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13期中考试化学答案_第1页
高一13期中考试化学答案_第2页
高一13期中考试化学答案_第3页
高一13期中考试化学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化学化学试卷答案选择题CDDBDCDBCBACAB15.(14分)【答案】第二周期第ⅤA族Na>N>O高非极性①饱和碳酸氢钠溶液①②2Na2O2+2CO2=2Na2CO3+O2③除CO2气体【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A为H元素,B为N元素、C为O元素,D为Na元素,E为Mg元素、据此回答;通过实验证明过氧化钠用作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的供氧剂,可选用合适化学试剂和图中所示实验装置证明:装置A使用石灰石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O2,装置B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装置C中X即过氧化钠与CO2反应产生O2。装置D的作用为除CO2气体,F中收集到反应生成的氧气。【详解】(1)元素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ⅤA族,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位于同主族时,核电荷数越大,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B、C、D三种元素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2)A与C按原子个数比1:1组成的物质为过氧化氢,其电子式为。(3)C的氢化物为氨气,分子间存在氢键,故比同族下一周期元素的氢化物沸点高。(4)元素D的单质在元素C的单质中点燃生成X,即点燃时钠在氧气中反应生成过氧化钠,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过氧根由氧原子间的非极性键构成,则其中的化学键除了离子键,还有非极性共价键,(5)①装置A使用石灰石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O2,浓盐酸挥发,则装置B中所加入的试剂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②装置C中X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CO2=2Na2CO3+O2;③装置D的作用为除CO2气体,以便F中收集到反应生成的氧气。(14分)BAC(2)C(3)坩埚分液漏斗紫红(4)C【分析】氯气将溴离子氧化生成溴单质,含溴单质的苦卤被热空气吹出后,冷凝得到粗溴;干海带灼烧后溶解过滤,滤液酸化后加入过氧化氢,碘离子被氧化为碘单质,使用四氯化碳萃取后得到碘;氯气不具有漂白性,U形管左端放置湿润的有色布条,用于验证次氯酸的漂白性,U形管装有无水氯化钙用于干燥氯气,右侧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证明氯气无漂白性,硬质玻璃管内用于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强弱。【详解】(2)①氯气将溴离子氧化生成溴单质和氯离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②可用热空气吹出溴是因为溴的沸点较低,能挥发出来,故选C;(3)①灼烧海带至灰烬时所用的主要仪器名称是坩埚,坩埚是可以用于灼烧的仪器;②向酸化的滤液中加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可以和碘离子发生反应生成碘单质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结束后,再加入CCl4作萃取剂,振萃取出碘单质,该步操作用到的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碘的CCl4层显紫红色。(4)A.Cl2本身没有漂白性,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a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经过U形管中干燥剂干燥后,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故a中U形管可盛放无水氯化钙来干燥Cl2,故A正确;B.b处发生,则b处棉花球变成黄色,说明Cl2的氧化性比Br2强,故B正确;C.c处发生、只能说明有碘生成、由于氯气的干扰不能说明Br2的氧化性比I2强,故C错误;D.d处为尾气处理,d装置中可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O+Cl+H2O,故D正确;故选C。17.(15分)(1)(2)漂白5SO2+2MnO4+2H2O=2Mn2++4H++5SO42(3)E中品红溶液不变色,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cdbae(5)通过观察气泡的产生控制流速,使两种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6)(7)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先加盐酸无现象,后加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证明有SO42存在【分析】装置A中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可以使装置B中的品红溶液褪色,由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会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所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于亚硫酸比碳酸的酸性强,二氧化硫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若要证明该反应发生,E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F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作答:【详解】(1)固体与70%的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具有漂白性,C装置中酸性溶液褪色,因为具有还原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SO2+2MnO4+2H2O=2Mn2++4H++5SO42(3)若E中品红溶液不变色,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二氧化硫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发生反应,说明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5)盛有浓硫酸洗气瓶除干燥气体外,另外一个作用是使两种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并且通过观察气泡的产生速度控制气体流量;(6)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氯气具有氧化性,二者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7)检验的具体操作为: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先加盐酸无现象,后加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18.(15分)②④⑤A(3)有气泡产生a正或AlO2+2H2O(4)减弱(5)X(g)+Y(g)2Z(g)(6)③【详解】(1)由图可知,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故符合能量变化图示的是②④⑤;(2)根据化学反应断键吸收热量,成键放出热量,该反应放出热量,故选A;(3)①由图示可知,Zn、Cu、稀硫酸构成原电池,Zn为负极,Cu为正极,正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u电极上可以看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根据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即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移向a(Zn)电极。②Al能与KOH溶液反应,但Mg不能与KOH溶液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