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4节群落的演替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4节群落的演替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4节群落的演替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4节群落的演替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4节群落的演替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7-群落的演替[A组·基础达标练]1.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退耕还林还草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人类活动不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群落演替的发生只在于群落内部,与外部环境无关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现象明显解析:退耕还林还草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错误;群落演替的发生与群落内部和外部环境都有关,C错误;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都有竞争现象,D错误。答案:A2.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B.河流因为堵塞而成为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C.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峻砍伐破坏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解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彻底被歼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来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此A项属于初生演替,B、C、D项属于次生演替。答案:A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群落演替的是()A.退耕还林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沙漠变绿洲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解析:退耕还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沙漠变绿洲,都体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的现象,属于群落演替。“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的是温度等环境因素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答案:D4.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所用的时间短,缘由是()A.次生演替不须要形成森林B.次生演替所处的环境较潮湿C.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种子或其他繁殖体D.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结构简洁解析:初生演替中几乎不存在土壤条件,所以须要较长的时间,而次生演替则已具备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了种子和其他繁殖体,故演替所需的时间短。答案:C5.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这属于初生演替,与火灾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所发生的演替一样B.演替过程中灌木渐渐取代草本植物成为优势种,主要缘由是其较为高大,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C.演替过程中因为物种多样性渐渐增加,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在森林阶段达到最大D.首先定居在裸岩上的植物为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是因为地衣在竞争阳光、空气中处于优势地位解析:火灾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所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错误;演替过程中灌木渐渐取代草本植物成为优势种,这是因为灌木可以获得更多的养分和光照等,B正确;种内斗争的激烈程度,跟物种多样性没有太大的关系,跟食物、领地等资源与种群内个体数量有关,C错误;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干脆从裸岩中获得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得养分,D错误。答案:B6.某林区因森林火灾导致生态系统被毁,成为秃山。下面是之后20年间该林区植被变更状况图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地区20年间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C.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的垂直结构D.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种间关系越来越困难解析:据图分析,20年间生物种类由少到多,说明发生的是次生演替,A正确;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B正确;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到草本层接受光照的多少,从而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C错误;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所以种间关系越来越困难,D正确。答案:C7.人类的下列活动,不利于群落由简洁到困难演替的是()A.封山育林 B.治理沙漠C.兴修水利 D.围湖造田解析:封山育林、治理沙漠、兴修水利都能使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成分由简洁到困难演替;而围湖造田会导致生物群落结构简洁化,生产力渐渐下降,不利于群落向正面演替,故该题选D。答案:D8.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可以随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限制B.群落演替的根本缘由是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C.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但只能人为限制演替的速度,不能限制演替的方向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根据不同于自然发展的道路进行解析:群落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地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行逆变更,而人类可以人为限制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使群落演替根据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故选D。答案:D9.如图是一个云杉林群落被砍伐后所发生的几个变更阶段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砍伐消退”过程说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复生”过程对于生物群落的演替来说属于________。(3)云杉林被砍伐后发生变更的方向和速度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其中,来自群落内部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来自外界环境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各举两例)。(4)新生的云杉林和砍伐前的云杉林不完全一样了,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人类活动会影响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人类砍伐可以使云杉林消退。(2)云杉林消退后仍保留原有土壤条件或植物种子,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3)影响群落演替的根本因素是内部环境的变更,如种子的数量和散布、动物的活动等,但外界环境的变更,如人类活动、气候变更等也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4)演替须要的时间长,期间环境条件可能会发生变更,而且简洁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导致新生的云杉林和砍伐前的云杉林不完全一样。答案:(1)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肯定影响(2)次生演替(3)种子的数量和散布、动物的活动人类活动、气候变更(4)演替须要的时间长,期间环境条件可能会发生变更,而且简洁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10.农田弃耕后,很快就会长满一年生的杂草。现有一已演替至灌木阶段的农田,在外界条件基本不变,且无人为干扰的状况下,将来有可能演替至森林阶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农田上的演替进程比初生演替更快,主要缘由是土壤条件优越,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________或其他________。(2)假如图中曲线B、C表示该群落中植物种类数或个体数的变更,则曲线B表示________,曲线A表示该群落所含________的变更。(3)该农田在演替至森林阶段的进程中,________阶段最易遭遇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优势种发生变更;假如该农田在灌木阶段遭遇一场火灾,烧掉了灌木下的草本植物,但对灌木影响不大,则演替进程________(填“加快”或“基本不变”);但是________往往会使群落根据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解析:(1)初生演替是在原来没有植被或者植被被彻底歼灭了的地方发生的,而题中的弃耕农田中具有种子或其他繁殖体。(2)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物种越来越丰富,曲线C表示植物种类数的变更,曲线B表示植物个体数的变更。随着物种的丰富化,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增多,形成的有机物增多,A曲线可表示有机物量或生物量的变更。(3)草本植物阶段物种数少,外来物种入侵对其影响大;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根据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答案:(1)种子繁殖体(2)植物个体数的变更有机物量(或生物量)(3)草本植物基本不变人类活动[B组·实力提升练]11.如图是某生态系统内种群类型数量的变更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S点之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R→S时间内该生态系统可能遭到严峻自然灾难C.R时和T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但物种类型不肯定相同D.R时之前和T时之后,群落均未出现演替现象解析:S点有生物等条件存在,所以S点之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故A正确;R→S时间内,该生态系统种群类型数量急剧下降,可能是人为缘由,也可能是遭到严峻自然灾难,故B正确;由图可知,R时和T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但这期间群落发生了演替,生物种类可能发生了变更,所以R时和T时的物种类型不肯定相同,故C正确;R时之前和T时之后虽然种群类型数量基本相同,但仍有可能出现群落演替现象,故D错误。答案:D12.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生态系统在20年内群落自然演替所经验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种群的种群密度变更状况(单位:株/平方米)。下列分析合理的是()第1年第5年第10年第15年第20年物种a510200物种b12533物种c01386A.20年内,群落的丰富度先上升后降低B.优势种群的变更不影响群落的空间结构C.第1到10年内,物种a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D.物种a的消逝可能与其不适应弱光环境有关解析:表中只列举了3个物种的种群密度变更状况,所以不能推断该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的变更状况;优势种群的变更会影响群落的空间结构;第1到10年内,物种a的数量先增多后削减,所以年龄组成先属于增长型,后为衰退型;由于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的遮盖,物种a获得的光照较少,因此不能适应环境而渐渐消逝。答案:D13.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后,群落经数十年演化发展为树林。如图甲、乙、丙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更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过程为次生演替,期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渐渐增大B.演替的第3阶段后期,丙种群的诞生率大于死亡率C.演替过程中垂直结构变困难,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D.群落演替中优势植物种群的替代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解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属于次生演替,期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渐渐增大;演替的第3阶段后期,丙种群的数量保持稳定,说明诞生率等于死亡率;演替过程中垂直结构变困难,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群落演替中优势植物种群的替代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B14.如图表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更,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过程B.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供应了更困难的空间C.演替过程中鱼类丰富度渐渐增加并趋向稳态D.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解析:珊瑚礁上发生的演替是在原有的条件下发生的演替,原有条件就含有鱼类等生物,所以发生的是次生演替;珊瑚礁是鱼类等生物生存的环境,它的体积增加导致鱼类等生物的丰富度增加,从而为鱼类等生物供应了更困难的生存空间;三条曲线的变更过程趋势都是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的过程;图中不能反映出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答案:D15.某地国家森林公园发生了一场大火,大火过后,森林中的很多地方成为一片焦土。半年后,这里就有了生命的迹象。一方面,工人师傅们辛勤劳碌地植树种草;另一方面,黑土地上自己就长出了青青的绿芽。几年后,这里蔚然成林了。在某一片山地生长着工人们栽种的马尾松和山毛榉的混交林。某林业专家对两个树种的存在量逐年进行统计,并把马尾松和山毛榉存有量的比值C(马尾松存有量/山毛榉存有量)绘成曲线如图: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1)大火过后的群落形成属于哪种演替?总结引起此类型演替的外界因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森林公园新形成的生物群落是否与原来相同?试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马尾松和山毛榉的混交林中,两树种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________,两树种处于动态平衡中的年份段是________。(4)在a年时的优势树种是________,在d年时的优势树种是________,造成这一变更的根本缘由是随着前一种群的繁盛,逐步变更了当地的________,使之反而适应了后一种群的需求。(5)由此可见,群落中的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群落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种群________了,而另一些种群兴起了,从而使整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