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的“月宫一号”是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已经有三位志愿者在该生态系统中生活了105天,如图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微生物,所以不会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B.相比北京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C.图中各种生物都通过细胞呼吸的方式散失大量热能D.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相对较强2、图示某S形增长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当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时;其对应的种群数量是()

A.aB.bC.cD.d3、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力争2060年前CO2排放实现碳中和(碳排放=碳吸收),这是我国为控制温室效应所做的努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有利于实现碳中和B.温室效应会导致我国树种分布区发生变化C.温室效应可增大人类的宜居区域D.温室效应会导致热带疾病的传播范围扩大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B.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沿食物链进行的C.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都属于能量金字塔的同一营养级D.热带雨林的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强5、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基因库B.森林比草原群落结构更复杂C.斑马、狮子是森林生物群落的典型动物D.在森林生物群落中对群落影响最大的是树冠层6、硅藻生长过程需要硅酸盐。在相同条件下;星杆藻和针杆藻两种硅藻单独培养时的生长曲线和硅酸盐浓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单独培养时,两种硅藻种群数量均没有呈现“J”形增长B.两种硅藻种群的K值均受硅酸盐浓度影响C.两种硅藻种群密度可通过定期取样调查获得D.星杆藻在两种硅藻混合培养时具有竞争优势7、判断自然保护区是否真正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全球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国科学家首次利用蚂蟥吸食的脊椎动物血液中的DNA(DNA),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的脊椎动物的多样性进行了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蚂蟥与被吸食血液的大型脊椎动物之间属于寄生关系B.利用DNA可以通过蚂蟥的空间分布来研究脊椎动物在自然保护区内的空间分布C.利用DNA可以研究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D.自然保护区的美景激发作家的创作灵感属于其间接价值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处于不同营养级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9、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能量的类型和去向(d表示该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1、a2可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呼吸量,但所占比例不符B.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为(a2+b2+c2+d2)/(a1+b1+c1+d1)×100%C.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可用b1表示,且此部分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D.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不完全相同10、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净化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B.“人工湿地”是利用湿地净化污水的生态工程C.“人工湿地”成本低、无耗能D.“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是通过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实现的11、下列关于落叶阔叶林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水平结构与环境条件无关B.群落的季节性变化明显C.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D.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12、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培养液的锥形瓶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当酵母菌总数为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关于该实验中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及种群数量变化,分析不正确的是()A.可取少量菌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估算酵母菌数量B.该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数量为a/2时,种群增长最快C.若将酵母菌的接种量增加一倍,培养条件不变,则K值为2aD.若将培养液的量改为5mL,接种量与培养条件相同,则K值为a13、“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孔林内现已有树10万多株。其中柏、杨、柳、女贞、樱花等各类树木,盘根错节,枝繁叶茂;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参等数百种植物,也依时争荣。下列正确的是()A.树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受乔木密度的影响B.孔林中数量众多的植物、生活在其中种类繁多的动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C.生活在林下的半夏、苔藓等阴生植物的叶绿体颗粒一般较大,颜色较深,这是对弱光环境的一种适应D.“林深五月寒”体现了孔林中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14、下面表格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表示存在捕食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生物种类被捕食者鸟昆虫鼠狐狸草草捕食者鸟√昆虫√√鼠√√狐狸√鹰√√

A.此食物网有三条食物链B.次级消费者有鸟、鹰、狐狸C.人类大量捕杀鼠会使狐狸的数量增多,鹰的数量减少D.鹰占有三个营养级15、我国农业已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虽然产量大大提高,但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现在我国农村大力推广生态农业,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农业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越好B.生态农业可改善土壤结构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在其中起重要作用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6、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_____。17、信息的种类:_______等。18、动物的_______,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_______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如雄鸟在求偶是会进行复杂的________。19、_______观念已是针对全球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其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_______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20、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_______的关系,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和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发利用,即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21、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_______、寄生、_______、捕食等。22、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_______;主要形式是_______23、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形式:______24、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大都来自_______,这些能量中大约只有1%以_______的形式,被生态系统的______通过______转化为_______,固定在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1题,共2分)25、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不同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设置了4组实验,每隔2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取样8次,结果如下表。请回答:。温度/℃不同时间酵母菌种群数量/(106个·mL-1)0h2h4h6h8h10h12h14h14h201.21.83.04.07.813.220.319.4251.22.03.85.88.919.519.018.5301.23.57.215.235.188.288.181.0351.24.89.220.175.273.170.268.1

(1)酵母菌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据表分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35℃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的时间段为_________________h。

(2)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将_________________(填“延长”、“缩短”或“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

(3)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1题,共5分)26、如图是科学工作者用计算机模拟的“人口;粮食、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数值变化模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③曲线各表示哪项数值变化: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从总的趋势分析;该模型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模型曲线可以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利益,应当控制________,保护________,防治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A错误;相比北京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较少,因此自我调节能力减弱,B正确;图中各种生物都通过细胞呼吸的方式散失大量热能,C正确;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二恶恢复力稳定性较强,D正确。2、B【分析】【分析】

1;环境容纳量是指在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容纳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2;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增加;当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保存稳定;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降低。

【详解】

分析题图可知,在b点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在b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表示该种群数量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B正确。

故选B。3、C【分析】【分析】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使地球变暖。地球温度升高首先会使南极的冰盖开始融化,一些岛屿将会被淹没,热带疾病的传播范围将扩大。地球变暖还会引起大气环流气团向两极推移,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

【详解】

A;植树造林能够增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节能减排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释放。增加去路,减少来源,所以有利于实现碳中和,A正确;

B;温室效应会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导致有些树种的分布区发生变化,B正确;

C;温室效应会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热带疾病传播范围扩大、全球降雨格局改变使人类的宜居区域减小;C错误;

D;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使热带疾病的传播范围扩大,D正确。

故选C。4、C【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详解】

A;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A错误;

B;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多样;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其传递的途径也多样,不只沿着食物链进行,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都属于第一营养级;因此位于能量金字塔的塔基,C正确;

D;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高,恢复力稳定性低,D错误。

故选C。

【点睛】5、C【分析】【分析】

热带雨林中生物种类约占地球已知种类的一半;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的基因库。

【详解】

A;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基因库;A正确;

B;与草原相比;森林群落结构复杂且相对稳定,B正确;

C;斑马、狮子善于奔跑;适合在草原上生活,C错误;

D;在森林生物群落中对群落影响最大的是树冠层;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不同群落的生物特征,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6、D【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单独培养时星杆藻;针杆藻的增长曲线均为S形,两种硅藻种群的K值均受硅酸盐浓度影响。

【详解】

A;分析两图可知:单独培养时星杆藻、针杆藻的增长曲线均为S形;A正确;

B;分析两图可知:硅酸盐浓度降低到一定数值后;两种藻类的数量均不再上升,故两种硅藻种群的K值均受硅酸盐浓度影响,B正确;

C;检测藻类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定期取样调查的方法,C正确;

D;实验并没有把两种藻类混养;故不能看出星杆藻在两种硅藻混合培养时具有竞争优势,D错误。

故选D。7、D【分析】【分析】

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包括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详解】

A;蚂蟥吸食脊椎动物的血液;蚂蟥与被吸食血液的大型脊椎动物之间关系是寄生,A正确;

B;空间分布是指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可通过蚂蟥的空间分布及DNA研究脊椎动物在自然保护区内的空间分布,B正确;

C;利用DNA可以研究不同物种的脊椎动物和同一脊椎动物的不同基因;即利用DNA可以研究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C正确;

D;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作为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称为直接价值,自然保护区的美景激发作家的创作灵感属于其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D。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8、A:C【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两部分。而每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会处于不同的营养级;大多数动物是消费者;但屎壳螂、蚯蚓等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属于分解者;细菌中大多数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详解】

A;由于一种生物可以以多种生物为食物;也可以被多种生物所捕食,因此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的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处于不同的营养级,A正确;

B;有些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属于分解者;如蚯蚓,B错误;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正确;

D;硝化细菌等是生产者;D错误。

故选AC。9、A:B:C:D【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只是辐射到生态系统中的太阳能的一小部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大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生产者的残枝败叶可以流向分解者,少量的可以被初级消费者所捕食,还有一部分是未被利用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的输入量=该营养级的同化量+粪便量,粪便量属于生产者的同化量。

【详解】

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大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图中a1、a2可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呼吸量,但所占比例不符,A正确;

B、a2+b2+c2+d2是消费者的同化量,a1+b1+c1+d1是生产者的同化量,因此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a2+b2+c2+d2)/(a1+b1+c1+d1)×100%,B正确;

C、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a2+b2+c2+d2)可用b1表示,且此部分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C正确;

D、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不完全相同,D正确。

故选ABCD。10、C:D【分析】【分析】

“人工湿地”是利用湿地净化污水的人为建设的生态工程;成本低;耗能少。其净化作用是通过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实现的。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的美称。

【详解】

A;“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利用自然的一个表现,A正确;

B;“人工湿地”利用了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原理而打造的生态工程;B正确;

C;生态系统都是消耗能量的;“人工湿地”也不例外,C错误;

D;“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是需要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而后才能供给水生植物吸收利用;D错误。

故选CD。

【点睛】11、B:C:D【分析】【分析】

水平结构是指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光照强度的不同、土壤湿度和盐碱地的差异、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生物,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因此群落水平结构与环境条件有关。

【详解】

A;群落水平结构与环境条件有关;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A错误;

B;由于不同季节的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差异;群落的季节性变化明显,B正确;

C;群落中的植物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正确;

D;群落中的动物受食物和栖息场所等的影响;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D正确。

故选BCD。

【点睛】

本题考查群落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2、C:D【分析】【分析】

1;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包括S型和J型;其中J型曲线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没有最大值,而题干中酵母菌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说明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当种群数量为a/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2、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详解】

A;估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法;即取少量菌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估算酵母菌数量,A正确;

B;由题意可知;酵母菌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说明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当种群数量为a/2时,种群增长最快,B正确;

C;K值与环境条件有关;酵母菌的K值与酵母菌的接种量没关系,因此培养条件不变,K值也不变,仍为a,C错误;

D;若将培养液的量改为5mL;酵母菌生长所需营养物质减少,接种量与培养条件相同,则K值小于a,D错误。

故选CD。13、A:C:D【分析】【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

A;乔木密度会影响林下植物的光照强度;因此树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受乔木密度的影响,A正确;

B;生态系统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孔林中的生物群落还应包括细菌、真菌等分解者,B错误;

C;生活在林下的半夏、苔藓等阴生植物所获得的光照少;其叶绿体颗粒一般较大,颜色较深,从而能固定更多的光能,这是对弱光环境的一种适应,C正确;

D;“林深五月寒”体现了孔林中生物多样性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正确。

故选ACD。14、C:D【分析】【分析】

人类大量捕杀鼠;狐狸和鹰的数量会减少。

根据表中的信息绘制如下食物网其中包含的食物链有草→昆虫→食虫鸟→鹰;草→鼠→鹰,草→鼠→狐狸。

【详解】

A;根据表中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可知;图中有3条食物链,其中包含的食物链有草→昆虫→食虫鸟→鹰,草→鼠→鹰,草→鼠→狐狸,A正确;

B;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有鸟、鹰、狐狸,B正确;

C;由于鹰和鼠都以鼠为食;人类大量捕杀鼠会使狐狸的数量减少,但鹰的由于有其他的食物来源可能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也可能减少,C错误;

D;根据食物链可知;鹰占第三和第四营养级,D错误。

故选CD。15、B:C:D【分析】【分析】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

【详解】

A;适当增加食物链的环节;使每个环节都能获得产品,可增加对能量的利用率,但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也越多,因此食物链和营养级不是越多越好,A错误;

B;生态农业可改善土壤结构;B正确;

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C正确;

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离开了人的作用,该系统将很快崩溃,D正确。

故选BCD。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6、略

【分析】【详解】

演替即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演替的类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解析】演替17、略

【解析】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18、略

【解析】①.特殊行为②.生物的行为特征③.求偶炫耀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可持续发展自然、经济、社会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人与生态环境宣传教育盲目地、掠夺式地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互利共生竞争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呼吸作用热能2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化学能2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太阳能可见光生产者光合作用化学能有机物中四、实验题(共1题,共2分)25、略

【分析】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温度和培养时间是自变量;酵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