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重点中学中考冲刺卷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5/18/wKhkGWennryAdWv5AAIL4NdOz4o813.jpg)
![2025届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重点中学中考冲刺卷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5/18/wKhkGWennryAdWv5AAIL4NdOz4o8132.jpg)
![2025届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重点中学中考冲刺卷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5/18/wKhkGWennryAdWv5AAIL4NdOz4o8133.jpg)
![2025届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重点中学中考冲刺卷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5/18/wKhkGWennryAdWv5AAIL4NdOz4o8134.jpg)
![2025届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重点中学中考冲刺卷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5/18/wKhkGWennryAdWv5AAIL4NdOz4o81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重点中学中考冲刺卷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1、如图所示,甲细胞经分裂形成乙、丙两个子细胞,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无法判断甲细胞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B.乙、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均为甲细胞的一半C.甲、乙、丙三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相等的D.细胞分裂时细胞质先分裂,随后细胞核和细胞膜分裂2、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B.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草C.在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能量和有毒物质逐级增多D.该食物网中的蛇与鹰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3、当陌生人靠近羊群时。头羊会向人发起攻击。头羊的行为属于()A.攻击行为 B.摄食行为 C.防御行为 D.繁殖行为4、与昆虫类动物同处于一个分类等级的动物类群是()A.环节动物 B.节肢动物 C.线形动物 D.哺乳动物5、水稻和小鱼在身体的结构层次上不同点是水稻无()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6、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下列哪条食物链的加强有利于增加鹰的数量()A.草类→鼠→鹰 B.草类→鼠→蛇→鹰C.草类→蝗虫→青蛙→蛇→鹰 D.草类→食草昆虫→青蛙→蛇→鹰7、大樱桃酸甜可口,这些酸甜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什么结构()A.叶绿体B.液泡C.线粒体D.细胞核8、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运动的产生与神经系统无关B.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C.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就能正常运动D.一块骨骼肌两端的肌腱附着在同一块骨上9、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相同;人和猿的盲肠都有蚓突;在胚胎发育的五个月以前,也完全相同……这些事实说明了A.人和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B.人是由猿进化而来C.人比猿高等 D.现代的猿也能进化成人10、下面甲~丁图是某些常见的生物学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ce段表示叶片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B.乙图中AB段表示吸气,BC表示呼气C.丙图表示菜豆种子萌发及幼苗长成植物体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D.丁图反映原尿经过肾小管后,尿素浓度发生的变化11、输送静脉血的血管和心脏的房室是()A.肺动脉、右心房、右心室B.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C.肺静脉、右心房、右心室D.肺动脉、右心房、左心室12、神经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A.细胞膜和细胞核B.胞体和突起C.轴突和树突D.胞体和轴突13、制作腐乳所利用的微生物是()A.乳酸菌 B.醋酸菌 C.酵母菌 D.霉菌14、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②与③之间是捕食关系C.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D.该生态系统只有一条食物链15、如图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箭头①所示气体为二氧化碳B.箭头②所示气体为氧气C.①进入血液要经过三层细胞D.血液经过此处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16、“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诗人对春天的描写,这里的“绿”是指()A.藻类 B.苔藓 C.蕨类 D.种子植物17、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农民田间松土的主要目的是防止A.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缺少水影响蒸腾作用C.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缺少二氧化碳影响光合作用18、近年来,患近视眼的中学生越来越多,那么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及矫正办法分别是()A.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应配戴凹透镜 B.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应配戴凸透镜C.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应配戴凹透镜 D.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应配戴凸透镜19、在美国的罗亚岛上,狼是驼鹿唯一的天敌,
而驼鹿也是狼唯一的食物来源,下列哪一项能正确表示驼鹿与狼的数量变化关系?()A. B.C. D.20、黄瓜果肉细胞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都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⑤线粒体⑥叶绿体⑦液泡A.①⑥⑦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21、家鸽的生殖发育方式比青蛙的高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①卵生②胎生③体内受精④体外受精⑤卵外有卵壳保护⑥有孵卵、育雏行为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③⑤⑥22、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提供的A.糖类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2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B.在较浅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一定比在较深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高等C.同源器官是生物进化在解剖学上的重要证据D.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24、比较染色体、DNA与基因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基因>DNA>染色体 B.染色体>DNA>基因C.基因>染色体>DNA D.染色体>基因>DNA25、如图中生动形象的图片所包含的信息及相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B.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C.该免疫细胞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26、在“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中:(1)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会发现它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结构构成的,其中有一个宽度最大,颜色较浅而又光滑的环状结构叫________,它靠近蚯蚓身体的________端,因此,可以借此来判断蚯蚓的前后端.(2)用手指来回触摸蚯蚓的腹面,可以感觉到有一些粗糙不平的小突起,它们是________,这些小突起能与肌肉协调配合可以完成运动.(3)在“迷宫”实验中,蚯蚓经过尝试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这属于________行为,是建立在________基础上的.27、近几年来,我国及其他国家都发生过强烈地震,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威胁,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应该懂得一些自救常识。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如果一个人的手臂静脉受伤,应在伤口的_________端止血。若某伤员失血过多应立即输血,经验血知其为O型血,医生最好给他输入_______型血。为防止灾区传染病的流行,防疫人员对生活用水、地面进行大面积消毒,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____。为防止灾区的一些儿童得病,医生给他们注射疫苗,使其体内产生相应的________,从而具有抵抗某些疾病的能力,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___性免疫28、根据眼球的结构图,请在横线上填名称,并回答有关问题。(1)当汽车司机看到红灯刹车时,“红灯”反射的光线,经过【④】_________、房水、由【②】虹膜中间的________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①】________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落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过【⑧】_________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2)司机看到红灯刹车这一反射属于______________类型(选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29、资料分析2019年1月,中国“嫦娥4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做了一项试验。它带有一个密封罐子,内装自身条件完好且没有在休眠的马铃薯、拟南芥、油菜、棉花4种植物的种子,以及果蝇的卵、酵母菌、空气、土壤、水,罐内温度控制在1﹣30℃范围内波动。约2天后,棉花种子开始发芽!到第9天试验结束为止,棉花幼苗生长良好,但没有观察到马铃薯、拟南芥和油菜三种植物的种子发芽。同时,地球上也有内容相同的一个罐子在进行相同步骤的试验。请据此答题:在科学家的设计中,“罐子”中与人类扮演相同生态系统角色的生物是_____;4种植物扮演的角色是_____。4种植物都属于被子植物,具有_____,这种结构用于保护种子或帮助种子传播。科学家希望,将来它们能为月球探险者提供一些生存的基本条件,例如_____。棉花种子萌发后,胚芽会最终发育成_____。在月球的“罐子”中,马铃薯、拟南芥和油菜种子没有发芽,请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从生物分类角度看,酵母菌的细胞具有_____,所以不属于细菌。果蝇身体和附肢分节,有外骨骼和两对翅,属于_____门,_____纲。在地球上用内容相同的一个罐子进行相同步骤的试验的目的是:_____。30、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资料一:1629年以前,人们普遍认为:植物是“吃土”长大的。而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却对此产生了怀疑。于是,他做了以下实验:把一株2.5千克重的柳树苗栽种到一个木桶里,桶里盛有事先称过重量的土壤。此后,他只用纯净的雨水浇灌树苗。为了防止灰尘落入,他还专门制作了桶盖。5年后,柳树逐渐长大。经过称重,他大吃一惊:柳树的重量增加了80多千克,而土壤却只减少了不到0.1千克。资料二:科学家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不同波长的光下照射,然后测量该植物对不同光质的吸收率,结果如下表:光质红橙黄绿青蓝紫波长(纳米)700650600550500450400吸收率(%)55102158540(1)海尔蒙特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2)海尔蒙特在实验前后都要称量土壤的质量。在称量前,你认为要如何处理土壤,才能保证数据真实可靠?___________。(3)木桶内泥土减少约0.1千克,你认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4)海尔蒙特能得出什么结论?如何推理?___________。(5)若海尔蒙特得出的结论是:柳树(植物)不是“吃土”长大的,而是其重量的增加来源于水。那么请你根据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判断他的结论是否确切?为什么?________。(6)请用资料二中表格数据在指定方格内绘出植物叶片光吸收变化曲线____,并分析得出的结论是:_____。31、糖尿病是目前影响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三大疾病之一,对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均构成严重威胁。不久前,婷婷同学的奶奶检出患有糖尿病,为了帮助奶奶早日康复,她在网上査找资料,了解到苦瓜具奋降低血糖的作用,但不知是否其实可靠,于是她和班上其他兴趣小组成员就此展开探究。实验材料和用具:患有糖尿病的成年狗、新鲜苦瓜汁、普通饲料若干、血糖检测仪等。(2)兴趣小组实验过程如下:①取1头患有糖尿病的成年狗连续3天每天定时定量饲喂普通饲料,并定时进行空腹血糖测定和记录。②接下来连续10天每天对该狗进行与步骤(1)同时间等量普通饲料加适量__________混合饲喂,并每天与步骤(1)同时间进行空股血糖测定和记录。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①若该狗血糖有明显下降,说明苦瓜具降低血糖作用,有类似于__________(写出激素名称)的作用。②若该狗血糖__________,说明苦瓜对血糖升降没有作用。③若该狗血糖__________,说明苦瓜具升高血糖作用。实验结果果然是该狗血糖明显下降,婷婷非常兴奋,可是兴趣小组成员凯凯认为:根据一头狗的实验数据,并不能得出可靠结论,大家觉得他言之有理,那该怎么办呢?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解析】
根据上图分析可知,甲、乙、丙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因为具有细胞壁,A错误;细胞分裂后的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原来细胞中的数目一样,B错误;细胞分裂后的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原来细胞中的数目一样,因此,甲、乙、丙三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相等的,C正确;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后再平均分配,均分到两个新的细胞核,然后细胞质均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形成新的细胞壁,D错误。【详解】2、D【解析】试题分析: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因此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而不是有4条食物链,A错误;该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而不是草,B错误;在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能量逐级递减,有毒物质物质逐级增多,而不是能量和有毒物质逐级增多,C错误;鹰吃蛇,因此鹰与蛇是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因此该食物网中的蛇与鹰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D正确。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3、C【解析】防御行为是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当陌生人靠近羊群时,头羊会向人发起攻击,头羊的行为属于防御行为。4、B【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分类的单位等级.解答时可以从生物的分类单位大小、特征方面来切入。【详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共有七个等级,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中的昆虫纲,环形动物、线形动物都属是门,哺乳动物是纲,所以与昆虫类动物同处于一个分类等级的动物类群哺乳动物。故选:D【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动物分类的单位。5、D【解析】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包括动物、植物,A错误;组织是细胞分化形成的,动物主要有4种组织,植物有多种组织组成,B错误;动植物都是有不同的器官组成的,C错误;水稻是绿色开花植物,小鱼属于动物,通过比较就会得出不同点是系统,D正确。点睛: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物体。6、A【解析】在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通过食物链依次传递的,其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并且是逐级递减的,因此含能量最多的是草,利用能量最少的是猫头鹰,通过食物链依次传递的,其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并且是逐级递减的;每种生物的能量大多数用于自身生命活动,只有10%左右进入下一个环节,可见环节越少,相对获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A草类→鼠→鹰这条食物链的环节最少,可见,A有利于增加鹰的数量,A正确。7、B【解析】试题分析: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A错误;液泡里含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质中液泡的细胞液里,B正确;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属于能量转化器,C错误;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D错误。考点:细胞中的物质。8、B【解析】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据此解答。【详解】AC、完成运动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运动系统来完成,除此之外,还需要能量,也要用到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AC错误。B、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B正确。D、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附着在相邻的骨上,D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及运动的实现。9、A【解析】
了解类人猿和人类的亲缘关系即可解题【详解】和类人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差不多完全相同,内脏结构也非常相似,人和类人猿的胚胎在五个月以前几乎完全一样,等等这些事实说明人和猿的共同特征多,亲缘关系近,是近亲,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可见A符合题意.10、C【解析】
本题考查呼吸作用进行的条件、呼气和吸气时的气压变化、种子的萌发和植物体的营养物质的变化、肾小管内的尿液成分变化。【详解】A.光合作用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所以ce段不但表示进行光合作用,也表示呼吸作用,只是光合作用强一些,故A错误;B.吸气时,肺内的气压低于大气压,呼气时,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所以乙图中AB段表示呼气,BC表示吸气,故B错误;C.种子萌发时,将储藏在子叶或胚乳内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所以种子萌发时,有机物的含量逐渐减少,幼苗长成植物体后,通过光合作用制作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含量又逐步增加,并且达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增加,故C正确;D.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这样从肾静脉中流出的血液尿素的含量就大大减少了,所以尿素在肾小管中随着水被大量的吸收,含量逐渐的升高,最终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呼吸作用进行的条件、呼气和吸气时的气压变化、种子的萌发和植物体的营养物质的变化、肾小管内的尿液成分变化。11、A【解析】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详解】血液循环如图所示:所以输送静脉血的血管和心脏的房室是:上下腔静脉、肺动脉、右心房、右心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血液循环的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12、B【解析】
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详解】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B正确。【点睛】掌握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13、D【解析】
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详解】A.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不合题意。B.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不合题意。C.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不合题意。D.制作腐乳要用到霉菌,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14、C【解析】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由图可知:①生产者、②初级消费者、③次级消费者、④分解者。【详解】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A正确;②与③之间是捕食关系,B正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①②③④只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C错误;图中①生产者、②初级消费者、③次级消费者,构成一条食物链①→②→③,D正确。【点睛】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食物链的正确书写是解题的关键。15、D【解析】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据此解答。【详解】①为氧气,而不是二氧化碳,A错误;箭头②所示气体为二氧化碳,不是氧气,B错误;①进入血液要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两层细胞,C错误;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原理,是中考的重点内容。16、A【解析】
藻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其主要特征是: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据此答题。【详解】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春天,温度适宜,藻类植物就会大量繁殖,漂浮在江水、湖水中,使得水呈现出绿色。因此诗句中描述的应该是藻类植物。可见A符合题意。【点睛】藻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7、C【解析】试题分析:土壤板结后通透性降低,土壤中空气少,影响了根的呼吸;农民田间松土是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根呼吸。所以农民田间松土的主要目的不是防止植物缺少无机盐,故A错;不是防止缺少水影响蒸腾作用,故B错;而是防止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故C正确;不是防止缺少二氧化碳影响光合作用,故D错。【名师点睛】懂得土壤板结影响根的呼吸作用和田间松土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18、A【解析】
(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详解】A、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在视网膜前方,佩戴凹透镜矫正,A正确。B、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在视网膜前方,佩戴凹透镜矫正,而佩戴凸透镜矫正远视眼或老花眼,B错误。C、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在视网膜前方,而成像位置在视网膜后方的是远视眼或老花眼,C错误。D、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在视网膜前方,佩戴凹透镜矫正,而远视眼的成像位置及矫正办法分别是在视网膜后方,佩戴凸透镜,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近视、远视的成像特点、形成原因和矫正措施。19、C【解析】
生物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详解】细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二者都要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种现象叫共生。体现在图解上表现为二者同步,即A图;竞争关系在图解上表现为开始比较平缓,随时间推移,数量上出现“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两极分化,即B、D图。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狼以驼鹿为食,随着狼数量的减少,驼鹿的数量逐渐增加,这时由于狼数量减少,驼鹿会因天敌的减少而数量增加。但驼鹿的数量增多,狼又会因食物充足而数量增加。两者的数量总是维持在动态的平衡状态,即C图。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20、B【解析】植物细胞结构比动物细胞多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21、D【解析】
考点: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回答此题的关键要明确鸟类、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征,据此答题。【详解】青蛙的生殖特点是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卵生,其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阶段,幼体蝌蚪和成体青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明显,属于变态发育;鸟类的生殖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且卵外有坚硬的外壳,发育特点是有早成雏和晚成雏两种.胎生是哺乳动物的生殖特点,故③⑤⑥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青蛙是体外受精的动物,鸟类是体内受精,体内受精与体外受精相比,提高了受精率。22、A【解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详解】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其中,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约70%)主要来自糖类,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为人体提供能量。故A符合题意。【点睛】此题考查了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23、B【解析】
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思考解答。【详解】A.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的、比较全面的证据,A正确。B.简单、低等的生物化石在越晚形成的地层中少(不是没有),而复杂、高等的生物化石多,B错误。C.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C正确。D.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24、B【解析】
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为: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详解】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因此,染色体>DNA>基因。即:。【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包含关系。25、C【解析】
(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3)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组成功能免疫类型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特异性免疫【详解】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A正确;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B正确;该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导致病毒失活,然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掉,而不是该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另外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C错误。【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知道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性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而特异性免疫是后天性的,主要指人体的第三道防线。26、(1)环带;前;(2)刚毛;(3)学习;先天性行为.【解析】试题分析:(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会发现它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结构构成,这些环状结构是体节.其中,有一个宽度最大,颜色较浅而又光滑的环状结构叫环带,它靠近蚯蚓身体的前端.因此,可以借此来判断蚯蚓的前后端.(2)蚯蚓的腹面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因此用手指来回触摸蚯蚓的腹面,感觉有些粗糙不平的小突起,它们是刚毛.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3)蚯蚓经过多次尝试后,蚯蚓能够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是通过学习后建立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故答案为(1)环带;前;(2)刚毛;(3)学习;先天性行为.考点:探究蚯蚓的运动.27、远心0切断传播途径抗体特异【解析】试题分析:(1)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因此静脉血管出血应在远心端压迫止血。(2)大量失血而危及生命时,及时输血是抢救的最好措施,输血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因此某O型血伤员失血过多需立即输血,最好给他输入O型血。(3)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防止灾区传染病的流行,防疫人员对生活用水、地面进行大面积消毒,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4)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协助吞噬细胞来消灭特定的病原体,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急救措施和免疫。点评:此题考查了出血的初步护理、输血的原则、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及免疫的类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需逐题认真分析。28、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神经条件反射【解析】图中,①晶状体、②虹膜、③瞳孔、④角膜、⑤睫状体、⑥巩膜、⑦脉络膜、⑧视神经、⑨视网膜、⑩玻璃体。(1)当汽车司机看到红灯刹车时,“红灯”反射的光线,经过④角膜、房水、由②虹膜中间的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①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落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物像刺澈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过⑧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受大脑皮层的控制,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反射需要一定的神经结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因此,司机看到红灯刹车这一反射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属于条件反射。29、果蝇生产者果皮提供营养物质茎和叶①种子不完整,胚已死;②种子尚在休眠期;③外界环境条件不适应细胞核节肢动物昆虫作对照实验【解析】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和果蝇共六种生物以及18毫升水和土壤、空气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详解】(1)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考虑果蝇属于消费者,酵母属于分解者,4种植物扮演的角色是生产者。(2)4种植物都属于被子植物,具有果皮,这种结构用于保护种子或帮助种子传播。科学家希望,将来它们能为月球探险者提供一些生存的基本条件,例如提供营养物质。(3)棉花种子萌发后,胚芽会最终发育成茎和叶。题干实验中有的种子发芽了,而有的种子没有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2025年债务纠纷导致离婚协议书策划模板
- 2025年企业暂时性停止劳动合同样本
- 2025年策划复婚关系解除协议书样本
- 2025年涤纶短纤项目申请报告模稿
- 2025年农产品加工与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水苏糖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 建筑工地外部协作单位安全合作协议书
- 2025年信息技术服务合同续签
- 2025年住宅区物品存放室租赁合同范文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教学查房
- 《那一刻我长大了》习作课件
- DBJ15 31-20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广东省标准)
- 1.2《友邦惊诧论》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讲堂(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上册)
- 盘扣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
- 2023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 2024新高考英语1卷试题及答案(含听力原文)
- G -B- 43068-2023 煤矿用跑车防护装置安全技术要求(正式版)
- 2024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4年4月浙江省00015英语二试题及答案含评分参考
- 2024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