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六:识记文化常识
【复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构建全面的知识网络。
2.熟悉高考文化常识题设误手法,熟练使用答题方法。
【考情微观】
年份卷别考查内容提问方式命题特点
新高考寡人、百乘、下列对文中加
I卷国门点的词语及相
2022关内容的解说,
新高考
衔枚、车驾不正确的一项
n卷
是(3分)
衅鼓、庙社、①考查范围极其广泛,重点
闰月、辎重;集中在官职、称谓、科举、
犯颜、抵极礼法等方面。
全国甲、
开h减膳、大②以熟悉的古代文化常识
乙卷,新
2021理丞;甲子、为主,兼顾生僻的文化常
高考I、
宗室、海内、识。但生僻只是表面上的,
n卷
庶务;京口、实则暗含了诸多“熟悉”
下列对文中加
遗民、部曲、因素,有的与教材密切相
点词语的相关
传檄关,有的与选文内容密切相
内容的解说,不
主司、殿试、关。
正确的一项是
司农、当轴;③设误细小,多放在对象误
(3分)
全国I、方士、保任、用、范围扩大、职责混淆、
n、in禁中、四六之时间颠倒等方面。
2020卷,新高制(四六文);
考I、n太守、立嗣、
卷周公、居摄;
辇下、东宫、
殿下、追比;
乡试、宦官、
晏驾、执政
【知识图要】
官职中央六部
张冠李戴.地方一州、郡、府、道
扩大范围设误手法
称谓姓名字号
不明职责I
与皇帝、皇家有关的
跳脱背景.答题常考
种类科举乡试、会试、殿试
调动积累、要领
.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状元
剖析词语判断方法,
、礼法[礼仪礼制
结合语境—
.政治礼法
遇生判对.
前备知识——古代文化常识网络及积累方法
一、构建古代文化常识网络图
二、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积累方法
古代文化常识点多面广,零碎难记,且记后易忘。只有广积累、勤巩固,才能拓展知识面。
在识记上,不能仅仅依靠死记硬记,要在发散理解的基础上,巧记善记、记多记牢,如可以采
取以下方式进行串联整合记忆。当然,记忆的方法有很多种,考生可以自悟自得,多总结一些
巧法妙法,提高识记效率。
1.分类串记法
(1)科举记忆法:明清时期科举共分三级,分别是“乡试、会试、殿试”;乡试中榜者为
“举人”,会试中榜者为“贡士”,殿试中榜者为“进士”;举人中的第一名为“解元”,贡
士中的第一名为“会元”,进士中的第一名为“状元”;一个考生,若能连获上述三个第一名
的话,那他就是“连中三元”。
(2)文体记忆法:教材所选的古文篇目,一般都是按“语录体、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
这四种文体优选出来的。《论语》,语录体,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20篇;《春秋》
《左传》《资治通鉴》,编年体,是按年代顺序编写的史书;《国语》《战国策》,国别体,是分
国叙述的记言史书;“二十四史”,纪传体,是记载帝王、诸侯、社会各界著名人物事迹的巨
著,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他均为“断代史”。
(3)基数记忆法:殿试一甲等(状元、榜眼、探花);汉代二京都(洛阳、长安);政务三省制(中
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星宿四象分(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夜晚五时
段(一更、二更……五更);许慎六书创(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人有七情欲(喜、
怒、哀、惧、爱、恶、欲);方位八荒地(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古国九
州天(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儒家十义德(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
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2.“一线串珠”法
示例:
人物的称谓:直称姓名诚称字诚称号诚称谥号诚称斋名诚称籍贯城称郡望城称官名城称爵
名诚称官地诚谦称诚敬称诚特殊称谓。
如李白的称谓:李白,称字“太白”,称号“青莲居士”,称籍贯“青莲”,称排行“李
十二”,称官名“李翰林”,称爵名“李侯”,特殊称谓“谪仙人、诗仙、酒仙”。
3.联想记忆法
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如记忆官职变动:
[任、拜、除、征卜{迁、擢、拔卜耀、转、徙H罢,贬、左迁)
授官职一►提升官职一调动官取一免官或降职
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便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
4.分清易混法
文化常识中有一些易混知识点,一定要分清,如“谥号”“庙号”“年号”等的区别。
常见“号”的区别:
(1)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
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谥号按性质可分为
三类:
①美谥,表扬性的:经天纬地日文,布义行刚日景,威强睿德日武,柔质慈民曰惠,圣闻
周达日昭,圣善周闻日宣。
②恶谥,批判性的:乱而不损曰灵,杀戮无辜曰厉,好内远礼曰炀。
③平谥,表同情的:恭仁短折日哀,慈仁短折曰怀,在国遭忧日愍。
(2)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从汉代起,
一般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的谥号最长,不便称呼,所以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如唐太
宗、宋太祖。
(3)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亦是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4)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
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到了明代,才规定一帝一元,
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清高宗的年号是乾隆,清高宗就被称为乾隆皇帝。
(5)尊号、徽号。“尊”为尊敬,“徽”为美好。“尊号”和“徽号”都是对尊者加上的
号,以表示尊崇褒美。尊号起于唐代。往往在皇帝和皇后生前就有尊号。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
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清代同治帝曾尊生母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徽号为
“慈禧”。封建时代帝后的尊号可以加几次,实际上都是臣子对他们的阿谀奉承。现代也有赠
送徽号的,但性质和内容已不一样,如孙炳文曾赠给郭沫若一个徽号——“戎马书生”。
5.表格、导图记忆法
这种方法系统,清晰,高效。如明清三级科举考试简表:
考试名考试日
考场主考官中者称谓说明
称期
子、卯、
皇帝派第一名“解
乡试午、酉年京城和各省举人
遣考官元”
八月
乡试后
皇帝特第一名”会
会试第二年京城礼部贡士
派考官元”
春天
第一名“状
会试后元”
殿试同年四皇宫殿廷皇帝进士第二名“榜
月眼”
第三名“探
花”
三省六部制:
皇帝
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起草政令管理政务审核政令
工部刑部兵部礼部户部吏部
信息司法部国防部教育部财政部组织部
工业部
三公九卿制:
皇帝
.1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总理国防部长中纪委书记
I
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治粟少府
皇内史发
文安全部安装最高T家
蒙特勤家法院建管税务部J
4家
"保镖tn财政部
警卫
专项突破一理解高考考查重点及其设误手法
古代文化常识题重在考查识记能力,但由于该考点所考查的词语大多是从文言文材料中引
发出来的,故兼考理解能力和推断能力。对于这一考点的复习,我们首先应分析高考所涉及的
考点,明确备考方向。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是官职、称谓、礼法、科举等方面的文化常识。
(一)官职
自2015年全国卷开始考查文化常识起,官职类的知识点一直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
官职包括官署类与官制类,既有中央官职,又有地方官职,重点是中央官职。下面是历年高考
考过的官职常识,请判断正误,如错误,请说明错误理由。
第一组
1.(2021.全国乙)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刑狱的官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0.全国I)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0.全国I)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0.全国HI)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20.新高考n)执政指掌管国家政事,又指执掌国家大权的重臣,还可作为高级官员的通
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9・全国HI)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
大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6•全国乙)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
员。
答:.
8.(2016•全国乙)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
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6•全国丙)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
务。
答:.
第二组
1.(2016•全国甲)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
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6•全国丙)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
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5・全国I)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称谓
中国是一个礼法社会,非常讲究称谓,称谓也反映了被称谓者的身份和地位。其中,与皇
帝、皇家有关的称谓是重点。下面是历年高考考过的称谓常识,请判断正误,如错误,请说明
错误理由。
第一组
1.(2022.新高考I)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
己。
答:.
2.(2022.新高考II)车驾,文中以帝王所乘车马代指帝王,与古诗文中“丝竹”代指音乐用法
相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7.全国I)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
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5・全国H)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
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
1.(2021.新高考n)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沦陷区的人民,文中(遂使
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指后者。
答:.
2.(2021.新高考I)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1.全国甲)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0.全国II)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答:.
5.(2020.新高考I)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20.新高考I)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用来借指太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20.新高考I)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8・全国HI)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
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7.全国HI)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
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6•全国甲)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
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2015・全国I)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礼法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法类文化常识一直是高考的考查重点。它包括礼仪礼制和
政治礼法,后者是考查重点。下面是历年高考考过的礼法常识,请判断正误,如错误,请说明
错误理由。
第一组
1.(2021.全国乙)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食素或减少肴馔。
答:.
2.(2019・全国I)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
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8・全国H)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
辞。
答:.
4.(2017.全国I)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
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
1.(2021.新高考I)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新高考H)传檄,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传檄即传布檄
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0.新高考H)晏驾是帝王死去的委婉说法,“晏”义为晚,晏驾指帝王车驾未能按时发
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0.全国HI)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9・全国II)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8・全国I)“践昨”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
宝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9・全国I)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6•全国乙)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
制。
答:.
9.(2015・全国H)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
继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5・全国I)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015・全国H)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
炀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科举
有关科举类的文化常识繁而杂。首先,应精准掌握教材上的相关常识;其次,理清科举类
文化常识的大致脉络,并将之科学分类;最后,分类识记,并适当联系现实,重点识记与乡试、
会试、殿试相关的内容。下面是历年高考考过的科举常识,请判断正误,如错误,请说明错误
理由。
1.(2020.全国I)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0.新高考H)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生来自全国各地。
答:.
3.(2018・全国H)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
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7.全国HI)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
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5・全国I)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刑罚
高考对刑罚常识的关注,是与我国依法治国的政策一致的。对此,考生既要整体把握我国
古代各种常见的刑罚名称,也要熟悉每种刑罚适用的对象及程度,注意类似刑罚的差别。下面
是历年高考考过的刑罚常识,请判断正误,如错误,请说明错误理由。
1.(2021.全国乙)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示众的极端刑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0.新高考I)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9・全国H)粽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
轻。
答:.
答案正确。
4.(2018・全国HI)“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
他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7.全国H)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
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史常识
文史常识涉及的范围更广,既有文化、文学层面的,更有历史方面的。不过,高考考查的
文史常识是高中毕业生应知应会的。这一点从下面高考所考过的相关文史常识中可以看出。下
面是历年高考考过的文史常识,请判断正误,如错误,请说明错误理由。
1.(2020.全国n)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有此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0・全国HI)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最终夺取天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9・全国I)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
远。
答:.
4.(2019・全国H)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
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9・全国HI)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
皿,,
日。
答:.
6.(2018・全国I)《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
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军事、地理、历法
下面是历年高考所涉及的古代军事、地理、历法方面的文化常识,请判断正误,如错误,
请说明错误理由。
第一组:军事
1.(2022.新高考H)衔枚指在口中横衔着枚。枚的形状像筷子,是古代行军时用以禁止喧哗的
器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全国甲)辎重,文中(斩偏将,获其辎重)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
物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1.全国甲)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1.新高考II)部曲,原指古代豪门大族和将领招募的私人军,文中(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
江)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地理
1.(2021.新高考I)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新高考H)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代长江下游军事重镇,为兵家所
重。
答:.
第三组:历法
1.(2021.全国甲)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新高考I)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唐高祖
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是纪日。
答:.
3.(2017.全国HI)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点拨】
(1)张冠李戴。如2020年全国I卷第11题B项,殿试本由皇帝亲自主持,却被说成''由
丞相主持”。
(2)扩大范围。如2020年新高考n卷第11题A项,乡试考生本是来自各地州、府,却说
成是“来自全国各地”。
(3)不明职责。如2020年全国HI卷第11题A项,太守的职责本来是掌管地方行政事务,
却把“军事”“科举”强加进去。
(4)跳脱背景。如解说“嗣位”,本来是嫡长子继承,却说成“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忽略了嫡庶之别。
另外,还有望文生义、无中生有等设误手法,都需要特别注意。
专项突破二掌握文化常识题的答题原则和方法
近两年高考中有关文化常识的考查点随文设置,涉及面广,规律性不强。答题时应遵循以
下原则和方法:
1.“三结合”原则
(1)结合文本。要锁定该专有名词出现的区域,尽量从语义相关处推断。
(2)结合教材。遇到专有名词时,要尽量关联教材,链接教材语境。
(3)结合生活。当遇到陌生的专有名词时,可联想生活常识、共识性话语作答。
2.四方法
(1)调动积累直接判
该方法主要是依据平时各种知识的积累直接判定选项的正误。
①联系生活常识和历史知识。如“陛下”,我们就可以联系古装电视剧中臣民对皇帝敬称
“陛下”等。再如“吏部”,可以依据初中历史所学的中国古代的六部(吏部、户部、礼部、
兵部、刑部、工部)等相关知识直接判断。
②联想教材所学知识。初高中语文教材课下注释及附录文章中的专有词语、古今异义、文
学知识等很多都属于古代文化常识。做题时可结合课下注释来进行判断。
(2)剖析词语巧推断
试题中的文化常识词语可通过对构成词语的语素及其结构方式的分析,或联系相关成语,
剖析语素内涵,解读词义,借此推断题目的正误。如“黜陟”指官吏降免或升迁。联系“罢黜”
一词,“黜”应指降职;结合“陟罚臧否”一词,“陟”应指升职。
(3)结合语境深推断
揣摩文言文中文化常识词语的含义,需要结合具体语境,从文中搜索相关信息加以推断。
如2021年新高考n卷第n题C项对“部曲”的解释:文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而原文是
“(祖)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将”是带领,“百余家”指其军队共有一百多户人家。显然,
选项解释不合乎语境。
(4)遇生判对灵活断
高考考查的大多是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一般不会把冷僻的专有名词作为错项设置。所以
如果出现较生疏的古代文化常识,一般认为此项表述正确。
以上四种技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
专项训练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南宫县学①自明成化十七年移建今邑治,其后历宏治②迄国朝嘉庆中,重修者十有二,今又
百年,稍稍圮坏。掺县事李君与邑人复谋葺而新之,期年而工竣,乃走书裕钊③记其事。
裕钊:惟天下之治在人才,而人才必出于学。然今之学者,则学为科举之文而已。自明太
祖以阚苓取士,历数百年而其弊已极。土方其枣岑受书,则一意致力于此,稍长,则颛取隽于
有司者之作,朝夕伏而诵之。所以猎高第、跻显仕者取诸此而已无不足。经史百家、自古著录
者芒不知为何书;历代帝王、卿相、名贤、大儒至不能举其人;国家典礼、赋役、兵制、刑法
问之百而不能对一;诸行省、郡县疆域不辩为何方;四裔物9、会盟之国不如其何名;卑陋苟
且成于俗而庸鄙著于其心;其人能骥目攘臂而道者则所谓“仁义道德”,腐熟无可比似之言而
已矣。(节选自张裕钊《重修南官县学记》,有删改)
【注】①县学:又名儒学,即县级的官办学校。②宏治:应为“弘治”,明孝宗年号。③裕钊:
张裕钊,字廉卿,与吴汝纶等人师事曾国藩,号称“曾门四弟子”。
A.摄,在文中是“代理”的意思,与《离骚》中“摄提贞于孟瞰兮”的"摄”不同。
B.制艺,又称“制义”,在明清两代亦称作“八股文”,其文体在科举考试中有明确的规定。
C.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束发为髻,故常以“束发”代指成童,但“余自束发读书轩中”除
外。
D.朝贡,原意是指外国或藩属国的使臣前来朝拜君主并贡献礼物,在本文中指代藩属国。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仁宗庆历四年三月乙亥,诏天下州县立学。时范仲淹意欲复古劝学,数言兴学校。宋祁等
奏:“……参考众说,择其便于今者,莫若使土皆土著而教之于学校,然后州县察其履行,则
学者修饬矣。先蒙冷,则文词者留心于治乱矣;简程式,则闵博者得以驰骋矣;问大义,则执
经者不专于记诵矣。”帝从之。夏四月壬子,利国子监王拱宸等言:“汉太学千八百室,生徒
三万人;唐学舍亦千二百间。今取才养士之法盛矣,而国子监才二百棍,制度狭小,不足以容。”
诏以锡庆院为太学,置内舍生二百人。时方尚词赋,湖学独立经义治事斋,以敦去芋。至是,
兴太学,诏下湖州取其法,著为令式。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学校科举之制》,有删改)
A.策论,宋代以来试士科目之一,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
B.判,唐宋两代的一种官制,多指以高位兼任低职务,或以京官出任地方官。
C.楹,本义为厅堂前部的柱子,在古代也常作量词,文中指房柱的计量单位。
D.实学,以“实体达用”和“经世致用”为主要宗旨与内容的学说,始于宋代。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治,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祐樟的年号。年号,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
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
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
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
D.谥,谥号,古代君主、诸侯这两类地位显贵者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
给予的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种。由皇帝主持,在京城举行,因为在春天举行,
又称春试或春闱。
B.“致仕”是指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依照古制,官员在一般情况下七十岁致
仕,有疾患的则可以请求提前。
C.“服阕”是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
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职务。
D.“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始置于战国时代,到了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的最
高行政长官。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李觇,乐善下士,少有吏干。以口尊入仕,累迁高陵令,政术知名。改京兆府尹,所在皆
著声绩。乾元二年,与吕湮、李揆、第五琦同拜相。觇位望稍高,军国大事,诸公莫敢言,皆
独决于觇。初,李辅国判行军司马,每日于银台门决天下事,须处分,便称阚卷,禁中符印,
悉佩之出入。及觇为相,叩头论辅国专权乱国,上悟,赏觇正直,事并变革。代宗即位,征觇
为荆南节度。属本丹幸陕,觇由商山路赴行有。既还京师,拜觇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
事。(节选自《旧唐书・李蜒传》)
A.“门荫”,也称作“恩荫”,指凭借祖先的功勋循例做官。
B.“制敕”指自行裁决。文中指李辅国专权乱国的行为。
C.“銮舆”即銮驾,天子车驾。文中指代当时的皇帝唐代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节能环保行业绿色能源技术与项目开发方案
- 工程设计咨询服务合同
- 旅客运输服务合同
- 电子产品维修服务保障与免责协议
- 不动产财产租赁合同
- 项目团队季度工作总结报告
- 22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 14《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 第五章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本章小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第6单元 18古诗三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统编版)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护理查房
- 油气储运节能优化方案
- 浙江省Z20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英语试题 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2024)人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
- 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复习试题(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腕踝针中医技术
- DB34T 4620-2023 疼痛科治疗室建设规范
- 2024年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考核题及答案
- (完整版)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制度
- 物流公司员工守则以及管理制度
- 易制毒化学品识别与检验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