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试卷(六)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原卷版_第1页
单元测试卷(六)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原卷版_第2页
单元测试卷(六)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原卷版_第3页
单元测试卷(六)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原卷版_第4页
单元测试卷(六)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测试卷(六)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开始全面整顿郡国土地并着手编制户籍,史称“版籍”“版图”。“版籍”“版图”的出现()A.加重了农民负担B.便利了赋税征收C.强化了中央集权D.确立了土地私有2.隋炀帝时期,人口统计数据最高接近九百万户;唐高祖武德年间,人口统计数据下降到二百万户;到了唐太宗的鼎盛时期,全国的统计数据也只有三百万户。根据以上人口统计数据变化可推知()A.隋末农民战争使人口大量损失B.唐朝户籍管理制度效率低下C.史书对贞观之治多有溢美之词D.唐朝农业生产出现严重倒退3.宋代以首都开封为代表的很多城市,流动人口远高于当地户籍人口,称为“浮客”。宋仁宗时,“今之浮客,佃人之田、居人之地者,盖多于主户”,“天下废田尚多,民罕土著,或弃田流徙为闲民”。这说明宋代()A.户籍制度难以为继B.农民社会地位下降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D.农业经济走向衰落4.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控制人口;汉朝实行“编户齐民”;隋朝“大索貌阅”;唐承隋制;明朝继承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办法。我国历朝重视户籍管理的主要目的是()A.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B.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C.为抵御外族进攻提供足够的兵源D.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5.2014年,国务院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宣告中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意见》明确,要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考虑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因素。户籍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缩小城乡差别B.推进城市化进程C.保护农村耕地D.适应社会发展6.秦代乡里制度逐渐定型,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这反映出秦代()A.农村基层实行地方自治B.皇帝直接掌握了乡官的任命权C.乡里属于社会经济组织D.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7.明清时期,江南市镇自发形成了各类功能性自治组织,如规范本镇本行业交易活动的行会,维持治安的保甲,负责慈善事业的义庄等,事类不一,互不统属。这表明明清时期()A.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动B.商人自治引起了基层行政体系的改变C.商品经济的发展与传统基层治理模式相结合D.封建国家放松了对基层社会的管控8.521年,梁武帝下诏:“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他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收养孤儿和单身老人,使“孤幼有归,华发不匮”。这反映当时政府()A.采取无为而治保护弱势群体B.践行民本思想防止贫富分化C.重视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D.形成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9.唐朝时期,为了救助病残、乞丐及贫民,政府专门设置了一些病坊。据《天宝年代敦煌郡会计牒》记载,该郡的病坊有床4张、被子3张、碗10枚、匙箸各10口,可以提供10人一年的开支。其他州的情形与敦煌郡相差无几。这表明唐代()A.中央用法律保障弱势群体B.比以往的朝代更重视仁政C.重视基层治理以促进稳定D.具备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10.明朝乡村社仓制度规定,各村二三十家为一会,以户等的高下,分别捐粮收储于仓,而推有德者为社正,进行具体管理。若遇凶年,则计户给散,先中下户,后及上户,上户需偿还,中下户则免其偿还。这反映了明朝乡村救济()A.救济方式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B.建立了完备的乡村备荒仓储体系C.保障了当时农民的生产和生活D.注意发挥民间力量的作用11.“凡父母双方均为雅典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在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当他们登记之时,村社成员对他们宣誓投票,做出决定。”下列对“村社”的理解恰当的是()A.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B.承担司法职能C.由城邦公民大会负责管理D.是基层治理组织12.1251年,在英国埃塞克斯郡王室自营地哈维尔庄园中,庄园公共事务由村民组成的陪审团处理。1380年起,庄园的警察、检验员由村庄民众选出。1465年,庄园的佃户还获得庄园内个人案件诉讼由庄园法庭处理、禁止外面的官员干涉哈维尔事务的王室特许状。这说明()A.庄园成为中古英国的基层单位B.英国王权复兴的趋势有所逆转C.庄园具有一定的基层自治特色D.普通民众政治参与度逐渐提升13.有学者在评价美国政治制度时指出:“乡镇组织之于自由,犹如小学之于授课。乡镇组织将自由带给人民,教导人民安享自由和学会让自由为他们服务。”这主要是因为乡镇()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C.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D.承担了基层教育机构的职能14.1834年,英国《济贫法(修正案)》将“低于舒适原则”确立为基本原则,即不论家庭大小和生活支出多少,金钱救济绝对不能超过社区独立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它规定,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这些规定反映出英国()A.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B.社会矛盾尖锐激化C.形成了完善的法律体系D.救济观念走向人道15.全球现行医疗模式大致分四种:以税为本的英国模式;以医疗保险法令管理全民保险的德国模式;以设立安全网保护弱势社群的私营保险的美国模式;以强制性储蓄的新加坡模式。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体现西方人人平等的价值观B.福利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建成C.美国干预最强英国干预最弱D.市场机制与国家干预相结合16.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A.保证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B.使劳动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C.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D.实现共同富裕与小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2023·扬州高二上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而最重要的莫过于维持新生的政权问题。1950年,公安系统在内部颁发了《特种人口管理暂行办法(草案)》。1951年,公安部制定并颁布了《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的一个户籍法规。1953年新中国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同时,为了保障重工业发展战略的优先实施,统计人口日益成为必要。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将新中国成立以来日渐形成的城乡有别的户口登记制度与限制迁移制度固定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的通过,标志着城乡有别的二元户籍制度确立。——摘编自扈立家《中国户籍制度创新与农村城市化研究》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历程(节选)。(见下表)时间事件1984年中共中央发布一号文件,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带口粮在城镇落户1985年公安部出台《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实行暂住证制度1992年公安部发出通知,决定在小城镇、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当地有效城镇户口制度,以解决要求进入城镇落户的农民过多与全国统一的计划进城指标过少之间的矛盾1997年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和关于完善农村户籍管理制度意见的通知》,开始放松小城镇的落户限制,人口流迁的许可放松与证件管理模式共存1998年规定实行婴儿落户随父母自愿的政策;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等等——摘编自王海光《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形成与沿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户籍制度建立的原因及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户籍制度改革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户籍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8分)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唐太宗时期,规定“笃疾、废疾给(田)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七十以上及废疾,既不任徒役”。唐太宗奖励那些孝义之家,为高龄老人配侍丁。当巡幸某地,或碰上遇甘雨、谒献陵等重要事件时,他还会赏赐弱势群体。五代以后,贞观时期开创的唐朝社会保障措施大多留存下来。——摘编自赵克尧等《唐太宗传》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30年,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就普及了基本的社会保障,使得集中资源发展工业化的战略成为可能。出生婴儿死亡率从1950年的约25%减少到1981年的低于5%,使中国成为一个“具有第一世界人力资本的第三世界国家”。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劳动保险制度仍然在国有和集体企业有效运行,医疗教育、住房的成本较低,企业可以用较低的工资水平雇用工人,从而形成所谓“低劳动力成本”优势。——摘编自江宇《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前30年的社会保障》(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保障弱势群体的举措所体现的传统思想及作用。(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前30年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意义。(6分)19.(2023·葫芦岛高二上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自古以来,婚丧嫁娶是基层社会治理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在中古时期的西欧,无论是结婚还是离婚,都必须获得教会的许可。如图出自1330年前后海德堡的一册手抄本,它反映了教士宣布解除婚姻,把丈夫、妻子和子女分离开的场面。请从西欧封建社会基层治理中庄园管理、城市自治、教会管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几个方面为主题,续写或创编故事。(要求:体现相关知识点,故事完整,字数不少于200字)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源于德国。德国俾斯麦时期,分别于1883年、1884年、1889年颁布了疾病、工伤、老龄和伤残三项法案,建立了三项保险制度。这一立法颁布后,很快被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西方各国的养老保险,既有政府强制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也有企业实施的保险,以及个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