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魏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

试卷

考试分数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1-4题,共17分)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班级将要开展一项“赏

四季美景颂盛世中华”的演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玲玲在审核活动内容时,遇到了一些文字障碍,请你帮忙。

美景贮蓄着无穷的力量,能给人无尽的美的享受。美景可以是朗润的春山、绿茵茵的

小草;可以是温晴的济南的冬天,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暖和安适地睡着,让人看着便觉得

有了着落;可以是热烈而又粗guAng的夏雨,可以是使人静mi、使人怀想的秋雨。山川辽

阔,美景多姿,让我们一起欣赏美景,领略祖国的风采。

(1)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贮蓄()②着落()

(2)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粗guAng()②静mi()

2.本次活动的朗读部分由班长负责,但是班长对于有些句子的重音和停连把握不准,请你

帮忙。

阳光撩开云雾,久违鸟语花香。

春天总是这般美好,若是放晴,携几个孩童在春天里奔跑,那些久别的村庄就有了生

机,或是去把那些久未翻过的泥土翻开,种上希望,青山绿水间回荡着欣喜与盼望。

风如丝带,把所有美好的愿景缠绕在春天里,像婀娜的舞者,击响春天小城里幸福的

儿歌,探求希望的音符。

(1)为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标注重音,你认为恰当的一项是,理由

是O

A.春天总是这般美好,若是放晴,携几个孩童在春天里奔跑

B.春天总是这般美好,若是放晴,携几个孩童在春天里奔跑

(2)请你运用正确的朗读符号,为画波浪线的句子设计朗读停顿。(较短的停顿用T标示,标

3处)

试卷第1页,共8页

或小家碧玉般清秀,在公园里从这头到那头来回奔跑;或像上学的孩童,哼着久远的

儿歌,探求希望的音符。

3.你被评为校“礼仪之星”,班主任安排你去请文化馆王馆长参加活动,但是邀请函中有一

处用语存在问题,请你修改后交给王馆长。

邀请函尊敬的王馆长:

您好!我班将于2024年11月11日下午第三节课在班级内举行“赏四季美景颂盛世中

华”的演讲活动,特邀您参会指导,到时敬请抛豉引玉。

七年级1班

2024年11月5日

(1)错误:修正:

(2)“敬谦辞”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文明礼仪,见面时,你会说:“王馆长,①(久违、

久仰)大名!”呈邀请函时,你会说:“王馆长,敬请②(莅临、光临)指导!”

4.在“赏四季美景颂盛世中华”的主题下,除可以采取演讲活动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活动?

请你帮忙提出两个活动以供选择。

活动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5-20题共53分)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960多万平方公里

的土地,从塞北到江南,从大漠到沿海,无一处不是我们的骄傲,每一处都令

我们自豪。在这建国75周年之际,请你跟随文人的脚步,一起感受我们伟大的

祖国的美好。

一、古诗文

(一)古诗文默写。(8分)

5.古诗文默写。

(1)自古文人多“悲秋”,但曹操笔下却是“,洪波涌起”(《观沧海》)尽显大海的宏

伟气象;李白则写出“,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

体验。

(2)思念是诗歌常见的主题。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

把一片深情托给千里明月,向好友遥寄思念;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用“,一

夜征人尽望乡”描述凄凉幽怨的芦笛声,以此唤起征人思乡之情;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

轻诵“乡书何处达?”的那一刻,思绪早已随家书飞回那朝思暮想的家乡。

试卷第2页,共8页

(3)自古文人勤“思考”,他们常把孔子所倡导的学习方法:",”作为座右铭,

注重“学,,与“思,,的结合。

(二)古诗文阅读。(5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6.下面对这首散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C.全篇仅五句,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如实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描写出一幅游子深秋远行图,营造出悲凉的氛围。

D.“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思”意为“思绪”。这首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其

中的主旨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古道西风瘦马”可否改成“古道清风瘦马”?为什么?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8-10题。(12分)

【甲】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雍也》)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试卷第3页,共8页

【乙】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

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咏雪》)

8.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人不堪其忧()(2)四十而不惑()

(3)择其善者而从之()(4)俄而雪骤()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10.结合【甲】文中的画线句子,说说颜回有着怎样的生活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

三、(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陕北的秋

崔子美

①立秋风爽,陕北大地开始变得丰饶而斑斓。

②清晨,白雾从山谷里升起,悄悄地蒸腾在梁翔之间,一团团地漫溢,犹如数不清的

羊肚子手巾,结在树的头上、山的头上、村庄的头上。白得温润,纯得悦目,像是上天抖开

的圣洁的衣裳。

③坐在殓畔上看缭绕的白雾,吃着玉米棒、甜南瓜、白洋芋、毛豆豆,秋的滋味便蔓

延开来。栅栏上的牵牛花儿吹起了紫色小喇叭,飞来的蜜蜂一朵又一朵地仔细检阅;菜园里

的黄瓜、白菜、茄子、辣椒、西红柿挂着露水,以新鲜的模样等待阳光抚摸;黑猫无声地走

来,咪咪地叫着卧在了小凳旁;红的鸡、白的鸡,聚到草丛里咕咕地觅食;棕鸟在栅栏上翘

起黄尾巴,叫出一串串花腔。

④日头升起几竿子高,雾气渐渐遁去了踪影,山上山下变得碧汪汪、亮晃晃的。田野

上淡黄和深绿参差。僚子顶着卷发,谷穗儿低垂,玉米林站成了一个又一个方阵。鹤子飞起

飞落,宽宽的翅膀把天空擦得异常清澈。

试卷第4页,共8页

⑤走在馨风荡漾的山里,犹如踩在了花海之上。那黄格灿灿、篮格英英、白格生生、

紫格楚楚的花儿,铺在路边,绽在地畔,挂在堤上,一片片、一簇簇、一堆堆地妖媲着,绊

着裤脚,挂着衣袖,拦着眼睛,牵着心魂,让人舍不得、离不开。举目远望,一坡又一坡粉

红粉红的茶麦花儿,明艳在山狮之上,美如锦缎。

⑥山里长满了树,秋风卷起哗哗声响。结满小红灯笼的是苹果树,绿玉般压弯枝头的

是梨树,红唇点点、笑弯了腰的是桃树,碎玛瑙般一串串的是枣树。看着眼馋.走到树下,

揪几颗吃。转头之间,便有提了篮子的妇女走来,笑盈盈地说:“山里瓜果梨枣多,您尽管

吃呀,不吃就烂在了地里。”

⑦相逢就是缘,上门便是客。无论是否相识,赶上饭点儿,山里人都会热情挽留。跟

她绕过山坡,只见院子外的殓畔上灿烂着一大片格桑花。她赶走树下的小鸡,把饭桌支在阴

凉儿里,端上瓜果,泡上茶水,唤来丈夫聊天作陪。窑洞里做饭的刀杖声响起,不一会儿就

端上了一碗酸汤剁养面。酸汤浮了油花儿,飘出野葱野蒜特有的香;剁出的茶面条儿细长若

芒,入口即化。天上白云飘动,坡上林草蕨蕤,院里花卉竞放,纯朴的民风,宁静的旷野,

使人恍若身在世外桃源。我继续赶路,夫妻俩直把我送上山梁,目送我远去。

⑧黄昏来了,炊烟扶摇在村庄上空,牛儿羊儿从山道上成群结队地归来,夜色逐渐朦

胧。我坐在土院子里,和山里人谈农桑光景。不知不觉间,银河已挂在空中,无名鸟儿时远

时近地啼球专,四周溅起了虫儿们的低吟浅唱,在窗口边、门脚下、窑背上、院子外。

⑨睡在土窑洞里,有种安逸和踏实的感觉。靠着玻璃窗,看月儿一寸寸地爬上东山,

看银辉泻在土炕上,给院子抹上霜白。蜘蛛在窑檐上编出了白丝大床,葡萄架上的蛔蛔还在

嘶鸣,静谥里似有笛声穿梭,心思绵延,忽然就有信天游的歌声隐约传来:

三更子月儿树梢儿上动,

花棱儿窗子呀格外明,

小妹妹念想那心上人,

双手手点亮一盏平安灯...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10月21日,有删改)

n.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2.文章调动了多种感官写景,请从文章中各找出一个例句。(找出两种感官即可)

13.文章以陕北信天游结尾,有何作用?

试卷第5页,共8页

四、(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爱像棉花盛开

①听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有人说母爱温馨如康乃馨,有人说母爱

圣洁如鲁冰花……然而,我那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却从来没见过这些娇贵的花儿。

我也一直在寻找,寻找一朵属于母亲的花。

②母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她用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养育着自己的三个儿女。小时候,

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母亲却总能让我们时常成为小伙伴们羡慕的对象,或是一本有趣的小

人书,或是一根美味的冰棍……,可是母亲,她对自己却节俭到了几乎苛刻的程度。

③记得,我在一篇小学作文里曾经这样描述过母亲:“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

的衣服,她很普通,普通得就像田野里随处可见的狗尾巴花。"那是我第一次把母亲比作花

儿,尽管那个懵懂的比喻一度成了村民的笑谈,但母亲那淳朴的形象却永远烙在了我心中。

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母亲的了解也不断地增多。我曾经见到过母亲年轻时候的照

片: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两根乌亮亮的麻花辫,原来母亲也是很美的。然而不幸的是,她

婚后不久父亲的身体就一直不好,母亲便不得不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

⑤母亲不分昼夜操劳着,家务、农活、牲口、孩子……母亲总有忙不完的事,再也无

暇去照一下镜子,梳理一下自己秀美的长发了。在我心中,我觉得母亲有时好像命运多舛的

苦菜花,有时却像挺拔坚强的向日葵。然而,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

得还缺了些什么。

⑥直到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刚找到工作的我迫不及待地赶回家,因为我想早点把这

个好消息告诉母亲。那天,见到母亲时,她正在棉花地里摘棉花。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

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

⑦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嗑满了欣慰的泪水。她高兴地说:“快,帮

妈把地里的棉花摘了,明天就送去收购站,说不定还能给你换套像样点儿的西装呢!“望着

母亲因长年累月的辛劳而过早苍老的身影,蓦然间,我觉得她仿佛也成了一株随风摇曳的棉

花。

⑧棉花的一生共有两次"花''开:花龄期的棉花开出的花朵很美,白的纯洁,粉的淡雅,

但是为了孕育棉花,她只能萎谢掉自己美丽的容颜;产棉期棉花会把自己所有的养分都毫不

保留地提供给棉桃,于是叶着了,枝枯了,洁白的棉花终于成型了,而这一次,她枯槁的却

是自己的全部啊!

试卷第6页,共8页

⑨棉花,可谓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乡间植物了,但那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母亲花吗?母

爱像棉花盛开,她穷其毕生的精力只为换取最终无私的绽放,吐出棉,纺成纱,拧成慈母手

中线,织成游子身上衣。

14.请分析本文题目《母爱像棉花盛开》的妙处。

15.简要概括文中作者将母亲比喻成狗尾巴花、苦菜花、向日葵、棉花的原因。

16.第④段中插入了一段对母亲年轻时照片的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17.赏析文中第⑥段画线的句子。

五、整本书阅读。(6分)

18.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我的报仇,就从

家里饲养着的一匹花猫起手,逐渐推广,至于凡所遇见的诸猫。最先不过是追赶,袭击;后

来却愈加巧妙了,能飞石击中它们的头,或诱入空屋里面,打得它垂头丧气。

这段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文段中的“所爱”指O

19.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两篇是()

A.《父亲的病》B.《五猖会》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D.《孔乙己》

E.《琐记》F.《风筝》

20.根据你对《朝花夕拾》这部名著的了解,选出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先后撰写的回忆性散文的结集,共十篇。最初以《旧事重提》

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B.《朝花夕拾》中出现了六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寿镜吾)、朋友

(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私塾老师(藤野先生)。

C.《〈二十四孝图〉》中经典事件有: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D.《无常》中无常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被顶头上司

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第三部分(第21题,共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董卿在《朗读者》第二期开场白中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

陪伴。朋友的陪伴,让时光多了一份友爱;父母的陪伴,让生命多了一份温暖;好书的陪伴,

让头脑多了一份智慧。

试卷第7页,共8页

相信你的生活中也有很多陪伴,请自选素材,自拟标题,完成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③不得抄袭和套

作,力求真情实感。

试卷第8页,共8页

1-(1)zhuzhuo

⑵犷谧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

贮蓄(zhuxu):指储存,积聚。

着落(zhu6hk,):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2)本题考查字形。

粗犷(cilguMg):指豪放;豪壮。

静谧(jingmi):指寂静;平静。

2.(1)示例一:A“总是”为副词,强调春天一直非常美好。示例二:B“美好”为形

容词,强调了春天的特点。

(2)示例:或小家碧玉般清秀,在公园里|从这头到那头|来回奔跑;或像上学的孩童,哼着久

远的儿歌,探求|希望的音符。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朗读重音。

根据句子的内在逻辑和语法结构,适当地重音强调关键描写部分,并在自然语气处作出短暂

停顿,有助于朗读时的表现力和听众的理解明晰。

选段中这个句子两种重音标读都有道理,任选其一说明理由即可。

A选项的“总是”表示一直如此,是个副词,句子的重音落在“总是”上,强调的是春天一贯的

特点。B选项的“美好”是个形容词,重读这个词,强调了“春天的美好”这个属性的本身,说

明了春天的特点。

【小题2】本题考查朗读设计。停顿将语义分割,使朗读更有节奏感。

“在公园里”后稍作停顿,是将地点状语单独划分出来,强调了动作发生的场景。然后“从

这头到那头”是描述奔跑的范围,这里停顿可以突出奔跑的路径,最后“来回奔跑”是整个

行为动作的核心表述,如此停顿能清晰地展现出画面感,让读者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如同小家

碧玉般清秀的对象在公园特定范围内奔跑的场景,可停顿为“在公园里|从这头到那头|来回

奔跑”;

“哼着久远的儿歌”是描述孩童的行为状态,而“探求”之后停顿,是为了突出“探求”这

一动作,“希望的音符”作为探求的对象,这样停顿能更好地体现出孩童那种充满希望、积

极探索的状态,从语义上使句子层次分明。

3.(1)错误:“抛砖引玉”使用错误修正:示例:到时请您多提宝贵意见。

⑵久仰莅临

答案第1页,共10页

【详解】(1)本题考查谦辞敬辞。

第一空:“抛砖引玉”是谦辞,比喻自己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

意见。不能用于对方。由“特邀您参会指导,到时敬请抛砖引玉”可知,是请王馆长指导,所

以“抛砖引玉”使用错误。

由“特邀您参会指导”可知,是请王馆长参会指导,所以可以写:到时候请您提一些宝贵意见。

(2)本题考查敬谦辞使用。

第一空:

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用于初次见面时)。由“见面时,你会

说”可知,与王馆长是初次见面,故此处应用“久仰”。

第二空:

莅临:书面语、敬语,多用于修饰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光临:

多用于口语,敬辞,称宾客来到。由“文化馆王馆长”可知,是知王馆长是贵宾,班级邀请王

馆长来参加指导演讲活动,故此处应用“莅临”。

4.示例:“赏四季美景颂盛世中华”主题班会“赏四季美景颂盛世中华”征文比

【详解】本题考查活动设计。

“赏四季美景颂盛世中华”这个主题既涉及到对四季景色的欣赏展现,又要有对祖国的歌颂

赞美之意。可以考虑一些能直观呈现四季不同景色特点的活动形式,比如艺术创作、组织户

外踏青、采风活动。还可开展文化展示类活动,比如民俗文化展、主题征文比赛。还可以策

划一些结合四季元素与爱国情怀的游戏竞赛活动。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示例:“赏四季美景颂盛世中华”诗词朗诵会;“赏四季美景颂盛世中华”摄影展。

5.秋风萧瑟峨眉山月半轮秋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不

知何处吹芦管归雁洛阳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

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

的“萧瑟、峨眉、愁、芦管、罔、殆”等字词容易写错。

6.B7.不可以。“西风”指秋风,秋风给人悲凉、萧瑟之感,衬托出作者的孤寂愁苦之

情;“清风”指的是清微的风,“清风”是清凉的风,给人舒适清爽的感觉;如果将“古道西风

瘦马”改成“古道清风瘦马”就没有萧瑟悲凉的气氛,也不能抒发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

【分析】这首散曲通过简练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秋日黄昏的景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

答案第2页,共10页

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诗人以“夕阳

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点明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深切的乡愁和孤独感。

6.本题考查诗词的赏。

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清雅、安适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羁旅之苦、思乡之情,

也是“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故选B。

7.本题考查炼字。

首先明确态度,“不好”。“古道西风瘦马”意思是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西

风:西面吹来的风。多指秋风。这首散曲写的是秋季景色,应为西风。西风较寒,使人的心

情极度伤感,用这种景物能很好地衬托出作者此时孤寂愁苦的心情;清风:清微的风;清凉

的风。清风给人的感觉是一种舒适的感觉,和作者此时的心情明显不相吻合。

示例:不好。西风:西面吹来的风。多指秋风。清风:清微的风;清凉的风。马致远的《天

净沙•秋思》是描写秋天景色的。如果将“西风”改为“清风”,就没有秋天的意境了。没有烘

托出萧瑟悲凉的气氛,也不能抒发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

8.能忍受迷惑,疑惑好的方面,优点不久,一会儿9.(1)五十

岁就了解了上天的意旨,六十岁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能够顺从自己的意愿,不逾越法

度。(2)谢太傅兄长的女儿说:“不如说是柳絮趁风而起。”10.从颜回生活在简陋的环

境中,生活艰苦,却甘之如饴,可以看出他安贫乐道、豁达淡然、知止知足的生活态度。启

示:人总要有一定的精神追求,而不单单只停留在物质追求之上,为了自己的理想或高雅的

志趣,即使生活清苦,也可以淡然面对,甘之若饴。(言之有理即可)

【导语】这篇文章选自《论语》和《世说新语》,展现了儒家思想和魏晋风度的结合。孔子

的言论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人生不同阶段的智慧积累,体现了儒家对道德修养的重视。颜

回的生活态度则表现出一种安贫乐道的精神,启发人们在困境中保持乐观。谢太傅与子侄的

对话则展现了魏晋时期士族的风雅和机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整体上,文章通过

对话和故事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和生活智慧。

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别人都忍受不了那贫困的忧愁。堪:能忍受。

(2)句意为:四十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惑:迷惑,疑惑。

(3)句意为: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答案第3页,共10页

(4)句意为: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俄而:不久,一会儿。

9.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

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1)句中的“天命(上天的意旨)、耳顺(听得进不同的意见)、逾矩(逾越法度)”几个词

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未若(不如)、因(趁)”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10.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从【甲】文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可以看出,颜回在“一

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不改其乐”,写他不因物质的匮乏而改变自己

的乐趣和追求。体现了他安贫乐道、豁达淡然、知止知足的生活态度。

谈启示要结合生活实际。颜回在简陋的生活条件下依然保持快乐,启示我们,幸福不在于外

在的物质,而在于内心的满足和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应学习颜回的精神,应保持积极乐观的

心态,不被外界环境所左右,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快乐。

【点睛】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

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顺从意愿,

又不越过法度。”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

的)老师了。”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

不了那贫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

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

见)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也具有的缺点。”

【乙】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

不一会儿,雪下得急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

朗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

起。”谢太傅听了开心地大笑起来。她(谢道镉)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

凝之的妻子。

答案第4页,共10页

11.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各种果树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果树的

喜爱之情。12.示例:(1)视觉:举目远望,一坡又一坡粉红粉红的养麦花儿,明艳在

山齐之上,美如锦缎。

(2)听觉:无名鸟儿时远时近地啼嘴,四周溅起了虫儿们的低吟浅唱。

(3)嗅觉:酸汤浮了油花儿,飘出野葱野蒜特有的香。

(4)味觉:坐在磴畔上看缭绕的白雾,吃着玉米棒、甜南瓜、白洋芋、毛豆豆,秋的滋味

便蔓延开来。

(5)触觉:剁出的养面条儿细长若芒,入口即化。13.给文章增添了陕北的地域特色,

体现了陕北的独特风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表达了作者对陕北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解析】H.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依据“结满小红灯笼的是苹果树,压弯枝头的是梨树”“碎玛瑙般一串串的是枣树”可知,这三

处语句句式一致,因此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同时,依据“小红灯笼”“绿玉般”“碎玛瑙般”可

知,这是将苹果比作“小红灯笼”,将“梨”比作“绿玉”,把“枣”比作“碎玛瑙”,运用比喻的修

辞手法;依据“红唇点点、笑弯了腰的是桃树”可知,这是赋予桃树以人的行为,是采用了拟

人的修辞手法。上述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陕北大地上各种果树及结出的果实的特点,表达

出作者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2.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方法。人的感觉包括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这五种感觉,运

用这些感觉器官进行描写,能让我们感受世界、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示例:

视觉:依据⑤段“那黄格灿灿、蓝格英英、白格生生、紫格楚楚的花儿”可知,生动地描绘

了各种颜色花朵的美丽状态,如黄色的花朵灿烂耀眼,蓝色的花朵清新英俊,白色的花朵生

机勃勃,紫色的花朵娇艳动人。这些描绘不仅展现了花朵的色彩之美,还通过排比的手法增

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视觉冲击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和色彩的花海之中。

听觉:依据⑧段“无名鸟儿时远时近地啼嘴,四周溅起了虫儿们的低吟浅唱”可知,诗中的“啼

嘴”和“低吟浅唱”分别指鸟儿的鸣叫和虫儿的鸣声,通过“时远时近”和“四周溅起”的描绘,

形成了一种立体感和动态感,仿佛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种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鸟

儿的声音在四周回荡,虫儿的鸣叫仿佛在水面上荡起涟漪,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细

腻声音,还传达了一种宁静中的生动和活力。

嗅觉:依据⑦段“酸汤浮了油花儿,飘出野葱野蒜特有的香”可知,这是描绘酸汤散发出野

葱和野蒜特有的香气。

答案第5页,共10页

味觉:依据③段“坐在磴畔上看缭绕的白雾,吃着玉米棒、甜南瓜、白洋芋、毛豆豆,秋的

滋味便蔓延开来”可知,这是通过写秋季的美食,感受秋天的滋味。

触觉:依据⑦“剁出的养面条儿细长若芒,入口即化”可知,入口即化的特性则强调了面条

的柔软和易于消化,让人在品尝时能够感受到面条的细腻和顺滑。

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描写,生动地表现出山间景色的美好,使读者和作者一起产生对此

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让人有亲身面临那种境地的感觉。

13.本题考查理解结尾作用。

依据“三更子月儿树梢儿上动,花棱儿窗子呀格外明”可知,这是作者描写陕北秋天静谧的

夜晚景象,表现出陕北大地丰饶与斑斓特点,自然流露出对此情此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依据“三更子月儿树梢儿上动,花棱儿窗子呀格外明,小妹妹念想那心上人,双手手点亮一

盏平安灯,,可知,文章以陕北信天游的形式结尾,语言生动活泼,余韵悠长,增强了文章的

感染力,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14.运用比喻的修辞,非常形象,吸引阅读兴趣;写出母亲像棉花一样为了儿女穷其毕生精

力,突出母爱的无私;提示了文章的主旨。15.因为母亲对自己节俭到了几乎苛刻的地

步,穿着普通,而将她比作随处可见的狗尾巴花。因母亲不分昼夜操劳挑起家庭重担,而将

她比作命运多舛的苦菜花和挺拔坚强的向日葵。因母亲穷其毕生精力哺育儿女,而将她比作

一株随风摇曳的棉花。(意对即可)16.这段插叙补充交待了母亲年轻时的美丽,与后

文母亲承担家庭的重担日夜操劳过早衰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而突显了母亲的辛苦和无私

奉献,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爱。17.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层层烘托,营造了一种萧

瑟悲凉的氛围,烘托了母亲坚韧的性格和苍老的形象,为下文盛赞母亲作铺垫。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刻画了一位勤劳朴实的母亲形象。作者以

“母爱像棉花盛开”为题,巧妙地将母亲的无私奉献与棉花的特性相结合,表达了对母爱的深

刻理解和感激。文中多次运用比喻,将母亲与不同的花朵相比较,逐步深化对母爱的认识,

最终找到最贴切的象征一棉花,突显母爱的质朴与伟大。文章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富有

感染力。

14.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好处。

“母爱像棉花盛开”很明显,标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爱”比作“盛开的棉花”,这就

使得标题十分形象生动,富有吸引力,从而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把母爱比作棉花

盛开,结合文章第⑧段“花龄期的棉花开出的花朵很美,白的纯洁,粉的淡雅,但是为了孕

育棉花,她只能萎谢掉自己美丽的容颜;产棉期棉花会把自己所有的养分都毫不保留地提供

答案第6页,共10页

给棉桃,于是叶蕉了,枝枯了,洁白的棉花终于盛开了,而这一次,她枯槁的却是自己全部

啊!”可知棉花的特点是孕育棉桃,给棉桃提供养分,最终枯槁了自己,由此看出棉花是十

分无私伟大的,母爱也如棉花盛开一般,说明了母爱的无私。结合全文内容看,本文的主旨

就是突出母爱的无私,由此看出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1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狗尾巴花:根据文章第③段“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的衣服,她很普通,普通得就像

田野里随处可见的狗尾巴花。”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文章第②段“可是母亲,

她对自己却节俭到了几乎苛刻的程度”以及第③段“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的衣服,

她很普通”可知,因为母亲对自己节俭到了几乎苛刻的地步,穿着普通,而将她比作随处可

见的狗尾巴花。

苦菜花、向日葵:根据文章第⑤段“在我心中,我觉得母亲有时好像命运多舛的苦菜花,有

时却像挺拔坚强的向日葵。”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第⑤段“母亲不分昼夜操

劳着,家务、农活、牲口、孩子……母亲总有忙不完的事,再也无暇去照一下镜子,梳理一

下自己秀美的长发了。”可知,父亲身体不好后,母亲不分昼夜操劳挑起家庭重担,展现出

她的命途多舛和面对困境的坚强,而将她比作命运多舛的苦菜花和挺拔坚强的向日葵。

棉花:根据文章第⑦段“蓦然间,我觉得她仿佛也成了一株随风摇曳的棉花。”可知,运用

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第⑧段“花龄期的棉花开出的花朵很美,白的纯洁,粉的淡雅,但

是为了孕育棉花,她只能萎谢掉自己美丽的容颜;产棉期棉花会把自己所有的养分都毫不保

留地提供给棉桃,于是叶蕉了,枝枯了,洁白的棉花终于成型了,而这一次,她枯槁的却是

自己的全部啊!”可知,棉花为了孕育棉桃牺牲了自己,而母亲穷其毕生精力哺育儿女,牺

牲了自己的一生,二者都是为了后代而牺牲自己,所以将母亲比作一株随风摇曳的棉花。

16.本题考查插叙的作用。

根据题干中“第④段中插入了一段对母亲年轻时照片的描写,有怎样的作用?”这句话可知,

此问题问的是插叙的作用。插叙的作用:补充说明、铺垫、衬托、照应等,插叙可以使文章

结构更具变化、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性格,使文章结构脉络更加清晰、主题更突出等。

“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两根乌亮亮的麻花辫,原来母亲也是很美的。”这段插叙补充交代了

母亲年轻时的美丽。结合第⑤段“母亲不分昼夜操劳着,家务、农活、牲口、孩子……母亲

总有忙不完的事,再也无暇去照一下镜子,梳理一下自己秀美的长发了。”,第⑥段“洁白

的棉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可知,把母亲照片中年轻的美丽与后文

母亲承担家庭的重担日夜操劳过早衰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结合第④段“然而不幸的是,她

答案第7页,共10页

婚后不久父亲的身体就一直不好,母亲便不得不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第⑤段“母

亲不分昼夜操劳着,家务、农活、牲口、孩子……母亲总有忙不完的事,再也无暇去照一下

镜子,梳理一下自己秀美的长发了"可知,母亲为了承担家庭重担,为了孩子,无暇去关注

容颜,表现出母亲的辛苦和对家庭的无私付出,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心疼、感激和爱。

17.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根据“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

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可知,写了深秋田野的环境,很明显这是环境描写,因此

需要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进行分析。结合关键词“枯黄”“星星点点”“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

可以体会到这样的环境渲染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气氛,“母亲的白发”一词可以看出母亲苍老的

形象,母亲这么老了,还在棉花田里辛勤劳作,也看出了母亲坚韧的性格,由此为下文写作

者对母爱的赞美做了铺垫。

18.《狗•猫・鼠》隐鼠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选文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狗・猫•鼠》,写的是“我”仇恨猫,“我”追赶猫,用石头打

猫。《狗•猫•鼠》是鲁迅先生创作于1926年的散文名篇,运用反语和曲笔,以动物喻人,以

议论为线索,夹叙夹议,寓意深厚。散文首先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诬蔑,揭

露了他们卑劣的手段,然后作者说明自己“仇猫”的近因,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再以童年

的追叙,交代了“仇猫”的原因;最后批判“中庸之道”,指出它的实质是纵恶养奸。作者表面

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

军阀统治者的帮凶。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

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联系原文“再一回忆,我的仇猫却远在能够说出

这些理由之前,也许是还在十岁上下的时候了。至今还分明记得,那原因是极其简单的:只

因为它吃老鼠……吃了我饲养着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可知,文段中的“所爱”指隐鼠。

19.DF

【详解】本题文学常识识记。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

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

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