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作业设计方案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作业设计方案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作业设计方案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作业设计方案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作业设计方案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业涉及教科书版本:统编版年级及册次: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作业设计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一、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整体性作业设计思路说明本单元上承“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下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分为两个专题,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和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构成了第一个专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对应第二个专题“人民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方位、全民族的抗战,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专制统治的斗争,是这两个专题的主要线索。通过对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华民族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进程的学习,用时间轴和地图渗透时空观念通过对地图史料、报纸史料以及地方史、儿童史、宗教史、民族史等多种史料的解读,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史料价值的能力通过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的深度学习,培养学生解释历史核心概念“全民族觉醒”,通过对《义勇军进行曲》两个版本的探讨,让学生在借鉴已有历史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对现代民族国家凝聚力的自己的历史解释以全国抗战时期三个阶段即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为时间主线,勾勒出全国抗战的主要线索,形成对抗日战争的整体认识结合史料分析全民族同仇敌忾、众志成城进行抗战的史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感悟抗日战争对增强民族凝聚力所起的积极作用,增强民族责任意识学会用时间轴或年度尺的形式,梳理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进程中的历史大事件结合图片、史料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历史解释史料实证三、单元作业设计根据课标要求和课程需要,对“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与整合,第22课和第23课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作业设计。本主题共设2个课时,整合后的单元作业设计为:1次单元课前预学;2课时的课中作业;1次单元课后作业(含一套试题和选做的发展性分层作业)第一课时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使用时段作业内容作业设计设计意图使用者预计时长预估难度系数课前基础性作业作业一1.预习教材P135--136,下列时间轴反映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的相关事件,请对时间轴加以完善。问题:从时间轴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侵华过程;侵华形势特点;侵华背景)以时间为序,梳理相关史实(时空观念)全班学生5分钟0.95作业二2.阅读教材P136--P138,在以下时间轴上梳理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基本史实。以自主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全班学生8分钟0.85发展性作业【阅读相关书籍和影视作品】:书籍:《中国抗日战争史》作者:张宪文《寻找真实的蒋介石》作者:杨天石《张学良口述历史》作者:唐德刚《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复兴》作者:王希亮电影:《南京1937》《东京审判》《南京!南京!》《八佰》纪录片:《二十二》《幸存者》以自主学习、实践探究等形式,为不同学习水平学生提供分层、弹性作业,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要部分学生40分钟0.55课中基础性作业作业一:问题探究1:概括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唯物史观)材料一:1927年,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投资占整个中国投资的80%。日本进口的豆类、煤、生铁、豆饼等大多来自东北。——今井清一《日本近现代史》材料二: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那。——《田中奏折》材料三: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工业总产值、批发物价下降了30%以上,进口额下降44%,中小企业纷纷倒闭。日本国内矛盾激化,经济危机也引起了政治危机。——《日本侵华七十年史》材料四:“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蒋介石对国民党将领的训话材料五:九一八事变前一天,美国国务卿与日本驻美大使出渊胜次达成一项秘密谅解:美国保证不干涉日本在中国东北的行动,日本则保证其在中国东北的行动应限于锦州以北。——齐世荣《中国抗日战争与国际关系》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P133内容概括九一八事变的背景。通过对日本侵华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理性认识历史的能力全班学生6分钟0.85作业二:(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国共两党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调整呢?(3)情境三:文献材料: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赵一曼给儿子的信通过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民众在白山黑水间进行局部抗战,国民党军队在城市进行抗战等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认识人民群众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朗读赵一曼的这封家书,和我们都是收信人回信人的角色体验,感悟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自然生成家国情怀素养全班学生5分钟0.8作业三情境一:文献材料: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1935年中共“八一宣言”情境二:文献材料、图片材料:12月9日,北平学生高喊“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到新华门向北平当局请愿。由于请愿没有结果,他们把请愿改为示威游行。——《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情境三:图片材料:《西北文化日报》上关于西安事变的报道1、学生体验:学生朗读节选“八一宣言”内容2、问题研讨:(1)根据材料,概括“八一宣言”的核心主张。(2)请从报纸中提取以下信息:时空信息、作者立场、高频词,并分析其史料价值。1.引导学生通过对“八一宣言”的内容和背景的分析,认识中国共产党将阶级矛盾让位于民族矛盾的民族大义,进而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突破本课难点。2.通过对在中共《八一宣言》影响下的东北抗联和学生一二九运动,在长城内外进行局部抗战的学习,落实必备知识,再次凸显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进一步突破难点。3.对《西北文化日报》上关于西安事变的报道进行深度分析,提高学生从报纸史料获取史料价值的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全班学生8分钟0.8作业四:情境一:视频材料:自制日本侵华暴行视频【教学活动】1.问题研讨:(1)概括日军暴行活动(2)日军的暴行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进而认识这是违反人道主义和国际法则的政府犯罪行为。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和家国情怀素养全班学生8分钟0.85作业五:全民族浴血奋战(一)正面战争的抗战1.战略防御阶段【合作探究二】结合所学,小组合作完成三个阶段的时间划分?两大战场:阅读课本,总结正面战场的四场重大战役。(二)敌后战场的抗战1.战略防御阶段请问图中的战争方法、名称是什么?2.战略相持阶段材料二:1939年初,日军相继从华中、华南正面战场和日本国内调集7个师团又5个独立混成旅团加强华北方面军,制定三期《治安肃正大纲》,对华北根据地实行大规模“扫荡”和“囚笼政策”。日军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岗楼为锁,企图困死各抗日根据地。思考:在战略防御阶段,我党是如何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的?结果如何?3.战略反攻阶段(三)国外战场结合课本P76,了解中国远征军援助盟军的史实。以全面抗战时期三个阶段即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为时间主线,勾勒出全面抗战的主要线索,形成对抗日战争的整体认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全班学生15分钟0.85作业六: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史料一毛泽东指出:“国民党在一九三七年和一九三八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摘编自刘庭华《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史料二从八路军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开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迅速从敌我争夺区到敌后、从山区到平原蔓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正是因为有了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个形式,才从单纯的政府军队的抗战,变为全民族的抗战。史料三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史料一认为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抗战“比较努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突出表现。(2)结合史料二、三,回答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举出敌后战场对日主动作战的突出事例。(3)根据史料,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的意义。理解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关系与作用。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感悟中华民族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的精神。全班学生6分钟0.75基础性作业作业七:抗日战争的特点及胜利原因史料一1937年8月18日,即八一三事变后的第五天,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在南京研究抗战策略时,提出“我国军事落后且未有充分作战准备,不宜实行迅速决战之战略,但因我国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资源散在各地,具有长期作战之条件。故我国对倭寇作战之最高指导方针,不能不根据优劣相反的客观技术优势,实施持久消耗战略”。——摘编自《民国高级将领列传》史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史料三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的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根据史料一,分析国民党将领提出的抗战方针。他们为什么会提出这些抗战方针?(2)史料二中,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是什么?“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表明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根据史料三,分析日本战败的原因有哪些?结合史料分析全民族同仇敌忾、众志成城进行抗战的史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感悟抗日战争对增强民族凝聚力所起的积极作用,增强民族责任意识。(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全班学生8分钟0.8课中发展性作业作业一:全民族凝聚:前进!前进!前进!进!自先秦至新中国体现中国民族凝聚力的名言:先秦:今女下民,或敢侮予?——《诗经·国风·画风·鹏鸭》唐朝: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寒》南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清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成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民国: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赵一曼《滨江述怀》新中国:我们民族有这股气,什么都压不倒中国人。——钟南山课后学习拓展:围绕“民族精神的铭记和传承”,用语言或绘画等方式为以后自己的职业“画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部分学生8分钟0.65作业二:扫尽阴霾除日寇,还我一片山河来【合作探究】当侵华日军的历史的脚步迈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与日本怎样进行交往?材料一:当年侵华日军的暴行罄竹难书,铁证如山,但是现在的日本政府并没有认真深刻反省这段历史,没有真诚地向受害国人民,尤其是中国道歉,反而政府官员一而再,再而三地参拜供奉二战战犯的靖国神社;日本新修订的中学历史教科书竟声称“南京大屠杀是捏造的,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增强历史的使命感。部分学生5分钟0.65第2课时人民解放战争课中基础性作业学习任务一:人民解放战争的背景(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教材P150-151页)材料二:“我们现在的口号是民主统一,和平建国”。—1945年8月15日,民盟中央:《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人民建国的愿望和国共两党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建国方案?材料三: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蒋介石谋士陶希圣原话材料四:《抗战胜利后国内形势图》(2)结合材料三、四思考: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的用意。作业二:战局:国与共的较量——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学习任务:人民解放战争的经过(大事件)看图说史,构建时空观:结合教材第二子目、第四子目P151-P152,判断图1—5为解放战争的哪一战役或事件,并说明理由;同时按时间顺序对图片进行排序。之后完成下面时间轴,梳理人民解放战争过程中的历史大事件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局势,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是共产党与国民党的较量,揭示了国民党专制独裁、假和平真内战的本质,以及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做出的巨大努力。时空观念:学会用时间轴或年度尺的形式,梳理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进程中的历史大事件。全班学生全班学生8分钟8分钟0.90.85作业三:破局:胜与败的必然——国共政权沉浮的原因学习任务三: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可联系教材P152页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国统区经济材料一:材料二: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使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受到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民族资产阶级也受到排挤和打击,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中外纲要(上)》第149页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国统区面临经济危机以及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材料三:以1946年冬爆发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为标志,一个以反对美蒋为中心的、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国统区迅速兴起。这一运动以学生为先锋,核心是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逐步发展成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政权面临的政治危机?材料四:军民风气嚣张,国家纲纪扫地,党不成其为党,军不成其为军,国民不成其为国民。古今中外,任何革命党都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的没有精神,没有纪律,更没有是非标准。这样的党,早就应该被消灭淘汰了。——蒋介石(3)思考:结合材料四说明,分析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原因。解放区经济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第四条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债务……——《中国土地法大纲》《大刚报-汉口》1947年9月30日(4)思考:结合上述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共在解放区的经济措施是什么?有何意义?材料六: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的群众、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237页材料七:人民解放军各部队行军作战做到人不踏青苗、马不啃树皮,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买卖公平,进入城市露宿街头不扰民……人民军队以严明的纪律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为战争胜利提供了坚强保障。——《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5)思考:结合材料六、七说明,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结合图片、史料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全班学生8分钟0.8课中发展性作业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家国情怀: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部分学生5分钟0.65单元学习结束后课后基础性作业一套单元评价试卷(详见附件)基于学业质量要求、课标单元教学评价要求。全班学生40分钟0.75发展性作业作业一:【逻辑梳理】绘制单元主题思维导图分层、弹性作业,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要。部分学生10分钟0.9作业二:【歌声颂史】1931年版《义勇军进行曲》我国不幸,水灾兵祸,受尽折磨!暴日乘机兴兵抢夺,杀人放火。奋斗救国!动起干戈,我们来尽忠报国!快把那万恶帝国主义打破!本着三民主义精神,合力齐心!爱护国民,誓为忠勇的国民!奋斗牺牲,智勇忠信,组织成义勇军。雪耻救国是我们的责任!打起精神,努力操练,勇敢强壮!战斗技能,学识方法,无不精良。服从命令,严守规章,有朝开往战场。奋勇将暴日的蛮兵扫荡!我们同心!努力!拼命!誓把国保!杀尽敌人,恢复领土,耻辱自消。国际地位,定可增高,行总理大同遗教。永保着中华民族的荣耀!1935年版《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学生活动——思考理解:1.从歌词内容上,哪一首更容易传唱,更容易凝聚抗日力量,为什么?2.从歌词影响上,哪一首更容易穿越时空,凝聚现代民族国家精神,走向民族伟大复兴,为什么?20分钟0.65附件:第八单元评价试卷选择题1、1937年12月南京陷落后,日本侵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以下可作为“南京大屠杀”的最有力证据的是()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研究者的专著中对该惨案的描述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2、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早在1937年8月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所作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使“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这次会议是()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洛川会议D.中共七大3、1937年9月4日,英国人在上海发行的《字林西报》发表社论称:“无论数星期前中国之地位若何,而中国今日已团结一致……在新时代中,中国从未若今日之一心一德者……中国男女平民之尽劳于国家奋斗,此在中国,亦属创见。”这反映了()A.中国抗战得到英国支持 B.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空前高涨4、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上述言论的背景是()A、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B、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D、工、农、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5.从九一八第二天始,中国人民便走上了反抗的道路。九月间,上海有十万大中小学学生的大罢课,有三万五千日本码头工人的大罢工……全国民众,尤其是城市的市民群众,热烈地参加了抵抗日货及禁止和日人交易的运动。广州及香港等地日商日厂所有的中国工人,自动一律停工,宁可挨饥受饿。这反映“九一八事变”后()A.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B.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C.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全国的救亡运动D.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形成6.德国人拉贝在1937年12月14日的日记中写到:“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后面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日记可以直接证实日军()A.在重庆大轰炸的暴行B.在南京大屠杀的暴行C.实行疯狂“扫荡”的暴行D.731部队灭绝人性的暴行7.1943年,华北日军发表年度综合战果,“敌大半为中共军……交战15000次,与中共的作战占七五成,交战的二百万敌兵力中,半数以上都是中共军”。这说明()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粉碎了日本速亡中国的计划B.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战略反攻阶段C.敌后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D.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8.1942年,陕甘宁边区的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改造成“陕北江南”。这一做法()A.巩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B.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C.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进展D.满足了解放战争的物资储备9.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了正在紧张进行的中日会战情况:“晋省得失,不仅关系华北之存亡,实对中日整个战局有相当之影响。”并强调了八路军近期的军事胜利对提振全国抗战信心的重大作用。结合所学,判断这一胜利是指()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10.抗战时期,根据地各级政府颁布《陕甘宁边区政府惩治贪污条例》《山东省惩治贪污公粮暂行条例》《陕甘宁边区政纪总则草案》《关于严格建立财政经济制度的决定》等法规条例,还进行了“以俸养廉”的尝试。上述措施主要是为了()A.打造廉洁好政府 B.强化廉政思想C.壮大抗日根据地 D.健全财政制度11.1945年10月,国共双方经过重庆谈判签署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中载:“关于党派合法问题,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承认国民党、共产党及一切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政府方面表示:各党派在法律之前平等,本为宪政常轨,今可即行承认。”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国民党承认了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B.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变化的结果C.国共双方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D.国民党一党专政局面从此结束12.1942~1945年间,日本陆军近一半深陷中国战场不能自拔,中国抗战支持了英美“先欧后亚”的军事战略,至1945年,57个师团的日军主力,只能在中国放下武器,这反映了()A.中国抗战本质上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并为之做出了巨大贡献B.中国是日本法西斯最终走向投降的主要因素C.中国人民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D.中国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1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立下六条规定:一不祝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A.坚韧不拔的长征精神B.自力更生的南泥湾精神C.血战到底的抗战精神D.不骄不躁的西柏坡精神14.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成一个()A.新民主主义国家B.社会主义国家C.国共联合执政的政权D.国共两党轮流执政的政权15.1949年5月,解放军占领上海,民族资本家荣毅仁亲眼目睹了解放军不入民宅睡马路一幕后,得出结论:“国民党回不来了。”这反映出()A.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B.共产党和解放军赢得民心C.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D.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1937年,国民党邀请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到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并同时开展两党进一步谈判。由于蒋介石急于调动红军开赴抗日战场,谈判在红军改编等问题上进展比较顺利。国民党放弃了一些不合理要求,表现出比较多的合作愿望。随后蒋介石政府接受中共中央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同时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张啸鹏、马伟军、王红丽《抗战初期国际政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