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明清时期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二轮复习_第1页
专题四++明清时期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二轮复习_第2页
专题四++明清时期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二轮复习_第3页
专题四++明清时期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二轮复习_第4页
专题四++明清时期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明清时期【阶段特征】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继续发展时期。与此同时,工业文明在欧洲兴起,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潮流,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1)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各民族交融交流加强,辽阔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封建社会由盛转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2)经济上:封建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发展超过前代水平,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赋税制度进一步改革,人头税逐渐废除;江南经济转型,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长途贸易发展,全国市场形成;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但与西方相比,已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3)思想文化上:宋明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束缚人性,八股取士,思想僵化,文化专制;出现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的早期人文主义思潮,带有反专制色彩的早期启蒙思想产生,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能推动中国社会转型;文学艺术繁荣,文艺大众化、世俗化趋势明显。科技上逐渐落后于西方,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西学东渐,近代西方科技传入。(4)对外关系上:开始受到外来侵略,“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工业化的大潮流。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开始,继而衰落。(5)民族关系方面:加强与少数民族关系与反对外来侵略相联系,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时段特征明清时期(1368~1840年)是古代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巩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时期,是一个繁盛与危机并存的时代,社会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具体表现政治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统一多民族国家日趋巩固经济农耕经济继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丧失了工业化的契机,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文化程朱理学处于统治地位并逐渐成为钳制思想的工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小说繁荣,京剧形成并发展,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地位;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抨击;传统科学技术继续发展,虽然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但是中国的近代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对外关系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习题练习】1.“钦差”是皇帝临时派遣至地方处理重大事务的一种特殊的“官”。明代的钦差多数是派遣至地方的,但也不乏派往京城的例子。明代钦差的派遣()A.拓宽了官员上升的通道 B.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C.体现了中枢机构的异化 D.缓解了朝廷内部矛盾2.明朝时期,贡使资格不符或不遵程序,则可能会受到取消朝贡资格的惩罚(下表)。这可用于说明当时明朝()时间却(禁)贡国原因洪武五年(1372)安南安南陈叔明弑其主日熞自立,遣使入贡,却之洪武七年(1374)日本其国王良怀遣僧朝贡。以无表文却之。其臣亦遣僧贡马及茶布刀扇等物。以其私贡却之洪武十四年(1381)安南以安南寇思明,不纳洪武二十四年(1391)占城以占城有篡逆事,却之洪武二十六年(1393)安南以安南擅废立,绝其朝贡洪武二十七年(1394)安南同上注:根据《明实录》《东西洋考》《海澄县志》相关资料整理而成。A.西方殖民威胁初现端倪 B.固守三纲五常伦理观念C.海上贸易管理日趋严格 D.强化闭关锁国基本国策3.从明代隆庆年间开始,以边禁、海禁、银禁三禁开放为标志的中国传统社会近代转型进程已经开始。但整个转型在清代迂回曲折,此时西方文明赶上东方文明,而中国从先进逐渐走向落后,出现此现象的重要原因是()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激化社会矛盾 B.自然灾害对民生造成重大的影响C.封闭环境中产生的独特社会形态 D.政治腐败及其酿成的社会大动荡4.明清阅读海图长卷遵循自右而左的顺序。明朝海图方位“以海为上”,沿海编排依次为广东、福建、浙江、直隶(江苏)、山东、辽阳(辽东);而清中期以后,海图方位“以陆为上”,沿海编排依次为盛京(辽东)、直隶、山东、江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据此可知()A.明朝仍遵循天朝上国的传统 B.制图理念背后彰显时局变迁C.清朝海防严峻局势得以缓解 D.海外贸易推动社会观念转型5.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上谕:“今三宝(浙江巡抚)办理此案,本章于昨日进呈,奏折于今日始到,竟系于拜具体本数日后,方行具折。缓急倒置,殊属不合。三宝简任封疆,已经数年,不应不晓事若此。着传旨申饬。”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当时()A.奏折制避免了政治决策的失误 B.题本是皇帝处置政务的主要依据C.官员均可向皇帝单独呈送奏折 D.中央已对文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6.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播州(今贵州遵义)土司拥兵20余万发动叛乱。明朝调集数省官兵前往征剿,石硅(今重庆石柱)土司奉命率三千“白杆兵”从征,这支主要由土司亲随组建的“白杆兵”在女将秦良玉的指挥下,接连破敌,“为南川路战功第一”。材料可用于说明晚明时期()A.征兵制在基层的全面恢复 B.西南地方行政系统的崩溃C.土司制的地域性和独立性 D.女性职业选择范围的扩大7.清朝广州十三行的总商和行商们在贸易上是中外商人之间的中介;在外交上又是中国政府同夷商之间的中介,他们是外国人的贸易对手,又是外国人在华期间的保人和管制人。这表明当时()A.十三行商人从垄断外贸特权中崛起 B.清政府确保了控制外商的在华贸易C.银丝之路大量白银从美洲传入中国 D.外贸采用以官制商和以商制夷方针8.明代,一些徽商购置大量田产为宗族聚居提供基础,使贫困族人可以营生,还利用“义举”“义行”等荣誉,表彰那些捐建祠堂、建设义学、购置义冢的本族富贾。此举()A.契合国家意志的要求B.符合政府社会保障体系需要C.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D.推动了社会救济主体的变化9.黄宗羲认为“西人汤若望,历算称开辟,为吾发其凡,由此识阡陌”。他重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对天文、地理、数学等自然科学具有很深的造诣,“实开浙人研制西洋天算之风气”。黄宗羲的言行()A.促使近代中国自然科学兴起 B.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C.凸显其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 D.表明学习西学成为社会思潮10.《西游记》中,孙悟空漂洋过海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六七年间与众师兄“讲经论道、习字焚香”,“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最后在通过了菩提祖师的考验后学会了七十二变、腾云驾雾的本领。据此可知,孙悟空的学习经历体现了()A.佛教“苦行僧”修行精神 B.道家“顺其自然”的理念C.理学“格物致知”的思想 D.心学“修心养性”的要求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钦差大臣是中国古代皇帝临时派遣至地方处理重大事务的一种特殊的官,明代钦差较多,不仅派往地方,也派往京城,这说明明代重视钦差在处理重大事务时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钦差秉承皇命,能够快速的决断事务,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B项正确;钦差属于临时任命的官员,不是正式官名,因此不是官员上升的通道,排除A项;C项表述中,“中枢机构的异化”材料无法体现,钦差不属于中枢机构,排除C项;明代有派遣至地方的钦差,因此其并非为了解决朝廷内部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明朝时期,贡使资格不符或不遵程序,则可能会受到取消朝贡资格的惩罚”“以无表文却之。其臣亦遣僧贡马及茶布刀扇等物。以其私贡却之”“以安南寇思明,不纳”“以安南擅废立,绝其朝贡”及所学可知,明朝时期实行严格的朝贡贸易体系,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以亲疏关系确定贡期,严厉谴责弑君及叛逆的做法,这体现了三纲五常伦理观念对朝贡体系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西方殖民威胁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海上贸易管理日趋严格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清王朝强化了闭关锁国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3.答案:C解析:据材料“边禁、海禁、银禁三禁开放为标志的中国传统社会近代转型进程已经开始”“但整个转型在清代迂回曲折,此时西方文明赶上东方文明,而中国从先进逐渐走向落后”及所学知识可知,虽然明朝晚期开放海禁,推动了中国传统社会的转型,但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得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所以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封闭环境中产生的独特的社会形态,C项正确;土地兼并主要激化国内阶级矛盾,但与中外之间的先进与落后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明清时期虽然有自然灾害,但对明清经济整体发展没有产生重大影响,排除B项;清朝前中期并没有因为政治腐败引起的社会大动荡,但此时期中国已经开始逐步落后于西方,排除D项。故选:C。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明代沿海全图大都采用“海上陆下”的绘法,体现了明人的“内夏外夷”的观念,自广东至辽东,海岸被绘为一字型长线,重视东南海疆主要缘于倭患及海外贸易影响;而明清易代后,清政府将“夷夏之防”转变为“满汉一家、中外一体”的民族观,同时由于东南海疆平定、强化清朝发祥地盛京在文化礼仪方面的地位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清代海图绘制方法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系列的“海下陆上”的海图,B项正确。明清时期都遵循天朝上国的传统,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清朝中后期,海防局势面临的威胁日益严峻,排除C项。海外贸易推动社会观念转型一说与清代史实不符,排除D项。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本章于昨日进呈,奏折于今日始到,竟系于拜具体本数日后,方行具折。缓急倒置,殊属不合”可知,当时存在题本和奏折两种文书,对于同一政务,奏折要先于题本送到,体现了题本、奏折不是同一级别的文书,奏折地位高于题本,说明中央已对文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D项正确;“奏折制避免了政治决策失误”的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题本是皇帝处置政务的主要依据”的说法错误,皇帝处置政务的主要依据是奏折,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只有部分官员拥有向皇帝单独呈送奏折的权利,排除C项。故选D项。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播州(今贵州遵义)土司拥兵20余万发动叛乱”“石硅(今重庆石柱)土司奉命率三千‘白杆兵’从征”及所学可知,土司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策略与民族政策的重要体现,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播州(今贵州遵义)土司拥兵20余万发动叛乱”体现了地方土司具有独立性的特征。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全面恢复征兵制的相关信息,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西南部分地区土司叛乱的情况,无法直接得出地方行政系统崩溃的结论,排除B项;女将秦良玉的英勇事迹并不能说明女性职业选择范围得到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7.答案:D解析:广州十三行具有半官半商的性质。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是一种天朝上国思想的产物,并且对夷族保持蔑视与戒惧,政府要控制对外贸易,政府的官员又不能与夷商往来交际,因此这种矛盾不得不借助以官制商和以商制夷的办法来解决,D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十三行商人的崛起,A项错误。确保了用语太绝对,B项错误。C项答非所问。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徽商购置大量田产”“使贫困族人可以营生”“利用‘义举’‘义行’等荣誉,表彰那些捐建祠堂、建设义学、购置义冢的本族富贾”及所学知识可知,徽商的这些举措不仅加强了宗族内部的凝聚力,促进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还通过慈善和社会责任的实践,支持了国家的政策和社会稳定,从而在多个层面上与国家意志的要求相契合,A项正确;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排除B项;民间商人不可能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所述也并非材料主旨,相反根据材料“一些徽商购置大量田产”和所学可知,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古代中国商人往往大量买田置地或投资下一代的教育来提升社会地位,而不用于扩大再生产,排除C项;当时社会救济的主体仍然是政府,未发生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9.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实开浙人研制西洋天算之风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的言行受西学东渐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这些言行反映出黄宗羲反对空谈、倡导实学的精神,故C项正确。A项所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材料未体现出黄宗羲解决社会问题的具体思想,故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逐步成为社会思潮,故排除D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