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四单元-致大海 第二课时-教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2A/03/wKhkGWenAhmAZ1BGAAH-3MTCg40109.jpg)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四单元-致大海 第二课时-教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2A/03/wKhkGWenAhmAZ1BGAAH-3MTCg401092.jpg)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四单元-致大海 第二课时-教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2A/03/wKhkGWenAhmAZ1BGAAH-3MTCg401093.jpg)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四单元-致大海 第二课时-教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2A/03/wKhkGWenAhmAZ1BGAAH-3MTCg401094.jpg)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四单元-致大海 第二课时-教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2A/03/wKhkGWenAhmAZ1BGAAH-3MTCg4010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致大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品味诗歌语言的深意,理解诗人对现实和自我的思考,感受诗人在重重束缚下迸发出的斗争激情。【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理解诗人提及拿破仑、拜伦的用意。2.学习本诗的艺术特色。教学方法1.诵读法。朗读体会诗歌整体基调,把握诗人情感。2.阅读评点法。对精彩的词句引导学生鉴赏评述。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普希金的《致大海》是一首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以大海为知音,以自由为宗旨,以倾诉为形式,多角度多侧面描绘自己追求自由的心路历程。感情凝重深沉而富于变化,格调雄浑奔放而激动人心。大致说来,《致大海》的诗情变化展现了“海之恋、海之思、海之念”这“三步曲”。一、课文朗读,整体把握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诗歌的第8至第13小节,并找一找诗人在迷茫之中,由大海而想起二、精读诗歌,深入探究1.诗人在迷茫之中,由大海而想起了谁?明确:想起了拿破仑和拜伦。资料补充:拿破仑·波拿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于1804年对内他颁布了《拿破仑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体系,奠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对外他曾率军打破英、普、奥、俄等国组成的反法联盟,打赢五十余场大型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拿破仑于1814年退位,随后被流放至厄尔巴岛。1815年建立百日王朝后再度战败于滑铁卢后被流放。1拿破仑病逝于圣赫勒拿岛。“失败反把失败者变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波拿巴仿佛比立着的拿破仑还要更高大些。拿破仑是重建废墟的宗师巨匠,是查理大帝、路易十一、亨利四世、黎塞留……的继承者,他当然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有雄才大略的。”(雨果《悲惨世界》)拿破仑入侵俄国在客观上将法国大革命所宣扬的反封建的民主自由思想带入了沉睡的俄罗斯,唤起了俄罗斯民族意识的觉醒,激起了俄国一代年青知识分子反抗沙皇专制暴政的革命热情。普希金在诗作《拿破仑》中这样评价拿破仑:“奇异的命运已告终结,伟大的人物明星殒灭”,“人民的憎恨已熄灭,而不朽之光却在闪烁。”诗中提到的“另一个天才”,指的是英国诗人拜伦。1824年,普希金把《致大海》寄给一位朋友时曾说:“奉上悼念上帝的奴仆拜伦的短诗一首。”由此可见,诗中所推崇的“另一个天才”正是拜伦,普希金创作这首诗也有悼念拜伦之意。乔治·戈登·拜伦是英国伟大的民主主义诗人。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其创作的思想核心是自由与正义。他与压迫和奴役人民的社会势不两立,曾骄傲地宣称“我可以独自兀立人间,但绝不把我自由的思想换取一座王位。”在他看来,为自由而献身无比美好,他的诗中写道:“啊,自由,你在牢狱里才最灿烂。”对自由的热忱使他成为一个自由使者,他曾不顾个人安危支持欧洲弱小民族的民主主义运动。他先后到爱尔兰、意大利、希腊,在争取自由斗争的一线,忘我地支持被奴役者。1823年秋天,拜伦曾率领自己召募的一支军队,乘自己出资武装的一艘战舰,远征巴尔干,声援希腊人民反对土耳其统治的民族解放斗争,并亲任远征军统帅。拜伦劳心竭力,最后病死在战争前线的阵地上,鞠躬尽瘁,为自由而献身。2.普希金用哪些语言描写拿破仑、拜伦?并透露了作者对他们怎祥的评价?明确:诗人是这样描述他的,“风暴之声”“我们心灵的另一个主宰”“使自由在悲泣中”“他把自己的桂冠留给世上”,并且将大海与拜伦联系起来,“他是由你的精气塑成”“他是你形象的反映”。诗人对拜伦为自由而献身的精神充满了崇敬之情,拜伦的离世让诗人感到无限哀伤。3.普希金为何在诗歌中想起拿破仑和拜伦呢?明确:是因为诗人与他们之间有着相似之处。相似之处情感与作用拜伦与普希金有着同样的精神追求,都用手中的笔来引导人们走向自由。作者赞美拜伦为自由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拿破仑与普希金有着同样的人生境遇——追寻自由,却身陷囹圄。拿破仑虽身受困境,但仍不灭追求的精神,时刻激励诗人不能放弃信仰。4.诗歌中拿破仑、拜伦和“大海”之间共同之处是什么呢?明确:他们都有着不屈不挠的自由精神。拿破仑追求自由,领导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当时的封建统治,虽然仍为反动势力打败,放逐于小岛上,但仍不能动摇他寻求自由的决心。拜伦虽然一个是诗人,但他是一个永远追求自由的战士,他以志愿军的身份参与希腊反封建革命,虽然不幸牺牲,但他的精神永存。从这一点上说他们与大海的自由奔放,冲破一切障碍的精神相似。诗中“大海”、拜伦和拿破仑都是自由的象征。在诗歌11、12段中,诗人对“大海”说道:“噢,大海!他曾经为你歌唱。”他将大海与拜伦并置类比:“他是由你的精气塑成的”,“他是你的形象的反映”,“他像你似的深沉,有力,阴郁,他也倔强得和你一样”。在这里,“大海”的形象和拜伦的形象重合了。联系前文将拿破仑和拜伦都称为“我们心灵的主宰”,说明诗中“大海”、拜伦和拿破仑作为“三位一体”的意象,同时成为了“自由”的象征。5.诗人由大海而想起拿破仑和拜伦,这反映了诗人哪几方面的思想感情呢?明确:诗人在拿破仑和拜伦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诗人由大海而想起他们,一方面表明他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他们的结局增添了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小结:在诗歌的最后诗人从拿破仑与拜伦两位革命者身上得到了精神力量,在最后告别大海时,他已消除了原先的“忧郁”和“迷惘地徘徊”,并把取自由的崇高理想借山岩、海湾、光和影、浪花带到“寂静的荒原”,即第二次流放的地方。诗人的心灵由“大海”而得到彻底的净化,诗人感情也由此得到了新的升华。三、理清情感脉络四、艺术手法与特色1.象征手法如诗歌借大海的形象表达自由的精神。2.拟人手法这首诗将大海人格化,诗人多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如将“波光”写成“容光”等等。3.强烈浓厚的抒情气氛直接抒情与借景抒情相结合。如第三节“我全心渴望的国度啊,大海”直抒胸臆。又借助“石岸”“峭壁”等景物来抒发情感。4.诗风浪漫诗情奔放,风格豪迈,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民主自由的渴望和追求。5.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本诗四行或五行一节,结构工整。全诗从告别“大海”写起,又结束于告别,结构上完整而严谨。同时,两次告别的情感又有所不同。诗歌的开头,诗人的内心是苦闷而迷茫的。而当诗人注视着辽阔自由、深沉有力、骄傲倔强的大海,想起了具有大海的精神的两位英雄人物为自由而献身的伟绩,不禁振作了精神,重新获得了力量。结尾处的告别,不再有彷徨和哀伤,而是充满了继续斗争的激情。首尾呼应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同时又具有一种回环往复的结构美。总体上,普希金的这首政治抒情诗,运用了“哀歌”的创作体裁。“哀歌”是源自于古希腊的一种古老的诗歌体裁。内容上为“哀伤之歌”,聚焦于诗人的内心,抒发伤感之情;结构上讲究格式和韵律;技巧上则多用譬喻,将诗人内心的情感具象化。著名作品包括托马斯·格雷的《墓畔哀歌》、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等。普希金对哀歌这一体裁情有独钟,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哀歌。他没有拘囿于哀歌原有的形式和主题,而是将个人悲喜、生命哲理、人生追求等等各种感情融于其中,极大的丰富和发扬了这一诗歌体裁。《致大海》就是一首出色的哀歌,注重押韵,和谐整齐,读来抑扬顿挫,形式的铿锵有力和情感的激情勃发相得益彰。果戈理普评价说:“一提到普希金的名字,就会立刻想到俄罗斯民族诗人。事实上,在我们的民族诗人中,没有一个及得上他,而且没有一个人能更适宜于被称为民族诗人……在他身上,俄罗斯的大自然,俄罗斯的精神,俄罗斯的语言,反映得这样的纯洁,这样的净美,有如突出的光学玻璃上面所反映出来的风景。”课文小结《致大海》是一首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以大海为知音,以自由为旨归,以倾诉为形式,多角度多侧面描绘自己追求自由的心路历程。体现了诗歌的结构美、情感美和艺术手法之美。置身于博大的自然之中,常让人感觉自身的渺小与无力。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相比,确实只是一倏忽,一须臾。但是,人的精神追求却可以是博大的、永恒不灭的。无论是普希金毅然挥别大海的坚定,还是苏轼尽享清风明月的洒脱,都是人类超越自我的局限、直抵精神永存的伟大光辉。他们用精魂写下的诗篇,是留给我们的精神宝藏。拓展阅读读一读舒婷的《致大海》,她笔下的大海有何含义呢?《致大海》舒婷大海的日出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大海的夕阳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曲还由海风日夜日夜地呢喃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都被海涛秘密秘密地埋葬有过咒骂,有过悲伤有过赞美,有过荣光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哪儿是儿时挖掘的穴哪里有初恋并肩的踪影就算你的波涛能把记忆涤平还有些贝壳撒在山坡上如夏夜的星也许漩涡眨着危险的眼也许暴风张开贪婪的口固然你已断送无数纯洁的梦也还有些勇敢的人如暴风雨中疾飞的海燕傍晚的海岸夜一样冷静冷夜的山岩死一般严峻从海岸到山岩多么寂寞我的影从黄昏到夜阑多么骄傲我的心“自由的元素”呵任你是佯装的咆哮任你是虚伪的平静任你掠走过去的一切一切的过去——这个世界有沉沦的痛苦也有苏醒的欢欣明确:舒婷的《致大海》是诗人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她所表达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她笔下的大海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变幻的生活。大海有涨有落,有风暴,有平静;它多变,并不完美,但它真实。望着大海起起伏伏,就像在观望生活的戏——有悲有喜,包罗万象。感受着大海的宽广与寂静,就像在感受自己。舒婷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她的大海是对生活细腻的观察,海边的每一种风景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人将自己对生活的诠释融入对大海的描写,诗中多处运用了排比、反复。舒婷是朦胧派的代表诗人,她以大海为对象书写对生活的感悟,启发人们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习题讲解1.在《致大海》中,诗人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海,倾吐了哪些感受?明确:《致大海》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对大海的礼赞,有对历史人物的联想,也有个人对海的深沉倾诉,还有告别大海时的惆怅和心灵的震颤,它是一曲大海的颂歌,是对人生命运的深沉咏叹,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2.结合诗人生平遭际,说一说诗人为什么称大海为“自由的元素”?明确:诗歌的首句“再见吧,自由的元素”,一语道出大海的实质,大海成为人类自由精神的象征。因为诗人生活在一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国度,因为自己的流放命运和备受压抑的人生处境,诗人迫切渴望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债权债务清算执行协议
- 2025年建筑现浇楼板合同样本
- 2025年光学计量标准器具项目提案报告模板
- 2025年企业筹资借款策划合同范本
- 2025年住宅购置合同样式
- 2025年临时员工聘用协议规定
- 2025年个人司机工作合同
- 2025年企业消费信贷担保协议范本
- 2025年企业非全日制劳动合同模板
- 2025年产品进出口策划合同协议书
-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八大配平技巧)-PPT课件
- 天津人社局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
- (高清正版)JJF(浙)1090—2014薄片千分尺校准规范
- 2020年采购部年度目标计划 采购部工作目标
- 阳光分级阅读高一上The Emperor Penguin课件
- 黑水虻幼虫的营养成分表
-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抽样单
- 高校教师个人总结3000字数
- 离心式压缩机功率公式
- 柴油机突然停机的原因及判断处理
- 参保人员就医流程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