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突破卷:植被与土壤(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突破卷:植被与土壤(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突破卷:植被与土壤(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突破卷:植被与土壤(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突破卷:植被与土壤(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突破卷-植被与土壤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2024•四川绵阳•模拟预测)山西兴县地处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境内丘陵棋布,沟壑纵横。下图为

该县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1999年以来,该县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

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

显干燥化趋势。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谷底的典型自然植被的特征是()

A.植物垂直结构复杂B.树叶缩小为针状,抗旱抗寒

C.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D.森林常绿,革质叶片

2.该区域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是()

①大量吸取地下水,坡面地下水资源短缺

②林地稀疏,蒸发加剧,含蓄水源能力降低,土壤变干

③坡面含水率下降,林地退化

④植被覆盖率增加

A.②玲④今①玲③B.④今③玲①玲②

C.④9②少①3③D.④玲①玲③玲②

(2024•山西晋中•三模)青杆是我国特有的常绿乔木,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区及西北地区东部,多生长

于海拔1400〜2800米地带,其凋落物按照分解程度分为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和已分解层。下图示意祁连山

某山地(海拔1800〜3670米)不同海拔青杆林凋落物各层占比,甲、乙、丙表示由低到高的不同海拔。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

3.青杆林凋落物累积和分解最快的季节分别是()

A.春季夏季B.冬季春季C.秋季冬季D.秋季夏季

4.该山地未分解层凋落物()

A.距离表层土壤最近B.原形可被辨识出来

C.结构已不可分辨D.颜色仍保持绿色

5.与乙海拔相比,该山地丙海拔凋落物已分解层占比较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坡度较大B.气温较高C.土壤湿度较大D.地势较低

(2024•黑龙江吉林•二模)园林土壤(基本处于种植池、车库顶部等位置)作为一种有别于自然土或

农田土的特殊土壤,其理化特性受人为因素的影响非常大。下图为“不同城市园林土壤与自然土壤pH值对

比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与当地自然土壤相比,城市园林土壤()

A.有机质含量更高B.土壤透水性更差

C.生态系统更稳定D.土层垂直分层更多

7.天津园林土壤和自然土壤pH值相近的原因是()

A.所处区域自然土壤盐碱化B.园林土壤退化不严重

C.利用偏酸性水灌溉碱性土壤D.自然土壤和园林土壤同源

(2024•广东佛山•二模)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水位周期性地在145m和175m间波动,形成水库消落带。

调查发现,随着水库运行,消落带土壤趋于贫瘠。下图示意三峡水库消落带植被生物量、种类占比和累积

淹水时长随高程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8.与145~155米高程相比,消落带155~175米高程的植被()

A.根茎耐淹性更强B.一年生草本生物量更多

C.群落物种更单一D.多年生草本优势更明显

9.消落带土壤趋于贫瘠,主要是因为库区水位的涨落会()

A.降低有机质分解速度B.加快成土母质形成

C.加快土层养分的流失D.降低土壤的含水量

(2024•江西景德镇•二模)干旱区的沙埋会影响土壤氧含量、盐度、湿度、营养状态、土壤温度等,

不同程度的沙埋影响荒漠植物的生长和生存。下表示意梭梭的轻度沙埋和非沙埋生长参数差异(轻度沙埋

指沙埋深度小于植株高度的四分之一,非沙埋指植株未遭受沙埋),完成下面小题。

物种生长环境株高(m)地径(cm)平均冠幅(cm)叶面积指数根冠比

轻度沙埋1.687.55188.90.720.43

梭梭

非沙埋1.775.32149.460.660.56

10.推测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会导致土壤()

A.透气性降低B.矿物质减少C.黏粒含量增加D.酸性逐渐增大

11.由表可知轻度沙埋使得梭梭()

A.抑制生长B.根系更为发达C.增加吸收土壤养分D.水分利用效率低

12.轻度沙埋后的根冠比变化,会产生的影响是()

A.浅层土壤盐分降低B.光合作用减弱

C.地表升温明显D.地径生长受限

(2024•甘肃•二模)地处黄土高原的某农场在冬小麦种植地就翻耕和留茬免耕两种耕作模式对土壤有机质

的影响进行了长期的对比实验,两种模式下不同深度土壤微生物碳储量和总有机碳储量的对比结果如下图

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3.与翻耕相比,留茬免耕在任何深度中土壤微生物碳储量都较高,是由于免耕可以()

A.增强土壤透气性B.保护土壤结构

C.增强土壤透水性D.降低土壤温度

14.与留茬免耕相比,翻耕土层10~40cm深处的总有机碳储量较大,主要是因为翻耕时()

A.冬小麦残茬翻入该层B.冬小麦根系生长加快

C.深层土壤贮水量加大D.深层土壤透气性改良

(2024•天津河西•二模)下表为吉林公主岭和湖南祁阳甲、乙两地土壤的基本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地点性质有机质(g/kg)气(g/kg)磷(g/kg)pH值

甲(公主岭)22.81.401.3922.17.6

乙(祁阳)13.61.071.0722.15.7

15.与甲地相比,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高,微生物分解速度快

B.成土母质中矿物质含量较少

C.以常绿林为主,枯枝落叶少

D.土壤化学风化和淋溶作用弱

16.两地进行土壤改良和养护的正确做法是()

A.甲一土壤中掺入沙子,增加透气性

B.甲一减少粮食种植面积,退耕还草

C.乙一土壤中补充熟石灰,增施有机肥

D.乙一引淡水灌溉,有效抑制蒸发返盐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2024•北京东城•一模)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土壤主题学习探究活动。阅读图文资料,回

答下列问题。(18分)

活动一分析案例,认识不同区域土壤肥力差异。

同学们查找了黑龙江省望奎县和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土壤的相关资料,发现望奎县土壤肥力高于东川

区。图为某同学制作的相关资料卡片。

126°36'c

"C降水量/E

/N400

/\300

200

.11I

—|Hh|—ioo

4710(备

昆明

1

望奎县某地景观东川区某地景观

(1)从气候、地形角度分析望奎县土壤肥力高于东川区的原因。(6分)

活动二一模拟实验,探究土壤的形成因素

同学们进行了土壤模拟实验,表为土壤模拟实验报告(部分)。

实验目预期结果分

实验照片实验过程

的析

1.取两份相同的土壤样本(180克),

其中一份放入30克剪碎的枯枝落叶;

2.两份土壤样本各浇入100毫升水,

飞表层搅拌均匀,盖上保鲜膜;

3.将两份土壤样本同时放入38℃恒温箱,连续观察记录20天

的变化。

⑵填写实验目的和预期结果分析,完善实验报告。(6分)

实验目的—;预期结果分析—o

活动三依据土壤形成因素,解密土壤养护技术

同学们了解到,秸秆覆盖还田和免耕播种技术是指秋天收获后,将秸秆均匀覆盖在农田上,春播时不

用翻耕,播种机直接在农田上播种的农业耕作技术。

⑶说明秸秆覆盖还田和免耕播种技术对养护土壤的作用。(6分)

18.(2024•辽宁•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水分及其时空结构会产生极大影响,某研究机构在黄土高原上选择了两个坡

面进行对比实验。两坡地形条件基本相同,但降水略有差异。下图示意甲、乙两坡经过30年恢复后两种植

被恢复类型地(搭荒草地和人工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

土壤水分/%土壤水分/%

24-

乙坡・刺槐林地坡

・刺槐林地坡21-口搭荒草地坡

口樗荒草地坡18-

15•

(1)指出研究人员应从哪些方面选择地形条件相似的两个实验点。(4分)

⑵据图说出两种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水分影响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⑶简述选择降水不同的甲、乙两地进行对比实验的意义。(4分)

19.(2024•湖南衡阳•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草原围封是通过设置围栏把退化的草原保护起来,使其不受外界干扰,从而恢复自然、提升生物量的

方式。希拉穆仁草原位于阴山北麓,属典型荒漠草原。当地的放牧强度会对草原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循

环和营养元素供应等产生影响。为保护希拉穆仁草原生态,当地经历了一定时间的围封,围封内和围封外

区域草原的土壤性质有着明显差异。表示意相同草原类型的围封内和围封外区域土壤平均容重和总孔隙度

特征对比,图示意希拉穆仁草原不同植物群落根系生物量。

草原区域深度/cm平均容重〃(g-cm-3)总孔隙度/%

围栏内0~200.8952.53

围栏外0~201.0149.62

注: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是指单位体积原状土壤中所含有的干土重量。

总孔隙度:土壤孔隙体积占土壤总体积的比例。

⑴简述希拉穆仁草原土层深度和土壤有机碳的关系,并说明原因。(6分)

(2)说明希拉穆仁草原设置围封区对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作用。(6分)

⑶有其他研究发现,草原围封的时间超过一定年限反而会导致草原土壤的生物量下降,请分析该现象产生

的原因。(6分)

单元突破卷-植被与土壤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2024•四川绵阳•模拟预测)山西兴县地处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境内丘陵棋布,沟壑纵横。下图为

该县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1999年以来,该县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

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

显干燥化趋势。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谷底的典型自然植被的特征是()

A.植物垂直结构复杂B.树叶缩小为针状,抗旱抗寒

C.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D.森林常绿,革质叶片

2.该区域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是()

①大量吸取地下水,坡面地下水资源短缺

②林地稀疏,蒸发加剧,含蓄水源能力降低,土壤变干

③坡面含水率下降,林地退化

④植被覆盖率增加

A.②玲④今①玲③B.④今③玲①玲②

C.④9②少①3③D.④玲①玲③玲②

【答案】1.C2.D

【解析】L读图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过渡地带,

植被是森林草原区,而图中乔木位于谷底,水分条件好,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水热较充足的条件下,自

然植被应为温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植被-落叶阔叶林,该植被具有在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的特点,C正确;

热带雨林地区的植物垂直结构复杂,A错误;具有树叶缩小为针状,抗旱抗寒的特征的植被是针叶林,B错

误;森林常绿,革质叶片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征,该地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北,森林以温带阔叶林为主,

D错误。故选C。

2.退耕还林还草导致该地植被覆盖率增加,森林大量吸取地下水,导致坡面地下水资源短缺;坡面含水量

下降,森林生长的水分条件变差,导致林地退化,林地稀疏;随着林地的稀疏化,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增多,

使蒸发加剧,土壤变干,森林退化,含蓄水源能力降低,加剧土壤的干燥化过程。所以发生的先后过程是

④今①玲③玲②,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植被的因素主要包括:热量、光照、降水、地形、水源、土壤、风力、人类活动。

(2024•山西晋中•三模)青杆是我国特有的常绿乔木,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区及西北地区东部,多生长

于海拔1400〜2800米地带,其凋落物按照分解程度分为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和已分解层。下图示意祁连山

某山地(海拔1800〜3670米)不同海拔青杆林凋落物各层占比,甲、乙、丙表示由低到高的不同海拔。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

3.青杆林凋落物累积和分解最快的季节分别是()

A.春季夏季B.冬季春季C.秋季冬季D.秋季夏季

4.该山地未分解层凋落物()

A.距离表层土壤最近B.原形可被辨识出来

C.结构已不可分辨D.颜色仍保持绿色

5.与乙海拔相比,该山地丙海拔凋落物已分解层占比较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坡度较大B.气温较高C.土壤湿度较大D.地势较低

【答案】3.A4.B5.C

【解析】3.由材料可知,青杆是常绿乔木,春季随着新叶长出,老叶脱落较多,凋落物累积最快;影响森

林凋落物分解的因素主要有气温、湿度、海拔、坡向、坡度等,夏季温度高、湿度大,凋落物分解最快。B、

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4.未分解层位于凋落物最上部,距离表层土壤最远,A错误;未分解层由新凋落的叶、细枝、茎、树皮、

果实等组成,凋落物的原形和结构尚可辨识出来,B正确,C错误;已分解层植物的颜色不可保持,D错误。

故选Bo

5.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凋落物分解越快,己分解层所占比重越大。假如丙地坡度较大,坡度越大,堆积

物越容易被侵蚀,已分解层厚度较低,A错误;由材料“甲、乙、丙表示由低到高的不同海拔"可知,丙地海

拔高于乙地。所以丙地气温较低,B、D错误;该山地位于西北地区,气候相对干旱,降水较少,但海拔高

处土壤湿度较大,有利于凋落物的分解,所以丙海拔凋落物已分解层占比较大,C正确。故选C。

【点睛】祁连山的青杆林是我国非常独特的生态系统之一。青杆,也称为祁连圆柏,是我国特有的树种,

主要分布在祁连山海拔较高的区域。这片青杆林有着极高的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青杆树生长缓慢,但生

命力极强,能够在高寒、干旱的环境中生存,并形成独特的森林景观。青杆林不仅为当地的野生动植物提

供了重要的栖息地,还起到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重要的生态功能。止匕外,青杆林还具有很高的科研价

值。由于青杆树独特的生长环境和生理特性,使其成为研究植物生态、植物生理等方面的重要对象。同时,

青杆林也是研究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问题的重要基地。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祁连山的青

杆林也面临着一些威胁。例如,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人类活动破坏了青杆林的生态环境,导致其数量和

质量都受到了影响。因此,加强对青杆林的保护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2024•黑龙江吉林•二模)园林土壤(基本处于种植池、车库顶部等位置)作为一种有别于自然土或

农田土的特殊土壤,其理化特性受人为因素的影响非常大。下图为“不同城市园林土壤与自然土壤pH值对

比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与当地自然土壤相比,城市园林土壤()

A.有机质含量更高B.土壤透水性更差

C.生态系统更稳定D.土层垂直分层更多

7.天津园林土壤和自然土壤pH值相近的原因是()

A.所处区域自然土壤盐碱化B.园林土壤退化不严重

C.利用偏酸性水灌溉碱性土壤D.自然土壤和园林土壤同源

【答案】6.B7.A

【解析】6.城市园林土壤受人为活动影响大,比如踩踏、清扫落叶等,有机质含量通常较低,A错误;城

市园林土壤可能因人为干扰,比如地面硬化等,使得土壤透水性更差,B正确;自然土壤生态系统相对更稳

定,城市园林受人为影响大,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C错误;一般来说自然土壤的土层垂直分层更明显,城

市园林土壤受人为活动破坏,土层垂直分层不一定更多,D错误。故选B。

7.天津所处区域自然土壤本身就荣哟出现盐碱化,而园林土壤的灌溉也容易导致盐碱化,所以园林土壤和

自然土壤pH值相近,A正确;园林土壤退化不严重与pH值相近关系不大,B错误;如果利用偏酸性水灌溉

碱性土壤,会使园林土壤pH值降低,与自然土壤差异会变大,C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园林土壤理化特性

受人为因素的影响非常大,自然土壤和园林土壤同源不能很好地解释二者pH值相近,D错误。故选A。

【点睛】酸性土是pH值小于7的土壤总称。包括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和燥红土等土类。我国热带、

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着各种红色或黄色土壤的酸性土。高温多雨、湿热同季的特点,使土壤的风化和成

土作用均很强烈,生物物质的循环十分迅速。盐基高度不饱和,pH一般在4.5-6。同时铁铝氧化物有明显积

聚,土壤酸瘦。可通过正确施肥,注意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可施用石灰,调节pH来减少某些重金属元素

危害。东南丘陵地区的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等酸性作物。

(2024・广东佛山•二模)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水位周期性地在145m和175m间波动,形成水库消落带。

调查发现,随着水库运行,消落带土壤趋于贫瘠。下图示意三峡水库消落带植被生物量、种类占比和累积

淹水时长随高程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8.与145~155米高程相比,消落带155~175米高程的植被()

A.根茎耐淹性更强B.一年生草本生物量更多

C.群落物种更单一D.多年生草本优势更明显

9.消落带土壤趋于贫瘠,主要是因为库区水位的涨落会()

A.降低有机质分解速度B.加快成土母质形成

C.加快土层养分的流失D.降低土壤的含水量

【答案】8.B9.C

【解析】8.根据图示可知,与145-155米高程相比,消落带155-175米高程的植被累积淹水时长短,说明

该范围植被根茎耐淹性更弱,A错误;据图示生物量曲线可知虽然在145-150米高程内以多年生草本为主,

但该区域生物量小,而生物量较大的155-175米高程范围内是以一年生草本为主,所以推断与145~155米高

程相比,消落带155~175米高程的植被一年生草本生物量更多,B正确;该区域生物总量更多,群落物种更

丰富,C错误;该区域一年生草木总体生物量更大,优势更明显,D错误,故选B。

9.库区水位的反复涨落增强了流水侵蚀作用,加快了土层养分的流失,导致土壤趋于贫瘠,C正确;有机

质分解速度主要与微生物活动和气温有关,与库区水位的涨落关系不大,A错误;成土母质远离消落带土壤,

且成土母质与土壤肥力关系不大,B错误;库区水位的涨落不会降低土壤的含水量,D错误。故选C。

【点睛】水库削落带防治在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加强对削落带生态环境管理与规划、大力建设植被生态工

程、建立预防预警监测系统。鼓励库区两岸农村在出露期耕种会导致库区的生态环境恶化。

(2024•江西景德镇•二模)干旱区的沙埋会影响土壤氧含量、盐度、湿度、营养状态、土壤温度等,

不同程度的沙埋影响荒漠植物的生长和生存。下表示意梭梭的轻度沙埋和非沙埋生长参数差异(轻度沙埋

指沙埋深度小于植株高度的四分之一,非沙埋指植株未遭受沙埋),完成下面小题。

物种生长环境株高(m)地径(cm)平均冠幅(cm)叶面积指数根冠比

轻度沙埋1.687.55188.90.720.43

梭梭

非沙埋1.775.32149.460.660.56

10.推测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会导致土壤()

A.透气性降低B.矿物质减少C.黏粒含量增加D.酸性逐渐增大

11.由表可知轻度沙埋使得梭梭()

A.抑制生长B.根系更为发达C.增加吸收土壤养分D.水分利用效率低

12.轻度沙埋后的根冠比变化,会产生的影响是()

A.浅层土壤盐分降低B.光合作用减弱

C.地表升温明显D.地径生长受限

【答案】10.A11.C12.A

【解析】10.由材料"干旱区的沙埋会影响土壤氧含量、盐度、湿度、营养状态、土壤温度等”进行推测,沙

埋深度增加,土壤受上覆沙层的重力压实下,孔隙度减少,透气性降低,A正确;沙埋不会影响土壤的组成

和质地,即矿物质、黏粒含量不会,BC错误;土壤的酸碱度主要受降水的影响,干旱地区的土壤呈碱性,

沙埋深度增加土壤的湿度增加,并不会影响到土壤的酸碱度的变化,该地土壤应为碱性土,D错误。故选A。

11.读表可知,轻度沙埋后,梭梭的株高更矮,但地径、平均冠幅、叶面积指数均要更高,由此可知,轻

度沙埋使梭梭生长状况更好,说明梭梭能够从土壤中汲取的养分及水分更多,C正确,AD错误;轻度沙埋

后梭梭的平均冠幅、叶面积指数均高于非沙埋,根冠比低于非沙埋,说明轻度沙埋后的梭梭地面生物量生

长优于地下生物量(根系),植物根系没有更发达,B错误。故选C。

12.读表可知,轻度沙埋后梭梭的根冠比下降,是由于平均冠幅增加,遮阳作用明显,冠层下地表降温明

显,蒸发减弱,浅层土壤盐分降低,A正确,C错误;平均冠幅增加,光合作用增强,B错误;地径更大,

说明轻度沙埋后生长更快,D错误。故选A。

【点睛】土壤的盐碱性与降水的关系十分密切,但并不是所有地区的土壤的盐碱性都是受降水量来决定。

土壤之所以有酸碱性,是因为在土壤中存在少量的氢离子和氢氧离子。当氢离子的浓度大于氢氧离子的浓

度时,土壤呈酸性;反之呈碱性;两者相等时则为中性。

(2024•甘肃•二模)地处黄土高原的某农场在冬小麦种植地就翻耕和留茬免耕两种耕作模式对土壤有机质

的影响进行了长期的对比实验,两种模式下不同深度土壤微生物碳储量和总有机碳储量的对比结果如下图

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3.与翻耕相比,留茬免耕在任何深度中土壤微生物碳储量都较高,是由于免耕可以()

A.增强土壤透气性B.保护土壤结构

C.增强土壤透水性D.降低土壤温度

14.与留茬免耕相比,翻耕土层10~40cm深处的总有机碳储量较大,主要是因为翻耕时()

A.冬小麦残茬翻入该层B.冬小麦根系生长加快

C.深层土壤贮水量加大D.深层土壤透气性改良

【答案】13,B14.A

【解析】13.翻耕更能增加土壤透气性,A错误;免耕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扰动较少有利于微生物在土壤

表层繁殖、积累,并保护土壤结构,B正确;改良土壤微生物生存环境需要储水而不是透水,C错误;免耕

土壤水分含量高,温度变化较小,D错误。故选B。

14.免耕时,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储量有所增加,这主要归因于在免耕条件下,土壤结构得到改善,有机质

的分解与流失较少。而翻耕能够把麦茬翻入土壤深层,并随时间分解,从而提高土壤10-40cm土层总有机

碳含量,A正确;冬小麦根系生长加快是碳储量的结果,并不属于原因,B错误;深层土壤的贮水量并不会

随着翻耕增加,C错误;深层土壤的透气性改良并不会增加有机碳的储量,D错误。故选A。

【点睛】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是判断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有机质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枯枝落叶,有机质的支

出主要是微生物的分解、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外力导致的流失等。

(2024•天津河西•二模)下表为吉林公主岭和湖南祁阳甲、乙两地土壤的基本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地点性质有机质(g/kg)气(g/kg)磷(g/kg)pH值

甲(公主岭)22.81.401.3922.17.6

乙(祁阳)13.61.071.0722.15.7

15.与甲地相比,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高,微生物分解速度快

B.成土母质中矿物质含量较少

C.以常绿林为主,枯枝落叶少

D.土壤化学风化和淋溶作用弱

16.两地进行土壤改良和养护的正确做法是()

A.甲一土壤中掺入沙子,增加透气性

B.甲一减少粮食种植面积,退耕还草

C.乙一土壤中补充熟石灰,增施有机肥

D.乙一引淡水灌溉,有效抑制蒸发返盐

【答案】15.A16.C

【解析】15.由材料可知,乙为湖南祁阳,气候湿热,生物循环快,微生物分解速度快,土壤有机质含量

低,A正确;有机质的多少与成土母质中矿物质含量无关,B错误;乙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常绿林

为主,但常绿林的养分循环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枯枝落叶,C错误;乙地湿热,降水多,土壤化学风化作

用和淋溶作用强,D错误。故选A。

16.由材料可知,甲地位于东北,土壤类型为黑土,土质较疏松,不需要掺入沙子。掺入沙子,增加透气

性主要是针对黏性重通气性差的红壤,A错误;减少粮食种植面积退耕还草,属于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不

是土壤改良和养护的方法,B错误;乙地为红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且呈酸性,补充熟石灰,增施有机肥

可以改良肥力,C正确;盐碱地的改良方法是引淡水灌溉,抑制蒸发返盐,乙地土壤盐碱化并不严重,D错

误。故选C。

【点睛】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

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

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等。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2024•北京东城•一模)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土壤主题学习探究活动。阅读图文资料,回

答下列问题。(18分)

活动一分析案例,认识不同区域土壤肥力差异。

同学们查找了黑龙江省望奎县和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土壤的相关资料,发现望奎县土壤肥力高于东川

区。图为某同学制作的相关资料卡片。

望奎县某地景观东川区某地景观

(1)从气候、地形角度分析望奎县土壤肥力高于东川区的原因。(6分)

活动二一模拟实验,探究土壤的形成因素

同学们进行了土壤模拟实验,表为土壤模拟实验报告(部分)。

实验目预期结果分

实验照片实验过程

的析

1.取两份相同的土壤样本(180克),

其中一份放入30克剪碎的枯枝落叶;

2.两份土壤样本各浇入100毫升水,

表层搅拌均匀,盖上保鲜膜;

3.将两份土壤样本同时放入38℃恒温箱,连续观察记录20天

的变化。

⑵填写实验目的和预期结果分析,完善实验报告。(6分)

实验目的—;预期结果分析—o

活动三依据土壤形成因素,解密土壤养护技术

同学们了解到,秸秆覆盖还田和免耕播种技术是指秋天收获后,将秸秆均匀覆盖在农田上,春播时不

用翻耕,播种机直接在农田上播种的农业耕作技术。

⑶说明秸秆覆盖还田和免耕播种技术对养护土壤的作用。(6分)

【答案】⑴望奎县比东川区年均温低,分解作用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望奎县比东川区降水量小,淋

溶作用弱,土壤养分流失少;望奎县比东川区地势平坦,水土流失较少等。(6分)

(2)实验目的:主要探究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预期结果分析:在其他因素相同情况下,枯枝

落叶多,土壤的有机质来源丰富,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6分)

⑶秸杆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减少蒸发,增加土壤水分;保护土壤免受风蚀和水蚀,减少养分流

失等。(6分)

【分析】本题以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的土壤主题学习探究活动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影

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土壤的养护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

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结合有机质积累和分解(流失)等角度展开分析。对比两地气温曲线可知望奎县比东川区年

均温低,微生物活性弱,有机质分解作用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对比两地降水量可知望奎县比东川区

降水量小,淋溶作用弱,土壤养分淋溶流失的量更少;从地形角度看,望奎县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

比而东川区起伏不平,因此望奎县水土流失较少等。

(2)结合实验过程可知,该实验主要是对比了含枯枝落叶的土壤和不含枯枝落叶的土壤在相同的湿度和温

度条件下的变化差异,因此实验目的是主要探究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物是土壤

有机质的中澳来源,因此预期结果分析为在其他因素相同情况下,枯枝落叶多,土壤的有机质来源丰富,

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

(3)秸杆还田,秸秆可以为土壤提供有机质,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免耕不会使土壤变得很疏松,可以

降低土壤的透气性,减少蒸发,增加土壤水分;免耕的土壤更加紧实,还可以保护土壤免受风蚀和水蚀,

减少养分流失等。

18.(2024・辽宁■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水分及其时空结构会产生极大影响,某研究机构在黄土高原上选择了两个坡

面进行对比实验。两坡地形条件基本相同,但降水略有差异。下图示意甲、乙两坡经过30年恢复后两种植

被恢复类型地(播荒草地和人工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

土壤水分/%土壤水分/%

24「乙坡.刺槐林地坡

,刺槐林地坡21■口播荒草地坡

口樗荒草地坡18-

15-

(1)指出研究人员应从哪些方面选择地形条件相似的两个实验点。(4分)

(2)据图说出两种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水分影响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⑶简述选择降水不同的甲、乙两地进行对比实验的意义。(4分)

【答案】(1)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山坡坡长。(4分)

(2)差异:播荒草地土壤水分含量显著高于人工刺槐林地,降水越多差异越显著。

原因: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人工刺槐林植株高大,蒸腾作用强。(8分)

⑶降水差异影响土壤水分含量;在不同降水条件下,两种植被类型涵养水源能力的差别一致,可排除降水

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4分)

【分析】本题以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水分及其时空结构分布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地貌考查、土壤

的影响因素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详解】(1)不同地形的坡度越大,坡长越长,土壤中的水分流速越快,越不易存留;不同的坡向会对光

照的接收产生不同的效果,从而使土壤蒸发产生差异;海拔高度越高,气温越低,土壤水分蒸发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