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高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外研版高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外研版高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外研版高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外研版高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高三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美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时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A.顺应时代潮流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2、http://www.m1905.Com是CCTV6电影频道的官方网站。网址中“1905”的含义是()A.互联网进入中国B.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C.中国电影事业的诞生D.电影《渔光曲》的拍摄3、对于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讲,为近代民主而抗争,实际上始于A.鸦片战争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大革命4、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表达了国人对侵华日军犯下南京大屠杀暴行的愤慨,及对死难同胞的集体哀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已将《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以期世人牢记这段血腥的历史。这一天是()A.8月15日B.9月3日C.11月12日D.12月13日5、江南土豪从汉魏以来既已存在,并随着江南经济的进步而有较大规模的发展,在刘宋时期他们中就不乏“献私财数十万”以求升进者,但迄至梁末,他们并不能“预于南朝大政”,究其原因()A.军功授爵排斥纳粟拜爵B.唯才是举一定程度规避门阀士族C.新兴地主缺乏武装力量D.九品中正制形成僵化的门阀制度6、当学者们继续实现学术复兴而政治家也正在把基督教世界的秩序改变为一种新的国家体系的时候,平民百姓的头脑仍然沉浸在中世纪历史的宗教氛围中。这充分说明()A.文艺复兴的影响局限于上层B.资产阶级思想占据主流C.宗教改革冲击了基督教信仰D.理性主义时代业已到来7、1875年1月30日,法国国民议会表决,共和派议员投了赞成票,君主派议员投了反对票,双方势均力敌。尚博隆将军最后一个表态,他犹豫不决、行动迟缓,最后投下赞成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353352票获得通过。该材料表明A.尚博隆成为共和国之父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终于建立C.共和派势力占据绝对优势D.守旧势力还十分强大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8、义利之辨。

材料: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正其谊(义),则利自在;专去计较利,未必有利。”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而孔子则认为,“君子喻(看重)于义,小人喻于利。”

(1)根据材料;分析孔子与朱熹的义利观有何不同?

(2)从孔子到朱熹;儒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在下表空格处填上适当内容。

。发展阶段特点地位孔孟之道理想化色彩A____B____宗教化、经学化正统思想宋明理学C____官方哲学9、“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比较”也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戴维•米勒;韦农•博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中国进入近代以前;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又与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不同,它不是指人们投票选举代表;议员或者自基层到高级的各级领袖,而完全是指另外的、今人已经相当陌生却正是我们所要叙述的东西。而由此一古代概念的完全更新,也正好可以从一个侧面见出天翻地覆的百年世变。

--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阐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选举”与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之间的根本性差别?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是指什么选举制度?西方这一制度与古代希腊的“选举”制度有什么不同?

材料三:“民主”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尚书》:“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意思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3)材料三中出现了古代东西方世界对“民主”一词赋予的不同含义;请指出它们的不同?

(4)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最终都选择了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和法国作为这两种政体的代表有着各自的特点。根据所学,填写下表。

。德意志帝国法国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法律基础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____元首及产生方式____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选出权力中心________10、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之间存在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对其发展有一定的影响。____(判断对错)1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素养一时空观念;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1)某班级制作历史墙报;题目是“现代中国外交风云”。请按时间顺序挑选出符合主题的图片资料,并说明你的理由。

素养二历史价值观;指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日)扶桑版《新历史教科书》

1937年7月7日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日本军突然地攻击的中国军。这样,所谓“七七”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不宣而战的战争--就开始了。

--(日)井上清《日本的历史》

(2)比较以上两段材料的不同之处;并指出不同的原因。

素养三历史解释;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断。

(3)这幅漫画形象地描绘了欧洲的百年历程。结合所学;请你续写对漫画的理解,并为此作品起个适当的题目。

第一部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分成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阵营进行混战,遍地战火,欧洲经济受到重创。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题目:____。12、从英国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广泛而深远,不仅导致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动,还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____(判断对错)13、近代以来;中国逐渐开眼看世界,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也逐渐深入。

材料一甲午战前;纵观整个知识分子阶层,除了王韬;黄遵宪等人明确称赞日本,主张学习日本外,大多数都持批评和否定的态度。尤其对日本改变祖宗成法,仿效西洋政治制度的做法不能接受,讽之为“东头西脚,不成东西”。

--《甲午战败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

材料二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他编写的《日本变政考》.此书分条记载了从明治元年(1868年)起至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止的明治维新的大事。康有为宣称“我朝变法,但采鉴于日本,一切已足”。光绪帝见到此书如获至宝,将它作为百日维新的指南。

--《康有为变法思想新探》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分析为什么大多数知识分子讽刺日本仿效西洋政治制度的做为“东头西脚,不成东西”?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指出康有为对明治维新的看法并分析其原因。

《时代周刊》是美国的时事性周刊之一;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时代周刊》对中国的报道有以下内容:

。日期封面1950年12月11日封面人物是毛主席,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1954年5月10日封面人物是周恩来总理,他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张牙舞爪”、“目露凶光”的青龙。1972年3月6日封面用汉字“友”把画面切割成几块,其中包括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会面;尼克松一行参观长城、观看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等。1979年1月1日封面人物是邓小平,他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宣称“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的形象”。1986年1月6日封面人物是邓小平,他再一次成为年度风云人物。1996年1月29日封面人物巩俐____是第一位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华人艺人。2002年11月18日封面刊登了姚明身穿NBA休斯顿火箭队战袍的照片,被称为“巨人先生”。2003年以来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影视、音乐、体育等各界人物不胜枚举。(2)结合材料和所学;从“美国对中国态度变化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14、马克思说:“18世纪综合了过去历史上一直是零散地、偶然地出现的成果,并且揭示了它们的必然性和他们的内部联系”。阅读下列材料:科学革命导致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导致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技术上的飞跃;产业革命则引起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飞跃;社会革命实现社会制度的飞跃。这四种革命内在地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相关性。当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启蒙运动与社会实践的相结合,社会制度的革命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摘自马龙闪、王维等《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请回答:概括材料观点。结合17至19世纪中期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50字左右)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5、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的相互孤立状态,促使世界逐渐连成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了。____。(判断对错)16、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从实践上和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____(判断对错)17、鸦片战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____(判断对错)18、1944年7月,美、苏、中、法等国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19、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______(判断对错)20、鸦片战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____(判断对错)21、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建立量子力学,弥补了牛顿力学的不足。()评卷人得分四、解答题(共1题,共9分)22、古今中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制度不断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光荣革命后;法律规定,农村地区议员必须有年收入600英镑以上的地产,城市议员年收入必须在300英镑以上。

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1867;1884年改革法案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

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为21岁,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美国政治学家詹姆斯•马奇和约翰•奥尔森认为;新制度结构运作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其运行其中的社会环境;一国的政治制度的创新,必须有现实的基础;前提和条件,应该的东西必须与可行性结合才能变为现实;良好的制度不见得就可以成为现实的制度,因为理论上良好的制度如果没有现实的社会支持率,是不可能变成现实的制度的。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难以实现”的原因是什么?并说明后来中国又是如何实现制度的“重新建构”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发这些趋势的主要原因。

(3)结合20世纪初期中国的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认识。评卷人得分五、简析题(共2题,共14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54年,英国国会议员诺斯科特、杜维廉提出了一项改革文官制度的方案,一是将政府中的行政工作分为智力工作和机械工作两大类,前者由大学生来担当,后者由低级人员来充任;二是初任人员均应在年轻时通过选拔考核;三是各部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并可在各部间互相转调、提升;四是官员的提升以上级的考核报告为依据。——摘编自“诺斯科特——杜维廉报告”材料二1883年1月16日美国国会通过了文官制度法,主要内容:成立由3人组成的美国文官委员会,其中必须有反对党1人,任期6年。委员会负责制定文官管理细则;主管文官考试和录用、保障文官权益等;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文官考核和工资以实绩为依据,公布待补文官职位缺额;经考试录用的文官实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职位,不得任意撤换;受到惩罚的文官,有权提出申诉等。文官委员会向总统负责,委员会的建议须总统批准后下达各行政部门执行。委员会任命主考官1人,并设地方考试委员会。——摘编自《1883年彭德尔顿联邦文官法》(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诺斯科特——杜维廉报告出台的原因。(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英美两国文官制度遵循的原则。(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英美两国推行文官制度的意义。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54年,英国国会议员诺斯科特、杜维廉提出了一项改革文官制度的方案,一是将政府中的行政工作分为智力工作和机械工作两大类,前者由大学生来担当,后者由低级人员来充任;二是初任人员均应在年轻时通过选拔考核;三是各部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并可在各部间互相转调、提升;四是官员的提升以上级的考核报告为依据。——摘编自“诺斯科特——杜维廉报告”材料二1883年1月16日美国国会通过了文官制度法,主要内容:成立由3人组成的美国文官委员会,其中必须有反对党1人,任期6年。委员会负责制定文官管理细则;主管文官考试和录用、保障文官权益等;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文官考核和工资以实绩为依据,公布待补文官职位缺额;经考试录用的文官实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职位,不得任意撤换;受到惩罚的文官,有权提出申诉等。文官委员会向总统负责,委员会的建议须总统批准后下达各行政部门执行。委员会任命主考官1人,并设地方考试委员会。——摘编自《1883年彭德尔顿联邦文官法》(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诺斯科特——杜维廉报告出台的原因。(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英美两国文官制度遵循的原则。(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英美两国推行文官制度的意义。评卷人得分六、问答题(共4题,共24分)25、下图是某同学在参观山西平遥古城日升昌票号时搜集的资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山西票号出现的原因和作用。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图反映了我国1949年以来的人口迁移主要流向。指出其中一个时期的一种流向,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1世界五个类型地区的人均GNP(国民生产总值)。

图示:I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II国家:日本。

III国家:法国;德国、荷兰和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欧国家。

IV国家:拉美;苏联、东欧和其它的西欧国家。

V国家:日本以外的亚洲和非洲国家。

——摘自《经济增长的源泉》

概括指出图中曲线变化的总体特点并予以阐释。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洪氏之覆灭;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孙中山《袁太平天国》

材料二:“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从上述材料中提炼一个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观点并表明态度,结合史实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可以赞成、反对、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洋务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洋务”指一切涉外的事务.“洋务运动”即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标榜“自强”“求富”,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工业的“自救”运动.因它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正处在同治和光绪年间,所以又称“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解析】【解答】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张之洞的《劝学篇》因其包含新学内容;倡议学习西方,故为光绪帝所接纳;而其力辟民权论,又为慈禧太后所欣赏.1900年出版英译本;美国人称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说明其顺应了世界近代化的大趋势,故A正确;

这并非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或抛弃孔子学说;也没有体现出为未来中国发展指明道路,故排除BCD项.

故选A.2、C【分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文化影视事业的发展。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景丰第一个拍摄了京剧《定军山》片段的电影;题干所述是为了纪念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问世,故选C。

【解析】【答案】C3、D【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的能力。首先考生要注意题干中“近代民主”的含义,侧重在政治方面反封建专制、独裁统治,实现民主政治;鸦片战争是封建政府领导的反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封建王朝统治的正义战争,义和团运动高举“扶清灭洋“的旗号,抗击帝国主义侵略者,也没有将封建制度作为斗争的对象而争取近代民主,辛亥革命虽然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和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农民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为近代民主而抗争的革命中去,国民大革命中由于国共两党的合作,农民比较广泛地参与到以推翻封建独裁的北洋政府为对象的民主革命斗争中去。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解析】【答案】D4、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侵华日军的罪行.考查南京大屠杀的时间.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迁移能力和对南京大屠杀相关知识的掌握.【解析】【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12月13日,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和史实,应排除.

故选D.5、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九品中正制.考查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解答】材料叙述为;随着江南经济的开发,一部分人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但始终在政治上是处于无权地位,不能参与政治,结合当时选官制度即九品中正制是以出身;门第为标准,所以阻断了很多出身地位的人的参政之路,所以排除ABC.

故选D6、A【分析】“平民百姓的头脑仍然沉浸在中世纪历史的宗教氛围中”表明文艺复兴的影响局限于上层;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实际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是完全提倡复古,而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解析】【答案】A7、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法国民主政治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一票的微弱优势得以通过,表明君主派的势力还很大,与共和派势力旗鼓相当,故D项正确、C项错误。由材料不能得出尚博隆为共和国之父,故A项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是在1870年,故B项错误。故选D。【解析】【答案】D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8、收到冷遇两汉经学理论话【分析】【分析】(1)本题解题关键点从材料所给的信息“正其谊(义);则利自在”得出朱熹的义利观,从“君子喻(看重)于义,小人喻于利”得出孔子的义利观.结合所学的儒家思想主张进行思考;

(2)本题解题从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入手,结合儒家思想的发展阶段,特点,地位进行思考.【解析】【解答】(1)材料中“正其谊(义);则利自在”得出朱熹的义利观是以义取利,从“君子喻(看重)于义,小人喻于利”得出孔子的义利观是重义轻利.

(2)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儒家思想创立和有所发展;但处于分裂割据,诸侯争霸的时代,儒家思想并未得到重用;汉代,国家统一,国力强盛,董仲舒并对儒学进行了更适合君主专制的统治的改造,儒学正统地位逐渐确立;宋代,将儒学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发展成为理学.

故答案为:

(1)孔子主张“重义轻利”;朱熹则强调“以义取利”(或“义”在“取利”中的重要性);

(2)A受到冷遇(如能写到不被重视或统治者不重视等皆可);

B两汉经学;

C理论化、哲学化(写到上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也可).9、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皇帝;世袭制皇帝议会【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东西方的政治制度.考查中国古代的“选举”与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之间的根本性差别;“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的含义以及与古代希腊的“选举”制度的不同;古代东西方世界“民主”的不同;德意志帝国和法国政体的比较.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解答】(1)本小问的差别;依据材料一的描述,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选举”是指选拔官员的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选举的范围基本限于统治集团内部(奴隶主或地主阶级);西方的“选举”是在人人平等、民主、自由的基础上的资本主义“选举”制度.

(2)第一小问的选举制度;依据材料二“它不是指人们投票选举代表;议员或者自基层到高级的各级领袖,而完全是指另外的、今人已经相当陌生却正是我们所要叙述的东西”、“而由此一古代概念的完全更新,也正好可以从一个侧面见出天翻地覆的百年世变”,结合所学可知,“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是指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第二小问的不同,结合所学可知,不同是起源阶段的选举是直接民主:现代西方的选举是间接民主.起源阶段的选举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现代西方的选举实质是资产阶级民主.

(3)本小问的不同;依据材料三“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可以得出不同是古代中国的“民主”是指为民作主的、有德行的君主;古代西方的“民主”是指“人民主权”.

(4)本小问的填表;结合所学可知,法国的法律基础是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的元首及产生方式是皇帝;世袭制;德意志帝国的权力中心是皇帝;法国的权力中心是议会.

故答案为:

(1)中国的“选举”是指选拔官员的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选举的范围基本限于统治集团内部(奴隶主或地主阶级);西方的“选举”是在人人平等、民主、自由的基础上的资本主义“选举”制度.

(2)选举制度: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不同:起源阶段的选举是直接民主:现代西方的选举是间接民主.起源阶段的选举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现代西方的选举实质是资产阶级民主.

(3)古代中国的“民主”是指为民作主的;有德行的君主;古代西方的“民主”是指“人民主权”.

(4)

。德意志帝国法国政治体制法律基础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元首及产生方式皇帝;世袭制权力中心皇帝议会10、对【分析】【分析】本题以亚太经合组织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对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之间文化历史差异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分析能力.【解析】【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可知: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之间存在历史;文化的差异;对其经济和集团化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故答案为“对”.11、从战争到联合”或“从分裂到联合【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某班级制作历史墙报,题目是“现代中国外交风云”.请按时间顺序挑选出符合主题的图片资料,并说明你的理由.

(2)本题考查学生比较以上两段材料的不同之处并指出不同的原因.

(3)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这幅漫画形象地描绘了欧洲的百年历程,请你续写对漫画的理解,并为此作品起个适当的题目.【解析】【解答】(1)第一小问时间排序;得出图1(1949年);图6(1954年)、图5(1979年)、图3(2001年);第二小问理由,结合所学,图4巴黎和会,涉及的是中国近代外交,不符合主题中的“现代”,另外,中国虽然奉行不结盟政策,但是没有正式加入不结盟运动,图2不结盟运动不符合主题的“现代中国外交”,所以图2和图4不符合主题要求.

(2)第一小问不同;据材料二中“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战斗状态”得出,一方指责中国挑起了战争,推卸日本的战争责任,否定历史,据材料二“日本军突然地攻击的中国军”得出另一方则基于史实,承认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不同的价值观角度回答即可.

(3)第一小问理解;据材料三中图二的“裂痕”,结合所学得出,二战结束后,欧洲陷于美苏的全面“冷战”对峙中,虽然战争最终没有爆发,但加剧了紧张的局势,欧洲国家的关系出现了裂痕(或:二战后,欧洲国家联系日益紧密,逐渐走上联合的道路,1967年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图中的裂痕表示关系正在愈合);据材料三中图三“欧洲联盟标志”,结合所学得出,冷战结束后,欧洲的一体化向纵深发展,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欧洲走向统一;第二小问题目,根据图片中“混战”“裂痕”“欧洲联盟标志”,结合所学得出,“从战争到联合”或“从分裂到联合”.

故答案为:

(1)符合主题的时间排序:图1;图6、图5、图3.

挑选理由:“现代中国外交”指的是1949年到今天的中国外交发展历史;图1;图6、图5、图3符合这一主题要求.图2不结盟运动,中国虽然奉行不结盟政策,但是没有正式加入不结盟运动.图4巴黎和会,涉及的是中国近代外交,所以图2和图4不符合主题要求.

(2)不同:一方指责中国挑起了战争;推卸日本的战争责任,否定历史;另一方则基于史实,承认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

原因:不同的价值观;使编写者对事实做出了不同的判断.

(3)第二部分:二战结束后;欧洲陷于美苏的全面“冷战”对峙中,虽然战争最终没有爆发,但加剧了紧张的局势,欧洲国家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或:二战后;欧洲国家联系日益紧密,逐渐走上联合的道路,1967年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图中的裂痕表示关系正在愈合)

第三部分:冷战结束后;欧洲的一体化向纵深发展.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欧洲走向统一.

题目:“从战争到联合”或“从分裂到联合”.

(开放性试题,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言之成理即可)12、√【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主要考查理解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的革命,更是一场社会革命.【解析】【解答】英国工业革命开展后;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变革,政治的议会改革和两大阶级的分化,理念上引起了社会主义思潮的出现,如空想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文学艺术上出现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等,如巴尔扎克和;狄更斯、米勒、列宾等文学家和艺术家.故正确.

故判“√”13、1【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明治维新的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2)本题考查美国对中国态度变化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解析】【解答】(1)第一小问;结合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局限来回答,明治维新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形式上体现了三权分立,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但保留了浓厚的封建色彩,国家大权仍掌握在天皇手中.第二小问,“我朝变法,但采鉴于日本,一切已足””将它作为百日维新的指南“表明推崇明治维新;主张学习明治维新.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战败,维新派认识到明治维新增强日本的国力,向明治维新学习,为戊戌变法做准备.

(2)”1950年12月11日;封面人物是毛主席,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1954年5月10日,封面人物是周恩来总理,他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张牙舞爪”;“目露凶光”的青龙.“第一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70年代,在美苏争霸的国际形势下,美国持反华态度;”1972年3月6日,封面用汉字“友”把画面切割成几块,其中包括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会面;尼克松一行参观长城、观看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等“”1979年1月1日,封面人物是邓小平,他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宣称“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的形象”第二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美关系缓和并建交,对华报道比较客观,主要是政治层面;“1986年1月6日,封面人物是邓小平,他再一次成为年度风云人物”第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在世界的经济舞台上地位越来越重要.美国对关注中国经济发展;“2003年以来,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影视、音乐、体育等各界人物不胜枚举”第四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美国对中国的关注是多角度的.

故答案为:

(1)原因:明治维新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形式上体现了三权分立;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但保留了浓厚的封建色彩,国家大权仍掌握在天皇手中.

看法:推崇明治维新;主张学习明治维新.

原因: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战败;维新派认识到明治维新增强日本的国力,向明治维新学习,为戊戌变法做准备.

(2)美国对中国态度变化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70年代;在美苏争霸的国际形势下,美国持反华态度.

第二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美关系缓和并建交,对华报道比较客观,主要是政治层面.

第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在世界的经济舞台上地位越来越重要.美国对关注中国经济发展.

第四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美国对中国的关注是多角度的.

总结:影响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变化因素的多元的: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等.14、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间的关系,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史实评述的能力。首先,应明确设问要求“概括材料观点。结合17至19世纪中期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证”;其次,根据设问要求通读材料,提炼观点并结合相关所学加以论证。由材料中的信息“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社会革命这四种革命内在地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相关性”即可提炼出“四种革命内在地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相关性”的观点。“论证”结合相关所学可从经典力学体系对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对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影响、工业革命导致工厂制的形成、工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步伐等角度思考作答。言之有理,与史实相符即可。【解析】观点:四种革命内在地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相关性。

论证:

科学革命导致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科学革命导致技术革命的发展。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技术革命导致社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或改革的发展(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等)。产业革命引起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飞跃。工业革命推动工厂制的建立;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上升,城市化进程加快。

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5、×【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是识记能力.【解析】【解答】结合已学知识可知;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故答案为:×16、√【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其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解析】【解答】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成功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是在土地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探索出了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而为中国的革命指明了方向.

故答案为:√.17、×【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解析】【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故答案为:×18、A【分析】【分析】1944年夏;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的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建立了战后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它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该协定对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故题目是正确的。

【点评】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9、B【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而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在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故本题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本题考查梭伦改革。需要掌握梭伦改革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影响的识记。

本题考查梭伦改革。考查对梭伦改革的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解析】B20、×【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解析】【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故答案为:×21、B【分析】【分析】普朗克于1900年提出了著名的量子概念;同年他在《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中表述了这一思想,标志着量子理论的诞生!数年之后,在量子理论的基础上,奥地利;德国的物理学家建立了量子力学。故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现代的科技成就。四、解答题(共1题,共9分)22、略

【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考查分封制;宗法制以及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封建官僚制度.

(2)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考查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及其原因.涉及的知识有工业革命;1832年议会改革.

(3)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以及失败的原因.【解析】【解答】(1)第一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可以得出原因是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结合所学分封制;宗法制瓦解的原因可以得出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原则遭到破坏;结合百家争鸣可以得出百家争鸣,为当时治理天下提供了多种方案,为分封制瓦解提供了思想理论准备.

第二小问的实现;结合战国时期特别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封建官僚制度回答即可,即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从贵族制(世卿世禄制)向官僚制转变.

(2)第一小问的趋势;依据材料二选取资格由光荣革命后收入资格限制到1928年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可以得出选取资格限制逐渐降低,选举的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实现普选,民主逐渐下移.

第二小问的原因;可结合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思考,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人民群众要求普选权的斗争日益高涨.

(3)本小问是开放型题;首先得出材料三的观点,通过材料三可以得出观点是政治制度的创新能否成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然后结合20世纪中国的史实进行说明.说明时可从辛亥革命的意义;局限以及失败原因进行回答,即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原因是当时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造成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专制主义影响根深蒂固;缺乏群众基础.

故答案为:

(1)原因: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原则遭到破坏;百家争鸣,为当时治理天下提供了多种方案,为分封制瓦解提供了思想理论准备.

实现: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从贵族制(世卿世禄制)向官僚制转变.

(2)趋势:选举的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实现普选;选举的资格不断降低(或逐步取消了财产资格;年龄、性别、出身限制),民主逐渐下移.

原因: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人民群众要求普选权的斗争日益高涨.

(3)观点:政治制度的创新能否成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

史实: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因为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专制主义影响根深蒂固;缺乏群众基础.五、简析题(共2题,共14分)23、略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英美的文官制度改革,旨在考查分析提炼及运用材料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1)考查近代英国文官制度方案提出的背景。依据材料一中英国国会议员诺斯科特、杜维廉方案提出的时代及其中的行政工作的分类、选拔考核的要求、统一管理和官员提升考核依据的规定,认识理解此前的英国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诺斯科特——杜维廉报告出台的原因,包括责任内阁制实行以来任人唯亲的弊端,多党制体制下政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不足、大工业时代政府工作的专业化和工作效率的需要等。(2)考查近代英美文官制度实行遵循的原则。材料一反映了英国文官制度方案所提出的行政工作的分类、选拔考核的要求、统一管理和官员提升考核依据的规定,材料二体现了美国文官制度法中的组织机构、考试录用的办法、职位常任及其法律保障等制度;依据以上理解概括归纳近代英美文官制度遵循的主要原则,即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职位分类,职务常任;统一管理,职业保险;价值中立,道德行政。(3)考查英美文官制度实行的意义和综合概括能力。综合以上两则材料;认识和把握文官制度实施的时代背景和用人机制;管理办法等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总结近代英美实行文官制度的重大意义,包括竞争机制引入减少政府中的腐败现象,激发公职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能,促进了文官的专业化和政府管理的科学化,使政府结构趋于完善等。

【解析】(1)原因:责任内阁制的形成,首相和大臣掌握官吏任免权,任人唯亲,造成官吏腐败;多党制政治体制,政党“分赃”不均,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大工业时代政府工作专业化及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的需要。(9分)(2)原则: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职位分类,职务常任;统一管理,职业保险;价值中立,道德行政。(8分)(3)意义:竞争机制引入文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政府中的腐败现象;激发公职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能;促进了文官的专业化及政府管理的科学化;使政府结构趋于完善。(8分)24、略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英美的文官制度改革,旨在考查分析提炼及运用材料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1)考查近代英国文官制度方案提出的背景。依据材料一中英国国会议员诺斯科特、杜维廉方案提出的时代及其中的行政工作的分类、选拔考核的要求、统一管理和官员提升考核依据的规定,认识理解此前的英国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诺斯科特——杜维廉报告出台的原因,包括责任内阁制实行以来任人唯亲的弊端,多党制体制下政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不足、大工业时代政府工作的专业化和工作效率的需要等。(2)考查近代英美文官制度实行遵循的原则。材料一反映了英国文官制度方案所提出的行政工作的分类、选拔考核的要求、统一管理和官员提升考核依据的规定,材料二体现了美国文官制度法中的组织机构、考试录用的办法、职位常任及其法律保障等制度;依据以上理解概括归纳近代英美文官制度遵循的主要原则,即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职位分类,职务常任;统一管理,职业保险;价值中立,道德行政。(3)考查英美文官制度实行的意义和综合概括能力。综合以上两则材料;认识和把握文官制度实施的时代背景和用人机制;管理办法等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总结近代英美实行文官制度的重大意义,包括竞争机制引入减少政府中的腐败现象,激发公职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能,促进了文官的专业化和政府管理的科学化,使政府结构趋于完善等。

【解析】(1)原因:责任内阁制的形成,首相和大臣掌握官吏任免权,任人唯亲,造成官吏腐败;多党制政治体制,政党“分赃”不均,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大工业时代政府工作专业化及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的需要。(9分)(2)原则: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职位分类,职务常任;统一管理,职业保险;价值中立,道德行政。(8分)(3)意义:竞争机制引入文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政府中的腐败现象;激发公职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能;促进了文官的专业化及政府管理的科学化;使政府结构趋于完善。(8分)六、问答题(共4题,共24分)25、原因:商品经济发展;金属货币不便于长途运输流通;运输安全难以保障。

作用:节省路费;汇兑业务利于货币流通,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安全;促进商业发展。【分析】【分析】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形成正确认知和正确解读的能力。根据材料图片及文字信息,本问考查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相关内容——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本问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能力,同时具备较强的分析、认知能力,从而本问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学生不易把握。作答时,关于第一小问“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组织答案:A、生产力的发展;B、原有金属货币的弊端;C、运输安全等。关于第二小问“作用”,相对比较简单,从积极方面,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展开,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考查晋商;平遥古城26、示例1:1949~1986年:人口流向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

原因:1953年中国开始进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建设项目中民用工业侧重于东北和中部地区,军事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