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B36/XXXXX-水运工程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1部分:施工期环境质量监测1适用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水运工程施工期环境监测的一般要求、监测内容、监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监测报告和实施与监督。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新、改扩建港口、航道、码头、航电/运枢纽及通航建筑物、修造船水工建筑物等水运工程施工期的环境监测工作,其他内河水运项目亦可参考此规范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252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HJ/T55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91.1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493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HJ710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HJ918环境振动监测技术规范SC/T9402淡水浮游生物调查技术规范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试行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施工期constructionperiod指水运建设项目获得开工许可证后,从开工建设至工程投入使用前的阶段。2DB36/XXXXX-3.2生态环境敏感区ecologicalenvironmentalsensitiveareas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3.3水环境监测点waterenvironmentalmonitoringsites指能反映水运建设项目施工对周边环境水体可能产生影响的水质监测点位,包括水环境质量监测点和污水排放监测点。3.4大气监测点atmospheremonitoringsites指能反映水运建设项目施工对环境空气质量可能产生影响的监测点,包括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点和施工废气监测点。3.5噪声(振动)监测点noise(vibration)monitoringsites指能反映水运建设项目施工期噪声(振动)对周边环境噪声(振动)敏感区影响程度的测点。3.6施工工况constructionstate指水运建设项目施工时的状态,分正常施工工况和非正常施工工况。正常施工工况指水运建设项目按照既定计划正常稳定施工作业时的状态。非正常施工工况指水运建设项目未在正常施工时的状态。4一般要求4.1工作流程工作流程见图1。3DB36/XXXXX-图1水运工程项目施工期环境监测工作流程图4.2准备阶段4.2.1资料收集4.2.1.1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文件主要收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审批文件,具体包括:a)行业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预审意见;4DB36/XXXXX-b)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查意见;c)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稿);d)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e)与重点保护区相关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审批意见。4.2.1.2工程资料及审批文件收集的工程资料及审批文件包括:a)建设项目施工设计资料,包括工程建设内容、规模,实际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的工艺、流程图等;b)项目有关合同协议,如农田补偿协议、生态恢复工程合同、委托处理废水、废气、噪声的相关文件和合同等;c)有关部门管理要求,如水土保持方案报告、有关规划等;d)其他基础资料和各类审批文件:立项批复、初步设计批复、准许开工文件、水保方案批复文件等;项目涉及区域的地方志,环境功能区划,风景区、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等环境敏感目标的保护内容、保护级别(国家级、省级、市级)及相应管理部门允许穿越的许可文件;各类相应图件;水运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保护设施的操作规程和相应的规章制度等。4.2.2现场勘察对水运建设项目主体工程、辅助工程、临时场站、营地、施工便道、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逐项进行实地核查,并结合调查重点有针对性的制定监测方案。4.2.3制定监测方案监测单位应查清所有污染源,确定主要污染源及主要监测指标,制定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内容参照附录A。4.3点位要求监测点的设置应按照布设原则,综合各影响因素,选择具有代表性,能概括反映水运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问题。废水排放口,废气(采样)监测平台、监测断面和监测孔的设置应符合监测规范要求。监测平台应便于开展监测活动,可保证监测人员的人身安全。4.4监测准备监测单位应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监测人员的培训,仪器的采购及调试,安全防护设施的配备等。4.5监测要求监测单位依据方案要求定期按点位开展监测,并应保证在正常施工状况下进行监测,同时对环境监测点位进行环境现状调查监测,以此结果作为环境背景值参考。4.6评价要求5DB36/XXXXX-环境监测结束后,应依据监测方案编制监测报告,客观、科学地评价水运建设项目施工对周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情况,针对超标的点位,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4.7记录和保存监测数据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应做好与监测相关的数据记录,按照规定进行保存,并定期向相关主管部门提交监测结果。5监测实施5.1水质监测5.1.1监测对象5.1.1.1选择受水运项目施工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作为监测对象。5.1.1.2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废水及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进行监测。5.1.1.3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或其他环境管理中明确提出水运项目施工影响地下水质量,需对地下水质量进行监测。5.1.2监测断面设置5.1.2.1水样采集应在水运项目所在地上游1km内设置对照端面,并在下游1km内设置对照断面,同时在下游3km内设置衰减断面。5.1.2.2水运工程环境影响区内的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河流、天然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等水域应作为必测断面。5.1.2.3宜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以及环保投诉情况,调整监测断面数量。5.1.2.4若有对地下水有监测要求的水运工程,应按照HJ/T164的要求设置地下水环境监测点。5.1.2.5监测断面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若检测面上游、下游100m以内有排污口,应对排污口同时取水样进行监测。5.1.2.6生活、生产废水的监测点,应根据实际排放情况设定。5.1.3监测项目5.1.3.1地表水监测项目地表水监测项目应包括:溶解氧(DO)、石油类、氨氮,pH值和溶解氧(DO)应现场测定;b)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中要求监测的其他项目。5.1.3.2生产、生活废水监测项目生产、生活废水的监测项目应包括:a)pH值、化学需氧量(CODC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总磷、总氮、悬浮物(SS)、动植物油、石油类(选测);b)项目所在流域环境质量超标的污染物指标;c)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中要求监测的其他项目。6DB36/XXXXX-5.1.3.3地下水监测项目应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中要求监测的项目。5.1.4监测频次水质监测频次应符合如下要求:a)地表水、地下水应至少选择每季度各监测1次;b)生产、生活废水相关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意见、其他相关环境管理规定等对采样频次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未规定监测频次的每季度监测1次;c)施工过程中受到环保投诉或发生突发环境事故对周边环境质量造成影响时,应增加监测频次。5.1.5监测时间水质监测时间应符合如下要求:a)地表水、地下水监测每次连续采样2d,每天采样1次;b)生产、生活废水在正常施工条件下每次连续采样2d,每天采样1次,若施工过程中发生突发环境事故对周边环境质量造成影响时,每次连续采样2d,每天采样至少3次。5.1.6采样方法水样在采集过程中采样容器的选择、采样标准、样品的保存及运输应符合HJ/T91、HJ493的规定。5.1.7监测方法水质监测应符合HJ/T91、HJ91.1、HJ/T164的相关规定。5.2大气监测5.2.1监测对象5.2.1.1选择受水运工程施工影响的居民点、学校、医院、敬老院等敏感点作为监测对象;5.2.1.2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空气、废气进行监测;5.2.1.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及批复文件中的其他要求进行监测。5.2.2监测点位设置5.2.2.1应选择距离水运建设项目施工场界200m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敏感点作为环境空气监测点。若水运建设项目周边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保护遗迹等,应适当扩大范围选择监测点。5.2.2.2水运建设项目的施工预制场、挖方点、便道、拌合站、料场、取/弃土场等施工点,应根据施工情况设置废气监测点。5.2.2.3宜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以及环保投诉情况调整监测点数量。5.2.3监测项目大气监测项目包括如下:a)监测指标:总悬浮颗粒物(TSP)、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选测);b)项目所在地大气污染物基本项目超标的项目;7DB36/XXXXX-c)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中要求监测的项目。5.2.4监测频次大气监测频次应满足如下要求:a)环境空气质量每季度监测1次;b)废气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意见、其他相关环境管理规定等对采样频次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无相关规定的,在正常工况下每季度监测1次;c)施工过程中受到环保投诉或发生突发环境事故对周边环境质量造成影响时,应适当加大监测频5.2.5监测时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应连续采样7d,每天采样不低于20h;废气监测应连续采样。5.2.6采样方法大气采样方法应满足如下要求:a)样品采集应按照HJ194、GB16297、GB/T16157中的相关规定;b)样品采集期间,施工建设应处于正常作业状态;c)采样的同时,应记录风速、风向、气温、气压、相对湿度等气象参数。5.2.7监测方法大气监测分析应参照GB16297、HJ/T55、HJ194、HJ905及GB/T16157的相关规定进行。5.3噪声(振动)监测5.3.1监测点位设置5.3.1.1应选择距离水运建设项目场界200m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敏感点作为噪声(振动)监测点,若水运工程周边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保护遗迹等,应适当扩大监测点选择范围。5.3.1.2水运建设项目的施工预制场、挖方点、便道、拌合站、爆破场等施工点,应根据施工情况设置噪声(振动)监测点。5.3.1.3宜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以及环保投诉情况调整监测点数量。5.3.2监测项目等效连续A声级,即LAeq;等效连续Z振级(选测),即VLZeq。5.3.3监测频次噪声(振动)监测应每季度监测1次,当施工过程中受到噪声/振动投诉时,应适当加大相应监测频5.3.4监测时间每次连续2d,每次监测20min,昼间、夜间各监测1次。5.3.5监测方法8DB36/XXXXX-噪声监测应参照GB12523的相关规定,振动监测参照HJ918进行。5.4生态环境监测5.4.1陆生生态监测5.4.1.1监测点设置选择水运项目建设区域范围内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珍稀动物栖息地等生态环境敏感区,与人口密集区、文教区等社会关注区为陆生生态环境监测对象。5.4.1.2监测对象野生动植物生境现状、种类、分布、数量、优势物种、国家或地方重点保护物种和地方特有物种的种类与分布等;景观生态等。5.4.1.3监测频次陆生生态监测每季度监测1次。5.4.1.4监测方法陆生生态环境监测按照HJ192的有关规定。5.4.2水生生态监测5.4.2.1监测点设置水生生态监测点的设置应符合如下要求:a)根据水运工程所在的河流形态、水域面积、水文条件和工作需要,在水运项目建设区域所在水域以及下游布设监测断面;b)在水运项目下游水源保护区、支流与汇流处、潮汐河段潮间带等代表性水域应增设监测断面;c)若调查水生生物的垂直分布情况,应在河流、溯泊、水库水面宽度小于50m时,中心布设1条采样垂线;宽度在50~100m时,应布设左右2条采样垂线;宽度大于100m时,采样垂线布设不得少于左、中、右3条采样垂线d)水运工程建设上游应布设对照监测断面。5.4.2.2监测对象水生生态监测对象应包括如下:a)水生生态要素监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周丛生物的种类、现存量及时空分布等监测;b)渔获物监测:渔获物组成结构、年龄分布、鱼类生物学测定等。保护区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等重要栖息地及其变化情况监测。c)非生物因子特征调查: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5.4.2.3监测频次水生生态监测应每半年监测1次。5.4.2.4监测方法SC/T9402、《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试行规范》等相关规定执行。5.5土壤质量监测土壤质量监测作为选测项目。9DB36/XXXXX-5.5.1监测条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或其他环境管理有明确要求的,应按照要求对土壤环境质量开展监测。5.5.2监测点位设置水运项目周边的土壤环境质量影响监测点位参照HJ/T166、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或其他环境管理要求设置。5.5.3监测项目土壤环境监测指标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等管理文件的要求执行。5.5.4监测频次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等管理文件有明确要求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频次按照要求执行。否则,涉重金属、难降解类有机污染物等污染物的土壤环境质量至少半年监测1次。发生突发环境事故对周边环境质量造成明显影响的,应适当增加监测频次。5.5.5监测方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应参照HJ/T166的相关规定。6监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6.1监测仪器设备和实验试剂监测机构应配备技术指标符合相关监测方法要求的监测仪器设备、标准物质和实验试剂。监测仪器需根据仪器性能实施自校准或者检定/校准、运行和维护、定期检查。标准物质、试剂、耗材的购买和使用情况应建立台账予以记录。6.2监测环境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监测方法和规范等的要求,监测机构应配备必要的辅助设施,如除湿机、空调、干湿度温度计等,保障监测工作场所条件得到有效控制。6.3监测人员应配备数量充足、技术水平满足工作要求的技术人员,监测采样和测试人员均须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证上岗。6.4样品的采集、保存及运输样品采集时做好现场原始记录填写,采样人、记录人和接样人应确认后签字,水质样品采集按照HJ493、HJ/T91、HJ/T164的要求,大气样品采集按照GB/T16157、HJ/T194的要求。6.5监测质量控制DB36/XXXXX-编制监测工作质量控制计划,选择与监测活动类型和工作量相适应的质控方法,包括使用标准物质、采用空白试验、平行样测定、加标回收率测定等,定期进行质控数据分析等。6.6质量保证监测报告应执行三级审核制度。7监测报告7.1环境监测报告环境监测报告主要内容应基于一期的监测结果数据,分析和评价施工工况对周边生态环境敏感点及敏感区造成的影响。若监测结果超标,分析超标原因,提出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环境监测报告应及时提交建设单位,以便建设单位根据监测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及时落实相应的环保措施。7.2环境监测总结报告主要内容应汇总、统计整个施工期各期监测结果,综合评价水运建设项目整个施工期对生态环境敏感区造成的影响,分析环境影响随施工进展的变化规律和趋势,总结工程落实环境保护措施的情况和效果。7.3报告编制报告编制的具体格式参考附录E。8实施与监督8.1水运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测工作应由具备省级及以上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计量认证证书的单位负责完成。8.2水运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应定期向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提交监测报告。8.3本标准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负责监督实施。DB36/XXXXX-附录A(资料性附录)水运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测方案编制A.1监测方案编制原则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环境影响审批文件中提出的具体要求,结合实际施工图纸,与施工和监理单位一起进行现场调查,确定各环境监测点位。依据江西省水运建设项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参考国家及地方最新的有关监测法律法规以及区域环境功能区划,确定环境监测因子、监测频次和监测分析方法。A.2监测方案编制内容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区域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结合建设项目现场调查的情况,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的施工期监测计划和要求,对环境监测点位、监测因子、监测频次等进行调整。根据监测点及监测频次等的调整内容,结合建设项目工程实际,综合建设单位提出的有关要求,编制监测方案,主要包括水质、大气和噪声及生态环境等监测项目,具体的布点情况,采用的现场监测、实验分析和数据分析方法,监测结果评价等内容。A.3监测方案编制目录A.3.1概述概述主要包括项目的简介、建设意义、地理位置及走向、技术标准、投资及工期安排;监测的技术法规、标准及相关文件等内容。A.3.1.1工程概况A.3.1.2环境监测目的A.3.1.3环境监测依据A.3.1.4监测工作程序A.3.2环境监测进度计划环境监测进度计划主要包括环评报告书中的施工期监测计划、环评阶段主要敏感保护目标、现场调查及点位和频次调整等内容。A.3.2.1环评报告书中的施工期监测计划A.3.2.2环境监测点位及频次的调整A.3.2.3环境监测进度计划A.3.3环境监测方案DB36/XXXXX-环境监测方案主要包括现场调查情况、水质、大气、噪声的监测点布设、样品采集、监测频次及数据统计与分析等内容。A.3.3.1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A.3.3.2水质监测A.3.3.3大气监测A.3.3.4噪声监测A.3.3.5振动监测(选测)A.3.3.6生态监测A.3.4监测质量保证措施监测质量保证措施主要包括对监测单位的要求以及监测实施,如监测人员、仪器、分析方法、样品采集与贮存和实验室分析等内容。A.3.4.1监测单位要求A.3.4.2监测实施的方式A.3.4.3监测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A.3.5监测成果提交监测成果提交主要包括监测单位根据监测结果向委托单位提交报告,以及对监测报告的编制做出一些要求等内容。A.3.5.1成果提交与上报A.3.5.2报告编制要求DB36/XXXXX-附录B(资料性附录)水运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测结果分析报告的内容和格式B.1监测结果分析报告编制目的根据项目施工现场的实际监测工作,获取监测数据,反应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问题,对照分析有关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对超标及其他影响严重的,应及时指出问题,提出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尽量降低施工对环境造成影响。并以监测报告的形式,报送给建设单位,作为建设单位环境管理工作的依据。B.2监测结果分析报告编制内容主要包括建设项目工程概况、监测的目的以及实施计划,监测工作开展的依据,监测点位具体情况,附上照片说明;水、气、声和生态环境等四个要素的具体监测结果及分析,对照是否超标,就超标的原因做出分析,提出防治的具体措施;结合季度和年度监测情况,形成监测报告提交给建设单位,并提出下一期监测计划。B.3监测结果分析报告编制格式B.3.1概述主要介绍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主要技术指标和工程规模、投资概算和工期安排等内容;监测工作目的,监测点位设置,监测时各个点位施工进展情况等。B.3.1.1工程概况B.3.1.2施工期环境监测B.3.2环境监测概况主要包括环境监测参考的具体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以及参考的技术文件和执行的评价标准等内容。B.3.2.1法律律法规及规章B.3.2.2技术规范及标准B.3.2.3技术文件B.3.2.4评价标准B.3.3监测质量保证措施本节主要包括关于监测质量控制的有关人员、采样、仪器和实验分析及记录的具体措施。B.3.3.1监测人员技术要求DB3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手工帽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塑料锁口袋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充足自停充电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雪茄烟刀片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钢丝辫子碗刷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精小型电动调节阀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程控三相校表源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白麻花岗岩板材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烟丝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橙叶精油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长沙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招聘普通雇员笔试真题2023
- 2024年学校科研工作计划(6篇)
- 民航客舱应急设备
- 化工总控工培训
- 2025高考语文复习之60篇古诗文原文+翻译+赏析+情景默写
- 成长型思维课件
- 高中学生宿舍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6.4-密度的应用-课件
- 山西电网新能源场站涉网试验流程使用说明书
- 矿山应急管理培训
- DB41T 2486-2023 叉车维护保养与自行检查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