是这样”
是其主要目的。
三、把握说明对象特征与信息提取
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而事物的特征又有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之分,一般特
征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标志,而本质特征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才
能对文章的内容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解答阅读中的其他问题。不同类型的说明文,特征也会有所不
同。
一般地说,事物类说明文其特征多体现在形状、方位、构造、发生、发展过程、制作方法以及功能等
方面。
事理类说明文,其特征往往体现在概念、种类、本质属性、内部规律以及科学原理等方面。
(-)解题方法
1、看标题
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指出其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
象”人民大会堂”,也指出其特征“雄伟”;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
征,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食物”,同时引领读者阅读课文,不难看出”食物是一种
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一句点明了“食物”的特征是"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
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如《天气陛下》一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称天气为“陛下”,生动有趣地
说明了天气的威风。
2、看说明方法
借助于一定的说明方法反观说明特征。这实际上是从写作说明文的角度来反推的一种方法。因为作者
要更好地说明某项事物的某个特征,必定要使用一定的说明方法。
3、看关键词句、中心句
作者为了要在文中清楚、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就会将有关事物特征性的句子放在显著的位置。一
般处于开头段、段首句、结尾段。但由于每篇文章的格局和不同作者对文章的不同考虑,有时上一节的某
个特征也会出现在下一节的开头,或放在篇末。中心句一般都是明确而简洁的。所以说把握中心句、寻找
关键句是我们迅捷把握被说明事物特征的有效方法。
4、看材料
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
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
且结构坚固"和“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两句,就点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
史悠久。又如《苏州园林》一文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概括
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图画美"。
5、其他方法
分析文章过渡句/段、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止匕外”等词语。
(二)说明对象特征把握与信息提取答题意识
1、文本意识一一以文解题(答案在文中)
2、语境意识一一依托提示语、关键词、过渡句、中心句等,
3、要点意识一一抓关键词,要点找全
四、信息筛选与整合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明确题目要求,确定需要筛选和整合的信息范围及重点。
例如:题目要求找出“关于某种动物的独特习性的相关信息”,就要明确重点是该动物的习性方面。
2、确定信息来源
回读原文,根据题目指向确定可能包含所需信息的段落或区域。
比如,如果文章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写的,且题目是关于某种技术的优点,那么重点关注“分”的部分。
3、筛选关键语句
仔细阅读确定的段落,圈画出与题目相关的关键语句、词语。
例如:文中提到“这种动物具有出色的伪装能力,其皮毛颜色能够随环境变化而改变”,这就是关键语
句。
4、整合归纳信息
对筛选出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归纳,去除重复和无关的内容。
接着上面的例子,如果还有“它在躲避天敌时,会迅速将身体融入周围环境”,可整合为“这种动物具
有出色的伪装能力,其皮毛颜色能随环境变化,且在躲避天敌时能迅速融入环境
5、组织语言作答
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
比如,先总述“这种动物的独特习性主要体现在出色的伪装能力方面”,再分述具体表现。
(二)答题思路运用
以说明文《神奇的章鱼》为例:题目:请筛选并整合文中关于章鱼“特殊本领”的信息。
原文:章鱼是一种非常神奇的海洋生物。它拥有八条灵活的触手,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章鱼的
变色能力令人惊叹,它可以在瞬间改变自身的颜色和纹理,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从而躲避天敌的追捕。
此外,章鱼还具有超强的智力,能够学习和记忆。它能够打开密封的罐子获取食物,还能从复杂的迷宫中
找到出口。
答题步骤:
1、认真审题:明确要找的是章鱼的“特殊本领”。
2、确定信息来源:全文都在介绍章鱼的特点,都需关注。
3、筛选关键语句:“拥有八条灵活的触手,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变色能力令人惊叹,它可以在瞬
间改变自身的颜色和纹理,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从而躲避天敌的追捕”“具有超强的智力,能够学习和记忆。
它能够打开密封的罐子获取食物,还能从复杂的迷宫中找到出口”。
4、整合归纳信息:章鱼的特殊本领有:①拥有八条灵活的触手,能完成复杂动作;②具备出色的变色
能力,能与环境融合躲避天敌;③具有超强智力,能学习记忆,会开罐子和走迷宫。
5、组织语言作答:章鱼的特殊本领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它的八条触手灵活,动作复杂多样;其次,
变色能力强,可躲避天敌;最后,智力超高,能学习、记忆并完成复杂任务。
文候寄繇
一、【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
阅读•浸润心灵(本题共16个小题,共38分)
(一)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回答各题。
[材料一]
①日前,一则关于微塑料会伤肝肺的研究登上热搜榜。相关研究发表在环境科学领域期刊《环境与研
究》上。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级的微塑料可能会进入肝细胞和肺细胞并破坏其正常工作机能,从而对器官
造成损伤。微塑料可能成为人类健康的又一“隐形杀手”。
②微塑料是一种直径小于5毫米的块状、丝状等形态的塑料碎片和颗粒。2004年,英国普利茅斯大学
的学者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的论文,首次提出了“微
塑料”的概念。
③过去,人们对于微塑料的认识主要体现在环境影响方面。近两年,科学家逐渐发现了微塑料也会损
害人体健康。
④长期以来,塑料被认为是一种惰性物质。人们认为,微塑料在进入人体后,会经过胃肠道、胆道被
排泄出体外。然而,有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小于10微米的微塑料可以穿过细胞膜进入循环系统,并到达其
他组织。
⑤实际上,肉眼难以分辨的微塑料几乎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南京大学的相关研究就发现常喝
瓶装水、吃外卖食品及工作中常遭遇粉尘的人,粪便中的微塑料更多。此外,沐浴露、牙膏、防晒霜等个
人护理用品,以及洗衣机洗涤衣服产生的废水等都可能含有微塑料。
[材料二]
①微塑料源于人们使用的大量塑料产品,其中最常见的是用于瓶装水的塑料瓶。塑料瓶的制造材料主
要是PET塑料(涤纶树脂)。据推算,全世界平均每分钟会售出100万个塑料瓶,平均每年会售出5000亿
个塑料瓶。
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和塑料制品生产国。2021年,中国生产了1.1亿吨塑料,进口了3397
万吨,生产了塑料制品8000多万吨。同时,中国每年还消费了大约2000亿个塑料饮料瓶。这些塑料瓶最
后去了哪里?据统计,木帮今废弃塑料瓶都进入了非正规回收渠道。统计表明,全球32%的废弃塑料瓶未被
回收利用,最终被遗弃在陆地、河流、海洋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材料三]
网友声音
网友A:早餐是用塑料袋装的,中午吃的饭是用塑料盒装的,下午喝的奶茶也是用塑料杯装的。塑料容
器成本低,使用方便,用完就扔,也没见造成什么污染。
网友B:我长年累月喝瓶装矿泉水,也没觉得身体不健康。塑料瓶虽然多,但都被回收了,不会产生污
染的。
15.阅读了材料一和材料二,你对材料三中网友的看法是否认同呢?请说明理由。
【答案】
15.不认同,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类包装产生的塑料垃圾都是微塑料产生的源头,这些微塑料正在威胁人
类的健康。除此之外,虽然我们感觉用过的塑料瓶都被回收了,但统计表明,全球有32%的废弃塑料瓶未
被回收利用,这些塑料瓶最终被遗弃,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拓展应用。作答时,首先表明观点态度,不认同。其次结合具体内容阐明理由。
根据材料一首段中的“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级的微塑料可能会进入肝细胞和肺细胞并破坏其正常工作机
能,从而对器官造成损伤”和材料一末段中的“沐浴露、牙膏、防晒霜等个人护理用品,以及洗衣机洗涤衣
服产生的废水等都可能含有微塑料”可知,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种塑料包装都会产生微塑料,这些微塑料正在
危害我们的健康。
根据材料二末段中的“据统计,大部分废弃塑料瓶都进入了非正规回收渠道。统计表明,全球32%的废
弃塑料瓶未被回收利用,最终被遗弃在陆地、河流、海洋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可知,全球有32%的废
弃塑料瓶未被回收利用,这些塑料瓶最终被遗弃,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所以对于材料三中网友的看法应不认同。
二、【2024山东东营中考真题】
材料一
①【法新社5月3日报道】中国3日发射了一个将从月球背面采集样本的探测器,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
北京正在推进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目标是到2030年实施载人登月任务。
②报道称,嫦娥六号的目标是从月球背面采集约2公斤样本并带回地球分析。这是一项技术复杂的任
务,为期53天,将尝试从月球始终背对地球的一侧进行史无前例的发射升空。
③该探测器将降落在巨大的南极一艾特肯盆地,这是太阳系中已知最大的撞击坑之一。一旦到达那里,
探测器将释放一个着陆器,表取和钻取月壤、月岩,随后着陆器会发射一个上升器,将这些样本送回轨道
器,最后带回地球。
④借助3月中国发射的鹊桥二号中继卫星,探测器和地球将在此次任务的关键时刻保持通信,包括15
分钟的下降着陆,2天的采样工作和6分钟的月面上升。
一选自2024年5月3日《参考消息》,有删改
材料二
①鹊桥二号中继星是月背采样返回和南极探测任务中探测器与地球通信的唯一通道,将为嫦娥四号、
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等4次任务的10余个探测器提供中继服务,并开展科学探测及技术验证工
作。
(一)天线展开、链路接通太空再架新“鹊桥”
②鹊桥二号与火箭分离后不久,一把“金色大伞”缓缓展开。柔软的合金细丝编织出金属反射网做“伞
面”,18个天线肋做“伞骨”,天线口径达4.2米。它是月面探测器与鹊桥二号建立联系的关键。通过它,
地面才能遥控探测器工作,探测器才能传回遥测和科学数据。
③卫星侧面还有一个支出去的“小锅”——0.6米口径的S/Ka双频抛物面天线,用来与地面站建立联络,
实现中继星与地面站之间的数据传输。
④鹊桥二号携带了3类载荷,分别负责中继通信、科学探测和技术验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继通信
载荷,承担为探月四期提供中继通信支持的重任。
⑤“展得开、能到达、对得准、链路好、稳得住”,研制人员介绍,这是鹊桥二号的5个成功要素。
(二)首登环月通信“天路”
鹊桥二号
环月冻结轨道
鹊桥中继星和鹊桥二号轨道位置示意图(来源于网络)
⑥月球中继通信任务主要有两类可选轨道,一是绕地月平动点轨道,二是环月轨道。第一条路,鹊桥
中继星已经走过,成功为嫦娥四号月背软着陆任务提供支持;第二条路,鹊桥二号中继星正在实践,并将
为后续月球背面和南极探测任务提供服务。
⑦环月冻结轨道是环月轨道的一种,环月冻结轨道的拱线就像被冻住了一般,轨道的远月点一直在月
球南极地区上空,因此能够为月球南极地区的探测器提供足够长的通信覆盖时间。这条轨道也很稳定,M
小占,在这条轨道上不需要耗费额外的推进剂维持轨道飞行状态。
⑧环月轨道距离月面近,通信时延低,能以较小的代价实现更高码率的中继通信,但它的运动特点也
使得单颗卫星无法对月球背面等不可见区域实现连续通信。
(三)“鹊桥二号”将服役8年
⑨鹊桥二号兼顾多项任务,充分体现出中国航天“花小钱、办大事”的风格。与2018年发射的首颗鹊
桥中继星相比,鹊桥二号无论是重量还是能力,都更上一层楼。
⑩最直观的变化是卫星个头更大了。整星重量从400多公斤增长至1.2吨,服务时间从5年提升至8年,
服务探测器数量也成倍增长,从2个达到10余个。
中继通信链路方面,鹊桥中继星同时接收探测器的通信链路只有2路,而鹊桥二号则最多可提供
10路,“车道”数量大幅增加,相当于从“林荫小路”升级为多车道“高速公路”。
⑫除了增加“车道”数量,每条车道的“车流量”——通信速率也大幅提升,与鹊桥中继星相比,鹊
桥二号与探测器之间的前向和返向链路的最高码速率提高了近10倍,对地数据传输链路的最高码速率则提
高了近百倍。
⑬在科学探测方面,鹊桥二号上的极紫外相机将获得地球等离子层的全貌,阵列中性原子成像仪将帮
助科学家探知太阳风如何作用于月球。
⑭在技术验证方面,鹊桥二号将开展四程测距技术验证,有望为嫦娥六号及后续探测器提供高精度的
定位;验证多种星际互联网络协议,为未来鹊桥通信与导航系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利用4.2米口径天线
开展月球轨道VLBI试验,提升对航天器的定位精度....总之,这些新技术将让未来的星际航行精度更高、
连通更顺畅。
——选自胡蓝月《一“桥”飞架地月,奔月之路从此变坦途》,有删改
材料三
①我国正致力于利用鹊桥来构建深空通信网络,与鹊桥二号一同发射的“天都一号”和“天都二号”
技术实验卫星,将为后续我国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系统的建立,提供有力的参考和依据。所谓“通导遥”,
即“通信、导航和遥感”三大功能。和地球卫星对比,月球通导遥系统类似于月球版的“北斗导航系统”,
通过发射运行于月球附近的人造卫星星座,为月面及环月用户提供中继通信、导航及遥感服务。
②中国深空探测重大专项总设计师吴艳华介绍,中国将分三步走建设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系统。在更
远的未来,“鹊桥”架起的不仅仅是地月之间的通信,更是远及火星、金星乃至太阳系其他区域的通导遥
综合服务系统。
——选自徐勉等《“嫦娥”探月前为何要先建“鹊桥”?》,有删改
18.梳理三则材料内容,简要回答我国发射“鹊桥”系列卫星的用途。
【答案】
18.支持月球背面探测任务,确保探测器与地球之间的稳定通信;构建深空通信网络,为月面及环月用
户提供中继通信、导航及遥感服务;进行科学探测和技术验证;建立覆盖更广区域的通导遥综合服务系统,
提升星际航行的精度和连通性。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筛选。
根据材料一第①段“中国3日发射了一个将从月球背面采集样本的探测器,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第④
段“借助3月中国发射的鹊桥二号中继卫星,探测器和地球将在此次任务的关键时刻保持通信”可知,鹊桥
二号中继星将完成从月球背面采集样本的任务,同时也支持探测器和地球在完成任务的关键时刻保持稳定
通信,据此可概括用途为:支持月球背面探测任务,确保探测器与地球之间的稳定通信;
根据材料三第①段“我国正致力于利用鹊桥来构建深空通信网络,与鹊桥二号一同发射的,天都一号,和
,天都二号,技术实验卫星,将为后续我国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系统的建立,提供有力的参考和依据”“通过发
射运行于月球附近的人造卫星星座,为月面及环月用户提供中继通信、导航及遥感服务”可知,我国正致力
于利用鹊桥来构建深空通信网络,并通过同时期一起发射的其他实验卫星共同为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系统
的建立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也能为月面及环月用户提供中继通信、导航及遥感服务,据此可概括用途为:
构建深空通信网络,为月面及环月用户提供中继通信、导航及遥感服务;
根据材料二第便“在科学探测方面,鹊桥二号上的极紫外相机将获得地球等离子层的全貌,阵列中性
原子成像仪将帮助科学家探知太阳风如何作用于月球”,领“在技术验证方面,鹊桥二号将开展四程测距
技术验证,有望为嫦娥六号及后续探测器提供高精度的定位;验证多种星际互联网络协议,为未来鹊桥通
信与导航系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可知,在科学探测方面,鹊桥二号可以帮助科学家进行科学探测,在技
术验证方面,鹊桥二号可以提供更精准的定位以及技术支撑,据此可概
三、【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
现代文阅读I(12分)
冬眠,动物御寒的“超能力”
李天洋
①冬天来临,当人们拿出棉衣御寒时,自然界的动植物也在用它们的方式准备过冬。冬眠,就是其中
颇为特别的一种。冬眠可不是简单的睡眠,它不仅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也是前沿科学研究与应用的
热门。
挑战生理极限的冬眠
②生物学家发现,哺乳动物的冬眠历时4至7个月,为保证冬眠期间能生存下来,它们需要在入眠前
以脂肪或食物的形式贮存大量能量:熊、睡鼠等动物依靠在夏、秋季积累于体内的脂肪;仓鼠、松鼠则选
择在洞穴内贮存食物。
③哺乳动物冬眠时,生命体征变化明显。比如体温迅速下降、代谢率大幅度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维
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具体来说,冬眠时,北极黄鼠体温最低能降到-3℃,极地松鼠降到5℃,而熊的体
温仅降到30℃,睡鼠的体温维持在20℃,这说明,冬眠对于哺乳动物来说,并不一定伴随着超低体温现象
的出现。但在代谢率上,哺乳动物冬眠期间降低幅度均较大,熊降低50%左右,小型哺乳动物甚至降至1%。
在心率和呼吸方面,熊的心率从每分钟55次降到10次,呼吸从每分钟8次降到一两次;多纹黄鼠的心率
从每分钟200至300次降到三四次,呼吸从每分钟200次降到1次,可以说是断崖式下降。这对于一个生
命有机体来说,能够让各个器官的运转迅速与之相适应,是一个非常艰难又高级的系统工程。
④虽然在表象上,动物的“冬眠”和“睡眠”差不多,不吃不喝不动,但实际区别很大。目前,世界
范围内,已有百余种动物被证实有冬眠现象,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无脊椎类动物
等。这些动物在自然常态睡眠时,代谢水平、心跳、呼吸等指标均会有所降低,但变化不大;而在冬眠时,
这些指标则降幅很大,有的动物甚至降到濒临死亡的状态,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大大减少它们维持生命
所需的能量,帮助它们度过凛冽的冬季。冬眠可以说是动物通过节能方式应对“极限气候”的一种智慧和
有效策略。
人类期待获得冬眠"超能力”
⑤近些年,随着癌症等医学难题陆续增多以及人类宇宙探索的需要,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迫切地对
动物特别是对哺乳动物的冬眠开展深入研究。人们想知道:为什么黄鼠在秋天体重激增而不得糖尿病?熊
冬眠时不排泄为什么不会肾衰竭?极地松鼠在醒来后,为什么大脑没受损伤,也没有肌肉萎缩、骨质疏
松?……科学家希望能尽快弄清楚动物冬眠的这些“超能力”,并应用到人类身上。
⑥依托于信息传播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一些实例的出现和研究结果的发表给了科学家很大信心:人类
自身或许真的具备冬眠的潜力。
⑦2020年12月,西班牙、希腊学术研究团队在《人类学》期刊发表研究结果,他们在43万年前的人
类骨骸中,找到了人类冬眠的证据,经断层扫描与显微镜观察,这些骨头与冬眠动物的骨头有相似的病变
和损伤,也就是说,远古人类可能也是用冬眠的方式来度过寒冬的。尽管这个说法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
但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理杏可熊是事实。远古人类是有冬眠的能力的,只不过后来自然环境变好,人类
应对极端气候能力增强,不再需要通过冬眠这种方式过冬了,这个能力也就退化了。
⑧在这些实例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人工冬眠”的概念应运而生,并率先在科幻电影中“实现”了。
人们在《太空旅客》《流浪地球》等电影中可以看到,为了让太空旅行者完成漫长的星际航行,会把他们
放进太空冬眠舱,以冬眠的方式延长他们的寿命。
⑨为了让梦想尽快照进现实,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研发适用于太空以及医学
方面的冬眠技术。
⑩受变温动物冬眠时体内大半液体冻结,心跳、呼吸、血液流动和大脑活动停止,几个月后又活蹦乱
跳的启发,科学家研究出了“人体冷冻法”,即在796℃的低温下保存整个人体或头部,以期未来的科学
技术能够将其复活。根据相关资料记载,这种尝试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1967年,加州大学的心理学
教授詹姆斯•贝德福德因癌症身亡几小时后,进行了遗体的冻存处理,保存至今。但有研究者指出,通过
这种方式冬眠复苏后,无法证明储存大脑信息的神经通路是否完好,因此,靠冷冻来实现人工冬眠的道路
不太顺畅。
⑪所究的成果虽然不少,但如何将基于动物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人类,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未来,当科
学家最终找到人类的冬眠开关时,将为人们的生命健康、星际航行带来全新的天地。
(选自《风流一代•经典文摘》,有删改)
12.为什么说“冬眠”是动物的“超能力”?通读全文,简要概括。
13.下列说法与本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第①段点明本文的说明对象“冬眠”,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B.哺乳动物在冬眠时,体温都会下降,有的下降幅度较大,有的下降幅度较小。
C.人类期待获得冬眠“超能力”是为了解决一些现在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以及探索宇宙的需要。
D.最后一段总结概括了目前研究人类冬眠技术的成果,起到了收束全文的作用。
16.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作为例子放在文中,小语认为可放在第⑥段和第⑦段之间,而小文认为可放在第⑩段
和第便之间。你同意谁的观点?说说理由。
1999年,一位挪威的滑雪者不慎掉入冰中,被救起后已没有心跳和呼吸,体温下降到13.8℃,但经过
抢救,他仍然苏醒过来。2006年10月,一位攀爬雪山失踪24天才被救援的日本人,在确认新陈代谢已经
停滞的情况下经过治疗生命复苏。
【答案】
12.(1)动物在冬眠时,生命体征变化明显,但能够让各个器官的运转迅速与之相适应;
(2)动物在冬眠时不会产生疾病;
(3)变温动物冬眠时体内大半液体冻结,心跳、呼吸、血液流动和大脑活动停止,几个月后又活蹦乱
跳。
13.D
16.我同意小语的观点。第⑥段说的是人类自身或许真的具备冬眠的潜力,第⑦段运用举例子证明了这
一观点,材料两个事例说的是掉入冰中和在雪山失踪的人在没有心跳或新陈代谢的情况下经过抢救复苏过
来,贴合第⑥段观点,因此可放到⑥⑦段中间。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
根据第③段“哺乳动物冬眠时,生命体征变化明显。比如体温迅速下降、代谢率大幅度降低、心率和呼
吸频率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这对于一个生命有机体来说,能够让各个器官的运转迅速与之相适应,
是一个非常艰难又高级的系统工程,,可知,动物在冬眠时,生命体征变化明显,但能够让各个器官的运转迅
速与之相适应;
根据第⑤段“近些年,随着癌症等医学难题陆续增多以及人类宇宙探索的需要,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
迫切地对动物特别是对哺乳动物的冬眠开展深入研究。人们想知道:为什么黄鼠在秋天体重激增而不得糖
尿病?熊冬眠时不排泄为什么不会肾衰竭?极地松鼠在醒来后,为什么大脑没受损伤,也没有肌肉萎缩、
骨质疏松?……科学家希望能尽快弄清楚动物冬眠的这些,超能力,,并应用到人类身上”可知,动物在冬眠
时不会产生疾病;
根据第⑩段“受变温动物冬眠时体内大半液体冻结,心跳、呼吸、血液流动和大脑活动停止,几个月后
又活蹦乱跳的启发,科学家研究出了,人体冷冻法,”可知,变温动物冬眠时体内大半液体冻结,心跳、呼吸、
血液流动和大脑活动停止,几个月后又活蹦乱跳。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最后一段主要说明了科学家在研发冬眠技术方面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东面技术可能为人类带来的
益处。选项“总结概括了目前研究人类冬眠技术的成果”有误。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充事例。先判断段落中心,再分析材料中的事例与哪一中心相符。
第⑥段的中心句为:“一些实例的出现和研究结果的发表给了科学家很大信心:人类自身或许真的具备
冬眠的潜力”,第⑩段的中心句为:“靠冷冻来实现人工冬眠的道路不太顺畅”,材料写了两个事例:一个挪
威滑雪者掉入冰中,没有心跳和呼吸,经过抢救后苏醒过来,一个爬雪山失踪的人,停止新陈代谢后经过
治疗生命复苏。这两个事例与第⑥段“人类自身或许真的具备冬眠的潜力”相符合,因此材料可以放在第⑥
段和第⑦段之间,同意小语的观点。
四、【2024四川泸州中考真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1号工位,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
娥六号飞行全过程约53天,由发射入轨段、地月转移段、近月制动段、环月飞行段、着陆下降段、月面工
作段、月面上升段、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段、环月等待段、月地转移段和再入回收段11个飞行阶段组成。
②此次嫦娥六号探测器的着陆和采样地点位于月球背面南极一艾特肯盆地的阿波罗盆地。南极一艾特
肯盆地是整个太阳系中已知的最大撞击坑之一,被公认为月球上最大、最古老和最深的盆地,是月亮演化
三个独立的地体之一,可能保存了月球上古老的岩石。而阿波罗盆地是南极一艾特肯盆地中最大的艾肯纪
峰环盆地,其挖掘深度最深,整体的月壳厚度很薄,可能挖掘到月壳甚至月幔的深部物质。在这里采集样
品并进行分析研究,将填补人类获取月球背面样本的空白,开启月球正面与背面的演化差异、电磁场演化
和地球大气演化等重要科学研究的全新视角,对月球科学新突破具有独特的价值。
③月背采样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可循,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突破许多技术难点。研制人员为
嫦娥六号采样封装分系统进行了多项升级,针对月壤特性设计了适应月球背面采样的控制算法和采样策略,
进一步提高了采样的智能化、自动化程度。同时,还为着陆上升组合体量身设计了自主月面工作状态设置、
自主定位、应急自主采样和自主起飞等功能,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此外,因为潮汐锁定,月球只有一
面对着地球,嫦娥六号要到月球背面工作,必须建立相应的数据中继通信链路,才能实现与地面的正常通
信。今年3月20日,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搭建起地月之间“通信桥梁”。
④嫦娥六号任务还开展了务实的国际合作。探索浩瀚宇宙是人来的共同梦想,发展航天技术是人类的
共同事业。本次嫦娥六号任务还搭载了欧空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的国际载荷,同步开展月球研究,
推动航天事业更好地造福各国人民。
(选自《科技日报》2024年5月4日,有删改)
材料二
①继2020年11月24日护送嫦娥五号探测器奔月后,本次长五火箭再次执行深空探测任务,准确将嫦
娥六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这也是长征系列火箭第9次执行探月工程发射任务,成功率达100%。
②地月相对位置在不断变化,为了让嫦娥六号在奔月路上少用点“力气”,减少它用于修正轨道的推
进剂消耗,这就需要火箭入轨的窗口窄、精度高。为了确保火箭准时发射,型号团队应用“窄窗口多轨道”
发射技术,为火箭在连续两天、每天50分钟的窗口内,设计了10条奔月轨道,提高发射概率和可靠性。
③嫦娥六号探测器需要进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这对火箭的运载能
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嫦娥六号探测器比嫦娥五号重了约100公斤,为了满足“乘客”的要求,设计人员
对箭上产品进行了多项优化设计和工艺改进,成功帮助火箭“瘦身”,将长五火箭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
提升了100公斤。
④海南文昌的夏季潮湿闷热,房间里的除湿机工作一天就能积上一大盒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研究
人员在发射场坚守了半年多,成功将长五遥六、遥七、遥八火箭“三兄弟”先后送入太空。“2023年10月
15日出发时,我们的任务就是'三连发',绝不能掉链子,我们也正好借这个机会,把长五火箭的总装工
作再次改进提高。”研究人员语气坚定地说。
⑤此外,型号团队还显著提升了火箭的可靠性。发射场流程也持续优化,由发射嫦娥五号时的近60天
缩减到43天。研究人员表示,长五遥八火箭与遥五火箭相比,开展了近160项技术改进,并将力争在未来
的发射中,进一步压缩发射场的工作时长。
(选自《北京日报》2024年5月4日,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主要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答案】
1.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飞行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嫦娥六号探测器的着陆和采样地点;嫦娥六号在月背采
样的技术突破;嫦娥六号开展的国际合作任务。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
要求简要概括材料一介绍的内容。材料一是围绕嫦娥六号探测器的任务进行说明的。
结合第①段“嫦娥六号飞行全过程约53天,由发射入轨段、地月转移段、近月制动段、环月飞行段、
着陆下降段、月面工作段、月面上升段、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段、环月等待段、月地转移段和再入回收段
11个飞行阶段组成”可概括为: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飞行全过程的各个阶段;
结合第②段“此次嫦娥六号探测器的着陆和采样地点位于月球背面南极一艾特肯盆地的阿波罗盆地”,
可概括为:嫦娥六号探测器的着陆和采样地点;
结合第③段“月背采样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可循,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突破许多技术难点。研
制人员为嫦娥六号采样封装分系统进行了多项升级,针对月壤特性设计了适应月球背面采样的控制算法和
采样策略,进一步提高了采样的智能化、自动化程度”可概括为:嫦娥六号在月背采样的技术突破;
结合第④段“嫦娥六号任务还开展了务实的国际合作”“本次嫦娥六号任务还搭载了欧空局、法国、意大
利、巴基斯坦的国际载荷,同步开展月球研究,推动航天事业更好地造福各国人民”,可概括为:嫦娥六号
开展的国际合作任务。
五、【2024天津中考真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大风车原来是这样发电》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风车原来是这样发电
胡帆陈海伦
①“大风车吱呀吱哟哟地转……”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近些年来,山川田野间、荒漠戈壁滩、蔚
蓝海面上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组拔地而起。它们在装扮风景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提供能源。
②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风能、建设“风车”了。公元前2世纪的波兰,人们就建有碾米的风车
磨坊;元明时期,中国建有风力水车,用来灌溉农田。现代风车的雏形,则来源于1890年丹麦提出的风力
发电计划,给风磨安装了发电机。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的出现,让风力发电机的发展遇冷。直到20世纪
下半叶,化石能源告急,生态环境恶化,风力发电再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③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轮旋转,把风的动能转变为风轮轴的机械能,发电机在
风轮轴的带动下旋转发电。它和纸风车结构相似,由风轮、机舱、塔筒组成。但是,纸风车为了更漂亮可
以折出很多个叶片,而风机的风轮:卷为3个叶片,因为这样便于平衡,性价比更高。
④对于风力发电来说,风速达到2.5〜3m/s(微风拂面)就可发电。风越大,风轮转得越快,发的电能
也越多。但是当风速达到25〜30m/s(狂风大作)时风机就会停止工作,进入“防御姿态”。因为本个即等
的风可以拔起树木,摧毁房屋,如果风机继续工作就会损坏发电机组。
⑤随着风力发电的发展,风机的叶轮直径也逐渐增大,近15年间,叶轮直径已经从70m增大到250m。
El9我国陆上风电机组叶轮直径处于200m水平,其扫风面积超过32000m2,相当于4.5个标准足球场。
⑥从远处看,人们可能会觉得风机的叶片转得很慢。但事实上,由于机舱齿轮的加速作用,风机叶片
的尖部线速度有时和高铁运行速度不相上下。不同功率、不同类型的风机转一圈产生的电量也不同,有的
可发1.4度电,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一晚上空调用电量;而有的可产生5.8度电,能供一个普通家庭用一天。
⑦与传统发电方式相比,风力发电具有很多优势。相比火力发电,风力发电没有粉尘、硫化物、二氧
化碳等的排放;相比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没有库区移民问题和蓄水对地质构造的影响,建成周期短。
⑧近年来,风力发电在国家政策支持和能源供应紧张的背景下迅速发展。比如北京冬奥会全部场馆的
用电主要是河北张家口的风力和光伏发电输入的。相信,“十四五”时期风力发电必将实现高质量跃升发
展。
(选自“学习强国”,有删改)
6.下面的说法不行令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风力发电机组在装扮风景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提供能源。
B.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就是把风轮轴的机械能转变为风的动能。
C.由于机舱齿轮的加速作用,风机叶片尖部线速度有时和高铁运行速度不相上下。
D.与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没有粉尘、硫化物、二氧化碳等的排放。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儿歌引出说明内容,生动活泼,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④段中加点的“这个时候”是指风速达到25〜30m/s(狂风大作)时。
C.第③段和第⑤段中加点词“一般”“目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D.本文采用“分——总”结构,以空间顺序重点介绍了大风车的构造和风力发电的优势。
【答案】
6.B
8.D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由第③段“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轮旋转,把风的动能转变为风轮轴的机械能,
发电机在风轮轴的带动下旋转发电”可知,原文说的是“把风的动能转变为风轮轴的机械能“,而不是把风轮
轴的机械能转变为风的动能,选项颠倒顺序;
故选Bo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本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文章开头先总述了风力发电机组的作用和发展情况,然后
分别从风力发电的历史、工作原理、优势等方面进行分述,最后总结风力发电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的发展前
景。同时,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而非空间顺序来介绍的,重点阐述了大风车的相关知识和风力发电的特点
及发展,而不是按照空间方位的顺序来安排内容;
故选D。
六、【2023山东烟台中考真题】
梦天实验舱,筑梦“太空之家”
①2022年10月31日,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托举梦天实验舱升空。梦天实验舱全长17.88米,直
径4.2米,由工作舱、载荷舱、货物气闸舱和资源舱组成,可为航天员提供超过32立方米的工作与活动空
间。
②作为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的关键一环和太空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梦天实验舱相对此前升空的
问天实验舱,具备了许多新特点,增加了新本领,能担负起筑梦“太空之家”的新任务。
③梦天实验舱结构更加浑圆流畅。问天实验舱采用“外方内圆”的视觉效果,圆柱形气闸舱外有个方
形外壳——舱外暴露实验平台;而梦天实验舱的相同位置则采用“舱中舱”设计,气闸舱“藏”在载荷舱
里,主要作为货物进出舱的专用通道,这让梦天实验舱体型看起来更加浑圆。
④梦天实验舱在功能上更“专注”。问天实验舱配置了可供航天员生活的睡眠区、卫生区;而梦天实
验舱则纯粹是航天员工作的地方。“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后、梦天实验舱与其他两舱(天和舱、问
天舱)实现控制、能源、信息、环境等功能的并网管理、共同支持空间站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研究实验和
新技术试验。
⑤梦天实验舱货物运输更安全快捷。梦天实验舱配置了货物气闸舱,并安装了载荷转移机构。专家介
绍,此前空间站舱内外货物的转移和安装,主要通过航天员“出舱带货”的方式、戴荷受到一定限制,航
天员安全也面临考验。通过货物气闸舱和载荷转移机构,可以稳定将货物在舱内舱外转移、为航天员“减
负”,为空间站后续开展各类舱外科学实验提供强大支持。
⑥作为三舱中支持载荷能力最强的舱段,梦天实验舱被誉为空间实验的“梦工场”。问天实验舱目前
装载了8个实验框,主要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而梦天实验舱内配置有13个标准载荷机柜工位,手等面
向微重力科学研究,目前科学家已经安排了约40项科学实验项目,并将根据实验规划持续开展在轨实验。
⑦除了组建太空实验室之外,梦天实验舱还有很多新本领。例如,梦天实验舱配置有微小卫星在轨释
放机构,具备微小飞行器在轨释放的能力。航天员只需在舱内把立方星或微卫星填装到释放机构内,释放
机构即可搭乘载荷转移机构将小卫星运送至舱外。出舱后,机械臂抓取释放机构运动到指定方向,像弹弓
一样把小卫星弹射出去。这项新技术能满足百公斤级微小飞行器或多个规格立方星的在轨释放需求,让微
卫星和立方星低成本进入太空,进一步增强空间站的综合应用效益。
⑧2022年11月3日,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
装完成,向着建成空间站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载人航天工程30年的深厚积累,特别是新时代这10年
的创新跨越,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中国航天所创造的空间站建设成就,不愧是建设航天强国、科技
强国的重要标志。
(选自《大众科学》,有改动)
13.文章主要介绍了梦天实验舱结构更浑圆流畅、功能更单纯、、等新特点。
16.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第⑧段,探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特点。
链接材料:
2003年到201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用近10年时间,先后执行神舟五号、六号,七号、九号4次载
人飞行,以及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一举跨越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从2021年
4月天和核心舱发射到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通回,中国载人航天共在20个月内,密集实施8项关
键技术,如期建成空间站,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空间站组装建造最快纪录,跑出了中国航天的“加速度”。
(节选自《人民日报》)
【答案】
13.货物运输更安全快捷有很多新本领
16.成就显著、积累深厚、创新跨越、速度快。
【解析】
13.本题考查信息提炼与概括。
(1)根据“梦天实验舱结构更浑圆流畅、功能更单纯”的提示,找到⑤段“梦天实验舱货物运输更安全
快捷”,可提炼为:货物运输更安全快捷;
(2)根据“梦天实验舱结构更浑圆流畅、功能更单纯”的提示和对(1)的概括,找到⑦段“除了组建太
空实验室之外,梦天实验舱还有很多新本领”,可提炼为:有很多新本领。
16.本题考查探究(或材料概括)
根据⑧段“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叮,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向着
建成空间站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和“是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可概括为:成就显著;
根据⑧段“载人航天工程30年的深厚积累”和链接材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用近10年时间,先后执行神
舟五号、六号,七号、九号4次载人飞行,以及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一举跨越发达国家近
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可概括为:积累深厚;
根据⑧段“,特别是新时代这10年的创新跨越”和链接材料“中国载人航天共在20个月内,密集实施8
项关键技术”可概括为:创新跨越;
根据链接材料“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空间站组装建造最快纪录,跑出了中国航天的,加速度,”可概括为:
速度快。
七、【2022辽宁鞍山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用风洞“捕风捉影
①在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天庭中的风神是风婆婆和巽(xun)二郎。他们有一个大口袋,口袋打
开后就能起风,口袋收住风就停了。研究流体力学的科学家也有这样一个“口袋”,并且功能更加强大:
它能制造风,能研究风中的飞行器,还能帮助运动员逆风飞扬。这个能“捕风捉影”的“神器”就是风洞。
②风洞是现代空气动力学研究和试验中使用最广泛的工具之一。它是一种管道状的试验设备,可以人
工控制风量与风速,用于测量空气流经物体时所产生的气动效应。它不但在航空航天业中起重要作用,还
可以用于设计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甚至可以模拟测试舰船在水流中的状况、测量高层建筑和大型桥梁
的风压、控制火灾、规划城市等。
③为什么风洞的适用对象这样广泛呢?因为在空气中运动的物体都会涉及空气动力问题,而静止的物
体由于风的作用,会产生空气动力问题。当这些问题对物体产生较大影响时,就必须做风洞试验。
④风洞试验的优点有很多。首先,它符合科学。依据运动的相对性原理,风洞测试的数据适用于试验
对象在真实状态下的相关情况。比如,设计师在设计飞行器时,可以参考在飞行器不动而空气动的状态下
风洞试验的数据。其次,它成本低。比如美国在设计建造第一代航天飞机时,历经约十万小时的风洞试验,
如果在大气层中进行相关实验,成本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再次,它可控性强。因为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所
以科学家可以根据试验对象确定风洞空间的大小、风速的快慢,可以模拟试验对象在高温、低温等状态下
的化学反应,可以利用烟幕和激光灯来模拟气流等。最后,它可重复性高。科学家能在试验中准确测试并
记录相关数据,然后利用这些数据调整试验的环境和步骤。风洞便于开展科学试验,就像摄影棚便于影视
剧拍摄一样,难怪它颇受科学家的重视。
⑤怎样进行风洞试验呢?以飞行器为例,首先,将飞行器的缩尺模型或实物放置于风洞中,使其保持
静止状态;然后,人工制造气流,模拟实际飞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事故车维修技术与人才输出合同
- 如何进行有效的员工福利调研
- 2025年农产品害虫防治合作协议
- 2025年智能真空断路器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范
- 2025年农业服务项目申请报告模稿
- 2025年紫外固化材料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2025年角钢项目提案报告模板
- 2025年腈类项目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二手独立产权房产转让协议书
- 2025年商业店铺租赁转让协议
- 复产复工试题含答案
- 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英语试卷(附答案)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 售后服务经理的竞聘演讲
- 临床医技科室年度运营发展报告
- 慢加急性肝衰竭护理查房课件
- 文件丢失应急预案
- 从建设和谐社会角度思考治超限载(十)
- 幼儿园小班开学家长会课件
- 云南华叶投资公司2023年高校毕业生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ABB电子时间继电器CTMVS系列操作与安装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